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盾突击-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间客房并不大,一进去右手是卫生间,正面就是一张双人床和一扇窗户,双人床对面是电视机,窗户对面则是一个木制的衣柜。

    而在窗户下的位置,被人手工打进去两根角钢,一段黑色的绳子正拴在上面,一路延伸到了床下。

    老傅一看这就乐了,这是标准的撤离程序,看样子他的‘老朋友’显然是把这里当做一个备用安全屋来维护的。

    “叫胡子和兔子进来,我们一会从这里走。”老傅说完之后想了想:“让胡子给他们下点料。”

    李强点了点头出去传话了,而老傅则走到那衣柜前,打开门把里面的衣服都扔了出去。

    然后敲了敲衣柜的后板,接着又是底下的木板。

    等李强传完话进来的时候,老傅已经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撬开了衣柜背面的一块木板,李强绕过来正好看到他从里面拿出一个被油布包裹的布包。

    “行了,东西到手了。”

    说完之后,老傅把布包贴肉塞进了自己的怀里,也没管粗糙的油布到底有多扎人。

    他拿起床头柜上的烟灰缸看了眼下面,接着又拉开抽屉,满意的笑了笑,抬头招呼最后一个走进来的胡子。

    “把门关好。”

    进来的胡子顺手就把门给带上了,不过因为李强把门锁给踹烂了的原因,兔子把屋子里唯一一把木质椅子给搬了过来,顺手卡在了门把手下边。

    兔子和胡子俩人和李强可不一样,胡子探身去床底下把那捆绳子抱了出来,而兔子则抽起一块床单包住胳膊,几下打烂了玻璃和脆弱的木质窗框。

    他探头向下看了一眼,示意胡子可以把绳子扔下去了。

    “看吧强子。”兔子从兜里掏出一个快挂来递给李强:“看吧强子,这就叫有备无患。”

    “准备好就走。”老傅把抽屉直接抽了出来,这时李强才注意到,在被抽出来的抽屉后面,连着一根已经断开了的鱼线。

    “反制措施。”老傅走到李强身后,他是最后一个走的,这时候兔子已经先滑下去打前站去了,等兔子落地使劲甩了下绳子后,便轮到李强滑下去了。

    最后一个下来的是老傅,等他落地的时候,第三个下来的胡子,已经顺手偷了一辆早就停在下面的汽车。

    说是‘偷’也有点描述不太准确,从挡风玻璃上的落灰来看,这辆车很可能就是顺着绳子滑下来以后的快速撤离手段。

    “走吧。”老傅坐进了车里,胡子启动汽车的时候老傅把怀里的那个布包拿了出来,打开油布拿出里面那本诗集来。

    他快速翻动了一下页面,抽出夹在里面的书签看了眼,然后递给了胡子:“去这个地址。”

    这时,上面的人终于撞开了门,然后他们不知道触发了房间里被激活的哪个开关,坐车里的李强就听到头顶传来一声巨响。

  597603
………………………………

第一零三章 线索

那个书签上的地址离酒店并不算太远,基本上胡子开车拐了两个弯就到了,趁着这几分钟的功夫,老傅翻阅着手上的诗集,已经把科索诺夫留下来的字条翻译了出来。

    但是他翻译完后,并没有告诉车里另外三人,字条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而是合上书本长长的叹了口气。

    当胡子把车停下来的时候,坐在车里的老傅看着外面那个锈迹斑斑的垃圾桶说道:“你们在车里等我把。”

    现在他们的进度已经彻底超越了那帮人,所以老傅才能一个人推开车门走下来,去像一个当地的流浪汉一样翻检垃圾桶,而不用担心正面有人走过来当头就是一枪。

    不过老傅站在垃圾桶前向里看了看后,伸手进去随便翻了几下就不翻了,反而蹲下来,伸手去垃圾桶下面掏摸了一阵,拿出了一个贴在桶底,用塑料袋包着的明黄色文件袋。

    拿着这个文件袋,老傅坐回了车里,示意胡子找个安全的地方。

    等胡子绕过另一个街角,直接把车停在了人来车往的路旁:“给我一点空间。”

    听了老傅这么说,车里的三人直接推门就下去了。三个人背冲车门,胡子去另一个边抽烟装路人,而李强则和兔子在一起,分享着他兜里剩下的两根烟。

    站在街角,李强抽了几口嘴里的烟,觉得这么傻站着挺无聊的,于是自然就想说点什么:“兔子。”

    他低声对兔子问道:“前面胡子怎么了?跟吃了呛药似地?”

    李强问的是在简报室的时候,关于那块手帕的问题,他不过推让了几句,胡子那边就快翻脸了。

    现在有机会了,当然得把问题问出来,不然憋在心里挺难受的。

    “前面?哪前面?”兔子还装傻呢:“挺好的啊,胡子脾气不赖啊,怎么吃呛药了?”

    “就是简报室那会。”李强翻了个白眼:“你说你装的又不像,糊弄我有意思么?”

    兔子其实心里想说有意思的,他又不是爱翻闲话的人,心里想着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可李强却不想让他糊弄过去,他就只能叹口气面对现实了。

    “这个吧,也不太好说。”兔子抠了抠嘴角说道:“那是胡子……一朋友送的……你懂得……就是那种朋友。”

    他磕磕巴巴的说道这里就不想说什么了:“强子,我也就说这么多了,具体你得问胡子。”说着话他两手一摊:“哥们真不是爱嚼舌头的孙子,我就能说这么多了,你也别和我生气。”

    兔子这么一说,本来打算再问上几句的李强也不问了,他知道那算是个人**问题了,心想着别让兔子难做,肚里那股子火也就慢慢褪了下去。

    没错,之前李强一直憋着火呢: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呢,他李强浑身是伤,睡眠不足还没吃好,本来情绪就不太稳定,当时被胡子呛了几句没打起来,真算是他心理建设格外好了。

    听着外面李强和兔子隐隐传来的谈话声,坐在车里的老傅,膝盖上摊着一大堆的照片和一些零零碎碎的文件,他正一张一张的初步辨读着。这些东西一会要交给技术部门。

    说实话,老傅现在心里其实挺纠结的。

    如果说他信任这些科索诺夫最后给他留下来的东西,老傅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已经被骗过一次了。

    可说他全盘不信吧,一大堆证据在那摆着呢,由不得他不信。

    这些证据其实都算是自由心证的一种了:首先便是科索诺夫生命的最后一刻,从兜里掏出来的钱包。

    这钱包里面除了科索诺夫伪装身份的证件外,就只有一些美元了,最重要的其实是那张巴掌大的三人合照了。

    老傅可以说,如果不是他,那根本不会有人能明白这张照片代表着什么,搜索科索诺夫尸体的人,很大的可能会把它和科索诺夫一起烧了。

    而就算是搜索科索诺夫尸体的人天赋异禀,能看出各种常人看不出的问题,把照片真的带回去找技术部分析,并且还把那段数字给翻出来了。

    基本只要找到那串数字,负责分析的人就会尝试各种数字组合,首先这三段数字便会被分解成三组经纬度坐标。

    没错,就是三组坐标。

    这就是当年科索诺夫编的密码的恶心之处,如果不是老傅来看,所有的数字都会被分解成坐标。

    其中一个就是这道街,街头位置的一家小饭店;第二组坐标直接就支到中非的一处丛林深处去了;第三组坐标更扯淡,那是位于阿富汗边境的一处坐标。

    不过这三个坐标并不都是假的,而是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第一个坐标的那个饭店,是当地黑帮的一处聚会点,贸然冲进去……;第二处老傅不太清楚,不知道那个丛林深处有什么。

    值得推敲的就是第三处坐标了,这也是老傅一直没办法完全信任,已经死去的科索诺夫的原因之一。

    老傅已经在地图上确认过了,那个坐标,离当年埋下化学武器的地点很紧,如果算上当时仪器精度问题的话,那个化学武器埋藏点完全就在那个坐标附近。

    至于化学武器的埋藏点,当然就是kgb提供的了,其中搞不好也有科索诺夫的影子在,所以老傅就更难相信了。

    说这点就有点扯远了,继续扯照片上那组数字的事,前面说到如果有人真的破解了那组数字表示的坐标,来到这条街上也根本不可能找到科索诺夫留下的证据。

    或者该说:即使这家伙真的聪明绝顶,也不会干出去每个垃圾桶下面摸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东西贴在桶底的做法。

    这条街上有没有监控什么的,要不是老傅把那段话翻译了出来,他也根本不知道从街头第一个垃圾桶,一路数过来数到第12个下面藏着文件。

    所以说,科索诺夫为了这份文件算是操碎了心,甚至到了最后还赔上了自己的命。但同样是因为科索诺夫赔上了自己的命,老傅才没办法判断这份文件的真假。

    他知道有些情报人员都迷信一种叫做:‘最后保险’的玩意,这东西说着挺高大上的,说透了以后其实也挺简单的。

    那些总是缺乏安全感,或者看到自己的同僚亦或是上司被组织清洗后,对组织产生了疑惑和恐惧的特工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收集一些组织的罪证,必要时刻用这些东西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他们收集的东西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从上司偷情的录音到自己执行特殊任务的录音,各种各样的证据。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家的,反正只要爆出来就算是情报界的一颗核弹,肯定有一大帮人要引咎辞职,或者被秘密清理。

    不过说到这里,搞笑的部分就出现了。

    这些留下证据的特工们,很多都是已经除了自己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先不说他们会不会患上神经衰弱之类的疾病,反正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把自己收集的证据,放在值得信任的人手里。

    而没有了可以托付的人,那句‘一旦我多长时间没有与外界联系,xxxxx证据就会出现在国外的新闻台上。’的威胁便成了个笑话。

    于是这些特工开始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来设计自己退路和退休保险,他们有的像m先生一样,留下一个神秘的字条和银行账户,留给后来人发现。

    先不说这东西会不会真的让自己组织的对手拿到,他留这种证据本身的做法就是在作死。

    人家本来打算大用他呢,但得先放下边锻炼一下,结果这哥们自己一思想觉得‘哎呀!老子要被投置闲散,投置闲散就会少在别人眼前出现降低曝光率,曝光率低了就死定了要被清洗了!’

    然后往往就是自乱阵脚,有的莽的直接就冲上司办公室了,拍着桌子告诉人家:“老子有你和秘书以及隔壁老王家女儿的偷情录像、录音、照片乃至情书影印本!”

    前面那位莽撞的仁兄肯定活不过5分钟,就得让上司想办法清理了。

    而聪明一点的则会邮寄一个包裹什么的,发到相关人的手里,他会慢慢给自己编织一张,如蜘蛛网一样复杂的背景网出来。往往被威胁的人都不知道是谁威胁的自己,或者会被他导向到别的倒霉蛋身上。

    他就像是一只高明的蜘蛛,盘踞在自己编织的网中间,偶尔拨动一下某根丝线,让被牵着的倒霉蛋浑身发冷忍不住夜半盗汗,却不知道该找谁的麻烦。

    这种活用证据的人,才是活的最好最长的人,但也不乏那些偶尔玩脱了,或者下面那帮被骗了很多年的倒霉蛋们突然聚在一起,交换手上的情报定位出那个幕后黑手来。

    不过这也是极少的可能性之一了,起码老傅就没听说过,有人暗自收集了一大堆自己组织的证据之后,不但没有被证据折磨疯了去做叛徒投敌,反而还在自己组织内兢兢业业认真工作的。

    当然现在扯这些都有点远了,老傅其实也是长时间不睡觉导致精力下降,才忍不住开始发散思绪的。

    他把这些照片都收拾到了文件袋里,忍不住捏了捏眉心,心知今天的睡眠又完蛋了。不但有那个去银行的二五仔需要关注,科索诺夫留下的这堆东西,更是揭开了很多藏着的东西。

    不过他得回去分析一下,科索诺夫留给自己的这个保险,到底里面都有什么。

    其实老傅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科索诺夫没有给自己留这份最终保险,可能他也不至于落得个客死异乡的下场。

    要知道科索诺夫虽然看起来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出身kgb,孤身一人在欧洲建立了现代完善的情报网不说,还有机会一路爬到欧洲分部的负责人那张椅子上。

    如果不是kgb内部的官僚体制严重,加上苏联解体前的人心惶惶,可能科索诺夫就不会落到现在的下场了。

    话说回来,可能只是可能,这都不是老傅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解决这件事后,他有大把的时间来伤春秋悲祭奠被自己亲手干掉的老师。

    把车窗摇下来,老傅招呼了外面三人一声,现在他需要回到那个安全屋,在手下的帮助下好好分拣一下这些线索了。
………………………………

第一零四章 很多线索

回到安全屋后,李强和兔子这种纯战斗人员就被暂时放羊了,这里面也是因为后面可能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情况的原因,老傅授意兔子去给李强补补课。

    不提李强去补课的事了,老傅这边的各种情报加起来却也让人头疼无比。

    他刚一进来,关于那队袭击科索诺夫的武装人员的分析结果已经出来了。

    先不说老傅手下的超高效率,单说他们拿来的东西。

    首先是这些人手中使用的主武器,全部都是装置了苏制消音器的蝎式冲锋枪。这种发射7。62口径手枪弹的武器,在使用苏制的穿甲弹时,能有效的弥补枪管短初速低,以及手枪弹穿透力不足的缺点。

    而且由于是高射速的紧凑型冲锋枪,这玩意的瞬时火力投放密度大的可怕,看着报告的老傅现在想起那几分钟里的短促遭遇战,心里还有点后怕。

    当时要是稍微出上那么一点点的茬子,他这个四人小组很可能就得少上一大半的人,搞不好他老傅都得给盖了国旗。

    不过这些武器的编号都已经被人为擦除了,不但是机匣外部的编号,甚至连内部枪机上的都被物理手段消除了。

    而且由于这支产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冲锋枪性能好、隐蔽性好,并且价格又便宜感人,所以这玩意早就在武器黑市上泛滥了,无论是东欧贩毒的还是西欧拐卖妇女的组织,都喜欢给自己的人配上这么一支。

    并且由于7。62口径的苏制手枪穿甲弹虽然比较少,不过那也是建立在7。62口径的步枪弹满地都是的情况下的认知,所以想从弹壳的编号上追踪根本没用。

    关于弹壳编号这条线,分析人员已经在下面注明了产地和生产日期,别提前面那两样了,光是几十万发的产量就让人根本没办法追踪源头。

    至于从枪口膛线上追踪就更是扯淡了,虽然每支枪的膛线和击针撞击底火留下的痕迹,是如同身份证般独一无二的,但那得在显微镜下分辨才能体现出来,光用肉眼看是根本别指望能看出来的。

    所以这又是一条扯淡的消息,毕竟这玩意的产量在那放着呢,虽然没子弹那么夸张的数量,不过无论是贩卖妇女的还是贩毒的,他们可没心情给自己手上的武器建立完善的膛线档案,更别提还要上传到国家数据库里了。

    那纯粹是没事找事,自己给自己上手铐么。

    知道从武器上近期根本无法分辨出源头,就算是能从那搓掉枪号的痕迹上入手,那也需要很漫长的,几乎可以说是碰运气一样的比对过程。

    老傅干脆把这页翻了过去,他心知那个藏在暗处的对手,根本不会留下这样明显的痕迹给人追踪。

    下一页上的报告,就是对他们扛回来的那具尸体的尸检报告了。

    首先分类描述的就是尸体上携带的装备,联合老傅他们的目测报告,这些武装人员已经完成了装备统一采购的大目标。

    不过这些人身上无论是登山鞋还是头罩乃至内衣,大多都是从各个国家分散采购来的,而且选择的是当年生产的最好的,也就是产量最大的批号,所以还是没办法追踪。

    唯一能辨别的就是他们的着装方式,以及武器的佩戴方式了。

    最明显的就是这些人习惯把副武器,也就是手枪的枪套固定在胸前靠近腹部的位置,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习惯问题了。

    老傅他们这边习惯把手枪枪套绑在腿上或者腋下。

    前者是从伞兵部队学来的,因为如果落地姿势不正确的话,放在胸腹部的手枪会直接把肠子搁断。并且绑在腿部的枪套虽然在出枪方面有些延迟,不过灵活性却能弥补这一点点小瑕疵。

    至于腋下枪套,多见于国外的执法机构,这种携带方式极其隐蔽,就算是携带大型手枪,稍微宽大一点的衣服也能解决问题,另一边还能携带几个备用弹匣。

    而这些人携带武器的方式,妥妥的出自步兵部队了,而且还可能是比较精锐一些的部队,比如侦查兵什么的。

    这是因为他们的肤色以及血液分析的结果,这些人首先人种就是斯拉夫人,妥妥的毛子风,那边因为巨大的兵员基数问题,可没有给普通步兵配手枪的习惯。

    如果说这些人是集体军官的话,军官可是习惯把枪套装在腰部的,他们可没把枪套固定在胸挂上的习惯。

    这个位置多是那些经历过实战的士兵所喜欢的,他们打完主武器的子弹后,来不及换弹夹的话,右手放开主武器枪柄,向下一搭就能抽出副武器也就是手枪来。

    并且这些人的枪套选择也有问题,因为手枪的内部结构紧凑的原因,一般人都不太喜欢使用前面开放式的枪套。因为摸爬滚打的话,很容易让枪管从枪套开放的前端进入污物,到时候无论是打不响还是炸膛都是要人命的。

    所以,这种前端开放式的枪套,多用在一些内卫部队上,他们有的需要在手枪前端装置消音器,所以这种开放式枪套就是必要的选择了,并且由于是城市作战的原因,这些人也不太在意枪口前端进污物的问题。

    联系一下他们所使用的蝎式冲锋枪的特性:近距离火力强大。

    这些人妥妥是内卫部队的没跑了!

    并且其后附录的尸检报告里很明确的说明了一些问题,这具尸体一些特殊部位,比如肩膀和胸背部,都有做过除疤手术的痕迹,而且他们的器官检验也很明确的,出现了长期摄入酒精类饮料的迹象。

    报告里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来自前苏联的内卫部队的士兵,而且从他们携带的武装上没有手榴弹来判断,这几个家伙很可能是一些执行秘密清除任务的部队。

    报告到了这里,已经充满了大量的主观臆测,老傅觉得已经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他合上了文件闭上眼睛回忆了几秒,总是在记忆中找不到有关这支小队的记忆。

    这些人虽然是老毛子那边过来的,但他们无论是作战风格还是装备的武器,都不像是老傅熟悉的那些人。

    要知道,老傅熟悉的那帮kgb出身的特工,要是看事不可为的话,早就转进门缝后了,并且他们也会在附近安排掩护火力,几个人冲上来刚正面的做法从根子上就不像是出自kgb的手法。

    而且,如果这些人是出自军队里的内卫部队,或者是内务部的话,他们看外面有人早就手榴弹扔出来了,那帮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打起来了哪还讲究什么连带损伤。

    说起连带损伤来,这种不管平民随意开火的作风,倒是挺像老傅熟悉的那些恐怖分子的,或者该说是离开了部队,失去行为准则的退役士兵,比如……

    ‘阿富汗’这个像是被诅咒了一样的名字,又出现在了老傅的脑海中,让他觉得自己是不是最近得了什么阿富汗综合征一样的玩意。

    说起阿富汗来,老傅手里科索诺夫留下的文件里,正是有一份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文件。

    这份文件是来自kgb内部的一份机密报告,以科索诺夫的级别是根本看不到这份情报总结的,估计是苏联解体导致kgb大量机密文件流失的原因,科索诺夫才搞到了这份文件。

    文件里很详细的记述了,关于外流的那批二元化学迫击炮弹的前世今生。里面大量的照片有一开始研制时在实验室中拍摄的,也有第一批炮弹生产出来的纪念照片,甚至还有储存在库房后的归档照片。

    而这批化学武器在被秘密取出后,潜伏在其中的特工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包括当日的火车皮编号,以及运输的路线图,还有发生认为泄漏事故后,受害者的重口味照片。

    然后就是那批剩下的炮弹,被封存时的现场照片了,照片显示苏联人运用了大量的军事工程机械,才好歹把这些外包装被污染的箱子埋进了土里。

    但是之后的照片就有问题了,附在照片右下角的日期很清楚的显示了,这张照片是拍摄自泄漏事件很多年之后。

    照片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