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开道的面颊上有一枚箭头,找来郎中,让他拔去箭头,郎中道:“箭头太深,没法拔。”高开道一生气,杀了那郎中,之后另外又找来一位郎中,问了同样的问题后,郎中回答:“要拔箭头恐怕很痛。”

    高开道又杀了这位郎中。

    第三次找来一位郎中,这个郎中听闻了前两个同行的事迹,不敢多言,直接道:“有办法拔。”

    于是他凿了高开道的颊骨,钉入楔子,骨头裂开一寸多的缝,到底取出了箭头;手术时高开道依然打着节拍地欣赏奏乐舞蹈,脸不改色,众人听后都大为佩服。

    窦建德从幽州返回后,得知了李密前来投靠自己,感到大为高兴。李密以前可是他窦建德依附过的人物,没想到现在却来投靠了他,这顿时让窦建德不由的感到大为畅怀。

    ……

    十二月末,李渊分别下诏与李隐和李世民,让他们尽快返回长安,一来接受封赏,二则是共度除夕,再则商议来年的作战方略。

    李隐与房玄龄等商议之后,决定不再找借口推辞,将大军托付给李世绩和苏定方统辖,然后带着罗士信、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等人往长安而去。

    大唐来年的作战目标,定是中原的王世充,李隐既已屯兵河内,又仍为并州总管,对付王世充怎么着也应该是少不了他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已是李渊第二次下诏让李隐回长安,且理由充分,李隐如果再拒绝的话,不太合适。

    李隐和李世民相隔不到一天先后到了长安,李渊都下令让官员至得胜门恭候两人的返回。

    当李隐与众官员寒暄过后,忽有人阴阳怪气的道:“二兄一出马,河东便被平定了,真是让人钦佩啊!”

    如此这样对李隐说话的,全天下除了齐王李元吉,不会再有别人。话音落下后,只见李元吉骑着匹高头大马,出现在了李隐的面前。

    李隐哼了一声,“若不是你在晋阳胡作非为,河东局势何至于糜烂到要我挂帅出征的境地?我此次返回长安,定要向父皇面前参你一本,非要让他好好治你的罪不可!”

    李元吉听后,脸色变得十分的难看,他万没想到,李隐竟会在众官员面前,如此不留情面的数落他。

    李元吉气呼呼的道:“我有没有罪,自有父皇定夺,可不由你说了算!”

    接着,李元吉不待李隐再说其他,便看着李隐身后的尉迟敬德道:“你就是原来刘武周的那个手下尉迟恭?”

    尉迟敬德拱手行礼道:“末将正是,不知齐王有什么见教?”

    李元吉道:“本王听说你极善于马上避让长矛,而本王又被誉为唐军中使长矛的第一人,你我不如较量较量,看看到底谁更厉害吧!”

    尉迟敬德确实是以善于避让长矛,而称雄于军中,每次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敌人密集的长矛刺来,却始终伤不了他,他还能夺取敌人长矛回刺过去。

    而李元吉又颇以擅长骑马使长矛自负,当尉迟敬德归附李隐的消息传来长安后,常有好事者怂恿李元吉与尉迟敬德斗一斗,看看到底是他这个擅长使长矛的人厉害,还是擅长夺长矛的尉迟敬德厉害。

    李元吉为了面子,对于那些好事者的怂恿早早就答应了下来,说只要尉迟敬德来长安,他定会与之一决高下,将尉迟敬德打败!

    如能将尉迟敬德打败,既能大长他李元吉的面子,又能折李隐的威风,对李元吉可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他才会在李隐等人刚到长安后,便迫不及待的来这寻战了。

    尉迟敬德道:“武器无眼,齐王身份尊贵,末将不敢与你比试。”

    李元吉不耐的道:“你我各自去掉矛头相互较量便是,你现在也算得上是晋王府中的有数人物了,怎么做事如此婆婆妈妈?”

    尉迟敬德将目光看向了李隐,请求他的指示,见到李隐向了他点了点头后,才抱拳道:“敬德自当去矛头,齐王却不必去。”

    李元吉听到尉迟敬德如此看不起自己,心中暗恨,遂不多言,立即以未去矛头的长矛向尉迟敬德的要害之处刺去。

    这时,附近的百姓听说李元吉要与晋王李隐的帐下大将较量武艺后,都齐齐的围了过来,李元吉到了长安后,虽不敢像在晋阳时那样放肆,但坏事也做了不少,所以长安百姓都是对他毫无好感,这时的心中都是希望晋王的手下能给他一个教训。

    尉迟敬德从容不迫的在马上翻飞避闪,李元吉一连刺出了四十多次,每次都是直往尉迟敬德的要害刺去,但却连尉迟敬德的衣服也没摸到。


………………………………

第248章 除夕比斗

    李元吉又与尉迟敬德交手了许久后,手中的长矛仍是一点都没碰到尉迟敬德,李隐向尉迟敬德问道:“避矛和夺矛哪个更难一些?”

    尉迟敬德在马上一边躲闪着李元吉的进攻,一边脸不改色的回答道:“夺矛更难一些。”

    李隐道:“那敬德不妨夺下齐王手中之矛来,让大家见识一下?”

    尉迟敬德道:“末将谨遵晋王之令!”

    尉迟敬德说着便将手中的武器扔到了地上,待李元吉再次以长矛猛的向他刺来的时候,他不避不闪,双手向前迅速探出,众人只觉眼前一花,便见李元吉的长矛已到了尉迟敬德的手上。

    李元吉顿时恼羞成怒,立即叫尉迟敬德将长矛还回给他,然后手持长矛跳上马,接着突然出手,以长矛往尉迟敬德的心脏刺去,但却被警惕心强的尉迟敬德给躲开了,且长矛再一次被他夺走。

    李元吉仍不甘心,又要回长矛与尉迟敬德交战,但没过多久,长矛又被夺走,连接三次长矛被夺走,李元吉已的脸上无光之极,且四周百姓的喝彩之声,更是使得他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李元吉内心深以为耻且恼怒不已,但嘴上赞叹了尉迟敬德几句,然后便匆匆骑着马灰溜溜的离开了。

    四周的百姓见李元吉吃了大亏,心中都十分高兴,口中都对尉迟敬德与李隐都大肆称赞不已。

    李隐入了城后,按制先入宫觐见李渊,李隐与李渊在殿中见过面后,亲切的交谈起来,主要还是李隐详细的向李渊禀报平刘武周的全过程,虽然他说的,基本都在之前的奏报中向李渊禀明过。

    交谈了许久后,李渊忽然沉吟了一会,然后脸带笑意的向李隐道:“河东既已重归大唐疆土,朕不如就让皇儿永镇河东,为我大唐看守此要地,你看如何?”

    李隐听后,心中莫名的升起一股寒意,不过脸上没露出任何异常,神情恭敬的道:“现在河东仍不稳定,父皇让儿臣出镇河东,儿臣自是义不容辞,不过将来若是天下大定,到了放马南山之时,儿臣还是希望能回到长安,与家人待在一起,所以‘永镇’二字还是免了罢。”

    李渊听后,微微的点了点头,似是对李隐的回答感到比较满意,他又继续向李隐问道:“那皇儿以为,到了放马南山之时,河东该如何管理才比较好?”

    李隐道:“依儿臣愚见,无非是将权力过重的总管之制废除,然后再派贤明的大臣出任刺史,具体该如何,儿臣也没多少头绪,朝中大臣中比我更精通管理地方的大有人在,相信父皇定能与他们找出最为合适的办法。”

    李渊听了李隐这话后,颇为欣慰,李隐这回答似乎很是让他感到满意。之后父子两人又交谈了许久,直至日暮之时,李隐才踏出皇宫,长嘘了一口气后,然后坐上马车返回了晋王府……

    除夕夜,皇宫。

    这已是李家入主关中后的第三个除夕夜了,故而一切都已渐渐形成定例,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而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与往年相比,并无多大区别。

    当晚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李元吉忽然起身向李渊道:“父皇,我李家以武立国,如此盛大的宴会,怎能只闻歌舞,而不见兵戈?这实在是与我大唐的国风不符啊!”

    李渊尚未回答,李建成却先笑道:“除夕佳节,就该多一些和气喜庆才对,怎宜动兵戈?”

    但李渊却点头道:“朕却觉得皇儿说得很有道理,此时四海未平,不少的官员将领却已开始贪图享乐了,却不知大唐四周,仍是群狼四顾,所以,武力不可忘!”

    百官听后,觉得李渊的话颇有深意,于是都是面面相觑,不敢轻言。

    李元吉听到李渊的称赞后,顿时大喜,趁机道:“请父皇下诏,让宫中的勇士互相比拼武技,儿臣建议从射箭、马术、举石锁这三项军中基础来比试,既能避免伤人破坏了喜庆,又不失军中豪气!”

    “吾儿的建议甚好,众爱卿以为如何?”李渊说着,向百官问道,百官听李渊都已开口说好了,自没人会说不好。

    李元吉一双小眼从李隐所在的位置一扫而过,随即又向李渊提议道:“父皇,宫中勇士太多,若是全来较量,未免有些混乱,不如就让儿臣带来的三员勇士,与现在站在我二兄、三兄背后的那几位将军进行较量便可。”

    这时站着李隐身后的,分别是罗士信、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三将,李隐此次回长安,只带了他们三人,苏定方、丘行恭、黄君汉和裴行俨等将都留在了河内郡统率大军,而站着李世民背后的,则是秦叔宝、候君集和张士贵三员将领。

    对于李元吉的提议,李渊先未回答,转而向李隐和李世民二人道:“两位皇儿以为此提议如何?”

    “儿臣谨遵父皇旨意!”李隐和李世民齐声答道。

    李渊听后,点了点头,下令道:“既然如此,那众卿家就随朕到宫殿附近的武场,观看众勇士猛将的较量吧!”

    皇宫中可供人较量武艺的地方多的是,众人很快到了一处武场纷纷坐下,武场四周被许多的灯火照得我如白昼。

    李元吉这时对他带来的三个勇猛之人道:“你们给本王听好了,这次无论如何都得将对手给比下去,若是大涨了本王的面子,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少不了你们的!”

    那三人听后,有一人拍着胸口道:“齐王您就放心吧,有我们三个出马,定能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

    这三人分别叫宇文宝、谢叔方和李思行,都是苦心招来的能人,现在分别担任齐王府的护军之职。

    李元吉在那天向尉迟敬德交手,大失了威风,从而常被人在背后嗤笑后,便一直想要重新找回场子来。

    于是李元吉派人大张旗鼓的四处寻找能人异士,想要在除夕夜这晚,在李渊和百官面前,通过赢得李隐和李世民身边的将领来大出风头!


………………………………

第249章 连珠

    宇文宝、谢叔方和李思行三人中,宇文宝是大力士,被人誉为是霸王在世,上百斤的石锁,都能轻轻松松的举起来,谢叔方箭术超群,百步穿杨,不在话下,被人称为是“小李广”。

    而李思行则是马术精湛之辈,骑马疾奔时,无论是射箭还是与人交手,都如家常便饭一般容易。李思行在李家入关中的时候还立有大功,也是最近才被李元吉收罗到王府之中的。

    李元吉对宇文宝、谢叔方和李思行可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在他看来,尉迟敬德、秦叔宝之辈,虽都是在战场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在战场上杀敌或许很厉害,但要是说起举石锁、射箭和马术,他们却未必能强到哪去。

    众人首先较量的是射箭,李元吉派出的人是谢叔方,李世民派出的是候君集,李隐则让罗士信上场。三人均站在八十步外射靶子,每人射三箭,成绩优者为胜。

    谢叔方率先拿起了弓箭,向候君集与罗士信两人轻蔑的笑了笑,然后弯弓“嗖”的射出了一箭,竟射中了靶心附近的那一环上,眼力好的人见到后,不由的惊呼了一声。

    这个时候的靶子,比较简易,正中一点红圈,四周有五六个环圈,而有的靶子,则是除了红圈外再无其他的环圈,一切都以射中靶心为目标。

    谢叔方却似乎不怎么满意,收起笑容,屏气凝神许久后再迅速的射出一箭,“笃!”的一声响起,弓箭正中靶心!谢叔方再接再厉,又射出一箭,这次却稍有偏差,跟第一次那样射在了离靶心最近的那一圈环上。

    这个成果,已是相当的不错了,因为他们所站的地方,可是八十步开外,普通人只怕连靶心都看不清,更不用说射箭了,而且这么远的距离,对射箭之人的臂力要求很大,力气稍小的人,射出的箭只怕连靶子都摸不到。

    李元吉也顿时拍手交好,谢叔方也感到比较满意,以挑衅的目光看了看罗士信与候君集两人,然后才傲然的退了下去。

    候君集叫人牵来了一匹马,然后骑了上去,看样子竟是要骑在马上来射箭。(这些弓箭与马,都是宫中之物。)

    步射与骑射差别较大,精于步射的人,骑在马上后弓箭可能连靶子都碰不到,反之亦然,所以候君集这才会请求骑马。

    马身上挂有箭壶,候君集骑马到了离靶子八十步外后,没耍什么花招,立即弯弓射出了一箭,一箭射出,便又从箭壶拿起弓箭,再射出一箭,转瞬之间,三箭便已接连射出,看得众人都是有些目不暇接。

    观看的百官比较离武场有些距离,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眼看清射箭的成果如何,所以有事先已安排了几个小太监通报,此时通报之的太监尖声喊道:“两箭中红心,一箭中五环圈!”

    此言传来,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轰然之声,候君集如此快速的射出三箭,却取得如此成果,不得不让人钦佩,就连李世民,也是对候君集点头称赞了起来。

    而一旁的李元吉与谢叔方,脸色都变得十分的难看了,李元吉更是怒瞪了谢叔方一眼,隐隐想要发作,但李思行却道:“齐王息怒,那个罗士信不还没出手吗?他定是不能超过叔方的成绩的。”

    李元吉听后,觉得有理,这才怒气稍微的消了一些。

    候君集退下后,罗士信也立即翻身上了马,到了指定距离后,竟骑马绕着靶子疾奔起来,接着,只见罗士信一下子连搭了三支弓箭,将弓拉满后,三支箭瞬间齐发而出。

    “这是‘三星连珠’之技?”高坐在最上面的李渊这时大为惊讶的站了起来。

    一旁的裴寂好奇的问道:“陛下以前见过这等骑射绝技?”

    李渊点头道:“不错,朕上次见识此技的时候,还是仁寿四年汉王杨谅起兵造反的时候,那时朕见过张须陀将军以此技在战场上杀敌,端是神勇无比,让人难以忘怀啊!”

    “三箭皆中靶心,三箭皆中了靶心!”小太监神情激动的大声喊道,四周的百官听后,顿时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罗士信既让骏马奔跑起来,又一下子射出三箭,操作上的难度与谢叔方、候君集相比,不知要大了多少,但结果却三箭都射中了靶心,除了神乎其技,众人已想不到其他的词语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了。

    李元吉听到结果后,愣片刻,随即向谢叔方哼了一声,心中已打定主意晚宴过后,就将其暴打一顿后驱逐出齐王府。

    “第一场比试较量,罗士信胜出!”负责判定结果的人这时大声宣布道,对于这个结果,所有人都不得不服,李渊还当即下令,赏赐罗士信绸缎百匹。

    之后,进行的较量项目的举石锁,场上摆着一排重量不等的石锁,这个不需要一个个来,进行较量的三人,一起上前去举自己能举得起的石锁即可,谁举的石锁越重,谁就获胜,不过举起来后,还得走上几步,才算作数。

    李元吉派出的人自然是臂力惊人的宇文宝了,李世民方面,派出的则是秦琼秦叔宝,而李隐则人程咬金上场,并向他道:“随便玩玩就行,不必较真。”

    程咬金点了点头,走了上去,他对秦琼自是熟悉无比,知道他力气非凡,所以没希望能比过秦琼,但齐王府的那无名小卒,他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输的。

    大冬天的,宇文宝却赤果着上身,露出健壮的身躯,他直接走到了一百二十斤石锁前面,俯身抓住两侧,接着大喝一声,将着百斤石锁举过头顶,向四周转了一圈后,才缓缓放下。

    周围观看的官员见此,都大声称赞不已。

    程咬金原本是想举个百斤石锁的,但见了这情形后,便走到了一百五十斤的石锁面前,掂量了一下后,觉得还挺重的,觉得自己举起来是没问题,但再转一圈可就吃力了,于是又将石锁放下,笑道:“这个太轻了,我再找个重点的。”


………………………………

第250章 回河内

    程咬金话音刚落,却见秦叔宝径直走到了二百斤重的石锁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一下子将身前的石锁举了起来,然后向四周转了一圈,这才将石锁放下,放下之后,秦叔宝仍是脸色不改,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程咬金向秦叔宝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好家伙,老秦果然不愧是我们山东好汉中力气最大的人。”

    秦叔宝道:“我这算什么,士信在力气上一点都不输于我,你要是没吃撑着,只怕也能将这举起来。”

    程咬金听后,摸了摸肚皮,尴尬的笑了几声。

    宇文宝听后,却满脸的不岔,大步走到了二百五十斤重的石锁面前,暴喝了一声,颈露青筋,缓缓将石锁举了起来。

    “好!”李元吉见此,不由激动的大声称赞道。

    宇文宝听后到李元吉的称赞后,心中也是暗喜,然后举着石锁,双手发颤的向前走了一步……

    “嘭!!”只听得一声巨响传来石锁轰然压下,将宇文宝死死的压在了下面,鲜血顿时流了一地,而宇文宝显然已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李渊脸色不悦的瞪了李元吉一眼,“看你出的馊主意!”话说完后,他便带着人拂袖而去了。

    大好的除夕佳节,却在皇宫中闹出了人命,真是让人感到扫兴之极,也难怪一向对李元吉宠溺有加的李渊,也是对他大为恼火。

    李渊既去,这除夕晚宴自是举行不下去了,李隐看了一眼死状甚惨的宇文宝,轻叹一声,向身边的尉迟敬德等人道:“回府吧!”

    其他的官员与王公贵族,也是纷纷向宫外走去,之前还热闹非凡的练武场,瞬间已没了什么人影。

    李元吉愣了好一会后,才打算离开,李思行问道:“齐王,不将宇文兄弟安葬好吗?”

    李元吉哼声道:“这种没用的废物,还想我给他安葬?”说完后,他便大步的向宫外走去了……

    翌日的元旦大朝会上,按以为的定例,李渊一般都是要与百官商讨要事的,但这时的李渊似乎心情不佳,直接下令,钦定李世民在开春之后,统辖关中以及山东、山南的各路军马,攻打王世充,再令李隐统领河东兵马,从河内对王世充施压,与李世民一起共同攻略王世充!

    武德三年的正月十五过后,李隐与家人道别,离开了长安,与罗士信等人出潼关往河内而去……

    在李隐回长安的这段时间,降唐的原刘武周将领寻相等人,大多又叛唐投靠突厥人而去了。

    大唐的诸将这时都怀疑尉迟敬德也迟早会叛离,纷纷向李隐建言,要将尉迟敬德囚禁在军中。

    兵部尚书、行台左仆射屈突通,更是从长安亲自写信向李隐进言道:“尉迟敬德骁勇绝伦,现在被诸将排挤,内心必然怨恨,留着恐怕会成为后患,不如索性杀了他。”

    李隐回信拒绝了,信中最后一句话写到:“敬德如果真要叛离,又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

    李隐还把尉迟敬德带入卧室之中,赐给他金条,然后道:“男子汉大丈夫相互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不要因为一点小仇怨而介意,我最终没有相信谗言而害了忠良,敬德应该明白。如果敬德一定要走,这点金条就算作路费以表这一段共事之情。”

    尉迟敬德大为触动的道:“大业十二年征刘苗王之时,敬德仅仅是个名不经传的武官,大将军就以千金难买的踏云乌骓马相赠,此等恩情,敬德一直铭记在心,去年归降后,大将军更是待我无比亲厚,大将军既以国士待我,我定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怎会有离弃之心?”

    尉迟敬德一向是沉默寡言的人,这时却终于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让人听后都大为感动。

    这天,李隐正在巡视各营寨,忽有士兵来报,说抓到了一个疑似王世充探子的人,李隐叫士兵将来者带过来。

    那疑似王世充探子的人已有五十多岁,李隐看到那人的相貌后,却不知为何感到有些面熟。

    那人大声喊道:“晋王,我是以前的荥阳太守杨庆啊,我是从王世充处来投靠大唐的,不是什么探子!”

    李隐听后,这才恍然记起了这人。大业九年,杨玄感作乱攻东都,李隐曾带兵至荥阳与这杨庆是见过的,所以之前才会觉得有些眼熟。

    说起这杨庆,在历史上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是他的数次改换姓氏了。

    李密称雄中原之时,河南各郡都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