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初的时候,李庭芝已经想着找机会辞去一切的官职,只不过那个时候突然想着辞去一切的官职,恐怕对吴邵刚有着不小的影响,现如今机会应该说是成熟了,既然尚书左司郎官文天祥弹劾他,而且朝中还有诸多的人跟着弹劾,那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辞去一切的官职,成为寻常的百姓。

  吴邵刚的力量已经壮大起来了,不再需要李庭芝在京城的辅佐与呼应。

  吴邵刚在京城铺开的情报网络,已高运转,这是李庭芝佩服吴邵刚的地方之一,人家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却能够掌握京城以及朝廷里面的诸多情况,想到很好的办法应对,这就很不简单了。

  枢密院现如今根本不知道合州御前诸军有多少的兵马,可李庭芝知道,而且知道合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是绝不一般的。

  可以肯定的说,合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远远强于朝廷其他的大军,已经能够与蒙古鞑子抗衡。

  到了这个时候,李庭芝已经想着到四川去了。

  文天祥递上去弹劾奏折一周时间,李庭芝递上去了辞呈。

  李庭芝的辞呈绝不会承认吴邵刚的割据,其说出来的理由让人信服,因为其女婿吴邵刚是朝中太傅、云川节度使,其本人继续担任吏部尚书不合适,难免遭遇到他人的怀疑,就算是一心为公,也有说不清楚的地方。

  从这方面考虑,李庭芝决定辞去吏部尚书职务,从此不再担任朝中的任何官职。

  李庭芝的辞呈,在朝中同样引了不小的波澜。

  贾似道甚至亲自出面,予以解释,说是文天祥不知道天高地厚,根本不知道李庭芝与吴邵刚两人为朝廷做出的贡献等等。

  可惜这一次李庭芝下定了决心,就是要辞去朝中一切的职位。

  贾似道挽留了两次,最终也是同意了。

  李庭芝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保留了太子太保的虚衔。

  辞去了礼部尚书职位之后,李庭芝迅给吴邵刚写信,告知了京城里面生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明确说了,想着携带家人离开京城,前往四川。

  李庭芝很清楚,凭着他自身的能力,就算是能够离开京城,可也无法携带家人离开,恐怕只有让吴邵刚来操心此事了。

  时间进入到冬月,李庭芝如愿以偿,领着家人离开京城,朝着四川成都而去。

  从时间上面计算,李庭芝还必须要加快行路的步伐,才能够在大年三十之前,抵达成都府城。

  这一次李庭芝能够顺利的离开京城,的确是吴邵刚的功劳,在得知李庭芝已经辞去吏部尚书职务之后,吴邵刚马上给贾似道写去了信函,同时捎去了千两黄金,信函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鄂州之战、蒙古使团以及兀良合台的事宜,至于说千两黄金,肯定是送给贾似道的。

  这是让贾似道自身选择,若是识趣,就不要为难李庭芝。

  贾似道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四川方面不大听从朝廷的摆布,那没有多大的了不起,反正吴邵刚也是大宋的云川节度使,蒙古鞑子真的入侵的时候,还是要出兵作战的,其他方面不要想那么多。

  李庭芝辞去吏部尚书职位之后,贾似道也没有想着赶尽杀绝,说实话他有些怵吴邵刚,毕竟吴邵刚太年轻了,实力雄厚,若是惹恼了吴邵刚,谁知道后面会生什么事情。

  略微的权衡,贾似道做出了选择,让李庭芝携带家人离开了京城。8



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顾之忧

  

  父亲吴启明的来信,让吴邵刚陷入到淡淡的忧思之中。

  二娘尤氏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吴邵刚同父异母的妹妹,吴启明为其取名为吴绍蕊。

  对于吴氏家族来说,这是喜事,可对于吴邵刚来说未必。

  作为新近崛起的吴氏家族,已经成为族长的吴启明,纳妾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也算是身份的象征,想必周遭一定有很多人表示祝贺了。

  家中留下的就是吴启明、徐宗英、尤氏以及吴绍蕊,吴绍尊和吴绍岚悉数都来到了成都,按照吴邵刚的安排,大战开始之前,会将所有家人接到成都来,这里毕竟安全很多,不管是忽必烈还是大宋朝廷,都是无法算计的,可小妹妹的出生,打乱了一切的计划。

  现如今的交通条件,是千年之后的人无法想象的,从庐州到成都,近两千里地,若是吴启明带着吴绍蕊前来,路上至少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要命的是,一旦大战打响,沿途各地的局势就不一定能够稳定下来,土匪四处劫掠的事情就不算什么稀奇了。

  也就是说,短时间之内,吴启明等人是不可能到成都来了,只能够是迁入庐州府城,保证自身的安全。

  吴邵刚可不敢保证,蒙古鞑子是不是会突然觊觎庐州等地。

  楚汉争霸的时候,项羽曾经抓住了刘邦的父亲,以此来威胁刘邦,好在刘邦识破了项羽的阴谋,顺利的应对了这样的困局,可吴邵刚不是刘邦,他不可能置父母于不顾。

  看来只能够想其他的办法了,至少告诫家中的护卫,必须要尽全力保护主人的安全。

  吴绍尊已经到利州东路出任防御使,暂时不知道这个消息,不过一直都在成都府城的吴绍岚,很快知晓了此事,怒气冲冲的来到吴邵刚的府邸,沉着脸不说话,吴邵刚只能够是轻言细语的解释,包括李涵薇,也帮忙给吴绍岚好好解释。

  要说吴邵刚对吴绍岚的宠溺,算是有些过了,曹文刚绝不敢想纳妾的事宜,吴绍岚的脾气很好,家里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可就是不准曹文刚与其他的女人有染。

  吴绍岚能够这样做,若不是背后站着吴邵刚,那是不可能的。

  为了这件事情,李涵薇都曾经晒笑吴邵刚,让吴邵刚无话可说。

  吴邵刚同时想到了李庭芝。

  李庭芝在朝中有着不错的影响力,短时间之内不用担心,加之吴邵刚在四川的力量愈发的强大,就算是一手遮天的贾似道,也不得不顾忌,不过战斗厮杀一旦铺开,情况就不好说了,蒙古鞑子一旦倾尽全力进攻襄阳府城,几乎不用思索和怀疑,皇上的圣旨与枢密院的敕书,很快就会抵达四川,调遣驻扎在四川的大军前去驰援。

  身为云川节度使的吴邵刚,是绝不会按照皇上与枢密院的要求行事的,那个时候,合州御前诸军说不定已经开始进攻凤翔府路与京兆府路,不可能驰援襄阳。

  如此情况之下,矛盾一定会爆发,而且会愈演愈烈,到最后无法控制。

  这个时候,李庭芝的地位就很尴尬了,而贾似道狗急跳墙,也是有可能的。

  让李庭芝离开京城,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且不说那个不管事的皇上,至少贾似道是紧紧盯着李庭芝的,想必贾似道这样的聪明人,隐隐也能够感受到吴邵刚的野心的。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一旦大战铺开,很多事情就来不及办理了。

  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在来年春季之前,让李庭芝顺利的离开京城。

  吴邵刚苦思了好些天,也没有能够找到很好的办法,最终他将眼光对准了依旧在京城的四爷,以及四爷掌控之下的行会。

  四爷与贾似道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看来只能够利用这层关系了,让贾似道同意李庭芝离开京城,只要李庭芝能够离开京城,剩余的事情就好办了。

  可惜吴邵刚的这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做,朝中就出现变故了。

  一切变故的起源,就是宋末三杰之首的文天祥。

  文天祥是殿试状元,当年曾经摆在贾似道的门下,为贾似道的学生,可惜文天祥书生气息太浓,身为贾似道的学生,却不知道尊重老师,居然与贾似道对着干,故而很快被排斥到外地去做官,远离了京城。

  宋理宗病逝,皇上登基,文天祥得以回到京城,出任尚书左司郎官,按说遭遇诸多磨砺的文天祥,应该是看清楚了很多事情的,可惜文天祥不是这样的人,他有着一身傲骨。

  这一次文天祥的目标,对准了李庭芝和吴邵刚,他上书弹劾两人。

  李庭芝是吏部尚书、且刚刚被敕封为太子少保,从二品的高官,吴邵刚就更加了不得,敕封太傅,云川节度使,正一品的高官,而且是掌握实际权力的节度使,如此情况之下,文天祥敢于冒天之大不为,弹劾李庭芝与吴邵刚两人,组建其胆量之大。

  弹劾的内容很是老套,无非是吴邵刚有割据之嫌疑,朝廷必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文天祥弹劾之后,跟随的人不少,众人主要将矛头对准了李庭芝,吴邵刚远在四川成都,众人就是想着呱噪,人家也听不到。

  贾似道一直都看不惯文天祥,甚至萌生过让文天祥辞官的念头,不过文天祥这一次的弹劾,很是符合贾似道的心思,于是暗地里,贾似道推波助澜,让朝中对李庭芝的议论越来越大,让李庭芝无法应对这气势汹汹的弹劾。

  就在众人都以为李庭芝无法交待的时候,李庭芝却如释重负。

  年初的时候,李庭芝已经想着找机会辞去一切的官职,只不过那个时候突然想着辞去一切的官职,恐怕对吴邵刚有着不小的影响,现如今机会应该说是成熟了,既然尚书左司郎官文天祥弹劾他,而且朝中还有诸多的人跟着弹劾,那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辞去一切的官职,成为寻常的百姓。

  吴邵刚的力量已经壮大起来了,不再需要李庭芝在京城的辅佐与呼应。

  吴邵刚在京城铺开的情报网络,已高速运转,这是李庭芝佩服吴邵刚的地方之一,人家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却能够掌握京城以及朝廷里面的诸多情况,想到很好的办法应对,这就很不简单了。

  枢密院现如今根本不知道合州御前诸军有多少的兵马,可李庭芝知道,而且知道合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是绝不一般的。

  可以肯定的说,合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远远强于朝廷其他的大军,已经能够与蒙古鞑子抗衡。

  到了这个时候,李庭芝已经想着到四川去了。

  文天祥递上去弹劾奏折一周时间,李庭芝递上去了辞呈。

  李庭芝的辞呈绝不会承认吴邵刚的割据,其说出来的理由让人信服,因为其女婿吴邵刚是朝中太傅、云川节度使,其本人继续担任吏部尚书不合适,难免遭遇到他人的怀疑,就算是一心为公,也有说不清楚的地方。

  从这方面考虑,李庭芝决定辞去吏部尚书职务,从此不再担任朝中的任何官职。

  李庭芝的辞呈,在朝中同样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贾似道甚至亲自出面,予以解释,说是文天祥不知道天高地厚,根本不知道李庭芝与吴邵刚两人为朝廷做出的贡献等等。

  可惜这一次李庭芝下定了决心,就是要辞去朝中一切的职位。

  贾似道挽留了两次,最终也是同意了。

  李庭芝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保留了太子太保的虚衔。

  辞去了礼部尚书职位之后,李庭芝迅速给吴邵刚写信,告知了京城里面发生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明确说了,想着携带家人离开京城,前往四川。

  李庭芝很清楚,凭着他自身的能力,就算是能够离开京城,可也无法携带家人离开,恐怕只有让吴邵刚来操心此事了。

  时间进入到冬月,李庭芝如愿以偿,领着家人离开京城,朝着四川成都而去。

  从时间上面计算,李庭芝还必须要加快行路的步伐,才能够在大年三十之前,抵达成都府城。

  这一次李庭芝能够顺利的离开京城,的确是吴邵刚的功劳,在得知李庭芝已经辞去吏部尚书职务之后,吴邵刚马上给贾似道写去了信函,同时捎去了千两黄金,信函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鄂州之战、蒙古使团以及兀良合台的事宜,至于说千两黄金,肯定是送给贾似道的。

  这是让贾似道自身选择,若是识趣,就不要为难李庭芝。

  贾似道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四川方面不大听从朝廷的摆布,那没有多大的了不起,反正吴邵刚也是大宋的云川节度使,蒙古鞑子真的入侵的时候,还是要出兵作战的,其他方面不要想那么多。

  李庭芝辞去吏部尚书职位之后,贾似道也没有想着赶尽杀绝,说实话他有些怵吴邵刚,毕竟吴邵刚太年轻了,实力雄厚,若是惹恼了吴邵刚,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略微的权衡,贾似道做出了选择,让李庭芝携带家人离开了京城。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会上当


  文天祥被任命为四川承宣使,即日赴任。?

  这个任命很是奇怪,四川并未遭遇到蒙古鞑子的入侵,没有处于紧急的时刻,朝廷没有必要派遣承宣使,而地方平静的时候,朝廷同样可以派遣承宣使,但那大都是虚衔,不管理任何的事物,没有实际的权力,但地位还是很高的。

  文天祥被派往四川出任承宣使,一跃成为正四品的官员,不过其地位与太傅、云川节度使吴邵刚是无法比拟的,依旧是吴邵刚的下属,就算是手持尚方宝剑,也不可能节制吴邵刚。

  一时间朝中的议论出现,当然都是私下里的议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其实是魏国公贾似道对文天祥的惩戒,其目的就是稳住四川与云南的局势,而文天祥前往四川之后,肯定是会吃苦的,要知道吴邵刚与李庭芝都在四川。

  文天祥倒是无所谓,接到圣旨之后,即刻从京城出,也不管春节已经临近了。

  成都府城,节度使衙门。

  郝经一脸的怒气。

  “大人,这个文天祥也太过分了,先是弹劾李尚书,逼迫李尚书辞去吏部尚书职位,接着又弹劾大人,其在弹劾奏折之中提出的建议,简直就是想着毁了四川与云南两地,想不到朝廷还任命其为四川承宣使,这岂不是公开的为难大人吗。”

  曹文刚和袁世春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

  吴邵刚的脸上带着苦笑的神情。

  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那的诗句,冠绝古今,只是如今尚未创作出来,穿越这么多年了,吴邵刚也算是明白了,文天祥这类人,其实就是带着浓郁书生气息的官员,他们嫉恶如仇,有着至死不渝的追求,愿意为了追求献身。

  这类人在和平年代,往往不会有什么作为,官场上是复杂的,需要圆滑和转圜,一味的猛冲猛打,绝不会有好的结果,历史上的文天祥就是如此,二十岁就高中状元,几起几落,到三十七岁的时候,还是赋闲在家。

  一直到三十九的时候,文天祥才出任赣州知州,而此刻已经乃是咸淳十年,大宋已经失去了襄阳、樊城等地,蒙古鞑子已经准备挥师大宋京城临安,皇上下诏令天下兵马勤王。

  四十一岁的时候,文天祥临危不及,出任临安府知府,这已经是德佑二年,大宋朝廷已经到了灭亡的边沿,朝廷已经向蒙古朝廷表示投降了,朝中的左右丞相悉数都离开了,抛弃了大宋朝廷,此刻文天祥才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成为了大宋的丞相。

  之后的文天祥,代表朝廷与蒙古大军谈判,被扣押,找寻机会逃离之后,组织军队继续反抗元朝,景炎三年,文天祥再次被俘,被关押在大牢之中,五年之后,一直都不愿意屈服的文天祥被蒙古朝廷斩杀。

  这就是文天祥的一生,很是悲催的一生。

  历史已经改变,文天祥究竟会不会出现改变,吴邵刚不清楚,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文天祥这样的刺头,没有谁会喜欢,这一次贾似道让文天祥到四川来,其实就是将这个刺头扔给他,看看他怎么处理。

  吴邵刚是绝不会杀文天祥的,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如此。

  穿越这么多年了,吴邵刚早就看清楚了很多事情,也彻底融入到历史的洪流之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很清楚。

  “郝大人,曹文刚,袁世春,朝廷派遣袁世春到四川来,未必是坏事情,就让文天祥看看四川与云南诸多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贾似道让文天祥到四川来,不就是想着让我对付文天祥吗,我可不会上当,人家毕竟是殿试状元,若是因为弹劾了岳父大人与我,就遭遇到我的算计,甚至是斩杀,那世人会如何的看我。”

  郝经有些奇怪,也不服气,他觉得文天祥这样的刺头,留在四川肯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再说胸怀大志的吴邵刚,杀一个两个人,也不算什么,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

  “大人,下官以为,文天祥来到四川,怕是会搅合了局势,现如今各级官府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征伐准备,购买粮草,稳定地方,身边多了一个呱噪之人,谁都不舒服,如此扰乱军心之人,杀了也没有什么,再说杀了文天祥,也能够让朝中的众人明白,不要随意扰乱四川以及云南等地的局面。”

  郝经说完之后,曹文刚与袁世春两人都是点头。

  不能够说郝经说的是错误的,因为郝经的思维,已经将吴邵刚当作未来的皇上,是要谋取天下的皇上,面对一些破坏此等事宜之人,是绝不能够手软的,而且此番斩杀了文天祥,也能够让京城的那些人明白,吴邵刚可不是好惹的。

  可惜吴邵刚有历史情结,他不愿意斩杀文天祥这样的人。

  尽管说此刻斩杀文天祥,不会引多大的动荡,毕竟文天祥还没有什么真正的名气,更不是大宋朝廷的丞相,杀了也就杀了,而所谓的宋末三杰,也早就不可能出现、不可能存在。

  但吴邵刚还是不愿意动手,这源于他对历史的敬畏。

  “郝大人,斩杀文天祥,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文天祥以弹劾的心态来到四川,想要找到其身上的毛病,异常的简单,情报署提供的情报之天祥本就是不安分的刺头,二十岁就是状元,十年时间过去了,没有得到重用,在外地漂泊,数次辞官归家,好不容易回到京城,担任了尚书省左司郎官,不过一个六品的官衔,就开始弹劾朝中大员,这样的人,岂能留在京城。”

  “贾似道对于文天祥肯定是不待见的,甚至想着找机会除掉,不过我料想贾似道不会这样做,不管怎么说,文天祥这个状元,都曾经是贾似道的门生。”

  “贾似道不愿意动手,就将这个矛盾丢给我了,想着让我来动手,我可不会做,这借刀杀人的计谋,贾似道运用的很不错,可惜我看出来了。”

  郝经点点头,跟着开口。

  “贾似道借刀杀人,大人也可以反转过去,让贾似道承担这个责任,再说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四川和云南的稳定,就算是杀掉文天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吴邵刚微微叹了一口气。

  “人言可畏,贾似道怕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想着让我钻进去,郝大人,你的建议是很不错的,不过我是不会杀掉文天祥的。”

  “文天祥不过是四川承宣使,旨意上面并未赋予其任何的权力,看来贾似道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以防我揭其老底,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大度一些,让文天祥留在四川,不让其干任何的事情。”

  “张世杰我都能够容忍,何况是文天祥。”

  吴邵刚说到这里,郝经不说话了,这是实际情况,张世杰几次算计吴邵刚,到最终投奔到吴邵刚的麾下,其经历可谓是惊心动魄,而文天祥弹劾李庭芝,也算是间接的帮助了吴邵刚,让李庭芝能够到四川来。

  十二月初五,李庭芝一行抵达了成都府城。

  蔡思伟亲自领军到襄阳一带去迎接李庭芝。

  府邸早就安排好了,来到成都府城,最为激动的还是吴邵刚的岳母龚氏,几乎都没有进入自家的府邸,就和女儿李涵薇径直来到了吴邵刚的府邸,抱着外孙吴瑞坤,看个不停。

  李庭芝精神很好,回到府邸稍稍安歇,就来到了节度使衙门。

  厢房里面,就是吴邵刚与李庭芝两人,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两人有不少话要说,吴邵刚也希望从李庭芝这里,了解到京城以及朝廷的诸多情况。

  不过吴邵刚先说到的,还是文天祥的事情。

  如何处置四川承宣使文天祥,吴邵刚直接说出了自身的想法,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够斩杀文天祥。

  吴邵刚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文天祥弹劾了李庭芝,这在李庭芝的内心,是有阴影的。

  想不到李庭芝完全赞同吴邵刚的处理办法,而且还提出来了,吴邵刚若是能够招纳文天祥,则是最大的好事情,要知道朝中的人都是盯着的,看看此事究竟会如何。

  吴邵刚有些懵了,也有些哭笑不得,他的确没有想过招纳文天祥的事情,这样的刺头还是留给其他人,再说吴邵刚认为,文天祥这种性格之人,在官场上做事情是不合适的,唯有在学问方面多加研究,还能够真正的青史留名。

  李庭芝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贾似道想着借刀杀人,吴邵刚却能够将此人招纳过来,如此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对于吴邵刚今后的展,也是有利的。

  文天祥的事情暂时说到这里,吴邵刚接下来就明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