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野人到帝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兵力不足而被对方攻破营寨,除了三四百人在切都骑兵接应下突围成功外,剩下几百人包括重伤员,全部与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引爆火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十二,游击,咕咕奴,失利
十二,游击,咕咕奴,失利
十二,游击,咕咕奴
听到此消息。我须发怒张,目呲俱裂,营寨被攻破,损失巨大,尤其是大量伤员的牺牲,可以说是龙族有史以来最最沉重的打击,不过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现在,切都虽然手下还有三千三四百战士,战马将近五千匹,但是,因为高强度作战,弹药已经消耗殆尽,没有了弹药的热火器,只不过是累赘而已……
而此时的步兵,离切都骑兵尚有一两个月的路程,而且步兵的给养也是有限,如果给了骑兵,就不能保证自己的战斗力。天寒地冻,粮草弹药缺乏,已经濒临绝境……
见此情况。我当机立断,下令改变战术。
切都迅速将骑兵集结起来,甩开正寻找决战机会的优势的罗马步兵,直插西欧沿海!
根据远洋船队传来的电报,龙族的补给船队,已经满载大批物资,到达了西欧一带沿海,按照描述,应该是在法国沿海一带。
我立即下令船队沿海岸迅速北上,而切都骑兵一路南下,寻找双方碰头的机会。
骑兵一甩开步兵,机动性就体现出来了,很快渡过易北河,穿过德国南部,避开地势低洼的荷兰地区,话说现在的荷兰没开始填海,面积要小很多,过莱茵河,然后直插比利时,沿途少量罗马军队阻拦都轻易被冲破,由于没有先进通讯工具,罗马人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
天可怜见,就在切都骑兵耗尽所有粮草,饥寒交迫之计,我们终于在法国北部沿海遇到了补给船队,真是雪中送炭啊。
得到补给的切都骑兵立刻如虎添翼。
算上一部分水兵,切都的队伍勉强超过了四千人。化整为零,以一个个百人中队,大肆出击,袭击罗马军队的驻地与居民聚居地。
骑兵是不适于打攻坚战阵地战的,但是,用来偷袭奇袭,那是再恰当不过。
现在的北法平原上,已经是冰天雪地,一般的罗马军队都已经放弃了巡逻,龟缩在军营内,而得到了大量补给的切都骑兵,则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有了石油,火攻的威力就显现出来。
躲在营寨中的罗马士兵被大火赶了出来,然后在空旷的平原上被一个个射杀,除了留下少数羸弱的罗马人充当翻译外,基本上是赶尽杀绝。
甚至,切都骑兵的一个百人队就敢进攻有千人驻扎的罗马军营,最后还能歼敌一半,焚烧所有房屋后扬长而去!在寒冷的冬天,失去了避寒的房屋与粮草,其后果……
这个冬天。是北法平原上罗马军人的噩梦季节。
大雪下个不停,遮盖了骑兵冲锋的蹄印,又遮盖一具具无家可归的饿殍,罗马在高卢地区,也就是法国的主要地区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与严重削弱。
要说骑兵的机动性,步兵就算是十倍优势也很难取胜。
当然,罗马人也不是没有骑兵,但是他们的骑兵骑的都是光背马,战斗力极为低下,只能作为侦查与传递情报之用,连弓箭都很难使用,曾经有一支五百人的罗马骑兵队伍追击我们的一个骑兵中队,但是最后,硬生生被我们那支不到一百人的骑兵中队射杀大半,最后只得掉头逃走。
此时,我们的两支步兵主力已经会合,不过龙历十一月的苏俄大地,特别的寒冷,这让我们南方人不少的龙族大军特别不适应,好在早已经有了准备,挖了不少地窝子,这里都是温带原始森林,燃料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这个冬天,龙族人就只有做地老鼠了。
至于木牛所率的骑兵队伍,没有遇到强力的抵抗,却被沿途部族的骚扰拖住了脚步,匈奴人很狡猾。打不过又逃,木牛却要一路扫荡过来,所以追不上他们,不过,这一带已经接近地中海,所以,冬天的气温并不寒冷,食物衣物都不成问题,加上没有打过大仗,弹药还算充裕,而原先的罗马外行省的军力,又都抽调去对付切都骑兵,这边防务空虚,木牛只求赶路,也不去攻打守卫森严的罗马城市,所以也不用为他们担心。
至于另外两支骑兵,进军北欧的那支,一路没有遇到什么强劲的抵抗,北欧本来就地广人稀,又遇到比较寒冷的天气,所以草草转了一圈就往回撤,结果遇到寒潮,幸好早已经接到我的指示。就地建筑冰屋,好在北欧也是森林为主,所以现在这些牛骑兵烤烤火啃啃熏肉,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而往南的那支骑兵,却遇到了另一个强大的敌人。
大流士,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出身于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他统治时期,对内镇压各地叛乱,对外大肆扩张,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庞大帝国。波斯军队装备十分精良,首创步兵与骑兵交替作战战术,在当时可谓是所向无敌,切都分出去的这支骑兵部队,主要担任的还是侦查任务,只有两千多人,而且一路因为山地崎岖,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减员,而他们所遇到的波斯军队,前后有三支,一支比一支更加强大。
开始时,他们依靠龙族军队惯有的勇猛与战术,以及强大的热兵器,奋勇搏杀,挫败了两支前来阻挡龙族军队进军的波斯军队,但是,当数量超过万人的第三支波斯军队出现时,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勇气,此时,龙族骑兵已经只剩一千余人,而且非常疲惫,给养弹药所剩也不是太多,可谓是强弩之末,面对同样有着快速机动骑兵的波斯军队,优势转化为劣势,失去了进攻的势头,被迫开始撤退,并在波斯军队不懈的追击中再度遭受重创。
……
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支波斯军队使用了一种他们从来未见过的战兽——战象,战象不但可以载人,而且本身可以参战,等于一辆生物坦克,战斗力惊人,同时,还能让战马受惊,龙族战士很不适应这种战斗,所以溃败。死伤无数,连首领也战死了。确实,面对战象这种庞然大物的战争机器,当年拥有强大兵力,纵横亚欧非三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也一度失利,这一千余龙族残余部队自然更加不可能抗击。
不过,龙族的战士不会这么轻易承认失败,在这支队伍的首领战死后,一名名叫咕咕奴的战士成为了新的指挥,咕咕奴是甘肃境内一个小部族的族人,该部族因为抵抗龙族侵略被灭掉后,咕咕奴成为了奴隶兵,并因为屡次作战勇猛而渐渐提升,不但得到了自由人也就是龙族正式族人资格,而且还升为了骑兵中队长。
而此次战略撤退过程中,龙族骑兵的建制被打乱了,一些指挥官或者走失,或者战死,咕咕奴就很幸运的成为了他所在这支五六百人龙族残部的中坚。
咕咕奴一直对此次撤退过程中龙族指挥官的战术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对方太过于保守,看到对手太过强大就放弃反攻,只想保存有生力量,消极撤退,而要战胜后方的这支敌人,就必须不怕牺牲,给以猛烈而有震撼力度的打击,不然的话,等退到新疆境内,龙族留在那里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这些敌人,那样的话,龙族大军的后路就会被切断,然而,当时咕咕奴人微言轻,龙族军队负责人被战象吓坏,坚持要退到新疆境内,然后汇合当地的龙族力量发起反击,咕咕奴也只能服从命令,而龙族骑兵的电报装置也在撤退中被毁,无法与我取得联系。
最后,龙族骑兵队伍遭到波斯兵马再一次冲击,结果,指挥官战死,队伍被冲散,咕咕奴这才掌控了这支部队的大权,然后定下计策,在山势狭窄处埋下炸药,切断了波斯追兵,然后趁混乱全歼了波斯军前锋一千多人,接着又化整为零,直接插入波斯军后方,切断其后路,战象虽然战斗力强大,机动性却远不如骑兵,结果波斯军大乱,四处败逃,我军乘胜追击,将波斯军赶回了原来的地盘,不过因为伤亡过大,人马疲惫,也被迫撤兵回到新疆地区。
……
此时,我们的另一支部队,也就是智慧与浪里白条率领的远洋海军,在进攻土耳其过程中也遭到了惨败。
智慧与浪里白条率领的远洋海军,从龙历三年冬天出发,南下印度洋,途径台湾海南岛都未作停留,一直到了菲律宾以及南洋群岛,才开始派一部分战士与族人,登岛建立龙族的势力。
此次出征,共有两千龙族战士与五千族人,龙族人将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生根开花,这样一路下来,从南洋各群岛到印度洋,在孟加拉湾登陆后没有停留,而是留下一个补给营地后一直往南,途径阿拉伯半岛,因为此地大多数地区是沙漠,所以只派了少量族人,在此建立了一个信鸽通讯点(当时电报尚未发明)。
接下来,智慧与浪里白条分出一部分船只,登陆东非与红海沿岸国家,主力继续前进,沿非洲东海岸一路南下,绕过好望角,转而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沿途按照我的指示,只派少数人登陆,笼络当地势力,建立落脚点,搜集人口,主力全部随行。
饶是这样,等舰队到达地中海的时候,也只剩一千龙族战士与几百原族人了,不过,却带上了五千多各地土人,既有主动归顺的,也有一些是被智慧忽悠来的,在人数上,倒是与出发时相差不大。
…………
罗马人在共和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版图扩张到亚欧非三个大陆,在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突尼斯,埃及以及本土意大利、西西里岛等地都有强大的军队,而且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现在总兵力不过万,大多又是战斗力很差的土著人,军心不稳定的智慧远征军自然不敢登陆,在地中海沿岸转悠了一圈后,智慧下决心强攻相对防守较薄弱的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
智慧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的另一个原因,当然是为了接应另外两路龙族大军,一路是从西欧南下的,另一路则是从阿富汗,伊朗以及里海之间插过来的,这两路人马只要能汇合一支,智慧与浪里白条他们的实力就将大增,只是他们不知道,进攻伊朗的那一支已经溃败了。
这个时候,土耳其欧洲部分以及亚洲一小部分已经在罗马人的控制之下,伊斯坦布尔还没有被称作新罗马或者第二罗马,显然,君士坦丁大帝尚未到来,而罗马也尚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将欧亚大陆分割开来,原来智慧与浪里白条是打算通过海峡前往黑海的,那里可以直接与占领伏尔加河流域的龙族大军会师,然而,在伊斯坦布尔,当然,此时还被称为拜占庭的这个地方,龙族远征队遭到了罗马海陆军的阻击。
罗马人的战船很大,巨型战船甚至超过了千吨,而且装备了弩炮,数量也远超龙族远征军,不过,现在龙族的海军已经装备了蒸汽机,机动性远胜还是划桨的罗马海军,而且装载了虽然射程不远,但是威力更大的火炮,因此,开始的时候,龙族海军还是冲破罗马海军的重重阻截,深入了地中海。
但是,在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龙族战船却遇上了密集的罗马战船,初战结果,虽然龙族略占上风,但是狭窄的地形对龙族舰队明显不利,如果纠缠下去,势必被追击而来的罗马舰队堵在海峡里,腹背受敌,明显不利,要是近战,就算装备了一部分装甲,龙族战船也明显经不起数量众多的敌船冲击,而且敌我双方船只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对方还可以利用“乌鸦吊桥”进行登船战,人数明显占优的罗马人显然是目前的龙族海军难以匹敌的,所以,被迫撤出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至此,前往黑海与龙族主力会师的企图基本落空。
不过,智慧与浪里白条都是龙族的元老,身经百战,也有无数次以弱胜强的亲身经历,因此,并不把这点挫折放在眼里,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敌人吃亏。
此时龙族送来的电报机及其话务员已到,战况很快明朗,龙族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都面临苦战,两人商量结果,虽然冲过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就能与木牛骑兵会师,但是目前以现在龙族海军的实力,强冲博斯普鲁斯海峡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既然这样,不如进攻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即小亚细亚半岛)的薄弱地段,在那里登陆后,再想办法与南下波斯的龙族骑兵会师。
………
没有想到的是,当龙族海军陆战队与随行土著军队登陆后,却遭到当地罗马驻军的坚强阻击,而真正的龙族军队只有一千人而已,那数千土族士兵无论是战斗力与战斗意志都不高,所以,遇到纪律严明的罗马军队,就算是人数处于优势,也不太好啃,这还是智慧他们是海军,弹药充足,不然的话,恐怕部队早已经溃散了。
用土著人当炮灰,这个智慧他们过去也经常使用,而且很多时候无往而不利,又能避免龙族精锐战士无意义伤亡,不过像智慧现在所带部队,土著人数相对于龙族战士的比例实在是太高,这种部队,打顺风仗是没有问题,遇到强敌,就麻烦了。
以前打仗,都是智慧他们用强火力压制敌人,造成敌人的混乱与恐慌,然后土著顺势冲锋,碾碎敌人,可是现在就不行了,罗马军队死战不退,要土著士兵啃硬骨头,一次两次还行,几次下来,因为伤亡惨重,士气明显下降。
而且,在罗马统治区域内,再征召当地士兵也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罗马全民皆兵,一旦有战事,就会召集当地百姓入伍,所以,事实上智慧很难招募到强壮的战士。
这样的话,战局就明显对龙族远征军不利了,土著人是越打越少,而且士气低落后,战斗力就更要打折扣,所以,前进了几百里就折损过半,而且,面对遥遥无期的会师日期与不知道在哪里的龙族友军,土著军队也开始由少量人员掉队发展到大规模逃亡。
尽管智慧与浪里白条他们果断的采取措施,将这一势头扼杀,但是,土著人的战斗力已经落到了低谷,光靠他们作战已经无法克服强大的罗马方阵。
十三,溃败,屋大维
十三,溃败,屋大维
十三,溃败,屋大维
尽管智慧与浪里白条他们果断的采取措施。将这土著军队逃亡崩溃的势头扼杀,但是,土著人的战斗力已经落到了低谷,光靠他们作战已经无法克服强大的罗马方阵。
这个时候,另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就是由龙族战士打前锋并担任战斗的主力。
但是,这种战术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一方面,龙族战士肯定会越打越少,另一方面,当战局不利的时候,就很难控制土著军队了。
听新四军老战士作报告,当时他们部队里只有一挺机枪,而这挺机枪平时作战不是放在前沿,而是放在最后,对准的是自己的战士,尤其是战斗最最惨烈的时刻,由此可见,让龙族战士打前锋而不去弹压土著军队,这个显然不可取,而越是让土著人当炮灰。龙族人看热闹,也只越会让土著人士气更加低落,而且出现反叛情绪,这就更加危险了。
但是,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了,龙族的战船,在送智慧大军登陆后,就在浪里白条的指挥下离开了土耳其沿海,以避免被群狼一般尾随而来的罗马战船撕碎,现在龙族战船上只有少量的水手与土著士兵,根本不可能与强大的罗马水军对抗。
无奈之下,智慧下令龙族战士与土著军队混编,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士气与战斗力,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同生共死。
……
安纳托利亚地区位于高原,历史上曾经为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反复争夺,所以,这里一直是两国拉锯的前线,罗马军队数量相当多。
当智慧的远征军好不容易击溃了罗马的地方军团后,罗马人调来了一支两个军团,共计一万多人的正规军时,战况发生了逆转。
虽然部队混编让远征军的战斗力显著提升,但是当占有优势兵力的强敌防守在安纳托尼亚高原的险要处,坚决阻止远征军的进攻步伐后,远征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罗马军队依托地势,居高临下,用滚落的巨石。弓箭,甚至强大的投石车打击龙族混合联军,龙族的火器在此地失去了应有的威力,往往还没有靠近敌人,进入有效打击范围,自己已经死伤惨重,而从沿海低地进攻安纳托尼亚高原,转来转去,都没法避开罗马军队占据的这些隘口。
最后,远征军在强攻罗马军队占据的隘口失败后崩溃了,这个隘口不过只有两千罗马士兵把守,远征军却付出了一千人以上的伤亡,却始终攻不上去,此时,远征军只剩下两千多人,其中龙族士兵只剩五百多人,再也无力对任何一处隘口发动进攻。其实,就算攻占了隘口又如何,还有无数的罗马人,以及前方的波斯人在等着他们。
而此时,最最致命的一击莫过于电台传来消息。远征波斯的龙族军队已经退守新疆,原来的两军会师计划已经泡汤,我命令智慧所部自行寻找出路。
此时,罗马大军已经四处进逼,智慧呼唤浪里白条的战船紧急救援,最后,战船队冒险插入罗马海军的封锁线,接应到智慧所部残军将近两千人,而战船在再度突破尾随而来的罗马海军的战阵时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十二艘战船(后来运送给养增加的)沉没三艘,重伤两艘,战死以及被俘五百余人。
幸好龙族海军的机动能力远胜划桨的罗马战船,这才能以巨大的代价冲破缺口冒死冲出,但是,也没有能力返回救助自己的战友,只得用绳索拖住重伤战船,加速驶离战场。
此战过后,远征军包括水手在内已经只剩下一千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土著人,士气崩溃,无力再战,我得知这个情况后也是无可奈何,说到底还是我的决策错误,应该第一时间制止他们登陆作战,虽然情报不明,但是,罗马与波斯都是强国,以智慧他们区区数千人,冒险深入没有后援的险地。显然犯了轻敌的错误,我只好下令他们尽快撤出危险的罗马内湖地中海,来法国沿岸与我们汇合。
………
其实,就算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也不是太好,虽然由于寒冷的天气,罗马人无法出动大军围剿龙族军队,但是可以想见,一旦天气转暖,罗马人就会纠集大量的军团围攻我们,目前,就算我们所有远征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七万人左右,骑兵才一万多人,而步兵大兵团作战的话,伤亡将会十分惊人,因此,我决定,第一阶段,还是要通过骑兵游击,给罗马军团制造大量伤亡并搓其锐气后才能投入步兵进行决战。
而且,就算我想从后方调集更多军队也有问题,路途遥远是其中之一。给养补给也是问题,而且现在战马数量无法大量增加,步兵不但行动迟缓,就算赶过来能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太大,而且现在后方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人口,新归顺人口就算出兵,战斗力、士气都是问题,而大量抽调老族人,又会影响生产与后方安全……
看来,我只有在现有军力中想办法了,首先就要整合军队。将部队收拢。
步兵现在天太冷,无法移动,而且步兵速度太慢,就算调到法国这边,万一罗马大军杀到不敌的话撤退风险太大,不如就留在东欧,我们可以诱敌深入,用运动战消灭敌人。
所以主要的战斗力还是骑兵,现在我们两支骑兵的主力也只剩下一万人,另外,还有北欧的两千多人马,以及新疆的几百人,以及呼和浩特的几千人,那不能动用,所以,我下令木牛所部立刻向法国境内靠拢,骑兵的最佳战斗地形就是平原,所以,我将未来与罗马军的作战地点,选在了从北法平原直到德国与东欧平原的广阔土地上。
与此同时,新的补给船队也已经从马鞍山出发,带有最新式的步枪与原始后膛火炮,虽然绕道好望角,就算有新式蒸汽机,到达法国沿海也要好几个月,估计赶不上我们对罗马军队的决战,但是刚好可以补充我们的消耗,解除后顾之忧。
当然,随船而来的还有三千新训练而成的海军陆战队,沿途各殖民地估计也能补充几千土著人。
至于粮草,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以战养战,大肆掠夺罗马人据点仓库,不但满足骑兵战士的消耗,还能送往后方的步兵大军营地,虽然中欧平原也有不少森林,野兽很多,不过这么冷的天气。以及大军人数实在太多,尽管前段时间大量储备,但是没有补充的话,还是支持不到明年春天。
至于那些失去补给的罗马人怎么样,就不是我要头痛的问题了,安顿这些失去家园的罗马人想必也给罗马当局制造了一定的麻烦,使之不能全力备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