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有奋斗可期待-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广场的这些景像对于身处北京的人而言,简直是太平常不过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对于一个头一次出远门的乡村穷小子来说,那的确算得上是视觉上的盛宴。

  虽然从书本等其它载体上也见过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子,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怎么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深。

  站在广场里面,陆长风兴奋极了,觉得是站在了中国的中心,甚至是世界的中心。

  北面是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在那里隆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城楼后面就是故宫,也就是紫禁城,原来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

  西面是人民大会堂,是国家开人大会和政协会的地方。

  东面是军事博物馆,南面是前门。

  广场上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毛主席纪念堂。

  这些建筑,都是天安门广场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地标”。

  陆长风目不暇接地看着,对这一切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这么大的信息量,远远不是在乡村以及县中可以得到的。

  在他们班里,来过北京的也没有几个人,就是城里的同学,也不是人人都去过。别说谁去过北京了,谁要是能去过外地,出县、出市、出省,这些经历都能让别的同学羡慕不已。

  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附近,已经聚集了一批来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估计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北京的,本地的估计早就看过了。虽然只是个升国旗的惯行仪式,但仍然是吸引了四面八方从外地来的游客。

  “出来了出来了!”有人在那里喊道。

  人群一阵骚动,齐齐地向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看去。

  只见三十六名武警官兵,踏着整齐的步伐,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从城楼里面出来,走过了金水桥,走过了长安街,向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的旗杆走来。

  这一刻,长安街似乎停止了运行,所有的车辆停了下来,人们的目光也聚焦到了这三十六名魁梧挺拔的国旗班战士身上。

  陆长风也有些心跳加速的感觉,这感觉是在和县中升旗的感觉不太一样,现场观看升旗的庄重仪式还是让人感觉到更加庄严肃穆。

  很快,国旗班战士们就来到了旗杆前。国歌响起,国旗缓缓升起。

  所有人都在行注目礼,陆长风也是注视着升旗手在那里缓缓升旗的动作,心中感慨万千。

  两分零七秒的国歌响毕,国旗也恰到好处的此时正好升到了旗杆的最顶端,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真是天衣无缝。这得训练多少天才能得到这样的效果啊!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升旗仪式完毕,人们这才逐渐散去,广场又恢复了平常的景像。

  而陆长风则在国旗下久久不愿意离去,他想多看一眼这国旗。这世间的美好,莫不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没有奋斗,没有努力,没有勤奋,没有坚持,哪来的美好生活?

  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唯有奋斗可期待,再不奋斗,父母都老了!!


第18章 奢侈的世界为谁而设


  美妙的旅程一旦开始,一切都是新奇的。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从早晨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仪式开始,陆长风跟着父亲就开始了首都之旅。

  首都的景点实在是太多,几天是玩不过来的,也没有那么多钱。陆元强跟儿子陆长风商量了一下,决定只去有代表性的几个。

  看完了升旗仪式,又排了老长的队伍,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来瞻仰的人实在是太多,排了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队伍才排到。

  只是纪念堂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在催促往前走往前走。没有看上几眼就已经走出了视线。

  但能够近距离的看上一眼一代伟人的遗容,也是莫大的荣幸了。想到这里,陆长风心里也释然了。

  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之后,就去天安门城楼。

  到了之后竟然发现,上城楼竟然不要钱!真是太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了。

  随着人群走上天安门城楼,陆长风心里是满心激动。

  因为这是一个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在这里宣布新中国成立了,各届领导人的阅兵仪式都是在此宣布开始。

  一想到能够站在伟人们曾经站过的地方,想想还是有一些小激动。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只是因为伟人们的缘故,赋予了其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其它风景名胜所无法比拟的。

  在天安门城楼俯瞰广场一阵子后,父子两人又去了故宫看了看。到北京旅游,故宫肯定是必去的景点嘛。

  在故宫的游览不再一一言表。总之,对于这个昔日皇帝曾经居住过的古代宫殿,陆长风肯定是充满了诸多好奇的。也深深惊叹于古代皇家的极尽奢华,是民间无论如何也不能比拟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家生活,平民们即使挖空了脑袋,也无法描述其九牛之一毛。

  看着故宫的一切,陆长风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之后,二人又去了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北京一次,岂能不去长城?

  和浏览故宫一样,陆长风仍然是在感叹长城的雄伟壮丽,鬼斧神工,先人的智慧是何等的高超,能够创造这世界历史上的建筑奇迹!

  除了感叹于故宫和长城的建筑之外,还让陆长风觉得有些不解的是,无论是故宫还是长城,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哪个景点,到处都是人!

  怎么会有那么多地游客呢?

  难道他们都不工作吗?整天跑东跑西地来回旅游?

  看来,旅游这件事,的确是有钱有闲人才能干的。

  普通的老百姓,哪有金钱哪有时间去旅游呢?几乎一生都在为了生计、生存、生活奔波,都是在为了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而在疲于奔命。生活的重压使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哪会有闲暇来旅游呢?

  不过不对,以上想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自己和父亲也不属于有钱人,最多现在属于有闲人,但父亲非要拉着自己来北京旅游干什么呢?

  疑问再次涌上了陆长风的脑海。不过看到父亲也玩的高兴,陆长风没好意思再问。

  一天的旅程很快就要结束了,陆氏父子二人也踏上了回地下室招待所的公交车。

  两人今天的旅程算是纯游团,只是观光游览,其它任何旅游纪念品也没有买,除了景点大门票之外,其它任何需要再交钱的小游乐项目一律没有参加。就连吃饭,也是找附近最便宜的饭店解决的,喝水则是自带的水壶。

  就这样回到了地下室招待所。

  游玩了一天,两人都有些累,躺在床上休息一下。

  “长风,北京好不好玩?”陆元强道。

  “当然好玩了,大都市就是不一样,比咱们县城好多了。”这当然是陆长风的真实想法。

  “那还想不想继续在北京玩下去?”陆元强又问道。

  “当然想了。不过……”陆长风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啊。不过你猜得也对,咱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啊。就是你不上学了,你弟弟妹妹也要上学的。所以咱们就玩今天一天,明天一早就回东海县。你说呢?”陆元强道。

  “那好的。”陆长风也没有什么意见,虽然他也想继续在北京旅游下去,但他是知道家庭条件不允许长时间在外地旅游的,所以当陆元强提出明天就走的时候,陆长风也没有表示反对。因为反对也是无效的,没有钱,怎么能够在北京呆得下去呢?

  “没事的,你以后肯定还会有机会再来的。你小子肯定会比你爹有出息的。”陆元强劝解道。

  “能来一趟北京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再说北京城这么大,我们是逛不完的。”陆长风道。

  “说得也是,旅游就是那么一回事,到处是人没啥逛头。咱们休息一会,再吃点饭,我再带你去附近的大商场去看一看。”陆元强道。

  “爹,咱们又没有多少钱,去逛商场也买不了多少东西,别去了,还不如在这里多睡一会。”陆长风道。

  “买不起也要看看嘛,看看又不收钱,那不看白不看,再说看了也不一定白看啊。”陆元强竟然绕口令似地说了一番道理。

  这下子可把陆长风给乐坏了,没有想到平时其貌不扬、不善言谈的父亲竟然来了这么一句。对啊,不看白不看,看了就不白看,那就去看看喽。

  因此,晚饭后,陆元强、陆长风又去逛了附近的大商场。纯粹不是去为了购物,纯粹是想看看里面的商品到底有多贵。虽然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在看了商品上标注的价格以后,父子俩还是连连咂舌:这么贵的东西,到底谁能买得起啊!

  看了一圈商品之后,陆长风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他么的大商场到底是给谁开的,这样贵得离谱的价格,到底有几个老百姓能够买得起呢?

  被一个新高接着一个新高的商品不断吓到后,震撼力逐渐下降,感觉也没有什么意思逛了,因为啥也买不起,干脆打道回府吧。


第19章 先苦后甜的良苦用心


  如今的商品,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然而,这些一个比一个贵的商品竟然还有市场,要不然,这些大商场不得一个一个地去喝西北风去了么。

  父子俩从大商场里面出来,径直回地下室招待所。这些商场啊,对于穷人来说,只能是饱一饱眼福,看看就得了,也别放在心上。因为买不起的也不止咱一个啊,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不过,他俩倒是在商场里看到,他们买不起,有人是买得起的。

  陆长风心想,这得种几年的地才能买一件东西,看看人家潇洒的眼都不眨的买下来,这得一年赚多少钱,才能做到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不用考虑价格的问题啊。

  唉……。。

  “长风,你说这北京城就是不一样,比咱们小东海县城小多了吧?”在回去的路上,陆元强问道。

  “那肯定的啊,这是咱们中国的首都啊,当然要比东海要好得多啊。”陆长风道。

  “那你想不想过北京人的日子呢?”陆元强道。

  “北京人的日子?那倒看起来是不错的,当然也想啦。”陆长风道。

  “那你觉得在家里当农民,以后再来当个北京人,能实现吗?我说的当北京人,可不是来北京打工,而是当一个在北京有车有房的北京人。”陆元强道。

  “当农民估计实现不了这种目标吧?”陆长风道。

  “你说得很对。我不知道其它地方的农民怎么样,但是从咱们那个地方来看,当农民不是条发家致富的捷径,也实现不了来北京买车买房的愿望,最多只能是在乡镇里当个土财就顶天了。”陆元强道。

  陆长风听着父亲的话,也渐渐地陷入了沉默。经过了这么一天一夜在北京的旅程,他似乎已经隐隐感觉到父亲的用意,但在父亲未说清楚之前,他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北京的街头已是灯光阑珊,仍然是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一副繁忙影像。路过的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没有人注意到这一老一少两人在路边的对话。

  “长风,你想当个城里人还是想当个乡下人?”陆元强问道。

  “爹,咱们现在就是乡下人啊。”陆长风道。

  “我问的是你以后。”陆元强道。

  “以后,以后,我也不知道能当个什么人。”陆长风含糊地说道。

  “知道爹为什么要把你带到北京来吗?”陆元强问道。

  “不知道。”陆长风道。虽然他猜到了,但也并不是十分的确定。

  “收麦子的农村生活苦不苦,城里人的生活好不好,你对比一下?”陆元强道。

  “这还用什么对比的,这肯定是城里人的生活好,在北京的生活更好啊。但咱本来就是农村人啊。”陆长风道。

  “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改变的。出生在富人之家还是出生在穷人之家,那都是谁的命。你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那就是你的命,谁让你爹没本事来着。但是,你虽然决定不了你自己的出身,但你能决定你下一代的出身。”陆元强道。

  “那怎么决定?”陆长风有些不解。

  “你以后当什么,你孩子的出身不就定了吗?你当了农民,那我孙子就是农民出身,你当了官,那我孙子就是官家出身,你发了财,那我孙子就是有钱人出身。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啊?”陆元强道。

  听了此言,陆长风的心中也是一阵翻腾。他陆长风又何尝不想当一个人上人啊!如果未来能够让自己自由选择,谁还会选择在农村种一辈子地啊!可是,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凭借着家里的经济条件,是无法同时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的,即使是供养,也是非常困难的。

  陆长风之所以提出辍学务农,只是想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并不是因为厌学。对于未来的憧憬,一般人有的,他也一样有,但憧憬归憧憬,每个人还是要立于现实。

  看到陆长风不作声了,陆元强又继续说道:“收麦子的那几天,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在大晌午的去割麦子吗?就是想让你知难而退,农民的日子不好当啊。想用这艰苦的生活把你才重新逼回到校园里去。但是没想到你竟然咬牙挺过来了。在这一点上,还倒是比较像我的。”

  啊,看来父亲让自己割麦子那几天,有点比正常农事有些反常的安排果然是故意的。怪不得头一天父亲非让自己在大中午地去割麦子,第二天却又一大早又去割。

  只听陆元强继续说道:“割麦子这件事没有吓倒你之后,我就琢磨着,怎么才能说服你重回校园呢?你也长大了,不能再用小时候的打骂教育了,怎么也有自尊心了。讲道理,我和你娘也不一定说过你了。你当时心意已决,看来是没有办法说服你了。”

  “不过,为爹的又想到了一条计策,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只好拿来试试了。既然苦中苦说服不了你,那么就用甜上甜来说服你。正好你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到大城市来见识过,也借这个机会让你来见识见识。看看北京城里人是怎么生活的,再对比一下咱们东海乡下人是怎么生活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咱们乡下人多么不好,只是说在各项条件上,城市比咱农村好得多,对于你今后的发展,也好得多,你要是一辈子都在地里种地,那就白瞎了。”

  这一刻,陆元强的话比平时多了许多。连陆长风都觉得,父亲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健谈了呢?这不像他平时的风格了呢?而且父亲今天所说的话,看起来十分地寻常,但琢磨起来,好像还尽带着一些哲理似的。

  原来父亲做的这一切,的确是为了让自己再重新返回校园。知道寻常的方法是劝不回自己这头蹩驴的,比如吃苦头的方法、打骂的方法、说教的方法,这才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先苦后甜、前后对比的招数。

  想到这里,陆长风的眼睛里不禁有些湿润了……


第20章 在水到渠成时摊出底牌


  听了父亲的一席话,陆长风才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原来,故意让他吃一点大中午收麦子的苦不是目的,带着他到大北京来游山玩水也不是目的,让他明白二者之间的对比差距,以此来激励他继续求学上进才是目的。

  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再使用小时候常常使用的棍棒教育,只是剑走偏锋地来了这么一招,目的就是想让陆长风自己明白:

  如果不能跳出那个小乡村,那么永远就只能继续过苦闷的日子,永远也过不上北京城里人的日子。

  而跳出小乡村的关键,只能在于他陆长风自己。

  因为陆元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权势,没有金钱,没有盛名,没有关系,对于陆长风今后的发展,无法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孩子顺利地养大,教会他做人的道理。

  或许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就是最大的优势,但对于孩子未来事业发展而言,一时半会无法发挥直接的作用。

  所以说,只有靠继续求学,考上大学,才能改变陆长风乃至陆家一家人的命运!

  对于这个阶段的陆长风,陆元强的教育方式也有了一些改变。虽然陆元强的文化素质不高,但孩子的成长变化还是关注了一些,对于陆长风这样十七岁的少年来说,已经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能再继续来硬的了。

  本来,陆长风已经抱定了主意,无论是父母怎么打他,或者怎么说他,他都不会再回到校园去继续自己的学业了。辍学务农这件事,已经是想了很长时间的了,不能因为父母的一点阻挠就轻易的放弃。

  或许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这点想法近似于荒唐。一个一直在学校里读书的孩子,还从来没有经历过社会,还不会几样农活,又如何在农村的广大天地中立足呢?

  但有些事情,你不试一试,怎么会知道一定不会成功呢?既然辍学务农打工,谁能保证就一辈子就一直务农打工呢?谁说务农打工就一定会没有什么作为呢?或许务农也会制造出一个超级农场主出来,打工也会制造出一个打工皇帝出来。

  未来不可预期,岂能轻易放弃!

  其实,陆长风觉得,即使放弃了学业,也并不一定代表着放弃了未来。年轻人的自信使他降低了对放弃学业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但他父亲陆元强没有年轻人的这份锋芒,却更懂得这世道的艰辛与无奈。对于无权无势无财无名的他而言,要让孩子不再继续走他的老路,唯有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才能够实现。

  许多年以后,陆长风再回望的时候,觉得父亲的考虑很大程度上是对的。

  因为在当时的东海县,只是很小的一个县,交通信息都比较闭塞,没有互联网,报纸也不是普通农民或市民看的,电视节目贫乏,很难能够找到什么机会。只有大学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分得一个铁饭碗,这才算跳得出了农门。

  身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陆元强能够想到的,当然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好单位,做一个吃“国粮”的人,衣食无忧,那该多好。

  而且,作为一个当了多年农民的人而言,陆元强深深知道,庄稼人土里刨食,是多么地不容易。收成基本上完全看天的脸色,一旦遇上个自然灾害之类的,这一季绝产或减产就影响大了。再者,还有历朝历代留下来的种地的“税种”,现在称之为提留,还得要交。

  “长风,爹给你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爹还是希望你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你留在家里,也干不了多少农活,反而是离这北京大城市生活越来越远的。”陆元强说道。

  “爹,我……”陆长风有些欲言又止。

  “长风,希望你想好了。如果你不明白爹的良苦用心,还是执意要不上学去当农民,爹也不再拦你,但以后后悔的会是你自己,以后你会埋怨爹的。爹可不想以后落你的埋怨。爹这都是为了你好。”陆元强劝道。

  “爹,我也想继续上学,只是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你和娘两个人太累了。再说长云和长雨也都在上着学,家里负担不起三个学生啊。”陆长风道。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爹和娘现在还有一把子力气,还能干个一二十年没问题的。就是借,也得把你供完高中,考上大学,再供完大学,我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陆元强道。

  “那,那……”陆长风犹豫起来。至于怎么会犹豫,他也说不清楚。思考了多少天才得出来的想法,虽然坚持抵抗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招架不住父亲的劝降,不知道是父亲的劝解起了成效,还是先苦后甜的经历对比起了作用,总之陆长风对原来那个辍学务农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对于大多数的想法而言,一旦产生了动摇,就想当于堤坝开了个口子,下一步河水就会汹涌而出了。

  “你也别那那的了,我看就这样吧,明天一早咱们坐火车回东海县城,回到县城以后,你就不用再跟我回乡下了,还是直接回学校吧。反正你在学校的书本、行李之类的啥都还没有拿回来呢,回学校继续念书吧。你只要不反对就相当于是答应了。”看到陆长风还有点犹豫不决,陆元强替他做了个决定。

  对于这样的一个决定,陆长风又能够说些什么呢?这可能也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一个结果,但是始终压抑着不说出来罢了。

  陆长风的喉头动了动,想说些什么,却发现,此时想要说些什么,都感觉是那么地无力,言语就是那么地苍白,很难将语句甚至是词语从口中说出来。或许父亲陆元强的决定,也是陆长风所不能够拒绝的,或者是根本就不想拒绝的。


第21章 思想的骏马信马由缰


  一夜无眠。

  陆长风躺在床上,眼睛闭了又睁,睁了又闭,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