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饕餮之冒险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和麻衣没区别,现在,有更好的设备了,迅速装进新棺,然后注入惰性气体,可以保证织物不迅速碳化。”

    就像秦始皇陵兵马俑,实际上是彩色的,色彩之丰富,用的之准确,和那个时代的真人士兵一抹一眼,然而出图后迅速就会氧化,变成偏黑的外壳。

    夏桀的整个尸体被迅速罐装,然后封存。

    小李检查完成后,用黑布蒙住玻璃:“好了!”

    这些颜料不只是不能接触空气,还不能接触阳光,要不然一样褪色。

    方宏和其他人将石棺的盖子放好,才回到了石棺前:“咦,权杖!”

    一柄权杖放在石棺之中,并且保存完整,表面富有光泽:“这是,乌木!”

    或者说应该叫阴沉木!

    乌木是另外一种植物的名字,而在蜀地,阴沉木就叫乌木,整个川土都非常流行乌木器具,价格极度昂贵。

    “三千五百年,足够乌木形成了,我也判断不出着一柄权杖是最开始就是乌木雕刻的,还是在石棺中慢慢的变成了乌木。”

    方宏看了一眼王教授,嘿嘿一笑:“王教授啊,活到老学到老啊,刚刚出土的乌木是不会有光泽的,有光泽的都是成品。”

    之前几天,王教授有事没事就告诉方宏年轻就要多读书,方宏总算在知识范围内给扳回一城。

    王教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说明阴沉木的运用在我国已经非常多年了。”

    所谓阴沉木,实际上就是从植物转化为炭之间的过程。

    煤炭,价格很低,不过,在几万到三千年这个时间段内,植物没有完全碳化,只是碳化了部分,就会形成阴沉木。

    原来川地这么流行阴沉木,居然是这个国度刚开始时,就已经保有的传统。

    王教授笑了:“国宝啊,着一柄权杖,比什么金属权杖都要价值高。”

    原因很简单,黄金权杖很容易保存,而黄金权杖的价值大多来自于他本来的材料。然而阴沉木本来就比黄金更贵,更何况,越是古老的木质文物越是昂贵,汉代出土的漆器价值堪比青铜重器,而重量只有青铜重器的千分之一。

    方宏看着这个扶手处略微弯曲,雕刻有一只鸟的权杖:“就它了,就是它了!”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别的我就不说了,这个可不行,得上报。”

    方宏一直赖在这儿不走,就是为了要拿到某些宝物的第一次展览权。

    与我同行博物馆现在国宝还挺多,可是毕竟是一个新博物馆,藏品数量远不如大博物馆,方宏找机会就想要推广博物馆,所以才有了这个要求,上面也是同意了的。

    不过这一柄权杖就不同了。

    国外的权杖,都是举在手上的,表明身份尊贵,实际上是吃饱了撑得。

    国内的权杖就不同了。

    大禹治水的时候,跋山涉水,手中常年拿着一根拐杖,从夏朝成立开始,手持拐杖其实就是表明君王有能力带领人民的意思,再后来,那些年龄稍大的古代大人物,总喜欢用拐杖,实际上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德高望重,说白了就是效仿大禹。

    这一根都不见得是夏启的权杖,说不定是传承下来的都有可能。

    毕竟阴沉木出土是在河道中居多,如果这一根是大禹手里拿一根咋整?

    那样的话,把传国玉玺找出来,和这根权杖的地位也仅仅能六四开。

    方宏笑了笑:“本来就是要展出的,率先展出也能提前宣告这次的重大发现嘛,我相信领导也肯定是支持的。”

    可别忘了,主管文化一块的领导,是个文物爱好者,而且还和那些个贪官不同,他只喜欢看,那位每天忙的什么一样,总不能专门来这里看吧,说不定他也希望这东西能在CD展出,方便它一睹为快。

    就在这边直播继续时,整个网络的各个门户炸了。

    你难以想象的是,根本不是夏桀科考的大发现占据头条,而是一些阴沉木的恶劣炒作占据着头条。

    什么《惊,华夏始祖热衷阴沉木》什么《阴沉木延年益寿,三千年前君王靠此统治半个世纪》一类的莫名其妙的广告飞了出来。

    最近这几年,很多商人看中了阴沉木商机,大量激烈阴沉木。

    就方宏所知,某什么什么虎的家私,有一整个露天仓库,上面停满了整根整根重过万吨的阴沉木。

    本来还满心欢喜准备早点便宜的方宏在水友的提醒下,发现有人居然在占他的便宜。

    还是老事情,立刻通知各个门户,禁止使用直播截屏发新闻。

    都什么玩意儿,考古结果不关心,先炒阴沉木?这些商人的良心肯定狗都不愿意吃。

    两个小时后,各大门户广告的照片都撤了下去,至于他们的文字新闻,那就管不着了。

    而这个时候,方宏得到了最欣喜若狂的消息,上面同意夏桀权杖率先在与我同行博物馆展出。

    方宏多鸡贼,立刻想好了展出腹稿,应该写:“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乌木权杖,主体长一百二十三厘米,上有新月形把手,长二十九厘米。疑似夏禹传世,代表夏朝君主王权。”

 第一百零一章 夏天来了,夏走了

    尸骸,被保存了下来,经过半个多小时后,氧化没有发生,这个特制的水晶棺或者说玻璃棺不只是在循环惰性气体,也在除湿,至于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难以发生作用。

    “夏桀的衣服现在看一共有三层。可以明显看得出,他的衣服是丝绸的,换句话说,在夏朝时期,至少统治阶层是可以穿上丝绸的,也进一步证实了养蚕行为在我国出现之早,超出想象。”

    “野蚕的染色体n=27,而家蚕染色体n=28,一般学界认为家养蚕的染色体条数多一条是因为野蚕的其中一条染色体断裂成两条形成的。蚕的染色体和哺乳动物的XY不同公蚕染色体是ZZ母蚕是ZW,和哺乳动物刚刚相反。”

    在进化的途中,鸟的染色体和蚕是类似的,而哺乳动物走向了另一个途径。

    “有关于遗传学的知识太复杂了,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关注这件织物本身吧,这件衣服非常的细腻,领口用的是更细腻紧密的蓝染色丝绸,衣领的作用和现在类似,也是为了防磨损,如果领口磨损,可以换领口而不是换衣服,那个时代的生产力还是略微低下的。”

    其实可以想象,夏朝的人口其实是并不多的。

    现在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夏朝人口鼎盛时期三百万,另一种说法是一千万,根据是唐代杜佑《通典》:“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三十万六千二十四顷,不定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不过,后一种说法说的应该是,夏朝势力范围内,或者干脆就说,唐朝的势力范围在夏朝时期的人口。也就是说,他的统计包括了诸多部族方国。

    试想一下,夏朝三百万人口,有多少劳动力。

    据史料记载,夏桀之所以被商打败,就是夏桀在一次镇压某个部落后再度要求周边部落派兵供他攻打另一个部落,这些部落首领不愿意出兵,成汤果决的认为夏桀对四境失去了控制力,才起兵造反的。

    说造反,是没有错的,历史上没有那么多起义。

    特别是一个王族代替另一个王族,制度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朝代交替,怎能么号称起义?

    “枪哥,你怎么知道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从这种建筑看,他们的生产力应该很高才对啊。”

    方宏笑了笑:“我是个厨子,就用我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就说我们以前说过的合餐制。原始社会时期,大家是合餐制度的,可是随着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私人家庭的产生,分餐制迅速占据了社会主流。而等到分餐制退出历史舞台,合餐制再度回归,已经是唐代的事情了,在唐之前,就是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才用分餐制的,这种分餐制,就可以说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准。就好像西方人一直用分餐制,就是因为大航海时代之前,西欧处于蒙昧之中,非常落后,而等到大航海时代到来,半合餐制度才在欧美流行开来。”

    夏桀的尸首一共有三层衣服,最外层是月牙白色加上蓝色的边,里面两件的边分别是白色和略带红色的橘,从衣服就可以看出,夏桀是个不做事的人,不然不会穿白色的衣服。

    他还带着一个帽子,不过帽子已经破损了,应该是自然毁坏的,夏桀的头发基本上已经花白,而面容皱纹极多,不过两颊稍微高一点,也圆润一点,大体上是国字脸,毫无疑问的单眼皮,大耳朵。

    这是那个时代中华人的特征。

    王教授走了过来:“看的差不多了吧,要运走了。”

    方宏:“这还要运走啊?”

    “这里不符合储藏条件,等博物馆建成后再运回来。”

    “王教授,能不能透个底,这个博物馆到底是谁主导,能结成兄弟单位么?”

    王教授瞥了方宏一眼:“你个资本家还想和国家单位结成兄弟单位。”

    方宏脸皮多厚:“央视新闻都管我叫爱国冒险家。”

    水友一片666飞过。

    方宏想的多好,以后互通有无,随时换展。

    比如海峡两岸的故宫就结成了兄弟单位,经常换展,不过官方名义上比较弱。

    这地儿要有兄弟单位也应该是金沙或者三星堆,那儿轮得到与我同行。

    不过王教授说得对,方宏就是有那种资本家的心态。

    说白了,资本家心态就是小农心态,穷怕了,什么好的都像沾一点。

    看着水晶棺被拉走,方宏也在感慨:“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做,我也该走了,呆了七天了,太久了。”

    “枪哥,下一次冒险是什么地方啊,能透个底儿么?”

    方宏撇开头:“你们是不是忘了点什么,这一次冒险都还没结束呢。”

    “对啊,冒险结束的一道菜呢,我的大锅已经饥渴难耐了!”

    “我看是你的大嘴已经饥渴难耐了吧。”

    “666,真理。”

    方宏笑了:“这一次结束的菜早就定下来了,这一次我们要做一道和夏朝有关系的菜,以及一道和夏朝有关系的主食。”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现在。”方宏指了指帐篷区:“子弟兵同志们的大餐车来后小餐车就停用了,我正好借用。”

    “主食是川菜中的下河菜名菜啤酒鸭,主食是小米。”

    “我去,枪哥,啤酒鸭和夏朝有个毛关系。”

    “鸭,古代叫做鹜,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在西汉时代已经成为了三大主要家禽之一,在春秋时代普遍养殖,而在春秋以及周代文献中屡屡出现,并且在殷商时代有陶鸭出土,我认为鸭的最早驯化就应该是在夏商之间,毕竟鸭的性格远比鹅和猫这些温顺,应该有更长的驯化史,而酒的第一次出现就在夏朝,有人会说啤酒是国外传来的,其实古代也有过啤酒,只不过不是啤酒花做的,而是小麦酿造的,距今也是三千五百年了。所以啤酒鸭,两样主材料都是夏时代产生的。”

    “那小米呢?”

    “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很早,不过早先的朝代都在北方,所以并没有食用水稻的习惯,五谷中也没有水稻,夏代主食是小米,也就是社稷的稷。我想尝试一下不用后产生的材料,就用夏代就有的材料和烹饪方式,追溯一下,远古的味道。”

    “用一锅酒酿鸭子迎接着盛夏的到来,告别远古的夏朝。”

    说得好听,结果谁又发现,方宏用蒸笼蒸的小米,用高压锅压得鸭子……

    面对水友吐槽,方宏非常无奈:“这些手段真真的就是那个时代的烹饪手法,只不过厨具不同而已,我总不能先做两个陶罐然后再做饭吧。”

    “领略山川河流之壮美,品味美食佳肴之精髓,感悟平凡人生之真谛,与我同行!”

 第一百零二章 北非

    “当当当当……”屏幕上亮起发往美食世界的车几个字,一个圆圈圈麦穗出现,麻将张开嘴吖了一声。

    水友沉浸在小麻将可爱卖萌中之时,镜头一跳,一只瘦削却矫健的猫蹲在镜头前,眼神微眯,犀利的看着镜头。

    “我去,吓我一大跳。”

    “这货是谁!”

    镜头上移,方宏出现:“多日不见,大家可好。”

    “好毛线,枪哥,这只猫是……”

    “麻儿爷?”

    方宏点头:“麻将啊,几个月就长大了。”

    “你们家伙食忒好。”

    方宏摇了摇头:“麻将不吃饭,这家伙纯肉食动物,自从它入住,酒姐家整个小区都看不到耗子了。”

    “枪哥,你那儿太阳明晃晃的,是在什么地方啊。”

    方宏拿出了一份地图:“西奈半岛……额,其实也用不着地图,你们往这边看。”

    随着方宏的走动,镜头也转向了。

    一条大河就在眼前。

    “苏黎世运河,埃及境内,这一站,我们要探索北非。”

    “枪哥,到埃及还带麻将干嘛。”

    方宏看了看麻将:“埃及是猫的故乡,带它来看看。”

    麻将跟在方宏身后,看起来身形矫健,一点不像宠物猫,就跟小豹子似的。

    “狸花猫是自然驯化中优胜劣汰的品种,肌肉发达,体型矫健,敏捷性好,速度快,嗅觉强,天生的猎手,适合养来防蛇捕鼠,不适合当做宠物养。”

    “麻儿爷都快长成年了。”

    “成年还早,少说得一整岁才成年,现在就算是叛逆期青少年吧。”

    西奈半岛,黄沙遍地:“我现在在西奈半岛的北面,这里是一片沙漠,往南是一片荒山,这里在曾经的岁月里,是西亚南欧北非民族争斗过无数次的地方,如果把世界战争史做成用爆炸表示的动态图,那么你会惊喜的发现,在欧洲没有战乱时,这里就噼里啪啦的炸,欧洲发生战乱时,这里就安静的很。”

    “还有这说话?”

    “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古埃及人,还是巴比伦人,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打仗,最开始发起战争的就是我们上一次发现那个陶罐记载的那位,随后的岁月里,不断地出现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一直到欧洲强大起来,这里基本上就不打仗了。”

    “比如十字军东征,就是我们发现石中剑的主人那一拨人,一群西欧衣服都穿不起的土鳖,借着信仰的名义屡次进攻阿拉伯。每一次我看到欧美这方面的电影我就想笑。”

    “有啥好笑的,说出来大家都乐乐呗?”

    方宏:“十字军东征,基本上就是住在山区的劫匪下山抢劫,说是军都抬举他们了,除了第一战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阿拉伯吃亏之外,接下来的两百年,西欧被阿拉伯国家吊打了两个世纪。”

    方宏一边说话,一边往前走,前方赫然停着一辆,嘉陵摩托……

    “你们酒姐说了,身为巴蜀大地的一份子,要骑摩托就得骑嘉陵摩托……”

    “666,枪哥你要用它在沙漠里前进啊。”

    “并不是不可以,这里是沙漠,不是山地,越野优势不大,而且越野的油箱太小了,这个摩托一箱油可以跑六百公里,越野能跑几十公里就不错了。”

    当然了,说的是专业越野,追求速度,所以油箱小,也有能跑一二百的大油箱越野。

    “枪哥,你骑摩托准备去哪儿,飞过去么?”

    “你是不是彪,这么宽,飞过去还不如说投河自尽,我要骑过去渡河。”

    方宏跨上摩托,麻将非常自觉的跳到了前面,站在邮箱上,背供起来,然后一撅屁股,露出锋利的前爪。

    “麻儿爷这爪子……不愧是麻儿爷。”

    方宏:“还记得上一次么,飞度大峡谷的时候,老美真的来参加越野比赛了,叫我一起,不过我不太想和他们玩儿那个,一路飙车跟着大队跑有什么意思,我准备自己骑车在北非逛逛。”

    “枪哥,能过境么?”

    “手续当然都办好了,你不知道,埃及的旅游部给我特别通行呢,传说我去过的地方,国内游客数量就会大涨,所以他们邀请我一定要去一趟开罗。”

    “有钱拿吗?”

    “最近很缺钱,我结婚后还没新房呢,一直倒插门,准备赚点钱搞个地方住。不过他们有没有给我钱这个事情,我就不能告诉你们了,秘密。”

    “一定是给了,没给就直接说没给了,说秘密肯定就是收了好处了,没想到枪哥个浓眉小眼的,也叛变ge

    到了渡船,方宏骑着过了桥,上了船,停在船舷边,看着苏伊士运河。

    “几万年前,热带低气压带往北推移,北非大沙漠消失,北非原始森林产生,我们的先祖一路来到了这个地方,走入了亚洲,第二次踏上了去往全世界的征程,这一次,我们的祖先顽强不屈,走遍了几乎全世界。”

    “这一个过程极度漫长,八万年前智人从这里通过,被尼安德特人打尿了,四万到三万年前,智人再度通过这里,打尿了尼安德特人,然后通往全世界,直到八百年前,最后一支太平洋岛民毛利人到达新西兰,整个世界,才第一次遍布人类。”

    看着河流,方宏忍不住感慨:“几万年前,人类从这里通过路桥进入欧亚,两万到八千年前通过白令海峡路桥走入美洲,而现在,人类却在各个大洲的分界线大修运河,科技的进步,让曾经的垫脚石变成了绊脚石,人类跟着自己的意志改造着地球。”

    “然而,在地球面前,人类太弱小了,任何一次小冰期到来,或者任何一次热带低气压带南移或者北移,就将再度改变世界,人类所谓的破坏力,还不足以破坏地球。”

    “或者说,人类的科技进化史,就是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杀死自己的本领的历史,而对于地球,月球,火星这些天体来说,人类连一个病毒都算不上。”

    滔滔运河,方宏就在船上过了:“之所以不直接飞到开罗,而是达到这里,就是为了看一看苏伊士,看一看这个无数次人类历史转折点所在之处。”

    “前方,就是埃及的主要国土,古埃及人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中,如今埃及有两种主要人口,一种是阿拉伯人,占据九成,一种是古代埃及黑人和古代欧罗巴人的混血,占据大约百分之十。”

    古代的埃及人应该是一种和蒙古利亚人相似的黄种人或者说棕种人,而在埃及最下层的黑人,和当时还是蛮族的欧洲人混血出了尼格罗?欧罗巴混血人种科普特人。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要去看原始的科普特人祭祀。”

    “是古埃及祭祀吗?”

    “都说了古埃及人消失了,应该是阿拉伯祭祀吧。”

    方宏摇头:“都错了,科普特人的字面意思就是皈依基督的古埃及人,也就是说,是古代的基督祭祀,我们要去看看,号称先进的基督,在古代遗留下来的祭祀中,和其他土著教派祭祀,没有半点区别。”

    〃

    〃

 第一百零三章 少数派报道

    骑车在开罗的街头,方宏并没有朝着高楼大厦去,而是走入了古老的石制建筑群。

    “这里叫做旧开罗,实际上就是和我们国家的老城区一个意思,这里曾经拥有二十座科普特人大教堂,而现在只有五座了。”

    “枪哥,你为什么执着于去找科普特人?”

    “因为我要给你们展现西方的真实面貌。”

    “看这种少数族裔,真的能见到真实面貌吗?”

    “不是埃及的真实面貌,是西方世界的真实面貌。”

    远方,是淡黄色的大教堂,尖顶,顶上的十字架显示了它的身份,基督教堂。

    “现今欧洲,认为科普特人的科普特教派属于东正教分支,我只能说,放你妈的臭狗屁。”

    “公元前很多很多年,所谓上帝就已经是一个信仰的神邸了,这个信仰叫做犹太教,他们的起源是摩西。也就是说,基督这一教派的教义首先来自于犹太教。”

    “现在的基督各教派首先就不承认这一点,哪怕证据确凿,因为西方人号称上帝的子民,实际上上帝根本懒得管他们这些住在山洞里的野蛮人。随后来到了公元元年,基督出生,并开始传教,基督直到死亡,基督教也没有传开。”

    “西方的历史中一直说罗马教廷继承了基督教的真意,实际上是胡说八道,著名的德国nachui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说过,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甚至于编撰谎言的罗马教廷自己都信了。”

    “基督教的真意,在埃及背传了下来,而不是在罗马。科普特人首先接受了基督的原始单一性教义,并产生了科普特教,那是公元一世纪,也就是基督死亡后不久,而罗马教廷敏锐的发现了基督教义对于统治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天主教以及在西欧各次宗教革命后的其他教派。换句话说,上帝的子民首先是伊色列人,然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