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一的办法了。

“先生好不容易来咸阳一趟,不多留一阵怎行,禀报汉王的事情,不用担心,且待我书信一封,交与副使带回!”李原道。

陆贾这一次出使,对于李原来说,实在是意外的惊喜。

秦以一国敌六国,在人才方向的储备自然不可能和反秦势力相比,现在陆贾自投罗网,那么落了网,那就不要走了。

“这——!”陆贾犹豫着,想要拒绝,却又发现说不出口,刘邦之前的那封信堵住了他要推脱的说辞,既然刘邦用书信来传递和谈信息,那李原这么做似乎也是合情合理,比较之下,陆贾确实没有必须回去的理由。

“陈平,好好招待陆先生。关于和谈的条件我已写在信里了,汉王要和谈,先将汉中的南郑、故道、沮县(略阳)、河池、阳平关赔偿给我秦国,不然的话,就算我李原答应,秦国的百姓也不答应,先生说是不是。”李原目光如炬,散发的杀戮气息让陆贾几乎透不过气来。

刘邦提议和谈的动机,李原看得清楚,其目的不过是拖延之计,希望能借着和谈的机会,使汉军获得喘息之机,同时,在稳住秦军的基础上,加固蓝田关的防御,从而让汉军继续占有连接关中与汉中的褒斜栈道的出口。

进可攻,退可守。

刘邦与张良对关中的心思还没有死。有了龙且、章邯轻敌的教训,又有历史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事例,李原岂能不小心加以防范。

汉军兵败,散落在关中战场上的败卒有近万人,其中不乏吕泽、丁复、朱涓这样的骁勇之将,这些汉将被秦军分割包围在各处,逃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们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秦、汉两军罢兵了。

现在,就看刘邦是要人,还是要地了。

刘邦要人的话,李原就可以将秦军的触角从关中伸展向汉中的西部,从而借助陈仓栈道,一举打通关中、汉中、巴蜀三郡的陆路通道;刘邦要地的话,那么吕泽等人被杀或被俘,刘邦宽厚长者的仁义名声也就毁了。

陆贾神色灰暗的被秦军侍从带了下去安置,帐中陈平犹豫了一会,谏道:“李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陆贾要是不回,只怕日后会遭人非议。”陈平方才显然没有料到,李原这次会表现得这么强势,直接不由分说的就扣留了陆贾作为人质。

“哈哈,我的长史大人,有句话,我希望你记住,公理只在我大秦的强弩射程之内。没有实力,你说什么都不会有人去听,有了实力,你说一句屁话都有人捧着当圣旨。所以,我们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去和战败者谈判,但绝不会以失败者的身份去乞求别人的怜悯。”李原正色道。他的语气决然,神情坚毅,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

“多谢李侯教诲!”陈平神色复杂的看着面前的李原,心中也如巨浪翻涌一般,他本以为这几个月的接触相处,已经让他对这个年轻的过分的神武侯有了了解,而现在,他才倏的发现,他不知道不清楚的还有许多。

二千年风云变幻,让李原见识了弱肉强食世界的诸多事例,而对于矢志要复兴强秦的李原来说,就算是失败了,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不需要苟延残喘的谈判,不需要去向战胜者乞求活命。

第一百五十六章 赎人割地

蓝田关。

汉军临时驻地。

虽然刘邦的中军撤退到这里已经有十来天了,但盼望已久的来汇合的汉军各部却是一天比一天少,开始时还有二、三支败兵前来,这几天,则完全是望眼欲穿,也看不到一队汉军的败卒了。

秦军的剿杀战术开始见效,被围困的汉军除了绝望的依托坚固的城墙作无谓的抵抗外,找不到其他的出路,放下武器投降,是他们面临的必然选择。

时间拖得越长,对汉军就越不利。

韩信的少年军在关中的东部、东北部一带以横扫之势连续占领多座城池,守卫于此的汉军分散部队在矢志复仇的韩信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同时,章邯在占领咸阳之后,开始朝着栎阳、临夏一带推进,吕泽的部队被二路秦军夹击,处境已经十分的危险。

“李原,汝这个无信无义的杂种,懦夫、浑蛋、狗贼——!”刘邦暴跳如雷,一连串的喝骂不停歇的从嘴巴里冒出来,喷出的唾沫星子更是飞溅到张良、萧何等人身上。

要论及无耻,刘邦一向自认第一,没有人能排在他的前面。却不想,碰到李原这个克星,李原提出的条件,看似只要位于汉中郡西部的几座荒芜小城,但实际上,却是要动摇刘邦在汉中和巴蜀两郡的根基。

从陈仓道到沮县、经阳平关进入蜀郡腹地,秦军完全可以效仿当年司马错攻蜀的道路,一举将触角从关中延伸拓展到蜀郡、巴郡,从而连接起一条横跨秦岭的交通大动脉,这样一来,汉军随时就有可能失去巴蜀这个大后方。

除了要地之外,李原还很无耻的要人了。陆贾没有回来,以刘邦的精明,稍一猜测,就明白这是李原看中了陆贾的才干,起了夺才的念头。

刘邦不修边幅,想骂就骂,让他给人一种直率温厚的敦敦长者形象,使得一众关东豪杰争相投靠,但今天,他们却不得不去领教刘邦性格的另一面。

“沛公,原来也有失态的时候。”汉军中,一些新近投奔的将校心中在作着比较。

“汉王且息怒,当务之急,我们要想一个周全之策,看看是救人要紧,还是其他——!”曹参面色严峻,恭身一揖,谏道。

一个不把将领和士兵的性命放在心上的将军,是得不到将卒的拥戴的。作为汉军的统兵大将,曹参现在的压力着实巨大,多路汉军被困,逃回蓝田关的只有半数,象吕泽、丁复这样的重要将领的生死,将直接影响到汉军将士的士气。

“汝要救,就自己带兵去救,一个个除了吃饭,还能做什么?连一个小小的李原都打不过——!”刘邦正在气头上,曹参这谏言正好给了他发泄的出口,等到刘邦一通脾气发完,处于口水喷射中心的曹参已是脸色铁青,紧抿嘴唇,双拳紧握。

“汉王,末将这就带兵去攻打乐游原,告辞了!”曹参闷声道,心里气急之下,一口淤血从嘴角溢出。

“平阳侯,切勿意气用事,汉王只是一时心急口误,作不得真!”张良、萧何见曹参气闷于胸,连忙上前劝解。

汉军帐中,立时一片混乱,刘邦方才气急冲着曹参发了一阵邪火,这时火头也消了,心知这一回兵败与曹参的能力没有多大关系,此时静下心来,再见到曹参一付面如金纸的模样,不觉悲从中来。

“阿参,汝可千万不能抛下老哥哥先走哇!”刘邦一把抱住曹参,双眸一阵通红,落下几滴热泪。

“沛公,是属下无能——!”曹参强睁开眼,嘴巴动了几下道。

“不说了,不说了,李贼要地,就给他地,只要众家兄弟在,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打进关中,生擒李贼,到时候,再来报今日羞辱之仇。”刘邦忿然站起,冲着众将大声说道,这一刻,他的模样是如此的让人同情怜悯,欺负这样一个温厚长者的李原,瞬时在众汉将的心中,化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

演戏,是刘邦的强项。

依靠一连串甚称精彩的戏码,刘邦成功的扭转了自己在部下心目中屡战屡败的不利形象,他现在的形象是屡败屡战、战斗到底的英雄。

秦、汉两国围绕着如何结束这一场持续了二个多月的战事,进行着艰苦的拉剧谈判,在细节方面的和谈扯皮上,刘邦和李原不约而同的将权力下放给了帐下的两名谋士,张良和陈平。

汉初三杰。

其中的两位,在这一个时空,成为了敌对阵营的首席智囊,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互相猜测又是另一场精彩之极的大戏。

二月末。

关中大地的战火已渐渐平息,在渭水两岸,除了栎阳还在汉将吕泽的手里外,其余地方的汉军残余均已被秦军荡平。

在连战连捷之下,秦军共计俘虏周苛、丁复、朱涓等十余员汉将,俘卒多达一万余众,与一根筋战斗到底的楚军不同,汉军的抵抗意志并不是十分强烈,这或许是刘邦与项羽带兵不同的风格所致。

蓝田关前。

秦、汉两军对峙,经过陈平和张良的一番又一番的唇枪舌箭,和谈终于朝着结束战事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汉国同意将汉中郡西部的沮县(略阳)、河池、阳平关割让与秦国,同时,汉军在完成俘虏交接之后,全军撤退到秦岭南麓,至此,刘邦的部队在关中不再保留一兵一卒。与之相对应,秦国要将此次作战被俘的汉军将士归还给汉军,为公平起见,汉军需付出一定数量的赎人费,具体的数额双方不在条约上注明,作为私密条款执行。

对于爱惜名声的刘邦来说,向李原这样的后辈支付赎金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赎金不作注明,是他强烈要求的附加条款,甚至于为了不公开,刘邦愿意支付更多的赎人费。

刘邦的这一要求,李原倒是爽快的答应了,实惠永远比虚名要有用的多,关中的大建设需要更多的钱粮,能从刘邦那里敲打到更多的好处,李原自然求之不得。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关中枭雄

二月二十八日,两军阵前交俘行动在蓝田关外进行,秦军一万五千将卒押送着第一批汉军俘卒约三千人来到阵前。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一声声低沉浑厚的秦军战歌在鼓声中响起,与稀稀落落、没有精神的汉军将卒的呼喝相比,这战歌显得分外的雄壮夺人心魄。

刘邦神情复杂的乘着一辆战车,立于汉军中军旗下,远眺着前方如黑压压的秦军军阵,与一年前荥阳的那支只是二流的郡兵部队相比,李原麾下的这一支秦军是如此的熟悉,让人感到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大秦,大秦!”这呼喊声,就是关中秦人苏醒的声音,而他们的醒来,又不知将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守四方——!”刘邦苍老的胸膛里,一颗还在跳动的心激烈的跳动着,让他猛然的大声叫喝起来。

自从上次在荥阳城下觅得了大风歌的第一句后,刘邦一直苦苦思索,却始终想不到令他满意的下一句歌词,今天,被秦军的战歌一激,吃了败仗的刘邦心绪难平,不由得吟出了大风歌的另一句歌词。

汉军战败,将士流落。

不知道会不会有勇猛的壮士来投奔,保卫汉国的山山水水、一方国土。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随着刘邦和一众将领的哼唱,不一会儿,汉军上下也跟随着节奏呼喊起了刘邦自创的汉军军歌《大风歌》。

在刘邦的战歌鼓动下,汉军将士的眼睛开始充血通红,昔日秦人的残杀、压迫如一幕幕场景涌上心头,让他们心恨难平。

秦军阵中。

军歌渐息,只有士卒的喘息声,在耳边回响。

李原就在秦军阵中,冷眼打量着面前的这支汉军,刘邦草莽出身,他麾下的这支穿着红袄系着红巾的汉军将卒也有着同样的草莽之气。面对顺境,他们会失去理智,做出不可控制的荒唐举动,面对困境,他们会拼死一搏,爆发出让人生畏的强大力量。

“刘邦,不愧是开创了大汉一代王朝的人物,在如此困境之中,竟还能有如此激励人心的手段。”李原心中,暗生警惕。

“赎俘!”

伴着军中粗嗓门军侯的叫喊声,一场战争史上极是罕见的赎俘交易在两军阵前开始,而之所以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主要还是李原和刘邦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已经接近零的地步。

一个,二个,三个。

一队,二队,三队。

一个又一个的汉军败卒拖着疲乏之极的身躯,神情麻木的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在被俘的这段日子,李原也没有浪累了这些上好的劳力,易地重建咸阳城的大规模工程在开春之后就要上马,而这些俘卒担当的,正是最最繁重的挖土作业任务。

刘邦支付的钱粮,目前只能换得这第一批的俘卒,接下来的剩余部分,还要等从汉中、巴蜀运来的粮秣抵充。

这一次的北征之役,对于刘邦来说,是一次沉重的失败,不仅让他损失了众多精锐的将卒,而且让他失去了用以支持新一年大规模作战的粮秣。

汉中、巴蜀的粮秣,也不是无限量提取的,可以想象,当初刘邦在两个地方许诺下的免赋免徭役的诺言,又将不能兑现了。

李原被封为神武侯、秦军在关中取得前所未有大捷的消息,不仅仅振奋了在雍歧作战的军中将士,也让一直以来游离在外的边军有了归属感。

秦新历二年,三月。

九原。

这座塞上名城的城外,长长的荒草暗暗的抽出新的嫩芽,在青石砌就的城头,飘扬着的依旧是秦国那一面黑衣白字的旗帜。

“神武侯,威武!”获悉李原救援蒙虎,击破刘邦的消息,一贯高傲的边军主将王离终于动容。一直以来都想着和章邯一争高下的王离倏然发现,他的狭隘境界与李原相比起来,实在差距太大。

换了自己,会不会弃了唾手可得的大利益,去冒着后路被断的风险救一支没有什么大关系,只是相互扶助过几回的友军,王离自问没有这般宽宏的气量。

事实上,王离之所以没有象王翦、王贲那样成为秦国的第一流名将,根源就在于太过一帆风顺了,他的眼里,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容不下任何一个有才干的人。感到心中羞愧的王离,终于第一次正视了自己的不足,对于这位世代将门的军中高干子弟来说,这样的审视不亚于是一次重生。

作为大秦最为精锐的野战军团,边军南下之后,屡次作战皆是大败结局,王离心头憋屈,苏角、蒙虎心头也是压了一肚子火,现在,高奴的后路已经稳固,边军将卒有了自己的大后方,又有李原这支坚固的同盟军在关中呼应,王离顿时战意浓浓。

三月四日。

长久默默无闻的秦国边军突然在边将王离的率领下,对袭扰九原的匈奴部落进行大反攻。

王离,这位之前屡犯错误的秦国边将,终于展现出了将门虎子的风采,阴山一役,王离、苏角、蒙虎三支边军主力一并上阵,与不甘心退却的匈奴左骨都侯、右骨都侯二路骑兵再战一场,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边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结果心存轻敌之心的匈奴人吃了大亏,被一心要证明自己是秦国第一精锐的边军驱逐到了漠北一带。

这一场争夺牧场的战斗,让丰饶的大河九弯平原依旧在秦军的手里,匈奴人渴望得到的有着丰茂草场的河套,依旧在孕肓和滋润着大秦的边民,供养着一匹又一匹秦军的战骑。

南拒汉军,北抗匈奴。

经过长达二年的搏杀,白手起家的李原终于在关中平原抢得了一方沃土根基,虽然依旧要面对重重的考验,但只要齐心协力,关中的秦人已经开始相信,在李原的带领下,秦国的复兴一定能实现。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复兴之路

关中大地。

再次覆盖上了秦国漆黑如一的颜色,习惯了大秦森严法度的秦人,在新任命的官员的指派下,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秦国的国家机器隆隆启动。

与刘邦达成和解协议之后,李原一边加紧清剿关中的汉、楚残余逃卒,一边积极布防,抢占战略要冲,以便长期固守,并抵御来自于外部可能的威胁。

三月七日。

从九原来的边军校尉蒙虎以边军代表的身份来到咸阳,在与李原会面协商之后,边军在享有相对独立的军队自主权的基础上,正式回归到了秦军的序列。

此次洽谈,边军向中央靠拢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诚挚。作为李原救援边军的回报,王离放弃了对高奴、九原等地的内政治权,将这一权利交还给了朝廷,这使得李原势力的触角能够向北深入到了河套一带,从而为下一步与匈奴作战奠定了基础。

十余万人要吃要喝,还有数不清的各类纠纷,让王离、苏角焦头烂额。内政的治理上,这些边军骁将一直都不怎么擅长,之前是因为赵高的压制,让他们不得不接手自救,这回将烫手的山芋还给了李原,几位边军大将才始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北方的形势渐趋安定,在西边,骆甲的陇西骑兵已经快马回到了上卦,潜入到河西一带的白广季接连送来紧急军情,大月氏和匈奴的部落争霸战开始日渐升温,如果战事波及,生活在河西一带的游牧部落很有可能向东迁移,进入到秦国的陇西郡,这些草原强盗的到来,势必破坏陇西郡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势。

在东方,象征着秦国荣耀的黑色旌旗再一次在函谷关飘扬,这是自打函谷关被项羽攻破之后一年里,秦军再一次踏上这座雄关险隘。

守卫关险的秦将,是李原麾下一直勤勤恳恳、不出风头、安分守已的蒋渝,随着陈仓道以南沮县、河池、阳平关等地归并到秦国的版图,陈仓的军事价值开始降低,有着坚城防御经验的蒋渝被李原再一次调防。

“函谷关,乃我大秦之门户,请将军多多费心,勿再让敌陷了关隘。”在蒋渝路过咸阳辞行时,李原郑重的嘱托道。

“李侯放心,末将到关后,一定复查山径,决不让敌一兵一卒通过。”蒋渝点头道,语气里冷冷的不带一丝的情感波动。

李原带着欣赏的目光,凝神看着蒋渝离去的挺拔身影,心头涌过一丝的暖意,蒋渝在秦军的诸多将领中,不是立下战功最多的,但却是深得李原器重的一员年轻将领,与个性鲜明的骆甲、王尚、曹信相比,蒋渝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服从性。

除了函谷关外,位于褒斜栈道北端的蓝田关也是护卫关中的一处要冲,刘邦虽然吃了败仗,但这位汉王一向善于落井下石,保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卷土重来,李原与陈平筹谋再三之后,决定在蓝田关口布下四千精卒,并由校尉冯宣统领镇守于此。

在二处隘关守将的选择上,李原力排众议,没有启用章邯、辛胜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将,这其中原因还是为了长久考虑。

复占关中之后,秦国基本算是恢复到了春秋时的地盘,但在国力方面,连续的破坏让关中暂时失去了支持一国征战的能力,短时间内,李原不可能如始皇帝一样带着秦军出函谷、与项羽等诸侯决战。

休养生息,恢复力量。

是李原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同时,关中三秦父老的民心也需要慢慢的恢复,在内政的治理上,除了时间的累积外,没有其他的捷径。

秦新历二年,三月十五日。

一支长长的车队沿着有些不平的驰道,朝着秦国昔日的国都咸阳进发,在车队的中间位置,秦国长公主赢玉漱一身盛装,乌黑的发丝被盘起了公主髻,领口处的镶边也被金丝线所缠绕着,显示着大秦王族的显赫气派。

随同赢玉漱一同回都的,还有即将出任秦国治粟内史的关跃、赵贲、李政、张负等一众李原系内政官员。二月的那一次内部会议,在举荐李原为神武侯的同时,也基本搭建起了未来秦国的内部权力体系。

与之前始皇帝一手遮天、唯皇帝一人定夺的权力框架相比,现在的新秦势力在内政方面,权力架构要宽松了许多。

治政,考验的是人的耐心,这是李原这样的职业军人的弱项。在这方面,纵算是李原再狠下决心,估计也难以达到萧何那样的水平。

在车队并不引人注目的位置,李斯,这一位在秦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功过是非分不清楚的人物也悄然的在归途之中。

台上台下,处境不同,看待问题也会不一样。

昔日为丞相时,李斯的眼界只有一角,那便是处心积虑的保住丞相的位置,为了这个目的,他放弃了原则,放弃了尊严,也放弃了性命。

现在,李斯的气色比一年前要好了许多,每天散散步、吃吃清淡的小菜、再加上不用多费心操劳国事,李斯难得的过上了自出仕秦国以来,最为安逸舒心的日子,前段时间,他还自告奋勇的书信一封,成功相助陈平游说了章邯,能够为秦国的复兴出一把力,这也让老丞相的心情格外舒畅。

“父亲,前面就是咸阳城门了,三弟带着一众将校在前面相迎!”车帘掀起,李政探进半个头,轻声的说道。

“李侯,他真的没有说什么吗?”李斯紧闭了一下干涩的眼睛,声音里带着些许的颤音,李政可以唤李原为三弟,而他这个父亲却没有勇气承认这个儿子。

过往的种种,现在回忆起来,就象一场让人不敢承认,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噩梦,等清醒过来,李斯才发现,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还有那一份骨肉亲情。

“李侯,他什么也没有说,不过,我们原先的府邸已经有人给修葺过了。”听得李斯用了官职称呼,已经成为歧山县令的他也改口回禀道。从政之后,李政开始知晓李原更多的事迹,这让他对李原的敬畏与日俱增。

李政也一直很困惑,从来都是低调默默无闻的弟弟,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如此神勇了得的英雄人物。而在心头纠结了多时之后,他索性也不去想了,李原本事越大,他也多多少少能沾一些光,起码不用担心有人会对李家落井下石。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十五小娘

李斯、李政父子还是想多了。

他们就象陷入到了怪圈之中的伊索,为了李家的荣辱兴衰而患得患失,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