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这样出色的成绩,叶梓要说毫不羡慕那可就违心了。
“小叶子,你的情况跟ethan完全不一样,你不必羡慕他。”澹台文慧轻声安慰叶梓:“按照我和公司同事的分析,正常来说你的成绩就算会比ethan差一点,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
“怎么了慧姐?”
“我今天收听到气象预测,今年第二次台风就要来了,如果是那样的话……”
“台风?预测说是挂几号风球?”
“预测说至少是5好,搞不好会是8号风球。”澹台文慧的神情有点严峻:“如果万一不巧,你做签售的那天正好碰上8号风球过境,那就有点糟糕了。签售的成绩如果不够出色,对于专辑的销售会有很大的打击。”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专辑的发行日期可以往后推几天,放到七月初。”
“这样啊……”叶梓轻声低喃了一句,就不再说什么了。
夜半的马路上,车轮驶过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车里无人说话,气氛显得有点滞涩而又凝重。
呼~~~
过了好久,潜水湾蔡府已经出现在澹台文慧的视野,叶梓长长地吐出一口xiong中浊气。
“慧姐,我已经想明白了。”
叶梓看着车窗外面安宁静谧的夜色,轻声说道:“天气我管不了,风球要来就让它来吧,发片日期早就已经定下来了,临时改变只会打击歌迷的士气,还会破坏接下去我们在华夏大陆的专辑发行步骤,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我想……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接下去就让老天爷给我们一个公正的评判吧。我相信我们的努力老天爷全都看在了眼里,它是不会让它白费的。”
“慧姐,您说呢?”
叶梓的声音沉稳而有坦然,澹台文慧的嘴角再次露出一丝笑意。
“小叶子,这也正是我想告诉你的。”
“好了,到地方了。今天你也累了一天了,早点儿休息。”
。。。
第六百二十四章 压力
第二天的报纸上,一则娱乐新闻轰动了香江。
花星力捧的新人歌手陈义臣,首张个人演唱专辑发行首日销量即告破万,具体数字是11759张,这个数字打破了由雪友哥保持了整整七年的新人男歌手首张专辑的首日销量。虽然一般来说,新人歌手的新专辑发行第一天的销量往往是整个销售期最高的一天,从第二天开始销量就会暴跌,但是过万销量仍然极其不易,极其罕见。
这个数据已经基本确定了这张专辑破白金的可能性,陈义臣的歌迷们群情汹涌,一时间香江各大电台的点播节目里全都充斥着陈义臣这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歌。
在903电台,作为903力捧的新人歌手之一,陈义臣的点播成绩在歌迷的帮助和新专辑的销量刺激下迅速攀升,《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粤语版直接登上了点播总榜榜首的位置,而且拉开了第二名歌曲不小的差距。至少在这两个星期甚至整个七月份里面,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情况,很少有人、很少有歌可以威胁到陈义臣这首粤语版的地位。
随着新专辑的出色成绩,陈义臣一ye爆红!
最直观的一个感受便是,现在走在香江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家商店里都在播放陈义臣的这张最新专辑,尤其那首粤语版几乎传唱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乐评人士一致认为在今年年末的颁奖典礼上,这首粤语版将会大有作为。
作为叶梓的对赌对手,雷米。金趁机在《名报》娱乐版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这篇文章除了在一开始恭喜陈义臣新专辑大卖,并且预祝陈义臣在年末的颁奖典礼上再创佳绩,其余大部分篇幅就在拿叶梓的新专辑来说事。
雷米。金当然不会说什么好话,他从语言、制作、演唱、整体四个方面对叶梓的专辑做了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语言这一关是叶梓绝对无法突破的一道关卡,在粤语歌曲占据绝对优势的香江市场,叶梓这张国语专辑必定会承受重大打击。
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不过雷米。金列举了近十年来在香江市场曾经取得好成绩的国语专辑来跟叶梓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新歌手能够以国语专辑立足香江。近十年来所有在香江市场取得佳绩的国语专辑,全都来自于成名已久的国语歌手。
这样的事实举例,让他的论点非常具有说服力。
谈到制作和演唱这两方面,雷米。金非常聪明的并没有抹黑叶梓,反而对他的专辑制作和演唱水准大加赞赏,甚至把叶梓的这张专辑捧得比刚刚取得出色成绩的陈义臣新专辑还要高。
这当然是捧杀!
叶梓的演唱实力是在香江第一次得到验证的,雷米。金如果在这方面挑刺,他将面临很多香江歌坛著名人士旗帜鲜明的反对,比如蔡清德爵士,比如梅姐,甚至雪友哥和欧鼎玉先生说不定都会跳出来反对他的观点。而在专辑制作方面,叶梓的才能同样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雷米。金同样无法直接诋毁。
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将叶梓在演唱方面和专辑制作上的能力无限拔高,并且故意拿陈义臣的新专辑来做对比。他这样的做法首先就会激怒陈义臣的歌迷,同时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让广大香江市民觉得很不可信,蔡清德爵士他们和歌坛业内人士对他的观点也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人家都在追捧叶梓了,你还想怎么样?
雷米。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到了专辑的整体结构方面,雷米。金施展自己的所有才华,将叶梓精心构建的专辑结构批得一文不值。
他在文章中说道,带着爵士感觉的歌曲(《江南路上》)怎么能跟富有华夏民族特征的歌曲(《涛声依旧》)放在一起?unplugged的编曲和纯电声乐队的编曲放在一起怎么听怎么别扭!《江南路上》的大白话跟《涛声依旧》的意境古雅如何协调?等等等等。雷米。金几乎批判了专辑里的所有歌曲和这些歌曲的组合,唯一没有涉及的就是那首国语版《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这种做法也很聪明,粤语版目前正在香江市场扬威,他来批判国语版首先就会遭到歌迷们的反对。歌迷们可是极其爱屋及乌的,要不然叶梓的这首国语版也不会借助粤语版的走红,同样杀进了903点播总榜的前四,并且已经接近了前三,差距极其微小,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超越。
拿一首已经被歌迷认可的歌曲拉出来批判,雷米。金绝对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他可是聪明着呢。
经过前面的精心分析,叶梓的这张专辑被他冠以“极其可惜”这样的评语。雷米。金做出自己的总结,他认为叶梓是一个极其出色极其合格的音乐制作人,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出色演唱才华的歌手,他“极其可惜”的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这张专辑也将“极其可惜”的成为一张演唱制作方面出色之极,但是整体构思一团糟糕、经不起推敲的“半成品”。
通篇文章当中,雷米。金没有具体预测叶梓新专辑的销量,只是用“不容乐观”、“信心不足”、“无法估算”、“没有先例”这样的词语进行暗示,这同样是非常高明的招数。
文章的最后,雷米。金信誓旦旦的认为他和叶梓的这次对赌已经赢定了。作为前辈他很愿意网开一面,不需要叶梓真正离开香江歌坛,而是希望他能留在香江歌坛发挥他在歌曲创作和制作方面的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幕后音乐人。
雷米。金的这篇文章“有理有据”,一经发表便得到了很多乐评家的赞同。随后几天,陆续就有其他乐评人士对此发表看法,支持雷米。金对于叶梓新专辑的评论和判断。经过他们的一番折腾,香江乐评界普遍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叶梓的新专辑想要在两个月的热销期内突破万张销量的大关都非常艰难,要想达到两万五千张的金唱片指标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雷米。金需要的大势就此形成。
香江乐评界当然不可能由雷米。金一手掌控,随后的这几天里,发表文章支持叶梓的乐评人士同样也有,不过相对于支持雷米。金的声音,雷明教授、司马明辉等人的声音就明显弱了很多。
6月25日,星期四,距离叶梓新专辑发行只剩三天。
香江各大媒体针对叶梓新专辑的辩论仍然方兴未艾,恰在此时,香江天文台在电台和电视台发布了八号风球警报,今年第二号台风即将来袭。按照香江天文台的监测,今年第二号台风正以每小时63公里的速度沿着西北方向向着香江袭来,预计将于27日夜里到28日白天抵达香江沿海海面,届时风力将会达到7级大风,最大风力有可能达到8级。天文台呼吁市民们做好防风措施,停止一切水上活动,尽量减少出行,以免造成重大损失等等。
这个消息一出,所有支持叶梓的乐评人士全都哑口。再看好叶梓的人,也在这样的消息面前摇头无语了。
天地之威,岂是人力能够抗衡的?
叶梓,真的是很不走运啊!
第六百二十五章 支持
以雷米。金为首的“倒叶派”这下可就起劲了。
他们纷纷撰文在报刊上面发表,除了重复自己不看好叶梓新专辑的观点之外,这次的八号风球也被他们拿出来当为证据。你看就连老天爷都不看好叶梓的专辑,否则怎么会这么巧,八号风球就在叶梓专辑发行的当天“光临”香江呢?
这明显就是叶梓要输的节奏啊!
在极其迷信风水玄学的香江,这样的说法拥有相当大的市场,支持叶梓的乐评家和记者们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就在“ting叶派”觉得沮丧的时候,6月26日一早发行的《诚报》娱乐版上,刊登了一位叶梓想都没有想到的香江歌坛著名人士撰写的署名评论《时代强音——我眼中的叶梓新专辑》,这篇评论正是来自跟叶梓有过一面之缘、后来一直想跟叶梓好好聊一下的香江著名金牌监制欧鼎玉先生。
欧先生的文章一上来就说了以下这么一段话。
来自华夏申城的年轻歌手叶梓先生的新专辑将于28日正式出版发行,不过根据天文台的预测,八号风球也将在28日那天影响香江,这可真是天公不作美啊!但是我已经决定哪怕当天就是狂风暴雨侵袭香江,我也会出现在叶梓先生新专辑的签售现场,为他送上我的一份祝福。
这是作为一个纯粹音乐人的我,对另一个纯粹的音乐人叶梓先生的致敬。
这样的文章开头,立刻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欧鼎玉先生力ting叶梓的那种态度。
这篇文章并没有针对雷米。金的四大论点逐一辩论,而是直接瞄准了雷米。金那篇文章中对于叶梓这张专辑整体构建方面的批判,这是雷米。金那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欧先生站在一位优秀监制的角度,为读者们具体分析了叶梓这张专辑的整体构思。
文章中说道。
这张专辑的样碟至今我已听过不下十遍,叶梓先生成熟而又完美的演唱实力、歌曲制作方面的精益求精我相信大家都已知道,在此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张专辑的整体建构,几乎每听一次我都会为叶梓先生对于专辑的精巧构思击节叫好,这些都很值得我们这些从业者学习借鉴。太过专业的东西我就不说了,下面我就从叶梓先生这张新专辑的构思大框架,也就是十一首歌曲的前后安排顺序这一点上来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专辑中的第一支歌曲出人意料,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首《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国语版,而是一首歌词方面极富韵味、旋律创作流畅悦耳的《涛声依旧》,随后紧接着的第二支歌曲《晚秋》依然延续了那种浓郁的华夏古典韵味。这样的开篇别出机杼,非常吸引我的关注。第三支歌曲才是大家熟悉的《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国语版,在两支带有华夏古典韵味的歌曲之后,这样一首热门歌曲的出现完全迎合了听众已经被前两支歌曲吊起的胃口。在这里,叶梓先生选用的是电声版配器,我注意到他在编曲的时候特别加重了一点鼓的音色,让鼓声带上了更多震撼的低音,配合着叶梓先生完美而又具有爆发力的演唱,让这首歌曲听上去异常过瘾。
有人说这三支歌曲捏不到一起,是这样吗?
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这三支歌曲的旋律倾向的确明显不同,前两支歌曲的古韵更加浓郁一点,第三支歌曲就更富有现代感。但是剥去前两支歌曲的古韵外衣来看,这三支歌曲其实都是很典型的现代情歌,在旋律上都是一种融合型的创作,前后串联听下来完全没有不协和的那种感觉。叶梓先生在编曲的时候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三支歌曲的编曲思路相当一致,这样一脉传承下来,作为听众的我当然不会觉得这三支歌曲捏不到一起。相反,我认为这三支歌曲放在专辑的前三首集中推出,足够让购买专辑的歌迷第一时间就喜欢上这张专辑。
这样的先声夺人做得非常出色,前三支歌曲就已经奠定了这张专辑的整个基调和成功的基础。在我看来,有了前三首歌曲之后,这张专辑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随后的两支歌曲依然是现代情歌的范畴,但是在歌曲的格局上就属于那种“小歌”,而且歌曲的味道比较恬淡,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旋律和节奏。这正像吃过了大鱼大肉之后不需要继续再吃大荤一样,这种恬淡的小歌正是大餐之后的甜点。
用在专辑里面,这就是极为合适的过渡,这样的过渡用来舒缓一下听歌的节奏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过渡之后肯定就要掀起另一波高chao,第六首歌曲,叶梓先生选择的是这张专辑里风格最为独特的一首作品《江南路上》,说实话我个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它!三拍子的节奏、微微摇晃的爵士钢琴、行进中带着跳跃的旋律、丝绸一般柔顺光滑的两把小提琴……歌词与旋律之间、演唱与配器之间的结合都极尽巧妙,在我的观点中这是一首无与伦比的杰作!
对于一张专辑来讲,在听完五首韵味不同的情歌之后,突然之间的歌曲风格转换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这样的风格变换也能为专辑吸引到更多的歌迷关注。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一直听pop/song的,爵士乐的爱好者在香江绝对不在少数,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安排,有了这样精心的设计,这张专辑在我心里的档次立刻提升了不止一层。
接下去的几支歌曲就属于常规安排,叶梓先生选择的这些作品质量也全都在水准之上,放在其他歌手那里完全可以当成主打歌曲,但是在这张专辑里就不算非常起眼了。
专辑最后的这首unplugged版本《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在我听来就像是晚餐之后送上的一杯黑咖啡,前面刚刚吃下去的所有“油腻”都在这杯黑咖啡当中彻底消除。
一张构思精巧、设计合理的个人演唱专辑就好比写一篇文章,同样需要做到龙头、猪肚、凤尾才是上佳。我认为叶梓先生这张即将出版的个人专辑,就是这样的一张专辑。
除了上述专辑构思上的巧妙安排,叶梓先生这张专辑的格调是令它有别于其他专辑的最特别之处。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张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以气势取胜的专辑,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偶尔会有浪花的翻涌,更多的时候它只是静静地流淌,静静地把你带入它的世界。听一张这样的专辑并不会让你心潮起伏、激动万分甚至泪流满面,但是渗透在骨子里的那种古典气质和优雅格调,如果你能细细品味的话,它将能陪伴你的一生。
这一点,正是这张专辑最吸引我的地方。
……
欧鼎玉先生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就在香江读者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相对于雷米。金这样的乐评家,欧先生这篇带着明显个人倾向的评论文章获得了读者们极大的肯定和支持,原因就在“专业”二字上面。雷米。金虽然算是专业的乐评家,但是欧鼎玉先生可是香江歌坛大名鼎鼎的金牌监制之一,手底下曾经捧红了包括陈惠娴、雪友哥在内众多香江歌星。
人家做的就是这一行,对于香江读者们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专业,他的观点哪怕带着明显的个人倾向,那也是极其令人信服的。欧先生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叶梓在乐评家和记者们那里没能找回的场子,反而在香江读者们中间找回来了。
第六百二十六章 歌迷会成立
媒体上的喧嚷都跟叶梓毫无关系,不过欧鼎玉先生这份拔刀相助的情谊叶梓完全心领了。
到了现在这样的时候,别人说些什么已经不再吸引叶梓和澹台文慧的注意力,他们完全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专辑即将发行,剩下的一些事情还要一件一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才能保证专辑发行的进展情况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控制当中。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6月26日的叶梓香江歌迷会成立以及小型演唱会。为了这件事情,叶梓、澹台文慧、司马明辉这个歌迷会首任会长以及他组建起来的团队已经聚在一起商量了三天,终于理顺了所有事情,同时制定出了叶梓香江歌迷会的章程并且印制好了会员申请表格。在这期间,叶梓依然保持着预定的节奏,按部就班的参加电视台、电台上的各种宣传活动。
只是在最近的这些宣传活动当中,节目的预定内容往往会被主持人引导到叶梓新专辑的前景展望,同时他跟雷米。金之间的赌约内容也是主持人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
这样的转变让叶梓心里非常失望,不过好处也有,那就是叶梓在香江歌坛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了许多。虽然叶梓知道只要他在两个月后输掉了这场赌局,现在这样有点虚高的知名度一下子就会彻底溃散,但是在专辑即将发行的形势下,更高的知名度当然是对叶梓有利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两个月之后叶梓能用自己的成绩狠狠的煽雷米。金一个耳光,这些暂时虚高的知名度就会慢慢沉淀下来,真正转变成叶梓在香江歌坛实实在在的人气。
这就是事情的两面性,就看叶梓如何来正确对待,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把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化了。
……
6月26日下午一点,叶梓香江歌迷会成立大会正式召开,接近2200位歌迷涌入了文慧娱乐租借的大礼堂。这样的时候,花星的四个排练厅可就完全不够用了。
在这之前,已经有一千六百多位歌迷填写了会员申请表格,正式成为了叶梓香江歌迷会的会员,司马明辉和他的团队工作效率极高,这一点完全出乎了叶梓和澹台文慧的预料。虽然这样的成绩还远远比不上陈义臣歌迷会成立时3000多名会员的一流数据,但是对于叶梓这个“异乡客”来说这个数字已经极其鼓舞他的士气,如果再加上歌迷会召开当天临时加入的那些会员,不说三千多人吧,两千人以上的会员数量那是绝对有把握的。
这个数字绝对不少,在专辑正式发行之前,歌迷会吸收会员一事初战告捷。
当天下午,司马明辉和他的团队在叶梓和澹台文慧的介绍下走上舞台,跟所有的歌迷们见面。随后,他以歌迷会首任会长的身份向在场所有歌迷介绍了他组建的团队和他们各自的职责,并且宣读了叶梓香江歌迷会的章程。
在这之前,澹台文慧以文慧娱乐总裁和叶梓经纪人的双重身份当众任命了司马明辉这个首任会长和他的团队。不过与此同时,澹台文慧也向在场的歌迷们说明了情况,因为对于歌迷情况不够了解,所以首任会长和团队成员都是由叶梓和文慧娱乐直接指定,但是司马明辉他们都只有短短半年的任期,只在今年之内临时承担歌迷会的组织和运作工作。1993年1月1日,叶梓香江歌迷会将进行第一次投票重组,重新选出会长以及所有团队成员。司马明辉等人要想继续留任,那就要看他们在这半年里的表现了。
对于叶梓和文慧娱乐做出的这种安排,今天到场的歌迷们都能理解并且表示支持。
司马明辉宣读的歌迷会章程同样得到了歌迷们的认可和支持。这份章程采纳了很多叶梓参考前世经验提出的建议,澹台文慧认为对于目前的香江歌坛来说,这已经算是比较完善的一份歌迷会建设纲领性文件。
叶梓的歌迷会采用双线三级结构。
双线是会务与财政分离的双线并行设置,双方的业务没有交叉,它们都直接接受文慧娱乐的领导。会务这条线由歌迷会会长负责,财政这条线则是由文慧娱乐派人负责,他们会在需要的时候向会务这条线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
有了这样会务与财政各自独立的双线并行设置之后,在会务这条线下则采用了三级结构。
第一级就是歌迷会会长,他(她)将负责对于歌迷会的所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领导,同时还要专职负责跟叶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