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音不是很整齐,但每一个人都开口了。

  吴邵刚满意的点头。

  “我的话已经说在前面,诸位也表态了,那我们就一同来努力,荣华富贵是靠我们自身争取的,任何施舍的钱财,都是难以长久的,我们的命运必须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诸位都是我最为信任的兄弟,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有一点我也要特别说明,若是有人选择了背叛,那我会毫不留情,到时候你就不要怪我过于的残酷。”

  说到这里,吴邵刚的手再次指向了地图上面的潼川府路。

  “潼川府路位置之重要,我无需多说,我们的西面是蒙古占据的成都府路,我们的西南面是蒙古占据的云南路,我们的南面是氏族聚居的乌蒙州与罗氏州,这两处地方虽然也属于潼川府路管辖,可多年以来都是地方氏族统领,府衙几乎就没有插手。”

  “故而我所说的两年之平静,其实不平静,下一步我们的目标任务,不仅仅是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还要强化对乌蒙州与罗氏州之统领,任何的氏族都要服从府衙之命令,各自为政不服从指挥调遣之氏族,我们必定要剿灭。”

  “西面的刘黑马,也不可小觑,虽说损失了五千军马,可其真正的实力尚未受损,其不服气失败,偶尔也可以挑衅,我们要时刻警惕,刘黑马任何的挑衅,我们都要态度鲜明的予以回击,且一定要取得胜利。”

  吴邵刚的手在重庆府的方向停下来,重重的敲了一下。

  “诸位,我们最大的麻烦,可能是来自于东面。”

  “这话我不多说,你们都是明白的,这上面的事情,完全由我去应对,你们安心做好分内的事宜,你们做的越好,我就越是有着不一般的底气,很多的事情,我就能够从容应对了。。。”

  足足一个半时辰之后,张炳辉等人才陆续离开府衙的厢房。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严肃的,但严肃之中带着兴奋。

第一百三十章 读书人的迂腐

  

  出发之前,吴邵刚还需要与陆秀夫好好谈谈。

  虽说穿越的时间不长,但吴邵刚对于史书上面关于历史的描述和评价,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有一点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史书也是人写出来的,那些写史书之人,代表的大都是一个阶层的利益,看待每一件事情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的,这其中肯定有品格高尚之人,可惜这些人同样有思想,对于世间的事情亦有自身的看法和认识,其认识上面的缺陷,必定会融入到史书之中。

  譬如说史书有关对贾似道的评价,众口一词都认为是大大的奸臣。

  吴邵刚与贾似道之间尚无直接的联系,目前的身份也不够格去产生亲密的联系,不过贾似道掌控权力之后,推行的两件事情,倒是表现出来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

  第一件事情推行打算法,这无疑是为了稳固自身之权势、打压异己,这也是那些掌控权力之人都喜欢做的事情,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从贾似道推行的打算法之中,吴邵刚找到了机会,离开了京城,来到了潼川府路,开始发展自身的力量。

  第二件事情就是推行公田法。

  所谓的公田法,就是官府以强制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官府对富裕人家每年能够收获的粮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凡是富人家族所拥有的土地,其产量超过了朝廷的限制,多余的田亩既变为公田,归官府所有,产出来的粮食,转化为军粮,以维持军队之开销。

  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富人,绝大部分都是朝中的官员,而且是高官。

  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无疑是遭遇到富人阶层的强力反对。

  不过贾似道不在乎,依旧是强力推行。

  这件事情在朝中引发了巨大的波澜,甚至李庭芝等人都受到了干扰。

  吴邵刚对于公田法的认识,莫衷一是,毕竟他是穿越之人,明白财富的积累是无法用人力来抗拒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存在穷人和富人,强行的推行平均主义,那是倒行逆施,换来的必定是社会的动荡,甚至是朝代的更迭。

  治国之道,千百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定论,而赋税杠杆的调解,政府权力的大小、公信力的高低,恐怕才是其中的核心所在。

  贾似道在南宋末年推行公田法,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朝廷大量发行交子,引发通货膨胀,老百姓已经无法承受,而富户恰恰能够从朝廷大量发行交子之中获取到财富,这就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扩大,这种恶性循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换来的就是内部巨大的动荡。

  贾似道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抑制富人的财富,利用公田法,让富人为朝廷做出贡献,以维持朝廷的开销。

  不得不说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若是贾似道一心为了自身,是完全没有必要强力推行公田法的,毕竟这样做得罪了太多的权贵,对于自身是很不利的。

  从这件事情上面,吴邵刚感觉到,贾似道其人能够在相位上面十余年的时间,成为南宋末年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怕不仅仅是会溜须拍马,还是有着一定本事的。

  再说文天祥殿试高中状元之后,也曾经成为贾似道的门生,若是贾似道真的如同史书上面说的那样不堪,那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怎么可能拜贾似道为师。

  读书人的笔是厉害的,秉笔直书的背后,也会有着太多的奥妙。

  基于这样的认识,吴邵刚开始依靠自身来做出判断,而陆秀夫就是其中之一。

  泸州府衙,厢房。

  “陆司马,我准备离开泸州一段时间,到潼川府路所属各地去看看,潼川府路之战,遭遇到劫难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各级官府同样难以为继,若不是府衙拿出来大量的钱粮,早就无法维系,此番我下去看看,就是想着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应对,这府衙里面诸多的事宜,就要拜托陆司马了。”

  陆秀夫的神情有些严肃,或许作为殿试的进士,居然成为了武官出身、年岁比他小的吴邵刚的属下,内心肯定是失落的,若是吴邵刚也是进士出身,那陆秀夫的感觉会好很多。

  “下官谨遵大人之吩咐,一定做好份内的事宜。”

  “陆司马,我的话你没有明白意思吗,在我离开泸州府这段时间,整个泸州府衙的事宜,你都是需要关心和过问的,我不希望大难之后的泸州,再次出现什么问题。”

  “这,下官只是司马,遵从大人之命令办事,骤然负责泸州府所有事宜,怕是引发他人之非议,还请大人三思。”

  吴邵刚明白陆秀夫的心思,这恐怕就是读书人那有些可怜的所谓傲气和骨气了。

  “陆司马,你若是觉得自身做不好,难以掌控大局,大可以说出来,我亦不会勉强。”

  陆秀夫的脸色一下子有些红了,这可是对他能力的否定,任何的读书人都难以承受。

  “大人,下官绝不是能力不足,只是想到自身之职位。。。”

  “糊涂,读书人迂腐之见,坚持如此之认识,迟早是耽误大事。”

  吴邵刚打断了陆秀夫的话语,摇头开口了。

  “若是在战场上,大帅陨落,副帅理所当然指挥大军,军中统领陨落,正将负责指挥大军继续战斗,难不成大帅陨落,其余人还要囿于身份,眼睁睁看着大军溃败吗。”

  “陆司马,你是殿试进士,我不过是军中的武夫,现如今你在我的麾下做事情,怕是心里有些不舒服,这读书人的能力怎么还比不上武夫,朝廷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朝中绝大部分都是有这等看法的,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等的看法,故而才平平凡凡,一辈子无所作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夫子此话难不成是随便说出来的。”

  “陆司马,你若是也有此等的想法,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明日我就给朝廷写去奏折,举荐你到京城的六部去,不过在建康府你我之间的惺惺相惜,怕是就此终止了。”

  陆秀夫脸更红了,低下头不说话。

  见此情形,吴邵刚再次叹气。

  让陆秀夫走很简单,不过这样做,也算是他吴邵刚的失败,今后他不知道会遇见多少这样的事情,事事都用权势来压制,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让人家不能够心服口服的事情,吴邵刚是不会做的,特别是面对人才的时候。

  陆秀夫不开口说话,说明内心依旧是坚持自身想法的。

  “也罢,陆司马既然不愿意负责泸州府衙的诸多事宜,我不勉强,如此陆司马准备一番,两日后跟随我到各地去看看,我们且去看看,百姓究竟遭了多大的难,生活如何的困顿。”

  陆秀夫离开之后,吴邵刚坐在厢房,很长时间没有动一动。

  他感觉到了疲惫,若是依照他穿越之前的脾气,遇见这样的事情,早就是大怒了,会毫不留情的训斥对方,不过现在不行,穿越之前他不过是特种兵教官,面对的就是士兵,响鼓用重锤的办法可行,可现在他是四川制置副使、潼川府路防御使,负责整个潼川府路十五个府州的事宜,也算是一方诸侯了,很多的事情就不能够依照自身的脾气来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上位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的权势,还需要隐忍。

  海纳百川,有容纳大。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士大夫阶层,这是他吴邵刚成败的关键,老百姓的想法很单纯,只要能够过上平静稳定的生活,不管谁做皇帝都是一样。

  李涵薇得知吴邵刚又要出门,很是不高兴。

  包括青娘和玉环,也是不高兴的,吴邵刚此番出门,少则一个月,多则数月,这表明李涵薇等人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吴邵刚。

  李涵薇毕竟只有十七岁,还是少女怀春的年纪,与吴邵刚新婚之后,憧憬的就是稳定的婚姻生活,谁知道从京城千里迢迢来到泸州府,还要忍受长时间的别离,内心肯定失落。

  吴邵刚当然清楚,可惜他志向远大,做他的女人,必定会有一些取舍。

  这一次吴邵刚倒是没有大男子主义,而是仔细的给李涵薇解释,当然他说的很是隐晦,大概的意思就是自身的地位并不稳定,潼川府路各地遭遇到战火,很是凋零,这个时候必须稳定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心的从事生产,让潼川府路各地能够稳定下来,那样才能够抽身出来做其他的事情。

  李涵薇也明白其中道理,只是她感觉到内心不舒服。

  吴邵刚详细的解释,让李涵薇有了些许的感动,来到潼川府路这么长的时间,也听说了自家夫君的勇猛,连战连捷,收复了整个的潼川府路,就是这样一个堂堂的大男人,在面对家人的时候,说话低声下气,一直都带着愧疚。

  与吴邵刚在一起的时间,李涵薇也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这是发自骨子里的尊重。

  一夜醒来,看着身边尚在熟睡的吴邵刚,李涵薇终于是略微的解开了心结。

第一百三十一章 微服

  正月二十,吴绍刚从泸州府城出发,开始了第一次的微服私访。

  大宋官场尚没有微服私访的习惯,任何的官员出门,都是前呼后拥的,生怕细节安排的不到位,生怕自己的身份老百姓不知道,而民间流传的皇上微服私访拜访李师师的事情,那完全是杜撰,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吴绍刚却是真正的微服私访。

  跟随在他身边的人一共十人,除开陆秀夫,其余就是袁世春和八名亲卫了。

  这些亲卫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个个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

  吴绍刚的穿着,看上去就是商贾人家的子弟,陆秀夫自然是读书人,陪在吴绍刚的身边,袁世春等人则是随从的打扮,当然这也的阵势,老百姓看见之后,也会感觉到吴绍刚一定是富家子弟,且是非同一般的富贵人家子弟。

  商队的装扮,是最适合目前情况的。

  潼川府路遭遇大难不久,不大可能出现游历的读书人,唯一能够出现的就是商队了,毕竟商贾是需要赚钱的,而且新任的防御使大人,据说是很支持商贸交易的。

  吴绍刚的微服私访,遭遇到了陆秀夫的反对,陆秀夫认为吴绍刚大可以公开的出巡,看看府州县的情况如何,且能够询问诸多的官吏,没有必要暗地里出去看。

  这一切倒是在吴绍刚的预料之中。

  吴绍刚没有听从陆秀夫的劝解,他直截了当的告诉陆秀夫,微服私访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况,能够避开各级官吏的迎来送往,更能够不被各级官吏所糊弄。

  吴绍刚还告诉陆秀夫,大宋朝廷这种报喜不报忧、上下欺骗的情况已经很常见,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吴绍刚最终坚持了微服私访,他还不客气的告诉陆秀夫,做任何的事情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要死板硬套古人所说过的话语和道理,不懂得转圜之人,是难以真正取得成功,凡成大事者吗,不会被细节所困扰。

  陆秀夫无法反驳,面红耳赤,毕竟有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吴绍刚第一个目的地是渠州。

  渠州紧靠着夔州府路所属的达州和忠州等地,尽管指挥且参与潼川府路之战,不过吴绍刚却没有到过渠州。

  渠州距离泸州八百里地,吴邵刚计划六天左右时间赶到,他此番微服私访,想到的还是掌握下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可不是游山玩水,沿途不可能轻松。

  每天的行程在一百二十里地以上,这要是换做平原地方,不是特别困难,毕竟都是骑马,可要是在潼川府路,就不是那么轻松,因为这一带道路难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潼川府路正好属于蜀道的范畴。

  如此的行军强度,吴邵刚、袁世春和八名亲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军队强化训练的强度,远远比这个大,但陆秀夫就不一定能够很快适应了。

  吴邵刚可不会想着专门照顾陆秀夫,对于这类读书人,吴邵刚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读书人能力是有的,学识肯定也是不错的,可惜就是过于看重自身之能力和学识,自命清高,以至于对其他一些事物,都有了藐视的意思。

  殊不知还有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尤其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读书人还真的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能够舞枪弄棒上战场,不能够济世安邦,每日里还自我陶醉,弄些什么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让人心烦。

  吴邵刚没有那么多高屋建瓴的认识,他看人识人的最直接要求,就是能够为自身所用。

  陆秀夫必须要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遭受诸多的磨砺,今后才真的算是有用之人。

  行军两天的时间,吴邵刚一行快马加鞭,已经赶路近三百里。

  陆秀夫的脸色发白,下马的时候,浑身都在颤抖,几乎站立不稳。

  吃饭的时候,吴邵刚一直都在关注陆秀夫,可能是肚子饿的受不了,拿不稳筷子的陆秀夫,彻底放下斯文,最终用手吃饭了。

  这一幕让吴邵刚的脸上露出微笑。

  “陆司马,连续两天的行军,是不是感觉到劳累和困顿。”

  陆秀夫无力点头,甚至都懒得回答,他表现出来的状况隐瞒不了任何人,要知道在行军的过程之中,吴邵刚等人都是精神饱满,唯独他一人,老是落在最后,还表现出来体力不济。

  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害羞的,陆秀夫本来就是读书人,对于军旅的事宜,肯定不适应。

  “陆司马,不管你是怎么看的,我以为既然来到潼川府路,那就需要适应,这种适应不仅仅是很好的署理官府事宜,还有体力方面的储备,潼川府路与京城、两淮地方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山高林密,道路难行,若是没有充沛的体力,怕是难以适应。”

  陆秀夫看了看吴邵刚,终于开口。

  “大人说的是,不过下官是读书人,体力方面存在缺陷,这等的事宜短时间之内难以弥补,下官今后一定会尽力。”

  吴邵刚冷眼看了看陆秀夫,这番话语,真切表现出其心态。

  “陆司马,你是不是觉得官吏只要在衙门之中,好好的署理政务即可,至于说这实地踏勘、消耗体力的事宜,不需要亲力亲为,若是那样做,有损读书人之尊严。”

  陆秀夫看着吴邵刚,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明显是默认。

  吴邵刚有些恼火,甚至是愤怒。

  “陆司马,亲力亲为乃是府州县衙门官吏必须具备之能力,若是表现高高在上,总是彰显出来衙门的威严,让老百姓害怕和遵从,那样我们能够为百姓做什么好事情,怎么能够知晓百姓真正困苦之所在,怎么能够真正保一方之平安,怎么能够真正稳定百姓,一府之知府,一州之知州,一县之县令,掌握的所有情况,完全都是依靠下面的官吏禀报,未免理解偏颇,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如此情况之下做出决定,你能够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

  陆秀夫依旧是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

  吴邵刚真的有些失望。

  他看着陆秀夫,再次开口。

  “陆司马,你我在建康府衙的时候,惺惺相惜,也正是如此,我才会让你到潼川府路来,我相信你在这里能够展现出来自身之能力,好好治理地方,不过这些日子,你之表现,让我失望,潼川府路地处偏远,且遭遇到战火蔓延,百姓生活困苦,随时面临冻饿致死的情形,如此情况之下,我们必须要真正掌握百姓之疾苦,帮助和引领百姓走出困顿。”

  “百姓称呼我们为父母官,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事情,你是殿试之进士,想必明白其中之道理,我们若是不能够为百姓做事情,尸位餐素,有何颜面面对乡亲和自身,就算是有着满腹的经纶,一身的学问,又能够有何作用。”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粟谷。”

  。。。

  吴邵刚颇为严厉的训斥,让陆秀夫抬起头来。

  陆秀夫脸色已经变得苍白,吴邵刚的话语很重,忠言逆耳,若不是有着不一般的关系,没有谁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

  看着吴邵刚冷峻的申请,陆秀夫终于开口。

  “大人,当初在建康府的时候,下官从未想过这些事宜,今日听见大人之教诲,羞愧异常,大人的话语,下官完全记住了,只是下官有一件事情不明白,大人是如何有这等见识的,下官虽然参加殿试,勉强成为殿试进士,可在见识方面,根本不能够与大人比拟。”

  陆秀夫提出来的问题,吴邵刚根本无法正面回答。

  “陆司马,等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明白的,此番到潼川府路各地体察民情,我希望你能够真正有所体会,他日署理衙门之中的政务,也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面对陆秀夫的时候,吴邵刚毫不客气,甚至说是有些过分,说起来他也是受到史书的影响,要不是陆秀夫是宋末三杰之一,他没有必须如此苦口婆心,如此的争取,相比较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吴邵刚认为陆秀夫的可塑性是最大的。

  这条道路的确显得艰难,想要一蹴而就,几乎就不可能。

  读书人清高,就算是千年之后也是如此,现在这个朝代,就更加的明显。

  可惜这是吴邵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他必须要争取到部分读书人的支持,社会必须依靠精英阶层来治理,将这些人笼络到麾下,就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

  翌日,吴邵刚一行再次出发。

  陆秀夫终于出现明显的变化,尽管看上去很是疲惫,可其精神是抖擞的。

  出发的时候,陆秀夫快马加鞭,紧跟在吴邵刚的身后。

  这一次,吴邵刚没有快马加鞭,他知道陆秀夫正在慢慢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很是可贵,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其实前两天行路将近三百里地,已经很不错,今天行路稍微慢一些,也是可以的。

  陆秀夫的表情有些专注,基本上是不苟言笑的,吴邵刚也没有多说话,行路过程之中的歇息次数明显增加,这是为了让陆秀夫真正的适应。

  到了第四天,陆秀夫明显过了疲劳期,脸上也出现一丝的红润。

第一百三十二章 念歪经(1)

  低矮破落的城墙,干涸的护城河,以及官道上面不断飘扬的沙尘,构成了渠州州城的城郊,从泸州出发,这一路经过了昌州、合州与广安等地,吴邵刚的神色是愈发的严峻,他很清楚,遭遇战火洗礼之后的潼川府路,短时间之内是不大可能出现繁华富庶情形的,老百姓和农户依旧挣扎在死亡线上,府州县衙门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够让百姓基本安稳下来,但是沿途看见的凋零的情形,还是让有思想准备的他无法接受。

  不仅仅是吴邵刚,就连陆秀夫,脸色也变得不好看了。

  州城外有零星的酒肆,看上去生意很差,没有什么客人,几乎都难以维持。

  吴邵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