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安城的建设正在关健时候,辛胜每天忙碌异常,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时间?对于李原交办的这项任务,辛胜十分用心。

这其中,除了长安城的建设确实让他动心外。还有辛追的缘故,李原对辛追的心思,现在已经差不多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辛胜这个便宜的老丈人对此是赞同的,不过。就是有些担心,辛追一个小娘。将来要对付出现在李原跟前的越来越多的女人,不知能不能应付得了。

用一座城池作陪嫁,这够隆重了吧!

辛胜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建造一座超越咸阳的新国都,将它作为一个礼物送给李原,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安心心的离去。

李原在休养生息。

回转彭城的楚军却没能歇着,听说彭城被英布所围之后,一肚子火没处发泄的项羽率领五千精兵快马加鞭,仅用了一日夜就赶回了彭城。

不及提防的英布被项羽奇袭大营,结果兵力占优的江中盗贼们被楚军杀得溃不成军,英布惊惶失措,弃了大军向南隐匿逃窜,等到他逃回九江时,身边的盗贼只有寥寥的一百来人,这一百号人,要东山再起不知又将等到何时,想到这里,英布不由得悔意连连。

有枭雄之心,无枭雄之才。

这是英布的问题。

可惜,身处局中的他,却一直不能自察一下身上的缺点。

夏日里,在秦与楚虎牢大战的同时,南郡的宛城一带,一场不能算是战事的地盘交接战同时结束。

汉王刘邦顺利的接手了南郡的郡治所在宛城,由此控制了三川郡与临江郡之间的交通要道,这条道路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南下与北上的货物都要经过宛城周转,一旦中途被截断,对于南北双方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损失。

乱世再乱,百姓也要吃饭,商人也要贩运。

在这一点上,不管隔了多少年,都不会改变,后世的民国军阀遍地走,商人还不是一样多如牛毛。

八月一日。

经过多次的密谈,汉王刘邦约见了宛城的父老,提出以韩襄王的庶子韩王信为新韩王,以宗室张良为相国,重新建立韩国。同时,为了保护韩地百姓的安全,特别是抵御来自北方的李原秦军的入侵,刘邦率领汉军作为同盟势力,驻扎于南郡与三川郡交接的尧山一带。

另立韩王。

结盟驻军。

占了上风的刘邦,将政治手腕运用的出神入化,让霸王项羽发火也发不出来,韩成死了,还是死在彭城的,这不管是怎么死的,照世人来看都和项羽脱不了干系。

韩国的基业,从韩成交接到韩王信,是得到南郡一众父老认可的,相比郑昌这样什么都不是的项羽的代言人,无疑有了韩国王室血统的韩王信更加有吸引力,况且,除了韩王信之外,宗室张良担任相国,这也让韩地百姓欢心鼓舞。

在韩王信的邀请下,汉军进驻南郡北部,可以说劳苦功高,面对连项羽都不敌的李原,韩地上下一致要求,汉王要留下,汉军要留驻。

民意不可违。

当项羽的使者带着怒气冲到汉王军帐质问时,刘邦的回答理直气壮,不带一丝一毫的怨言,他的借口让项羽找不到一点的毛病。

根据汉军最新探得的消息,秦军在三川郡的南面集中了数支军队,这是准备进攻南郡了!在虎牢关取得胜利的李原,显然不会满足只占领三川郡西部的一小块地方,而一旦南郡被秦军占领,那么,势力大涨之下,反秦力量将会土崩瓦解,这个责任到时又要由谁来承担。

为了对付秦军可能的军事动作,刘邦连续下令曹参、周勃、郦商等汉军大将从汉中一带抽调兵力,并迅速的将宛城变成了一座汉军调动驻扎的大兵营。

在共同反秦的大旗下,刘邦如鱼得水。

老虎出笼。

终于从汉中这个囚禁的地势牢笼出来的汉王刘邦,这是用这个堂而皇之的经验将项羽要求他回转汉中的要求给驳了回去。

李原,是他刘邦对付项羽最好的挡箭牌。

李原,竟然能够让项羽也吃一次败仗,刘邦心里,就如同自己击败了项羽一样,高兴的差一点忘乎所以。

原来,不是自己能力弱,而是对手实力太变态。

刘邦就在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慰籍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而在清醒的判断了李原的实力和潜力后,刘邦决定,自今日后,遇到李原的秦军,汉军的选择就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实在避不过,也是象征性的佯攻几回。

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得不说,刘邦的想法很现实,这是他一次又一次在失败后挺过来的原因。

大河以北。

赵地。

韩信率领的七千秦军在邯郸北部的平原上,与钟离昧的楚军对峙,这块世代属于赵国的土地,对于两支客军来说,都是陌生的地方。

赵人对于秦国、楚国都没有什么好感,秦国是世代的仇敌,而楚国则是南方的蛮夷,不开化的地方。

没有当地百姓的支持,在陌生的地方,进行一场哪一方都不会真正关注的撕杀,无论是对钟离昧还是对韩信,都没有什么吸引力,钟离昧的注意力,始终投放在虎牢关战事的变化,至于偏师抄袭秦军的后路,只是一个美妙的战略预想,在秦军派出对等的力量牵制之后,这一计划就不可避免的流产了。

韩信一方,同样受制于兵力上的不足,让他很难在面对钟离昧这样经验丰富的战将,运用一些计谋战法,一着不慎,步步陷阱,韩信在牵制楚军偏师目的达成的情况下,同样采取了保守的策略。

平衡在一天天的对峙中保持着。

一直到八月初的一天,来自赵地的另外二支力量,意外的加入到了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张耳与陈余,这两个在反秦风暴中很是显名的人物,两个曾经的异性手足兄弟,为了一个虚无的诸侯王,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常山王张耳一方,代王赵歇、大将军陈余一方,这两支赵军整整打了大半年时间,最终陈余击败张耳,占据了包括邯郸在内的大部地方。

作战不利的张耳,带着一众残兵趁势就近投奔了楚将钟离昧的麾下,并且向钟离昧谏言,转向进攻赵歇、陈余,一统赵地。

平静了不久的赵国故土,烽火再燃——。

第一百八十五章 独立的诱惑

未雨绸缪。

李原在占领雒阳、打败了楚军之后,即开始向注意力转移到相隔一条大河(黄河)的赵国故地。

占领三川郡的西部地区,拥有雒阳周围的平原,可以让秦军在关东有一块用于喘息和休整的缓冲地。这第一步的谋略已经基本获得了成功。

秦军入赵。

这是李原设想的将触角深入到关东腹地的第二步。

关东六国,真正在兵员素质、战术素养上能和秦军相抗衡的,除了赵国,没有其它第二个选择。

现在楚军的强大,更多的是建立在项羽、刘邦、陈胜等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基础上,一旦没有了这些有名望的人物支撑,楚军的真实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从汉朝初立后,刘邦在白登之围中的表现就可以得知。

樊哙、曹参、灌夫等将领号称有万人敌之勇,在内战中所向无敌的大汉军队,在面对匈奴骑兵时,竟然被打得连战连败,最后不得不逃到山上苦求援兵,这实在丢尽了堂堂中原男儿的面子。

将秦国现有的版图,从大河的西面向东面拓展,占领曾经是同一祖先的赵国故土,沿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做法,让秦军拥有比历史上更为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在不久将来与冒顿的大决战中取得先机,这才是李原真正的目的。

中牟。

位于大河与漳水之间的三水相连地带,地方不大。但却位置重要,处于关东的核心地带。一旦占据了这里,也就扼住了诸国的咽喉。

从战国后期七雄占领的时间来分,应当属于赵国的南部故土,不过,这块地方处于魏、赵、韩三国交界地带,一直以来归属都是没有一个定数,谁强由谁占领,在韩、魏相继衰落之后。赵国作为抵御强秦的中流柢柱,中牟也就自然而然的归属于赵国名下。

在乱象之中。

李原势力随着韩信的北伐进入赵地,韩信军从蒲坂渡北上之后,一路上经平阳等地,最后在中牟与楚军对峙。

八月下旬。

北方惯有的寒潮第一次来袭,暮色中的秦军营地,一片寂静。唯有辕门口的火把,还在燃烧着光亮,照耀和指引着方向。

河北一带的天气渐渐转凉,还穿着夏日短衫甲衣的秦军少年将卒禁不住抱紧了身子,使劲的跺了几次脚,以缓解夜里寒冷浸入身体里的寒气。

甘六郎紧紧的将身体伏在马上。背上被利箭射中带出的伤口越来越痛,让他的意识渐渐的模糊起来。

在韩信的提拔下,甘六郎的职务已经从屯将升为军侯,并且还是最为重要的斥候兵军侯,韩信对这个机灵果敢的年轻人也很是欣赏。在他身上。韩信看到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

张耳入楚营的消息,秦军斥候在一天之后才探知。这是异乡他地作战必须承受的一种煎熬,没有熟悉的人指引,秦军就算再强大,也不可能闭着眼睛去打仗。

“快,快带我去见将军。”甘六郎强睁开眼睛,看见辕门越来越大的那个闪动的“秦”字,终于不支斜斜的倒了下去。

巡逻的兵士一阵忙乱,取过火把仔细看去,有熟悉的士兵立时认出甘六郎的身份,连忙赶去向韩信禀报。

“张耳兵败投楚,陈余大军南下!”韩信喃喃自语,神情渐渐严峻起来,现在他颌下的胡须留了起来,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了不少。

甘六郎送回的这一军情急报,让韩信有一种身处迷雾之中,一时去无法找到出路的无助感觉,难道真的只能无功而返,带着遗憾渡河南归了,韩信来回的在帐中踱着步子,整个上午都在沉思不发一语。

麾下的将校,以年轻将卒居多。

甘六郎已经是其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了,其他人能够给韩信提供大战略方面可行建议的几乎没有,这并不是韩信这一支军队存在的问题,而是整支重建中的秦军都在面临的难题。

战国纷乱起。

位于河北的赵国故地,同样也是乱相纷纷,群豪并起。在秦末风暴之中,赵地的反抗虽然不如楚地来得激烈,但却势头猛烈,让秦军上下不敢小视。昔时,章邯在取得与项梁大战的胜利后,之所以转战赵地,就是判断赵地的反秦力量实力强大的缘故。

秦、赵出于同祖,相互交战多年,赵人确实血性悍勇,让秦人感到生惧。从一般推论,章邯的这一判断没有问题,但他却忽略了一点,统领赵人反秦的,其实不是赵人,而是两个魏国人:张耳和陈余。

天下英雄。

能够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张耳和陈余是最为出名的两位。

曾经的刎颈之交,最后的下场是刀兵相向,相互残杀,张耳还算是善终的,他在历史上投奔了刘邦,最终借着汉军的力量,将老朋友陈余送上了断头台。

很遗憾,在整个秦末风云争霸的群豪之中,有名有姓的赵国英豪却是极少。

张耳、陈余,都是大梁人,真正算起来,并不是赵国人,唯一有名字留下的只有一个赵王赵歇,只是赵歇的能力实在不足,被张、陈二人象傀儡一样立来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死于战乱之中。

除了赵歇之外,赵国名将的子孙中,倒有一个人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可惜,他的出身不太好。

李左车,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的子孙。这个最后投奔到韩信麾下的赵国名士由于效力的东家出现问题,所以终其一生,没有得到什么才能发挥的机会。

当蝴蝶一次次扇动有力的翅膀,当秦军在战场上一次次的胜利,人的际遇和决定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由于河南一带被秦军占领,被陈余赶出封地常山的张耳没有办法带着败兵越过李原,去和刘邦汇合,真要是那样的话,李原自然也不会客气,张耳一直是刘邦的铁杆同盟军,能够灭了他,也算剪掉了又神气起来的老刘的羽翼。

与秦军势不两位的张耳最终选择了投奔楚军,楚将钟离昧引军从荥阳北上之后,即驻军于中牟。

楚营。

楚军大将钟离昧也没有睡下。

常山王张耳的到来,让钟离昧在吃惊之余,也开始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犹豫起来,几天前,霸王项羽已经紧急派了项佗为信使,命令钟离昧迅速的从赵地脱身,率本部人马回转彭城,协助楚军主力彻底的清剿英布。

楚军的内讧让钟离昧心生厌倦,英布虽然不是一直跟随项羽的部将,但一起并肩作战多年,交情总还是有的,现在,却要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内讧。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击败近四十万秦军,项羽的威望也达到了其人生的最顶点,同时,他的性格上的缺点也开始慢慢的暴露出来。

其实,暴露缺点的,不只是项羽一个,被尊称为亚父的居巢人范增也开始走下神坛,格局太小、眼界不阔是范增作为一个谋士最大的问题。

由他一手策划的分封制让关东各地乱象纷纷,诸侯们对项羽纷纷心生怨言,根子就在范增的这一短视谋略上。

钟离昧举棋不定。

原本按照项羽、范增的设想,是要求钟离昧一路向西打到蒲坂渡,威胁秦军后路的,这一策略在韩信军北上之后,钟离昧即改变策略,由进攻改为对峙,他的这一应变策略在楚军内部形成了二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是以范增为首的谋士、郎中认为,钟离昧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固步不前,心存犹豫,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而且,不能因为与韩信有旧,就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楚军大将的操守和信念。

其二是以季布、周兰等一大批楚军中下级将校为一方,这些与项羽、钟离昧风里来、雨里去有着深厚感情的将士,对一直以来夸夸其谈的范增厌恶不已,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钟离昧审时度势的决断,怎么也比范增一个老家伙的臆想要强了许多。

这场争执加剧了楚军内部的分裂,在项羽的压制下,在彭城被英布的军队包围的关健当口,双方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这次项佗明着是来慰军,暗里却是带着项羽的最后通谍来的,也是给了钟离昧一个台阶。

项羽在信里的意思很明白,同意回兵的一切都好,不同意的话,那么,钟离昧就和英布一样,从楚军序列中分离出去。

这让钟离昧感到很不是滋味。

霸王,已经不是那个在漳水畔,与将士同喝一盏酒,同吃一块肉的楚军骁将了,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能容人了。

也许是成为诸侯领袖的那时变的吧!具体的时间,钟离昧也是说不出来。

如果没有张耳的到来和与韩信军的对峙,钟离昧最后的决定,可能还是会听从项羽的命令,回到彭城,依旧成为项羽的一员部将。

但现在,钟离昧却不想这么做了。

赵地千里,正是英豪角逐的战场,独立领军作战的淋漓畅快,让钟离昧感受到了解除束缚之后的自由与无羁,这才是他心里想要的。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国大战

赵地,一片混乱。

秦、楚、赵三家争霸的场面,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秦军方面,韩信军七千人,楚军方面,钟离昧会同张耳的残兵约一万三千人,兵力最多的赵军陈余、赵歇有将近八万人的部队,这三方力量云集在中牟一处弹丸之地,让人感到时局变幻的捉摸不定。

在张耳的极力游说下,钟离昧最终没有回军,而从他决定独立的这一刻起,项羽的西楚国的权威也开始日渐下降。

一个没有向心力的势力,是没有生命力的政权。

项羽在推翻秦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但在如何治理好地方一块,他的能力比张耳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秦新历二年八月末。

伴着西北草原吹来的第一波寒流,赵国大将军陈余率领八万步骑来到中牟一带,最近的一年,陈余的人生轨迹从大起到大落,又到重新崛起,其变化之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牟山。

赵军依势扎营。

陈余的中军大营就扎在牟山的北侧,与南侧的楚营遥遥相对,在距离他们有十余里的地方,是韩信的秦军营地。

“大将军,我军的南面,是楚将钟离昧和张耳的军队,西面,是秦将韩信的部队,现在的局势是三方交错,形成胶着状态,秦、楚两军对峙已有月余,我军则是初到,所以,以李某之见。最好的对策应是以不变应万变,先稳一稳再作决定。”

军帐中。陈余斜躺在一张虎皮的裘袍上,微闭着眼睛养神,在他对面,一个三十余岁,背略微有些驼的男子正在说话。

“广武君,张耳那厮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千的败兵,我们只要再加把劲,就能一举灭了张耳。又何必再费周章。”陈余睨了一眼,很有些不以为然。

“大将军,为周全计,是不是遣一支偏师进抵秦营对面驻扎,以防敌从侧后袭击我粮道。”被陈余称呼广武君的男子又道。

“这个我自有安排,就不必左车你费心了,倒是粮秣之事。甚是要紧,这样吧,赵王那里还需麻烦你再回一趟,督促后续粮秣速速运来。”陈余摆了摆手,说道。

“诺!”

陈余不肯分兵,李左车只有一身本领。也只能无奈的带着失望离开。

这次出兵,赵军八万大军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五万主力是陈余一手重组起来的亲信部队,还有三万人是赵王歇的部队,不过。这次赵歇没有前来,而是派了麾下的广武君李左车为副将统兵。

副将。

在别的军队里面。至少也会带上一部分将卒,但在陈余这里,李左车的遭遇却很悲催,赵歇的三万人马一归并到陈余这里,立马被打散重新编练,所以,李左车现在充其量,只能在陈余这里打打零工,出出主意,至于带兵是想都不要想的。

李左车很郁闷。

回到自己营帐之后,心中憋屈之下几乎一夜无眠,最后临到天亮时,他决定给赵歇写一封长信,诉说一下自己在陈余军中的遭遇。

陈余与张耳的仇恨。

在李左车看来,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也没有必要这么打得你死我活的。

从起源上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巨鹿之战,张耳被秦军围困城内,连连向陈余求救,在张耳想来,两人都是刎颈之交,陈余一听到消息一定会立马带着所有的兵马赶来救援。可惜,张耳的想法实在有些天真,陈余倒是想来援的,可是一到两军对峙的地方,秦军足足二十多万,自己一方满打满算也不过万余拼凑起来的士兵,这仗如何能打得赢,于是乎,陈余也和其他诸侯一样,成为作壁上观的看客。

张、陈两人的矛盾由此种下。

项羽入关中之后,张耳有随军出战的功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而陈余因为没有随同入关,仅仅被封了个侯。这里面有没有张耳的因素无人知晓,不过,陈余因此也把张耳给恨上了,随后,张耳入赵地,一举夺了陈余的兵权,将这位与自己抵足而眠的兄弟弄成了光杆命令,不仅如此,张耳接着又派兵抢了赵歇的地盘,将堂堂的赵王赶到了代地。

历史是最真实的。

史书是最虚假的。

成王败寇的朝代更替,让许多的真实事件最后都变了味。

从公正的立场上说,张耳在成为常山王之后的所作所为,确实很不上台面。夺了陈余的兵权倒也没什么,兄弟做不成,就做仇人,这才是狠人应该做的,只是你再狠也不能把赵歇给逐到代郡去。

赵歇不管怎么样,也和你张耳一起并肩在巨鹿战斗过,当然,可能赵歇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在赵人的心目中,赵歇再不济,也比你一个魏人要有归属感的多。

李左车忿忿不平。

在匆匆的写罢书信之后,他便带着几个随从出了营门,向着北方的邯郸而去,而在得知李左车离去的消息后,陈余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一脚踢开李左车。

这八万大军就都归属他陈余指挥了,有这么一支强军在手,他陈余又何需怕的谁来?莫说是钟离昧和韩信两个小角色,就是项羽或者李原亲自前来,他陈余也是一样不惧。

赵军的内斗。

在平静中开始,在平静中结束,没有引起一丝的波澜。

在解决了李左车这个内患之后,陈余气魄极大的开始了他一生之中最为高潮的一次大战,他一面命部将夏说接管李左车的部队,并监视秦军的一举一动;另一面自率五万大军与楚军决战于中牟北的平原上。

这是一场与虎牢关大战并没办法相比的战事,刚刚从农民转为军人的陈余军虽然在人数上是楚军的五倍,但在质量上却差异太多。

面对陈余的挑衅,钟离昧别无退路,只能应战。从八月十日至十三日,两军恶战四日,彼此大小战斗数十次,结果却是很遗憾,双方各有胜负,不过从总体来看,楚军渐渐开始显现不支,这其中有士气上的原因,也是张耳的常山王太过无能的因素。

十四日,战况突变。

静观其变了几日之后,韩信没有再象之前那样按兵不动,陈余击败钟离昧独霸赵地,显然不符合秦军的长远目标,一个混乱的赵国才是李原想要的。

所以,在韩信的指挥下,秦军突然发力,以迅雷之势一下击垮了由夏说率领的老弱赵军防线,从侧后方开始猛攻赵军后翼。

陈余没有想到韩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