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起澳洲-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夏冰也是知晓了。就在明面上的话说完后,接着道:“不过南领长,左部长在学生出发前,让我代他问声好。并邀请你,有时间回明京看看。”。
南峰立时目光一闪,像是领会到了别的意思。碰了碰茶盏,语气微妙道:“南洋的公务繁忙,怕是无法动身啊。”。自成了南洋领长,他已在这地界待了有些年头。这期间他没回过一次明京。就是新春佳节,大明那边,也让他好好待在南洋。
如果说,这其中没·鬼,那他说什么,都是不会信的。但只要杨崇仍然掌权,那他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杨崇将他派到南洋,虽有维护内阁稳定的意思,但内里,未免掺杂了些防着穆淳的用意。
毕竟穆淳在工业上的成就,决定了他的地位。所以南峰待在南洋,非常安心。
可是现在的话,他就不得不担心了。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半岛和解(四)谈判策略
但他在没有准许的情况下,不能回到本土。因为他是南洋海外领的领长,等同于清国的封·疆大吏。所以随意离开自己的辖区,是要追责的。
这个规定,在大明的宪法里,也写得清清楚楚。因此他就算着急,也只能干着急。
到底是吃五谷杂粮,又久居高位。虽说有重振汉人江山的远大抱负,但对权利,也很难放下了。作为一个地位高一点的普通人,南峰也不能免俗。
当下夏冰听到这话,不动声色的合上茶盏,莞尔一笑道:“总统有恙,南领长是可以回去看看的。毕竟你是政务部部长,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的。而且这么些年,你都坐镇南洋。政务部的事情,都让外务部揽下了。
所以有空闲的话,也顺便见见政务部的各司长。免得他们都忘了,政务部和外务部,是两家的。”。这是告诉南峰,政务部几乎和外务部合流。尽管南峰才是政务部的顶头上司,但他久居海外。
在政务上,就不便和下属的各司长联系。本来这是杨崇代管的,但现在随着杨崇不理事,政务部也渐被穆淳把持。
要知道,政务部最核心的权利,就是掌控省、司级以下官员的升迁、任免、调离。所以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或多或少的受人追捧。且只要有心,就可以利用这个位置,收买人心,培植势力。
因此穆淳一接手政务部,以左鹏为首的内阁成员,就坐不住了。便让夏冰传话,让南峰回去整顿政务部。
只是隔墙有耳,谨慎的夏冰,就说得比较委婉。
南峰自然听得出个中含义,但仅凭这么一席话,就动身回明京。那很容易被穆淳揪住小辫子。再加上穆淳如今,就在南洋海外领附近的爪哇省视察。
说不得,就突然出现来了新山。
所以他更不能,动身回本土了。便皱着眉头,摇头表示没时间。夏冰见了,再次劝道:“只要南领长递上一份回京申请,老师和其它部长,都会应允的。”。这样的话,内阁的留守部长,算是为南峰担责了。
仔细想想,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既让南峰探望到杨崇,说些振作的话。又能在政务部,确立自己的威信。如果杨崇能听得进劝,还能让内阁的波澜,隐没不见。
便有了计较,应声道:“那就多谢左部长他们的体谅了。”。算是将回京一事,暂时确定了下来。
跟着,南峰话题一转,回到这次谈判的正题。
由于目前暹缅两国已到,万象、真腊等国的使者,也都在今日上午,赶到新山。所以他决定先处理暹罗的事情。便将情报司搜集分析的各国底线与条件,递到夏冰跟前。
大概浏览一遍后,夏冰才一本正经的问道:“那这次大明的底线与条件,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在此基础上,准备谈判策略。
南峰也清楚,就不卖弄关子,出声道:“一,大明现占·领的地盘,一个都不能少。二,暹罗给缅甸割让的土地,一定要比占·领的多。三,丰厚的赔款,并用粮食折算。”。
虽然只有简单三个条件,但都意义深远。其中第一个,是把暹罗彻底封锁在泰·国湾。让其影响力,只能局限于陆地上。与外界的联系,也自此被大明抓在手里。
若是哪天大明准备妥当了。随时随刻,都可以让暹罗改名换姓。所以这是一个立足于未来的条件!
而第二个,则是让缅甸给大明做挡箭牌。因为割地这件事,本就是一件屈·辱至极之事。无论暹罗多么忍让,心中仍会记恨。说不定,会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给大明带来大麻烦。所以让暹罗割让更多的土地给缅甸,会让它的仇恨,最先对准缅甸。
从而让大明,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第三个,则是为了解决大明的粮食危机。好让大明百姓吃饱穿暖,不至于出现饿·殍遍地的悲·惨局面。
有了这些底线,夏冰在谈判时,也能制定相匹配的策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便告辞一声,回去准备。
这敬业的态度,倒让南峰大为满意。
等过了两天,夏冰才披散着头发,赶过来汇报谈判策略。
按照她的计划,大明可以怂恿缅甸狮子大开口。然后出面调停,让暹罗花费更多的价钱,求大明帮忙说服缅甸。并在赔款一项上,将价格控制在缅甸的二分之一。好让暹罗,更容易接受大明的条件。
至于东边五国,则需要暹罗发表公告,正式承认,大明对它们的宗主权。这么一来,大明在越南的影响力,就可以扩展到暹罗边境。这也方便大明在暹罗扶持反·对势力,扰乱暹罗国内的社会秩序。如果暹罗一直动·荡不安,那国力,也只会越发衰弱。
这对大明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同时大明进入清国的陆上通道,也能得到扩展。大明在云南的影响力,也能进一步深入。对白莲教的扶持力度,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而暹罗对缅甸的恨意,也只增不少。方便大明挑起下一次暹缅之战。
最后,就是与在场的国家,签订贸易共同体。让大明的商货,毫无阻碍的进入暹缅以及东边五国市场。廉价的原材料,也能源源不断的运回大明。
使得这些国家,成了大明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消费市场。
另外还包括人员自由往来!听上去是为了大明和这些国家的友好交流,实际上是大明变着法的从他们国家吸引移民。
这可是一件釜底抽薪之策!
因为连年的烽火,本就让暹缅等国的人口锐减。再加上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移民,迁往大明,使得这些国家,人口流失得厉害。而人又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这人都没了,国力也就很难恢复过来。
像缅甸,在上次内乱的时候。为了得到大明的帮助,就签订了很全面具体的人员往来条例。使得沿海地区,基本成了无人的鬼·域。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半岛和解(五)清迈
所以暹罗一旦签了类似的条约,下场就和缅甸一样,命脉全掌握在大明手上。尽管当下,缅甸看着很威风烈烈,并恢复到了内乱之前的区域大国地位。但实际上,这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因为大明为了让缅甸全心全意投入对腼作战,所以有意扶持。在很多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宽限。特别是移民上,大明遣返,拒收最多的,就是缅甸移民。
这才使得缅甸人口流失的情况,得到一定的遏制。
另外经济上,也给予一定的辅助。就连最紧张的粮草,都卖了一些。
否则以缅甸当前苛捐杂税繁多,田地荒芜的现状,民众早就沸反盈天,起义迭起了。
因此只要大明有心,缅甸国内,就会再起波澜,流血不断。
暹罗也清楚其中的利益得失,但他不得不签。因为和火烧眉毛的现状相比,什么苛刻,有损国家利益的条件,都是值得牺牲的。
缅甸当初,何尝不清楚内里的弯弯道道。只是为了渡过灭国的险境,就不得不做出牺牲了。
这就好比后世清国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牺牲了很多国家利益,但和统治者的权利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了。
于是大明一公布正式的谈判日期,各方代表,就接连拜会外交司的夏冰司长。若不是南峰闭门不见,刘卫国,张啸又去印度洋负责防务。估计他们府上,也会被踏破门槛。
就这样,在和大明做了充分沟通后,明暹缅以及东边五国组成的八国谈判,正式展开。
虽然暹罗看似处于下风,但暹罗到底没战败,也没主动向其它七国求和。所以还没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对于缅甸狮子大开口般,割让整个北部地区,并赔偿一亿华元的战争损失,暹罗是明确拒绝的。
毕竟清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13世纪,孟莱王就定都于此。当时清迈良田千里、滨河护城,逐渐发展成泰国黄金时期的根据地。
后来兰纳泰王国建立,清迈又成了兰纳泰的都城。这是它黄金时期的开始。
又因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成了暹腼双方,拉拢争取的对象。
这倒使其左右逢源,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再加上邻近南部的古丝绸之路的分支。所以清国/缅甸的商货,都会在此聚集。然后顺河而下,直入曼谷湾。使其成为重要的商业枢纽。
凭着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经济富庶,国泰民安,成了暹罗北部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直到1556年,清迈被缅甸军队攻克。这种黄金时期,才宣告结束。由于占领时间持续百年,清迈的文化/宗教/礼仪/习俗等方面,都深受缅甸影响。
直到1775年,郑信统一暹罗,将缅甸军队赶回泰缅边境,清迈才回到暹罗版图。
但当时的暹罗,大战初平。国内在缅甸的残。酷剥。削下,一片颓。败。这就使得清迈当地势力,慢慢发展壮大。从而在事实上,形成封。建割。据。
对于暹罗政令,也是阳奉阴违。尽管暹罗国王,有心出兵干预。但缅甸和暹罗在边境上的战争,一直都没停过。
所以清迈当地割据势力,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砝码。便对此睁一只闭一只眼,任其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
此次缅甸进攻暹罗,就秘密联系当地的亲缅势力。以期来个里应外合,占领清迈。
可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清迈的割据实力,早就在大明透露招揽意向时,急巴巴的投入大明的怀抱。因此面对暹罗的橄榄枝,当地的割据势力,没有半点接受的意向。
便在大明的授意下,与缅甸虚如委蛇。这也是缅甸为何在‘内应’的帮助下,却一直没攻破清迈的主要原因。
如今缅甸开口要整个北部地区,可不是一小块地盘。包括清莱府/南邦府/帕府/帕晓府/难府/夜丰颂府/南奔府等在内,领土面积足租占了暹罗的四分之一。
如果就这样轻易的让给缅甸,那依照缅甸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贪婪本性,暹罗的中部和东北地区,就永远面临缅甸的威胁。因为清迈所在的北部地区,地势相对较高。在兵家来说,就是易守难攻之地。所以暹罗在面对缅甸时,就很容易处于被动。
因此从国防安全考虑,暹罗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至于赔偿一亿华元的事情,也以国穷民贫为由,表示无能为力。算是将缅甸的条件,完全驳了回去。
不仅如此,暹罗还倒打一耙,让缅甸无条件退出暹罗国境。
也是暹罗有依仗,大明也承诺了,不会让缅甸过于削弱暹罗。再加上谈判一开始,都是试探性接触。没那么容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所以暹罗才敢驳了缅甸的条件,并提出更让缅甸无法接受要求。
这样的话,缅甸和暹罗代表,是鸡同鸭讲,完全没有谈判的共识。又因双方早就对彼此不满,所以在谈判桌上,不管不顾的撕破脸,脸红鼻子粗的大吵了起来。
惹得在场的五国代表,都瞠目结舌。实在是难以想象,在谈判桌上,两国谈判人员,还能不顾言行的争吵,呵骂起来。
最后还是大明的代表夏冰,一拍桌子,让卫兵对着天花板,放了一梭子弹药后。还在争吵中暹腼代表。才终于明白过来,自己是在大明的地界上。
同时也让他们收起了那份轻视之心,摆正了对夏冰的态度。也是这个时代,女人做官的很少。特别是这种和别人打交道的职务,基本是清一色的男人。
这就使得暹腼代表,都看轻了夏冰。即使碍着大明的面子,没在明面上表现出来。但在言行举止上,无不流露出轻视之意。
这就有了谈判桌上,当着夏冰吵起架来。
不过古语有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善于察言观色的夏冰,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当下,才用弥漫着硝烟的火枪,让各方收起对她的轻视之意。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岛和解 (六)割地赔款
“怎么样,大家可以坐下来说话了吗?”,摆了摆手,夏冰笑容温和的说道。只是配合着桌面覆盖的粉灰,她的表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说话的声音,也带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魔力。
正吵在兴头上的暹腼双方,马上偃旗息鼓,乖乖的坐了回去。老实得,就像犯错误,被老师批评的小孩。
不过缅甸代表,面上有些挂不住,所以特意起身道:“夏司长是误会了,我们缅甸人,向来注重礼仪。要不是暹罗的条件太让人难以接受,我们也不至于大动肝火。”。
他的汉话说得还不错,甚至比很多拿到大明国民资格的移民还要好。到底是负责和各国打交道的,另外大明的官话,和缅甸附属的清国官话,大同小异。
这就使得清国周边国家,懂得汉话的百姓较多。如今整场谈判,代表们都用汉话来交流。
这就像后世的英语,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语言也遍及世界各地。而大明官话,准确说是汉话。也有了上升到国际语言的潜质。
尤其是东亚,东南亚两地,汉话的普及率,成了大明本土外,增长最快的地区。
当然,这和商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像南洋等地,跑南闯北的基本都是大明海上。特别是大明在南洋设立指定性的通商口岸后,来往南洋各地,各周边国的商人,基本都是大明人。
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使用大明官话。为了招揽生意,服务财大气粗的大明客商,这些国家的商人,也不得不跟着学习汉话。
很多为了移民,早日拿到大明国民资格证的非大明,非清国人,也都在移民之前,抓住机会,联系汉话。
为此,不少大明人,还在这些国家开办汉语学校。而官府碍着大明的威严,都是闭着嘴巴,不敢吭声。
所以这些汉话学校,都生源滚滚,赚得盆盘满钵。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当下缅甸代表话一说完,暹罗那边就有人嗖的一声,起身道:“大明向来公正,所以我相信夏司长,一定不愿看到欺人太甚的恶。行发生。
”。
说着,还直勾勾的盯着对面的缅甸代表。
“呵呵,哪里欺人太甚了?战败割地赔款,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缅甸那边,再次反呛道。
“我们暹罗没有战败!所以别用战败国的字眼,侮辱暹。罗!”,暹罗代表的语气,既严肃又不满。好像再说下去,就有肉。搏的意思。
缅甸那边,却没有丝毫胆怯,依旧硬声道:“死鸭子嘴硬!这场谈判,不就是应暹罗召开的吗?若是有本事,我们缅甸,倒愿意接着在战场上较量一二。”。
“我再重申一次,我们暹罗,没有战败!”,一直旁听的暹罗王子依刹罗颂吞,用杀。人的眼神紧盯着缅方代表,铁青着脸呵斥道。
眼看缅甸那边也站起来,就要回话。坐在上首的夏冰,又说话了。只听:“这件事稍后再议,先让各方,陈述一下自己的条件。”。
声音虽不大,但恰好能让听到的人,乖乖闭嘴。
等大家坐下来了,夏冰才向坐在右下首的真腊示意。便见脊背微躬的真腊代表,整了整衣衫,陈述自己的条件。
不过作为紧紧拥抱大明的“友好”国,真腊是完全按照大明的意思提的。一个是割地,将从前割让给暹罗的地盘,还给真腊。另一个是放弃对真腊的宗主权。
尽管听起来很合情合理,但暹罗之前从真腊手上夺走的地盘可不少。所以听到这条件,暹罗方都只耳鼻观心,显得很不以为然。
而万象,琅勃拉邦等国,也都和真腊差不多。毕竟自沦为附属国以后,暹罗就没少让他们割地。有的,国土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小城。
如今让其还回来,就足够让这些可怜的小邦国,喜极而泣了。
幸好这时候,越南已落入大明之手。否则这些小邦国,只会在暹罗与越南的双重逼迫下,落得个人亡国灭的下场。
除此以外,五国都没提赔款的事情。可能他们也明白,即使暹罗答应了赔款。在实际执行时,也会以各种理由,推三阻四。
而且暹罗因战争而民生凋敝,可能真拿不出多的钱来还款。就算有,也会第一个给大明和缅甸。
他们这些小国,则不出意料的排到最后。毕竟暹罗的体量,到底比他们的总和还大。再加上暹罗的底子不差,只要给个两三年的时间,安心发展,又会恢复到从前区域大国的水平。
所以他们这些小国,就算心下不愿,也不敢提出赔款的要求。也是和拿到手的地盘比,虚无的赔款,算不得什么。
就这样,最后的陈述,落到了这次谈判的东道主大明身上。各方代表,也都竖起耳朵,拎着心思,认真的听着。
毕竟大明分量,是场上谁都比拟不了的。并且大明的态度,又往往关系到中南半岛的格局演变。
像大明之前支持暹罗!不可一世的缅甸,就此内忧外患。使得一时间,缅甸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如今又有大明支持缅甸。结果暹罗被打断了脊梁骨,不得不巴巴的向大明摇尾乞怜,请求原谅。
当下除明暹以外的代表们,就都在猜测,暹罗向大明付出了怎样的好处。才让大明,不但原谅了暹罗,还令各方停止进攻,接受暹罗的和解。
而以大明生意人最注重利益得失的本性,肯定所图甚大。那么,现在就可以听听大明怎么说了。
夏冰观察着再场各方代表的反应,心里涌出一阵冷笑。便清了清嗓子,以一贯肃然的神情道:“巴蜀以南的南部地区,由大明掌控。赔款五千万华元,由粮食代缴。
满足以上,大明即刻派出外交使节,与暹罗恢复正常状态。”。
虽然这些条件,暹罗那边,已经答应了。但在众多代表面前,却显得很吃惊的样子。
这戏演得,倒让人信以为真。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和解(七) 明暹和约
毕竟这是明暹双方,瞒着各方代表,商量出的和约。也是暹罗为了求大明原谅与庇护,牺牲了族群利益、国家利益的和约。所以无论是大明还是暹罗,都对这份和约的认同度很高。
而且和约中,除了割地赔款,还有一些附属条约。包括经济与民事、军事、文化等各方各面。但无一例外,都是暹罗一方让步很大。总结起来,则是进一步开放暹罗市场,无障碍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交流。说白了,就是大明的商货,再也不需要税收或其它限制,无障碍进入暹罗。百姓移居大明,暹罗官方也不能出面阻拦。同理,明人进入暹罗,也是毫无阻碍的。
但大明作为移民大国,对周边国家的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暹罗人口流失加剧,是可以预见的。
且在暹罗国内,明人是超国民待遇。各种优惠条件,也都最先向明人倾斜。比如商业上,只要明人开办的店铺,都完全免除税收。触犯了暹罗律法,也交由大明外派暹罗的司法机构处置。至于暹罗本国的司法体系,是不能适用于明人。
这就是一种领事裁判权!让暹罗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低人一等。
缅甸当初也和大明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但和暹罗的相比,就不及后者的严苛。毕竟缅甸对大明商人,不是完全免费的。就算税收的额度要和大明商量,但到底,还是有一部分,能流入缅甸国库!
所以和暹罗一点都得不到相比,着实要幸运一些。
文化上,暹罗虽没有大肆推动汉化。但也认识到自身不足,所以请求大明帮助他们,建立与大明相同的基础教育体系。不过和大明全国普及,小学免费不同。暹罗只以试点的形式,在曼谷、大城、春武里等大城市,建立寥寥数所学校。招收的对象,也以家境殷实的商人、军官、地主等群体为主。
至于普通百姓,则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毕竟学费不低,家里没点薄产,也消费不起。
另外还让大明,每年以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