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点众人是清楚的,被抛弃的可能不仅仅是大宋皇室之人,还有吕文德。

  可以想象,尚在明军军营之中谈判的吕文德,在大军开始突围的时候,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惩戒。

  没有人开口询问,阿术开始了详细的部署。。。

  回到房间的吕文德,终于清醒了一些,他突然发觉,自己前往明军军营去谈判,究竟该说些什么,具体的条件是什么,难不成就是阿术说的几句话那么简单,再说前去明军军营谈判,最为统帅的阿术,至少需要有一纸文书,表示出来诚意。

  在房间里面来回踱步好长时间,吕文德一咬牙,走出屋子,准备到县衙去,不管怎么说,他需要见到阿术,询问详细的情况。

  县衙周遭已经戒严,任何人都不能够进入。

  吕文德吃了闭门羹,没有能够进入到县衙,更不要说见到阿术了。

  往回走的时候,吕文德回头看了看黑黝黝的县衙,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找到一处黑暗的角落,掩饰身形,默默的等候。

  大半个时辰之后,身体已经冻得有些发木的吕文德,终于发现县衙的门打开了,几个都元帅从县衙出来,急匆匆朝着军营而去。

  吕文德大气都不敢出,看着这一切。。

  a



第四百八十一章 辉煌一战(10)


  手持白旗走出城池的时候,吕文德回头看了看临时清理干净的甬道,眼睛里面闪现出来一丝决绝的目光,既然已经错了一次,就不能够再错第二次,不管接下来的情形如何,吕文德都已经有了选择。

  昨夜看见的诸多都元帅,已经连夜清理干净的甬道,清晨开始全面集结的大军,已经让吕文德预测到了什么,作为大宋曾经的两淮制置使,吕文德可不是蠢人。

  战马等候在甬道的出口处,骑上战马的吕文德,打马朝着明军的军营而去。。。

  卯时之前,吴邵刚就接到了禀报,蒙军征南大军主帅准备派遣吕文德前来谈判,以大宋皇室之人,交换征南大军的撤离。

  阿术的这个谈判条件,遭遇到郝经等人毫不犹豫的否决,明军辛辛苦苦的准备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因为大宋皇室的众人,就放弃剿灭蒙军。

  不过郝经等人情绪还是很好的,阿术愿意派遣吕文德前来谈判,说明蒙军的处境已经很是糟糕,至少没有了固守涟水县城池的决心。

  派遣吕文德前来谈判,也引发了郝经等人的不满,吕文德是什么人,是归降大元朝廷之人,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前来谈判。

  郝经等人议论的时候,吴邵刚却下达了另外的命令,要求所有的军士都要做好战斗准备,不准有丝毫的放松。

  吴邵刚的这个命令,让郝经等人有些好奇,现如今需要考虑的是拒绝阿术谈判的事宜,至于说攻打涟水县城池的战斗,至少需要等到谈判结束的时候。

  卯时,吕文德单人单骑,朝着明军的军营而来。

  等候吕文德的是张珏。

  吕文德认识和熟悉张珏,当年的钓鱼城之战,张珏曾经在吕文德的指挥之下作战,不过这一次见面,两人的身份完全改变了。

  还没有来得及下马,吕文德就大声开口对着张珏喊出来了。

  “阿术没有真心想着谈判,城内的蒙军正在大规模的调动,阿术肯定有其他的图谋,马上转告明王殿下。。。”

  张珏稍稍愣了一下,看见神色激动紧张的吕文德,马上扭头,命令身边的传令兵,将这个消息迅速禀报给明王殿下。

  蔡思伟也赶过来了。

  见到蔡思伟,吕文德再次说出了自身的怀疑,阿术究竟准备做什么,吕文德不敢随便判断,但他隐约的觉得,阿术怕是会利用谈判的间歇时间,采取什么大规模的行动。

  蔡思伟脸上已经显露出来冷笑的神情,刚刚接到了殿下的命令,大军严密戒备,注意涟水县城池方向的一举一动,不准有丝毫的放松,看来殿下已经预料到不对劲,故而提前做出了安排。

  蔡思伟看了看吕文德,要求身边的亲卫将吕文德带到中军帐去。

  吕文德刚刚被带走,蔡思伟就和张珏开始了详细的商议,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点,那就是蒙军会不会趁着谈判的时间突围,若是十几万的蒙军蜂拥的离开涟水县城池,没有做好准备的将士,还真的不好应对。

  蒙军既然想着突围,肯定不仅仅是从南门突围,十余万的蒙军若是完全选择从南门突围,那和找死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准备突围的蒙军,应该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采取全线的突破,不管哪一路的蒙军突破了明军的防线,都是巨大的胜利。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驻扎有明军,只是人数上面有不同,南门驻扎的军士人数最多。

  此刻调遣军士,明显是来不及了,不过蔡思伟手中有利器,那就是轰天雷。

  这玩意对付蜂拥撤离的蒙军,作用太大了,轰天雷若是在人群之中爆炸,形成的杀伤力是巨大的,甚至不亚于鼎坤炮,再说轰天雷投掷方便,只要点燃了引信,朝着对方扔过去就可以了,其余的不用过多的操心。

  大量的轰天雷被运送到西门、北门和东门外面驻守的队伍之中。

  每个军士手中都持有不少于十个的轰天雷。

  投掷轰天雷的队形也迅速摆出来了。

  蔡思伟与张珏等人还在安排的时候,吴邵刚的命令也下达了,蒙军征南大军若是选择从涟水县城突围,绝不能够让他们逃离,必须要给与毁灭性的打击。

  卯时一刻,天际微微发亮,已经能够看清楚四周的一切了。

  涟水县城池方向,尚没有什么动静,可明军的所有将士,都做好了准备。

  郝经与张文谦同时前来督战了,这一次张文谦没有到鼎坤军之中去,若是蒙军选择突围,则鼎坤炮不可能发挥出来多大的作用。

  少有的安静出现了,明军将士默默的看着城池的方向,面容都很严肃,他们胯下的战马,此刻也变得安静。

  卯时二刻,天色终于开始大亮,微微的雾气此刻开始出现。

  涟水县城池里面,突然出现了嘈杂的声音,这声音传的有些远,城外负责警戒的斥候,很快听到了这嘈杂的声音。

  斥候还没有来得及禀报,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突然全部都打开了。

  蒙军顺着四座城门,开始蜂拥的朝着城外冲锋。

  城门不是很大,能够在短时间冲出来的蒙军军士不是很多,但他们显得很是急促,几乎是从城门的方向挤出来的,不要命的朝着明军的军营冲过来。

  明军的阵地,距离城池不过千米左右的距离,这点距离,军士几分钟就能够冲过来,而且明军的骑兵,无法发挥出来冲锋的优势。

  看来阿术的确是经过了深思,做出这样的决定。

  一旦步卒与骑兵厮杀在一起,步卒的损失会很大,但也有逃走的机会,而且厮杀在一起,骑兵也会形成不小的损失,对于破釜沉舟的步卒来说,是没有办法的最好选择。

  冲出城池的蒙军军士越来越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灰白色洪流,朝着明军的军营而去,这气势也是了不得,而明军的军营之中,好像还没有多大的反应。

  站在城墙上面的阿术,冷眼看着这一切。

  冲锋出去的蒙军,已经逐渐接近了明军的军营,不过明军军营还没有多大的反应。

  阿术的脸上闪现一丝的微笑,他这次的安排部署,看来是值得的,征南大军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但只要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回到两淮,就能够东山再起。

  阿术身边的诸多军官,也紧张的看着城外的一切。

  昨夜这些军官没有歇息,就是整夜未眠,他们需要根据大帅的安排部署,去详细的落实每一个细节,突围之战,重在细节,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而且还需要保密,不能够泄漏出去消息,现如今征南大军正处于不利的处境,谁知道新附军之中是不是会有军士产生异心,将情报泄漏给城外的明军。

  这一夜全城都是戒严的,任何人不准靠近县衙,不准靠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不准靠近城墙,由亲卫组成的巡逻队,彻夜在城内巡逻,若是看见落单的军士,不问青红皂白都要扣押起来,一些不能够回答清楚自身行踪的军士,甚至可能被直接斩杀。

  驻守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的军士,换成了大军之中最为强悍的军士,这些军士都是从北方来的,至于说南方投降的原宋军军士,则被全部换防。

  而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突围军士的安排事宜。

  按照阿术的部署,突围的重点放在了东门和北门,南门被彻底的放弃,因为南门外面有大量的明军,不过从南门突围的军士,人数是一点不少的,这些军士绝大部分都是南方投降的原宋军的军士,说的不好听一些,这些军士就是炮灰,去拖住南门驻扎的明军,让明军不能够分兵到东门和北门。

  东门和北门突围的军士,几乎都是从北方来的新附军,骑兵也全部安排从这两处突围。

  城内留下的军士,仅仅万人,这些人主要是守住大宋皇室之人,当东门和北面杀出一条血路之后,这些军士就会押解大宋皇室之人,迅速开始撤离。

  阿术也将随着这支队伍撤离。

  如此情况之下,诸多军官紧张是很自然的,昨夜本来确定突围的时间是卯时一刻,可能是阿术觉得过于的仓促了一些,推迟了一刻钟的时间,这才导致城内的喧哗声音传出去了,而这些喧哗声,让阿术大怒,于是到了卯时二刻,突围正式开始。

  阿术看上去神色平静,不过若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的眼睛里面,没有丝毫的色彩,眼神异常的专注,一直都看着东门以及北门的情形。

  阿术身边的军官则不一样,他们各自负责一块,虽说没有亲自率领军士冲锋,不过他们的责任,已经落实到每一个冲出去的军士的身上。

  十多万人同时从县城冲出去,这气势还是很惊人的,而且是分为了四路大军,让明军难以集中优势打击哪一路。

  诸多的军官对于大帅还是佩服的,关键时候想到了这个应对的办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撤离连水县,撤离海州,回到两淮去。

  没有非同寻常的智慧和经验,不可能做出如此的决定。。

  a



第四百八十二章 辉煌一战(11)


  天空之中,突然出现了很多正在燃烧的轰天雷。? ?

  蒙军对于轰天雷还是知道的,这东西有着杀伤力,但不是很大,而且轰天雷因为质量的问题,爆炸率不是很高,爆炸的轰天雷倒是能够伤人,甚至能够取人性命。

  可是蒙军对于数次改进之后的轰天雷,是完全不熟悉的。

  郭守敬等人经过长时间的研制和改进之后的轰天雷,短距离之内的厮杀,杀伤力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轰天雷落地爆炸之后,周遭会倒下一大片的人。

  明军手中的轰天雷,与当年宋军手中的轰天雷,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蒙军只要动动脑子,就能够想到轰天雷的厉害,既然明军能够有犀利的鼎坤炮,又怎么可能手持杀伤力不大的轰天雷呢。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瞬间出现。

  冲锋在前方的蒙军,在爆炸声中一片片的倒下,惨叫声被爆炸声淹没,但满眼的血腥还是瞬间出现,跟随在后面冲锋的蒙军军士,稍稍迟疑了一下,继续往前面冲,等待他们的依旧是漫天的轰天雷。

  明军的阵形排列的很清楚,分为了三排,第一排手持的点燃的轰天雷扔出去之后,马上蹲地朝着后方移动,第二排的军士则是用火折子点燃手中的轰天雷,再次投掷出去,第二排的军士蹲下后撤的时候,第三排的军士用火折子点燃轰天雷,投掷出去,如此先前第一排的军士,已经做好了投掷的准备。

  如此的循环往复,轰天雷的爆炸声根本不会停止,这中间也不会出现丝毫的间歇。

  这看似简单的配合,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试验与训练,需要掌握轰天雷引信燃烧的时间,需要计算轰天雷爆炸的时间,要知道每一个军士手中都有轰天雷,若是因为时间掌握不好,炸到自身了,那引的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在如此密集的轰天雷之下,冲锋的蒙军没有丝毫的希望,就算是侥幸冲出来,明军射的箭雨,也会让这些蒙军军士成为刺猬。

  大量的蒙军军士倒在了轰天雷的爆炸声中,少数冲出来的蒙军军士,又倒在了箭雨之下,没有一个蒙军军士能够冲过这百来米的死亡地带,尸体在地上不断的累积。

  后面继续冲锋的蒙军军士终于现情况不对,他们停止了往前冲,开始转身后撤,可惜后面的蒙军军士依旧在朝着前面冲锋,有的军士压根看不见前面出现的惨状。

  后撤的与冲锋的蒙军军士瞬间挤压在了一起,导致蒙军的阵形大乱。

  明军军士开始了主动出击,他们骑上了战马,手持轰天雷,朝着蒙军冲过去,更多的轰天雷,在蒙军拥挤的队伍之中爆炸,更多的惨叫声开始出现。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情形,如出一辙。

  。。。

  城墙上面的阿术,脸色终于出现了巨变。

  蒙军的惨重损失,已经明军的对付方式,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这哪里是厮杀,简直就是屠杀,明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而蒙军则是大规模的伤亡。

  身边的军官已经开始急促的请示,恳求停止冲锋了。

  阿术牙关紧咬,不敢下达撤离的命令,他亲眼看见明军军士已经从各个方向冲过来,若是此刻军士撤离到城内,则明军也跟随杀进来,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继续冲锋突围,也是找死。

  阿术的命令终于下达,要求身边的军官出城去指挥,那就是付出一部分军士的性命,让其余的军士能够撤回城内,说白了,就是用蒙军军士的身体,堵住明军军士的战马。

  这样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更加难以做到的是,诸多的蒙军军士,是不是会用身体去堵住冲锋的明军,又是不是能够堵得住明军军士。

  诸多的军官迅下了城墙,骑上战马,朝着城外冲出去,留在城内的蒙军军士已经不多,他们全部都守在了城墙之下,等候关闭城门的命令。

  。。。

  阿术想的过于美好了,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再回头已经没有了机会。

  当初阿术轻兵冒进,就已经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加之对吴邵刚以及明军的轻视,让自身以及麾下的大军都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

  蔡思伟和张珏等人,又怎么可能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明军军士,全线出击,朝着蒙军冲过去。

  轰天雷换做了弓箭,每一支弓箭射出去,都会有一个绝望的蒙军军士倒下。

  冲锋在前面的明军军士,已经进入到蒙军的阵形之中,他们挥舞手中的钢刀长枪,拼命的刺杀,周遭都是哀嚎着倒下的蒙军军士。

  不少蒙军的军士,尚未明白过来,就被冲锋过来的战马撞飞,再也爬不起来。

  蒙军的骑兵更是悲惨,他们被自己身边的步卒兄弟包围,前进不得后退不得,根本无法动弹,成为了明军骑兵的标靶,等到他们拼命突出重围,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又被杀过来的明军军士包围,要么倒在了弓箭之下,要么倒在了钢刀和长枪之下。

  。。。

  惨烈的杀戮还在继续,已经有少量的明军军士,接近了城池。

  阿术想着利用部分军士堵住明军的计划,完全破裂,那些出城去指挥作战的军官,也陷入到苦苦支撑的情形之中。

  此刻的阿术,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要求城内的军士关闭城门。

  可是城内留下的军士,已经不足两万人,城外十余万人都被明军围住了,若是放弃了这十余万人,就等于是自杀,关闭城内也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绝望的阿术,眼睛里面闪现出来一丝的火苗,他拔出了腰间的钢刀。

  骑上战马的阿术,默默的看了看身边的亲卫,朝着城门之外冲锋而去。

  阿术选择是从东门冲出去,从这里冲出去的军士,是最为骁勇的军士。

  城内留下的军士,已经只有千余人,其余近两万人,全部跟随阿术冲出去。

  这已经是唯一的希望,若是这两万人能够杀出一条血路,跟随阿术冲出明军的包围圈,也算是为征南大军留下了火种。

  。。。

  东门外的明军将士,也骤然增加了。

  南门方向的战斗,几乎就要结束了,不少的军士已经选择了投降,从南门冲出来的蒙军,本就是战斗力最弱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原来南方的宋军,他们可没有坚强的意志,这其中甚至有夏贵原来率领的军士。

  在遭遇到无情杀戮的时候,很多军士无法逃离的情况之下,干脆选择了跪地投降。

  更多的军士选择了跪地投降,让南门的战斗在很短时间之内变得轻松。

  蔡思伟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的调集部分的军士,前往东门和北门,他已经现了,从东门和北门突围的蒙军军士,战斗力是最强的,就算是遭遇到惨烈的损失,也依旧朝着前方冲锋,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开始选择后撤,而南门与西门的蒙军军士,在遭遇到轰天雷之后,就变得惊慌失措,几乎就不知道该如何的抵御了。

  也正是蔡思伟做出的这个调整,让阿术陷入到灭顶之灾。

  杀出去的阿术,突然现东门外的明军,人数很多,几乎过了正在做无谓抵御的蒙军的人数,他率领的麾下的军士,迅被明军包围,不要说轻松的杀出一条血路,就算是想着回头进入到城池之中,都不大可能了。

  。。。

  厮杀已经持续半个时辰以上了,阿术眼看着身边的军士人数越来越少,不知道有多少的蒙军军士,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阿术身边的亲卫,被斩杀的也不少了,不过诸多的亲卫还是拼命的,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护卫阿术,不会主动参与到厮杀之中。

  这让阿术迅成为诸多明军关注的对象,尽管蒙军没有帅旗,想要辨别谁是主帅有着很大的难度,可阿术身边骁勇的亲卫,他们不参与到厮杀之中,只是紧紧围住中间的阿术,这就让阿术的目标迅暴露。

  张珏亲率军士杀过来,目标对准了阿术。

  阿术看着眼前的一切,变得有些狂躁了。

  他仰天长叹,不知道这一切为什么这么快就生了,就算是再次经历这一切,阿术也不敢相信,十五万大军,眼看着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吴邵刚究竟是什么人,怎么如此的骁勇,怎么每一步都算计的那么准确,吴邵刚究竟是人还是神。

  。。。

  战场上逐渐的安静下来。

  已经没有多少的蒙军军士还在抵抗,地上到处都是蒙军军士的尸。

  阿术身边的最后几个亲卫,终于倒下了。

  张珏看着眼前有些茫然的阿术,举起手中的弓箭之后,又再次放下,他还是想生擒阿术,看看这位灭掉大宋的大元骁将,究竟有多么的厉害。

  阿术看了看四周,看看围在周遭的明军军士,慢慢的举起了手中的钢刀。

  一抹鲜血喷溅出来,在空中是那么的耀眼。

  这位大元朝廷骁勇的战将阿术,选择了与伯颜完全一样的结局。

  死不瞑目的阿术,终究没有明白,为什么他麾下的征南大军,能够势如破竹的灭掉大宋,却惨败在吴邵刚的麾下。8



第四百八十三章 展现胸怀


  巨大的胜利,让吴邵刚都有些懵,不过他平静的神色,倒是掩饰了这种不知所措。?

  郝经、张文谦、蔡思伟、张珏以及马龙等人,早就兴奋的不能自禁,不说蔡思伟等人哈哈大笑,就连郝经等人,都是兴奋的奔走,表现如同小孩子一般。

  要知道蒙军的征南大军足足十五万人,加之前面阿里海牙率领的征南大军,二十万的大军,不过旬月之间,灰飞烟灭,悉数被明军剿灭。

  征南大军的覆灭,对于忽必烈和大元朝廷来说,是沉重的接近于毁灭性的打击,从这一刻开始,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面对明军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任何兵力上面的优势,可以说在士气上面,明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尽管说大元朝廷的主力蒙古铁骑依旧还在,可明军已经不怵蒙古铁骑,就算是与蒙古铁骑面对面厮杀,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

  十五万蒙军的征南大军,真正在战场上面被斩杀的,一共也就是四万多人,这还包括金城镇之战,近十万的蒙军军士选择了投降,逃走的蒙军军士很少,应该不足万人。

  蒙军征南大军主帅阿术选择了自杀,与伯颜的命运完全一样。

  吴邵刚依旧是要求厚葬阿术,对于强悍的对手,他历来都是尊重的。

  一个最大的问题已经摆在了吴邵刚的面前,那就是大宋皇室之人,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