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咨询商-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山东历城,张须陀的军队在击败了王薄的乱军之后,便班师回城,而秦叔宝正在和罗士信两人闲聊,不知道是谁无意中提起了现在声名大噪的琅琊榜,说道秦琼在上面排名第十二,众人都对他肃然起敬,但是秦琼却摇了摇头,说道:“这个琅琊榜不足为信,你们看,这榜单上少了两人。”

众人不解,问道:“少了哪两人?”

秦琼看了罗士信一样,又抬头看了看队伍前面那个背影,说道:“若是论武功的话,大将军肯定是在我之上,士信兄弟的武艺也比我高,但是他们两个却都没有排上榜,你们说这琅琊榜是不是徒有其名,华而不实呢?”

众人听他这样说,纷纷点头,张须陀被称为大隋刀神,他的一口大刀使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即便是同样被称为名将的鱼俱罗也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而至于罗士信,军中人士都知道,他天生神力,太守府门前的那两个四百斤重的石狮子,他可以毫不费力的轻松举起来,但是这份力气就远超常人,他手中的一杆熟铁棍虽然不是什么有名的兵器,但是重量却非常的重,足足有两百多斤,有一次打起仗来,他一棍下去,对方连人带马都被他打的倒飞出去,砸翻了好几人之后还去势不减,这一下就将对方士兵吓得士气全无,秦琼说他比不上罗士信,看起来也有几分的道理。

可是,没过多久,这琅琊阁又发布了大隋四猛四绝,哪四猛?

四猛:1。罗士信2。来护儿3。新文礼4。王伯超

哪四绝?

四绝:1。罗成2。尚师徒3。侯君集4。程咬金

不过之前的十八好汉都有介绍,但是这一次的四绝四猛却只字不提,一点都没有说明他们的厉害之处,猛在哪里,绝在哪里都没有说。

因此虽然也在江湖上热议了一阵,但是其影响力却远不如之前流传盛广的十八好汉榜。

而消息传到历城,秦琼见这一次罗士信上榜了,而且还上的是四猛榜,他跟罗士信很熟悉,知道他力大无穷,所以这个‘猛’字说的应该是他的神力,但是这份榜单里面却依旧没有张须陀,这让他很为张须陀打抱不平,因此还是对这份榜单心有怀疑。

刘志这个时候可没有心思管他们相信不相信了,这榜单虽然说是他自己写出来的,但是却是参照后世的评价,因此如果让他自己排名的话,可能就不是这番情况了,而此时他的第一个主顾上山来了,刘志准备拿这个人小试牛刀了。

此时天下大乱,一些暗中潜伏了很长时间的势力也纷纷浮出水面,准备在这乱世之中一展宏图,或者说是浑水摸鱼。

这其中就有前朝的遗臣势力,从东汉末期的三国时代开始,中国历史上就陷入了一个政权更迭十分迅速的士气,这在南北朝时期就显得更加频繁了,这其中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一共有九个朝代。

这其中刘宋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齐,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历3代4帝,共56年,陈,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北魏时间最长公有115年,东魏只存在16年,西魏也只存在了22年,至于取代东魏的北齐,不过也才延续了27年,而取代西魏的北周,本来最有可能一同全国,他们的皇帝宇文邕(电视剧兰陵王的情敌)本来有雄图大志,灭掉北齐之后本来准备饮马长江的,可是无奈心大命不长,死得太早,于是北周也很快被隋文帝杨业取代了,北周也只持续了25年。

这么一算下来,就心酸的发现,南北朝时期,一个国家的平均寿命居然只有可怜兮兮的42年,要是去掉一个最高值北魏,再去掉一个最低值,那结局会更惨。

因此,这些大量的朝代更迭之后产生的一个影响就是,到处都有各国残留的复辟实力,其中南朝的斗争不如北朝那么激烈,所以他们遗留下来的旧朝势力显然是更多一些!

而刘志今天的主顾就是南梁遗脉,萧铣!

第十五章 琅琊阁开张了

萧铣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他在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自称梁王。

萧铣的叔伯姑母就是炀帝身边的萧皇后,他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被任命为罗川县的县令,不过他这个县令似乎很不称职,经常到处跑,暗中联络梁朝旧部,企图谋划复辟之事。

萧铣来到了琅琊阁,本以为可以见到号称无所不知的琅琊阁阁主,但是却并没有如愿,刘志当然不会出面见他,他对萧铣没啥印象,就算是有印象也都是坏印象,这样的人,不见!

萧铣按照琅琊阁的规矩,缴纳了一笔佣金,刘志知道他手中有一大笔钱,所以要起价来也不含糊,本来打算要1000金的,但是又怕要价太高,把后来的客人都给吓跑了,萧铣有钱,倒不会跑,这一点他还是有自信的。

萧铣缴纳了五百金之后,这才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写了下来,交给了琅琊阁的白衣童子,再由他们转递给刘志。

琅琊阁的模式完全是按照电视剧里面来布置的,刘志最近在研究一项东西,既然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用,那就直接拿来用好了。

萧铣的问题让刘志稍微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萧铣会问关于自己的问题,比如说自己的前途啊,命运啊,接下来该怎么举事啊,这样的事情,结果没想到他的却是一个关于天下格局今后的走势的问题。

刘志瞬间就明白了过来,这萧铣肯定是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想要拿这个问题来考考自己,想要看看琅琊阁是不是正如宣传的那样无所不知,还是只是徒有其表。

刘志心中冷笑,这萧铣肯定是想要看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再问下一个问题,然而他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琅琊阁立下的规矩,任何人在一年之内都只能询问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回不回答,都是由琅琊阁说的算的。

萧铣的这个问题刘志大可以不必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说了出去的话,只怕是会对琅琊阁不利,未来的局势肯定是对大隋不利的,而这个时候琅琊阁将这件事情说出去,如果被隋炀帝听到了,肯定会龙颜大怒,甚至有可能派兵取缔琅琊阁,将他刘志抓捕起来。

不过这未尝不是有一个帮助琅琊阁宣传的机会,不过事情要说的隐秘一点。

刘志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了一行字。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萧铣在琅琊阁上等了一会,就有白衣童子将刘志写下的答案放在锦囊之内交给了他!

“萧使君,我家阁主说了,使君得到的这个答案事关很多人的生死,我家阁主希望萧使君不要将它泄漏出去!”

白衣童子说完便转身离去,两名黑衣武士随即请萧铣下了山。

萧铣的确不知道琅琊阁的规矩,他这个时候才知道琅琊阁一次只能询问一个问题,不过他并不后悔,自己所问的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早晚得问。

下了山,手下谋士岑文本急忙问道:“使君,结果如何?”

萧铣打开锦囊,将锦囊交给他,说道:“你自己看一眼吧!”

岑文本急忙拆开一看,之间锦囊里面只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秦失其鹿,天子逐之!”

“使君,他们的意思是说隋朝迟早要灭亡,这果然跟我们的推测一样,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去准备起事了?”

萧铣摇了摇头,说道:“琅琊阁的人虽然说大隋要亡,但是却没有说它什么时候会亡,本来之前杨玄感起兵的时候,我以为大隋的气数已尽,却不想出来一个叫什么刘志的人,居然帮助杨侗那个小子保住了洛阳,要是此时洛阳城被叛军攻下,那我才会认为大隋现在会亡,不过眼下杨广既然已经从辽东班师回京,山东的张须陀也击败了王薄等人,那么我不认为眼下大隋会亡,至少不是现在。”

“那使君为何不询问他,大隋几时会亡?”

萧铣苦笑着摇了摇头,“琅琊阁说,任何人一年之中都只能问一个问题,再多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回答的!”

萧铣前脚刚走,马上又有一行人上了琅琊山,这一群人锦衣华服,骑着宝马,携着弓箭和宝剑,看起来似乎像是哪家的王公子弟。

为首一人年纪轻轻但却是相貌堂堂,给人一种金鳞岂非池中物的感觉。

这个少年勒马驻足,伸手打帘,远远的望向山顶间那若隐若现的几幢建筑,只见四处松山翠竹,云雾飘渺,犹如仙境,不由赞叹道:“此地果真乃神仙之所在也,琅琊阁,好名字,好气派!”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后院耕种的刘志不由连打了几个喷嚏,骂道:“这山上也忒冷了吧,云雾飘渺湿气太重,在这里住时间长了只怕是要得风湿,不行,我得回家一趟,回去买一个除湿机过来!”

他自从来到琅琊山建立了琅琊阁之后,便开始规划自己在这边的生活,只是这古代实在是没有啥生活质量,娱乐项目实在是太少,无非是下棋、弹琴、看书、钓鱼这四种,至于他一直都不擅长的书画,这个时候也开始慢慢的入手了,甚至还嫌时间太长,他在阁院的后面还开垦了一片空地,准备种植一些花花草草,以供观赏。

而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自己既然有神秘罗盘,为什么不干脆回到现代去,先取几样东西回来用再说呢?

他一开始担心自己离开了这个时空之后,再回来的时候,可能这个时空又恢复到原来的面貌了,因此第一次尝试仅仅是持续了非常短的时间,就马上回来了,回来之后发现,即便是在自己离开了之后,这里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时间还停在自己刚刚离开的那个时候,这一发现让刘志大为欣喜,准备利用下一次回去的时机,从主世界里面好好的挑一些东西回来,甚至他还想去医院看一看,看看自己右手臂上面的这个东西有没有什么办法去掉,或者说后世的高科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好他身上的魂咒?

第十六章 西秦之王

目前刘志的名单上已经记载了一大堆的东西,比如说漱口的牙刷、牙膏,洗澡用的香皂、毛巾等等,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他甚至打算将一些电器带过来,但是这里可没有电,也没有电磁信号,因此带来电器的话需要将发电机也一起带过来,这可是大家伙,所以就暂时放在了后面了。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刘志还将他的手机给带过来了,这下好了,自己拍摄了大量美轮美奂的风景照片,以及古代的建筑、街景等等,他有一天手痒,趁着回去主世界的时候,将这些照片分享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彻底的引爆了朋友圈,一下子引来了大量好友的点赞和评论,他害怕别人刨根问底,让自己不好解释,于是只能将这些照片彻底的删除掉了。

虽然以后拍的照片不能上传了,但是留作纪念什么的也还是挺好的,因此他还将一台照相机带了过来,顺带还带来了一台专门的打印设备,这东西可是好东西,他给琅琊阁上的一些人照了相之后,将相片赠送给他们,这让他们都赶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个时候是没有玻璃镜的,铜镜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起,所以一般人都不太了解自己长啥样,因此当刘志将他们的照片交给他们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吃惊,简直将刘志当做是天神一般看待,因为他们解释不了刘志的照相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只能将它想像成为天上神仙的法宝。

“阁主,山下又有人登山求见了!”

一名小童躬身禀报说道。

“知道了,你先问明身份,然后我再看看要不要回答!”

“是!”

白衣小童拜了一拜,转身离去了,刘志也放下了手中的锄头,洗了手,回到了书房中坐了下来。

之前那一群穿着华贵的人这个时候已经上得山来,和萧铣一样,他们也对琅琊阁山上的风景大为赞叹,一个个都看得心旷神怡,感叹不已。

“这位公子,不知有何事想问,还请写在纸上,放进那一排的木盒之中,附上公子的姓名和籍贯,以方便我们给出公子想要的答案。”

这一次换来了一个青年人来招待这些人,上山来的这个公子见这人只不过是一个小厮,但是却显得彬彬有礼,举止恰当,又见他面色红润、神情饱满,显得很有精神,不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到处都是一片饿殍,在这乱世之中地,竟然还有这样一般世外桃源般的好去处,当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他却并没有照这人的话去做,而是问道:“你们琅琊阁不是号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吗?为什么还要我写下我的身份信息?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他说完便坐在一边,再也不说一句话,显然是等待琅琊阁的人给出了他的身份之后,这才肯继续。

接待的这名青年无奈,只能回去向刘志禀报了。

刘志听了之后也不奇怪,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了,因此他才让阁中的人员出去招待的时候叮嘱他们看清楚来人的长相。

不过这个时候他有了更加好用的东西,那就是照相机。

很快,这人拿着一个照相机,偷偷的走到了一旁,在不惊动来人的情况下将他们的相貌照了下来,然后交给了刘志。

刘志一看,心里大吃一惊,怎么是他?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日后的大唐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今年只有十五岁,还不到十六岁,但是在古代,人们普遍都比较早熟,像女子出嫁生孩子,一般十三四岁都有,十八岁还嫁不出去,那就是老姑娘了,人们一般都知道古代的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会有一个成人礼,叫做结发,行冠礼,冠就是帽子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你到了二十岁,就是成年人了,可以带上成人的帽子了,而在这之前,也就是二十岁之前,都称为弱冠。

而女孩子在十五岁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仪式,叫做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表示成年了,可以出嫁了。

李世民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却已经满天下的到处跑了,他性情豪放,喜欢结交天下的奇人义士,讲原则又不拘小节,出手也阔绰,一点都不吝惜钱财,因此在天下广交朋友,已经有不少的能人义士跟他的关系不错了,而这个时候李世民还不知道,他的这些优点就是促成他当上皇帝的最大优势。

既然来者是李世民,那么他肯定是为了之前自己放出的琅琊榜一事来的,自己一不小心将他的四弟李元霸写成了赵王,这个称呼虽然没错,但是却太早了,这才给他们家招来了大祸,眼下隋炀帝已经下令宇文述领兵五万,前往晋阳剿灭李渊,李世民应该是为这事来的。

想到这里,刘志提笔写到:“关中李氏,次子世民,西秦之王,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玄武之殇,手足相残,贞观未央。”

他的这三十二个字之中,涵盖了李世民的一生,不过李世民这个时候估计只能看懂前面的两句话,勉强能够看得懂第三句话。

“将这拿给外面的哪位公子,告诉他,我可以看在上一次的琅琊榜给他们带来不便的份上,再允许他再问一个问题!”

小童点了点头,将纸条折好,放入一个红色的锦囊内,用托盘盛起来,端到了外面,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锦囊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前面的三句话他看懂了,说他是关中大族李氏的第二个儿子,甚至将他的名字都写了出来,但是后面的西秦之王一直到贞观未央,这是什么意思?

西秦之王,说他是秦王么?联系到之前琅琊榜上将他的四弟李元霸称之为赵王,那么这个西秦之王似乎是说他今后的身份是秦王,李世民心中一惊,他上有兄长李建成,李建成是世子,所以如果他是秦王的话,李建成肯定是太子,但是后面紧接着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李世民的脸色开始变了起来!

第十七章 下套

“这位公子,我家阁主说了,看在之前琅琊榜为贵府上带来的不便,他允许你再问一个问题。”

就在李世民愣神的时候,白衣小童的话让他瞬间醒悟了过来,自己这一次确实是为了这事来的,眼下对方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那向他们讨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理所应当的,反正问题就是他们引起来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毫不犹豫,马上写下了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是要求。

小童这一次没有让他将问题丢进木盒,而是直接将他的问题收好,拿到了刘志的面前,准备让他查看。

刘志拆开了李世民的纸条,嘴角微微一扬,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李世民果然是来寻找破局的方法的。

他想了一下,反正李渊本来也不是什么好鸟,心中有反意,但是却没有那个胆子,但是李世民可不像是他的老子那样胆小,历史上就是李世民使计,让李渊睡了晋阳宫里面的侍女,犯下了杀头大罪,这才只能壮着胆子举兵造反。

李世民的问题是,他们李家要如何才能摆脱被扣上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

李世民问的很隐晦,他其实真正想要问的是:目前李家举旗造反的话,是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刘志记得李渊起兵是在大业十三年,也就是617年,四年之后,那个时候隋朝的版图上已经硝烟遍布,战火弥漫,而且经过三征高句丽失败的沉重打击之后,大隋的国力和军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在613年,也就是今年,虽然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布全国各地,也曾出现了像杨玄感这样的贵族反叛,但是他们在隋军的眼里都算不上是最大的威胁,杨广手中依旧有近百万军队可用,只要他不主次不分,毅然决然的继续自己的征服高句丽的计划,不对,是吓服高句丽的计划,而是将精力都用来对付国内的起义和叛乱,那么什么王薄、窦建德、卢明月、孙祖安等人都不足为惧,农民军起义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的目光较差,而且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不行,隋朝的军队可以说是中世纪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盛唐时期的唐军还要强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隋朝时曾出兵攻打吐谷浑,两次征战吐谷浑之后,吐谷浑被打的奄奄一息,几近亡国,而隋军也将从吐谷浑手中夺过来的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相当于汉武大帝讨伐匈奴,从他们的手中抢回了河套走廊的意义一样重大,彻底的化解了悬在关中地区头上的一把利刃。

而唐朝呢?唐军和吐蕃之间的冲突从唐朝建立一直到唐朝灭亡,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面摩擦不断,纷争不断,但是唐军却没能像隋军那样屡战屡胜,而是像曾国藩的湘军一样屡战屡败,一开始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他自忖和吐蕃硬拼不划算,吐蕃的地盘地势又高,土地也很贫瘠,拿下来意义不大,而且唐军也无法再高原上跟吐蕃交战,因此采取和亲的方式将吐蕃拖住,这一举措换来了三十年的和平,到了唐玄宗期间,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决定从不断侵犯边境的吐蕃人的手中夺回被占据的吐谷浑旧地,于是双方之间爆发激战,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结果在安史之乱中,趁着唐军羸弱之时,吐蕃人出动大军,攻占了当时的首都长安城,从中原地带掳走了将近一百万人口,吐蕃是奴隶制社会,所以这些人都成为了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知道他们死去,死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隋军的战力强横,不要说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了,就算是像杨玄感这样经过精心筹划组建的拥有和官军一样装备的军队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这个时候起事似乎也并不是什么上上之策。

不过刘志却知道一个炀帝心中的秘密,这个秘密对于李世民一家来说就像是救命的稻草一样,可以挽救他们于危难。

片刻之后,小童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李世民这个时候心里却十分的着急,远不如他刚刚上山来的时候那样从容淡定。

“怎么样,你们阁主怎么说?”

见到小童出来之后,李世民急忙迎了上去,张嘴就问,亟不可待。

“公子稍安勿躁,我家阁主已经将您问的问题的答案写下来了,放在了这个锦囊之中,公子请收好!”

小童奉上手中的托盘,里面放着一个紫色的锦囊。

李世民接过锦囊,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脸上先是疑惑,继而惊讶,最后才眉头舒缓,似乎是弄懂了刘志的意思。

他对小童拱手说道:“请你转告你家阁主,就说我李世民承蒙他的恩情了,若是日后用需要用得着我李世民的地方,只管打声招呼,李世民一定鞍前马后决不推辞!告辞!”

说罢毅然转身,上了战马,挥动马鞭,疾驰而去,这山势险峻,道路虽是青石铺成,但是上面却有不少的青苔露水,他的胆子倒是不小,居然敢纵马疾驰,也不怕掉进深渊摔的粉身碎骨。

“锦囊给他了吗?”

刘志从阁中走了出来,对小童说道。

“给了,他看起来很急迫的样子,马上就离开了!”

“恩,知道了!”

刘志看了看李世民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自己这可是又给杨广一个好机会,帮助他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夙愿了,有了这个动手的借口,只怕这第二次的东征高句丽,他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