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点金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杜寻最大的失策就是,不该说什么不喜欢炒作,说什么《真凶》不需要炒作,可是实际上,他拿叶秋,拿《父亲》说事,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炒作。
  被冯刚直接骂说不要脸,杜寻的脸皮再厚也坐不住了。
  可是这个戏得演下去啊,骂一骂反正不会少块肉,只要到时候《真凶》成功了,大家只会说他杜寻厉害,至于炒作不炒作的,看看叶秋把,谁都知道《父亲》能够获得那样的成功,最关键的就是叶秋的营销炒作的能力的凸显,可是《父亲》成功之后,大家只会夸赞叶秋厉害,却不会在意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虽然对上冯刚,杜寻有些不够看,但是不等于杜寻会怕了冯刚。
  “一切凭成绩说话,我也不多说了,免得被人说成是炒作,相信大家看了《真凶》之后,会有一个公平的论断。”
  虽然叶秋不吭声,让杜寻有些失望,但是他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起码冯刚冯大炮开炮了。
  “叶小子,你小子还真沉得住气,都被人骂成那样了,你居然还能忍着不吭声,不够爷们!”冯刚放完话之后,直接一个电话打到叶秋这里说道。
  “冯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要是真的上赶着和对方开撕的话,那才是那姓杜的最希望看到的吧?我可没那么傻,《父亲》骂的人多了去了,可是结果呢?该赚的钱一分我也没少赚,难道被狗咬了,我还得咬回去?”叶秋倒是想的很开。
  骂《父亲》的人多了去了,叶秋难道还一个个骂回去?那不得累死?
  “冯导,不管那家伙了,咱们还是来说说下一部片子的事情吧。”叶秋笑着道。
  “下一部片子?怎么?你小子又有鬼点子了?”冯刚讶然地问道。
  “这不是有个现成的炒作的话题嘛?就许他借咱们炒作,就不许咱们废物利用?”叶秋笑着道。
  “你是说杜寻的《真凶》?”冯刚问道。
  “不错,悬疑片,是个不错的题材,我这里正好有一个不错的想法,怎么样?冯导,有兴趣不?到时候咱们可以狠狠地给他一大耳刮子,那才解气,是不?”叶秋怂恿道。
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小子就一点也不担心?要是《真凶》成功了呢?”冯刚问道。
  “呵呵,我的成功可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父亲》的成功有太多的因素了,《真凶》影片怎么样姑且不说,除非这部影片真的很吊,否则的话,就冲着这个题材,他就绝对无法复制《父亲》的成功。”
  “《父亲》卖的不是电影,而是情怀,他连着点都没想出来,《真凶》就算成功,也不可能超过《父亲》。”叶秋胸有成竹地道。
  “可是现在开始拍,时间上好像也来不及吧?”冯刚疑惑。
  “咳咳,冯导,放心吧,这一次的片子,只有《父亲》的三分之一的长度,所以应该能来得及的。”叶秋说道。
  “《父亲》的三分之一的长度?你开玩笑吧?十几分钟能拍出什么东西来?”冯刚一脸诧异地问道。
  “冯导,浓缩就是精华,而且,你不觉得,如果咱们用十几分钟的片子,完爆杜寻《真凶》的90分钟的大片,那才有意思,不是吗?”叶秋坏笑着道。
  “额?你该不会也想弄悬疑片吧?”冯刚越发的疑惑了。
  “不错,要说还要感谢那位杜导演,给了我灵感,悬疑片,要是做的好的话,还是个很不错的题材的。”叶秋说道。
  “得,反正我还欠你两部影片,十几分钟,我反而更省事儿。”冯刚说道。
  “冯导,不过这部影片,演技要求比较高,那啥,到时候还请你多担待啊。”叶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你还想自己演啊?”冯刚脸色一黑,叶秋的演技,冯刚是真的有些怕了。
  “我觉得演戏挺不错的,而且难得有冯导你这样的大导演指导,所以,嘿嘿……”叶秋嘿嘿一笑。
  冯刚一脑门黑线,只是谁让他自己最想唆使叶秋的,现在只能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能说。
  《真凶》经过杜寻的一番借机炒作,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
  《真凶》的预告片放出之后,网络上,也有不少人讨论这部电影,但是因为题材的缘故,所以,自然而然地无法和《父亲》相比,不过也已经足够让杜寻满意了。
  8月8日,《真凶》开始在二十家电视台首播。
  结果,《真凶》的收视率新鲜出炉,杜寻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二十家电视台当中,《真凶》播出的最高收视率只有3%,平均收视率更是惨不忍睹。
  总共二十家大小电视台加起来,收视率也只有9%左右,甚至都不到10%,如果是单独一个电视台取得这样的成绩的话,那么还可以说很不错,可是关键是,这是二十家电视台的总共收视率,平均下来,一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居然不到0。5%!
  电视台可不是慈善机构,这样的收视率,一家可以宣告《真凶》的扑街了。
  网络上更是骂声一片。
  “什么破玩意,裤子都脱了就给我们看这个?从一开始就莫名其妙,到最后,看完了,我特么居然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出轨?相爱相杀?真凶?真凶你妹啊。”
  “楼上的牛逼,居然看完了,表示只看了十分钟,就果断转台了。”
  “楼上我顶,我看了八分钟。完全不知所云。”
  “楼上的我也顶,比你厉害,我看了十八分钟。”
  “我不懂电影,可是看《父亲》之后,我哭了,看《真凶》之后我却傻了。”
  “我能说,我看完了,可是却睡着了吗?”
  “……”
  唯一能够让杜寻有点安慰的是,影评人对这部影片倒是评价不错。
  “《真凶》无论从灯光,还是从剪辑上,杜寻导演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影片采用倒叙闪回的模式,将杀死男女主角的真凶的真面目层层拨开……”
  “《真凶》以其说是一部悬疑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凸显现代社会的婚外情的影片,片中,对男女主角的死,着墨不多,更多的着重在男女主角,从相识相遇到相爱,男女主角都有各自的家庭,而各自的家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为此两个家庭不顺的男女,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这或许也是最终他们两个共同死去的原因……”
  “……”
  《真凶》的结局可以想象,《真凶》的第一轮播出,收视率完败,自然不可能复制《父亲》的成功。
  而《真凶》的失败,也让电视台开始反思,《父亲》的那种模式,是不是真的只是个例。
  因为,《真凶》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却占用了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可是结果却收视率扑街,不赚钱,对于电视台来说就是巨亏,因为,那可是黄金时段啊。
  《真凶》的失败,也让不少看好电视电影的前景的影视公司不由地迟疑了。
  有人开始分析《真凶》失败的原因,其实《真凶》还真的不像电视观众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起码对于一些类型片的爱好者来说,《真凶》是部不错的片子。
  可是杜寻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真正的类型片的爱好者,他们更喜欢的是在电影院里面看这样的电影,而不是在电视上。
  《真凶》的失败,可以说是让杜寻的肠子都悔青了,因为这部影片如果放在院线放映的话,就算亏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颗粒无收。
  可是现在,除了少数的影评人认可以外,《真凶》第二轮根本就无人问津,开什么玩笑,这样的破电影免费都嫌弃,还想卖钱?
  《真凶》之前杜寻大放厥词,说要和《父亲》比肩,甚至超越《父亲》的成绩。
  可是结果,却是扑街的一塌糊涂,落井下石一向都是娱记们最喜欢做的事情。
  “同样是被打肿脸,冯刚脸被打肿了,《父亲》获得了45%的现象级的收视率,而杜寻同样的被打肿脸了,只不过,杜寻是被自己的话打肿了脸,《真凶》平均收视率不到0。5%,此前的凭借成绩说话的言语,不知道如今杜寻如何看待?”
  “《真凶》的失败,大方面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杜寻导演的失败,证明了《父亲》的成功,只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或许那些想要进入电视电影分一杯羹的影视公司,需要多考虑一下了。”
  “中谊影视宣布,暂停电视电影计划,冯刚导演称大家应该感谢杜寻给大家做了一次实验,事实证明,一切还是要靠成绩说话的。”
第三百七十九章 越来越短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越来越短了
  杜寻的心情当然不会好了,最让他疼痛的不是他自己之前说的话,现在被媒体原方不动还给了他,而是亏掉的那几百万。
  或许对于叶秋来说,几百万亏了也就亏了,可是对于杜寻而言,那可是他多年来的积蓄中的大半啊,一朝回到解放前说的就是此刻的杜寻了。
  而且关键是,一个导演失败了一次,接下来,就算再接其他的电影,片酬也要缩水大半。
  杜寻此前大放厥词,现在《真凶》雷声大雨点小,娱记狗仔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个新闻素材。
  别人电影失利,票房扑街,可是好歹还能回一点本,可是杜寻这一次,却是一分钱都拿不到。
  杜寻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出现在媒体面前。
  说起来,杜寻还要感谢叶秋和冯刚,在娱记狗仔追逐杜寻的时候,叶秋和冯刚一起召开了新片发布会。
  《真凶》的失败,更突显了《父亲》成功的难得,而叶秋和冯刚这两个《父亲》成功的缔造者,又一次召开新片发布会,自然而然地一下子就吸引了媒体的目光。
  可以说是暂时转移了人们放在杜寻身上的目光。
  “叶秋,请问你对杜寻导演《真凶》的失败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部影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营销策略的失败吗?”
  “看法?不好意思,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没有看过《真凶》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看法。不过,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营销策略固然重要,但是我想,关键还是电影本身吧?”叶秋淡淡地道。
  “杜寻导演认为《真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悬疑题材的小众,以及宣传方面的问题,而就目前为止只有《父亲》在电视电影大获成功,那么你认为《真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虽然我没看过《真凶》这部电影,但是一部电影成功与否,和题材关系不大吧?我觉得,应该还是电影本身的原因吧?如果按照这位杜导演说的,失败就归咎于题材小众,那么我只能说,这个借口找的太蹩脚了。”
  “正好,我接下来的这部微电影,也是惊悚悬疑题材的,或许届时大家可以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题材的原因。”
  一旁的冯刚这个时候插嘴道:“一个人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却还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原本《真凶》炒作的时候,我还配合地开了一炮,可是那位杜导演实在太让人失望了,什么宣传不行?我老冯都亲自给他提供炒作的素材了,结果《真凶》还是扑了,只能说,实力不行就是不行,宣传做的再好,电影不行,也一样没用。”
  “叶秋,这一次新片,你是否依然打算采用《父亲》的播出模式?”
  “不错,有这个打算。”
  “这一次的新片,叶先生,你依然是主演吗?”
  “是的。”
  “冯导,据说《父亲》拍摄,整整花了2个多月时间,有传闻说,是因为叶秋的演技不行,是真的吗?”
  “这不是传闻,我可以告诉你,这是真的,不过,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演戏经历的新人,叶秋做的还算不错,我想大家在《父亲》里面应该看到了。”
  “叶秋新电影还是和《父亲》一样的片长吗?”
  “我可以告诉大家,新电影的片长,只有《父亲》的三分之一。”
  “……”
  叶秋和冯刚这次新片发布会,果然没有让媒体失望,新闻爆点多多啊。
  首先,冯刚和叶秋直说,杜寻是输不起,明明自己实力不行,却偏偏找什么题材的借口。
  其次,叶秋和冯刚的再次合作,题材就是刚刚失败的《真凶》的那种惊悚悬疑题材。让人很难不怀疑,是不是叶秋和冯刚对杜寻之前的挑恤的一次有力反击。
  再次,叶秋和冯刚的这部新片,依然由叶秋主演,而冯刚此前承认了《父亲》拍摄的时候,因为叶秋的演技不过关,所以拖长了拍摄时间。
  最后也是最劲爆的,那就是,叶秋和冯刚的这部新片,片长竟然只有《父亲》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十几分钟的长度。
  而且还是悬疑题材的片子,这样的短片能有市场?
  一时间,外界对叶秋和冯刚的新片,议论纷纷。
  叶秋主演虽然值得吐槽,但是却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一次叶秋和冯刚要挑战浓缩版的悬疑片,十几分钟的片子,甚至已经够不上电影的范畴了。
  这么短时间能讲好一个故事吗?
  还有这么短时间的短片,还能像《父亲》那样卖出好价钱吗?
  值得一提的是,叶秋就差直接说,自己要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告诉杜寻,不是题材不行,而是人不行,他甚至可以用十几分钟时间,就能够告诉杜寻,悬疑片,一样可以很牛逼。
  有了《真凶》这个失败品做参照物,更突显叶秋和冯刚这个组合的牛逼。
  同样的微电影,人家《父亲》的成本还没《真凶》高,片长也只有《真凶》的一半,可是结果获得的成功却是《真凶》拍马也赶不上的。
  所以,自然而然地,这个时候,大家就对叶秋和冯刚的第二部电视电影,或者说电视电影短片,越发的期待起来。
  到底电视电影能不能搞?到底电视电影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或许叶秋和冯刚的这第二部电影短片,会揭晓答案。
  杜寻此刻可以说是最悲催的,自己的电影失败了不说,还现世报来的快,他之前借踩《父亲》,踩叶秋来宣传《真凶》,现在好了,叶秋同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不是说,《真凶》失败是因为题材小众吗?那么我也来拍同样题材的影片,而且我只要你电影的六分之一的长度。
  要是叶秋失败了还好,杜寻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看看,我的失败,不是因为我实力不行,眼光不行,而是因为,题材的原因,实在是非战之罪啊。
  可是如果叶秋成功了,那么作为失败的背景板,杜寻的脸怕是要丢到他姥姥家了。
  你说题材不行,人家却只用了十几分钟时间的片子就证明了,这个题材真心没问题,那么显而易见的,不是题材不行,而是你杜寻人不行!
第三百八十章 十几分钟能干什么?
      第三百八十章 十几分钟能干什么?
  如果说,叶秋和冯刚再来一部,哪怕是半个小时的微电影短片的话,大家也不会那么诧异,也不会怀疑,会不会复制《父亲》的成功的可能。
  可是偏偏,十几分钟的长度的片子,虽然在国外电影短片,动画短片早就有了,但是在华国,这样的短片,还真的是罕见。
  更不用说是用这样的短片去盈利了。
  所以虽然叶秋有了《父亲》的经典案例在前,但是大多数人依然保有怀疑的态度。
  “短短的十几分钟,能讲好一个故事吗?”这是很多影视圈人士的怀疑。
  冯刚也对这个事情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过,他是看过剧本的,哪怕冯刚是大导演,但是也很佩服叶秋的奇思妙想,剧本是很精彩的,可以说是浓缩的精华的体现,冯刚也尝试过,是不是能够将这部片子延长,起码达到半个小时的程度,可是结果试过之后,冯刚发现,这部片子,一旦延长了,那么反而会因此而失色不少。
  但是他怀疑的是,这么短的片子,就算拍的再好,似乎价值也不高吧?
  时下的华国电视台的电视剧插播广告,还没有像后世那样,被广电限制,所以,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被人诟病,是广告插播电视剧。
  连广告都有几分钟的长度,这么短的片子,如果像电视剧那样插播广告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广告插播影片。
  不过,叶秋本来就没有想过靠这部片子来赚什么大钱。
  网络微电影的真正春天还没有到来,为什么微电影前面会加上网络两个字做前缀,原因就是,微电影这样的短片,更适合在网络上流传。
  可是就目前华国的网速而言,视频网站根本就做不起来,所以,微电影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但是这部妨碍叶秋拿这部片子出来做一次尝试,也算是锻炼一下自己的演技吧。
  这部微电影,是很考教演技的,和《父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外界猜测叶秋这次是不是又要走什么“外门邪道”,但是,叶秋这一次还真的没想过那么多,他只是纯粹的比较喜欢这部短片,而且既然自己要演,那么这一部短片刚刚好。
  要是拍电影长片的话,以叶秋目前的演技水平,怕是冯刚肯定会再次暴走。
  叶秋有点喜欢上拍戏了,以前看小说,说演员这个职业可以体验许多不同的人的人生,叶秋的确有些感触。
  演戏可以说是给叶秋打开了一道大门,或者说,这是叶秋第一次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结果,感觉还不错,那么其他的东西,以后有机会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
  比如导演,比如歌手,比如开个演唱会什么的,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为了赚钱,既然自己已经赚下了巨富的身家,再往高了,叶秋不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继续创造奇迹。
  除开重生这个bug,叶秋归根结底也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所以,或许自己可以多尝试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尝试一些自己两世都不曾做过的事情。
  而事实上,这部片子,虽然是短片,但是对于冯刚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冯刚以往的风格,是那种市井小人物为主的喜剧片,当然不是说冯刚不会拍其他的片子,而是,底层人士的生活喜剧片,已经成了冯刚的一种标志。
  看到剧本的时候,冯刚就觉得这不仅仅对叶秋是一次挑战,对他而言,也是未尝不是一次挑战?
  别以为短片和大电影相比拍摄起来更容易,实际上,经典的短片,想要在十几分钟内,讲好一个故事,无论是铺垫,还是剧情构造,亦或是爆发,都会被大大缩短,所以,拍摄起来,节奏和难度一点不比大电影简单,甚至因为要在十几分钟内营造出影片的气氛和快节奏,更加的困难。
  当然,如果你现在让冯刚去拍什么悬疑片,惊悚片的大电影,冯刚未必敢接,因为,那也不是冯刚擅长的东西。
  而每个导演拍摄影片,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来,他们需要为投资方考虑,否则的话,一旦电影拍砸了,那么对于自己的事业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比如这一次,杜寻搞砸了《真凶》,他肯定要沉寂一段时间。
  而短片就不同了,反正叶秋自己说了,这部片子,他本来就没有打算拿来捞钱的。
  和《父亲》拍摄的时候,大牌云集客串不同,这一次,新片,除了主演叶秋,其他的都不是什么明星,而是一些老演员。
  不过,这部片子,叶秋虽然没打算拿来赚钱,但是,宣传什么的,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杜寻之前的挑恤,叶秋又不是圣人,反而他还是有仇必报的。
  结果,原本《真凶》的失败就让杜寻灰头土脸了,自然希望这个风波能够快速淡去,可是偏偏叶秋这么一搞,好嘛,现在叶秋的新片自然而然地一被提起大家就会想起《真凶》。
  可怜的杜寻有种被鞭尸的感觉。
  不过,像杜寻这样的失败者,娱乐圈从来不会有人去同情的,主要还是因为,杜寻心比天高,可是命比纸薄。
  好好的,你拿人家叶秋炒作,结果叶秋反过来打脸也就很正常嘛。
  叶秋将不务正业进行到底,也有些出人意料。
  毕竟,演员说实在的在资本家企业家眼里,除非达到顶级的程度,否则的话,就是戏子罢了。
  当然,说起来企业家们,在封建时代,也只是最低贱的商贾。
  甚至连商贾都不如,只是商贾家的长工罢了,大家大哥不笑二哥,谁也没比谁高大上。
  话题扯远了,回到正题。
  和《父亲》不同,这一次,虽然叶秋玩的是十几分钟的片子,但是那些之前合作过的电视台却是主动找上门来了。
  而且还有不少小电视台也纷纷致电表示希望合作。
  叶秋自然是来者不拒。
  其实电视台也有电视台的考量,虽然《真凶》失败了,但是《真凶》是一部90分钟的正片,而反而叶秋的这一次因为篇幅短,所以,就算收视率不给力,但是也影响不会太大。
  而如果收视率再爆的话,那就赚到了,风险很小,但是收益却未必不大。
第三百八十一章 悬疑片?
      第三百八十一章 悬疑片?
  原本冯刚已经做好了,像《父亲》一样被叶秋的粗俗的演技弄的抓狂的准备。
  可是开拍之厚,冯刚却是见鬼了一样,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