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考虑到公开课不仅仅是给在坐的学子听的,还有很多一些普通大众,黄一凡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也在继保该有的学术授课之余,也采用更为简单直白的话语进行上课。虽然黄一凡暂时不知道这种方式效果怎么样,但从台下一众学子津津有味并不时偷笑的表情来看,这种讲课的方式看起来还不错。
  “研究宋词,我们很喜欢研究宋词产生的背景,我们想问,为何这种诗歌体裁会在宋朝之时繁荣起来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唐代已经将五言,七言,古诗体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后人很难从唐诗当中再创造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宋朝相对开明的政治文化也使得人们有着强烈表达自己思想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一种与唐诗不一样,但却继承了唐诗雅颂风格的宋词便这样出现了。”
  “前面的是第一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其实与大都研究者分析的差不多,我再分析与一些教授专家所分析的也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重点来第二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宋朝已经产生了唱片娱乐公司。”
  这个法一出,台下一众学子瞬间呆住了。
  宋朝产生了唱片娱乐公司?
  “这法太劲爆了。”
  “哈哈哈,今天黄教授讲课太有意思了,这个法很新颖。”
  台下不少学子不时道。
  “其实唱片娱乐公司也不准确,不过,暂时先这样称呼吧。我为什么称宋朝产生了唱片娱乐公司呢,答案与宋朝流行的青楼有关。青楼自然是烟花女子的聚集地,但是,这只是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在宋朝,甚至在唐朝时期,所谓的青楼与我们咖啡馆,酒吧,茶座差不多。文人去青楼不但不会有损名声,反而还是一件风雅的事情。于是,这就造就了青楼在宋朝时期的独特地位。”
  “这个时候,不少青楼老板就想呀,光是陪那些读书人床笫这事儿赚不了什么大钱,或者也只能赚一次性的钱。何不教这一些青楼女子读书写字,陪客人话喝茶唱歌弹琴呢?这个想法一出,不少青楼老板便开始从培养一些清倌人。这些清倌人卖艺不卖身,平时做得最多的事儿就是唱歌给客人听,而唱的是什么歌呢,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宋词。”
  “分析到现在,各位应该差不多了解。青楼老板其实就是开唱片公司的,青楼女子相当于歌手,艺人,写宋词的词人,其实就是现在的作词人。”
  这种新奇的授课方式令一众学子耳目一新,顿时对于宋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同样,黄一凡这种比较直白的授课方式也让更多的人一听就懂,对于宋词有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了解。
  原来宋词就是我们现在所唱的歌曲。
  这比之当初以为宋词就是唐诗一类的诗歌这种解释强多了,也更为直观的多。
  “当然,如果大家对宋词还是不太理解,那么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宋朝青楼听歌的情形。”
  到这里,讲台之下突然有四人站了起来。
  一人抱着琵琶,一人抱着古筝,一人拿着二胡,一人穿着穿着汉服。
  在黄一凡的吩咐之下,四人将讲台布置成为了一个型的唱台,并分别入座。
  “各位,我们来听一听现场版的宋朝歌曲,也体会一下当时宋词在宋朝时代的独特地位。”
  黄一凡完,边上那位弹古筝的男子右手拨动琴弦,叮咚声如水流穿过。
  在古筝的带动之下,琵琶,二胡,两者乐器也分别加入了伴奏。
  站于正中的女子翩翩起舞,跟随着妙漫的舞步,一段来自深谷空灵的声音却是响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六百七十四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节课,便在一首绝世歌曲之下就此结束。而台下所有的学子,却是全体疯狂起来。
  “哥们,黄教授这首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面是什么?”
  拉着边上的同学,一位学子激动的问道。
  “别问我,刚才只顾听歌了,没记住词。”
  “妹呀,你怎么可以这样呀,这曲好听,词更绝呀。”
  “我日,我也知道呀,但没记住有啥办法,怪我喽?”
  “完蛋了,完蛋了,这么好的词,这么好的歌,我们竟然没能完全记下来。”
  “我们还是问黄教授要原版吧。”
  “你好意思就去,要我看,还是等下午视频出来之后,我们抄下来好了。”
  会写宋词的有很多,但是,能将宋词写得如此经典的却没有几个,而能将宋词写到无数人激动的要抓狂的更是少之又少。
  听过宋词的有很多,但是,听过有音有调的宋词者,却是没有几个。而听过有词有曲,但却好听至极至的宋词者,更是世间没有几个。
  这一节课下来,一干学子却又是再一次被黄一凡给震撼了一遍。
  原来宋词不仅仅是词,他还有曲。
  没有曲的宋词他就是不完整的宋词。
  可是,此前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当黄教授将曲调加入到宋词当中,一下子他们似乎完全重新认识了一遍宋词一样。
  不过,更为令他们疯狂的还要数这一首宋词相结合的曲子。
  讲台当中那四人的演唱,绝对是天皇巨星级的。
  不,比天皇巨星还要厉害。
  因为,他们已经将这一首曲子当成是神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哪怕是众人离开了教室,但无数人仍是轻声的吟唱起这一首歌。
  而这一首歌,不管是词,还是曲,都是一次次的刷新了他们对于宋词的感受。
  “黄教授谱绝世神曲,今天下午视频必将震惊全国。”
  下了课,仍是有学子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进入了水木论坛,发了一则贴子。同样,那些同在一起听了黄一凡所讲课的学子也是纷纷顶贴。甚至,不只是他们,央视官方微博竟然神奇的发了一条信息,上面写道:“这是一堂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展览。”
  写完这一条,央视官方微博还@了一位默默无闻的歌手“王靖雯”,并道:“这一节课之后,我想,你想不火都难。”
  如此给力的新闻,可谓是点燃了无数人的好奇心。
  那些没有上课的学子,那些不在水木的观众,那些期待黄一凡授课视频的看客,他们同样是被这一些新闻,被这一些评论给刺激的心痒难禁。
  “我靠,出什么事了,这么火爆?”
  “不知道,很多人都黄教上课爆走了。”
  “什么爆走,妹呀,不会又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吧。”
  “我估计不止,看情况似乎比写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还要恐怖。”
  “妈呀,别吓我。”
  “吓你毛线,你去看看水木大学的论坛吧,那里简直像疯了一样。无数的学子,讲师,甚至是教授都评价,这一节课,他们真正的被黄一凡先生给征服了。”
  “我靠,黄教授今天是上了一节什么样的公开课呀,怎么还不更新?”
  “就是,赶紧更新呀,我们都等不急了。”
  越越是吸引人。
  越吸引人越是引起无数人的关注。
  本来一众人来听黄一凡的课都觉得大长知识,这一下又爆出重料,无数期待观看视频的观众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不断刷新TT视频,期待着TT视频更新黄一凡系列讲课课程。
  万般期待之下,终于,在下午的5点,TT视频更新了黄一凡的宋词赏析。
  “兄弟们,更新了。”
  一声令下,无数早就在等候的看客立即点击播放。
  “宋词为什么在宋朝这么火,这完全是因为宋朝开创性的成立了娱乐唱片公司。青楼老板就是唱片公司老板,清倌人就是唱片公司歌手,写宋词的诗人就是现在所谓的作词人。对,柳三就是当时号称宋朝最为知名的作词人,吸引了一大票粉丝……”
  一边看,不少看客一边在群里闲聊。
  “噗嗤……给力,黄教授如此清新脱俗的解释,我瞬间就知道什么是宋词了。”
  “妹呀,柳三是吸引了一大票的粉丝,这话怎么越听越想大笑的感觉。”
  “难怪今天水木一大群学生要疯,这般讲课方式当真新鲜的很呀。”
  “是呀,连我这种学生都听懂了,而且又觉得很有意思。我现在算是明白了水木大学为什么要公开黄教授上课的视频了,这简直是为了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嘛。”
  “为水木大学赞一个。”
  “为水木大学点三十二个赞。”
  “先别赞,大家赶紧看第40分钟,我靠,黄教授喊了四个人来讲台上唱歌。”
  “不会吧,讲台上唱歌?”
  “我了个去,竟然是真的,黄教授这是要搞得哪出,这是上语文课还是上音乐课?”
  “你们傻呀,语文语文,语是话,文是写作,要完全的学会中文,话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唱歌也是话的一种。”
  “那这唱歌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不过,看起来琵琶,二胡,古筝的样子,感觉并不是唱歌这么简单。”
  “嗯,我也这么认为。刚才黄教授不是嘛,宋词是词曲不分家,没有曲调的宋词就不是完整的宋词,黄教授该不会现场来一首有词有曲的宋词吧。”
  “这个主意倒是新鲜,不过,要曲就算了吧,估计也就摆一个形势给我们看,至于曲调……我不抱有什么希望。”
  “我也这么认为,现代就有几位作曲大家尝试着的给一些宋词配曲。这想法当然好,如果配得曲好,词又经典,这歌曲的逼格瞬间就要高了。可是,一翻搞下来,这曲是配是配上了,但配得难听不,有的配得还牛头不对马嘴。曲调加上去不但没有给宋词加分,反而还让宋词失去了原来的精髓。”
  “我听过陈安华给清平调配的曲,那曲,简直要人老命呀。”
  “不要了,得哥都不敢听下去了。”
  只是,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首天籁却是从视频当中传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现之时,所有观众已经被这一首曲调石化。而当他们渐渐从石化当中醒来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午那些水木的学子听了课之后像打了鸡血一样。妹呀,别是他们这一些在现场听课的学生,哪怕他们这一些仅仅只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的朋友,这会儿亦是双眼通红,完全被震撼住了。


第六百七十五章另一位“仙人”即将诞生
  什么样的歌曲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歌曲。
  这个法其实比较宽泛,一般很难定义。
  如果要定义的话,那就是好听的歌曲。
  不过,好听的歌曲仅仅指的是曲调,也就是指旋律,但事实上往往仅仅只是旋律好听,他很难成为一首经典的歌曲。普遍人认为,经典的歌曲除了旋律动人之外,他的歌词也应该有含量。
  而如何评价一首歌词的好坏呢?
  这看起来也是一个难题。
  不过,华国文化博大精深,哪怕最大的难题都有人给出评定。
  评价一首歌词经典不经典,在于这一首歌词所表达的意义。一般来,那种情情爱爱之类的歌词都不可能例入到经典当中,因为,这种词早在宋词里面就有人称之为艳情,显然,艳情这个词并不是褒义,而是贬意。而歌词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将歌词写成诗一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最为完美的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歌曲。
  首先,他的曲调即优美动人,又附有韵味,更为难得的是,明月几时有整个的旋律全都是用传统乐器打造,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同时,该首歌曲的旋律也有别于传统的流行歌曲,没有一丝西洋原素,但他却比传统流行歌曲更为的美妙动听。另外,这种音乐风格的创新也让一些音乐界的创作人眼前一亮,他们似乎找到了一条更为适合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之路。
  其次,这首歌曲的歌词。
  好吧,其实不能称之为歌词,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首宋词,是黄一凡教授特地写的一首宋词体。其中的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也是当时宋朝之时最为流行的调子。几千年来无数诗人词人用“水调歌头”为名,不知道创作了多少首“水调歌头”系列版本。有影响的是“陈亮”版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收录到了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并且一直被评为千年水调歌头最强篇。
  但是,当黄教授全新版的“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出现之后,陈亮版的“水调歌头”或许将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消失。
  不过,评价《明月几时有》词句经典的话语远远不只如此。几乎是所有读者看到这一首词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被这一首词给惊住。而在细细再仔细品读之后,无数读者便已沉静在了这一首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想像一下,当时是一个中秋的晚上,月亮很圆很圆。院子里有一石桌,桌上放着美酒。诗人喝了一口酒,抬头看起了天上的明月……只是,明月虽然美丽,但想起自己不能团聚的亲人,一时却感慨万千。最终那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必将成为千古传唱的经典。
  其实,这一首诗歌当中,能够流传千古的又何止这一句。除了“人有悲欢离合”之后,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而哪怕不提这一些,就是开头,甚至是整个篇幅当中所有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阙,
  今夕是何年……
  是不是有一种这一首诗歌所有的句子全都是经典绝句的感觉?
  是的,就是这样。
  不只你这样认为,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
  最后,这首歌曲的演唱者。
  有的时候很多经典的歌曲很难被发现,不是因为这一些歌曲不好,也不是因为这一些歌曲不经典。恰恰相反,正是这一些歌曲太经典,写得太好了,反而没有人能将他唱好。一首好歌,一首好词,一定得遇上好的歌手,才能完美的将他表现不来。
  如果不然,哪怕就是好歌,好词,碰到一个水平一般的歌手,也难于发挥这首歌应有的魅力。
  黄教授课堂当中请的那位演唱者虽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她独特的空灵嗓音,却是完美的与《明月几时有》融合到了一起,唱出了这一首歌曲蕴藏在最深处的精华。
  所以,最终,曲,词,歌手,三者合在一起,给所有的观众奉上了一堂最为美妙的乐章。
  受此影响,本来黄一凡讲课视频就已很是火爆,在《明月几时有》这一首无比经典的歌曲出现之时,当天黄一凡的宋词欣赏课程视频成为了无数友观注的焦点。甚至,多家媒体,互联站,论坛,贴吧……先后都转发了这一则视频,成为了当天一大热门新闻。
  黄一凡的名气,再一次大涨。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水木教授公寓,孔书俊一边读,一边写下了《明月几时有》这一首词。
  “黄友,了不起呀,了不起。”
  当读完了一遍之后,孔书俊却是感叹了一句。
  唐诗宋词,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唐诗宋词念在一起,认为唐诗与宋词是同等存在的。但事实上,作为他们这一些研究中文的学者来,他们却是知道,宋词的地位却是远远无法与唐诗并肩的。正如唐诗宋词这个称呼一样,虽然他们放在一起,但唐诗是在前面,宋词是在后面。这不仅仅是因为唐诗产生在宋词之前的原因,更大的原因还是诗歌的影响力度。
  唐诗开创了华国最为辉煌的诗歌年代,宋词虽然继承了唐诗的特点,但是,综合来,却是远远无法超过唐诗。而其中无法超过的原因,便在于宋词的表现形势。因为宋词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是在市井,所以大半宋词表现的并不是雅颂,而是市井俗流。也因此,很多文学评论家将宋词称之为艳词。这个评价虽然不太公允,但宋词还真是有大半的作品写的就是艳词。
  但是,当看到黄一凡这一首《明月几时有》之后,孔书俊却是完全的被这一首诗给征服:“如果宋词当中早收录这一首明月几时有,恐怕宋词的地位将真正与唐诗并例。”
  可惜,黄一凡不是宋朝人。
  不,这不是可惜,黄一凡不是宋朝人才是华国最大的幸运。
  点了点头,孔书俊又朗声品读这一首诗。
  “咦……”
  当第二遍读到“我欲乘风归去”之时,孔书俊却是停了下来。随后,眼睛一直盯着“我欲乘风归去”这一句话。
  归去?
  归去?
  为什么要“归”这个字呢?
  与其他人不一样,身为水木大学教授的孔书俊在品读这一首诗歌的时候却是更为的透彻。哪怕是仅仅一个词,一个字,孔书俊都要研究出个所以然来。这一首词自然写得经典,但其中这个“归”字的用意却让孔书俊有一些摸不着头脑。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意思的是我要返回到天宫……可是,明明诗人是地球人,是现代人,他的家不应该是在天宫。如果要去天宫的话,应该只用“去”才对,而不应该在“去”之前加一个“归”字。用归字的意思,那就是天上才是我的家,所以此中的“归去”意思是回家。
  难道是写错了?
  孔书俊不免怀疑起来。
  不。
  不可能写错。
  从全诗的意境来,这个归字用得是无比之妙。
  思索良久,孔书俊仍得不到答案。
  直到,当孔书俊走到窗前看着天空中的月亮之时,他似乎隐约明白了一些什么。
  秋水先生写过嫦娥奔月,无数古老的传也天宫中有仙人的存在。而黄友所的归去,不正是那一些仙人的话吗?
  于是,整首词便换了一种风格,变得飘渺入仙。
  仙人来到了凡间一趟,看了许久之后,便想要回到天宫之中,也正因为天宫才是仙人的住处,这便用了“归去”一词。意思是,我要回家了。
  而这个世界上谁是仙人?
  答案只有一个,秋水先生。
  是的,秋水先生才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公认的仙人。
  而哪怕此之前无数的人认为黄一凡已经无限接近于仙人的存在,但无数人仍认为他是个凡人。
  但是,当看到这一句时,孔书俊却是突然大笑了起来。
  他知道,另一个仙人即将诞生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王菲: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独自唱着“明月几时有”这一首歌的王靖雯直到现在都感觉有一些不敢相信。
  她只是以为自己在即将离开之时帮助水木大学那位教授唱一首歌就是对自己演唱生涯最后的告别,但没想到,好声音导师对她所的临别赠言却一语成谶。是的,好声音这个舞台她是离开了,但离开之后,她却碰到了她这辈子最大的际遇。
  明月几时有这一首歌,虽然只是作为教学演唱,但是在经典歌曲的带动之下,这一首歌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自然,原唱者王靖雯这个名字,也一时成名。甚至,走到大街上的时候,偶尔还有不少粉丝认出她,寻求她签名呢。
  当然,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一首歌之后,已经有先后十几家娱乐唱片公司与王靖雯接触,希望能够王靖雯签约。有的还向王靖雯承诺,只要王靖雯同意与他们签约,他们将给予一系列的资源推荐,享受一级明星待遇。
  只是,对于这一些突如其来的机会,王靖雯虽然有些心动,但并没有接受。
  她知道,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人给自己带来的。
  没有他,自己什么也不是。
  更何况,王靖雯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决心。
  不管现在是否成名,她都决定给自己的演唱生涯划上一个句号。
  ……
  “王姐,恭喜你。”
  水木附近一家餐厅,黄一凡对着请自己吃饭的王靖雯道。
  “谢谢,王教授,不过,我更应该感谢你。”
  “不不不……”
  黄一凡摇摇头:“是我请你帮我唱歌的,我应该感谢你才对。”
  “黄教授,是不是你们这一些当老师的都这么谦虚?不管怎么,是我应该感谢你。如果没有你,我现在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家唱片公司找我签约。”
  “十几家唱片公司呀,厉害。不过,也对,以王姐的空灵的嗓音,要我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我也会签下你。怎么样,有意签下哪家唱片公司。我虽然是个书呆子,但对内地不少唱片公司也熟悉,香江那边的也有些关系,我帮你分析分析。”
  “暂时我还没有签约。”
  “嗯,可以多考虑一下,毕竟签约是大事。”
  “黄教授,您误会了。”
  摇了摇头,王靖雯迟疑了一下,道:“其实……”
  “其实什么?”
  “其实我不准备唱歌了。”
  “啊?”
  黄一凡以为自己听错了:“我没听错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