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当皇上-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各地不断的是有县境,说是要脱离原来的州,加入到律香川这边的大家庭,律香川这边是来者不拒,把他们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派兵加以保护。
这些州郡原来的刺史主官,对此虽有不甘,可是也无可奈何。因为民心首先不在他们这边,再者,兵力他们现在也没皇帝这边雄厚。对于律香川,他们已经惹不起了。
所以,对于律香川这边,这些不服的人,也就只能保持沉默了。而以后律香川,大约也就没有必要,再带着人,亲自出外去征战了。
大规模的战事,将不会有,小规模的战事,用得着律香川亲自去吗?
“娘娘那边,也生了,是一对双胞胎,两个小子。”林素儿对律香川叙完离情,又对律香川说道。
伏皇后的儿子,律香川的这些妻妾里面,还只有她看过。她是律香川的正妻,只有她有资格去见皇后,小眉小竹那些人,都没这个权利。
律香川听得林素儿说这话,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他也就暂时没发表意见。
但林素儿说过这句话之后,却又是没有再说什么话,只是沉默。律香川也就没有再问她。
伏皇后的事,确实有些麻烦,伏皇后也曾经问过他,两人今后要怎么办,律香川当时哪有办法?
就是现在,他也是还没有办法。伏皇后现在是他的人,而且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那他该对伏皇后怎么对待?
弃之不顾,显然不行,孩子们长大之后,这事也难保不露馅。
而且以老刘家的人的行事风格,这件事最终大成之后,他的下场,并不会有多么好。像他这样的人,最好的自保方式,其实是废掉献帝,自立为王。
对律香川来说,忠孝仁义,对的可不是刘家。而且和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的理解不同。
反献帝对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他只是在计算能不能成。
兴平五年秋,伏皇后忽然宣布,因为天下大顺,她要入斋礼佛,为汉家天下祈福。从此青灯木鱼,直至天下太平。
这是律香川用的缓兵之计,伏皇后现在不能再留在皇帝身边了,怀孕到生下孩子这一年多来,皇帝就已经没近过伏皇后的身,现在伏皇后又要吃长斋,他们两夫妻,就更不能行夫妻之礼了。
现在皇帝虽然还在他的位子上,但是律香川已经不想让他再碰伏皇后了,所以给伏皇后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伏皇后生下孩子后就一直担心,怀孕时她可以推托汉皇帝,可是,生下孩子之后呢?她再没有拒绝献帝的理由了。
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有些揪心。她已经背叛了皇帝一次,不想再在两个男人中周旋。因为那样的话,她成什么人了?
她只想有一个确定的夫君。
而律香川这个计策,虽然并不高明,但是也确实立即能收到成效,让她们摆除这个问题对她们的困扰。
所以伏皇后是没有任何话说的,同意了。
只盼律香川能快点找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然后,她就可以不用一辈子吃长斋了。
而且,这件事情里面最迫切的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随着两位小皇子的日益长大,她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就越有可能随时爆发。
孩子小还看不出什么,孩子大了,就极可能露馅了。那时候律香川如果还没有解决皇帝,那事情可就乐子大了。
这事情伏皇后和律香川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所以,律香川现在也是觉得,他身上,压力重重。
ps:本书首发,请大家到来支持。谢谢!
第七百一四章 纷乱又起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自己挖的坑,哪怕烂尾,也是要填平呀!而且,他的脚步还必须要加快。
……
……
曹操退到青州后,本意是要励精图治,以图东山再起。一开始,效果还不错,还是有很多人来投奔他的。
可是,随后,情况就越来越差了,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少,投奔律香川的人,却越来越多。
没办法。那边生活好,皇帝给的待遇高,而且还名正言顺。这样,能不招揽到人才吗?
人家放着一个皇帝那边的官不当,跑到你曹操手下来干什么?
眼看着皇帝的位子越坐越稳,荀彧第一个就坐不住了。他是有才的,当初保曹操,也正是看中了曹操的魄力,以为他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而皇帝那边又不行,皇权一天天的旁落。荀彧是感觉跟了皇帝,没有前途,这才是跟了曹操的。
但现在看,皇帝的力量在一天天的壮大,他还跟着曹操,这就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呀!
曹操要抢夺天下,就要跟皇帝做对,这样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实力也不一定斗得过。皇帝现在,可不再是从前在他眼中,那个没有前途的皇帝了。那么,他现在还要跟着曹操吗?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呀!
皇帝眼看势大,越来越有重掌天下之势,这个时候,他快点投过去,或许还有一个能得高官的机会,晚了。只怕连毛都捞不着一根了。
当然,如果保着曹操,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他的地位,肯定也是会日隆的。
但现在,这种可能,是越来越小了呀!
本来他的计划,是抢到皇帝,以此号令天下的。但现在皇帝没捞着,他号令天下的计划,也就此破了产。
没了皇帝,他们的计划就一半已经失败了,现在还要跟皇帝对着干,那不是机会更渺茫?
算了,还是投向皇帝那边去吧!荀彧也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他的一切都行为目的,都是光耀自己的家族。
既然跟着曹操没有跟着皇帝爽,那他为什么还要一直跟着曹操呢?
终于,在兴平五年年底,荀彧找着一个机会,投奔了献帝这边来了。
有这好事?律香川当然热情接待,给了他很高的礼遇。荀彧的到来,对曹操那边,人气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吧!
曹操一夕间,像是老了十多岁。自己的这个队伍,看起来已经不再稳固了。
然而,律香川对他,依然没有罢手,兴平五年十一月,律香川一纸调令,要他派兵,入荆州击刘表。
出兵的话,他的力量就会进一步被削弱。不出兵,律香川又会亲自派兵,来削弱他的力量。皇帝的调令不听,你这不是要谋反吗?
皇帝现在再也不是那个说话没人听的皇帝了。律香川的话,有时候就是圣旨。
曹操忽然发现,律香川现在做的这件事,其实就是他当初想做的。他当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没成功。而律香川做成了。而且比他更名正言顺。
小贼,我与你拼了。曹操暗暗发狠。他知道自己不反,最后肯定会被律香川玩死,所以不如反了,这样还有机会。
可是,现实却是,这并不是他的机会。如果他不反,或者还能够平安到老。一反,寿终正寝的机会都没有了。
兴平六年七月,在起兵七个多月后,曹操兵败,被律香徐晃军队,一举歼灭,曹操本人被解往安邑,明令正法。
曹操一死,手下作鸟兽散。乐进自分必死,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但律香川最后颁布命令,却是对他们这些曹操旧部,全都概不追究。
这让乐进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谁都知道律香川这是在收买民心,但是谁都喜欢律香川这样收买民心。没有大的杀戮,国家在走上正轨。这样不好吗?
曹操手下于禁李典张辽等辈,纷纷又投了律香川。只有许褚,一直是声言要替曹操保仇。
兴平六年九月,许褚在安新拉起人马,声言叛乱。律香川令乐进李典等人,领兵击之。十二月间,许褚被平,李典战死。乐进等人立了大功,将升一品。
从此曹操余党,全部平灭。豫青之地,全归献帝。
七年,献帝又让刘表到安邑述职,刘表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不去又是不行。不听命,全家都得死。听命,还可能保得住家人。
遂于二月间,起身去了安邑。但见过皇帝之后的结果,却是他并没有出事,反而是依然是荆州刺史。
只是兵权要夺了,荆州兵要尽归圣上。
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刘表当然大喜。回来后就交了兵权。只留下五千人的亲卫部队。
这就可见刘表对皇帝,仍有戒心。律香川对他,也不煎迫,就让他保有了这五千卫军。
荆州兵就有十万,他都不怕,何论只剩下五千?再过得一阵,削掉他的所有兵权,易如反掌。
四月间,律香川又要对冀州的袁绍动手,袁绍在律香川剪除曹操,刘表等辈时,一直犹豫不决,这时看到律香川终于还是向他动手了,他这才是决定要起兵了。
袁绍的实力,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个时候,律香川这边的实力,却是比他不知是强了多少。
荆州豫州青州之兵,尽入其手,甘宁黄祖,乐进于禁,这些原来各地手下的有名武将,都是到了他的麾下。
如此兵强马壮,后勤保障充足,用了七个多月,终于是又击破袁绍,平定了河北。
将这天下最大的几家势力,各个击破之后,律香川就是暂时休兵养马,不再征战了。这些大的州境,都已经被平定了,其他各州,也就不一定要再用武力了吧!
但是就在这天下已经快要平定之时,兴平七年十二月初一日,律香川带兵入宫,胁迫献帝让位。
此举当然是让天下一片大哗,声讨之声,甚嚣尘上。异常的激烈。
律香川也毫不手软,对于反对的人,纷纷是给予了高强的镇压。杨彪韩融,董承胡邈等辈,纷纷下狱。
而一班武将,却是反对的声音渺茫。其中林异柳直何才等人,自不必说,于禁乐进,黄祖甘宁陈洪,此皆收服于律香川之手,不反也就算了。
徐晃是之前就跟随于献帝的,当律香川谋反之时,亦是并不发一言,这就替律香也背了很大的骂名。
ps:本书首发,请大家到来支持。谢谢!
第七百一六章 新 元年
但是任世人如何笑骂,徐晃此时,却就是没有做任何的动作,让律香川是如此轻松容易地,就把皇帝给废除去了。
其实想想,这事也不难理解。徐晃从来就不是皇家真正的亲信。虽然他从来都不曾从属于律香川,但是他能够有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倾一时,这里面也还多亏了有律香川。
帮皇帝,他未必还能再往上升多少。和律香川作对,里面还有很多不可测的风险。
真正了解了律香川的为人后,徐晃可是不会愿意和律香川去作对的。还是合作对他来说更有利。
徐晃不愿意动,这时候天下英雄,还有何人呢?刘备在外面,还在四处流浪!
想到荆州徐州各地混饭吃,拉起队伍,打出反对律香川的旗号,人家知道他的意图,都没人愿意搭理他,也已经没有人再愿意,把地盘主动出让给他了。
历史已经改变了,各地都得了律香川的好处,怕失去。得罪不起。
律香川的粮种,早在两年多以前,就暴露出问题来了,莫名其妙地,粮食就会减产。
之前那些和律香川置换土地的豪族们,这一回也是又吃了一个大亏,被律香川把他们给坑了。
律香川这次,又是要让他们用土地去换粮种,不换,也行,律香川是从来都不强迫别人做任何事情的。
不过既然你不换,那粮种也就没有了。你们要种这种没有产量的粮食种子,随你。
这点谁受得了呀?已经尝到了甜头,过去的苦日子,就再也回不去了。想闹事,此时的律香川,实力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律香川了。大家都谁敢乱动?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呆着。
而且,此时换种,还有好处的,并不是说他们这些豪强就全部吃亏。地里的收成,算起来还是有很多。
况且社会稳定下来,其他的地方,这些豪强们还有许多的收入来源,真要由此又跟律香川翻脸闹起来,他们能得到多少好处,还是另说呢!
这事厉害就厉害在,豪强们虽然觉得自己吃亏,到但所得的利益,还有很多。这就让他们下不了决心,反对律香川。
日子其实已经比过去战乱时候,好过了不少,现在的一些大户们。又能够玩姬狎妾了。
这个时候,让他们放下平安日子不过,去和律香川搞刀光剑影,是脑子被什么夹过了?
所以这本来是一件还会起大风波的事,到了最后,竟是什么事都没有,就这样的过去了。
而这时候刘备张飞等人,想到各处去招义兵反律香川,有谁会理他们呢?
不但下面没有人理,上面还有人赞成律香川呢!皇帝的亲家伏家,就是第一个倒向律香川的,这这一点虽然为人们所不耻,不过,随即人们看到,律香川把伏皇后给收了,做了自己的侍妾,连两个儿子,都是好生看待,人们也就渐渐明白其中的关窍了。
原来如此!
而人们也终于是知道,律香川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反的时候了。这律将军,和小皇后孩子都已经几岁了,要是还不反,只怕是就会被面临着满门被抄家的命运了。
这一段狗血剧情,又被人们谈论了很久。各地的反对声,随着社会的日趋稳定,终于是自动地消失了。
兴平八年,二月,新皇律香川在安邑登基,改国号大圙,定年号为建宁。此一年,流为建宁元年。
新皇登基,各地大赦,律香川皇帝还没坐稳,就把韩融杨彪胡邈这一干反对他的中坚力量都给赦免了。
伏寿对于律香川此举,是大感忧心,这些人在士林间还是大有声望,民间影响力也很大,律香川就这么把他们放了,会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皇帝,您对于韩融胡邈等这些老臣的政策,是不是太过于欠考虑了?”
这些担心,伏皇后不好和律香川亲口去说,就说动了乔志玲,来和律香川说清楚,想让律香川,对杨彪韩融的处置,再做考虑。
律香川看乔志玲平素并不太考虑这些事情的人,这时候也是说起这些朝堂上的事情了,他便知道这里面有曲折。不过他也不说破。
纵是其他人让她过来传话的,也是为了他考虑,并不会是想害他。于是他便对乔志玲说道:“韩融胡邈,文官尔,有何可虑?之前天下大乱,这些人有什么作为?让他们治理乡愍,这些人或许有些能耐,此外,有何可虑?你们也不必太担心。”
乔志玲听得律香川说到你们,便知道他已知道自己这话,是别人让她传的,她也就不敢再隐瞒,而是对律香川说道:“但是伏姐姐说,这些文人别的不行,惑乱国家,他们最拿手,皇帝现在天下并未平定,便是将这些不稳定因素,释放到外面去,恐当今天下,又从此纷纷。”
果然是伏寿这丫头从中怂恿的。律香川心想。她倒底在朝廷里面呆得日子多些,见惯了政权里面的尔虞我诈,所以对这些事比较敏感,会对他的举措,感到担心,这真的是很正常的。
但是,她经逢的只是乱世,以为天下纷纷,是由宫廷政变所起,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
宫廷政变,各怀鬼胎,只不过是庸人自扰而已。若天下能得太平,这些文官的风言风语,便是一无是处。历史上,在改朝换代之际,最无用的,便是文官。
文官嘴巴子能说,让他们上阵拿刀子和人拼命,他们就不行了,所以改朝换代之际,他们就想用嘴巴去和别人讲道理,但是武将们谁和他们讲道理?
耳朵里觉得听得不耐烦了,一刀过去,文官就得咔嚓了。所以这时候,文官总是死得最多的。
但在过去,在这种时候,文官死得最多,不是大家认为文官真有多大能量,而是别人是否对文官们能够容忍。
以前对文官们大开杀戒的人,怕的大多都不是认为文官们能对他们有威胁,而是觉得文官在耳边絮絮叨叨,骂得他们发烦,所以对文官,大开杀戒的。
ps:本书首发,请大家到来支持。谢谢!
第七百一六章 放人
以前对文官们大开杀戒的人,怕的大多都不是认为文官们能对他们有威胁,而是觉得文官在耳边絮絮叨叨,骂得他们发烦,所以对文官,大开杀戒的。
毕竟谁也不喜欢别人,在耳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指指点点,大声漫骂,甚至是喷血污蔑的。武人修养有限,脾气当然不好。当他们能对别人生杀予夺的时候,随便杀几撮文人,那便是家常便饭了。
但是,这些人的取死之道,不是他们真有什么大作用,对新政权有什么威胁。而只是,他们让别人觉得心里厌烦了。
在一个人命不值钱的年代,他们就很容易大面积的死亡了。
但律香川对他们可是并不以为意。他对乔志玲说道:“你别听她们胡说,她们懂得什么?你可看见有人能用嘴巴,做酿成大祸患的?谁有兵权,谁就能得到政权,谁能让天下人吃饱饭,谁就能让天下太平。其他的,都是放屁。”
乔志玲听得律香川说话,虽然很是粗鄙,但道理却还似乎真是如此。文人在这时的天下,永远都只能做谋士,为一方霸主的,多是武人。
而天下纷纷,只是因为大家没有饭吃,为了活命,只能四处去掠夺,如果有人能给他们饱饭吃,谁真会天天没事拿着刀,去跟别人拼命呢?这些事,从历史上也能看得出来呀!
历史上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那是太平盛世。还不就是人们都能吃饱饭吗?如此而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因此她一时不说话了。
律香川看她不再说话,知道她心下不再忧虑了,他便又对她说道:“而且呀,以后我让天下人都娶上媳妇,那些傻男人每天搂着媳妇生孩子都来不及呢,哪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你说是不是?你看,我有了你们,每天都不想去做正事呢!”
说话间,律香川就抓住乔志玲,想将她往怀里拉,乔志玲扭身想抗拒,看强不过,最后是满面含羞地,顺从了他。
杨彪韩融下在狱中,律香穿给了他们特别待遇,让他们是共处一室。这三四个月来,发生了很多事,让他们是始料不及。
律香川的忽然直接废帝,让他们是措手不及,这时天下几股大的势力,都已经被平灭了,律香川此时起事,虽然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律香川竟然全然不惧,还是我行我素。
这可太凶悍了。
“想不到律香川竟然是这样的人啊!”韩融一想到律香川竟然会反,就有些痛心嫉首。
杨彪倒是早觉得律香川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律香川废帝,他也并不太意外。韩融的这种感叹之言,并没有激起他的共鸣。
两人相对默坐,忽然有人高声喊道:“陛下驾到。”
两人正枯坐,听的这声音,俱都吃了一惊,随后就是听得脚步声响,两人转过头来,就看到律香川是迈着大步,走进了这牢房里来。
两人对他都是不大待见,而且都是先朝老臣,对他可没有什么敬意,因'看到他进,都是仍然端坐,并未起身,更未迎接。
“大胆……”
看到他们俩这样,有人就对他们俩大喝,要让他们俩站起来迎驾,律香川一摆手,制止了出声的人,然后,他走到了两人的面前。
“你们可以出去了,两位的后人,可以出来做官。”
只对他们说了这么两句话,律香川就没有再在他们这里停顿,转身又出去了。
这两个老头子,中前朝的毒已经太深了,律香川可不指望他们会归顺他,他也不想在这里,听他们两个骂他。
这些年老的文官,反正也活够了,这时候如果因为骂他而死,历史上还能留有美名呢!他可不想成全他们。
虽然知道骂,这两个人是一定会骂他的,但是,只要不当面骂,那就随他们去吧!谁背后没有人骂呢?
律香川早看出来这一点了,凡是一个人,他就难免不被人骂。孔子,尧舜禹汤,都有人骂,何况是他?
但是,他现在当了皇帝,只要把皇帝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就没事了,以后他在历史上,就算名声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太坏。
这两个人,虽然是放出去,一定会反对他,骂他的。但此时天下骂他的人何其多,也不多他们这两个,就让他们骂去吧!他也不在乎。
他杀了他们,能阻挡他们两个人骂,但是天下其他的人,只怕会骂得更凶。怕担骂名,他当初就不该乱来,不废帝,不就行了?
韩融杨彪两个人看他来了就走,绝不停留,心里有些诧异。两人以为自己是文官之首,律香川怎么也是会来劝降他们的,或是杀了他们。这两者都有可能。
或者是,劝降不成功,最后杀了他们。这也是正常的套路。
但是,律香川这对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呀!他只是一兵变,就对他们直接下狱,关了他们一阵,然后,什么话都不说,又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