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智慧-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的完成了。

云峥笑吟吟的对潘良道:“满意了吧?大家都是同僚,我怎么可能不满足你的这点小小的期望。这样一来也就不负你千里奔波了。”

潘良笑道:“云帅,解决此事的办法有无数种,您偏偏选择了下下策,这是您的失误,可不是下官逼您的。”

云峥忽然朝潘良拱手道:“对于潘兄的大胸襟,云某是钦佩至极啊,自从前唐“武宗灭佛”以来,再加上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和后来的后周世宗灭佛,佛门在大宋本土已经遭受了重创,那些僧人不得不远赴大理,交趾,倭国,高丽,辽国,西夏传经布道,可以说是成就斐然。

但是这些年,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想不到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又有潘兄这样的灭佛斗士出现,真是我大宋百姓的福气。

如今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私度之钱归之于地方官吏和寺庙所有,造成地方官府和寺庙多度僧尼。风景绝秀多见飞檐,遂深山幽谷梵音不绝,托钵僧往来于街市之中,富贵门多见禅门比丘。

弃民落发为僧只求逃避赋税,豪门托庇于僧舍缘故超脱世外,百姓疾苦不求努力奋争,献出最后一口粮只求获得来世报。

啧啧,这样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玑,潘兄好文采啊。”

潘良不解的看着云峥道:“与我何干?”

云峥笑道:“小弟刚刚背诵的就是潘兄锦绣文章中的一段,如今您的这篇文章想必已经如同一道惊雷响彻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潘兄的灭佛之志云某佩服。”

潘良的脸色瞬间就变得煞白,不过又马上恢复了过来,干涩的朝云峥笑道:“没有人会相信的,只要朝廷的巡察使下来你的谎言立刻就会被戳穿,到时候云帅如何自处?”

云峥俯下身子悄悄的在潘良的耳边道:“吐蕃妖僧擅于剥人皮制鼓,据说剥下的人皮可以非常的完整,只要把人皮用膏油浸泡,找一个身形与你相似的人穿上,即便是父母妻儿都不能辨认真伪。

哈哈,滇西草原靠近吐蕃,轮播寺就在雅儿雪山之下,听说那里的僧人尤善此道,我已经派了快马去了轮播寺邀请那里的妖僧前来。

在蜀中和滇西本帅的一句话还是比较管用的。”

潘良的双目都要突出来了,惊骇的大叫道:“何至于此,我退出就是了,云帅手下留情。”

云峥摇摇头道:“已经晚了,你的文章已经散播出去了,去请妖僧的人已经出发了,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像我制定军略一样,一旦军略完成,那就一定要坚决的贯彻下去的。

你现在什么都不必说,不必想,好好的享受你剩余的生命吧,你注定是要青史留名的,我辈士大夫一生所求者莫过于此。”

憨牛不等潘良再说话,掏出一颗麻核塞进他的嘴里,片刻之后,潘良已经是口不能言,嘴里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

随即汗水泪水齐流的潘良也被送上了槛车。

五沟和尚看着眼前五光十色的金翅鸟愁容满面,指着金翅鸟对陆轻盈道:“阿弥陀佛,这是我佛门的大灾难。”

陆轻盈笑道:“大师为何如此说?我们夫妇为了装扮金翅鸟几乎搜尽了这次远征军带来的大理库藏,其中各色宝石就用了六百六十六颗,其中以金翅鸟额头的这颗人形琥珀最为珍贵。

您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琥珀里面有一道卧佛形象,这可是千年难遇的宝贝啊。”

五沟和尚哭丧着脸道:“《阿弥陀佛经》中所赞誉的佛门七宝都被你装扮在这只金翅鸟的身上了,即便是贫僧看到缀满黄金、白银、璃、颇梨、砗磲、真珠、琥珀的金翅鸟都有了觊觎之心。

如今说这金翅鸟是佛门第一重宝也毫不为奇。”

陆轻盈咯咯笑道:“既然您喜欢,再加上您又成了白云寺的主持,我夫妇就拿金翅鸟作为您驻锡白云寺的贺礼如何?”

五沟和尚叹口气道:“贫僧无福消受啊,贪嗔痴乃是剧毒,一旦沾染百世不得脱身,贫僧,贫僧,还是贫下去比较好。”

陆轻盈的眼珠子转了一下道:“那就送去你们的祖庭昭觉寺如何?反正每年白云寺都要想昭觉寺缴纳贡献的,你不收,昭觉寺的法源方丈一定会收的。”

五沟连忙合十双掌道:“夫人慈悲,您就饶了昭觉寺吧,只要昭觉寺得到了金翅鸟,您置僧官于何地?虽然贫僧并不认同僧官,但是他们确实存在,而且和世俗的官府无异,您要是想见到昭觉寺寺毁人亡,就尽管把金翅鸟送过去。”

陆轻盈皱着眉头想了一下道:“白马寺源远流长乃是千年古刹,有释源之称,把金翅鸟放置在白马寺您看如何?”

五沟闭眼道:“千年古刹已经没落了,保不住金翅鸟。夫人为何不将金翅鸟送给大宋朝廷,再由朝廷下旨赐给某一寺庙,如此以来别人就无话可说。”

陆轻盈白了五沟一眼道:“想的美,这样一来梁辑的命拿什么来救?我决定了,准备办一场辩经大会,由辩经最后的胜利者得到这只金翅鸟您看如何?”

五沟苦笑道:“您是见不得一个平静的佛门啊,如今各个宗派正在明争暗斗抢夺信徒,本就危机四伏,如今再加上一只金翅鸟必将是纷争再起,血流成河。”

陆轻盈笑道:“和尚也打架?”

五沟道:“你以为护院武僧是干甚的?”

ps:第一章

第四十八章一日白头的潘良

看着陆轻盈欲言又止的样子五沟叹息一声道:“不用在意和尚怎么想,这个月的初六,和尚就要闭关参禅了,这是一道生死关,必须无牵无挂的去突破,否则很可能会长眠。”

“因为我们吗?”

五沟呵呵笑道:“不是,更不是为了什么天下苍生,和尚我如今就像是一个已经装满水的瓶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水凝练成精华,或者把装水的瓶子换一个大的,否则就要口吐莲花了。”

五沟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云峥不明白什么叫做生死关,陆轻盈却知道的很清楚。

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

人生在世,一方面要追求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又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和困惑。

正是这一现实感极强的矛盾和困感,迫使人们不断地追思和探求各种解决的办法,以摆脱生死难题的困扰。儒家意识到人的生死乃不得不然的现象,他们明智地主张对待生死应该超脱一些。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之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强调勿需追问死后之事,关心生而不必想到死,求知生而不必求知死。

儒家“亚圣”孟子也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不必过于关注和计较寿命之长短。只须致力于一己之修身立命。孟子还提出“正命”与“非正命”的观点,“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

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佛门,佛家认为生命只在呼吸间,譬如蜉蝣朝生暮死。生死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一念可生,一念可死,勘破生死观而后才能大彻大悟,这是每一个真正的高僧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这世上一饮一啄莫非天定,贫僧就要去白云深处坐禅,如果不能再见,那就来生再见,贫僧在白云山等你们。”

五沟说完。就施了一礼然后就离开了云家,拖着自己的方便铲唱着没人能懂的歌谣远去了。

陆轻盈烦躁的坐在椅子上再也没有什么好心情看这只天下独一无二的金翅鸟了。

直到云峥回家之后她才轻声问道:“听说您把他们都抓起来了?”

云峥点点头道:“不能任由此事发酵下去,拖得时间越长越是没好处,快刀斩乱麻最好。

近一年来,我和庞籍,韩琦,文彦博,王安石这些人的几乎没有了交集。所以不能肯定他们还会出手帮我,所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目前最好的法子。”

陆轻盈咬着嘴唇道:“二弟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我们现在只有继续隐忍。”

云峥点头道:“二弟的失败根本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没什么大不了的,云家即便是财大气粗,但是刚刚来到海上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再说了人口的问题现在是我们的软肋。

想要独立建设自己的家园,人口就是重中之重。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除非宋辽之战开始,否则没有人会同意我们带走他们的子民。”

陆轻盈看着丈夫轻声道:“我们进京吗?”

云峥点点头:“进京!”

“妾身不在乎别人的白眼,只是担心夫君龙困浅滩。太子太保这个勋位不适合您。”

见到葛秋烟抱着孩子走了进来,云峥接过自己的小儿子云璋吟诵道:“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陆轻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指着云峥道:“您想的倒是很开,这时候了还有心情作诗。”

云峥笑道:“云从龙,虎行风,云峥既然被旁人称作吊睛白额猛虎下山回京总要有些动静才对,收拾一下吧,后日返京,再不回去的话,皇帝会生气的从床上坐起来。”

陆轻盈道:“没什么好收拾的,现在启程都可以。该走的已经走了,秦国因为要参加陛下的寿诞已经走了六天了,我们明日就走吧,走了之后,蜀中也就算彻底的没了念想。”

云峥笑道:“大军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来的时候五千兵卒,回去的时候只有三千亲卫,他们已经从滇西草原赶回来了,我在滇西草原留下了两千兵卒,这时应张方平所托,看样子这个老倌不想回东京了,想埋在蜀中这片青山绿水间。”

葛秋烟娇笑道:“那咱们就走呗,只是可怜了隗明公主留下她一个人在滇西草原上放羊。夫君真的不打算带她走?”

陆轻盈咬着牙道:“你这蠢女人,生孩子生傻了?隗明已经有了身孕,你难道连这点都看不出来?”

“呀!”葛秋烟惊叫一声指着已经快速离开屋子的云峥道:“夫君的?”

陆轻盈黑着一张脸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个骚女人竟然在夫君沐浴的时候偷偷跑进去伺候,难道不知道?”

葛秋烟摇头道:“夫君沐浴的时候我要喂孩子……”

陆轻盈低声咆哮一声道:“滚回去收拾东西,咱们明天就走,再留下去,家里又要多一个了……”

四月十六日宜出行,伐木,座梁……云峥离开豆沙关奉召回京,正式就任枢密院副使,兵部尚书勋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合称太子三师!

车辚辚马萧萧,大军缓缓行走在蜀道上,短短几日,潘良的头上已是满头白发,那些被索拿在槛车里的高僧,头皮上也出现了短短的头发,可以预见,等大军回到了东京他们的头发至少会有两寸长。

脖子上的大枷已经去掉了,和尚们还能盘腿坐在槛车里竭力装出一副高僧的样子,潘良却像一头受惊的小兽蜷缩在槛车的角落里惊恐的看着四周,只要大军行走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就会大声的呼喊“饶命”,因此往往会遭到军卒的殴打。

吐蕃妖僧,剥人皮,这样的念头不断地在他脑子里翻滚,让他一刻都不敢松懈。

连续七天没有认真睡过觉了,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他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而后惊恐的大喊大叫。

军医说过,他这副样子熬不到东京城就会彻底的疯掉。

大军行进到都江堰的时候,云峥下令全军在空荡荡的甲子营扎营,等待船只送自己沿着岷江进入长江。

潘良被洗涮干净了送到云峥的面前,此时他身上的官袍腰带一样不缺,可是整个人已经完全垮掉了。

“潘良我不杀你了,也不剥你的人皮了,我只要你给我做几件事情就放了你,你继续去做你的官,此生都不会再和我相遇了。”

云峥喝了一口茶瞅瞅缩在桌子底下无论如何都不肯出来的潘良慢条斯理的道。

潘良小心的把脑袋探出来嘶声道:“卑职愿意,卑职愿意,只要云侯差遣,下官万死不辞。”

“我想了一下,梁辑这家伙在大理杀掉了那么多的和尚,确实该死,所以我们现在就行刑如何?”

云峥拿盖碗刮了一下茶水沫子,笑嘻嘻的道。

潘良重新缩回桌子底下,抱着桌子腿大声的哀求饶命,他以为云峥说的是假话。

云峥叹息了一声道:“来人啊,将梁楫的人头取上来给兵部检法案查验。”

不一会一个大胡子军官就端着一个红漆盘子走了上来,盘子上放着一个胡须眉毛分不清的人头。

潘良从桌子底下钻出来瞅着人头疑惑的道:“这是梁辑的人头。”

云峥点点头。

潘良从自己的袖子里取出梁楫的官牒仔细看了一眼道:“官牒上说梁辑身高八尺,虎目燕额,虬须左耳有一红色肉痣。”

云峥笑道:“你看这颗人头非常符合官牒上的描述。”

潘良小心的瞅了一眼端人头上来的家将,疑惑的道:“不知这位将军尊姓大名。”

家将笑道:“末将梁公,乃是梁楫的弟弟。”

潘良点点头道:“难怪你们长得如此相像。”

云峥扔过来一封文书道:“签字画押吧。”

潘良想都不想的就在文书上用了自己的印信,然后就抬头看着云峥,似乎非常的想要离去。

云峥笑道:“这些天委屈你和诸位大师了,如今我们已经到了成都府地界,你们想要离去就赶紧走吧。”

潘良依旧死死地盯着云峥看。

云峥叹了口气道:“说过不杀你,就不杀你,你们放心我绝对不会派人在路上劫杀你们的。”

潘良拱手道:“卑职还是留在军中为好,听说云帅准备买舟南下,卑职想送云帅一程。”

云峥似乎有些恼怒,甩甩袖子道:“随便你。”

潘良这才松了一口气,见云峥去了后寨,端起云峥刚刚喝过的茶水一饮而尽,又贪婪的抱着茶壶喝了一个痛快,直到一滴水都控不出来这才作罢。

ps:第一章

第四十九章大势已成

云峥坐船走了,走的干脆利落,即便是想要前来送行的的张方平都只看到一片片顺江而下的帆影。

佝偻着身子的潘良在船队消失在暮霭中之后,痛苦地咆哮了一声,而后就躺倒在地上,把脸贴在地面上,也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还活着,扯下官帽,探手取过一缕白发欲哭无泪。

“阿弥陀佛,潘施主,云峥这个恶贼虽然斩杀了梁辑,为大理僧众讨还一份公道,可是,,囚官,囚僧的罪名他依旧逃不掉。”

潘良看着眼前这些僧侣,很想重重的把一唾沫吐在庆云僧的脸上,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贪婪的僧人,自己何至于被云峥这样对待。

官面上有官面上的规矩,如果自己没有去滇西草原堵截梁辑,而是留在豆沙关等云峥给自己一个交代,给云峥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自己这个四品官打进囚车,遭受非人的折磨。

潘良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他在接这个差事之前就仔细的研究过云峥的过往,他发现要和云峥打交道,那就必须符合规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公事公办。

只要这样这做了,即便是吃亏云峥也会忍下来,包拯用自己的性命对云峥做了几乎致命的一击,云峥并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多做纠缠,而是痛快的辞职,听候朝廷处置,即便是将他发配到了豆沙关这样的边缘之地他也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坐起立行。

中午的时候云峥放了自己,也就是在那一刻潘良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云峥不是因为自己要杀梁辑而惩罚自己,而是因为自己破坏了规矩,所以他也就不守规矩的处置自己。

至于那个叫做梁公的家将端上来的人头如果是真的梁辑的话。潘良觉得自己这双眼睛可以抠出来当泡踩。

倒是那个叫做梁公的家伙有九成的可能就是这次的罪魁祸首梁辑,云峥之所以派梁辑给自己端来一颗不知道是谁的脑袋,就是要告诉自己他有很多种应对这种事情的办法,比如冒名顶替就是其中的一种。

瞅着自己的白发,潘良觉得活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云峥这种级别的争斗本就不该是自己这种人掺和进去干的事情。

两个巨人在争斗。只要脚下稍微不小心,自己就会粉身碎骨,因此,看到头上长满短头发的诸位高僧潘良笑道:“既然如此就有劳诸位大师去找云峥的晦气,本官最近身体不适准备在成都城择一静室休养一段时间。”

慧真道:“潘兵案难道就能咽的下囚官这口气?”

潘良笑道:“本官一路坐车来的,何来囚官这事?诸位大师,本官这就告辞。”

说完话就从地上爬起来,唤过一路辛辛苦苦走过来的家仆,骑上一匹马径直向成都城走去。这时候去成都城调阅邸报查看自己到底有没有发出哪些恐怖的灭佛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云峥交出来了一颗人头,那个叫做梁楫的人已经不可能出现在世上了,也就是说自己的差事已经完成了。

作为多年的官吏潘良如果还不知道这是云峥给自己面子找机会把自己摘出去的话,他这些年的官就白当了,他甚至有八成的把握认为,云峥用自己的名义写什么灭佛文章,根本就是在吓唬自己。

张方平来了,但是潘良却不会去见的在大宋法案官和提刑官基本上是两个另类一般的存在。一个是专门打小报告的官员,也就是所谓的皇家耳目。

另一个则是专门审案子的官员。提刑官自喜欢审的案子就是州府县官们已经审结的案子,如果能从他们已经审过的案子里挑出毛病,则是提刑官最大的成就,不但可以升官,更可以借此打击政敌。

因此潘良即便是看见了张方成也不会凑过去的。

张方平的眉头紧锁,听着那些所谓的高僧们喋喋不休的申诉。他更在意已经远走的云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呵呵,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蜀中人的骄傲再也不会回到蜀中了……

这片大地养育了他,成就了他。也伤透了他的心,以至于他连故人也不愿意相见,恐怕就是担心相见哽咽无语泪千行吧……”

苏洵背着手立在江边,信手折了一段杨柳抛进岷江,见张方平在自语,遂笑道:“没你想的那样凄凉,云家兄弟更不是遭受了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

蜀中多山因此妩媚,想要近山,山却远离,因此做不成一个仁者,既然做不成仁者,以云峥的脾性必定会去做一个智者。而智者恰恰乐于水,没有十万里海涛连天,何以装的下瓢泼般的智慧?”

张方平叹了口气道:“看来他是必定要出海的。”

苏洵笑道:“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云峥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大名响彻大宋如何会出海?

老夫近两年来一直在研究宋辽西夏的关系,想要打破这个三角关系,首先就要夺回燕云十六州。

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是不完整的,一个庞大的抵御外敌的体系就建立不起来。

如今大宋,大辽,西夏三国都在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即便是侵略性最强的西夏如今也放下了干戈,在全力的消化已经吞进肚子里的回纥,想要在即将开始的三国大战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府尊,您且看着,三国间未来百年的生死荣辱,将会在未来的三年中确定下来,这三年,顶的上其余时代百年!”

张方平又叹息一声道:“可惜了,天不佑大宋,如今陛下缠绵病榻,而太子年幼还不足以秉正朝纲,往昔贤良淑德的曹氏如今却野心勃勃,大宋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丛生。”

苏洵笑道:“不是还有我们在吗,府尊这些年顶着诺大的压力积极地存储军备粮食,不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吗?

据我所知,韩琦在山东,狄青在河北,富弼在青塘,云峥在滇西,在雁门关,种諤在环州,杨文广在凤州,折家在成州,但凡是我大宋明眼人哪一个不是在磨刀霍霍整戈待旦。

这已经形成了洪流,大势已成,任何想要阻碍大势之人必定会被这道洪流吞没,不论是谁。”

张方平脸上的愁容渐渐逝去,点点头道:“夺回燕云十六州已经是我辈士大夫的共识,即便是庞相,文彦博,王安石,欧阳修,他们也在暗中做准备,陛下已经命王安石打开了封桩库,开始检点里面的存银,看来伐辽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苏洵大笑道:“大势已成,大势已成,这些年我辈忍辱吞声不就是为了那一刻吗?介时我苏洵必定投身军旅,如不能亲眼看着金瓯回归,我苏洵必定死不瞑目。”

张方平看着意气风发的苏洵,羡慕的道:“只可惜老夫腿疾难好。否则充作一老卒,也是喜不自胜。”

“哈哈哈哈……”张方平,苏洵相视大笑携手下了河堤,胸中再无半点离愁,至于那些依旧停留在河堤下等待告状的和尚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

岷江水急,顺流而下可一日千里,直到戎州地界才汇入长江,三江汇聚,江水滔滔,河道一瞬间变宽,而舟船显得愈发渺小。

这一路上看不尽的山水美景,如今来到了大江上,江风浩荡,云峥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