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源于这些顾虑,加之吴邵刚一直都很是忙碌,迎娶阿珂察的事情,就这样拖延下来。

  阿珂察已经二十一岁了,这样的年纪,若是大宋的大家闺秀,尚未出嫁的话,那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会被外人讥讽的,好在阿珂察是蒙古的女孩子,不是特别在意这些,不过一直都是在府邸里面,看着小孩子一个个的出生长大,她难以忍受。

  四月底,以及是初夏的时节。

  阿珂察终于直接找到了李涵薇,红着脸提及了迎娶的事宜。

  在吴邵刚身边已经快三年的时间,聪明的阿珂察,已经明白了很多大宋的礼仪,譬如说这迎娶的事宜,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阿珂察的情况很是特殊,遵循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故而吴邵刚的正室李涵薇,就可以做主了。

  李涵薇也替阿珂察着急,近三年时间过去,与阿珂察接触的时间长了,李涵薇也感觉到了阿珂察的单纯,以及对吴邵刚的一往情深,这样的女子,若是遭遇辜负,那就是老天不公。

  当然李涵薇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她知道吴邵刚对阿珂察是有着很深情感的,从某种程度上面说,甚至强于她自身,不过这样的大事情上面,李涵薇也很明白,就算是自己想方设法的阻拦,也没有丝毫的作用,还不如顺水推舟。

  迎娶阿珂察的事情,终于正式提出来了。

  吴邵刚身边的郝经、刘秉忠、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都是认识阿珂察的,毕竟阿珂察是蒙古草原的明珠,不认识的人很少,刘秉忠等人当初还感觉到奇怪,不知道阿珂察嫁到什么地方去了,无缘无故就消失了,没有看见,更是没有听说,想不到阿珂察居然在吴邵刚的身边。

  迎娶阿珂察的事宜,吴邵刚提出来之后,郝经等人很是重视。

  这不是一般的迎娶,因为阿珂察的身份不一般了,大宋朝廷的官吏,尚未有过迎娶蒙古公主的先例,吴邵刚更是不一般的人,两种因素叠加到一起,迎娶就不是随便的事宜了。

  吴邵刚倒是没有特别的在意,男欢女爱,有缘走到一起,那就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其他的倒是不用考虑那么多,自打李涵薇正式提出迎娶阿珂察的事情之后,吴邵刚也是默许了,他想到了之前的承诺,想着在草原上去迎娶阿珂察,那大概是不大可能,人家也等不到那么多年,只能够说今后一定带着阿珂察回草原去看看。

  吴邵刚的事情依旧很多,特别是火炮制作的事宜,已经进行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银子,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毕竟吴邵刚提出来的仅仅是理想的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还有无数的难题需要克服,而负责此事的曹文刚,更是一门心思扑上去了,整日里的督促,整日里的学习,甚至与那些工匠都打成一堆了。

  这一日,吴邵刚回到制置使衙门,刚刚进入到后院,就看见众人站在后院等候。

  能够进入后院之人,当然不一般。

  郝经、黄家明、蔡思伟、刘秉忠、曹文刚、张柔以及袁世春等人都在这里。

  吴邵刚看着众人,稍稍有些吃惊的开口了。

  “怎么,今日是有什么大事情吗,诸位都在这里。”

  郝经上前一步,稽行礼。

  “大人,属下与众人都是为迎娶阿珂察公主一事而来的。”

  吴邵刚看着众人,眼神里面流露出来了无奈,本来一件看似很平常的事宜,在郝经等人的眼里,就是变得不一般,他早就给李涵薇说过,挑选黄道吉日,准备正式迎娶阿珂察,反正阿珂察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由李涵薇代为做出决定,也没有太大的不妥。

  可郝经等人就是不同意。

  吴邵刚甚至有些恼火,就算是皇上,那迎娶谁的事情,也是家事和私事,不需要诸多的文武大臣过于关心的。

  不过这些人都是吴邵刚的心腹,慎重对待此事,也是有原因的。

  稍稍思索了一会,吴邵刚点点头。

  “诸位还是到厢房去坐下说话,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进入厢房,众人都坐下了,郝经没有坐下,面对吴邵刚,面容严肃,再次稽行礼。

  “大人可知,迎娶阿珂察公主绝非是一件随意之事情。”

  “还请郝先生详细说说。”

  “属下与刘兄、张兄都是熟悉蒙古朝政之人,也知道蒙古公主都是嫁给壮士英雄的,前些日子我等一同商议此事,认为阿珂察公主能够嫁给大人,应该是一生之荣幸,我等以为,大人能够迎娶阿珂察公主,展示出不一般的胸怀,更是表现出来一统天下之决心。”

  吴邵刚看着郝经,满脸的疑惑。

  “郝先生,这迎娶阿珂察,怎么与一统天下扯上关系了。”

  “大人可以不如此看,但属下与众人应该如此对待。”

  “明白了,你们如此看,倒也无可厚非。。。”

  还没有说完,吴邵刚猛地站起身来。

  “不对,你们既然如此认为,那么礼仪就不一般了,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迎娶阿珂察,还需要知会阿珂察的伯父末哥王爷,如此才算是对阿珂察有交待,还要请来有声望之媒婆提亲,更是要遵从大婚之礼仪,这,这些事情办不好啊。”

  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郝经。

  其实郝经当初分析此事的时候,就说明吴邵刚一定会看透其中缘由,刘秉忠等人还不是特别相信,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郝经一点都不慌张,紧跟着开口了。

  “大人,原则上应该如此,不过事情特殊,亦可有例外,大人所说的诸多事情之中,唯有一件事情是免不了的,那就是知会末哥王爷,属下认为,此事知会末哥王爷,并未多大的问题,要说在蒙古朝廷,大人亦是威名赫赫,阿珂察公主能够嫁给大人,末哥王爷说不定是高兴的,再说派遣使者前去大都,亦没有太大之危险,毕竟是迎娶之喜事,想来大汗以及末哥王爷都不会刁难的,属下以为,大人还可以给末哥王爷写去信函,郑重言明迎娶阿珂察公主的事宜,如此就是仁至义尽了。。。”

  吴邵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已经明白郝经等人的意思了。

  “嗯,不错,此事你们的建议很好,我这就给末哥王爷写信,只是这派遣的使者,实在不好物色人选,需表现出来我的诚意,是慎重对待此事的,不知道你们想到的使者人选是谁。”

  “此事需要大人定夺,我等不敢随意举荐人选。”

  吴邵刚再次点头,这样的大事情,要求郝经等人提出来人选,的确是不合适的。

  稍稍思索了一会,吴邵刚开口了。

  “我看就让张炳辉出任这个使者吧,张炳辉长期在我的身边,有勇有谋,俗话说得好,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张炳辉此番前去大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只是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嘱托,就要看其临场处置了。”

  “属下愿意跟随张防御使前往大都。”

  “郝先生,你不能够去,刘先生以及张将军等人都是不能够去的,我们不用去试探忽必烈的耐心,我早就说过,人无完人,就算是喜事,也要给对方留有余地,若是郝先生也前去了,恐怕就是挑衅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了,这样的事情,不要做为好。”

  说到这里,吴邵刚站起身来。

  “郝先生刚刚的提醒,以及诸位的商议,让我明白了很多,迎娶阿珂察的确不是随意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达到平日里难以达到的目的,我们正在争取蒙古朝廷之中的诸多汉人大臣,这就是不错的展现机会,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抓住。”

  “至于说气势上面占优之事,还是不用过多的考虑,我们需要在某些时候占据理论上的优势,可我们重点还是扩张自身的实力,这才是最核心的,古往今来的纷争,机会总是更加的青睐强者,有人说当年的楚汉之争,乃是弱者战胜强者,这其实是误读,刘邦才是真正的强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使人用人,这是刘邦最为强悍的地方,项羽就没有这等的本事,嫉贤妒能,最终的命运就是灭亡。”8



第三百二十四章 果然有收获

  

  咸淳元年七月初一,吴邵刚正式迎娶蒙古漠河公主阿珂察,连同阿珂察一道出嫁的,还有其贴身丫鬟绿珠。

  阿珂察以侧室的身份进入吴府,其地位仅次于正室李涵薇,但高于青娘与玉环。

  派遣到大都去禀报消息的张炳辉,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四川,只是没有携带什么嫁妆,这也不奇怪,毕竟当初末哥王爷已经付出了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夜明珠,这样的嫁妆,就算是大宋的世家富豪,也是拿不出来的。

  让吴邵刚等人都想不到的是,跟随张炳辉一同来到四川的,还有许衡与郭守敬两人。

  许衡是窦默的密友,郭守敬是刘秉忠的学生和密友。

  其中许衡是窦默准备举荐给忽必烈的,最终没有得到重用而归家,而郭守敬因为过于的年轻,尚未进入蒙古朝廷做事情,不显山不露水,离开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吴邵刚则是兴高采烈,这两人他都是知晓的,许衡不必多说,名气很大,在史书之中都有浓墨重彩的记述,而郭守敬则是真正的科技人才。

  历史上的许衡,乃是著名的学者,他曾经反复建议要重视农桑,广兴学校,以施行儒家的仁政获取民心,其在忽必烈身边的时候,所推行的汉法,让中原地区迅速稳定下来,后来还和张文谦、刘秉忠等人确定了大元王朝的官制和礼仪,对于稳定元初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郭守敬,则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以其为主编撰的,千年之后仍旧有巨大的影响。

  这样的人才,吴邵刚的确是需要的。

  也算是吴邵刚的运气很不错,回到成都的张炳辉,详细禀报了两人的情况。

  保佑二年,也就是1254年的时候,许衡就进入了蒙古朝廷做事情,那个时候忽必烈还是蒙古王爷,受封汉中,启用许衡为京兆提学,忽必烈南征,许衡辞官归家,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再次招纳许衡到开平城,可惜许衡因为与当时的平章政事王文统不和,遭遇到排挤,许衡以身体有病为缘由辞官归家。

  之后王文统被诛杀,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遭受排挤,局势开始变得很不明朗,如此情况之下,许衡就更加的不会复出了。

  窦默曾经征询许衡的意见,意欲再次举荐,让许衡进入到朝廷做事情,不过事情的发展,完全超乎了窦默的想象,张柔归顺大宋朝廷,郝经归顺大宋朝廷,刘秉忠下了天牢,朝中汉人大臣的地位急剧恶化,如此情况之下,窦默是绝不会再次举荐许衡进入朝廷之中的。

  在家中赋闲无事的许衡,准备再次开授学堂讲课,想不到遭遇到地方官府的阻止,原来这是朝中平章事、左丞相阿合马的意思,阿合马认为授课讲学之事,只能够由官府负责,个人是不允许开办学堂讲课的,这让许衡异常的气愤,给张文谦和窦默等人写去了信函。

  在得知朝中局势之后,许衡沉默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罗素林带着窦默的信函,前往怀庆路许衡的家中,力邀许衡到四川成都,当然罗素林的话语没有太大的作用,关键还是窦默的信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说郭守敬,本就是刘秉忠的学生,一心扑在了天文水利等事情上面,尚未进入到蒙古朝廷,佟卫华带着刘秉忠的信函,前往顺德府邢台县,很快就找到了郭守敬,老师相邀,郭守敬肯定是毫不犹豫前往的。

  婚礼所有仪式结束,吴邵刚没有歇息,马上开始署理政务。

  如何安排许衡与郭守敬两人,吴邵刚早就有思考。

  制置使衙门,会客室。

  郝经、李思琪、张炳辉、黄家明、曹文刚、张柔、张弘略、张弘范等人悉数在这里等候,加上许衡以及郭守敬两人,可谓是人才济济。

  吴邵刚进入会客室的时候,主动抱拳给众人行礼,所有人也站起身来,给吴邵刚行礼。

  会客室的气氛很是融洽,这让许衡略微有些触动。

  “盛夏季节,许衡先生和郭守敬先生来到了四川成都,犹如一股凉风,沁人心脾啊。”

  许衡与郭守敬两人连忙再次站起身来行礼。

  吴邵刚笑着挥挥手,再次开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一个读书人追求之最高境界,不过如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就需要智慧之人前面引导了,许先生致力于品行高洁,开课授业,学生遍布天下,令人崇敬,纵览我大宋之天下,世风日下,不管是朝堂之上,还是旷野之间,范文正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行,几乎是荡然无存,而儒家之以义为本、重义轻利之精髓,更是难以有立身之地,这不能不说是我大宋朝廷之悲哀。”

  “我辈生于这个时代,扭转逐渐颓废的世风,责无旁贷,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对不起的不仅仅是自身,更是对不起我们之后辈,为我们的后辈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世间,让他们致力于家国之强盛,让他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万世永昌,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授道解惑之事业,我是门外汉,日后就请许先生多多操心了,不过我这个门外汉,也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学业之百家争鸣,这是正常之情况,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今日看来,都是有一些不妥的,我虽未经历科举考试,但对儒学、道学、法学甚至是墨家学说,都是有一点点的染指,儒学博大精深,非我能够参悟,其涵盖之思想,涉猎之广泛,的确是优于其他学术的,但不能够说其他学说一无是处,每一门的学术,都有其精髓的地方,都有值得我们去钻研的地方。”

  “我打算让许先生负责学堂授课之事,不过这不是一般之授课,许先生之学生,皆是四川、云南诸多府州县官吏,制置使衙门将要发布文书,所有府州县官吏,悉数要到许先生学堂之中学习,每一期学习时长为一个月,至于说如何的学习,接下来我们可以商议。”

  “不知道许先生是不是肯屈就。”

  吴邵刚的话语,许衡听的特别认真,此刻早就沉湎其中,一时间没有开口回答。

  吴邵刚学业之广泛,认识之精深,窦默的信函之中曾经说过,也是抱着一丝好奇的心情,许衡来到了成都,初次见面,见到吴邵刚过于的年轻,许衡是有所怀疑的,但刚刚吴邵刚的一席话,彻底打消许衡的顾虑。

  许衡觉得,眼前这个异常年轻的吴邵刚,其认知和睿智,远在他之上。

  只到刘秉忠轻轻触动胳膊,许衡才反应过来。

  站起身来稽首行礼之后,许衡开口了。

  “敢不从命,只是怕难以承担重任,大人之学识广博,远非在下能够企及,在下还期盼能够与大人多多交流,多多学习。”

  “许先生不必谦虚,泛泛而谈,我还是勉为其难,若是真正说到儒学之精深,我就两眼一抹黑了,日后许先生授课,我也是要认真学习的。”

  作为学者的许衡,被彻底打动,他再次稽首行礼,神色变得庄重。

  “在下一定倾尽全力。”

  吴邵刚也是站起身来,面对许衡行礼。

  看相郭守敬的时候,吴邵刚说的就直接很多了,毕竟郭守敬还很年轻,不到三十岁。

  “郭先生,你精通天文、数理和水利,不过目前之情况下,还要委屈你,跟随曹文刚做事情,至于说具体做什么事情,曹文刚会详细告知,我们特别需要数理方面的知识。”

  “不管是许先生,还是郭先生,你们在这里的时间长了,就能够明白我之为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我行事的风格,相互尊重是我坚持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身之能力,是不是能够发挥出来,就看引路者的能力了,就算是不可雕的朽木,也可以用来引火,总是有用的,我的任务就是展现诸位个人之能力。”

  “有一点是我最为忌讳的,那就是异心,这话不用多说,诸位都能够明白,若是认为我行为有什么错误,诸位尽管直接指出来,不管是争论还是争吵,我都愿意接受,或许有些时候,我会坚持己见,认为自身是正确的,听不进诸位的意见建议,但我会说清楚缘由,尽量让诸位心服口服。”

  “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乃是一种为人处事之哲学,不能够完全说没有道理,可在我身边,诸位万万不要如此,否则我会毫不客气的训斥,若是认为我提供之平台不够施展才华,尽可以明说,毛遂自荐不是坏事情,但若是因此而心生异心,就很是伤人心了。”

  “诸位不少人都曾经跟随忽必烈做事情,大可以将我与忽必烈之间比较,或许我这话说的有些狂妄,忽必烈乃是蒙古王国之皇上,我一个寻常人怎么去比较,不过我还是有信心比较的,更是想着能够战胜忽必烈的。”

第三百二十五章 漠北再乱


  情报署开始收到大量蒙古朝廷的情报,这些情报及时准确,让吴邵刚能够准确掌握到蒙古朝廷以及忽必烈的动向。? ???

  情报来源的取道让人难以置信,竟然是张文谦提供给佟卫华的。

  吴邵刚都没有想到,他做出的安排和部署,已经开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张文谦、窦默等人,虽说还是在蒙古朝廷做事情,但内心已经出现摇摆,而从张文谦开始与佟卫华接触、窦默举荐许衡的那一刻开始,天平就已经变化过来。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阿合马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根子还是在忽必烈的身上。

  接下来,还有姚枢与高鹗等人,需要进一步的争取,不过情报署已经给佟卫华与罗素林下达了指令,暂时不用着急,毕竟张文谦和窦默出现了异动,迟早是可能影响到姚枢与高鹗等人的,目前的情况之下不要主动出击,保持战果就可以了。

  漠北察合台汗国叛乱的情报,摆在桌上。

  郝经、刘秉忠、张柔、许衡以及张弘范等人,都已经看过这份情报。

  吴邵刚高度重视这份情报,让众人有些难以理解,要说蒙古草原是不可能完全平息下来的,毕竟蒙古部落以勇猛著称,其部落内部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平息过,阿不里哥投降忽必烈之后,朝中的大臣就曾经分析,漠北不可能完全平定下来。

  只不过察合台汗国此番的叛乱,完全出乎了忽必烈的预料。

  察合台汗国的可汗,乃是忽必烈亲自制定的八剌,八剌是窝阔台大汗的曾孙,一直都是在忽必烈的身边,察合台汗国可汗阿虎鲁去世之后,部落曾经举荐八剌沙出任可汗,引了忽必烈的不满,于是忽必烈亲自指定八剌出任可汗,八剌抵达察合台汗国之后,以武力推翻且斩杀了八剌沙,出任了察合台汗国的可汗。

  在漠北最大的势力是海都,此人是大汗窝阔台的孙子,曾经效忠忽必烈,可是在阿不里哥投降之后,开始暗地里集聚力量,逐渐统治了漠北不少地方,且威胁到察合台汗国,忽必烈让八剌出任察合台汗国可汗,也是想着让八剌牵制海都。

  让忽必烈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八剌的权力**一样很大,以武力夺取了察合台汗国可汗之后,也开始扩充地盘,因为争夺地盘,竟然与蒙古大军开战了。

  八剌不仅仅与蒙古大军开战争夺地盘,也与海都开战争夺地盘。

  这让忽必烈怒不可遏。

  仔细考虑之后,忽必烈没有派遣大军出击,毕竟漠北尚未彻底稳定下来,若是再次开战,生灵涂炭的同时,蒙古朝廷的统治也会遭受重大打击。

  这属于蒙古朝廷内部的情报,若不是张文谦提供,吴邵刚不可能知晓。

  “诸位,你们是如何看待八剌的叛乱的。”

  先开口的是刘秉忠。

  “大人,属下认为这不算什么稀奇事情,属下在蒙古朝廷的时候,就注意观察过诸多的蒙古部落,蒙古部落向来都是以武力为尊,在他们看来,谁的力量大、实力雄厚,谁就可以称王,谁就可以与蒙古朝廷抗衡,海都此人,属下曾经见过,孔武有力,颇为狂妄,也懂得审时度势,阿不里哥投降之时,属下曾经给大汗提出过建议,要注意这个海都,只是大汗没有采纳属下的建议,至于说八剌,在大汗身边多年,得到了信任,地位尊崇,为什么出任察合台汗国可汗之后,也会反叛,属下就不是很清楚了。。。”

  吴邵刚微微点头,刘秉忠的分析,合情合理,吴邵刚没有想到的是,刘秉忠居然掌握了蒙古部落骨子里的秉性,认为蒙古民族是尚武之民族,一切都是以武力强盛为尊的。

  刘秉忠说完之后,许衡跟着开口了。

  “大人,属下赞同刘兄之看法,属下曾经在开平也授课,大汗举荐不少蒙古部落子弟进入学堂学习,不过属下教授很是困难,蒙古部落子弟之中,知书达理者不多,或许是习惯了自小的游牧与狩猎的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