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明全其实是想着依托前军两万人,彻底击败蒙古铁骑的,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想过于的幼稚和单纯了。
蒙古铁骑的骁勇,超乎了常明全的预料,他们的箭雨是致命的,仅仅是三轮的箭雨,就让合州御前诸军的将士伤亡接近了千人,这是不敢想象的,而蒙古铁骑的冲锋,更是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若不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前军的骑兵还真的会在短时间之内溃散。
不过常明全牢牢的记住了一点,那就是蒙古铁骑近身搏击的能力一般,也正是因为知晓这一点,常明全下达了死命令,不管遭遇多大的伤亡,都不能够退却,必须与蒙古铁骑死拼。
近身搏击之后,情况稍稍的好了一些,不过形势依旧严峻。
蒙古铁骑的进攻速度与转移速度都太快了,他们在马背上如鱼得水,来去自如,相比较来说,合州御前诸军的骑兵,则要差了很多。
战场上时常出现的情景,就是蒙古铁骑在一个地方厮杀之后,眼看着有数人围攻过来,他们迅速的转移,而且在转移的过程之中,还会发射出来冷箭,随着弓箭的呼啸,总会有一个合州御前诸军的将士倒下。
合州御前诸军的将士伤亡已经超过五千人,不过他们对手蒙古铁骑的伤亡却不大,估计不超过千人,若是按照这样的态势持续下去,顶多一天的时间,前军就将彻底的崩溃。
兀良合台的心思完全不一样,他没有参与厮杀,而是坐镇指挥,眼睛里面显露出来惬意。
得知对手是合州御前诸军,兀良合台异常的兴奋,在合州御前诸军抵达恩阳县境内的时候,他就命令大军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尽管斥候侦查合州御前诸军估计有两万人左右,他也不在乎,相信一定能够彻底打败合州御前诸军。(
战斗厮杀开始的时候,兀良合台还是颇为紧张的,甚至决定亲自上阵厮杀,不过随着战斗的持续,他略微的放心了一些。
不过战斗持续到如今,兀良合台内心还是有诸多感慨的,与宋军交手很多次了,每一次面临的都是宋军大溃败的场面,可今日的情况不一样,尽管他麾下的蒙古铁骑在厮杀的过程之中占据了几乎绝对的优势,可是宋军没有丝毫后退与撤离的意思,还是在拼死的搏杀。
这样的宋军很少见。
麾下的蒙古铁骑,也有一定的伤亡,尽管数量不是很大,可兀良合台都是很心疼的。
要知道蒙古铁骑每人的配备都是不一样的,将士全身都是铠甲,战马也披着铠甲,几乎能够抵御大部分的弓箭,而这样的配备,也唯有蒙古铁骑的军士,才有资格拥有。
蒙古铁骑的诸多配备,有些甚至是从欧洲缴获来的。
兀良合台已经断定,此番作战他麾下的大军是一定能够取胜的,只是取胜需要时间,想着一鼓作气冲垮合州御前诸军的防线,已经不可能,那就只能够在面对面的厮杀过程之中,发挥出来军士最强的能力了。
兀良合台的目光,除开看向战场,绝大部分都是盯着对方的帅旗的,合州御前诸军的主帅,也没有参与厮杀,不过他相信,麾下的将士最终是能够夺取那一面帅旗的。
一旦打败了合州御前诸军,接下来的征伐就要顺利很多,收复成都府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还有可能乘胜前进,夺取潼川府路。
有了这巨大的战功,兀良合台在蒙古朝廷的地位肯定不一样,也一定能够得到忽必烈的重视。
几年时间过去,兀良合台对忽必烈的看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开始的疏远,到后来的慢慢了解,到现如今的佩服与服从。
能够融入到忽必烈的核心圈子里面,这是兀良合台的愿望,能够指挥大军作战,纵横四海,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这是兀良合台最终的目标。
时间到了午时。
三个时辰过去了,就连没有参与到厮杀之中的常明全,都感觉到肚子有些饿,就更不用正在苦苦厮杀的诸多将士了。
战场的局势终于慢慢的稳定下来了。
随着厮杀的持续,诸多的将士也慢慢找到了应对的办法,他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方队,每个方队的人数不少于十人,其中有骑兵也有步卒,他们已经放弃了单兵作战的选择,而是联合起来对付蒙军。
蒙古铁骑的军士,也不是铁打的,他们的进攻节奏也逐渐的慢下来了。
这是让常明全稍稍欣慰的地方,他发现负重很多的蒙古铁骑的军士,难以持续长时间的厮杀,毕竟每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背负厚厚的铠甲,连战马都被铠甲包围,若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
常明全也终于明白了吴邵刚的意思,他已经看到了希望,只要前军继续坚持下去,不要多长的时间,蒙古铁骑的末日就要到来。
前军将士的伤亡,常明全已经有些麻木了,战斗持续了三个时辰的时间,伤亡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遍地都是血腥,到处都是尸首。
好几次,部分将士因为伤亡太大,出现了动摇,常明全命令身边的亲卫,毫不留情的斩杀出现动摇的军士,他必须要死死的稳住。
以前军来消磨蒙古铁骑,消耗他们的体力,接着以最为精锐的中军,对蒙古铁骑发起致命的冲锋,这就是整体的战术安排。
只要彻底打败了蒙古铁骑,那么蒙军的援军,自然就垮掉了。
一旦蒙军的主帅爪都得知蒙古铁骑被打败,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常明全身边的两百亲卫,已经只剩下一百人,其余一百人全部派遣出去,一方面代表他监督,一方面也率领诸多的将士冲锋厮杀。
打败蒙古铁骑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能够坚持到最后,坚持到中军发起总攻,就已经很不错了,按照传令兵的观察和禀报,蒙古铁骑的伤亡估计也接近两千人了。
以七千多的伤亡,换取蒙古铁骑近两千的伤亡,表面上看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常明全明白,这是完全值得的。
常明全没有想到的是,他已经创造出来了奇迹,两碗大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之下,基本是不可能支撑下去了,面临的就是彻底溃败的局面,不过他率领的前军,还在支撑,还在厮杀,这已经是大宋其他所有军队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就连最为骁勇的蒙古铁骑,遇见这样的情况,也会产生动摇的情绪。
兀良合台脸上惬意的神情终于消失了,他已经感觉到了危险,这是长期指挥作战的将领具备的直觉。
对方的伤亡太大了,可依旧在苦苦的支撑,丝毫没有撤离的意思,这不符合常理,按说厮杀到了这个份上,对面的宋军就算是不溃败,也会全数撤离的,难不成宋军真的都不怕死吗,战至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吗。
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军队。
要么是对方有援军吗,可这样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兀良合台所掌握的情报,大宋驻扎在四川的三路大军,分别为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和金州御前诸军,而三路大军的总兵力不超过十万人,其中以兴元府御前诸军所辖的军士人数最多,应该是超过三万人,其余的合州御前诸军与金州御前诸军,总兵力都不足三万人。
参与此番厮杀的合州御前诸军的总兵力,有两万人,也就是说合州御前诸军剩余的总兵力不超过一万人了,这些人毕竟还要守住成都府路与潼川府路等地方,不可能完全参与作战。
不过宋军苦苦支撑,究竟是为了什么。
兀良合台下达了加强进攻的命令,他知道这个命令下达的时间不是很合适。
他麾下的将士,同样感觉到疲劳了,接连三个多时辰的厮杀,铁打的汉子也会累的,不过作为卓越的指挥官,兀良合台很清楚,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够取得作战的胜利。
蒙古铁骑忽然加强了攻势,他们不再四散进攻,而是集中起来,开始了冲锋。
常明全得到了禀报,红着眼睛、面无表情的下达命令。
“所有的将士,全部迎上去,不准后退,不准撤离,违者立斩。。。”
常明全身边的亲卫,再次被派遣九十人,他身边只剩下十个亲卫了。
厮杀到了这个时候,常明全很明白,前军的使命快要完成了,只要能够抵御蒙古铁骑这一轮疯狂的进攻,彻底遏制他们的势头,接下来中军就要发起进攻了。
常明全更是明白,蒙古铁骑距离失败的时间不远了吗。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前军必须牢牢的撑住。。
第二百六十二章 意义非凡的惨胜(1)
大地开始了轻微的震颤,平地里忽然刮起了一阵风。?
随之而来的是兀良合台的身体开始颤抖。
起的一轮强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伤亡惨重的宋军依旧在坚持,见到如此的情形,兀良合台内心已经萌了退役,凭着本能的直觉,他感觉到这背后存在阴谋,或者说宋军有着其他的部署,要不然伤亡惨重的宋军根本无法支撑。
兀良合台的感觉的确是很准的,可惜他没有机会下达全线撤离的命令了。
当大地开始轻微的震颤,左右两翼出现了阵阵黄沙的时候,兀良合台知道,他麾下的大军,陷入到了宋军的包围之中,这个时候下达撤离的命令,无疑是自欺灭亡,最好的办法是命令所有军士拼死抵抗,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脱离险境。
先前对宋军的轻视,让兀良合台悔青了肠子,不过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张炳辉冲锋在最前面。
其实他麾下的中军,距离战场并不是很远,不到十里地,为了能够准确掌握前军的战斗情况,斥候冒着巨大的危险时时刻刻侦查,斥候的每一次禀报,都会让张炳辉内心颤抖。
冲锋之前,这些情报被扩散下去,让每一个即将参与战斗厮杀的军士知晓。
而这些情报,成为了振奋士气最好的良药。
蒙古铁骑强化冲锋的时刻,蔡思伟的命令随即到达。
一旦前军抵抗住了蒙古铁骑强化的冲锋,就是中军出战的时刻。
张炳辉一直努力抑制自身的情绪,不过在冲锋开始的那一刻,他的情绪彻底爆了。
和张炳辉一样,其麾下中军的一万将士,情绪也在这一刻爆了。
没有人能够形容这种情绪爆之后形成的震撼力,但蒙古铁骑的感觉是最为明显的。
滚滚的黄沙,密集的蹄声,呼啸而至的杀气,让正在厮杀的蒙古铁骑军士愣住了,就连兀良合台都愣住了,他从未感受到如此之大的杀气,这是毁灭性的气息。
刹那间,兀良合台以为自己看错了,或者是感觉错误了,在他的脑海之中,尚未出现过如此强悍的军队,就连当年在欧洲厮杀的时候,面对强悍的欧洲十字军团,也不过如此。
兀良合台感觉到了恐惧,这种恐惧自于内心,他分明看见了惨败和溃败的局面。
一部分的军士已经调转马头迎上去,他们努力拔出背后的弓箭,准备射出去。
可惜的是,宋军冲锋的度太快了,以至于这些军士来不及张弓搭箭。
前面的几十名军士,撞击到了宋军冲锋的洪流,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般飞开。
黑色的洪流,如同一把利剑,从左右两翼,瞬间撕开了蒙古铁骑的阵线。
拼杀之中的蒙古铁骑,瞬间有些慌神了,他们还是第一次被宋军冲垮了防线。
蒙古铁骑瞬间被分割成为了大小不等的方块,身穿黑色战袍的宋军军士,不断冲击这些方块,让方块变得更小,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蒙古铁骑的军士不断惨叫着倒下。
护身的铠甲没有作用了,披在战马上面的铠甲,此刻成为了拖累,让蒙古铁骑无法快的撤离战场,实际上筋疲力尽的军士也无法安然撤离战场。
惨烈的厮杀瞬间展开。
兀良合台命令身边的亲卫,大声疾呼,呼喊的也就是一句话,为了蒙古铁骑的荣誉。
这句话曾经振奋过无数军士的心,让遭遇险境的蒙古铁骑,屡屡的反败为胜,特别是在欧洲厮杀的时候,以少胜多的蒙古铁骑,更是依托无穷的失去,打败了欧洲十字军团。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合州御前诸军,这同样是一支经过了精心打造的军队。
兀良合台身为亲卫的呼喊,的确激起了不少军士的士气,但他们无法聚到一起,因为他们已经被切割开来,只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独自抵抗。
。。。
半个时辰过去了,蒙古铁骑已经被黑色的汪洋彻底包围。
战局开始了彻底的逆转。
随着伤亡的加剧,兀良合台已经急红了双眼,脸色也变得苍白。
他终于知道了,若是继续坚持下去,等待蒙古铁骑的命运,就是全军覆没。
撤退的命令,在无奈的情况之下布下去了。
这些命令只能依靠兀良合台身边的亲卫去疾呼了,用蒙古语疾呼。
不少传达命令的亲卫,被弓箭射中,或者被长矛长枪斩杀,永远无法回到兀良合台的身边了,勉强回到兀良合台身边的亲卫,也是满身的血渍。
部分的军士开始强行的撤离,更多的军士被包围,没有撤退的机会。
兀良合台是迫于无奈下达的撤退命令,不过他这个命令,张炳辉完全知晓,因为简单的蒙古语,是合州御前诸军平日里训练时候,必须弄懂的。
也就在兀良合台下达撤退命令的同时,张炳辉同时下达了命令,前军和中军同时开始了最为猛烈的进攻,其中前军负责围剿撤离战场准备逃离的蒙军,中军则是负责给与继续负隅顽抗的蒙军致命的一击。
其实兀良合台下达的撤退命令,也让张炳辉和常明全松了一口气,他们已经完全察觉到了蒙古铁骑的骁勇,遭遇如此的险境,居然都还能够坚持。
。。。
败局已定。
兀良合台不得不考虑身边亲卫的建议了,必须要马上撤离。
蒙军的悍将,尽管有着从容撤离战场的本钱,但大都是不愿意单独撤离的,他们身边的亲卫是无比骁勇的,拼死也要护卫主帅撤离,兀良合台也是一样。
战局瞬间的变化,让兀良合台已经失去了从容,理智告诉他必须要尽快的撤离,否则自身也有可能搭进去,但蒙古部落的荣誉让他不能够擅自撤离。
在抵抗的军士人数越来越少了,兀良合台就是这个时候冲上去厮杀,也无济于事了,而且已经有宋军的军士朝着他这个方向冲杀,若是继续耽误下去,他这个蒙古的万户长,怕也是要留在这里了。
终于,悲愤的兀良合台,开始了撤离。
跟随在他身边撤离的军士,不足五百人。
撤离的队伍,遭遇到了宋军箭雨的袭击,不少人惨叫着倒下,让兀良合台肝胆欲裂。
说到底,并不是兀良合台想着保全自身性命,强行的要撤离,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赶赴巴州州城,通知主帅爪都不定宋军的援军,已经赶赴巴州州城而去了,若是爪都率领的大军,也遭遇到宋军内外的夹击,那就真的麻烦了。
兀良合台还想到了,为什么刘元振及其麾下的近六万的大军会被剿灭,这的确不是刘元振投降了大宋朝廷,而是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过于的骁勇了。
今日的战斗,就是最好的例证。
兀良合台拼命的打马,朝着巴州州城的方向而去,他身边的亲卫则是拼命挡住宋军的进攻,不少的亲卫倒下了,剩下的亲卫,忠心耿耿,继续护卫兀良合台。
。。。
终于,厮杀声听不见了,周遭慢慢的安静下来了。
兀良合台拉住了缰绳,回头看了看。
这一下,他的脸色巨变,险些掉落马背。
跟随在他身边的军士,已经不足千人了,要知道他率领的是万人的蒙古铁骑。
满身血渍的亲卫队长骑马过来了,恳求兀良合台继续撤离,朝着巴州州城的方向撤离,此刻他们不足千人的队伍,几乎没有什么太强战斗力了,若是遇见大股宋军的包围,那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兀良合台还是清醒的,他知道亲卫队长的建议是正确的。
稍稍停顿了一下,兀良合台朝着巴州州城的方向疾驰。
。。。
蔡思伟懊恼的甩了甩手中的马鞭,惊得胯下的战马差点开始飞奔。
围堵兀良合台的计划没有能够成功,因为兀良合台的度太快了,沿途几乎就没有停留。
蔡思伟知道,这是自身部署的失误,当初吴邵刚提醒过他,要特别注意蒙古铁骑的主帅兀良合台,必要的情况之下,安排部分的军士,紧盯着兀良合台。
可惜蔡思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只是布置了少量的军士,埋伏在前往巴州州城的道路之上,埋伏军士的主要目的不是劫杀兀良合台,也不是劫杀蒙军的逃兵,而是时刻关注巴州方向的动静,避免攻打巴州的蒙军前来驰援。
那样的情况之下,蔡思伟就要率领后军的三万人,迎头堵截了。
蔡思伟没有想到,一万蒙古铁骑的军士,几乎被前军和中军全部围歼了,逃出去的只有很少的部分。
此战可谓是全歼了上万的蒙古铁骑。
这样的胜利,让蔡思伟无法高兴起来。
战场上终于安静下来,天也快要黑了。
到处都是尸,不少的将士已经开始打扫战场。
打扫战场的过程之中,不少的军士都忍不住流下了眼里,伤亡太过于惨重了,地上的血渍不少都干涸了,一些同袍的尸也已经变硬了。
蔡思伟、常明全和张炳辉都是看着诸多军士打扫战场,他们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令人窒息的沉重,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总算是明白吴邵刚的意思了,什么叫做为了胜利付出的代价。8
第二百六十三章 意义非凡的惨胜(2)
吴邵刚出现在战场上,没有引发蔡思伟等人的吃惊,他们只是连忙迎上去了。
战场上的状况太过于的惨烈,合州御前诸军将士的伤亡正在统计的过程之中,大量的尸首被集中起来,有专门的人负责清理,大量的白布被送过来,包裹每一具将士的身体。
吴邵刚一直都没有说话,默默看着清理战场的将士,这些将士绝大部分都是后军的将士,他们没有参与这场过于惨烈的厮杀,不过他们的情绪,早就被阵亡的兄弟点燃。
合州御前诸军还没有出现过如此重大的伤亡,从未有过。
吴邵刚的身边,仅仅有十来名亲卫,好多次他都走到了阵亡将士的身边,默默的看着,有些时候弯下腰去,整理这些军士的军服,甚至默默这些军士已经冰凉的脸。
吴邵刚的神情异常的肃穆,脸上带着一丝的悲伤。
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是认识吴邵刚的,不客气的说,吴邵刚就是合州御前诸军将士们心目之中的支柱,是合州御前诸军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吴邵刚的决断,合州御前诸军才变得如此的骁勇。
一些军士聚到吴邵刚的身边行军礼,吴邵刚也是规规矩矩的给普通的军士还礼,他身边的蔡思伟、常明全和张炳辉等人,也跟着还礼。
终于,有军士在吴邵刚的面前开口了,他们恳求开赴巴州州城,那里还有正在攻打州城的蒙古鞑子,毕竟这里距离巴州州城不过几十里地,若是迅速开拔,也就是半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痛打攻城的蒙古鞑子。
吴邵刚轻言安慰这些军士,告诉众人,今后有的是机会消灭蒙古鞑子。
半个时辰之后,吴邵刚出现在蔡思伟的临时中军帐。
合州御前诸军正将以上的军官,悉数都在这里集中了,就连郝经也赶过来了。
吴邵刚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忧伤的神情。
“诸位兄弟,这一次的厮杀,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是最为重要的胜利,可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报尚在统计过程之中,相信很快就会出来的,你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我说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刚刚有军士建议,我们要一鼓作气,杀向巴州州城,但我没有同意,兀良合台已经逃离,此时此刻,巴州州城的危情已经破解,想必爪都会迅速撤离的,当然,也有可能我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这是异常意义非凡的惨胜,从此之后,我们不会畏惧蒙古铁骑,在合州御前诸军的面前,强悍的蒙古铁骑也不过如此,同样被我们打败了。”
“付出了代价,总是要收获丰盛的结局,你们不要以为打败了蒙古铁骑,就算是最大的收获了,这还不是最大的成果,我需要的是对此番战斗的总结,让我们所有的将士和兄弟都清楚,下一次的战斗,我们该如何的对付蒙古铁骑,怎么以最小的伤亡获取最大的胜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算是真正获得了胜利。”
“常副都统制,张副都统制,你们都直接指挥了战斗,面对面与蒙古鞑子厮杀,你们的感触是最深的,我相信你们有一肚子的话想要说,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的思索,总结此番战斗的得失,将其写出来,你们务必尽全力,你们写出来的东西,对于我们今后继续打败蒙古铁骑、尽量减少伤亡,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斥候已经派遣出去了,侦查巴州州城的情况,所有的将士都要做好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