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什么,我们去对面看看吧。”
  没继续下去。
  黄一凡带着张慧萍前往走去,不过,偶尔间黄一凡突然回头。
  他似乎发现,在断桥那一边,有一个很熟悉很熟悉的影子却是突然走了出来。
  那是白娘娘吗?
  ……
  西湖并不大,黄一凡游玩了几天就与父母一同回去了。
  不过,黄一凡等人的回去,西湖风景区却在突然人潮涌动,人流量暴涨了3倍。
  这一切,与黄一凡脱不了关系。
  在黄一凡写的那首诗之后,西湖风景区立即重新以这一首诗为题,全新拍了一个广告片。并且,西湖风景区一口气砸了亿人民币重金购买了各个电视台的黄金广告时间,甚至,哪怕是互联平台,也砸了几千万资金宣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暑假要去哪里旅游?
  在此之前,国内5星级旅游风景区一大堆,各个都非常独特,非常诱人。
  西湖虽然也不错,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
  不过,也许是重金的砸下,也许是这一次的广告宣传语太他喵的有境界了。
  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俘虏了无数多的游客。
  带着想去观看西子的面容,带着对于西湖的无限期待,西湖游客瞬间井喷。
  并且,当这一些游客到来之即,各个导游,工作人员都最会介绍各方游客前往西湖北边的一块石碑前,石碑上刻有两篇书法,书法写得非常独特,也非常有意境。不过,更为有意境的还是石碑上的这两首诗句。
  第一首自动被人忽视过去了,大家看的都是第二首。
  而这一首诗,便是此前各个电视台广告的宣传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过,你以为导游仅仅只是带着游客来读一下这一首诗,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一首诗,可是大有门道呢。
  “各位朋友,这一首诗据是诗人临场即兴写的一首七绝律诗,当时已是傍晚时分,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一点点雨。而就在下雨的时候,诗人看了看西湖四周的风景,只见山色空濛……”
  对着这一首诗,导游开始介绍。
  “诗人有提到这一首诗有三重意境,每一重意境都不相同。作为导游,我只领悟到了第一重,也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中的淡妆与浓妆,想来,西湖也是与西子一样那么美丽,不管是画浓妆还是画淡妆都是非常好看相得宜章的。至于该诗的第二重与第三重意思,导游读书少,我就领导不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有谁能够破解这一首诗第二重与第三重意境。如果现场有游客能破解这首诗的三重意境,那么,将得到西湖风景区特制的超级大礼包一个。另外要一下,诗人还,如果要破解这一首诗的三重意境,必需来西湖现场,你才能够完全破解。如果不然,光看这一首诗,恐怕一辈子也是破不了的。”
  重点就是这里。
  这是一首此前游客从来没有读过的诗。
  这也是一首哪怕是普通人看后也觉得无比经典的诗。
  这更是一首引起无数人兴趣的诗。
  诗有三重意境。
  导游只是刚刚介绍,一众游客便完全被这一首诗给吸引了。
  自读书,各种类型的诗都读过,但是,这种一首诗含有三重意境的诗,还真是没碰过。
  于是,一众感觉自己有点文化,甚至哪怕是自己没什么文化的游客,都是站在石碑旁,不断讨论,不断研究,不断破解开来。
  诗的第一重意境很简单,就是浓妆与浓妆的意思,别导游看懂了,其他的人同样看懂了。
  可是,这首诗的第二重意思是什么呢?
  不知道。
  很多人想了许多,都是摇头,表示不知道。
  诗的第三重意思又是什么?
  这就更不用去想了,别是第三重了,第二重都没有明白呢。
  于是乎,这一首诗也越来越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力。
  哪怕就是那些之前有来过西湖的朋友,甚至是当地西湖边上的居民,在这一首诗出现之后,最近也是三五成群,纷纷来到西湖边,一起交流这一首诗的三重意境。
  一不心,西湖游客又是出现了一次井喷,人流量创出了西湖千年以来最高记录。


第五百二十四章7星作家
  要亲自到西湖才能破解这一首诗的三重境界,自然的是假话。
  这只不过是为了西湖的宣传罢了。
  不过,这样的噱头却成功的引起了一众人士的兴趣。
  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或者是有一些文化,亦或是那些文艺青年。
  最近这些天的话题,那可是时不时的讨论起这一首诗。
  “哥们,有谁破解了那首诗的第二重意境?”
  某文艺群里,一位友在群里冒了个泡道。
  “研究个毛线,太难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立即就有人回复道。
  “坑呀,人与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不行,一会我去买张票。”
  “啊,不会吧,你要去西湖?”
  “是呀,不破解出那首诗,我不回来了。再,不是了嘛,要破解这一首诗的三重意境,只能亲自前往西湖。我最近一直破解不了,原来是我没去西湖呀。”
  “坑,这你也相信。只要你的文学功底够高,不要去西湖也同样能破解。那个只不过是广告,吸引人去西湖而已。”
  “那现在有人破解出来了吗?”
  “呃,暂时没有。”
  “那不就得了。总之,不管是不是骗人的,我都要去看看西湖,也看一看那位传送中写出这一首诗的诗人。”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文艺青年不在少数。
  在这一首诗出现的这些天当中,他们是每天都在不断的研究这一首诗。
  当然,他们研究这一首诗除了是对这首诗感兴趣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
  对,没错,就是为了展现自己。
  正如现在整个国内都没有人能够破解这一首诗的三重意境一样,如果到时候自己破解出来,那该是何等的有面子?
  于是乎,一众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士,又是去了西湖。
  ……
  “黄一凡先生,您的00万人民币已要打入了你的帐户当中,我谨代表西湖风景区的全体成员向您表示感谢。”
  西湖风景区EO兰辛竹在即时通讯器上给黄一凡发了一句话。
  “兰总太客气了,我给你们写了一首诗,你们也给了我相应的报酬,没必要如此感谢。”
  “呵呵,黄一凡先生才太客气,以您的才华,00万人民币是我们赚了。”
  “那既然如此,兰总,你们若是感觉过意不去,要不,再给我几百万。”
  黄一凡开玩笑地道。
  只是不想,兰辛竹却是想也不想,又汇了00万过来。
  “汗,兰总,你们简直太土豪了。”
  看着手机银行卡上的提示,黄一凡赶紧将00万返还回去:“刚才开玩笑的,我这个人一向比较有原则,是多少钱就多少钱,不会多要。”
  “黄一凡先生果然是个君子,不过,以您的才华,我想,我们以后或许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噢,对了,最近我也在研究你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不过,我只看出了两重意思,第一重就是字面意思,淡妆与浓妆。第二重则是将淡妆比喻晴天,浓妆比喻雨天。联系这一首诗的上下文,也就是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很美。只是第三重是什么,还请黄一凡先生指点,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了。”
  兰辛竹虽然是一大景区的EO,但同样也是中文系毕业,当年在大学的时候,兰辛竹可是大个才女。虽然多年过去了,对于文学的喜爱,兰辛竹却是一直没有改变。此时看到这一首诗,不经又勾起了兰辛竹那一颗隐藏在内心的文艺之心,也跟着一众文艺青年,破解起这一首诗的三重意境。
  不过,这首诗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哪怕兰辛竹研究了许久,并且综合了他人的看法,这才想到了两重。而第三重是什么,却是一直摸不到边。
  “这个呀……”
  看到兰辛竹问起了第三重的意思,黄一凡并没有直面回答。
  当然,对于兰辛竹能够看出这首诗的两重意境,黄一凡对其亦稍稍高看了一眼。
  只是,关于第三重是什么意思,黄一凡却并不想。
  “我觉得兰总您还是自己研究得好。”
  “黄一凡先生,已经研究了一个多星期了,一点头绪也没有。”
  “我想,其他人也是这样。如果我将答案告诉你,恐怕,你对于这一首诗将不会再有意思。同理对于那些游客也一样,如果他们一下子知道了这首诗的三重境界。那么,他们也将对这一首诗失去兴趣。这对于你们西湖风景区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谢谢,我明白了,黄一凡先生,我不问了。”
  看到黄一凡的回答,兰辛竹内心一沉。
  怎么高兴起来连这个事都忘了。
  幸好黄一凡先生没有告诉自己。
  如果告诉了,恐怕自己真会如他所的,不再对这一首诗感兴趣。
  而一旦自己这个EO对于这一首诗都没兴趣了,那么,誓必影响到未来对于这一首诗的运作。
  兰辛竹何等聪明,一想便已明白。
  “Ok,那就这样,希望下次有机会合作。”
  “一定有的。”
  兰辛竹肯定的回答。
  “如果有的话,我一定给你一个更大的惊喜。”
  黄一凡也肯定地道。
  结束与兰辛竹的交流,黄一凡也念起了这一首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能将一首诗写出三重境界者,当真得是牛的不行。
  对于苏轼,黄一凡又是佩服了一翻。
  事实上,当初黄一凡初看这一首诗的时候,连第一层意思都明白,直到年龄大一些的时候,才如一般的读者一样,只看出了第一重意思。也就是淡妆与浓妆。认为,西湖就像西子一样,不管是画淡妆还是浓妆都很美。直到多年之后才发现,也才总算知道淡妆浓妆也是别有意思。联系前面的诗,你会知道淡妆与浓妆代表的是晴天与雨天。
  同时,当你体会到这一层意思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首诗比之原来有意思多了。
  至于第三层意思。
  这个来就相对复杂一些。
  当初黄一凡也是想了许久,参考了许多的资料,这才体会出来。
  要理解第三层意思,必需联系第一首与第二首诗。
  第一首诗的是诗人在早晨的时候迎客,但因为下了雨,于是大家都没有出去,只是陪着客人喝酒。只是可惜客人不胜酒力,竟然醉了。这让诗人倍觉可惜,感叹一句,其实西湖晴天与雨天都有不同的魅力,不同的看点,但自己的朋友却无福欣赏。
  随后是第二首。
  第二首其实是对第一首的补充。
  他告诉我们为什么西湖晴天与雨天都好看。
  不过,第二首诗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晴天与雨天,而是西湖与西子的对比。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拿西湖与西子相比,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很美丽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
  其实诗人在第一首诗的时候,他就已经了西湖的晴天和雨天都很好看,并为,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才感叹朋友没有欣赏到有些可惜。那么,按理来第一首已经解释了,那么第二首就不需要再解释了,可诗人仍然解释。
  那么,如此强加解释除了诗人有一个更为好的比喻解释之外,他还想对大家,我已经跟大家了西湖的美丽,那么,拿西湖与西子相比,你们认为谁最美丽?
  当然,第三重意思黄一凡不可能告诉他人。
  他人能明白的就明白,不明白的黄一凡也不会。
  且让这一首诗当作是考验大家诗歌欣赏水平的诗句,不是很好吗?
  心里微微笑着,黄一凡感觉这一趟旅游爽得不行。
  不仅赚了00万,而且因为自己写的这一首诗,西湖竟然开辟了一个人工景点。
  这可是一大装逼神器呀,以后逢年过节还可以吹上几个时。
  这简直如古代名人一般的待遇嘛。
  不过,黄一凡不知道是,相比之00万以及西湖的人工景点。一个更为让黄一凡感觉到爽快的事儿,却是又跟着来到。
  天下第一白以及黄一凡本尊笔名竟然从6星一跃之间成为了7星作家。


第五百二十五章泰山风景区也要黄一凡写诗
  7星。我靠,竟然这么快就达到7星了。
  看着黄一凡笔名升到7星,黄一凡简直有一些不敢相信。
  因为,前一段时间他还看了黄一凡的作家等级,也才6星。
  这个6星纯粹是此前写的射雕与纯爱积累下来的经验升上去的。
  可是,最近自己又没有做什么,怎么一下子就6星了?
  难道是楚辞学的原因?
  黄一凡有些奇怪。
  如果要做了的话,那么,应该就是楚辞学了。
  毕竟是关系到学术,只要学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样能升星。就像秋水这个笔名一样,几年时间都不冒泡,但是,一篇大学之道就够他不断升级的。可是,黄一凡却知道,虽然自己最近搞出来一个新的楚辞学,但目前这种学术并没有得到全国所有人的承认。
  最大的阻力是燕大,哪怕黄一凡三堂讲座讲的他们哑口无言,但要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地位,最近一段时间基本不可能。
  随即,黄一凡便查看了一下具体升级的解释。
  果然,不是因为楚辞。
  虽然上面也有解释黄一凡的楚辞学的确很出色,也的确加了不少积分,但因为黄一凡新楚辞学刚刚出现,暂时无法定义,所以加的积分也有限。
  那么,不是新楚辞学是什么?
  黄一凡继续查看解释。
  最终,从经验值解释上面,黄一凡查看到了真相。
  “欲把西湖比西子。”
  这一首诗,竟然给黄一凡增加了500万的经验值。
  一首诗增加500万经验值。
  这个结果将黄一凡给吓到了。
  我草,这不是直接等于写一首诗立即就成为了5星作家?
  看到这个答案,黄一凡简直傻了眼。
  有没有搞错?
  黄一凡太奇怪了,要知道,他可是知道诗歌这种东西虽然经典,但诗歌再经典也架不住创作起来容易呀。要是随便写一首诗就给你几百万的经验值,那岂不是分分钟直接升到0星,成为挑战上帝的人物。
  而且,一般来,作家在创作诗歌之时,第一首比较有份量的诗可能会加比较多经验。但是,如果下一首诗与之前所作诗差不多,哪怕虽然也很经典,但所加的积分也不会多。此外,哪怕就算是创作了更为经典的诗,也不会加太多的积分。
  这也是为什么此前黄一凡写了很多不少经典的诗,但却并没有加多少积分的原因。
  可是,这也是黄一凡同样感到奇怪的。
  按理,之前自己写了这么多首诗,为什么只加了一点点积分。
  反而,最近只写了一首广告诗,虽然这一首诗也很经典。但却比之此前自己所写的诗来,这一首诗或许还排不上号。可是,为什么这一首诗却给自己增加了500万的经验值,而此前所写的更为经典的诗,却一点反响也没有?
  黄一凡脑海里不断细想。
  他倒是知道,华国作家协会里面除了有硬性按销售册数为指标之外,还有一个按影响力评价星级的影响因子体系。影响因子体系不会考虑作品写得怎么样,也不会考虑作品销售多少,但是,他所抽查的却是作品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值。
  一般来,影响因子分数越高,所额外给的隐藏分也越多。
  大学之道一路帮秋水升级,就是因为大学之道这一篇作品的影响因子指数非常强大。
  但这仍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看上去很普通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一首诗,影响因子竟然如此之大?
  难道是因为这是广告诗?
  这当然是笑话。
  难道是因为自己弄出来的这首诗的三重意境?
  应该不是。
  黄一凡摇了摇头,这首诗的三重意境虽然很吸引人,但他的影响并没有传中的那么大。
  只有一些文艺青年会去纠结里面的三重意境指的是什么,但对于普通人来,他们只是会认为这首诗写得不错,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湖的特色。
  咦……
  想到这里,黄一凡灵光一闪,他现在有些明白了。
  为什么普通人会认为这首诗写的不错?
  答案是这首诗写得很好吗?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话。
  相比于写得好,黄一凡写的任何一首楚辞都要秒掉这一首。
  可是,为什么他们还给这一首诗增加了500万的经验值?
  答案只有一个,西湖景区砸了亿多人民币在央视等各个地方做广告。
  西湖做广告虽然为的是给他们西湖风景区拉人,但是,西湖做广告最为重点的一句话,便是黄一凡写的这一首“欲把西湖比西子”,铺天盖地的广告,最终造成了这一首诗瞬间在短短时间之内,成为了人人都知晓的一首经典诗句。
  哪怕是一些没会文化的人,在这么多广告轰炸之下,也知道了这一首诗。
  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影响因子”指数会这么高的原因。
  也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会比黄一凡此前写的任何一首诗都更具有传唱度的原因。
  黄一凡眼睛不时乱转。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快速升星的办法。
  如果按刚才自己所想的是正确的,那么,自己便可以靠这种方式再来刷一些积分。
  脑子转的飞快,黄一凡立即将目光打到了全国各地的五星级名胜古地之上。
  当然,之所以选择五星级风景名胜是有原因的。
  黄一凡认为。
  这些五星级名胜古地前世就有一大堆的诗可供自己选择,比较好运作。
  二来,这一些5星级名胜古地名气大,有比较多的人观注。
  三来,也是为重要的原因,这一些5星级名胜古地有钱,并且也舍得花资本做广告。就像西湖,光是在暑假的广告费就投入了亿多。这要是选择一些4星的或者不入星的风景区,哪怕你的诗写出堪比诗经圣诗一样的句子,一时半会也同样不能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你要问为什么?
  废话,这些风景区没钱呀。
  一切考虑好,黄一凡便准备拿一个五星级风景区试试手。
  拿哪家呢?
  泰山还是黄山,亦或是庐山?
  这一些名山大川的名气,可不比西湖低,而且,也同样有钱的狠。
  正在黄一凡准备随便挑一个的时候,让黄一凡意想不到的是,一个自称是泰山旅游风景区EO的家伙,却是主动找到了黄一凡。


第五百二十六章泰山PK西湖
  刘风华是泰山旅游风景区有限公司EO。
  时值暑假,正是各大旅游风景区的旺季。
  只是,前些天刘风华却是统计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泰山旅游的人数。却是发现,今年时期来泰山旅游的竟然只比往年增长了%。这样的一个增长幅度,对于国内日益需求的旅游市场来,几乎相当于没有增长。
  当然,刘风华其实也知道,泰山是全国知名的五星级旅游胜地,本身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哪怕再增长,可能也有限。可是,当刘风华知道西湖风景区最近人数一下子大涨200%之后,瞬间心情就有一些不淡定了。
  同样是五星级的旅游胜地。
  但一个是%,一个却是200%。
  是泰山比西湖名气吗?
  不,泰山怎么可能比西湖名气。
  是西湖最近一段时间广告打得凶吗?
  虽然这的确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刘风华自问泰山最近打广告的力度也不。哪怕比不上西湖,但也不可能一下子游客的增长人数就完完全全的碾压他们泰山。
  直到,当刘风华研究了一下西湖的广告之后,他终于明白了原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诗写得经典。
  不过,刘风华认为经典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多么有意境。
  他认为好的原因,是从商业角度去考虑的。
  这首诗不但写得好,最为重要的是这首诗恰好完美的突出了西湖。
  这样的一首诗,简直就是给西湖量身定做的呀。
  而且,又因为这一首诗写是实在是经典。哪怕很多人知道这一首诗是在给西湖打广告,但冲着这一首诗也不再去计较。如此之间,在轰炸般的广告之下,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一首诗便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着一众游客前往西湖。
  西湖这一次的广告简直绝了。
  刘风华忍不住的叫了一句。
  哪怕西湖是与他们泰山存在竞争,但看到这一首诗之后,刘风华亦是止不住的赞美。
  “不过,这首诗是谁写的?”
  赞美之后,刘风华冷静下来。
  他突然发现,这种用诗打广告的方式,似乎他们也可以。
  不过,刘风华仔细的想了一想,历来写泰山的诗虽然写得很多,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