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写手到巨星-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主要剧情是发生在剑尊年轻的时候,或者会所还未成为真正的剑尊之前,当然了,剑尊的形象在外传和原著小说里区别不是很大的,年纪虽然大了很多,但形象差别不算太远。

  剑尊目前也还是没有出现在电视剧里的,所以,侯牧云选择演员多少会考虑到他以后会直接出演电视剧里的剑尊。当然了,如果实在无法选择到既适合演电影也适合演电视剧的同一个剑尊,那分为两个人也是可以。

  而陌缓,这个角色是不会出现在电视剧里的,但因为形象太过于经典,也不好找。

  去剧组待了有半个月的时间后,趁着剧组再一次的大转场,侯牧云又回到了沪市。

  这半月的时间内,云侯工作室已经成立,的电影剧本也报上去了审批,电影名为。

  这次他回沪市事情同样不少,一是要参加天空文化有限公司的成立,虽说很多事情都是安静和楚晴她们帮忙给做好了,但这脸总得是要露的;二是继续物色演员,男一女一不好找就暂时先搁置下来,将其他的主要角色都定下来先,定下来的新演员再加上从电视剧那里拉过来的演员,阵容绝对强大,老戏骨站了八成,流量型高人气高颜值高演技演员占了两成;三是要和徐老怪正儿八经的见一次面,也与他和楚晴那边组建起来的拍摄团队见面开会。

  另外还有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就是侯牧云自己得额外再组建一个拍摄团队,这个团队自然就是用来拍摄与传统工艺纪录片有关的,这半个月的时间内顾老可是没少来电问询进度,既然答应了下来总得是要做的。

  这个拍摄团队,在半个月内已经联系好了七七八八,其中一大部分就是直接从电影拍摄团队里拉过来的,目前电影拍摄团队还没有进入工作,侯牧云将他们拉过来,也是有借助拍摄纪录片先磨合一下的意思,毕竟电影他是导演,先磨合一下团队是很有必要的,到时候用起来也顺手。

  电影拍摄一旦摊子摆开来,那每天的花费可都是如流水,作为投资人之一的侯牧云自然不需要到时候因为拍摄团队磨合不好而拖长了拍摄的时间而因此花了冤枉钱。

  8月1日,盯着大烈日,取名为的纪录片拍摄团队开始了第一天的正式拍摄,拍摄地点在瓷都景德镇,而拍摄的内容自然就是陶瓷篇了。

  这部纪录片,侯牧云暂定为拍摄十集,直接就是按照之前抽到那组传统工艺技能卡分类来划分的,而拍摄内容则是侯牧云根据技能卡内包括的信息整理出来的。

  第一集拍摄的是陶瓷工艺制作,集名叫做“土地里长出来的国粹”。

  拍摄团队进入景德镇的时候,顾老已经在了,而且身边带着很多人,这些人侯牧云和拍摄团队自然是不认识的,经过介绍之后,怎么说呢,反正华夏制陶的四分之三壁江山都在这了!

  制陶是顾老的老本行,他本人在制陶这一行的名气与威望以及地位都是极高的,说话自然也有底气:“小侯啊,咱们整个景德镇的所有手艺人和窑厂以及工作室,都随时配合你们的拍摄。”

  侯牧云见此,也不好直说只需要拍摄场地和一些器具就成,只得受宠若惊的说先拍摄一些场景。

  侯牧云和拍摄团队如是上面来的领导一样在景德镇诸多的工艺大师们陪同下“参观”了景德镇的主要窑厂,最终选择了以景德镇御窑厂为核心取景地。

  侯牧云拍摄的纪录片与其他纪录片很不像,他的拍摄按照内容来说分为三部分,故事、情怀和工艺本身,比例的几乎为1:1:8,工艺本身占了最最主要部分;按照形式来说,他不会像一般的纪录片那样去采访手艺人和工艺大师,而是直接就以自己为主。

  说白了,这个纪录片就是记录侯牧云与这些传统工艺之间发生的事情以及侯牧云如何接触以及操作这些工艺,以这种方式来最大程度的展现出华夏传统工艺的魅力,让更多人认识传统工艺以及对工艺产生兴趣。

  说得再白一点,这部纪录片其实就是侯牧云秀技能的“直播”,只不过这个“直播”用了更加专业的拍摄和更加丰富的道具的“摆拍”。

  纪录片拍摄过程之中只有侯牧云的操作和解说以及一些他的旁白。

  在陶瓷篇前后拍摄了三天,拍摄团队离开景德镇的时候,景德镇的这些工艺大师都是有些懵的。

  这就拍摄完了,还没采访他们啊,也没有让他们展示制陶工艺啊,就走了?

  要不是顾老的原因,这些工艺大师们肯定要嘀咕一句“什么玩意儿”啊!

  纪录片的第二个拍摄内容是文房篇,拍摄地选择了皖省的宣城。

第313章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现今基本是泛指的笔墨纸砚,而如果严格一些来说则是特指的。

  在南唐时期,文房四宝特指的是皖省宣城诸葛笔、皖省徽州李廷圭墨、徽州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以来,则特指的是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另外还有洮砚、端砚也堪称宝;元以后,浙省湖州的湖笔渐兴,改革开放后,宣笔恢复生机,文房四宝回到了宣笔、宣纸。宣砚、徽墨的“统治”时代。

  不管怎么说,文房四宝特指四物永远都难不开宣城,而宣城也是名副其实的文房四宝正宗原产地,文房四宝之乡。

  侯牧云和拍摄团队到宣城的时候,顾老已经在等着了。

  对于三天时间结束了景德镇的拍摄且过程中未曾采访任何手艺人等,顾老心里不说不舒服吧起码是有些疑惑的,没太弄明白侯牧云是具体怎么操作的。

  顾老在制陶方面的名望加上地位,打一声招呼,宣称这边的人肯定是会用心接待侯牧云和他的拍摄团队,但顾老想了想还是自己过来了。

  实在是好奇侯牧云具体是怎么拍摄的。在景德镇的时候没有一直跟着,和许多工艺大师一样还都等着这纪录片来采访他们呢,没想到侯牧云那边拍完了!

  这次顾老来就是要全程跟着看看侯牧云到底怎么拍摄的,倒不是有什么怀疑,而是疑惑,就想给弄清楚了。

  对于顾老的到来,侯牧云自然是欢迎的,虽说宣城这边有顾老打了招呼能够提供拍摄需求的配合,但肯定没有顾老亲自来好使啊。至于顾老的目的嘛,侯牧云多少猜到了一些,更无所谓了,反正这纪录片拍出来就是要让人看的,顾老早看到晚看到终归是都要看到的。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顾老看到了,而且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当然少不得的是很震惊。同样震惊的还有因为顾老一直跟着拍摄团队也不得不一直跟着的几位宣城的老者。

  这几位老者都是文房用品制作方面的工艺大师,有当今华夏第一笔之称的蒙大师,有徽墨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李大师,有宣纸非遗传承人的蔡大师,有歙砚制作当代第一人之称的胡大师,有一方宣砚卖出千万高价而号称沈千万的沈大师,当然也有同属文房用品但不在四宝之内的笔架、笔洗、笔筒、墨盒方面的大师……。

  这几位老者最年轻的也是古稀之年了,但愣是在侯牧云这边跟了足足三天的时间,家里晚辈叫他们回去吃饭休息都统统给骂走或者踹走了,

  第二天的时候,甚至连湖笔制作第一人也从湖州赶来了。

  原因嘛,和当初顾老从手机视频里看到侯牧云在画胚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震惊,惊奇,夸张点说就是惊为天人,这一个个老者看侯牧云那眼神,真是生生将侯牧云给看脸红了!

  取毫,粘毫,选木,制管,微雕……。。侯牧云这一套制作毛笔的程序下来算是直接将这些老先生们看呆了,不是因为选材方面是多么奢豪,相反的可以说是极为普通,但制作的手艺又快又准又精又巧,特别是其中粘毫的手法与方式更是看得蒙大师眼睛直冒星星,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古老非常珍贵但已经失传只在书籍里能见一二的手法和方式。

  众所周知毛笔易损不好保存,保留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而留下来的那些古笔价值连城不说,关键实在是太少了,真没人敢拿去做什么研究,即便研究也很难见什么成果。蒙大师是曾经咬着牙深入研究过一支的,他很清楚那支古笔的制作工艺和侯牧云刚刚展现出来的是同出一源的,也就是失传了最为重要的被后世成为竹幸制作法。

  这种制作法的再现,蒙大师很清楚这对于毛笔制作工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这足可让毛笔的保存率增大两成,而且是在使用情况下。

  如果不是边上顾老等人拉着,蒙大师绝对会冲入拍摄画面之中向侯牧云讨要这种制作工艺的全部精华,甚至他自己也保证不了自己会不会直接当场拜师。

  然而,就在这时,蒙大师又看到了第二种古技法在侯牧云的手上使用了出来,紧接着又是第三种第四种,虽说这三种都不是失传的,但也是让蒙大师大开眼界,紧接着,他又看到了几种没有任何记载的技法!

  蒙大师的震惊与惊奇很快就转移到了宣纸非遗传承人蔡大师的身上,制纸的程序显然要比制作毛笔要复杂了很多,而且很多都不是“明面”上能看得到的,多是在锅里在水底,甚至还有阳光的利用,由此一些技法和方法就更复杂更深奥了,蔡大师在侯牧云手底下看到了不少于十种技法,其中有三种是他没见过的。

  接下来是制墨的李大师,从制成烟料到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李大师除了看到各种技法之外,还看到了侯牧云在这些工序之中的胶、剂、烟的比例有些奇特,再细细一看一推算以及最后的成品出来,整个人是呆的,随后双目大放异彩。

  几位制砚大师的惊讶就更不用说了,砚台的开型、出槽、磨平和雕花是最最直观的,各种技法层出不穷,过程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结果更是美轮美奂妙不可言!

  此外,侯牧云还简单的介绍和制作了笔架、笔洗、笔筒等其他文房用品,这方面与有关,也有雕刻、木工等技能卡属性卡有关,在其手里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当然了,对于这三天看下来的工艺大师们最最惊讶和惊喜的则是侯牧云的表达方式,那些技法和方式他们是能看得懂的,但普通观众显然是不会太过于关注,或者是看了之后只是惊讶了一下并不会去深究,如何能够让普通观众接受传统工艺才是此次纪录片拍摄最最重要的,而无疑这三天看下来,即便是不怎么懂现在年轻人和普通观众想法的这些大师,也知道侯牧云的表达方式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14章 有价无市

  这些大师们自然是看过以及参与拍摄过很多纪录片,知道大多数的纪录片都是不知不觉或者说无可奈何以情怀为最大卖点的,而侯牧云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介绍和展示传统工艺为主。

  在这之前,倒真不是没人这么拍摄过,也有请了传统工艺大师来展示和介绍的,但效果,说实话真的比卖情怀还要差。

  也不是就没人能将传统工艺展现和介绍的那么深入浅出,只是,在表达的方法上显然是很难让年轻人和普通人接受得了的。

  一是能够将传统工艺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人,基本都是深入钻研的人,很难能够懂得普通观众们的心理,更不可能懂得以什么样的方式“喂”给观众且观众是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另外,心态方面肯定多少是有些问题的,这些工艺大师多少会有“高高在上”的心态,无法能够与观众做到最贴近的交流。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无论哪个工艺大师不可能会将某个工艺领域的最顶级技法或者“秘辛”完全展现出来的,这些可是某个工艺领域的精华啊,更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怎么可能都掏出来,每一个工艺领域都多少分成一些流派,说夸张点真和一些武林门派敝帚自珍有些相似。

  关于这一点,跟了三天的大师们,越到最后,脸红的次数越多。而对于侯牧云这个年轻人,他们也越发敬佩了起来,还有惊奇,每个人都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对文房用品的工艺这么熟悉,每一个领域的造诣甚至都不低于他们。

  这样的问题,大师们自然都问了,而侯牧云,这次没有向之前那样和顾老扯了一大堆,直接选择了笑而不语,把大师们急得啊!

  但侯牧云也知道这些大师们都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主,真要论起来,这每个人的能量都绝对是极大的,也不好真把他们给搞急眼了,另外他也的确是想将技能卡里得到的一些信息拿出来为华夏传统工艺做一些贡献,纪录片都拍摄了,也不差将一些技法整理出来送给了这些大师们。

  嗯,侯牧云也不是大公无私的主儿,反正这些技法拿出来后少不得是要敲一顿这些大师们的竹杠,加上有顾老做“军师”和压阵,收获是相当丰厚的,按照顾老的初步估算,就论价值吧,没有一千万也有八百万,而且都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小侯,我怎么听你这意思,要都拿去卖了啊?”

  顾老听着侯牧云的嘀咕,越听越不对劲:“你要敢卖了,那些老家伙非得和你拼命不可。”

  侯牧云笑道:“这都送给我了不就是我的吗,我怎么处理,他们还急上了啊?行,行,行,我不卖,都拿回去当摆设或者送人,这总行了吧。”

  侯牧云是以剧组有急事需要回去为理由才算是从宣城脱身的,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应付这些大师们的热情了。

  顾老也和侯牧云以及拍摄团队一起走,和侯牧云坐的同一辆车,而对侯牧云来说显然是才离了虎穴就进了狼窝,这顾老变身好奇宝宝和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够他受的。得,反正一路上闲着也是闲着就和顾老扯了起来,还别说,顾老的见解和见识,还是让侯牧云相当受益的,至于侯牧云的一些见解嘛,则是让顾老受益匪浅,毕竟技能卡上关于制陶的信息是非常全面的。

  说起来,侯牧云自然还得要谢谢顾老,景德镇和宣城两站的拍摄,如果没有顾老出面,肯定是没有这么顺利的。不仅仅指一些场地和器具上的顺利,更指别的方面,起码有顾老在边上站着,一些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是听不到了的,否则,侯牧云这么一上来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肯定要生出波折来。耽误拍摄不说,关键是闹心。

  如果真在拍摄过程之中出现几个人甚至一群人指手画脚的,侯牧云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毕竟他这初心除了赚积分外可真是想为华夏传统工艺做点贡献的。

  临到沪市的时候,顾老又问:“小侯,你下一步准备拍摄什么啊?”

  侯牧云想了想:“传统建筑营造。”

  “你连这都懂?”

  “我爸是木工,这方面从小就算是有接触的了,长大后还真有做过一些研究。当然了,传统建筑营造也不单指木结构,还有石结构和土结构。我准备就从这三方面入手,以大小木结构为主,土、石结构为辅。”

  “地点选好了吗?老朽早点帮你先开道。”

  “这次地点会分散一些,拍摄时间估计也会更长。暂定四个地方,一是帝都的四合院,二是姑苏的园林,三是徽派建筑,四是闽南的土楼。还是一样,得您先帮我招呼,也帮我从中找比较又代表性的建筑。”

  “这没问题。我先给你通个气,你时间定下来后再和我说。”

  “顾老,您这是催我赶紧拍摄下一步啊。”

  “嘿嘿,你知道就好。不过,老朽也知道你忙,不会催太紧的。”

  “这…我知道了!”

  到了沪市后,侯牧云拍了个人专门送了顾老回去,拍摄团队的话一部分去进行后期的整理,一部分则是爱干嘛干嘛去暂时没有拍摄任务了。

  这一个星期的拍摄下来,这个拍摄团队已经是非常信服侯牧云了的,除了侯牧云这两站所展现出来的连那些大师都惊诧的足以让他们叹服的能力外,最最重要的还是服了侯牧云在拍摄方面的专业素养和丰富想象力与艺术感。

  对于拍摄团队来说,其他再牛也没用,唯有在这方面牛掰才能够真让他们服气。

  这一趟下来,这个未来会加入电影拍摄的团队算是“收服”掉了,接下来的七站拍摄结束,肯定能磨合好。

  “你这抢劫去了?”

  楚晴听侯牧云回沪市了,从公司回到了住处,见到侯牧云和司机一样一样的各种东西往房子里搬,看得有些傻眼。

  楚晴虽然常年在国外长大,但对华夏传统文化还是比普通人要了解很多的,加上打小家里就不缺各种古董文物,耳濡目染下,眼力劲儿还是有的。

  随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赶紧把侯牧云往边上拉,正要讲什么的时候,屋内传出了一声惊叹:

  “这方金晕纹麒麟雕龙尾砚……。。这不是胡大师的珍藏吗,怎么到了这里?小晴啊,这是你专门买来送爸的吗?”

  侯牧云好奇,刚搬东西进去里面也没人的啊。

第315章 土特产

  楚晴听到这声音,扶额叹了口气,正想把自己父母从国外回来了且今天正好就在这里的事情跟侯牧云说呢,没曾想,还是迟了。

  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事已至此也不可能让侯牧云躲起来了,更何况,人也已经从里面走出来了。

  侯牧云看到了,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倍儿精神,穿着比较老式但特有质感的西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梳着一个大背头,如果不去细究年龄的话,完全是一个成熟的魅力大叔。

  侯牧云不是聋子,刚才听到了这小老头的话,也不是瞎子,看得出来这小老头的张像是完全与楚天挂着相的,似乎楚天再过个二十年应该就是长这模样,很明显这就是自己的未来老丈人了。

  此时,自己这未来老丈人手上正拿着那方金晕纹麒麟雕龙尾砚,这方砚是侯牧云听从了顾老的“建议”从胡大师那里“敲”来的其中一件宝贝,当时顾老就说了,这方砚自己得到后以后肯定是有大用处的,还冲着自己眨眼睛笑呢,现在算是明白什么意思了,合着顾老早就知道自己这老丈人惦记着这方宝砚啊!

  这可真得谢谢顾老了,否则,这么突如其来就见了老丈人,侯牧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弄了。

  侯牧云这老丈人出门后,见到侯牧云一点也不意外,显然早就知道侯牧云的存在了,毕竟侯牧云和楚晴“绯闻”沸沸扬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连楚天都见过了,楚云深如果还不知道的话,那就真的奇怪了。

  楚云深颇有深意的上下打量了一番侯牧云,随后看向了楚晴,道:“怎么,不准备正式介绍一下?”

  楚晴走过去,挽住了楚云深的胳膊,笑道:“爸,他就是侯牧云。”然后对侯牧云说道:“侯,这是我爸。”

  侯牧云赶紧向前,恭恭敬敬的给作了一个大揖:“伯父您好,我是侯牧云。”

  楚云深等过了两秒,见侯牧云还保持着,这才道:“不错,也不向外面传得那么桀骜不驯嘛。”

  侯牧云直起了身,这次可真没敢像面对楚天那样的“嚣张”和油嘴滑舌,很自然的嘿嘿傻笑,只是也的确有些紧张,这傻笑的也太傻了一些。

  但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楚云深是不知道该怎么给下马威了,也不好再绷着脸,道:“行了,还愣在这了,进屋吧。”

  “嗳。”

  侯牧云应了一句,随后又道:“伯父先进去,我把剩下的东西搬完。”

  楚云深本想转身往里面走的,但还是站在了边上,眼睛瞪直了看着侯牧云继续搬的那些东西。

  楚晴见此,不禁觉得好笑,另外也感叹侯牧云这运气,这次回来遇上自己的父亲竟正好带来了这么多对父亲来说能当成月光宝贝的东西。

  “爸,实在憋不住就别憋着了。”

  楚晴压低了声音打趣了一句,和上次在楚天那不一样,她可不敢也明着帮着侯牧云。

  楚云深狠狠瞪着了一眼楚晴,哼哼了一句,转身回到了屋子里去。这搬东西的要不是侯牧云,楚云深是百分百冲上去一起搬的,见猎心喜啊,这么多月光宝贝呢,怎么可能忍得住啊。但这次却必须得先忍着,否则以后自己这老岳丈怎么当啊!

  见楚云深进了屋子,重新出来继续搬的侯牧云靠近楚晴,轻声问了一句:“咱爸对我没意见吧?”

  楚晴哼哼了一句,也往屋子里去了。

  侯牧云见此嘿嘿笑了起来,他又不是傻子,知道不管怎么说,自己这老岳丈对自己还算是接受的。

  楚云深正襟危坐在客厅的一张沙发上,只是那眼睛是如何也无法正的,时不时往那些堆了一片的宝贝身上瞥。又瞥了一眼楚晴:“我回来的事儿,你告诉他的,还专门挑了我的软肋?”

  楚晴摊手:“他到了沪市才告诉我的,我哪知道他会带这些东西来啊。”

  楚云深显然不信。

  楚晴道:“楚大教授,就算是我说的吧,可这方金晕纹麒麟雕龙尾砚,连您和我哥都没办法让胡大师割爱,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