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马华轩说的有些轻描淡写,而且还是鼓励的话语居多,但是吴邵刚内心的疑团越来越多。
穿越大半年时间了,吴邵刚算是顺风顺水,目前来说发展也不错,十六岁的年纪,就是正七品的正侍郎,殿前司所属催锋军副将,尽管说前面还有数不清的困难,他也在一步步朝着自身预定的目标前进,可是在前进的过程之中,太多的疑惑伴随,而且都是他目前无法解惑的谜团,长期处于如此的环境之中,整日里耗费心思猜测,未免让人抓狂,若不是穿越的吴邵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性,早就承受不住了。
太多的谜团,必须要一一的破解,否则身陷诸多的谜团之中,就算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内心也不一定是舒服的。
走出了殿前司都指挥使官邸,吴邵刚稍稍思索了一下,大步朝着中瓦子的方向而去,他要去找到四爷,相信有些事情,行会应该知道,四爷也是明白的。
吴邵刚也想到了李思琦,不过李思琦的表现过于的神秘,而且李思琦的背后是吕文德,谁知道吕文德是不是搀和到诸多的事情之中,自己若是这个时候去找李思琦,可能什么情况都弄不清楚,还会陷入到被动的局面之中。
时间尚早,蓬莱楼的客人不多。
门口的伙计是认识吴邵刚的,看见吴邵刚之后,连忙迎上来,听说吴邵刚找四爷有事情,一边点头一边将吴邵刚带到了三楼的雅间里面。
伙计离开雅间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四爷就快步进来了。
看着微微喘气的四爷,吴邵刚没有丝毫的犹豫,开门见山。
“四爷,刚刚我接到了命令,三日之后我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建康府城,且是带着麾下的诸多兄弟一同前去,不过此番前往建康府城,究竟是接受什么任务,我压根不知道,还望四爷能够告知一些情况。”
四爷看了看吴邵刚,微微一笑,没有马上说及此事,而是拍手,对着进来的伙计说安排酒宴,且不要有任何人打扰。
吴邵刚倒也沉得住气,见到四爷不愿意马上开口,并未催促。
酒菜上来之后,四爷亲自给吴邵刚酌酒。
喝下第一杯酒之后,四爷终于开口了。
“吴副将既然亲自到蓬莱楼来了,我也不能够遮着掩着,那不是我的风格。”
“吴副将接受的是什么任务,为什么前往建康府城,我是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另外一些事情,或许对吴副将有些帮助。”
“蒙古的大汗忽必烈,已经继承汗位,专门派遣使者,前往我南宋京城,要求拜见皇上,至于说使者承担的是什么任务,我仅仅知道使者会通报忽必烈继承汗位之情况,其余的不知道,还有一件事情,想必吴副将是知晓的,去年鄂州之战,我大军一举收复了黄州等地,迫使蒙古鞑子撤离,在这个过程之中,忽必烈曾经派遣使者求和,因为当时蒙古大汗蒙哥死亡,蒙古内部出现了诸多的动荡,忽必烈必须返回,为避免遭遇到了伏击,所以与朝廷议和。。。”
吴邵刚的心里一动,马上询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四爷是如何知晓这些事情的。”
“不瞒吴副将,这些都是行会从朝中获取到的消息。”
说到这里,四爷再次举起了酒杯。
“吴副将若是想着知晓此番前往建康府城,究竟是承担什么任务,行会可以帮忙打听一下,三日的时间,还是来得及。”
吴邵刚跟着举起了酒杯。
“不必了,四爷的好意我心领了,具体是什么任务,到了建康府,见到了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大人,一切都明朗了,就不用提前去打听了。”
吴邵刚说出来这番话之后,四爷的眼睛亮了。
“原来吴副将前往建康府,是要见李庭芝大人啊,那就不必担心了,李庭芝大人以爱才著称,见到了吴副将,一定会多加关照的。”
第五十七章 小妹
“哥哥,爹娘吩咐我和管家到京城来,帮助哥哥打理家中的事情。。。”
看着站在面前的小妹吴绍岚和管家吴林,吴邵刚大吃一惊,这件事情他压根就不知道,昨日刚刚领取了任务,后日就要出发前往建康府,这个时候吴绍岚突然来到了京城,的确令他猝不及防。
吴绍岚已经十一岁了,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不能够说是很小,诸多女孩子需要知道的规矩必须清楚,一言一行也需要注意,按说吴绍岚此刻来到京城,包括管家吴林一同来到京城,应该说是很好的安排,毕竟在京城之中,吴绍岚能够接受很好的熏陶,学习方面也比庐州府乡下强太多了。
可问题是吴邵刚马上就要率领张炳辉等人出发,前往建康府,而且还不知道承担什么样的作战任务,这就意味着吴邵刚不可能陪着小妹吴绍岚。
看着吴绍岚和吴林两人,吴邵刚稍稍思索开口了。
“小妹,怎么突然来到了京城,来之前也没有说一声。”
“大伯和二伯,还有表哥吴绍武都给爹娘说了,说我不要留在江夏村,还是到京城来,对今后好一些,爹娘同意了,就要我出发了,管家也一同陪着到京城来。”
“谁陪着你们一同到京城来的。”
“表哥吴绍武陪着我们来的,说是府里的大人要他往京城送什么文书,正好顺路。”
吴邵刚点点头,很快想到了庐州府知府苏翁奎,看样子这有可能是苏翁奎帮忙安排的,吴绍武不过是庐州府的一名吏员,几乎没有前往京城的权力,之所以能够护送吴绍岚和吴林前往京城,肯定是苏翁奎破例做出的安排,要不然吴绍岚这样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子,包括没有见过多少大世面的管家吴林,根本无法来到京城。
“吴绍武现在什么地方。”
“他们一行已经在客栈住下来了,表哥说了,安排好之后,就会过来的。”
吴邵刚点点头,眉头已经皱起来了。
家中就是吴绍岚和青娘两个女孩子,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安排外人肯定也不合适,毕竟两个女孩子在家中,对外界的事情并非是那么清楚,如此情况之下,受骗上当也不是不可能,好在府邸有行会和四爷的人保护,倒是没有谁敢前来骚扰。
管家吴林年纪偏大,应该说处理家中的事宜,还是不要紧,可对外联系就有些差距了,且管家毕竟是一个人,不可能顾上那么多,再说府邸只有这么大,人多了也不行。
“管家,家中的情况如何。”
“禀少爷,家里一切都好,房屋全部都建好了,土地也全部耕种了,今年的年成好,粮食丰收是没有问题的,家中有二少爷陪着老爷和夫人,府衙和县衙也很是关照,老爷和夫人没有多少操心的事宜,老爷和夫人很是惦记少爷,不放心少爷一个人在京城,所以命令小的陪着小姐来到京城,陪在少爷的身边,也好照顾少爷。”
“知道了,吴绍尊在读书吗。”
“老爷和夫人专门请了先生,在家中教授二少爷读书,二少爷很是聪明,连先生都是赞不绝口,说将来二少爷一定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
听了吴林的一番话,吴邵刚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看样子家里的情形还不错。
“管家,京城和江夏村的情况不一样,这府邸更是不能够和家里比较,你既然来到了京城,那就要负责家中的一切事宜,对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青娘,以前我在京城的所有饮食起居,都是青娘负责照顾的。”
青娘一直都是站在吴邵刚的身后不远处,偶尔抬头看看吴绍岚,吴邵刚介绍她的时候,她抬起头,慢慢的走上前去,来到了吴绍岚的对面行礼。
“奴婢拜见小姐,见过管家。”
“管家,两日之后,我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建康府城去,也不知道是多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家中招募下人也来不及了,再说府邸很小,人多了也不行,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料理好家中的事宜。”
“是,小的一定做好,请少爷放心。”
听到吴邵刚这样说,吴绍岚眼圈有些红,嘴也瘪起来了。
吴邵刚看着吴绍岚,有些心疼,年初他回家的时候,最眷恋他的就是小妹吴绍岚了。
“小妹,你刚刚来到京城,我又要离开了,这本来不合适,可也没有办法,好在不要多长的时间我就回来了,这段时间你正好熟悉一下京城,每日里叫青娘陪着你在京城四处走走看看,学习的事宜也不要放松了,临走之前,我会找到先生,教授你一些学识。”
吴绍岚默默点头。
吴邵刚扭头对着青娘开口了。
“青娘,小妹刚刚来到京城,什么都不熟悉,你要将小妹当作自己的亲妹妹,好好的照顾,你和小妹一起学习,小妹的衣食住行,都由你来负责。”
吴邵刚还没有说完,外面就响起了敲门声。
脸上带着笑容的吴绍武进入到院子里。
看见吴邵刚之后,吴绍武连忙准备行礼,被吴邵刚一把拉住了。
“堂哥,这是在家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青娘,去准备酒宴。”
其实酒宴早就准备好了,只是吴邵刚还没有开口安排,所以青娘也就等着。
吴绍岚和吴林两人出来见过吴绍武之后,跟随青娘前往厨房而去,两人都需要熟悉府邸里面的一切事宜。
“堂哥,小妹到京城来,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没有提前写信说一声。”
“堂弟,不是我不想写信,是三叔太快做出决定了,其实你离开家之后,爹和二伯就觉得你一个人在京城,身边没有人照顾是不行的,那个时候家里的事情太多,暂时想不到,等到家里一切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爹和二伯就给三叔建议了。。。”
吴邵刚知道父亲吴启明的秉性和脾气,一直以来都是畏畏缩缩的,没有任何的地位,因为儿子的争气,一下子有了地位,内心漂浮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让吴绍岚和吴林两人到京城来,肯定是吴启明临时做出的决定,可能觉得这样做有些道理,也害怕写信告知后吴邵刚不同意,索性就直接决定了,先斩后奏。
“知道了,主要是时间上面不合适,后日我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建康府去办事,小妹和管家都是初次来到京城,什么都不熟悉,这让我有些为难。”
听见吴邵刚这样说,吴绍武也皱起眉头。
“这真是有些不巧了,要不我给知府大人写信,在你没有回到京城之前,留在这里帮忙。”
“不用,小妹和管家既然来到京城了,总归是要熟悉京城的情况,好在青娘对京城颇为熟悉,可以帮忙指点一下的。”
吴邵刚说到青娘,吴绍武的神色一下子变得有些奇怪了。
“堂弟,出发之前,三叔和三叔母专门要我带话了,你已经十七岁了,该要成家了,前些日子,到家中去说媒的人很多,三叔和三叔母都没有答应,这次我给你说了之后,三叔和三叔母怕就要办这件事情了。”
吴邵刚看着吴绍武,好半天没有开口说话。
成家立业的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自由恋爱是不可能的,这个时代那些大家闺秀,绝大部分都是守在家中,根本不可能出来约会,《西厢记》不过是戏剧,现实社会之中真要出现这样的事情,结局一定是很悲惨的。
“知道了,这件事情也不需要特别着急,我不过十七岁,再说这段时间事情很多,我恐怕也没有时间回家,你回去之后,告诉爹娘,暂时缓一缓。”
吴绍武看着吴邵刚,目瞪口呆,这是他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说这件事情上面,吴邵刚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既然三叔和三叔母做出了安排,那吴邵刚就应该是无条件的服从。
不过吴邵刚的地位摆在那里,而且家中能够崛起,完全依靠吴邵刚。
如此情况之下,吴邵刚也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知道了,回去之后,我会将你的情况告诉三叔和三叔母的。”
吴邵刚点点头,很快转移话题。
“堂哥,在府衙里面做事情,感觉怎么样。”
“还不错,我都见到知府大人好几次了,每次知府大人都会说到你,说你是年少有为,前途一定是不可限量,还要求我多向你学,其实我有自知之明,我怎么可能和你比较,能够在府衙做事情,我就很满足了。”
“这可不行,堂哥,你要想的更多,我也知道府衙之中有些吏员,看到的都是蝇头小利,不择手段获取,且自我感觉很好,以为能够一辈子这样下去就不错了,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难免受到影响,不过你要想的更多,要定下更大的目标,有些事情该应付的应付,毕竟处理好同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可空闲下来的时间,不要随意就消耗了,能够多看看书,多熟悉府衙的事情,将来都是用的上的。。。”
吴绍武不断点头,脸色微微有些红。
谁不想着有更好的前途。
第五十八章 陆秀夫
建康府城的繁华丝毫不亚于京城临安府城。
作为六朝古都的建康府,一千年前人口就超过了百万,是当时最大的城池,也是南方最为繁华的城池,历经这么多年过去,建康府虽然在隋唐时期遭遇到北方的刻意压制,但商贸中心的地位一直都是牢不可破的,且很少经历战火,让这座城池能够稳固的发展,南宋朝廷将建康府作为了行都,地位仅次于京城临安府城。
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官邸和府邸,都在建康府。
作为代表皇上掌控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的制置使,李庭芝的权力是很大的,两淮辖下的府州县官吏,都要受到他的节制,若是到了战时和其他的紧急时刻,李庭芝甚至能够先斩后奏,直接处理不服从命令和不听从调遣的官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驻扎在两淮的军队很是孱弱。
朝廷直接掌控的军队,包括三司以及御前诸军,其中三司军队驻地在京城,以殿前司军为首,御前诸军驻地在地方上,主要驻扎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除开朝廷直接掌控的这些军队,地方上还有一部分的军队,这些军队被称之为厢军,战斗力不强,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事宜。
地方上的军队,则是朝廷和地方上共同掌控,以地方上掌控为主,其军饷的来源主要也是地方上,这些厢军平日里维持和维护地方上的稳定,战时则为作战的军队服务,在兵力缺乏的时候,厢军军士也会被调派到战场上去作战和厮杀。
驻扎在两淮的厢军,沿袭北宋时期的称谓,被称之为忠勇军,其驻地在真州。
按说吴邵刚带着麾下三十名军士前往建康府去执行作战任务,这压根没有必要,就算是吴邵刚及其麾下的三十人个个都是以一击百,勇不可挡,也比不过忠勇军,毕竟忠勇军有那么多的军士。
作为两淮制置使的李庭芝,在没有接到皇上的圣旨和朝廷敕书的情况之下,决不能够随便调动军队,哪怕是地方上的厢军,那会有谋反的嫌疑,但现如今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去年蒙古鞑子大肆的进攻四川与鄂州等地,作为行都的建康府,地位异常的重要,一样是需要做好抗击蒙古鞑子准备的,故而这个时候,李庭芝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令他指挥和调遣驻扎在真州的忠勇军。
尽管蒙古鞑子已经撤离且放弃了进攻南宋,但李庭芝依旧掌控忠勇军,成为了为数极少的直接掌控军队和掌控地方官吏的文官。
这与李庭芝得到了皇上的信赖、以及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是分不开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李庭芝与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曾经在已故的太师、吉国公孟珙的麾下效力,得到了孟珙的赏识,而孟珙最为青睐的,第一是贾似道,第二就是李庭芝,在为朝廷效力期间,得到孟珙赏识的李庭芝与贾似道两人,齐心协力,紧密配合,为孟珙做了不少的事情,相互之间也结下了不一般的友谊。
因为孟珙的鼎力推荐,贾似道得到了皇上的重视,终于成为右丞相、枢密使,掌控了朝中的大权,李庭芝也在孟珙和贾似道的推荐之下,经过自身努力,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出任两淮制置使。
李庭芝的名气很大,因为其爱才,且愿意向朝廷举荐人才,那些被李庭芝举荐的人才,也在朝中不断的诉说李庭芝的英明和大度。
也正是因为此等的原因,当四爷得知吴邵刚即将率领麾下前往建康府,去见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时候,很是放心,认为吴邵刚不会遭遇到刁难,而且还会得到李庭芝的器重和帮助。
六月初六,午时。
吴邵刚率领张炳辉和马龙等三十人,抵达建康府城。
此番执行任务,吴邵刚狠狠的敲了一笔竹杠,出发之前,他麾下的每一名军士,领取了铠甲、弓箭、长矛、宋手刀等等兵器,额外配备了一匹战马,还领取了两个月的军饷。
如此包括吴邵刚在内的三十一人,每人两匹战马,铠甲与兵器更是富足,至于说军饷,倒是没有谁特别重视,毕竟张炳辉等人,都算是富翁了,看不上手中的交子。
吴邵刚的举措,殿前司都指挥使马华轩与副都指挥使、催锋军统领张世杰都没有表示异议,甚至是支持的。
张炳辉和马龙等人是非常高兴的,铠甲和战马是很宝贵的东西,没有突出战功是得不到的,可吴邵刚一点都不高兴,他其实是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试探马华轩和张世杰等人的态度,既然马华轩等人没有反对,那就说明他们前往建康府,执行的绝不是很轻松的任务。
行军过程之中,吴邵刚一直都在思索,他内心隐隐有了判断,但不能够肯定。
进入到建康府城的时候,城门守卫的军士,远远看见就收敛了气焰,毕竟吴邵刚等人的帽盔,已经表明身份,人家可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的军士,绝非这些守卫城门的军士能够得罪的。
午时二刻,吴邵刚抵达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官邸。
上面下达的命令,要求他在今日申时之前,必须抵达建康府城,向李庭芝报备。
吴邵刚没有丝毫的犹豫,命令张炳辉等人在官邸外面等候,自己则是要求守卫在官邸外面的军士前去禀报消息。
果然,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官邸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的气质很是不错,眉清目秀,儒雅之中透漏出来傲气,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看上去就知道是读书人,且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请问这位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副将吴邵刚吗。”
“正是,属下奉命前来拜见李庭芝大人。”
“在下陆秀夫,奉李大人的命令,前来迎候吴副将。”
“哦,你是陆秀夫。。。”
吴邵刚内心震惊,明显有些失态,这也怪不得他,毕竟陆秀夫的名气太大,作为宋末三杰之一,陆秀夫与文天祥几乎是齐名,其最后抱着幼帝投海的壮举,流传千古。
尽管说这个时候,陆秀夫的名气还不是很大,无非是十九岁的时候高中进士,被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看重,邀请到了幕府之中,主管机宜文字。
陆秀夫显然也没有料到吴邵刚突然说出来这样的话语,稍稍愣了一下才开口。
“怎么,吴副将认识在下吗。”
“久闻其名,陆兄十九岁高中进士,我在京城之中就听说了,今日见到,感觉到陆兄温文尔雅,气度不凡,故而才有如此感慨的。”
这一下陆秀夫更加的吃惊了。
在他看来,吴邵刚不过是一名武夫,没有多少的学识,尽管身为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的副将,那也不过是有一把的力气,能够在战场上杀敌,至于说谋略以及学识方面,肯定是有着先天不足的,可此刻见到吴邵刚之后,他这个正牌的进士,竟然有了一种被压迫的感觉。
单单从气质方面来说,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吴邵刚,给人的感觉就绝不一般。
陆秀夫稍稍整理了自身的心态,再次开口。
“吴副将的赞誉,在下不敢当,想不到吴副将一直在军中,也能够有读书人的气质。”
陆秀夫说出来这句话,让吴邵刚的内心五味杂陈,看样子历史上的伟人或者是名人,也是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磨砺,才能够逐渐迸发出来光辉的,此刻的陆秀夫,明显还是一个自视清高的读书人,得到了李庭芝的器重,以为自身有着匡扶天下的能力,显得更加的自得,故而不自觉的就表露出来读书人的傲气。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吴邵刚决定要点拨一下陆秀夫,毕竟在他的心目之中,陆秀夫的确是人才,值得结交也值得点拨,至于说陆秀夫是不是能够明白,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这气质绝不仅仅是读书才能够养成,很多时候,生活的磨砺,境况的突变,会让人明白很多的事理,也会让人逐渐感觉到这世上变化莫测,能人太多,自身不过是沧海一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