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往常演出一样,车上热闹了一会儿,演员们便安静了下来。都是做这一行的,大家的习惯也都基本相同,车子一开,很多人便靠着椅背闭上了眼睛。

    会休息才是一个好演员。

    这一天肯定会非常劳累。排练,走台,化妆,换衣服,然后干耗在那里等待演出正式开始,一天下来身体可能并不会太累,但是心肯定会很疲很累的。

    老演员都会抓紧一切时间,见缝插针好好休息,这才能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晚上的这场演出。

    这个年代的演员们,还没有学会后世的那一套,演出费谈好之后,基本上不太会给主办方再增加额外的麻烦事。所以这才会有演员们一早就集中出发,去往演出地点待命的这种强制性安排。

    放到后世,不要说那些大牌了,就是稍有名气的小明星们,主办方搞一场演出想要让他们从早等到晚?

    那绝对是在做梦!

    不给你来个临场罢演就已经很不错了!

    车行不快不慢,一个多小时以后,万顷碧波出现在叶梓的视线里。今晚的演出地点——春城颠池白鱼口,到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叶梓的坚持

    云省首届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演出,选择在林木葱郁、湖水明净的颠池白鱼口湖边空地上举行。

    叶梓他们到达的时候,临水舞台早已搭建完毕。音响和灯光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所有人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搭建舞台的这个地方,正临着一片宽阔的水面,遥遥望去碧空如洗、远山如黛,一群群飞鸟在蓝天碧水之间翱翔,水面平滑似镜静波无痕,当真称得起风光如画。

    舞台背水而建,是一个传统的长方形,左侧中间靠前的位置凹进去一小块地方,四格木质台阶通向地面,这是供领导们发表讲话时上下舞台所用。舞台上全都铺着橡胶制成的浅灰色薄膜地板,非常利于灯光打底,营造出梦幻的灯光造型。舞台的最前方摆放着三排艳丽的盆花,给整座舞台增加了一抹亮色的妆点。台口两侧的音箱群里播放着轻音乐,一个音响师助手拿着几只无线话筒,正在舞台上一边走来走去,一边挨个儿对着话筒喂喂喂的试音。台下,调音师戴着耳机正在调音台上忙碌的工作。

    因为资金限制,舞台上没有搭建大型电视墙。那个东西很吃经费,而且不会调试的话效果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舞台上,左右两侧各自搭建了三层造型挡板,一来让舞台上不是那么空旷单调,二来也可以隐藏一下演员上下场的通道。

    舞台上方拉着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首届云省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这一行字工整大气,并不是美工字体,而是极具功底的书法作品。舞台棚上有几盏桶灯固定好了方向,专门负责照亮这条横幅。

    整个舞台虽然称不上漂亮精致,但是胜在面积够大。搭建的也极其稳固,加上造型挡板和那一盆盆鲜花的修饰作用,看上去显得特别端庄大方。对于云省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来讲,这座舞台很合适。

    面对舞台的这一块大空地上,这时已经摆满了临时座椅。前面五排都是有桌有椅,桌子上铺着白色的桌布。比照着椅子的位置放着一个个带盖的茶杯。晚一点,还会有具体的人名牌子一一对号安放。这五排是领导们和请来的观礼嘉宾们的座位。

    五排之后,就是一排排木折椅,像剧院一样排列整齐的往下延伸,看上去至少能坐下两三千人。

    观众席的中间位置和四周,摄像机都已就位,摄像师们正在拍摄一些空镜头,以供直播导演挑选备用。观众席的后方以及左右两侧,各自搭建了一座三米左右高度的小“塔楼“。每一座“塔楼“上都有一台大功率追光放在上面,三台追光齐齐指向舞台的方向。

    从舞台两侧的湖边开始,一圈红绳拴在隔着两三米就有的移动柱子上,团团围住了包括观众席在内的这一块中心演出区域,这会儿,就已经有不少police同志在移动柱子旁边执勤,阻止路过的行人走入这块演出区域。今天晚上,会有更多的police同志来到这里。他们负责维持演出秩序。没有邀请函的观众,可以在红绳外面自由观看晚上的演出。可以为演员们鼓掌加油呐喊鼓劲儿,但是就是不能进到红绳里面的内圈。

    为了今晚的这一场演出,云省公安厅和春城公安局的干警们,今天一整天肯定是取消休假,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状况的。

    大巴停在红圈的外面,演员们一个接着一个从大巴上下来。跟着李志飞向舞台左侧的几个临时搭建的大帐篷走去。那里,将是演员们休息、化妆和换衣服的地方。每个帐篷的门口都有两位police守着,以免行人误入其中,给演员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叶梓三人都在脖子上挂好通行证,跟在一众演员的后面。慢慢地走向帐篷。叶梓走在前面,曾纯拉着他的手稍微拖后,谢云走在最后面。

    小姑娘曾纯在车上睡了一觉,这会儿整个人已经精神多了,不过眼眶四周的黑眼圈还是有一点。还好她和谢云今晚的演出不需要真正演唱,只要对口型走位置就可以了,要不然以她现在的这种状态,晚上的演出肯定会唱得非常糟糕。

    今晚的这场开幕式演出是现场直播,节目组对时间抓得很紧,演员们到达之后就立刻开始彩排,没有安排休息的时间。

    在帐篷里找到自己和曾纯他们的位置,放好演出服,叶梓就拿着自己的伴奏cd来到舞台左侧上场口下面的候场区。立刻就有工作人员过来接待他,跟他交接诸如演唱话筒、转交伴奏cd之类的事情。

    今晚叶梓的节目比较靠前,第四个就要上台演出,所以排练的时候他也同样靠前。李志飞昨天曾经再次跟他商量,是不是按照节目组的要求直接对口型演出,以免出现一些可能出现的失误。

    这是大型演出惯常的做法,不过叶梓婉拒了这样的要求。

    作为一个以歌唱为生的歌手,如果连真唱的自信和勇气都没有的话,那也不用继续在歌坛上生存下去了。年前那一次在团拜演出上迫不得已的对口型演唱,足足让叶梓心里别扭了好久。从那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哪怕今后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哪怕音响师糟糕到无法录制满意的声音,哪怕自己当天的嗓音无法坚持演唱,他也不会再做任何一次的对口型演出。

    这,将是叶梓今后参加任何一场演出的底线要求。演出,我可以不参加也可以退出,但是只要参加,那演唱就必须是真唱!

    李志飞反复劝阻无果,也只能勉强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不过他也提出要在排练的时候亲自看一看叶梓的真唱实力,再来做最后的决定。

    叶梓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想看看我的演唱实力?那就来看吧。这,可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叶梓的排练非常顺利。

    为了让李志飞和直播导演彻底放心,这次排练叶梓非常认真。他没有像以前那样使用半嗓方式随便过一下,走走台位就算是排练了,而是完全像正式演出那样正儿八经的演唱了一次。

    排练过后,李志飞也好现场导演也好,都再也没有提出让叶梓对口型的要求。

    叶梓的坚持取得了胜利。

    唔,写到这里想起很多事情,随便发挥两句吧。

    对口型假唱,这几乎是华夏内地举办各种大型演出,以及举办每一场重大晚会时的一种“标配“要求。几十年来这种情况一直被人诟病,但却始终没能彻底改变。

    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一个借口是保证演唱的完整性和精彩性。每一个节目都完整了都精彩了,整场演出整台晚会自然也就完整而又精彩。另一个强大的借口,是我们的现场录音水准还达不到要求。

    很有道理吧?用心良苦吧?其实这些话统统都是放屁!

    就说第一个借口吧。

    作为一名真正以演唱为生的歌手,那要多没自信才不敢上台开口真唱啊!一个唱歌的人,上台表演却不能让别人听到你的真实演唱,不觉得荒诞滑稽可笑吗?放录音来配合表演,那还用得着找歌手上台演唱吗?要这样的话,相声演员也可以放录音,舞蹈演员也可以放录像,这样是最保险不过的了。

    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违背了、逆转了、压抑了歌手的职责和他们的天性。说到底,某些人就是害怕舞台上出现哪怕一丁点儿的失误,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利益。这是其中的一种原因。

    再说一点,对于真正的好歌手来说,他们的现场演唱往往会比原声更加出色。而且他们的每一次演唱,都会因为歌手当时的心情起伏、嗓音状态、乐队情况(伴奏情况)、音响好坏、观众反馈等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各种不同的演唱特色。这是cd原声中不可能拥有的东西,也是现场演唱最能打动人心的特质之一。

    歌星的现场演唱会为什么受欢迎?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cd录制得再好那也是“死“的,演唱会上哪怕出现一些小小的问题,但是演唱本身那是“活“的。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口型演出就是一种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措施,保护的不是那些真正的好歌手,而是因为种种原因参加演出参加节目的那些背景深厚、或是勇于奉献的演员们。他们没有能力真唱,又想参加演出参加节目博取知名度,那么对口型就是最好的办法。

    再说说技术问题。

    如果说70、80年代,华夏的现场录音技术的确不太过关,不得已只能在晚会上使用对口型的演出方式,那是情有可原。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这样的技术限制早已不复存在。

    那么从技术角度来讲,对口型假唱的存在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字……懒!

    两个字……傲骄!

    三个字……不自信!

    这几个字谁都看的懂,就不再继续解释下去了,免得收都收不住。

    所以只要这些原因还存在着,对口型假唱这种让人诟病让人不齿的“演唱“方式,就会一直保持,直到今天仍然极具市场。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个节目

    开幕式演出从晚上七点半开始,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节目,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过后才最终结束。叶梓他们回到宾馆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了零点。

    这场演出很棒很出色。

    整场演出下来,将近二十个节目中除了极个别的节目有些滥竽充数的嫌疑,其它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精彩。这里面,给叶梓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节目有三个。

    第一个节目是三个小演员表演的杂技。

    来自粤省士兵杂技团的三个小演员,为观众们表演的是《钻筒》。舞台中间放了一张大圆桌,一个直径只有三十几公分的圆筒放在上面。三个小演员最大的八岁,最小的才三岁多一点,他们要在音乐背景衬托下,从这只圆筒当中钻进钻出。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小孩子的身体够软,虽然圆筒的直径很小,有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小朋友努努力也能钻得过去。但是这个节目的难点有几个。一是要掐着点儿钻进钻出,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叶梓在侧幕仔细的观看这个节目,基本上每个小演员钻筒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十秒。编导将小演员的动作跟音乐的节拍合在一起,而且为他们设计了很多幽默滑稽的动作,让整个演出不是单纯的那种技巧表演。

    还有一个难点,是在圆筒上进行的杂技表演,有一位小演员甚至在竖立的圆筒上面玩起了体操上著名的托马斯全旋。这样的技巧难度,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小朋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学会的。

    这个节目既有难度,又有技巧,同时还风趣幽默,音乐的配合也相当出色。博得了在场观众热烈掌声的支持。

    这是士兵杂技团的保留节目之一。三年前,这个节目曾在第一届维罗纳国际少儿杂技比赛当中荣获金奖。

    第二个给叶梓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是云省当地的一位民歌手演唱的《弥渡山歌》。

    弥渡地区位于云省高原西部,自古就是“六诏咽喉”,也是闻名华夏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弥渡山歌》就是一首花灯名曲。叶梓他们在香江三地歌手大赛上曾经演唱的那首《小河淌水》。便是出自弥渡,这首优美的民歌在国际乐坛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绣荷包》、《山对山来崖对崖》这些名曲同样也都是出自弥渡地区。

    说到民歌,那就顺便吐槽一句。

    民歌是华夏民族的瑰宝,但是说实话,华夏的民歌教育越到后面就越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用西洋美声的方法来练习华夏的民歌演唱,还美其名曰“洋为中用”,真想吐他们一脸唾沫!这样的教育方法搞得很多民歌手学的都是洋不洋中不中,不知道唱的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能行吗?

    有人会说民歌也要与时俱进,要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不要像以前那样土得掉渣,只知道凭着嗓子喊叫。

    再吐他们一脸唾沫!

    什么是民歌?民歌是一个民族的风情之歌,使用的是当地的方言,发声方法也是口口相传的最适合演唱这种歌曲的方法,请问怎么就“土”了?怎么就不科学了?难道世界上只有西洋美声才是唯一正确的发声方法吗?见他们的大头鬼去吧!如果这就叫“土”,那不“土”了还叫民歌吗?用美声唱法来唱应该是很“土”的民歌。出来的又是什么?

    这就是华夏民歌教育的现状。

    当然,更不用说民歌教育千人一面这种同质化现象。那就更加普遍更加严重了。以前的民歌手一开嗓子,不用看介绍就能听出是谁在演唱。同样一首《绣荷包》,黄琼芝的演唱跟李古意大姐完全就是两个味道,但是相同的是她们的演唱同样出色同样好听,一听就能分辨出来。现在呢,找几个声音和演唱特点完全不同的民歌手出来看看。能找到吗?能找到几个?

    华夏的民歌教育以后是不是能够再次从这条死胡同里走出来?

    谁也不敢保证。

    不说这些,只说这位民歌手一开嗓子,并不是那种常见的清亮高昂的嗓音,反而是那种柔媚的特点。一首《弥渡山歌》让她演唱得娇柔无限,魅力十足。一听之后就再也忘记不了这样的声音和这样的演唱。

    对了,这位民歌手同样也是现场演唱——真唱。

    别人叶梓管不了,但是他知道自己是被这样的演唱深深地陶醉了。

    这位民歌手的演唱,陶醉了叶梓,也同样陶醉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鼓励就是观众们给予的最好回报。

    第三个给叶梓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节目本身的质量只能说还不错,但是这位演员对待节目对待演出的态度,给叶梓好好的上了一课。

    节目是一首诗朗诵。朗诵者,正是云省最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纳兰清辉教授。听上去这样的安排似乎有点不靠谱?

    没错。纳兰教授是临时救场,这才会参加开幕式演出的。

    这个节目的表演者,组委会原本邀请的是一位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这位大腕答应之后,临到演出居然放了组委会的鸽子。组委会最后确定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演出当天的下午了,距离晚上的直播只剩四五个小时。

    组委会顾不上生气,赶紧联系符合要求的春城演员,可是一圈电话打下来,没有人愿意接这样的活儿。放在平时的演出,也许有人就接手了,过来混一下赚点外快,谁都乐意。但是开幕式演出是现场直播,诗朗诵又不是什么容易出彩的节目,节目组提出的要求又非常高,所以大家都是能推就推,一圈电话打下来,救场演员一个都没找到。

    其实这样也好解决,放到平时的演出这个节目就放弃掉好了。但问题是这首诗是由云省著名诗人一默先生特意为本届国际旅游节所写,经过了省领导的一致首肯。

    换句话说,这个节目一定要上。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纳兰清辉先生临危受命,毫不犹豫的答应登台表演。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让叶梓发自内心的佩服。

    救场演出从来都是风险很大的。

    如果换一个演员节目也换,风险就在新节目上面,这样的风险还稍小一点。如果换演员节目不换,那救场演员身上的压力就会很大。观众们可不知道你是来救场的,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对节目作出判断评价。如果今晚这个节目演出失利,损失的不仅仅是组委会的声誉,纳兰教授的声誉同样会受损。

    不接受,纳兰教授毫无损失,他完全有不接受的理由。他是音乐家,本身就不是一个演员,不接受谁也不能怪罪于他。

    但是纳兰教授偏偏就接受了下来,毫无怨言毫无要求的接受了下来。这样的行为,极有古人“急人所急、慷慨任侠”的风范。

    叶梓对此真的是佩服不已。

    后来,叶梓成为歌坛、乐坛最出名最容易请到的救场歌手、乐手、演奏家,其源头就在这一次纳兰教授的救场演出上面。

    这样的行为也为将来的叶梓,带来圈里最好的人缘和最深厚的人脉关系。

    这是后话。

 第四百章 演出结束了

    纳兰教授接受了救场演出,随后便开始做演出之前的准备工作。

    时间太短,将一首上百行的长诗全都背下来肯定是来不及的,不过有乐谱夹这种东西的存在,捧着朗诵完全可以。

    纳兰教授拿到长诗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找人核对自己吃不准词语的发音。为了一个“di”和“de”的区别,他可以饱含深情的在你面前朗诵好几遍,只为了让你帮他判断朗诵时是用“di”好一点,还是用“de”更合适一点。

    这样的纠正一直持续到晚饭之前。

    晚饭之后,纳兰教授不再继续纠正读音的工作,而是一个人走到湖畔,默默的琢磨晚上的朗诵应该使用的语气、动作、声调这些具体的细节。这一项工作,一直做到了纳兰教授上台之前。

    凭心而论,纳兰教授的演出并不精彩。他的朗诵激情有余,沉稳不够,节奏上也没有完全控制好,因为激动的原因声调全都是上扬的,没有高低回转之间的对比。

    但是观众却非常买账。

    观众们并不懂得朗诵应该如何进行,他们只知道舞台上这个很精神的小老头,极富激情的为大家朗诵了一首长诗,一首描绘云省秀美山河壮阔历史的百行长诗。

    朗诵到最后,纳兰教授几乎就是在拼命的嘶喊了。他的声音劈了破了,他的眼泪顺着面颊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混杂在他嘶哑的嗓音里,他喊出了对云省最真挚最深沉最热烈最浓郁的那份感情。

    全场观众无不动容,掌声铺天盖地一般响了起来。一个身穿黑衣的中年男子大踏步冲上舞台,紧紧的拥抱了纳兰教授。这个男子正是长诗的作者——云省著名诗人一默先生。

    两个大男人之间的真情流露,再次感染了现场观众。掌声再一次席卷全场。

    看见眼前这一幕,叶梓心里震撼不已。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的表现力?

    纳兰教授的演出给了叶梓最好的,也是最直观的回答。

    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它都是由两个方面来组成的,一是技术,二是情感。最好的艺术当然就是两者完美的集合。但是,这一点其实是个伪命题,严格来说这是无法完全做到的。也许能做到一部分,比如某一首歌,某一段舞蹈,或者是这一首歌这一段舞蹈当中的某一部分,等等。但要想完全做到……好吧,还是不要瞎想了。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归根到底它都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华夏人眼里不过如此。《清明上河图》带给西洋人的震撼也远远比不过毕加索或是梵高的画作。《断臂的维纳斯》永远留着残缺的身躯展示在世人面前,就连乐圣贝多芬的伟大交响曲,要想挑毛病一样可以挑出一大堆来。

    等等等等。

    既然完美集合是永远无法真正达成的一个伪命题,请较真的朋友看清楚,是无法真正达成和全部达成,并不是无法完成某一部分的完美,那么技术和情感这两方面,究竟哪一个方面更重要一点?

    在以前。叶梓也许还会犹豫一下,但是在看了纳兰教授的演出之后。叶梓会毫不犹豫地投给情感一票。

    这就像纳兰教授的演出一样。如果从朗诵的技术手段来看,纳兰教授的技术几乎等于零,除了声嘶力竭的喊叫之外,他不会任何属于朗诵的技术。但是事实上他的演出极其成功,观众们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他们认可纳兰教授这样毫无技巧的朗诵方式。

    再比如刚才所举的那些例子。那些小小的缺陷并不影响这些作品的伟大。

    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你可以技巧性很差,你可以玩不转那些高难的技巧,但是只要你的情感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