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虽远必诛-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取安息,由此可见郅支在这一地区的势力。

可是根据《汉书》,郅支单于到达康居国时,只剩下三千名骑兵,就算再加上康居国的军事力量,也未必强大到什么地步,因为康居国在长期与乌孙战争中,始终居于下风,那么可以推想郅支单于除了三千名匈奴骑兵外,一定还有另一支军事力量,这很有可能便是这支罗马兵团的余部。

可是罗马兵团的余部是如何由安息国到康居国,又到底多少人投奔郅支单于呢?这就是个谜了。也许是罗马战俘被安息人派往边境戊边,然后集体逃跑,投奔郅支单于,此时势单力薄的郅支单于当然求之不得。也许是郅支单于攻击安息国,意外收编了这此罗马战俘,当然,这些仅是猜测。

为什么史书会记下单于城的士兵在操练“鱼鳞阵”呢?要知道《汉书》中对战争的记述一般是很简略的,这肯定是这种“鱼鳞阵”引起远征军官兵的兴趣。为什么会兴趣呢?可能有几个原因:一,可能汉军没有见过这种阵法,所以印象深刻;二,匈奴人一直是以骑兵为主力,根本没有听说过匈奴有步兵,特别是匈奴步兵还操习这种阵法。

所以笔者倾向于认为在郅支单于麾下,确实有一支罗马军队,人数不详。

题外话,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在城楼上的匈奴兵远远冲着远征军的大本营,故作勇敢状,高声喊道:“有种的过来较量较量!”看来是死到临头还嘴硬。

刚才在在城门间来回奔跑的匈奴骑兵一百多人,也高声吆喝着,策马驶出城门,冲着联军大本营冲杀过来。做什么呢?神风敢死队么?

陈汤哂然一笑,命令中国兵团强弓劲弩伺侯,弓弩兵引箭上弦,瞄准冲杀过来的匈奴骑兵。匈奴人晓得汉军弓弩的厉害,一看大势不妙,为首的那人调转马头急忙便跑,其余士兵一看,纷纷鼠窜回城内。

汉军的弓箭手整齐有序地向前行进,到了弓弩的射程范围后停下来,列队持弩,指挥官一声令下,从弩膛中射出的箭雨飘向空向,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后,坠落在单于城的城门附近。城门下操习兵阵的士兵赶紧摆出新演练的“乌龟阵法”,用盾牌将步兵方阵遮盖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还是不免吓出一身的冷汗,心中暗叫“厉害厉害!”然后这个乌龟营退入城内,把城门关闭上了。

陈汤策马行进到联军阵前,奔跑的战马掠起一阵风,将陈汤的披襟吹起,飘扬于风中。陈汤立于飒飒风中,拔出宝剑,寒光闪闪,对全体远征军将士说:“诸位将士听令,六路纵队,听到战鼓声擂响,便直扑城下,将单于城团团围困。各纵队按预先安排的作战任务,工兵负责在城墙上打洞挖穴,填堵城墙上敌人的瞭望孔与射箭孔,持刀盾的步兵冲在前头,长戟兵与弓弩兵紧随其后,弓箭手要压制城楼上匈奴兵的火力,掩护先头部队破城。兵士们,千古勋业,在此一战!”

四万名将士早已热血沸腾,历史将记载下他们这一天的伟大功业!

战鼓声响起,打破了荒凉的效外的平静,顿时杀声震天。远征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向单于城下,密集的箭雨纷纷落在城头上,遗留下一具具匈奴人的尸体。

外城是木城,匈奴人凭借木城上的射箭孔拼命抵抗,给联军的进攻制造了不少麻烦,不过士兵倒在箭下。陈汤命令先锋部队携带木柴,冲到木城下,然在放火。一时间,大火沿着木城墙蔓延开,躲在木城内的不少匈奴兵来不住逃跑,便被大火吞噬了。

外围战一直打到了傍晚,夜幕降临,熊熊火光映亮了天空。

突然,数百名匈奴骑兵从城门杀出,企图借着夜色的掩护,冲开联军的重围。陈汤果断地命令弓弩兵拦截,训练有素的弓弩兵列阵相迎,以一阵箭雨痛击企图突围的匈奴骑兵,匈奴骑兵人仰马翻,侥幸躲过箭雨的匈奴兵,很快被赶过来的联军步兵斩杀,这支数百人的匈奴骑兵分队,全军覆没,无一人漏网。

战事吃紧,郅支单于亲自上阵,身披战甲,登上城楼。有意思的是,单于的夫人小妾们也纷纷来助阵,共有数十个之多,这些匈奴女人好是生猛,竟然个个可以开弓射箭。

联军中有些战士居然被射伤了,弓弩部队的战士们大怒,“嗖嗖嗖——”往城楼上猛射了一通箭,几声惨叫,郅支单于的小妾们被射倒了好几个,郅支单于正在心疼上,冷不防一支箭飞过来,不偏不倚,正好射在郅支单于的鼻子上。郅支忍痛将箭拔出来,顿时血流满面。大势不妙,他赶紧下了城楼,躲到城内去了。

这时双方已经交战好几个时辰了,陈汤意志坚定,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单于城。

午夜,熊熊大火已把外城全部烧毁。外城残余的匈奴士兵退守内城,登上土城墙,这些匈奴战士仍然表现非常英勇,还在城墙上高声呐喊,以壮声威。难怪郅支单于以区区数千人的匈奴骑兵为家底,竟然可以称霸一方,其战斗力果然十分了得。

甘延寿、陈汤指挥大军继续进攻内城。突然间,城上的匈奴兵一阵欢呼声,陈汤回首一望,远处无数的火把在暗夜中移动着,原来匈奴人的援兵来了!

这支援兵是听命于郅支单于的康居军队,共有一万多人,康居援军的到来,对匈奴人来说,无疑是一剂镇定剂。康居骑兵挥动着火把,也高声叫喊着,与城上的匈奴兵遥相呼应。

康居骑兵分为十几个小队,从四面八方向联军阵地发起攻击。

甘延寿命令一部分攻城部队撤下来,对付康居骑兵。康居骑兵企图利用夜幕的掩护,冲破远征军的防线,但康居骑兵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接连发起几次攻击,全部被联军击退。康居援军的进攻被扼制住了,而在另一条战线上,攻坚战仍在激烈地进行着。

联军的弓箭手将箭头点燃,射进内城,铺天盖地的火箭使得内城四处着火,火光冲天。内城的匈奴人混乱不堪,此时联军士兵也禁不住激动的心情,也学匈奴人样,高声号叫,这样还不够热闹,把钲鼓声敲得震天响,这下可把来支援匈奴人的康居士兵给吓坏了,康居骑兵看到城内火光冲天,心中暗想:“匈奴人都自身难保了,我们还卖什么命啊?”一溜烟,撤了。

康居援军撤退后,联军攻城力量又加强了,战士们用大盾牌来装土,一盾牌一盾牌的土运到城墙下,堆积起来,很快在城墙边堆起了一个小土坡。

这时天将拂晓,东方已露出熹光。甘延寿下达了总攻令。

联军兵士争先恐后,沿着小土坡奋勇攀上城墙,杀声震天。率先登上城墙上的士兵挥舞军刀长戟,与城墙上的匈奴兵厮杀,而在城墙下的弓箭手也不甘寂寞,仰射墙楼,不少匈奴兵应弦倒地。

登上城墙上的联军士兵越来越多,匈奴兵抵挡不住,纷纷向城内撤退。

此时的郅支单于走投无路,带着妻妾还有百来名士兵,慌慌忙忙地躲进单于宫殿,把大门紧紧地关上。

联军士兵一路杀到单于的住所,见大门紧闭,就放了一把大火,木头门被烧得残破不堪,然后便一拥而入,那一百多名匈奴卫兵拼死抵抗,怎么奈寡不敌众,很快便被联军的士兵砍瓜切菜般地剁为肉酱了。

郅支单于绝望了,想这十几年来,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到今天却是穷途末路。他用袖子一擦鼻子上伤口流出的鲜血,猛吼了一声,拔剑冲出来,与联军拼杀。恁是郅支骁勇无比,双拳尚且难敌四手,何况是面对黑压压的一群战士。几枝长戟一齐捅过来,躲过这枝,躲不过那枝,身上被捅出几个窟窿;长戟刚收,几柄快刀又到,看你如何是铁打的汉子,也挨不起这几刀。

军侯假丞杜勋怎肯将大功让予别人,只见他大步流星,冲上前去,猛喝一声,高高跃起,双手把刀,朝着郅支单于的后颈猛劈下去,顿时身首分家,血喷如注。一代枭雄,赴黄泉路去了。

单于的妻妾、太子、手下的名王等,率领部下负隅顽抗,但终究回天无术,只得随郅支去黄泉相会,共计被联军斩杀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一百四十五人,还有一千多人放下武器投降。

这次远离汉帝国万里之外的征战,终于尘埃落定。

陈汤终于实现了他建立奇功伟业的抱负,这次惊天动地的万里远征,将永载入史册,它见证了大汉帝国的伟大与强悍,这次伟大的远征,创造了许多汉帝国战争史之最。

这是距汉帝国本土最远的一次征战。

这是汉匈战争一百六十多年来第一次击杀匈奴单于。

这次大规模的作战没有耗费汉帝国一钱一粮。

这也很可能是汉军惟一一次与罗马军人交锋,如果德效骞的说法正确的话。

这次伟大的胜利,造就了陈汤千古不朽的英名。

同时,陈汤在上皇帝书中,慨然说了一句千古不朽的豪言壮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上书中,陈汤写道:“臣听说天下大义,莫过于一统。昔有尧舜,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经北面称臣,唯郅支单于叛逆,没有受到严惩,躲在偏远的西部,以为强汉无法使其臣服。郅支单于残酷祸害百姓,罪行滔天。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义兵,替天行道,诛杀此贼,有赖皇帝陛下神灵相佑,仰仗天时地利,冲锋陷阵,力克敌军,斩下郅支单于与匈奴名王首级,呈献予朝庭。臣以为当将郅支首级悬首蒿街(蒿街为长安居住外国人的地方),以向外国侨民戒示,并向万里之遥的国家庄重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强音,最豪迈、慷慨、激昂、雄壮的一句话,二千年后,依旧闻之令人热血沸腾,依然铿锵作响、掷地有声。只要一天地球还有人类,地球还有中国,这个不朽之声音将永远回荡——“汉强汉者,虽远必诛!”一个傲然挺立于地球之上的伟大国家,就是有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然而,陈汤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

迎接陈汤与甘延寿归来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一群来势汹汹、准备将甘延寿与陈汤捕拿归案的吏士。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牵扯到朝庭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人:中书令石显与宰相匡衡。石显是权倾朝野的宦官,因为甘延寿以勇武受到皇帝的宠幸,所以石显想将姐姐嫁给甘延寿,但甘延寿拒绝了,石显便怀恨在心。宰相匡衡是个儒学分子,满脑子迂腐不堪的思想,宣帝刘询曾告戒儿子,不可任用儒学分子,元帝继位后,将父亲的忠告抛到脑后。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匡衡等一帮儒学分子非常客观地写道:“皆持禄保位,被阿谄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

匡衡就是这个一个小儒,看不到陈汤、甘延寿的齐天之功,只看到陈汤擅自矫制出兵,目无君上,罪大恶极。而且在这个时候,陈汤还被抓到一个把柄:私吞了一部分战利品。

这样,一道逮捕令发出了。

陈汤大怒,上书皇帝:“臣与诸吏士共诛灭郅支单于,幸得擒灭,万里振旅,不仅没有使者迎接犒劳,反而要将我等逮捕审查,这岂不是为郅支复仇?”

还好元帝没有昏庸到极点,赶紧撤消逮捕令,命令沿途各郡县以酒食款待甘延寿、陈汤的队伍。

到了京城后,元帝让大臣讨论对甘延寿、陈汤行赏。石显与匡衡又跳出来极力反对,说“甘、陈二人擅自矫制兴师,没有处死就是格外开恩了,如果再加功进爵,恐的以后的使者都会学他们,到时为国家招来很多麻烦,这个风气开不得!”

元帝本来性格软弱,心里颇赞赏陈汤与甘延寿的功业,但又碍于匡衡、石显的反对,所以这事久拖不决。

这时皇亲国戚刘向站出来说话了:“甘延寿、陈汤出生死、入绝域,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刘向又将甘、陈二人的与李广早征大宛、常惠以乌孙击匈奴、郑吉降伏日逐王相比较,此三人皆在西域建功立业封侯,刘向认为甘延寿、陈汤之过不及李广利,而功绩远胜于常惠、郑吉,所以应该“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最后元帝下定决心,表彰甘延寿、陈汤的功业,在诏书中,元帝称道:“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下令赐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

到了元帝去世后,成帝刘骜继位(前33年,陈汤万里远征后三年),宰相匡衡又跳了出来,再度弹劾陈汤,称陈汤在西域经营期间,没有以身作则,收了康居国不少贿赂,还跟下属说:“我们在西域做这样的事,朝廷是不会追究的。”

陈汤年少贫困,所以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贪财,这点匡衡并没有冤枉他。朝廷派人调查后,情况属实,陈汤被罢官。

然而后来出了一件离奇的事,陈汤突然跳出来,上书皇帝,说康居国所入质中国的太子,并非是真正的太子,而是个冒牌货。但是朝廷经过证实后,那人的确是康居太子。陈汤为什么突然这样冒冒失失,这确是个谜,也许是失官后日子不好过,想立功一下,结果反而惹祸上身。

陈汤被逮捕入狱,因为诬告,罪行很大,可能面临极刑处死。

但是陈汤的运气不算很坏。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皇帝,为陈汤辩护。谷永称阐述战将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然后极力赞扬陈汤在万里远征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四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最后认为陈汤所陈之言,虽有过失,但非有意为之,“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谷永的这折奏章,可谓是及时雨,将陈汤从地狱之门拉了回来。

成帝刘骜赦免了陈汤的死罪,但是削夺爵位,贬为普通一兵。

到了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围困,快马送信到朝廷,请求朝廷出兵相救。因为路途遥远,宰相王商与大将军王凤及众臣商量来商量去,拿不定主意。突然王凤灵光一闪,想起陈汤来了,于是奏报成帝刘骜:“陈汤这个人,足智多谋,又在外国呆了好多年,可以叫他过来问问计策。”

皇帝派人去请陈汤,此时陈汤双臂伤残了,这是远征郅支时,受了风寒而落下的后遗症,手臂不能屈伸,行动很不方便。

成帝刘骜见陈汤这个样子,心中有些怜意,诏令陈汤不必拜见,然后把段会宗的告急书交给陈汤过目,问陈汤有何计策。

陈汤这几年很不得意,所以在皇帝面前故意卖个关子,说:“朝廷文武大臣、将相百卿,个个都是贤材,才高八斗,小臣身残多病,不足以策谋大事。”

成帝呵呵一笑说:“国家现在有急,你还是不要推辞了。”

陈汤这才抬起头,胸有成竹的样子,对皇帝说:“臣以为这件事不必担忧。”

成帝刘骜一听,忙问:“此话怎么说?”

陈汤朗朗地说:“臣在西域多年,颇知西域军队的底细。一个汉兵可以顶五个西域兵,为什么呢,因为西域兵的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不过这些年西域兵的武器有所长进,向汉帝国学了不少技术,即便这样,一个汉兵仍然可以顶三个西域兵。兵法有言,进攻方的兵力,必须要超过防守方的两倍,这样才势均力敌。臣看了段会宗的奏章,认为围困汉军的乌孙军队,并没有超过汉军的两倍,所以乌孙军队根本没有力量攻克段会宗部,所以陛下不必担忧。”

成帝一听,问道:“这么说不必派援军前往了?”

陈汤回答道:“军队如果轻装前进,一天可行军五十里,如果重装前进,一天只可行军三十里。现在从敦煌郡派军队前往,那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支部队如果去军事报复是可以,如果是救急的援军,那就没有必要了。”

成帝刘骜见陈汤分析有条有理,心中的石头落地,便问陈汤:“那你估计段会宗几时可以解围呢?”

陈汤对乌孙军军力量心中有数,这支军队,缺乏坚韧的精神,只要几天不能攻克段会宗部,一定会撤军的。于是陈汤非常自信地回答皇帝:“现在已经解围了。”然后掐指一算,说:“不出五天,一定会有捷报。”

四天后,西域都护段会宗快书送到,称已经解围。

陈汤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再次令朝廷公卿目瞪口呆。这样的人才,当然不可能再当普通一兵了。大将军王凤将陈汤提拔为从事中郎,成为大将军幕府的首席军事参谋,幕府的事,一概由陈汤拍板决定。

陈汤熟悉各种法令,在主持幕府工作时,雷厉风行,他善于因势利导,加之见解深刻,富有谋略,所以他的建议往往被皇帝与大将军所采纳。

但是陈汤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缺点。他熟悉法令,所以也会钻法律空子;他的建议常被皇帝采纳,在皇帝那边说得上话,所以很多人托他写奏章呈给皇帝,陈汤靠给别人写奏章,捞了不少银子。

陈汤最终毁在贪财之上,东窗事发后,陈汤再次被逮捕入狱。成帝刘骜考虑到他远征郅支的功劳,没有治罪,只是贬为平民百姓,流放到敦煌。

但有意思的是,敦煌太守并不愿意接收陈汤,因为陈汤的名气太大了,而敦煌作为通往西域的边境,西域人来来往往很多,看到陈汤从神坛跌落下来,成为寻常百姓,这无疑有损大汉的威严。所以敦煌太守上书皇帝:“陈汤以前诛杀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居住在边塞。”

此时,朝中议郎耿育也上书,为陈汤求请。耿育说:“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巨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然后当然又免不了提及陈汤的齐天之功业:“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今国家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啊。到了这时,论文治,没有汉文帝时的富裕,论武功,没有汉武帝时的一大群赫赫名将,现在就只有陈汤一人啊,朝廷还不给点面子?

最后成帝批准陈汤返回长安城。几年后,陈汤与世长辞,结束了他曾波澜壮阔,又几经沉浮的传奇一生。

【六、边疆的危机】

自元帝始,西汉开始走向衰弱,虽然表面上仍然很强大。

元帝时代的武功,只有两件事可以称道,其一便是陈汤的万里远征,诛杀郅支单于,另一件便是冯奉世再度平定羌乱。

自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平定先零羌的叛乱后,西部边陲平静了十八年。直到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的秋季,陇西彡姐羌叛乱。

这次羌人叛乱的规模比较小。宣帝时代那次羌人叛乱,是一种多部落联合的有预谋的叛乱,而且背后有匈奴人的支持。而彡姐羌的叛乱,则纯粹是单一部落的反叛。这次反叛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推测大约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汉地政府官员对羌人的压迫,这是造成夷族叛乱的一个重要诱因;其二可能与元帝永光二年,全国经济形势恶化、物价大幅上涨有关。

已经连续几年粮食的收成很不好,这除了天灾的原因之外,大概更可能是人为的因素,内政一旦恶化,便会表现在经济生产的恶化。

此时的粮食价格各地差异很大。在京城地区,每石谷物卖二百多钱,而在边郡地区,每石谷物卖到四百多钱,价格最高的是在关东地区,每石谷物竟然卖到五百多钱。

我们对比一下宣帝神爵元年羌乱时的谷价,当时粮食年年获得丰收,谷物每石售价只有五钱,而在边郡地区,如金城郡,每石谷物也不过才八钱。

彡姐羌主要居住在陇西郡,属于边郡地区,此时的谷价与宣帝神爵年间相比,价格上涨了五十倍。

虽然我们没有确切的彡姐羌反叛的原因,但物价上涨过快,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彡姐羌造反的消息传来,长安政府大为震动。元帝急召文武重臣入朝商讨此事,包括宰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等。

国内经济恶化,政府已经焦头烂额了,没想到节外生枝,又冒出彡姐羌造反的消息,韦玄成等人木讷了半天,想不出个对策。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以急盼的眼光放在了冯奉世的身上。

为什么是冯奉世?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冯奉世以使节的身份出使大宛,途中遇到莎车国叛乱,他果断地矫制征用西域各国的军队,凭借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一举击败莎车国的反叛分子,使西域局势转危为安。冯奉世的胆略与果敢获得了朝野的交口赞誉,从而他以知兵、沉勇有大略而闻名天下。

自从平定莎车国之后,冯奉世一路官运亨通。他先是担任水衡都尉,后担任执金吾,他仍然保持着果断勇武的英雄本色。有一回,上郡属国(汉帝国划若干地区为归降的胡人居住地,保留胡人的风俗与官秩,称为属国)归降汉朝的一万多名胡人突然造反,扬长而去,冯奉世得知消息,当机立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