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超级战舰回清末-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谭嗣同马上客气道,“大人严重了,复生能得到大人的赞赏,复生感激不尽。”

李仲举大笑道,“复生,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你会过来,本来我还准备过段时间派人去找你。想不到你竟然来了。”

谭嗣同很是惊讶,他没想到李仲举竟然知道自己,并且准备请自己来广州。这让谭嗣同很是感动,瞬间想把自己买给李仲举。

谭嗣同马上大声说道,“苍天在上,我谭嗣同发誓,自今日起,效忠李仲举,至死不渝。如若违背,人神共弃。”

李仲举看着谭嗣同,这才是自己认识的谭嗣同,一个敢拼敢打的真英雄。

李仲举微笑着道,“复生啊,你是喜欢领兵作战,还是处理政务。”

谭嗣同不假思索,“大人,我想领兵,我要把洋人赶出华夏。”

李仲举紧紧盯着谭嗣同,“你考虑好了吗?要知道当将军可是有生命危险的。”

谭嗣同那不在乎的道,“大人,复生不会在意这个,大人,我不用考虑,我就想到将军。”

李仲举站起来拍着谭嗣同的肩膀道,“复生,从今天起,你就是镇武军第101团的团长,我会让刘江帮助你招收两千强壮的士兵,让刘江帮着你训练,直到成军。”

“是大人。”谭嗣同马上惊喜道。

李仲举点点头,示意谭嗣同下去休息,准备招兵事宜。

李仲举看着谭嗣同的身影,心中有些激动,这种激动胜过于张之洞臣服自己,胜过战舰系统升级带来的喜悦。

谭嗣同,华夏人民的骄傲,李仲举崇拜的清末英雄之一。李仲举马上让亲卫准备一瓶好酒,今天他要痛快的喝一顿。

谭嗣同不知道李仲举为了他的到来,竟然愿意一醉方休,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会对李仲举更加忠心。

两江总督曾国荃终于选择了退兵,毕竟他常待在胡广总督的地界上也不好,虽然有朝廷的赤令,但是曾国荃却不敢继续待着了。

说实在的胡广总督是从湘军中出来的,曾国荃之所以撤兵,是因为他怕了。昨天曾国荃得到准确消息,对方竟然增兵几乎一倍。曾国荃担心,再不退兵,被对方拖住,甚至吃下。

同时曾国荃在京城中的眼线,已经得到确切消息,朝廷准备出钱让洋人对付李仲举。

曾国荃马上计上心头,奋笔疾书,立刻准备火上浇油。

三天后,朝廷收到曾国荃的奏折,马上开始朝议。

重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江总督竟然上书请旨,封李仲举为镇南王,并且把福建省也封出去。

这怎么可以?

这怎么可能?

曾国荃怎么想的?

……………………………

一时间,众臣的脑袋近乎短路了,全都愣住了,曾国荃不是奉旨剿贼了吗?怎么会为“贼”请封?

当太监念道,

“臣觉得洋人不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剿灭李仲举,肯定会有所保留,但是只要朝廷能够封赏李仲举为王,洋人一定会十分在意。毕竟洋人也不允许大清在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因素。”

“臣觉得只要洋人拼劲全力,一定能够拿下李仲举。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洋人败了,洋人能咽下这口气,不可能,那帮洋人高高在上惯了,他们一定会从国内派出更多的精锐。”

“由此,李仲举就会和洋人结成不共戴天之仇,当然这一切几乎不可能。难道你们觉得洋人打不过李仲举?”

……

众人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是啊,李仲举在强大,他也不是洋人的对手,毕竟在他们眼中洋人的枪炮是无敌的。

吏部尚书徐桐马上站出来,“启禀老佛爷,臣觉得两江总督曾国荃说的不错,我们可以给李仲举封王,借此吸引一定的仇恨,让洋人和李仲举成为死敌。我们也可以借机发展。”

慈禧太后眉头微皱,心中倒是有些动摇,这看起来很动人的,同样在她眼中,李仲举也是战胜不了洋人的。

慈禧太后看向李鸿章和恭亲王,她也想听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

恭亲王触碰到慈禧太后的眼光,马上站出来道,“老佛爷,而今我们大清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多一份机会,我们就要珍惜,现在洋人好不容易基本要全部去南方。就像曾国荃说的,只要我们把这些洋人想办法‘绑到’南方,洋人根本就不可能在北方做出任何事情。老佛爷,臣认为除了封赏李仲举为镇南王之外,还可以加封他为安南巡检使。”

慈禧太后只是微微点点头,目光转向李鸿章,说真的,李鸿章在慈禧太后心中却是比恭亲王弈忻高一些。

李鸿章一本正经地道,“老佛爷,臣完全同意曾国荃和亲王的意见,亲王提出加封李仲举为安南巡检使,可称为神来之笔。老佛爷可以赐予李仲举检查整个南方的权力。”

慈禧太后,点点头,“就这么办,恭亲王,你全权负责此事。”

“臣遵旨。”恭亲王马上躬身应道。

重臣更是满脸笑容的看着恭亲王,心中想的是,李仲举只能风光一时,不能风光一世。

第六十一章 镇南王

恭亲王得到老佛爷旨意后,回到亲王府,马上着手开始操办。恭亲王准备把分封李仲举为镇南王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

恭亲王这样做的意思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封李仲举为镇南王,这种速度绝对胜过洋人的进军速度,因为洋人离开京城才不到两天。

随后,从北京城开始,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江苏,两湖,云贵,两广,边疆等等。大清朝所有的地方全部知道李仲举被封镇南王的事情,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打听李仲举。

各方全部得到消息后,感觉无比震惊。

是啊,他们以前都不知道李仲举,现在突然冒出来,并且被封为王,这对于整个大清王朝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一次可怕的地震。

汤姆森将军是英国一位很厉害的将军,少将军衔,也许在有些人眼中,这个应该不算高,但是要知道英国此时的上将和中将绝不会超过百人。

并且汤姆森将军可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年龄也不是很大,否则的话,绝对不止少将这么简单。

汤姆森很自信这次一定能够拿下两广,照清廷的意思,只要联络能够打败李仲举,联军就可以瓜分两广之地。这对于各国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汤姆森这次主要带领的是陆军,毕竟海军几乎都回国了或者到其他殖民地去了。但是即便这样,在汤姆森看来,一万三千大军足以横扫大清,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两广。

联军一路上,锦旗高展,有一种无畏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心是介于他们没有在华夏内遇到任何阻挡的力量,他们认为自己是无敌的。

当清廷封赏李仲举为镇南王的消息,传到联军中,汤姆森将军马上邀请各国统兵将军开始议事。

各国将军听完汤姆森将军的消息,心中满是怒火。

法国将军马上大声吼道,“可恶的支那人,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可恶。”

意大利将军马上道,“汤姆森将军,李然清廷这样做,我们一定要彻底把李仲举打残,我就不相信李仲举有曾国潘强大。”

众人点点头。

汤姆森将军忍住怒火道,“各位将军,我们先去两广灭了李仲举,返回北京再同清廷算账。”

“汤姆森将军说的是,我们一定要好好****娘的。”

“对对,还有女人。”

“哈哈,……”

营中传出阵阵大笑声。

8月3日,李仲举得到封赏圣旨。

李仲举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李仲举塞了数百金子才从太监口中,得知朝廷的真实用意。

李仲举得到清廷要利用自己,心中却不愤怒,震惊之余就是高兴。

没错,就是高兴。

本来李仲举还在为自己的身份烦恼,真是瞌睡了,马上有人送枕头。这样也好,省的动一些功夫。

不过,李仲举也要准备马上要发生的大战,这将是一场万众瞩目之战,李仲举和镇武集团只能胜,不能输,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李仲举马上召见刘江、宋鸣人、周铁柱、张之洞,谭嗣同,张渠李经述七人,前来总督衙门议事。

李仲举马上把圣旨拿出来,让众人看了一遍。

众人也都很是震惊,都非常意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最终也都相信了。

张之洞还是老谋深算,“仲举啊,朝廷封你为王,应该还有别用意的吧。”

李仲举点点头,“还是张老心思缜密,马上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是啊,据传旨太监透漏,六国联军共一万三千大军会来广东。不过几乎算是陆军,这样我们要好对付的多。”

除了刘江和宋鸣人自己张之洞外,其余人都有些担心。

李仲举马上道,“其实这是好事,只要我们打败洋人,我们镇南王府的威望绝对可以提升好多。列位大人不用担心,我们镇武军的实力不是洋人可以想象的。”

众人心中虽然有些不认同,倒也有了一些信心。

李仲举知道只有给他们一场胜利,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镇武军的强大。

李仲举交代了一些事情,主要是让张渠必须保证大军的粮草供给,同时让刘江起兵接受福建全境,相信福建的很多官员都会乐意接受指挥的。

谭嗣同要求参加这次大战,李仲举没有同意。

李仲举的理由是不能让战士们鲜血白流,毕竟谭嗣同的大军,还没有正式训练完毕,磨刀不误砍柴工。

谭嗣同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抓紧时间训练大军,期待着下次大战,自己的101团保证能够顺利参加。

为了应对这次大战,李仲举决定把李然部从贵州调回来,反正以后,一段时间内,对于镇武军来说,最重要的地方是广东这块。

李仲举相信王杰父子凭借着一万两千人的精锐再加上贵州的城防军应该能够保证贵州的安定。

李仲举也认识道情报的重要。李仲举决定把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交给小梅。

毕竟小梅的能力和智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小梅听说后,很开心,“哥哥交给我就是。我一定为哥哥培养出一批完全忠心于哥哥的优秀情报员。”

李仲举点点头,摸着小梅的头发,“小梅做事,哥哥很放心的。哥哥相信你。”

小梅几乎要跳起来,“哥哥,你得给我二十个左右人,一半男的一半女的,最好要特别机灵的。”

李仲举点点头,“小梅放心,哥哥一定给你找来最好的学员。”

随后李仲举安排张渠开始寻找愿意真心为华夏民族出力的有志之士,经过李仲举层层考核,终于选出三十人,其中女生共有二十人。

李仲举把人交给小梅,李仲举就准备做一件自己一直以来想完成的事。

那就是用战舰系统兑换无线电台,这是一种新式电台,几乎是一个40厘米的正方体形状,重量只有五十多斤。只要间距在两千里内,绝对可以收到对方的信号。

李仲举相信只要有无限电台在手,这一战的难度至少可以减少一半。所以李仲举才迫不及待的想要弄出无限电台。

第六十二章 紫衣军

无限电台这本来会是几年后由外国科学家发明的,但是这下外国一定会失去这个头衔,必定李仲举马上就会整出来,虽然有作弊的嫌疑,但是却是没有人知道。

外国的科技是很强,即便是在后世,但是李仲举来了,列强还能统治整个科学界,无疑是痴人说梦。

恐怕外国列强此刻无论怎么也不会想到,从现在开始,他们就要被超越,超越,还是被超越。

李仲举确定好目标,马上利用战舰系统兑换出二十个左右的无限电台。

李仲举的打算是,五个旅各分发一台,独立团和101团各一台,三省省长各一台,总部留下三台。

李仲举决定留下两台备用,剩下五台全部留给新建的情报部门。由此可见李仲举对于这支新建的队伍给予多么大的期待。

小梅这几天却是非常辛苦,同样的这三十个受训的学员也很辛苦。

他们为了梦想,为了华夏,为了司令,每天刻苦训练。他们吃的同样也是最好的,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

今天他们终于出师了,不过已经有四个男生和三个女生淘汰了。他们再也不敢看轻这个小女孩,这当然就是小梅了。他们对于小梅确实是心悦诚服,对于小梅灌输的那套忠心思想也铭记在心,要忠于李仲举忠于镇武军。

不过小梅的身高倒是也增高了不少,如今都已经有一人高了。可不是以前那个只到李仲举胸膛处的小女孩了。

李仲举走进训练室,看着小梅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心中很是高兴。

小梅看到李仲举进来,马上更加卖力起来,不一会儿,小梅训练结束,邀请李仲举讲话。

李仲举首先用无比严肃的目光,在每个人身上全都扫视了一遍,众人被司令看着,全都不自觉的低下头。

李仲举一本正经的道,“各位兄弟,首先我向你们祝贺,祝贺你们没有当逃兵,一直坚持下来了,你们第一步可以说是成功了。”

“当列强拿起枪炮轰打我们的同胞时,你们什么感受;当强盗们抢劫你们的财产,杀害你们的家人时,你们什么感受;当我们的同胞不畏牺牲不畏艰难踏入战场,你们什么感受。”

众人机会落下眼泪,感觉很是懊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想这么远呢?

李仲举继续道,“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扇大门,你们就成为战士,是我们镇武军最重要的战士之一,你们将会奋斗在最前线。为大军提供可靠及时的情报。”

“你们怕死吗?”

“不怕!”

“你们能吃苦吗?”

“能!”

“你们愿意为华夏民族的复兴而抛弃一切吗?”

“愿意!”

李仲举满意的点点头,“你们的家人,镇武军会帮助你们照顾,你们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同时真的待遇也是最好的,你们也会名垂青史,流传千古。”

“记住你们的名字,紫衣军。”

“是,我们是紫衣军。”

众人都很激动。

紫衣军只是一个称号,并不是一定要穿紫色的衣服。

从此,世界上最令人无解的情报部门诞生了,绝对胜过后世米国的三角大楼。

李仲举离开了训练室,剩下的事情,李仲举相信小梅可以处理的比自己更好。

小梅已经从李仲举那里得到大概的意思。

小梅按照李仲举的意思,把二十三人中最强的那个人派到京城,另外带三个手下,一起开展工作。

第二名带上两个下属,去洛阳开展工作,第三名带两个下属到长沙开展工作,各自暂时负责所在的省份。

随着镇武军实力的增强,紫衣军一定会扩充。

北京向广东传送消息时,要经过洛阳和长沙。

小梅设定了一套密码,只有紫衣军和李仲举知道,同时只要的紫衣军成员都有代号,前往三个大城市的都有各自特别的代号。

小梅把余下的人员准备暂时全部安插在两广、云贵、福建以及周边地区。

8月9日,李仲举得到刘江的消息,福建省只有建宁府知州不愿意接受镇武军的接管,其余地方全都没事。

李仲举马上用电台传信给刘江,让他武力解决,尽量少伤人就是。对于这种老顽固,李仲举一向都很鄙视。

刘江看着翻译员,翻译出司令的军令,心中一喜,马上向建宁知州下达最后的通知。

可谁想,建宁知州还是我行我素,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刘江就是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住,再加上这次确实有司令的军令,他怕什么。

只能愿他们命苦了,不过让刘江意外的是,他刚准备下令进攻时,建宁城门却打开了,只见十数个兵甲押解着建宁知州,走出城。

刘江只好下令大军进城,没有战最好,“老顽固,我们是要打洋人,你难道想做华夏民族的罪人,汉奸叛徒?”

建宁知州把头转到一旁,眼不见心不烦而已,可是刘江哪里会饶了他。

刘江又道,“想你一个正宗的华夏人,怎么就想着帮助洋人打我们镇武军呢?我们镇武军是劳动人民的代表,你这样做恐怕不好吧。多亏那几个士兵,否则恐怕建宁城又免不了一场战火,会有多少人丧失生命,这你没想过。”

建宁知州几乎用颤抖的声音道,“这位将……将军,求求你……你别说了……”

刘江摆摆手,示意亲卫带下去。

刘江马上把消息发给司令,他又马上派出精锐斥候,前往北面,探查洋军的动向,毕竟这才是重中之重,万不可小心大意,一切必须小心在意。

刘江对于司令的这次安排其实很高兴的,毕竟让自己第一个对付洋人,自己可不能弱了气势。

与此同时,李仲举下令第六旅和101团分别镇守广东省和广州府,李仲举则带领镇武军第二旅和第四旅以及独立团向着福建的建宁府运动。

因为据李仲举和众人分析,洋军一定会从建宁府进入福建,之后进入广东。毕竟这是最好走的一条路,其他地方的路程太难走了。

第六十三章 建宁府

建宁府位于福建省最北面,左面是昭武府,右面是福宁府。洋军多半会从建宁府进入,当然也有很小的机率从昭武府或者福宁府进入。

无论怎么说,建宁府绝对会非常热闹,毕竟这里将会是大军云集的场面,洋人一万三千人,镇南王李仲举的镇武军两万人。这种情况数十年都不会遇到。

李仲举大军于8月13日进入建宁府中,一路上李仲举大军更是得到百姓的高度赞扬和肯定,百姓们更是欢呼雀跃,他们相信镇武军一定会取得胜利。

刘江向众人详细介绍了建宁府的具体事宜。众人全都成竹在胸,对建宁府虽然谈不上了如指掌,但是也相距不远。

李仲举马上开始部署军队,要想打赢一场大战,必须要注意很多因素,军队的部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江南丘陵中,地势虽然比较低,但是起伏却很大。

武夷山是南方为数不多的大山之一,这次两军大战,绝对是要在武夷山中进行,这一点毫无疑问。李仲举已经得到确切消息,洋军已经进入浙江省的处州府西部,马上就会进入建宁府。

汤姆森的联军队伍,自从得知清廷封李仲举为镇南王,马上就顺道而下,同时加快步伐。他们相信己一定能够迅速剿灭镇南王。

汤姆森也派出斥候,前面探路,毕竟他也得到消息,清廷把大方的把福建省都赏赐给李仲举。虽然他看不起支那军队,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派出斥候探路查看敌情。

汤姆森同时邀请各国将军前来商量具体的进军任务,毕竟统一的指挥有利于众军发挥正常的水平。同时汤姆森也需要绝对的指挥权,只有这样他才能为英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汤姆森看着其他五个将军,“列位将军,大军马上就要进入建宁府,相信李仲举已经在建宁府等着我们的到来。李仲举应该是一个很狂妄的人,他一定会认为我们不够强大,毕竟他没和我们打过大战。但是我们绝对会让李仲举大吃一惊。”

法国将军点点头,“汤姆森将军说的不错,想想我都觉得兴奋,马上又能得到好几个城市和土地。”

意大利将军道,“可恶的李仲举竟然把我们在两广的教堂租界全部拆迁,估计这会儿,福建的一切他应该也全部砸了吧。”

德国将军心中却笑了,不过表面上还是一副大气凌然的样子,“汤姆森将军,这次我们一定要好好教训那个李仲举,一个井底之蛙而已,不知天高地厚,就想跳出来和我们做对。”

德国将军真是不知羞耻,人家怎么和你过不去了,李仲举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就不行了?

奥匈帝国将军看着众人,似乎一副吃定对方的样子,冷冰冰的来了句,“我奉劝众位,还是不要小看李仲举才是,否则后悔莫及。”

俄国将军冷言道,“一帮土包子还能把我们怎么样,真是笑死我了,连清廷现在都不敢招惹我们,蹦出来一个乡间村夫想要为难我们。哼,用中国一句话,不灭其九族,我心不甘。”

汤姆森将军微笑着道,“众位将军有信心就好,毕竟我们这次去不是对付正规军,想想二十年前,清廷当时请我们镇压的那场战役。”

汤姆森将军继续道,“那些人用的什么武器,刀、棍、棒、弓箭甚至还有锄头。想起来就感觉好笑,清廷竟然打不过。你们觉得李仲举一支叛军队伍能比二十年前,那支队伍强多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些列强的将军竟然不知道李仲举大军的装备。

不对!

洋人被清廷坑了,清廷没有告诉他们李仲举大军的火力很强,看来这是清廷在给洋人挖坑。

虽然这样做不至于让洋军损失惨重,但也绝对可以增加洋军的伤亡。

汤姆森继续道,“从现在开始,我需要绝对的统兵权,希望各个将军全都全力配合我,否则耽误战机,唯尔等试问。”

“是。”众人只能如此回答,至于真正做到多少,恐怕只有鬼知道。

无论怎么说,汤姆森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至于他们到底听进去多少,他好像不怎么在意,难道……

李仲举接到斥候密报,洋军已经进入建宁府中,距离建宁城大概有二百里左右。

李仲举马上派出使者,前往洋军大营,准备先礼后兵。

杨东就是这次李仲举派出去洋军中的使者,自从加入镇武军中,这还是杨东第一次接受任务,他被分配在李经述麾下,做李经述的副手,对于这一点杨东丝毫不在意。杨东最喜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