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黄一凡起得较早,准备吃了早餐前去央视录制百家讲坛节目。
  “黄教授,早。”
  一路上不时有学子问好,黄一凡都点头回敬。
  不过,今天各个学子似乎比之以前更为的热情,在问好之后不是都注视着黄一凡。
  “呃,你们看着我做什么?”
  食堂打了一碗稀饭,一个鸡蛋,外加两个包子,一碟咸菜,黄一凡正准备吃早点。刚吃几口,却是看到坐在自己边上的一众学子不时朝着自己看来。
  “没有,没有。”
  看到黄一凡问道,几位学生不好意思,连连也装着吃饭的样子。不过,哪怕如此,也是一边吃饭一边不时往黄一凡这边看来。
  “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吧,别不好意思了。”
  看到几位学生的样子,黄一凡道:“都端到这里,一起吃吧。”
  这一,几位同学瞬间端着早点,边上五六个位置便被他们坐满。
  “黄教授,听您要上百家讲坛了。”
  刚坐下,一位学子就问道。
  “你们消息很灵通嘛。”
  黄一凡不由得一笑,点了点头,继续喝着粥。
  “那我们能不能去听下课呀。”
  “听课?”
  黄一凡奇怪地道:“到时候节目播出了你们不就可以看了?”
  “不是,黄教授,节目播放的时候与现实听是完不一样的。”
  几位学生连连摇头,一位似乎比较懂电视台录制节目的学生抢着道:“是呀,现在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都是经过剪辑版的,内容较少。而且在电视机前看没有互动,我们其实很早就想听黄教授的课了,但因为不在黄教授的班级,所以一直没有机会。”
  “对,对,对,黄教授,这一次你去百家讲坛讲课,怎么也要带一些水木的学生去听课嘛。我们去,也不算是不符合规定。”
  “这样呀……”
  看到几位学子一脸的诚肯,黄一凡点了点头:“行,一会吃了早餐跟着过去。”
  “哦也,万岁。”
  “谢谢黄教授。”
  “黄教授,我这里有油条……”
  半个时,早餐吃完,黄一凡便带着六个学生前往了央视。
  “哎,你们叫什么名字?”
  开着车,黄一凡问道。
  “黄教授,我叫高扬。”
  “我叫何飞。”
  “我叫张智明。”
  一翻介绍,黄一凡点了点头:“对了,你们之前有看百家讲坛吗?”
  “都有看的,黄教授。”
  高杨回道。
  “那你们觉得之前一些教授讲的课怎么样?”
  “这个,我们不知道怎么评价?”
  “怎么不知道评价,还怕得罪哪位教授呀。”
  “不是,不是,我们不是中文系的,我们其实是数学系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评价。”
  “汗,你们数学系还这么对中文感兴趣。”
  黄一凡泪流满面:“黄教授,不只是我们数学系,几乎水木所有学生都对您讲的课很有兴趣呢。而且,听您的课感觉特别有趣。本来脑子里一大堆数字搞得头脑有些错乱,但听了您的课之后,感觉轻松多了。”
  “是呀,黄教授,我们的导师也叫我们多听您的课,是能增加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我还有这功能?黄一凡哭笑不得,继续问道:“好了,不管你们是数学系的也好,还是其他的也好,你们随便点对百家讲坛的看法吧。”
  “黄教授,我觉得百家讲坛讲的内容太深奥了。”
  “黄教授,我觉得一些教授总是在那里咬文嚼字,有的时候听不懂。”
  “我感觉他们讲的没有代入感,只是听几分钟就不想听了。”
  “这个我也有发现,之前那位讲战国演义的周教授,本来我是对战国演义很感兴趣的,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讲的我一点感觉也没有。”
  各位学子不时反馈,黄一凡默默记在心中。
  二十几分钟,黄一凡便开车到了央视。
  “黄教授,您来了。”
  看到黄一凡来到,负责百家讲坛节目的赵之文出来迎接道。
  “刚到,这几位是我的学生,带他们来听听课。”
  着,黄一凡便对几位学子道:“你们先去节目录制厅吧,我和赵编导先聊会。”
  “这个,几位同学还是先到休息室吧。”
  “呃,赵编导,不方便?”
  黄一凡有些奇怪,难道不允许带学生来听课吗。
  “黄教授,别误会,现在节目录制室早就爆满了,我怕他们进去没位置坐。”
  “啊,怎么会这样?”
  “唉,我们也没料到。”赵之文尴尬地道:“黄教授您的人气可真高,我们这才刚刚将您登上百家讲坛的消息发出去,昨天就有几百个电话打到这里来了。今天一大早,更是有一百多人在我们央视门口等着,就是为了来听你的课,有的据还是从其他省份来的。”
  “黄教授,你就别担心我们了,到时候我们就站在后面听课好了。”
  边上的高杨听到这般状况,连忙道。
  “对,对,对,黄教授,您上课要紧,我们进不进去无所谓。如果真进不了,到时候我们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也可以。”
  “那行,你们先去休息室,一会看看情况。”
  几位学子善解人意,黄一凡也是点头称赞。随后,黄一凡便与赵之文讨论了一些关于录制节目的事仪。
  “赵编导,您的意思是希望我讲课能讲明白一些。”
  “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希望您能即保证课程的学术性,也保证整个课的精彩,当然,能让普通大众听得懂就是最好了。”
  “也就是雅俗共赏了?”
  “对对对,黄教授得妙,就是雅俗共赏。不过,我也知道,要达到这个要求的确是有点难。”
  办公室里,黄一凡与赵之文讨论着讲课的安排。
  “嗯,明白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黄教授您。”
  “你们节目组希望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达到多少?”
  “这个……”
  赵之文迟疑了一下:“唉,实不相瞒,想必黄教授也知道现在百家讲坛的情况。收视不收视的另,只要不是又排到最末,那就算成功。”
  “那既然这样,赵编导,放心,虽然我不知道我上课之后的收视有多少,但是,我想,排在最后是不可能的。”
  两人一翻交谈,赵之文便带着黄一凡进入了百家讲坛节目录制现场。
  一进场,又是一翻轰动。
  好在来百家讲坛的朋友都比较理性,在短暂轰动了一会之后,也就各自坐在各自的坐位上。当然,因为今天来得人实在是太多,还有几十人是没人座位,只能站在后面。但哪怕如此,能够在现场聆听到黄教授的课,他们亦感觉不惜此行。
  “黄教授这气质绝了,这一趟没白来。”
  “是呀,之前在电视上就觉得黄教授气质不凡,现在一看,更是儒雅之至。唉,如果当年能有这样一位导师教我,那该多好呀。”
  “别叹气了,现在你不是亲自来到了黄教授身边。”
  “也对,期待黄教授今天能给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的讲课。”
  “我也期待。”
  十几分钟,各类设备准备就序,黄一凡正式开始了讲课。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一开场,黄一凡便引用了前世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太守“谢灵运”所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后世成语“八斗之才”的出处。而此中的八斗之才,的正是曹子建,也就是曹植。


第六百九十九章风趣幽默的讲课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这句话够狂。
  这句话够嚣张。
  这句话也够傲。
  黄一凡开场第一句出这句话来之时,可谓是当场就震撼了一干听众。
  “我了个去,黄教授今天是要暴走的节奏呀。”
  “这话得太给力了,我喜欢。”
  “哈哈哈,我就喜欢黄教授如此霸气的话。”
  掌声,倾刻送了过来。
  是的。
  仅仅只是一句话,场内听众便被黄一凡给征服了。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黄一凡接下来讲什么?
  虽然他们也并不知道黄一凡教授讲的课是否精彩。
  但这已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哪怕不听后面的,仅仅只是听了这句话就已足够。
  是呀。
  想想黄教授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也写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可是,此前每次有什么新作诞生的时候都会遭受到无数人的质疑。而有一些对黄一凡特别了解的铁杆粉丝,更是感叹黄一凡当年写文开始一直走到现在的辛路旅程。其中有惊艳,但更多的却是磨砺。
  好在黄教授挺过来了。
  不但挺过来了,黄教授已经展现了他最为锋芒的姿态。
  “得好。”
  “黄教授,您也是八斗之才的人物呀。”
  掌声无比的激烈。
  不过,就在众人掌声停下,黄一凡却是笑了笑,道:“唉,这般嚣张的话怎么可能是我的呢,这话是‘谢公义’的。”
  “啊……”
  “噗嗤。”
  “不会吧,黄教授,刚才还因为您这句话如同打了鸡血,您这神斩折也转得太快了吧。”
  一众看客哭笑不得,捂着嘴被黄一凡逗得大笑不止。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百家讲坛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搞学术的讲坛,但搞学术也不必总是知乎者也,总是苦着脸一点乐趣也没有。真正的学问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学问是让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喜欢,发自内心的去钻研,哪怕是看起来枯燥无味的知识,但也能在其中发现乐趣,并不必要总是严肃的样子。
  “那么,谢公义是谁呢?”
  “谢公义是南朝时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不过,最重要的是谢公义还是南朝时期宋国的太守。也就是,他是一位当官的,而且当的还是大官。大家想想,如果他不是当官的,他这句话出来,恐怕不被人喷死也得被一大堆人跑来找他麻烦。”
  完,黄一凡又看了看台下。
  看来效果还不错。
  一众听众又被黄一凡的讲课逗得不时偷笑。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谢公义,谢公义在我们今天这堂课里只不过是一个打酱油的,至于为什么先谢公义,完全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人物。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谁呢,正是谢公义所的八斗之才的曹子建。”
  到这里,黄一凡准备与台下一干听众的互动一下。
  “先提个问题,不知道在坐各位有没有听过曹子建这个人物。”
  黄一凡这个问题一出,台下立即就有一位听众站起来:“黄教授,没听过曹子建这个人。”
  “是呀,黄教授,这个曹子建很厉害吗?”
  随便叫了三人,三人都表示没怎么听过这个人物。
  “好了,听到三位的回答我就放心了。”
  点了点头,黄一凡道:“幸亏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曹子建,要是知道,那我这堂课还怎么上呀。”
  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历史人物我们大众是不知道的,而之所以有一些历史人物知道,要么是课本上讲过,要么是电视剧里天天播放,亦或者有什么名著写过他。而没有写过的,哪怕这个人物在那个时候再出色,普通大众也是记不住的。
  三国虽然是一个辉煌的年代,但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么多的历史人物谁能记得住呢?
  自然,这个在三国历史当中并不是特别牛叉的曹植,也就没有太多人知晓了。
  或者哪怕是知道有这个曹植,但也不知道曹植的一些生平经历。
  不出意外,黄一凡这番话一,一众人等又是大笑。
  开课这才0分钟不到,整个节目录制室却是欢笑一堂。
  “嗯,开玩笑的。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曹子建。同样,我们也来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个谢公义会如此推举曹子建。”
  没带教案,今天这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黄一凡已早已放在心中。此时虽是录制节目,但讲到兴头之时,黄一凡感觉与自己在水木上课没什么两样,倒是比较放松。
  【要研究这个曹子建,我们先要了解曹子建这个人。曹子建是谁呢?曹子建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曹子建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卞夫人所的第三个儿子,史书上曹子建天生聪颖,才气逼人,十岁的时候就通读圣诗,曾子语录以及先秦古籍。每次曹操问他问题,曹子建都是对答如流,甚至脱口成章。有一次曹操看了曹子建的文章,发现文章写得花团锦簇,龙飞凤舞,因为写得太好,惊喜的问他:“你请人捉刀的吧。”】
  【捉刀是什么意思,捉刀就是找人代写的意思。这个词起源也是来自曹操。当时曹操会见匈奴使者,生性多疑的曹操感觉自己外型长得不够帅,不够MAN,不能显现出自己威武的形象。于是,他就找了“崔季珪”装扮成自己样子接见了匈奴使者,而他自己则扮成一个武士拿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曹操就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对曹操的映像如何。匈奴使者,曹操倒是长得一般,但那个床头捉刀的才是真英雄也。后来捉刀就常常比喻为代替别人做事,到了现在捉刀就表示代替别人写文章。曹操问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通俗一点的法,那就是,儿呀,你这文章写得这么好,比你老爹我写得还好,不会是找枪手代写的吧。】
  【曹子建就回答:“话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你如果不信,当面考我就知道了,何必问我是不是找人代写?”】
  课程讲到三分之一,台下听众这会儿已经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一些此前看过百家讲坛的,此时在听到黄一凡讲课之时,与之前的一些教授比较,高下立判。
  “黄教授果然了不起,这课讲得太好了。”
  “是呀,我这种历史学渣的人,现在来上黄教授的课竟然听得这么有感觉。”
  “我也是。黄教授讲课不仅讲的好,而且风趣幽默,刚才那一句找枪手带写的话,差点我又笑出声来,我感觉百家讲坛要火。”
  不少听众私下底声地道。


第七百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啪啪啪……
  课讲到一段落,掌声再度传来。而这一次,不再是因为霸气的开场白,也不是因为风趣的讲课台风,纯粹是发自内心对于知识的佩服。台下听众有普通人,也有精英,也有高材生。但不管是什么人,此时他们听着黄一凡的课,都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并且,也在此时才真正的从内心发出一句感叹:这才是百家讲坛呀。
  当然,课并没有上完,黄一凡继续上课。
  “所以,因为曹子建曹植自幼才气逼人,便很得曹操的喜欢。”
  “还有一次,建安20年,曹操修建的铜雀台落成,就召集了一干文人雅士去那里参观。这里要一下铜雀台,这个铜雀台是什么东东呢?”
  百家讲坛的课与平时上课还是有一些不一样,虽然有互动,但也不能总是互动。所以,大都时候黄一凡都是在讲,尽可能的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透露出去。所以,在到铜雀台时,黄一凡便没有寻问众人,而是一路讲解下去。
  “铜雀台当初是因为曹操打败了袁绍,有一次曹操夜宿在那里,半夜看到金光由地生起,隔日掘到一只铜雀。曹操的谋士就,舜的母亲梦到玉雀入怀就生了舜,现在得了铜雀,是大吉之兆。曹操大喜,就命人修建了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其实白了,修建铜雀台就是为了彰显自己平定四海的功德。而如何传递这种平定四海的功德呢,也很简单,叫上一些文人雅士到那里写一些文章不就是了。于是,曹操当时就叫了那个时期很知名的文人,像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这一些人。因为曹植自很有才华,这一次也跟着去了。”
  没有停下,黄一凡继续道:“带着一些文人雅士,参观了一个多时,曹操就对众人。各位,我这铜雀台修得怎么样,漂不漂亮,大不大方,美不美观?众人都,漂亮的不行。见大家都好,曹操就又,既然修得这么好,大家何不各写一些文章呢。”
  “曹操一,众人哪里会不知道意思,笔墨纸砚送来,纷纷开始写文章。而曹植略加思索,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写了一篇《登台赋》。
  这篇登台赋是这样的: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
  这篇文章写的比较长,我就不一一念出来了。
  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呢?实话,写得很好。这里的好,不仅仅是因为这首《登台赋》的用词用句好,更因为这一首登台赋表达的内容好。
  为什么内容好?
  我们来看看这首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这的是我跟着父王四处游玩,登上了铜雀台心情大好。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我见到了四周高大的宫殿,见到父王以贤德苦心经劳。
  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帝王不朽的功业早已经成就,曹家得愿所偿,何其称心。
  各位听一听,这诗写的是什么?
  完全是一首给曹操也就是他老爹戴高帽的文章呀。
  果然,曹操看到这一首赋就极为开心,感觉自己的儿子不但有才华,而且很圆滑,知道自己心事。这样的文章不但夸了他,而且又因为写得好,肯定可以传世。而这一流传下去,自己的美名也将被这一首赋传播开来。
  因为这一次的登台赋,曹操慢慢的对曹植很是上心,准备立他为世子。”
  掌声再一次送来。
  众人都是点头称赞。
  本来对于曹植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曹植这个人。但是,仅仅只是听了黄教授讲了二十几分钟,一个才气逼人的天才就出现在他们眼里。
  “不过,世子之争就像太子之争一样,竞争非常激烈。不是你有点才华,你就一定能被立为世子。往往一不心,你稍稍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个世子之位就没有了。当时曹植连得曹操的喜欢,于是就经常饮酒,而且没有节制,好几次大醉的场面被曹操看到。曹操这个人是个枭雄,看到这个样子就对曹植有些失望。不过,真正让曹操放弃曹植还要属另一件事。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外出期间,曹植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到金门。曹操回来听到这事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渐渐的,曹植也就失去了世子之争之位。”
  “可惜。”
  “唉,为什么有才华的人却偏偏恃才傲物。”
  “我怎么没有听过这个曹植呢,原来是被曹操给废了,在历史当中没有什么名气。”
  台下听众早已沉醉到了黄一凡的讲课当中,纷纷叹气为曹植而感到可惜。
  “关于曹植的故事并没有完。如果仅仅只是到这里,那么曹植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欣赏的。他最多就是有些才华,但历史当中有才华的有多少人呢?而且,如果仅仅只是这,又如何体现出曹植的八斗之才呢?”
  “在曹植失去世子之位后,他的哥哥也就是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这个曹丕也就是历史上的魏文帝。任何一人当上皇帝之后,他都会铲除自己的威胁,曹丕也一样。在曹丕登上皇帝之位后,因为时候就知道曹植这个人太聪明了,而且当时还与自己争夺世子之位,怕曹植造反,有心想杀掉他。但是,因为曹植是自己的弟子,想杀又没有好的借口。”
  “一次,曹丕见到曹植就。老弟,自你就很聪明,做哥哥的是完全不如你。自从我登基之后,有人你很不高兴,有没有这事?曹植赶紧否认,哪怕他心里不高兴,但曹丕做了皇帝,哪敢承认,这要是承认,自古以来帝王最是无情,杀死弟弟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不过,曹植虽是否认,但曹丕却不准备放过曹植。又,既然如此,那我就来考一考你,命你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解释一下你现在的处境,如果作不出来,休怪我大义灭亲。曹丕完,曹植就开始向前迈步,一步,两步,三步……一边迈步,一边作诗,七步走完,一首诗也被曹植给作了出来。当看到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一首诗,并且看到这一首诗之后,曹丕深有渐色,当场就放了曹植,并且,以后也不再找曹植的麻烦。”
  课程讲到这里,一切课也差不多结束。听到最后,众人不免再一次陷入感叹。
  “这个曹植果然牛叉,走七步就能写诗,难怪黄教授要讲这个人。”
  “七步诗,这个历史典故讲得好,曹植我记住了。”
  不过,就在众人纷纷感叹之时,台下有听众却是站了起来问道:“黄教授,那个曹植写的七步诗是什么呀?”
  “黄教授,这首诗您念给我们听听吧,我们还没有听过呢。”
  听到一众人等的寻问,黄一凡考虑了一会,便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世大名鼎鼎的七步诗,便在这个世界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