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器时代-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安东尼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两个方阵隔着百十步远,学兵们戴着江南造船厂的水压机冲压出的光秃秃铁盔,穿着黑色帆布的军装,关键部位用亚光的铁护具护住,手里端的都是老式的燧发火铳,他们这是演习,对武器的损耗很大,自然不能给他们用最先进的撞针火铳。
  学兵们指挥官声嘶力竭的发出号令,在他的口令下,各小队的队长拔出指挥刀指挥学兵们装药射击,严格按照条例进行三段击,虽然没有装实弹,但是硝烟弥漫,看起来和真实的战场没什么区别。
  两个方阵一边射击一边靠近,最终碰撞道一起,学兵们挥舞着火铳拼杀起来,刘子光看了一会就傻眼了:“老哥,他们是真打啊?打的血头血脸的,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啊,要是出了人命怎么办?”
  安东尼毫不在意的一笑:“不是有指标嘛,我每次都用足,这样练才能练出精兵,象京营禁军那样走马射箭,耍大刀抡石锁的根本练不出好兵来。”
  看着大校场上拼杀在一起的,如同野兽一般的少年们,刘子光最终还是无奈的点点头:“随你吧,谁让你是学谕呢。”
  一场拼杀下来,学兵们两败俱伤,不过安东尼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实力差不多的部队正面交锋打个平手是很正常的,演习本身的目的也不是区分胜负,而是锻炼他们的意志。
  接下来的演练有骑兵对步兵,骑兵对车兵,骑兵对骑兵的几场较量,刘子光看的是触目惊心,这帮平均年龄十五岁的孩子们自相残杀起来毫不手软,用竹子做的马刀狂砍一气,看那架势和气势,比丰台大营的蒙古兵还有骑兵的感觉呢。
  “对了,我有个亲兵要送到讲武堂学习,不过他今年才十二岁,你就看我的面子破格收了吧。”刘子光忽然想起自己身边还跟着个娃娃兵代文龙呢,虽然他功夫还不错,但毕竟是个孩子,放到学校里面比跟在自己身边当马弁更好些。
  “当然可以,就算是七八岁的孩子,只要你敢送,我就敢收。”安东尼耸耸肩膀说,在这个白人心中就没有良心可言,安东尼有着斯巴达的血统,而斯巴达人的战士是从幼儿时期就集中训练的,所以他才不管学员的年龄呢,就是给他送来一群三四岁的毛孩子,想必他也会按照这套野蛮的办法来练,丝毫也不会缩水。
  第六章 龙虎剑夺天下
  从京师讲武堂出来以后,刘子光又去视察了京师理工大学堂,这里的门禁自然不会效仿讲武堂玩细柳营的把戏,赶紧开门放他进去,刘子光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并没有打扰学生们上课。
  理工大学堂的教学环境和生活设备比讲武堂高了好几个档次,这是因为当兵的必须要训练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极限情况,但是这些理工学生们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国家兴旺的寄托,他们的宿舍是四人一间的,照明用的是电灯而不是蜡烛,吃饭顿顿有肉,早上必须供应两个鸡蛋,校服是统一制作的蓝布长衫和方巾,腰上挂着刻有校徽的玉佩。除了食宿全部免费以外,每月还有一定的津贴,这年头是穷学文富学武,吃不上饭的才去当学徒,大学堂的学生有很多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厂作坊的学徒工,当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人天资聪颖但是家境贫寒,刘子光提供了这样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当然都是感激在心,据说大学堂的几个实验室从来都是彻夜亮灯,图书馆更是去晚了抢不到座位,以至于很多人头天夜里就爬进去用书本占座位。
  学校里有理论学家,有技术娴熟的技师,有工部的技术官员,有从旅宋高薪聘来的教授,甚至有僧人和农民,机械化学物理天文为主,农林鱼牧为次,大学堂里聚集了大明头脑最灵光,技术最精湛的一帮人,他们和这些孜孜不倦的学子们一起,日以继夜的研发着各种先进技术。
  “要照顾好学生们的生活,别累着他们,有家眷的可以接来,开辟个家属区就是嘛,别怕花钱,需要银子的话尽管开口。”刘子光一边在校园里巡视着,一边对学堂的管事说,学究出身的管事不住的点头,说替学生们感谢侯爷的大恩。
  科研是极其费钱的行当,光是修建船池就动用了上千民夫,武器的试验更是烧钱,造价昂贵的飞弹一枚就是上百两银子,一天就打掉几千两的,对于这些刘子光一点都不心疼,批钱的时候眉头都不皱一下。
  除了京师讲武堂和京师理工大学堂,刘子光还出资建了一所孤儿院,一所小学,既是造福社会的机构,又是培养自己下一代力量的场所,刘子光知道靠自己这一代人的努力是不会使中华民族屹立在这个世界上了,可是经过两代三代人的努力这个远景目标就不是梦。
  回来的路上,刘子光在酝酿着一个计划,那就是建设一所传统型的书院,培养自己的文官班底,短期内和东林书院平分秋色那是不可能了,可是至少能填补目前的空白局面,自己实在是太缺文官了。可是书院不同于军校和理工学校,需要有当世大儒支撑门面,上哪去找这样的大儒呢,对了,家里不是有个百事通吗,这就回侯爷府去问彭静蓉。
  刚来到府门口正遇上孙纲纵马奔来,神色略有慌乱,看见刘子光后滚鞍下马跑到跟前压低声音说:“大人,出事了。”
  “出什么事情了,吓成这样,进去说话。”刘子光道。
  “卑职不进去了,事情有些紧急,紫金山修皇陵的民夫挖出来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龙虎剑,夺天下“的字样,而且街上开始流传一首童谣,说什么”卯金刀,龙虎剑,二者遇,天下易。“这都是对大人您不利的啊。”
  刘子光脸上肌肉一抽,又有人在对付自己了,这种手法虽然古老而愚昧,但是效果往往极佳,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向来对这种传闻很重视,基本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处理,卯金刀无疑指的是自己的姓氏,那个繁体的刘字,可是龙虎剑是什么东西呢?
  “大人是不是把努尔哈赤的佩剑收藏起来了?而不是谨献给皇上?”孙纲急切的问道。
  “不错,本侯留下了。”刘子光微微点头,已经猜出问题出在宝剑上。
  “这可遭了,这把剑是当初先皇御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时候赐的,所以又称为龙虎剑,努尔哈赤拿着这把宝剑纵横关外,平定了女真各部,而后又公然称王,背叛大明,再后来趁着咱们内乱入关占了京师,夺了大明一半的天下,现在坊间都传闻这把剑就是祸根,先皇把龙气都附在剑上了,谁要是得到这把剑就能得到天下,但努尔哈赤的八字不足以掌控这把剑,所以只能打下半壁江山,他的儿子们更没资格用这把剑,硬是要用的话就会早亡,所以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是壮年而亡。”孙纲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脸上的汗水哗哗的,也不知道是紧张的还是热的。
  “只有姓刘的才有资格拿着把剑,而且一拿到这把剑,就会篡位夺权谋取天下,是吧?”刘子光嘲讽的问道。
  “是啊大人,他们就是这样算计的,卑职已经派人去追查了,不过事情已经闹出来,恐怕那帮御史已经开始写折子了,大人您还是尽快把宝剑献到宫里避嫌吧。”
  “笑话,一把宝剑而已哪有那么神奇,这么拙劣的把戏不会有人信的。”刘子光一边说,一边下马把缰绳丢给亲兵,走乳侯爷府的大门,孙纲紧随其后说道:“大人,不可小视此事啊,避嫌要紧。”
  刘子光嘴上说的轻巧,其实心里还是很重视此事的,他连彭静蓉都没去见,直接到库房取出那把佩剑察看,只见此剑铜质花瓣剑首,雕刻天官、神鹿、仙鹤,铜质剑档,两端双龙相对,剑鞘外敷鲛鱼皮,外套数道铜箍并嵌龙虎纹饰,剑身平直,剑尖钝圆,是典型的明剑形制,剑身上除了努尔哈赤自用这几个满族文字以外,并无其他汉字,想必是先皇赐剑时候的铭文被努尔哈赤磨掉了。
  “对,就是这把剑,大人赶紧进宫吧。”孙纲眼巴巴的说。
  刘子光刚要说话,忽见门帘一挑,彭静蓉走了进来,笑眯眯的说:“一回家就玩刀剑,干脆你去炼锋号当个小伙计去吧。”
  “还玩呢,再玩就要把我玩进去了。”刘子光气哼哼的说,把事情原原本本向彭静蓉叙述了一遍,她凡事都不瞒着彭静蓉,这位铁厂大小姐关键时刻能顶个谋士用。
  彭静蓉听完以后,略一思索便道:“相公可否喜欢此剑?”
  刘子光道:“这把剑对我来说是有点纪念价值,可是它现在被说成是能夺天下的神物,再喜欢y而不能留了。”
  “什么神物,不就是浙江龙泉出的剑身,大内工匠局配的剑装么,此等龙虎剑前朝多见的很,总兵一级的边将都有赏赐,他们也好意思造谣,你们南厂是干什么吃的,也能让这样de谣言流传?”彭静蓉轻蔑的质问着,弄得孙纲很不好意思。
  “夫人,这件事已经被东厂接手,皇陵的保卫工作本来就是他们负责的,至于坊间的传闻属下已经派人追查去了。”
  “好好查,能做这件事的不是东厂就是军机处,孙纲你继续去查办,不要给任何人面子,把涉及此案的人员全接管了,相公你这就带剑进宫,我教你一套说辞,保管化险为夷。”彭静蓉胸有成竹的说。
  紫禁城,朱由校正在魏忠贤的陪同下端详着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从皇陵工地出土而来,通常皇帝年轻的时候就要修建陵墓,朱由校也不例外,他的陵墓就在孝陵附近,是个风水极好的地点,地宫需要挖掘很深,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发现了石碑,据说出土的时候泉水涌现,天边出现五彩霞光,极有异象。
  石碑上还沾着不少泥土,上面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有六个古色古香的篆字“龙虎剑夺天下”,朱由校摸着下巴狐疑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一直没有说话,魏忠贤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上的脸色,抱着浮尘也不说话。
  良久,朱由校开口了:“龙虎剑是什么东西?”
  “回万岁爷,奴才…奴才不知道。”魏忠贤期期艾艾的说,眼神左顾右盼,显然是心中藏着什么秘密不敢说。
  “说!”朱由校略微提高了声调,十七岁的少年面色平静如水,但是一种帝王的威仪无形中散发出来,让人不寒而栗。
  魏忠贤扑通一声跪倒:“龙虎剑乃是当年先皇赐给边将的特制佩剑,上有龙虎纹饰,经过多年战乱,存世的已经不多了。”
  “不多了?那还是有了,说,有谁拥有龙虎剑?”
  “奴才真的不能说…”魏忠贤一副痛苦的样子,似乎在忍受着巨大的良心考验。
  “魏忠贤,你在替谁隐瞒?这石碑上都写着龙虎剑要夺天下了,难道让朕坐着等死不成?”朱由校终于发飙了,将龙书案上的一堆笔墨纸砚都扫到地上,噼里啪啦的一阵乱响,外面的小太监探头观看,见皇上正在发怒,吓得赶紧把头缩了回去。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奴才说,奴才全都说,龙虎剑唯一存世的一把是先皇赐给满酋努尔哈赤的佩剑,不过现在这把剑已经在镇武侯府里了,奴才唯恐皇上雷霆之怒下……毕竟镇武侯是咱们大明的第一猛将,国之柱石啊皇上。”魏忠贤磕头如捣蒜,声音都哽咽了。
  “第一猛将,国之柱石……”朱由校脸上阴晴不定,停止了暴怒的行为,陷入思索当中。
  第七章 以毒攻毒
  朱由校今年十七岁,但不代表他的心智只有十七岁,从五岁开始他就做了傀儡皇帝,没有自由,没有母爱,有的只是危机和监视,在压抑、阴暗的皇宫里,造就了他多疑的性格,同时也有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朱由校从骨子里不相信任何人,或者说对任何人的信任都不是绝对的,譬如身边这个跟随了自己十来年的太监魏忠贤,譬如自己的亲姐夫加好兄弟刘子光。
  但他毕竟是皇帝,皇帝是需要人辅佐的,大明朝虽说这两年的光景好了些,但依然内忧外患严重,朝廷能掌握的省份不过是直隶、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数省,还有诸多省份在实权督抚的控制之下,对朝廷是阳奉阴违,虽说名义上是大明的臣子,其实比唐末的藩镇割据强不到哪里去,还有大片的北方土地处于满清的占领之下,还有更广袤的土地被西夏人占据,至于原先还听命于朝廷的吐蕃,早就独立成国了,这些乱臣贼子、蛮夷外虏都需要忠心耿耿的臣子们去降服。
  这个节骨眼上,朱由校不希望再出什么乱子,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相信这块石碑上所刻的内容,但是“夺天下”这三个字眼确实太刺目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等闲视之,朱由校虽说是科学少年,但是敬畏鬼神,对于冥冥之中的天意很重视,尤其这块石碑是自己的皇陵工地下面挖出来的,不得不让他相信这是老天给自己的一个警示。
  乾清宫内一片寂静,朱由校呆呆的望着石碑,魏忠贤跪在地上颤抖着不敢说话,外面的小太监更是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半晌,朱由校才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小魏子你很忠心,朕很欣慰。”
  魏忠贤抬起头来,已经泪流满面:“皇上圣明。”
  “好了,这件事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石碑你找人砸碎扔了吧,以后东厂要增加一个任务,那就是监视南厂,你明白吗?”朱由校盯着魏忠贤的眼睛说。
  魏忠贤赶紧又匍匐在地上:“奴才领旨谢恩,一定不辜负皇上的重托。”
  乾清宫中的气氛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朱由校还让小太监取了两瓶可乐来赐给魏忠贤喝,一时间风平浪静,小太监们也松了一口气,这才上前禀报:“又副都御史林如海有本要奏,已经在午门外等候多时了。”
  “这个林如海倒是满敬业的嘛,成天想着参人,让他进来吧。”朱由校道。
  不多时,林如海在小黄门的引导下来到乾清宫,看样子他在外面等了有些时候了,前胸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脸上也是汗水连连。
  “林如海,你又要参谁?”朱由校饶有兴趣的问道,上次他参刘子光之后,皇上就调阅了他的卷宗,对这个清官直臣的感觉还算良好,御史嘛,就是要这种捕风捉影的愣头青才好,八面玲珑的干不来这个差事。
  “启禀陛下,微臣要参镇武侯刘子光,此人私藏龙虎剑,在坊间制造谣言,意图谋反。”林如海朗声说道。
  “哦?把折子呈上来。”朱由校道。
  林如海的折子上写得很清楚,现在坊间流传“卯金刀,龙虎剑,二者遇,天下易。”的童谣,而且还风传皇陵工地出土刻着谶语:龙虎剑夺天下的石碑,这一切都揭示了刘子光的不臣之心,自古至今,大凡有人窥测天下,总要人为的制造一些所谓的神迹,来迷惑天下苍生,为自己某朝篡位做铺垫,刻石碑,编童谣,在鱼肚子里藏写着字的绸子,这些伎俩层出不穷。以此可以推定,刘子光正在预谋造反,夺取朱家的江山。
  朱由校看完折子反倒笑了,刚才他还心存芥蒂,现在却被林如海的折子打消了这种疑虑,原来自古以来就有人搞这种把戏,伪造神迹而已,本来他就不愿意相信刘子光会夺取自己的江山,现在看了林如海参刘子光意图谋反的折子,反倒更加确信了刘子光的忠诚,因为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他现在都不具备谋反的条件,现在谋反就是自寻死路。
  “小魏子,你也看看吧,看来那块石碑真是伪造的呢。”朱由校对魏忠贤说,魏忠贤赶紧上前双手捧过折子一目十行的看完,然后脸上洋溢起了欣慰的笑容:“这样便好,这样最好,奴才就说了嘛,镇武侯是国之柱石,还是皇上的至亲,怎么会谋反呢。”
  “哈哈,还是你最忠心,那样的情况下都敢冒死直言帮镇武侯说话,回头朕要让镇武侯好好谢谢你。”朱由校爽朗的大笑,一块心结终于解开,弄得林如海摸不着头脑,我这是在参刘子光还是在赞刘子光啊,怎么这么一个轰动性的折子递上去,反倒让皇上对刘子光更加信任了呢。
  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效果,林如海不知不觉间做了帮助刘子光的事情,他是言官,出手没有顾虑,也不会象魏忠贤那样虚伪的当面装好人,背后捅刀子,今天在街上听到童谣之后便警觉起来,回家写折子准备参人,正写的时候有在皇陵监察的御史同仁跑来报信,说是出土了刻着谶语的石碑,于是林如海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不等明天的朝会了,直接进宫面圣,报告这个重大发现。
  现在最郁闷的就是魏忠贤,好好的一步棋居然被林如海这个二愣子给搅了,他采取的温水煮青蛙的战术,要慢慢摧毁刘子光在朱由校心中的形象,这块石碑是一个重要步骤,当然他并不指望这么简单的一招就能扳倒刘子光,只要造成皇上心中的芥蒂就功德圆满了,另外自己还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帮刘子光说几句好话,显得自己不是落井下石的小人。
  林如海跳出来一闹,大好局面全破坏了,石碑造成的效果当然无存,外面市井间散步的童谣连作用都没起呢就作废了,痛心啊,这可是司马先生做了好几个晚上的计划啊,居然就这样化为泡影,让司马先生知道还不气得吐血。
  心里郁闷的滴血,脸上还要装出欣慰的表情,这才是最让人难受的,幸亏魏忠贤自幼进宫当差,练就一副表里不一的功夫,所有的人都看不穿他这张没有胡子的年轻的太监面孔。
  朱由校笑眯眯的对林如海说:“林卿,你做的很好,折子就留在这里吧,你可以退下了。”
  “可是…皇上…镇武侯确实有谋反的嫌疑啊,必须早做准备,以防万一。”林如海正说着,忽听外面小太监喊道:“领侍卫内大臣刘子光觐见。”原来是当事人来了。
  刘子光监着领侍卫内大臣御前行走的差使,进宫就是上班,根本不需要通报,这会子已经带着龙虎剑来到乾清宫门外了。
  朱由校道:“来得正好,快宣。”
  刘子光怀里拿着龙虎剑就这样走进了乾清宫,林如海看见他拿着武器进来,惊得立刻跳起来,护到朱由校面前喊道:“刘子光你带剑见驾,难道想谋反不成?”
  刘子光奇道:“我是大内侍卫,带剑理所当然,我不光带剑,还带了两把火铳呢,林御史要不要见识一下?”
  林如海这才想起来刘子光的其中一个职务是大内侍卫的头子,带兵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他依旧不放心,指着刘子光道:“你手中莫非就是从北京夺来的龙虎剑,你缴获了敌酋佩剑居然不献给皇上,这是为人臣子的做法吗,我要参你!”
  刘子光道:“我进宫就是来说这把龙虎剑的事情的,这把剑决不能献给皇上,也只有我才能拥有它。”
  此言一出,连朱由校都觉得奇怪,林如海更是气得胡子都飘起来了,指着刘子光大骂:“你大胆!放肆!”魏忠贤阴笑着不说话,静静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刘子光侃侃而谈:“这把剑乃是大凶之物,他的几任主人都不得好死,第一个主人努尔哈赤,本来体健如牛,六十多岁了还能上阵杀敌,可是得此剑后不久就身体衰弱,中箭而死,他的儿子皇太极接替了王位,也将这把龙虎剑作为随身武器,后来在南侵战役中伤重退兵,半路被多尔衮谋害,然后这把剑的主人就变成了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你们都知道吧,这家伙被我活捉之后碰柱子自杀了,不过此剑却跟着鳌拜回到了北京,鳌拜这厮私藏了龙虎剑,还没有半年呢,就被小康熙给办了,然后宝剑再次回到努尔哈赤后代的手中,康熙拿着这把剑镇压京城群雄起义,下场你们也知道,被我喷了一脸铁砂子,恐怕现在脸上还包着纱布呢,这样一把不吉祥的剑,你们说能献给皇上吗?那不是阴谋害皇上嘛?林御史,我倒是想问问你,你这是为人臣子的做法吗?”
  林如海哪知道这么多的典故,被抢白的说不出话来,朱由校倒是听得津津有味,他问道:“那为何刘爱卿你就能留着这把龙虎剑呢?”
  第八章 黛玉妹妹
  对于朱由校的提问,刘子光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道:“根据微臣的研究,这把剑有两个特点,一是克主,他的历任主人都没有好下场,二是专克乱臣贼子,爱新觉罗家就是大明的逆臣,鳌拜也是逆臣,这两个特点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把剑的后几任主人都是微臣的手下败将,说明微臣的命比他们硬,微臣又是大明的忠臣,所以这两个特点都和我无关,这把龙虎剑既然是微臣缴获的,皇上也答应过不用上缴,所以还是留在微臣府中为好。”
  这番话听起来是有一番道理,朱由校心情大好,说道:“龙虎剑就赐给刘爱卿了,另外赐雁翎宝甲一领,雕弓一具,给你配齐装备。”
  刘子光立刻谢恩,魏忠贤也笑眯眯的给他道喜,朱由校说:“刘爱卿啊,刚才朕还说要你谢谢小魏子呢,他可是一直帮你说好话的。”
  刘子光对魏忠贤一抱拳:“多谢魏公公美言,有机会请你喝酒。”
  魏忠贤口称哪里哪里,都是为皇上尽忠,心里却悲愤的滴血,刘子光这小子的命太好了,这么完美的计划都不能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