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起澳洲-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七月份,大明北方,几乎都处在旱季,少有降雨。但海河市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此时正是降水最高的月份,平均值为80毫米。

    他们刚坐下来,外面的雨就下了起来,免费送上一场惬意的雨景。

    中华楼的手艺确实不赖,上来的菜品,不仅精致,口味也独佳。像这里的招牌菜……梅菜扣肉。肉质软·烂、肥而不腻、浓郁芳香。

    当你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时,会深切地感觉到五花肉中的梅菜清香,松仁的醇香。这样的搭配,恰到好处。

    主要是中华楼的楼主原是梅州本地人,在下南洋的时候,曾在当地一家酒楼做过小二。他是机灵人,常常在上菜的间歇,偷师学艺。

    后来下了南洋,便以此谋生。

    只是在用料上,大明缺少梅州本地的食材。因此这口味,还是稍逊于正统梅菜扣肉的。

    不过大明大部分都是移民。就是华人,也不全是从梅州来的。很多人,都没吃过正统梅菜扣肉。

    而中华楼又根据大明当地人的口味,在做法上,稍加改动。使得不是正统的梅菜扣肉,反而成了大明正统。

    其它的菜式也不错,像淡菜虾子汤、西施乳、油炸猪羊肉、玉米珍等中华特有的菜式,以及南洋地区的咖喱菜、欧洲的沙拉、甜点。

    满满一桌子菜上来,欧子文他们,个个吃得红光满脸,嘴里流油。

    特别是那大明本土的大龙虾,体大肥美、肉质鲜·嫩。是除了梅菜扣肉外,他们最喜欢的食物。

    待吃罢后,天色已经全黑。

    古力杨见王凯他们也吃得差不多了,便喊人过来结账。

    一问才知,这一桌子菜,竟花了四十二华元。

    大明普通工薪阶层的月收入,在三十华元到四十华元之间。而古力杨作为省长,月薪是八十七华元。再加上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全勤补贴等各种形式的补贴,加起来都有一百二十华元。

    但这么一吃,就吃没了一小半。

    王凯和欧子文也暗暗心惊!

    虽早知道中华楼的消费很贵,但贵到这程度,也令人咋舌。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大明现在粮食不能自主,所以对食物这一块儿,管得很严。像市场上卖的米面之类,如果是普通人来买,价钱自然不会高了。但这也是有限制的。

    按照普通人的正常消耗,设置了最高限制。

    而像这种商业性的酒楼、饭馆来买,虽不需要粮票,但要缴纳食物消费税。买得多,税也多。

    然后这笔钱,就转到了消费者身上。

    并且吃的时候,大明也有明文规定。吃多少,买多少,杜绝粮食浪费。

    若是发现食客浪费的现象,酒楼可以依照条律,进行处罚。每浪费一两,就罚五分华元。当达到一斤时,就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了。大明可以通知当地的警察所,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这样严厉的措施,使得粮食浪费的现象,基本在大明灭·绝了。至少在明面上,是绝对见不到的。

    古力杨他们吃得这么干净,也是有这方面的顾忌。

    要是一省省长带头浪费粮食,还被关进警察所。不说仕途全毁,还会成为贻笑大方的大笑话。
………………………………

第一百一十章 医院

    帝汶岛,如今已成了大明的直辖省……帝汶省,首府古邦市。

    若不是帝力城损毁太严重,说不定帝力城就成了首府。

    管辖范围包括帝汶本岛,西南群岛的韦塔岛、莫阿岛、巴巴岛,东南群岛的塔宁巴尔群岛、阿鲁群岛、卡伊群岛。本来这是后世印尼马鲁古省的一部分,现在连印尼都没有,就随大明的意思来了。

    另外还有印尼的东努沙登加拉省,包括弗洛勒斯岛、阿洛群岛、松巴岛等岛屿。

    这么一加起来,帝汶省的面积,足足大了两三倍。

    除此以外,南洋的其它地方,都实行军管。

    而大明又有心将帝汶省建成模范省区,在南洋,起到示范作用。所以大明对帝汶省的扶持力度,是相当的大。

    在这种情况下,帝汶省的变化,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首先要提的就是帝汶省第一医院,位于古邦市。

    这是除省政府、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外,古邦市最高的建筑。本来是一座天主教堂,但被大明改成了医院。所以建筑特色,带着哥特式风格。

    但外墙,已被粉刷成白色。最高处,还印上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十’字,以及三颗鲜红的五角星。

    在大明,红十字是所有医院的标志。与西方基督教的宗教象征,有着本质不同。而五角星,则是代表医院的等级。

    一颗星代表县级医院,两颗星代表市级医院,三颗星代表省级医院,四颗星代表特等医院,五颗星则是国家医院了。

    大明唯一的一家五星医院,是大明的中央医院。它几乎不对外开放,只接诊特殊身份的高级官员。像总统、部长、省长等体系内的人。还有同是穿越者的现代人。

    医院里面都是从现代来的,有着一定经验的医生。除了看病,他们更多的时间,都在攻克这个时代的疑难杂症,突破技术壁垒,研制新药。

    毕竟和问诊相比,研制新药,才能救治更多的人。这比一个一个的看病,要方便多了。

    说到这,还真得感谢那架波音飞机。

    它所承载的乘客中,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医疗交流团。大概有五十人,一半的各科专家,一半的顶尖临床医师。他们是山东、山西、河北三地的名医。本是去上海参加一个国际医疗学术交流会,结果飞到了澳洲。

    所以大明的医疗行业,是目前发展得最快的行业。

    而四星特等医院,则是一些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和这个时代的郎中游医共同开建的。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问诊任务。并且按照专业的不同,特等医院也分成不同的主攻方向。

    大明现在有三家特等医院,分别是明京妇幼保健医院、希望门诊医院、临北和谐医院。

    明京妇幼保·健医院,主攻妇产科、儿科、预防保·健科,位于希望区。

    希望门诊医院,主要针对皮肤科、耳鼻喉科、外科、眼科、中医科等看得见的病症。也位于希望区。

    临北和谐医院,主攻内科、男科。像手术之类的疾病,就可以去这家医院。还有男·性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这里。

    至于省一级的医院,则是当地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了!

    当然,这些医院都只是听着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地方都不大,医生也不多。一半以上,都是这个时代的郎中游医,改行过来的。他们跟着大明的医生边学边做,慢慢积累经验。

    还有特等医院的专家,定期过来坐诊,帮医院撑撑场面。只是一年,都碰不到一次。

    放在现代,实习医生和江湖郎中搭配在一起,就是谋·财害·命的象征。

    但在大明,已成了标配。

    所以很多穿越来的现代人,只去中央医院。就是头疼发热,也自己买点药吃。看他们的样子,是极不信任五星以下的医院。

    不过作为土著的杨感明,是没有这个觉悟了。

    现在他焦急的等在第一医院的产房外,嘴里不断念叨道:“圣人保佑,菩萨保佑,上帝保佑,真·主保佑,让我老婆顺产,母子平安。”。

    自帝汶岛被大明收入囊中后,杨感明就一直待在这里。如今由军转政,成了古邦市的市长。

    每每想到这,他都感慨连连。既庆幸自己跟对了大明,又觉得升迁如此之快,像是做梦一样。

    只是和他有同样感觉的人很多!

    起先他们也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结果短短几年时间,命运就发生改变。

    而这些,都是大明带来的!

    是大明给了他们新的生活,传授他们新的思想,赋予他们新的身份。

    这就是一张利益网。将无数个互不相关的人,连进大明的利益网中。让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大明紧紧绑在一起。

    使得他们对大明的忠诚,变得更加坚实。

    这时,房门突然开了。一个实习的小护士走出来,焦急的说道:“杨先生,不好意思。你老婆胎位不正,导致难产。现在只有请我们院长过来了。”。

    说着,护士就步履匆匆的赶向院长办公室。

    杨感明傻傻的站在原地,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难产!难产!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字眼,却在此刻,不得不面对现实。

    很快,护士就领着院长速度极快的赶过来。

    “李院长,你可一定要救救我我老婆啊!要是非得舍弃,那就舍小吧!”,杨感明拉着院长的手,神情沮丧的说道。

    “当然当然!我一定会尽力的!”,李成功柔声安慰道。

    他本来在明京妇幼保·健医院做副院长,因为大明要开发帝汶省,他就自愿申请到这地方。

    在很多人眼里,帝汶省的医疗水平,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条件简陋,所以也没人跟他抢。

    到了这里,他发现帝汶省的医疗水平,确实称得上空白和简陋。但他随希望号远行的那段日子,已学会了吃苦。

    何况只要来帝汶省,就能当上三星医院的院长。也便于传播他的医疗理念,丰富他的医术经验。

    尽管工作很忙绿,但他干劲十足。特别是在大明磨·炼了几年,他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医术虽赶不上中央医院的那帮人,但一般四星医院的主治医师们,还是丝毫不差的。

    且妇科、儿科,也正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花

    个把小时过去了,杨感明已等得抓狂。

    但产房大门紧闭,显然还没结束。

    有经验的华人移民,神神叨叨的告诉他。孩子生不出来,可以去买点罐子回来。就在产房外,使劲的摔。声音越响越好!

    据说生孩子时,会有很多不干净的东西围聚在孕妇周围。而医院,经常有人病·死。所以一些孤·魂野·鬼之类的东西,最爱在医院逗留。

    而摔罐子的声音,可以将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吓跑。然后孕妇,就可以顺利的产下婴儿。

    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摔罐子的习俗,也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人命关天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尽力抓住救命稻草。无论是烂·草还是干草,有用还是没用。

    且当下的医疗水平还不怎么发达,所以这种迷信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杨感明马上急匆匆的冲下楼,往附近的商店赶。

    但他跑得太快了,以致下楼时,撞倒了一个医护人员。

    而这医护人员,又抬着担架。

    结果噗通一声,担架翻倒在地。医护人员,也摔得七晕八素。

    白布下的尸·体,打了几个滚,露了出来。

    这一刻,杨感明都忘了起身。

    因为这尸体实在太恐怖了,脸上、手上、脚上,全是一颗颗豆大的脓包。刚刚这么一撞,有的脓包被挤破了,瞬时流出乳黄色的脓液。

    一股腥臭味迅速升起,让人作呕。

    此时楼道已围过来了十几人,对着恐怖的尸体指指点点,一脸的忧心之色。

    医护人员立即用白布将尸体包裹起来,放上担架,快速抬走。

    没一会儿,人也散了,杨感明也出了医院。

    虽然他脑海里,还一直回想着那恐·怖的尸体。但他心底还挂念着他妻儿,所以也没往心里去。

    到了嘉华商场,长相秀气的女售货员态度恭谨的行了一礼,用甜腻腻的嗓音道:“欢迎光临。”。

    进了里面,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商品,齐整的码放在货架上。并按照品种不同,划分出迥异的商品区。

    不用杨感明去找,细心的导购就迎了上来。带着杨感明,来到生活用品区。

    为了妻儿的安全着想,杨感明一连买了八个瓦罐。全是高度1100毫米、口径530毫米、直径920毫米的大瓦罐。

    因此他还雇佣了几个商场的售货员,帮着他送到医院。

    上楼时,刚才的楼梯已被封锁。弄得杨感明不得不绕道多走一圈。

    啪!啪!啪···

    清亮的脆响在产房外响起,传遍了楼道。一些不明所以的过路人,满脸疑惑的看着杨感明,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

    很快,就有护士跑过来,出面制止。

    但产房内也出来一个护士,跟同伴说,这是市长。

    听到这话,那护士就闭上嘴巴了。并帮着向其它人解释,说这是一种生孩子的习俗。

    当摔完最后一个瓦罐时,杨感明心里十分忐忑。他怕这根救命稻草,也是徒劳无功。

    只是不知是命运的垂青,还是瓦罐真起了作用。

    产房的门突然打开,一声婴儿的啼哭从内里传来。

    “恭喜你,是个儿子!”李成功打着呵欠,神情疲惫的说道。

    杨感明闻言,脸上的忧色并未全消。李成功明白他在担心什么,补充道:“母子平安。”。

    这下,杨感明的心,才真的放回心底。他默默发誓,以后一定多去儒教上香捐钱。毕竟这法子,也只有华人信仰的儒教才有。

    事实上,这法子只是一种地方性的迷信传言,和儒教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杨感明也不在乎了!反正华人大都信儒教,是不是也没关系。

    这时,一个戴着口罩的医生跑到李成功身边,贴着他的耳朵,言语了几句。杨感明正沉寖在母子平安的喜悦中,也就没仔细听。

    不过李成功的脸色却越来越沉。连招呼都没打,就随着那医生离开了。

    杨感明本想再好好感谢李成功的,所以觉得有些遗憾。

    但没多久,先前那医生又跑了回来。

    眼见杨感明正陪着妻儿,有些尴尬的出声道:“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你是杨市长吗?”,医生看着杨感明,神情认真的问道。

    “是!我就是杨感明,古邦市的市长!”,杨感明回道。医院里认出他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医生,很可能也是听到了同行的话,所以特意跑过来的吧。

    像这样的情况,他见多了。

    不过医生的话,马上就证明他的猜想是错的。

    “那就还,我们院长请您过去一趟。”。

    “难道是我老婆或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吗?”,杨感明第一时间就以为是他妻儿出了问题。

    医生摇了摇头,说:“是别的事情!”。

    杨感明虽松了口气,但见医生紧皱着眉头。一颗心,仍然提了起来。

    在医生的带领下,他来到地下室的单独隔间。

    只见李成功和几位医生,围在一具尸体旁。他们全都戴着手套、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杨感明进去时,也在医生的要求下,穿得严严实实的。

    仅一眼,他就认出了这尸·体。

    不正是先前,他不小心撞倒的那具恐·怖死·尸吗?

    李成功见他进来,并没停下话头,接着道:“天花,严重毒·血症状。患者会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还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体表会先后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

    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出现死·亡。

    致死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听到这里,杨感明也心惊不已。

    对于天花的大名,他也听说过。只是在大明境内,他还从没见过。

    因为早在两年前,大明就将牛痘疫苗法,全面推广开来。只是当时大明从保密起见,并没说防的是天花。

    所以在这之前,杨感明没见过有人染上天花。也不知道,自己已接种了疫苗。

    此刻听到李成功这样说,他也猜到了,这人极有可能,患的是天花。

    那这样一来,古邦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作为市长,他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比别人要全面、长远。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疫情扩散

    待李成功把话说完,杨感明才语气凝重的问道:“李院长,你能确定,这就是天花吗?”。

    “从死者的发病特征来看,确实是天花。”,李成功声音低沉的回道。虽然不想承认,但必须面对现实。且他还刻意提醒道:“杨市长,请你马上调查死者来历及发病原因。并尽早实施隔离手段。”。

    毕竟天花极具传染性,一个不好,就容易酿成大灾。

    杨感明知道厉害,回产房安顿好妻儿,便急匆匆的赶往市政府。今天是周日,大多数办公人员,都轮休了。

    他找来留守的秘书,让其尽快将古邦市的警长找来。

    几天后,省政府会议室。

    各个地级市的市长,以及相关行政领导,静静的听着古邦市市长……杨感明的汇报。

    “死者乃是几内亚土著,年初移民古邦,是一名码头工人。据警察的调查,他在发病前,曾上过一艘爱尔兰移民船。

    当时船上,已有水手患上了天花。”。

    说到这里,众人已猜到了原因。

    天花在欧洲肆虐了数个世纪,已在欧洲人体内,产生抗体。而巴布亚地区,与外界交流少。大明又没给他们接种牛痘,所以对天花这种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这一接触,就中招了。

    帝汶省的省长是赵湖广。当帝汶岛纳入大明的统·治后,大明会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当下大明处处缺人,像这政工人员,也来不及培训。便让赵湖广回大明的干部进修班,恶补行·政知识。

    因为他对这里比较熟悉,所以也方便管理。

    不得不说,他的政务能力还是不错的。帝汶省在他的规划发展下,欣欣向荣,一片大好。像之前被烧毁的帝力城,现在也重建了一小半。这速度,都快赶上了大明本土。

    听完杨感明的解释后,他皱紧了眉头,沉声道:“那移民商船,还在古邦吗?潜在的感·染者,也都找到了吗?”。

    “移民船已启程去了大明,而潜在感·染者,也被强制隔离。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漏掉的感·染者。”,杨感明神情严肃的回道。

    并且他还请求赵湖广允许他颁布市长令,实行全城戒严。暂停一切户外活动,禁止人员外出。尽可能减小疫·情传播。

    对于这种合理请求,赵湖广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下来。并立即布置好接下来的工作。

    首先,帝汶本岛,做好疫情防卫工作。各个工厂、学校、公园、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展开大清洁、大消毒。

    除了古邦市,帝力、图图阿拉等本岛地区,严查外来人员,尤其是刚从欧洲来的移民以及古邦的巴布亚裔市民。他们是潜在的感·染者,必须严格排查,强制隔离。

    并立即通知大明的医疗防疫司,汇报这里的天花疫情。

    第二,安定人心,趁天花疫情还未传播开来,大多数人还不知晓实情的时候。控制好广播台和各个报社,防止舆情扩散,造成人心不稳。

    第三,立即让帝汶省的省、市、县医院,严格排查当地的病患。尽早统计感染者人数,追踪疫情的最新进展。

    这都是干部进修班时,培训人员教他们的知识。其中就有面对重大疫·情时的应对措施。

    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

    只是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引起民众的怀疑。

    所以次日一早,帝汶省的《大明日报》、《帝汶日报》、《古邦早报》等相关报纸,就用大版面报道了一起特大走·私案。

    说的是一艘荷兰商船,伪装成爱尔兰移民船,在古邦偷运大明的新式火枪。在事情败露后,又连夜逃跑。目前帝汶省内,全省通·缉。并且此事已通知了大明,相信很快,就会传来全国通·缉的消息。

    虽然荷兰和大明还处在交战状态,偷运火枪,也确实是贼·胆包天。但大明的反应,也太大了。特别是帝汶省,不仅古邦市全市戒严,其它地方,也大肆搜查可疑人员。

    很多人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干扰。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

    古邦市在安静的过了七八天后,疑似天花症状的感染者陆续出现。他们大多是在码头工作的工人。

    并且没过多久,他们的家人也都出现病·症。

    由于戒严之前,他们的家人都在正常上班上学,接触的人很多。所以疫情开始扩散,不再局限于码头工人。学生、纺织女工、菜场大妈、商店老板等各个阶层的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感·染。

    医院这一块儿,也是重灾区。很多病人都最先送到这里,使得本来只是一般病症的普通人,也都被染上。

    一些小道谣言,也充斥在古邦市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说,这是荷兰人故意带来的传·染病。目的是报·复大明。

    致使很多普通荷兰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