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虽远必诛-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军的先锋部队步步紧逼。

匈奴以左、右贤王率领一万骑兵紧急驰援赵兵团,在广武(山西省代县)至晋阳(山西省太原)一带构筑防御线。

在北方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匈奴骑兵,这次见识到了汉军的实力,远非东胡、月氏、楼烦、白羊这些国家可以相比。整齐划一的阵容、精良的武器、令人胆战心惊的强弩,在战斗中体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均让匈奴骑兵大为惊叹。

汉军抵达晋阳城下。

大将周勃、夏侯婴、灌婴各率一军,对晋阳展开猛攻,枭勇异常的汉军兵团令匈奴骑兵遭到重创。灌婴阵斩一名匈奴的将领。

汉军的前锋向前冲击,匈奴骑兵抵挡不住,向北撤退,退到硰石。灌婴指挥燕、赵、齐、梁、楚等封国的车骑部队,对匈奴军队和赵利的残军再度发起强攻,迫使匈奴骑兵再尝败绩,继续向北逃窜。

汉军穷追猛打。然而,寒冷迟滞了汉军的进攻,时值冬日,一股强大的寒潮,从蒙古高原向南方袭来,一时间天寒地冻,汉军中约有十分之三的士兵手指被冻伤,战斗力大大削弱。

继续进军呢,还是退兵,以待来年春季继续开战?

此时,一条谍报传到刘邦手中:匈奴大本营设在代谷(山西大同东),由冒顿单于亲自驻守。刘邦展开地图,代谷离汉军前锋不足百里!

刘邦一阵的欣喜,这可是天赐的良机,只要凭此一战,吞掉匈奴主力,俘虏冒顿单于,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大汉帝国的北方边患。

但刘邦毕竟久经沙场,老成持重,决不会轻易发动一次准备不充分的进攻。他心知这次决战对于帝国边疆的重要性,所以极为谨慎,连续派遣十批人潜入到代谷附近,侦察匈奴的军事部署并评估匈奴军队的战斗力。

驻兵在代谷的冒顿单于也获得谍报:汉军将对匈奴大本营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且已经派出侦察兵前来侦察虚实。

孙子兵法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在谋兵上,刘邦与冒顿这两位枭雄都同样的谨慎,大战尚未打开,情报战已经展开。

冒顿决定将计就计,将匈奴的精锐部队隐蔽起来,而将老弱病残者置于军中。

刘邦派出的十批侦察人员陆续返回,得出了一致的判断:匈奴在代谷的大本营中,没有精锐部队,不堪一击,汉军全力出击,必然可以活捉冒顿单于,迫使匈奴投降。

刘邦对这个判断充满狐疑。从战国时代开始,匈奴便成为中国北部最强悍的对手,匈奴骑兵的悍强与坚强,给中国各诸侯国留下深刻印象,至秦一统六国,蒙恬北逐匈奴,虽然将匈奴逐出河南地,但并没有给匈奴骑兵予致命打击,只能采用修筑长城这种消极防御,来防止匈奴的入侵。

刘邦决定派出非常能干的娄敬潜入代谷,作最后一次侦察。

娄敬又名刘敬,两年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关西戍卒,却颇有胆略,以卑微的身份求见高帝刘邦,力陈不可定都洛阳,而应定都于关中。他的建议得到刘邦的采纳,并从此得到刘邦的赏识(炫*书*网^。^整*理*提*供),拜为郎中,赐姓刘氏。

娄敬深入代谷,经过缜密的观察,他断定匈奴故意隐藏着了精锐部队,而以老弱残兵充斥阵营,其中必有诈,必有天大的阴谋。

娄敬迅速南返,半途之中,却吃惊地发现,汉军已经倾巢而出动了。

刘邦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不待娄敬回报便匆匆出动大军呢?

刘邦对军情出现了重大的误判!

刘邦亲征以来,四战四捷。硰石战役后,韩王信的残余部队(赵利、王黄兵团)与匈奴骑兵向北逃窜。刘邦结合十个侦骑所带回的情报判断,断定位于代谷的匈奴大本营的敌军主力,一定是驰援韩王信的残余部队,这样才使得大本营中只剩下老弱伤残。

是否要等待娄敬回报?

刘邦突然觉得有些好笑了:自己究竟是谨慎呢?还是胆怯?是不是光阴霜白了鬂发的同时,也销磨了锐气,是不是拥有江山美女后,失去了往日勇往的精神?

胆怯?刘邦笑了。

他曾冒着死罪私自放了囚犯而落草为寇;他曾在鸿门宴上面对刀光剑影,生死悬于一线;在荥阳城,他曾陷入重围,九死一生;也曾与西楚霸王隔江对峙,被楚兵箭中胸膛,险些命丧黄泉。每一步他都艰难地挺过来,每一次他都能化险为夷,一步一步走上权力的颠峰,这只是幸运呢?还是天命?他宁可认为是天命。

史无前例的庞大秦帝国在他手中倒下了。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的首级也成为他案头上的赏品。

区区一个冒顿,岂能敌挡住帝国的雄军。

刘邦不再迟疑了,他下令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周勃、樊哙率领,进击硰石以北,寻歼匈奴主力与韩王信的残部;自己则统领夏侯婴与灌婴的部队,即刻北进,直扑匈奴的大本营代谷。

大军越过句注山,从代谷返回的娄敬正好迎上刘邦的军队。

娄敬紧急晋见刘邦:“陛下速下令停止进军,匈奴有诈!”

刘邦吃了一惊,问道:“你在代谷发现匈奴的精锐骑兵了吗?”

娄敬答道:“这倒没有。”

刘邦仿若吃了一粒定心丸,捋了一下胡子,神情轻松地说:“既没发现,为何说匈奴有诈?”

娄敬说:“从冒顿弑父继位以来,匈奴灭东胡、破月氏,南下吞并楼烦与白羊,占领河南之地,围马邑,降韩王,军力是何等强大。可是臣近窥其营地,只有老弱残兵,根本不可作战,现在汉匈两国开战,按常理,敌人一定会耀其兵威,壮其声势以鼓舞士气,但实际匈奴军队却十分低调,看不到精锐之师,可见其用意,正是向我军示弱,以诱使我军进行攻击,他们精锐之师,肯定是埋伏在某个地方,准备对我军实施伏击。所以我认为,决不可以冒然出击。”

娄敬虽是精明过人,可要说行军打仗,却是外行,他在军中呆过,但只是小小的关西戍卒。刘邦心里不高兴:“只是叫你娄敬去打探虚实,既然连你也没有发现匈奴在代谷设有精锐部队,你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剩下来的事,犯不着你来指手划脚的啊。”

所以刘邦淡淡地说:“我知道啦,不过大军已经出发,无故回师,这是会影响士气的,所以一定要继续前进。”

娄敬很顽固,坚持己见:“陛下,绝对不可以轻师冒进,否则陷入匈奴的重围之中,说不定会全军覆灭呢。”

刘邦听事勃然大怒,对娄敬咆哮:“你这死贼,你有何本事,只不过靠着一张利嘴,才混得个官职,今天居然敢妖言惑众,扰动军心,你该当何罪?”

说罢,就让卫兵把娄敬抓了起来,投入广武监狱中,准备凯旋回师后,再做处置。

〖注:

刘邦兵分两路,其具体细节不甚清楚,笔者从《汉书》诸将传中择取相关资料,列于下:

其一为周勃。《汉书·周勃传》:“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降下霍人。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转攻韩信军铜鞮,破之。还,降太原六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其二为樊哙。《汉书·樊哙传》:“以将军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等共定之。”

其三为夏侯婴。《汉书·夏侯婴传》:“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其四为灌婴。《汉书·灌婴传》:“从击韩王信于代,至马邑,别降楼烦以北六县,斩代左将,破胡骑于武泉北。复从击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又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硰石。至平城,为胡所困。”

以上资料可见,周勃与樊哙并未能加平城之战,而是分兵追击韩王信旧部及匈奴援军。〗

刘邦大军开进,直捣虎穴。

部队很快到达了距离代谷很近的平城,在平城附近,有一座山,名为白登山,这座本不为人所知的山,即将因为这里爆发的战役而永载史册。

白登山是一处制高点,刘邦在此布下重兵,以作为进击匈奴的前哨。

此时,冒顿接到谍报,刘邦前往白登上进行巡视。

冒顿大喜过望。一路上汉军没有遇到匈奴军队的抵抗,匈奴人逃遁无踪,一张巨大的罗网,正等待刘邦往里钻,现在,是收网的时候了。

冒顿立即下令,紧急动员潜伏在附近的匈奴骑兵,所有的军事力量,只指向一个目标:白登山。

十月的北方,天寒地冻,披着裘衣的刘邦饶有兴致地站在白登山上,眺望着远方。

不远处即是匈奴大本营了,用不了多久,汉军的跌蹄就会踏碎匈奴人的穹庐,蛮横的冒顿单于将跪在他的脚下,臣服于大汉帝国。

他手抚着白登山的城墙。这里有几重坚不可摧的城墙,这些城墙乃是建于战国时的赵国,那时为了抵御匈奴人南下,赵人在北方修建了长城,白登山的防御工事,即是这个长城防御工事的一部分,此时仍旧相当的完好。

墙头树上,山峰与原野,都罩上薄薄的霜雪,阳光之下,熠熠发光。大粗人刘邦偶尔也会即景作歌,面对此景,慷慨之志,难以言传,正想要高歌一阙。

歌声未起,却听得马嘶声四起,由远及近。

突然间,在白登山的周围,不知从哪冒出来千万匹战马,汇集成为一道壮丽雄伟的洪流,马背上都是身着胡装的匈奴骑兵。转瞬间,白登山被围成铁桶一般,成为漂浮在战马洪流中的孤岛。

“哎呀,不好,果然中了匈奴人的奸计。”刘邦眼前一发黑,险些晕倒。

匈奴骑兵倾巢而出,号称四十万,这个数字有些可疑,多半只是虚张声势。这个兵力,对困守在白登山的汉军,已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困守白登山的汉军有多少人?史书没有记载,刘邦御驾亲征,总计动用三十二万的军队。刘邦分兵两路,一路是主力部队,由周勃统领,前去追击韩王信的残部了;另一路就是刘邦亲自统率的人马,恐怕人数只有十万人左右。

以众击寡,冒顿志在必得。

然而,让冒顿大感惊异的,战无不胜的匈奴骑兵对白登山这个弹丸之地发动轮番攻击,却始终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

白登山的防御工事,是战国时代赵国遗留下来的,原本就是为了对付擅长以骑兵发起进攻的游牧民族军队,在此坚固城墙之下,匈奴的骑兵的机动优势丧失了。

汉军虽然在人数上居于劣势,然而这支先锋部队,是汉军中的精锐之师,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其战斗力之坚强,为冒顿起兵以来所仅见。

汉军得以坚守,还得益于武器装备上的先进。

汉军最可怕的武器是劲弩,其性能远远优越于匈奴人的弓箭,射程远,威力大。匈奴人的甲胄多是采用兽皮,简单粗制,防御效果不理想,而汉军的甲胄继承了战国时代的精良工艺,在抗刺穿性能上,要远远强于匈奴。匈奴的盾牌大多采用木制,面对汉军的强弩,这种落后的防御武器并无太大的防御效果。

汉军陷入重围七天七夜,匈奴人并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

周勃和樊哙的主力大部队在哪啊?刘邦心急如焚。

刘邦想派勇士突出重围,与主力部队取得联系,但白登山被围困得水泄不通,插翅也飞不出去。怎么办?

刘邦急得直跺脚。

刘邦望着天空,若有所思:“难道我万里征战,最后竟要困死这座小小的山头吗?”

他突然想起娄敬的话:“唉,恨我当初不听娄敬的劝告,不然怎么会在此无端自取其辱呢?”

此时,号称“智囊”的陈平,闯进刘邦的帐内。

“陛下,如今困于此地,只能试着走一步险棋,或许还有机会可以逃脱。”

刘邦一听,急忙拉着陈平的手:“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陈平向坐卧不安的刘邦献上一条“密计”,刘邦听罢连连称善。

入夜时分,一个人影闪过阏氏的帐篷,帐篷里的灯火还未熄灭。

帐内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正是冒顿单于所宠爱的阏氏,身边还有几位服侍着她的侍女。

“何人在外面?”阏氏听到帐外有动静,喝了一声。

人影闪进帐篷内,立马就跪下嗑头。

“你是何人?”阏氏又喝问一声,依然保持着贵夫人镇定。

“在下是大汉皇帝派来的使臣,冒死前来。向瘀氏娘娘请安,并向娘娘献上微薄之礼。”来人答道,仍然长跪不起,只是双手捧起礼箱,并打开呈献在阏氏面前,金灿灿、亮晶晶,只见盒内尽是珠宝玉器黄金饰物。

女人皆爱美,即便是贵为国母的阏氏,又怎能例外?匈奴物产贫乏,几时见过汉地的这些贵物?阏氏不由心动,屏退左右。

来使对阏氏说道:“大汉皇帝被单于围困,很愿意与单于能罢兵修好,还有劳娘娘代为请求。大汉天子愿意将国内最美的女人,献于单于。”说罢来使从怀中取出一帛画卷,将卷轴展开,上面绘着一位美艳欲滴的女子。

阏氏作为女人的妒忌心便上来了,心中暗想:倘若单于掠得汉地,汉地的女子个个珠光宝气,只怕是要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了。于是便答应了汉使,向冒顿单于请求停战罢兵。

这就是陈平向刘邦献上的所谓的“密计”。

第二天,守卫在白登山的汉军十分惊讶地发现匈奴的进攻停止了,而且在西南的方向留下了一个缺口,冒顿单于果然打算罢兵。

汉军立即从这个缺口撤退。出了城门,刘邦长喘了一口气,马上要驾车狂奔逃命。大将夏候婴制止了:“不能逃得太快,否则让匈奴骑兵看到我们方寸已乱,反而会惹祸上身。”陈平下令两边的军队拉起劲弩,箭头向外,警戒匈奴骑兵可能发起的突袭。

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刘邦感觉置身狼群之中,狼群虎视眈眈,但怎知恶狼不会猛扑过来呢?

有惊无险!

当跳出了匈奴人的包围圈之后,刘邦长长喘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毕竟是上天眷顾啊,刘邦对“天命”不由得又多信了几分。

凶狠残忍的冒顿单于怎么会突然网开一面呢?这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古代史学家多把功劳归于陈平的“奇谋”,陈平一生有所谓“六大奇谋”,其中之一,就是解围白登之谋。然而陈平所谓的“奇谋”,根本经不起推敲。

冒顿是怜香惜玉之人吗?不是。是可以被女人所左右的人吗?不是。是爱美人甚于爱江山的人吗?也不是。他视女人为工具,为了弑父夺位,他不惜以爱妾作为活靶子以考验士兵们的忠诚;为了迷惑敌人,他又不惜把另一个宠妾拱手相送以东胡。

冒顿,就是这样一个人,血腥成性的冷血动物,陈平却企图通过贿赂阏氏来达到劝服冒顿解除对白登城的包围,这,岂不是天方夜谈?

如果不是陈平“奇谋”的功劳,那又如何来解释冒顿突然作出撤围的决定呢?

史料记载,在匈奴军队围困白登山时,曾与赵兵团的将领王黄取得联系(赵兵团主力即韩王信的残兵败将),约定会师的时间。然而赵兵团却迟迟未至,冒顿单于心生狐疑:是否赵兵团与大汉军队私下有秘密交易?

这会不会是冒顿单于决定撤围的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

赵兵团只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对于怀有蛇吞象野心的冒顿而言,这支小部队,实在没有任何实力以撼动匈奴军队的优势。赵兵团失约这个小小插曲,岂可以令雄才大略的冒顿单于放弃了一次歼灭汉帝国刘邦皇帝的天赐良机?

其实谜底不难揭晓,只是历来的历史学者,囿于陈平“密计”的神话,所以反而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请看《资治通鉴》在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高帝逃离山登后)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刘邦白登山突围后,汉军的主力兵团(周勃的兵团)也已经到达了平城。

再看《汉书》“周勃传”记:“(周勃)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

这则资料清楚地写了周勃所统率的主力兵团在硰石战役之后,向北继续追求八十里,然后又攻破楼烦三城,最后到达平城。而且〈周勃传〉中明显提到,汉军到达平城时,已经跟匈奴骑兵交锋了。

真相昭然若揭!匈奴撤围,根本不是陈平所谓的“密计”,更非赵兵团的失约,而是冒顿已经得到情报,汉军主力大部队已经到达平城,而白登山,就是在平城的地界内!

汉军主力的前锋已经与匈奴骑兵交火了。

这意味着汉军主力部队,马上可以对匈奴军队发动进攻!

而此时,匈奴骑兵面对白登山的坚固的防御工事,猛攻七昼夜,依然无法突破守军的防线。一旦汉军主力投入战斗,匈奴军队将遭遇内外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匈奴已经是动用倾国之兵,再无战略预备队可以投入,一旦被强大的汉军反包围,匈奴不仅将赌上军队的命运,还要赌上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这种严重的后果,冒顿即便是战争赌徒,也不敢轻易以整个民族的命运来进行一场旷世豪赌。

这里非常有必要提及的是,有些历史书籍,写到刘邦的白登之围时,错误地认为汉军的三十二万大军被四十万的匈奴骑兵所围困。这是天大的误解!

被围的汉军,只是其中一部,虽然没有具体的人数记录,但绝不会超过十万人。

冒顿非常的明智。虽然匈奴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把贪功急进的刘邦先锋部队围困在白登山,使这位大汉天子惊惶失措了七天七夜,但冒顿心中却是明白,匈奴根本没有战斗中占到一点便宜,久攻不克的白登要塞,反而有可能使汉军主力在外围对匈奴军队实施反包围,迫使匈奴进行决战,这对匈奴绝对是不祥之兆。

以退为进!冒顿这一招,下得太漂亮。

当冒顿下令撤围一角时,他取了一场心理战的决定性胜利。

刘邦落荒而逃。

因为落荒而逃,所以成了失败者。

虽然汉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逊色于匈奴的军队,但最后的落荒而逃,便背负上失败的心理。

白登之围,成为大汉帝国长久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炫)畏(书)惧(网)匈奴的情绪从皇帝漫延到了普通的士兵,直到数十年后,卫青与霍去病对匈奴反击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汉帝国才恢复军事大国的心理优势。

【三、和亲之议:无奈的女色外交】

刘邦从白登山逃命回来后,想到了还被关押在牢狱中的娄敬。

哎,当初要是听了娄敬的劝告,就不会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就不会有白登山的惊魂七日了。

刘邦赶忙把娄敬释放了,对娄敬致揖谢道:“当初不听先生的话,以致于被困平城,还让您坐了几天牢,委屈先生了。”封娄敬二千户家,并擢升为“建信侯”。

娄敬因祸得福,并且得到刘邦的信任,在皇帝眼里,他是个有智谋、有主见的人。

白登山战役后,冒顿继续对汉帝国发动进攻。

匈奴军队侵入代国,代王刘喜是刘邦的哥哥,这个阿哥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因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居然也混了个封王,匈奴军队杀过来,刘阿哥一看傻了眼,不知所措,索性落荒而逃。

刘邦非常生气,把阿哥的封王撤了。

匈奴的气势嚣张,对汉帝国边境不断地骚扰,刘邦心烦意乱。

在帝国内部,异姓王一个接一个地造反,欲攘外必先安内啊。

怎么办?

突然间他眼前一亮,想到一个人:娄敬。

娄敬不是足智多谋吗?说不定会有好主意。

娄敬面对汉高帝刘邦侃侃而谈:“第一,不能用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现在汉帝国初创,天下刚刚安定,百废待兴,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经历多年的战火,早已是精疲力竭了【炫|书|网】,现在要休生养息,不可轻启战火。第二,不能用仁义感化。匈奴是化外之人,冒顿杀父妻母(匈奴风俗,父死,子续娶庶母),这种野兽行径,不是靠仁义可以感化的。现在只剩下一种方法,只是怕陛下不同意哩。”

刘邦一听急了:“你且说来听听。”

娄敬不慌不忙地答道:“如果陛下把长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再送上丰盛的嫁妆,以大汉帝国长公主的身份,冒顿势必会将其立为皇后,那么以后生下的儿子,也势必就成为匈奴国的太子。这样冒顿就成了陛下的女婿,以后的太子,也就是陛下的外孙了。试想想外孙又岂能跟外祖父作对呢?这样一来,可以不胜而令匈奴臣服。”

刘邦听了之后大喜,连称:“好计谋啊,好计谋!”

娄敬又补充说:“不过和亲使命重大,如果要嫁,一定要嫁长公主,不可以随随便便找一个皇族女子或者皇宫中的美女冒充,要不然被匈奴单于发现的话,就不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这样一来,和亲的使命就没法完成了。”

刘邦点点头,又沉思了一会说:“这事我得跟吕后商计一下。”

吕后气得肺快炸开了,面色铁青。

她心里早把娄敬骂得个狗血喷头了:娄敬啊,你这个小人,只靠张利嘴博得功名,又是加官,又是封侯,这样你还不满足,还想离间刘家的父女之情,居然想把皇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