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吴邵刚在空房屋的旁边停下了。

  这里是一大片的空地,紧靠着官道。

  “蔡副都统制,命令大军,砍伐树木,迅在这一带搭建木棚,度越快越好。”

  临时中军帐已经搬迁到空房屋里面。

  吴邵刚指着桌上的地图开口了。

  “安富镇是最好的设伏地点,叛军必须要经过这里,而且还要在这里歇息,我们的设伏地点,就选择在这里。”

  “诸位都看见了,安富镇的地形不利于设伏,叛军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会在安富镇设伏。”

  “从不利的条件之中,创造出来有利之形势,如此我们就能够保证持续的胜利。”

  “大军攻陷大足县城的消息,明日之后,就会传扬出去,永川、昌元等地驻扎的叛军,马上开始撤离,最快也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安富镇,我们的时间足够了。”

  “这段时间之内,务必在安富镇搭建足够的棚子,让大军在木棚里面潜伏,如何让这些木棚不被叛军怀疑,就是诸位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永川、昌元等地撤离的叛军,一定会携带粮草等物资,作战过程之中,保证这些粮草不被毁掉,亦是我们的任务。”

  “好了,诸位前去准备吧。”

  王十三留下来了。

  “王十三,率领斥候马上出,侦查永川、昌元等地叛军的行踪,以最快度禀报,不得有丝毫耽误,此外,泸州、潼川等地潜伏的斥候,亦要加紧侦查的度,我想,一旦刘整获知昌州被朝廷大军收复之消息,肯定会有所行动。”

  “我认为,刘整会拼死抵抗,但不会持续多长的时间,一旦刘整认为朝廷大军力量强悍,他就会选择快撤离,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彻底打败刘整的机会就到来了。”

  “我的一切分析,需要斥候侦查到的情报来支撑,你命令分散在各地的斥候,尽全力开始搜集情报。”8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试牛刀


  

  安富镇地方不大,地势平坦,大家的木棚,最多能够埋伏两千人左右,其余近八千将士,依旧需要埋伏在小丘陵一带。这一次,吴邵刚下达了命令,他从殿前司所属催锋军带来的两千军士,全部埋伏在安富镇,为伏击战的主力。

  这个命令,让张炳辉摩拳擦掌,异常高兴。

  蔡思伟亦没有什么意见,攻陷大足县城的战斗,吴邵刚交给了他,已经很不错了。

  情报源源不断的汇集,大足县城被朝廷大军收复的消息传出,先动作的是驻扎在永川的叛军,他们快撤离,朝着昌元县城的方向而来,而驻扎在昌元的叛军,同样在做着撤离的准备,一时间永川和昌元两地都是鸡飞狗跳。

  十一月四日,永川叛军进入到昌元县城。

  十一月五日,卯时,永川和昌元两县驻扎的叛军,全部撤离,朝着泸州的方向行军。

  已经冬月,气候变得异常的严寒。

  叛军刚刚从昌元县城出,天空之中居然开始飘落雪花。

  可惜叛军不敢回到昌元县城,他们很清楚,固守昌元县城,就是死路一条。

  安富镇。

  看着天空之中越来越密集的雪花,吴邵刚想到了刚刚穿越时候的情形。

  雪花飘落,本属于读书人眼中浪漫的时刻,可惜吴邵刚没有这样的福分享受。

  “张炳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番战斗,就看你们如何挥了。”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全歼叛军,不让叛军走脱一人。”

  “嗯,叛军一共三千余人,仓皇逃离,惶惶不可终日,没有丝毫战斗力,面对这样的军队,你们若是不能够完胜,那我会非常失望。”

  张炳辉尚未离开中军帐,马龙进来禀报,吕文德派遣的亲卫,已经在外面等候。

  亲卫进来的时候,身上的雪花尚未全部抖落。

  吴邵刚认识这名亲卫,是吕文德的贴身亲卫,点头之后,他从亲卫手中接过了信函。

  信函是吕文德亲自写的,盛赞吴邵刚兵不血刃的收复了昌元和永川等城池。

  看着这封信函,吴邵刚的眉头稍稍皱了一下。

  所有的部署安排,吴邵刚没有禀报吕文德,他担心消息泄漏,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局面,吕文德身边的那些谋士,并非是胸襟宽阔之人,背后出一些歪点子,会让吕文德与吴邵刚进退两难,既然吴邵刚有临机专断的权力,那就完全行使。

  从信函内容,吴邵刚还是感受到了吕文德些许的不满。

  战斗尚未开始,叛军是主动撤离永川和昌元,这根本不算什么胜利,也就不用盛赞了,既然盛赞,隐含的意思,是要求吴邵刚禀报一切的战斗部署和安排。

  吴邵刚也很是干脆,坐下开始写信,仅仅一刻钟就写好了。

  密封好将信函交给亲卫,吴邵刚就将吕文德的事宜丢到一边去了。

  雪花越来越大,已经过了午时,叛军依旧没有抵达安富镇。

  吴邵刚一动不动的站在雪地里,已经晋升为亲卫队长的袁世春,不断帮助拂去其身上的雪花。

  吴邵刚有些着急,大军埋伏在安富镇,计划叛军是午时赶到。

  天气骤变,雪花飘落,这是吴邵刚没有办法完全掌控的,下雪气候倒不是特别冷,可雪花飘落,渗入到衣甲之中,还是有些难受的,若是不能够很好的活动,身体会在不知不觉间冻僵,那样会严重影响到战斗力。

  埋伏在安富镇的军队,是吴邵刚亲自训练出来的、最为精锐的大军。

  这支军队若是有大的损失,吴邵刚真的是无法承受。

  “袁世春,你说叛军还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安富镇。”

  “大人,斥候刚刚来禀报了,至少还要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这天气,真的有些故意做对的意思了。”

  “大人不用担忧,兄弟们都能够承受的,这点严寒,大家根本不会在乎。”

  “话是这么说,不过严寒气候,对大家来说都是不易的,特别是设伏之将士,不知不觉被冻伤,那就不划算了,你去告诉传令兵,埋伏之军士,感觉到身体僵硬,可以稍稍活动。”

  午时二刻,传令兵与斥候同时飞马来报。

  叛军距离安福镇不足五里地。

  叛军队伍依旧是缓慢和臃肿,他们甚至没有派遣在前方去侦查的斥候。

  到了这个时候,吴邵刚冷静下来了,张炳辉派遣来的传令兵请示的时候,吴邵刚回答了几个字,命令张炳辉直接指挥战斗,临机决断,不用请示。

  午时三刻,战斗打响。

  吴邵刚听见了喊杀声,听见了战马的嘶鸣声音,甚至听见了金戈撞击的声音,他一直努力克服自身的冲动,不离开中军帐。

  身为主帅,吴邵刚没有必要亲自冲锋陷阵,放手让张炳辉和蔡思伟指挥战斗,就没有必要去干涉,那样会让人家无所适从。

  战斗开始的时候,吴邵刚抬头看了看依旧阴沉的天空,回到了中军帐。

  战场上的厮杀,完全是一边倒。

  叛军压根没有抵抗的能力,张炳辉率领两千将士,起了冲锋,以骑兵为主的大军,摧枯拉朽一般撕开了叛军的队伍,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各级的军官。

  不断有军士跪地投降。

  大军的冲锋力度,以及强悍的霸气,让张炳辉等人都没有完全想到。

  面对如虎般的大军,叛军还没有来得及抵抗,就完全失去信心。

  张炳辉手刃了叛军几名军官,等到他稳住身形,现周遭跪满了叛军,黑压压的一片。

  无特殊情况,不准斩杀投降的军士,除非是得到了大帅的命令。

  看着这些投降的叛军,看着他们瑟瑟抖的身体,看着他们失去血色的脸庞,张炳辉有些气恼,这算是什么战斗,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本来想着好好展示兄弟们的能力,可惜还是没有机会。

  一边开始清点战果,集中投降的叛军军士,一边要求马龙暂时指挥。

  张炳辉决定亲自去禀报战斗情况。

  蔡思伟率领的大军,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依旧守候在小丘陵里面。

  张炳辉看了看小丘陵的方向,命令传令兵前去告知蔡思伟,战斗已经结束。

  未时二刻,吴邵刚来到了安富镇。

  投降的叛军,已经被集中安置在中间的空地上面,他们的武器全部被收缴。

  粮草等物资,包括战马和马车等等,亦被集中起来,没有丝毫的损失。

  这些粮草和战马,就归吴邵刚所有了。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战斗结束,战场也打扫完毕,将士阵亡仅仅十余人,近三千的叛军无一逃脱,这样辉煌的胜利,吴邵刚一点都不吃惊。

  这不过是小试牛刀,让吴邵刚知道了,两千将士的战斗力,已经非常的强悍,可以说日后面对蒙古铁骑的精锐,也丝毫不落下风。

  吴邵刚感觉到欣慰,他的第一个目的总算是达到,拥有一支异常精锐的大军,尽管说这支大军的人数明显偏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他在潼川府路能够立足,那么他麾下的大军就将不断的强大起来,届时就能震撼天下。

  身边的张炳辉和蔡思伟等人,神情都有些严肃。

  吴邵刚看了看众人,笑着开口。

  “怎么了,情绪明显都不好啊。”

  张炳辉看了看蔡思伟,抱拳开口。

  “大人,本想着好好厮杀一番,谁知道这些叛军,不堪一击。。。”

  张炳辉说完,蔡思伟也跟着开口了。

  “副帅麾下的军士,骁勇无比,属下异常敬佩。。。”

  吴邵刚微微摇头。

  “这不过是来说去还是我大宋军队之间的厮杀,这些叛军不久之前还是我大宋之军队,我们真正的对手,是蒙古鞑子,是蒙古最为精锐的铁骑,以后你们有的是机会厮杀,不用过于着急,不能够因为一次战斗的顺利,就飘飘然,更不能够因为自身的强悍,就以为天下无敌了。”

  说完这些,吴邵刚看向了蔡思伟。

  “蔡副统领,你曾经说过,合州御前诸军组建的时间不长,战斗力不是特别强悍,情况可能是如此,但你大可不必焦虑,军队战斗力的强悍,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日后若是有机会,我会想办法专门训练合州御前诸军的军士。”

  这些话意味深长,谁都知道合州御前诸军是皇上和枢密院直接掌控的,吴邵刚身为潼川府路防御使、泸州知府,没有资格插手合州御前诸军的事宜。

  蔡思伟也是愣了一下。

  很快,蔡思伟开口了。

  “副帅,属下愿意听从号令。”

  “如此就好,从明日开始,蔡副统领亲自挑选一批信得过的军官,让张炳辉和马龙等人开始训练,我还要看看他们的能力,兹事重大,你们都是明白的。”

  战场收拾完毕,进入到屋子里面,吴邵刚稍稍思索,开始给吕文德写信了。

  战斗已经结束,战果必须在第一时间禀报,且这些被俘的叛军,也要移交给中军处理,前军不可能押着这些叛军去继续作战。

  至于说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吴邵刚脑海里面已经有了完整的筹谋。8



第一百一十五章 愤怒的安排


  刘整得知昌州被朝廷大军占领、驻扎在昌州个城池的五千多军士全军覆没的消息,立刻感觉到了事态严重,他迅给远在潼川的刘元振写去了信函。

  上一次打败了四川制置使俞兴之后,刘整还是高兴了一阵子,他也想着能够立下更多的功劳,听闻蒙古大汗忽必烈重视人才,刘整暗自筹谋,若是他能够立下更大的功劳,献上大半个四川,一定能够得到忽必烈的器重。

  可惜四川对于大宋朝廷来说过于的重要,俞兴兵败之后,皇上马上命令策应大使吕文德,调遣合州御前诸军、金州御前诸军参与作战,这让刘整吃惊。

  刘整看不起俞兴,但是他知道吕文德的厉害,当初蒙哥率领大军进攻四川,吕文德即为抵御蒙哥大军之统帅,刘整还在吕文德的指挥之下参与作战。

  金州御前诸军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刘整感觉遭遇到劲敌,故而将昌州的百姓,悉数迁移到泸州,且在昌州部署了五千兵力,刘整并未要求这些军士死守昌州,而是告诫他们,在情况危机的时候,迅撤离到泸州。

  想不到这五千军士来不及撤离,全军覆没。

  刘整最为吃惊的是,他居然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情报送来,也没有军士前来禀报战况。

  吕文德作战的习惯,刘整是清楚的,历来都是稳扎稳打,不会冒进。

  若是此番的战斗,完全是吕文德指挥,那么驻扎在昌州驻地的军士,不可能全军覆没。

  难道是这里面出现了其他的什么问题。

  刘整派遣了大量的斥候,进入到昌州境内侦查,可是这些派遣出去的斥候,几乎没有什么回来的,少数一些回到泸州的,也没有侦查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刘整愈的紧张。

  直接从泸州撤离,这不是刘整的风格,他也不会干。

  驻扎在泸州的尚有一万五千军士,战斗力不错,在刘整看来,至少要与吕文德面对面厮杀一番,若是胜利了,那是最好的,就算是失败了,原地固守,也能够从容的撤离。

  这里面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刘整担心蒙古大汗忽必烈。

  刘整获知了一个消息,他主动投降蒙古,并未获得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信任,毕竟潼川府路的地位太过于重要,这是不是大宋朝廷设计的阴谋。

  就在蒙古高层尚在怀疑的时候,成都路军马经略使刘黑马选择了信任,专门派遣其子刘元振前来接受七投降。

  刘整打败了前来讨伐的四川制置使俞兴,依旧有少量蒙古高层人员表示怀疑。

  这让刘整很是无奈,也知道了投降蒙古,想要得到人家的信任和重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恐怕他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机会来了,若是能够打败策应大使吕文德,那么任何怀疑的声音都会消失。

  就在刘整诚惶诚恐的时候,斥候终于前来禀报了重要的消息,大宋军队占领整个昌州之后,没有继续进攻泸州,而是原地休整。

  这个消息,让刘整松了一口气,这才是吕文德的风格。

  至于说五千军士全军覆没,也许是凑巧,也许是有人再次的反叛。

  刘整开始了正式的部署,他决定亲率一万大军,前往喻寺镇。

  喻寺镇距离泸州约五十里地,地势颇为险要,且是昌州进入泸州的必经之地,吕文德若是率领大军进攻泸州城,必定要经过喻寺镇。

  刘整决定在这里阻击吕文德,且与吕文德麾下大军展开厮杀,能够取胜最好,不能够取胜则留下少量的军士,死守喻寺镇,争取到时间,转移泸州所有的钱财和人员。

  对于泸州境内绝大地方的地形,刘整都是熟悉的,他认为喻寺镇是最好的作战地点。

  部署基本完成的时候,刘元振的信函也送到了泸州。

  刘元振没有打算率领大军前往泸州驰援,但是要求刘整固守泸州府城。

  这让刘整感觉到一丝的悲哀。

  刘元振的信函,预示他刘整必须与吕文德狠狠的碰撞,除非是无法抵御,才能够从泸州撤离,否则他不仅得不到蒙古高层的信任,还有可能被怀疑,甚至投入大牢之中。

  因为刘元振的信函,刘整下定决心,与吕文德在喻寺镇交手。

  不过另外一方面,刘整也做出了部署,命令驻守泸州的五千军士,开始集中钱粮与人户,人户基本集中在府城内,或者是城外方圆五里地的地方,钱粮则是全部进入泸州府城。

  有钱粮、有军队才是硬本钱,若是这些东西全部丧失,刘整无法面对蒙古大汗忽必烈。

  安富镇。

  临时德与吴邵刚两人在里面,外面由亲卫守住,任何人不得入内。

  吴邵刚指着地图,已经详细说明了下一步的安排。

  吕文德看着地图,尚在沉思,没有马上开口。

  就在吴邵刚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吕文德终于说话了。

  “吴副帅,你的意思我明白,可若是刘整拼死抵抗,该当如何,我们若是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攻克泸州府城,这个罪责,你我都无法承担。”

  “大帅的意思,属下明白,不过属下先前已经分析过,昌州驻扎的五千余叛军全军覆没,刘整麾下最多还有两万左右的军士,先前侦查到的情报,刘整麾下的主力,分别驻扎在泸州和潼川两地,那么属下分析,刘整在潼川部署五千人,泸州则是一万五千人。”

  吕文德微微点头,吴邵刚的这个分析,他是完全赞同的,因为蒙古将领刘元振驻扎在潼川,刘整没有必要在潼川留下过多的兵力。

  “一旦大军开始进攻泸州,刘整必定是殊死抵抗,依照刘整之作战经验,他不会死守泸州城池,若是那样,城池一旦被朝廷大军包围,刘整必死无疑,故而刘整会选择在远离泸州府城的地方作战,进可攻退可守。”

  “如此刘整被迫再次分兵,泸州府城是刘整的老巢,他至少留下五千人驻守,如此能够参与进攻的叛军,也就是万人左右了。”

  吕文德一边点头一边开口。

  “这个分析是不错的,我也认为刘整会如此的安排部署,不过有一点吴覆副帅是否想过,刘整以前就是泸州知府,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他可以凭借险峻的地形,与大军展开殊死搏杀,出现那样的情况,朝廷大军人数的多少,就能够决定战斗之成败。”

  “大帅说的是,属下记得大帅早就安排过步步为营的作战部署,此番与刘整的作战,依旧可以采取这个策略,不急于打败刘整,死死的拖住他,等到刘整想着撤离泸州的时候,怕是已经没有任何的机会了。”

  吕文德再次看向了地图,迟迟不开口。

  吴邵刚的内心是凄凉和愤怒的,吕文德之所以不马上表态,完全是为着自身之利益考虑,一旦大军收复了泸州府城,皇上和朝廷定是非常高兴的,吕文德也能够凭借着战功,再次得到提拔,走上更高的位置。

  如此情况之下,刘整自然是需要集中兵力进攻泸州府城。

  放跑了刘整,这样的声音,对于即将就任的潼川府路防御使、泸州知府吴邵刚来说,是难以消除的痛苦,自此他与麾下的军士,都将陷入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吴邵刚的战术安排很明确,吕文德率领中军的两万人,直接进攻泸州府城,攻击前进,吴邵刚率领一万前锋军士,绕开泸州,进入到资州内江城所属的高桥镇,在高桥镇设伏,等候刘整率领大军撤离。

  刘整没有援军,凭借着手中的军队,无法抵御朝廷大军的进攻,而且刘整不会死拼,一定要保存部分的实力,因为这是刘整的本钱,缺乏了这些东西,刘整无颜见其蒙古主子。

  一旦察觉到灭顶之灾,刘整毫无疑问会撤离泸州,赶赴潼川,或者是赶赴成都府。

  不管是到潼川,还是成都府,刘整都会经过资州所辖的内江,更会经过官道旁边的高桥镇,只要吴邵刚率领的前军,在高桥镇埋伏等候,刘整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局面。

  这样的战术安排,堪称完美。

  吕文德居然犹豫不决。

  可见吕文德压根不是想着彻底打垮刘整,以及最大限度的剿灭叛军,其想到的仅仅是收复诸多的城池,获取更多的功劳。

  剿灭叛军与收复城池,两相比较,不管是皇上,还是枢密院,看重的都是后者。

  不过吴邵刚这一次不会退缩,他一定会坚持,因为接下来收拾乱摊子的,不是吕文德,不是朝廷,是他吴邵刚。

  足足一刻钟过去,吕文德终于开口了。

  “吴副帅,你的部署很是合适,不过我认为,拿下泸州府城还是重中之重,毕竟你是泸州知府,拿下了泸州府城,你才名副其实,我看这样,从前军之中抽调五千人,加入到中军之中,如此中军能够全力以赴的打败刘整,其余五千人,依旧由你率领,前往高桥镇,见机行事,你看如何。”

  吴邵刚点头。

  “大帅如此安排部署,属下没有意见,不过有一点,先锋五千军士,由属下自行挑选。”

  “可以。”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根基

  

  前军恢复为五千人,这个决定,没有引发多少人的注意,毕竟当初前军增加五千人,扩充至万人,是为了攻打昌州各地之战斗,昌州已经被收复,那么之前的决定就要废止了。

  吴邵刚亲自挑选的前军军士,变动也不是太大,除开他麾下的近两千人,其次就是合州御前诸军所属踏白军和催锋军的三千人了。

  不过这三千人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由蔡思伟按照吴邵刚的要求,进行了挑选。

  挑选的整个过程,张炳辉、马龙等人悉数参与。

  见缝插针的训练,已经在这些军士之中展开,除开每日里进行的适量的体能训练,军纪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