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起澳洲-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罗斌的惊诧讶然,张扬显得镇定许多。立即命令警察搜查整座医院,防止刺客潜·逃。同时围住现场,让医护人员进来,查看伤亡情况。

    到了晚些时候,调查结果就出来了。病房中,守卫重伤一人,死亡三人,暹罗使者和大使,都只是被人打晕,身体无碍。而刺客,则在病房内吞枪身亡。

    且在他的住所中,警察司查到了大量有关刺杀案的证据。经过一番严密的整理及推理,具体的刺杀过程也水落石出。那刺客,果真是暹罗使者的贴身护卫。跟着使团来大明后,就策划了针对缅甸王子的刺杀。先是买通缅甸使馆的工作人员,确认了缅甸王子参加比赛的消息。然后联络负责比赛的孟族人,以民族大义为由,让他们紧密配合。

    这才使得刀具被带到赛场,完成这场刺杀。后来因巡警救援及时,缅甸王子虽受伤颇重,但在大明高水平的医疗条件下,被救了回来。所以他不得不趁着使节探望的机会,亲自动手。

    而暹罗使节和大使之所以还活着,也是因为他感念暹罗的收留之恩,不忍痛下杀手。

    这件事影响颇大,以致大明想瞒也瞒不住。便将整件事的经过,以书面形式,呈给缅甸大使和暹罗大使。与此同时,大明内阁经过讨论决定,以办事不利、重大过错为由,撤掉警察司司长罗斌的官职。相关事务,暂由副司长打理。那些生活在大明的孟族移民,也都要接受情报司和警察司的彻查。上到祖宗三代,下到曾孙玄孙,都要交代清楚。发放的国民资格,也全部收回。

    然后所有人,再回职校,接受半年的爱国教育,简称思想改造。接着,再进行综合考试,没达标的,就接着改造。什么时候好了,才能顺利毕业,重获国民资格。

    虽说孟族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损害到大明的国家利益,就别想什么法外开恩了。相关的参与者,一律从严处理。最重的,无期劳改。活到老,做到老。最轻的,也有十年劳改。活活浪费了十年光阴。

    这也是让其他移民看看,损害到国家利益的后果。否则民众们,都以为大明的当政者,都是心慈仁善的泥菩萨。

    而缅甸大使得知刺杀案的相关经过后,也不耽搁。第一时间,就让人带着缅甸王子的尸体,回国通报具体情况。然后大闹暹罗使馆,让他们为缅甸王子的死担责。

    结果自知事大的暹罗使者,当着缅甸大使的面,撞墙而死。这又引发暹罗大使的不满!指责缅甸大使,仗势欺人,得寸进尺,逼死己方使者。于是双方在大明的地界上,天天打口水仗。而且他们还不嫌事大的花钱登报,用大篇幅的文字指责对方的不是。

    这使得明京当地的百姓,又多了一笔谈资。

    但大明高层,却为此忧心不已。因为暹罗和缅甸,本就宿怨颇多。从1767年,缅甸贡榜王朝大灭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到1768年,郑信领导暹罗士兵,歼灭缅甸占领军,建立吞武里王朝。双方间的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到了1782年,暹罗却克里将军平定暹罗内·乱,建立曼谷王朝。双方间的战争,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最后还是在大明的调节下,双方才恢复表面的和平。如今孟人刺杀案爆发出来,绝对会使得缅甸和暹罗的关系趋紧。怎样调节?怎样安抚?怎样维护当下的盟友关系?又是大明不得不苦恼的事情。

    毕竟南洋剑拔弩张的形势与日俱增,在这个时候,大明必须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力量,分担英西两国的压力。因此,缅甸和暹罗,绝不能爆发战争。

    与大明的苦恼相反,英国使馆,马戈尔尼、菲尔德、菲利浦等英西重要官方人员,正在使馆的会客室里,觥筹交错,相谈甚欢。而在会客室外面,从英国本土带来的士兵正严密的警戒着,防止有人偷听。

    “菲尔德先生,我刚才跟你说的事,考虑得怎么样了?”,马戈尔尼喝了口从法国运来的红酒,语气温和的问道。这次刺杀缅甸王子的刺客,虽看上去和英国不大,但实际上渊源颇深。因为英国和孟人达成了一项有条件的交易。那就是只要孟人挑起缅甸、暹罗对立,那英国,就全力支持孟人反叛缅王。

    现在孟人做到了,英国也要达成交易。不过英国对外人向来小气,所以就想将自己的盟友……西班牙拖下水。让其帮着分担一二。

    于是就将孟人刺杀的前因后果,告诉菲尔德。他是西班牙驻马尼拉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在菲律宾,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说动了他,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感谢喜欢吹牛的枪、天地闲人的推荐票支持,毕竟是公共章节,没你们的精神支持,也无法让本人竭尽所能抽出时间,编写下去。真诚的谢谢你们。)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苗民起义

    “说实话,我很愿意接受你的提议。但孟人连自己的故地都丢了,还能指望他们吗?”,菲尔德品了一口法国红酒,疑声道。他说的是事实。孟人八成移民大明,两成逃到缅甸、暹罗交界的深山老林。靠那么点人,能做成什么大事?

    对于他的怀疑,马戈尔尼像是早有预料。胸有成竹的回道:“孟人的复·仇之心,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烈。上个东吁王朝,不就是被孟人所灭吗?这次缅甸王子,不也是被孟人所杀吗?我们只要给点退下来的武器补给,就能让他们给缅甸制造麻烦。大明,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菲尔德听着,显然有所意动。见此,马戈尔尼再加一把火,神秘兮兮的笑道:“你别忘了!缅甸,可不只有孟人!”。毕竟缅甸是多族群聚居的国家,对缅人有仇恨的,不止孟人一家。

    当孟人做领头羊,跳出来后,其他族群,怎么可能安静得下来?

    这话一语中的,让菲尔德的疑虑,打消了大半。马戈尔尼又多费些口舌,才终于将菲尔德说动。

    霎时,两人相视一笑。杯盏碰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同一时刻,临北区牛氏当铺。牛八一的老爹有事外出,所以店铺,就暂时交给他照看。此时他坐在柜台旁,单手撑着脑袋,眼珠子一直盯着进门的方向。时而有人进来,他就微微扫两眼。见是买卖的客人,就有一下没一下的搭理。以致很多上门的客人,都被他不咸不淡的态度逼走。

    还好他老爹不在,否则少不了一顿爆栗。

    “他怎么还不来?他到底来不来?他不会不来了吧?”,看着客人们甩袖而出的背影,牛八一自言自语的念道。目光依然停留在店门口,显然是等什么人。

    就在他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时,店门口,一道高大的人影突然将阳光挡住。垂头丧气的牛八一跟着慵懒的抬起头,瞬时面色一喜。像打了鸡·血一样,大喊着恩公。并喜滋滋的迎上前,手脚利落的关上店门,将其引到后堂坐下。

    然后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礼数周到,客气至极。周全看着牛八一忙活,笑而不语。但心底,已很是满意。喝了口热茶,温声道:“我让你找的东西,找到了吗?”。

    牛八一顿时面色大喜,激动的回道,“找到了!找到了!”。说着,就手忙脚乱的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书册。正面写着:‘牛氏族谱’。

    这是几天前,周全提出的条件。当时他‘偶然’来到牛氏当铺。‘刚好’碰到了愣头青的牛八一。于是后面的事情就照他预料的发展,牛八一当即请求他收自己为徒。

    假装被牛八一感动的他,就顺驴下坡,答应了下来。

    不过他的条件是要看牛八一家的族谱,说是这样才能看出牛八一家是不是良善之辈。一心想着习武的牛八一,根本没往深处想,就把他爹藏得好好的族谱找了出来。

    周全满意的点点头,心下既有些紧张,又有些欣喜。但面上,却强装镇定。一页页翻开,上面都是一个个牛氏族人的名字,似乎没什么异常。

    只是周全却越看越欣喜。因为牛家每一代,都有一个男孩的名字带着‘榔’字。并且按照代数排行,分别是牛一榔、牛二榔···牛七榔、牛八榔。

    翻到最后一页,他还看到了牛慈爝的名字。这和英国人的说法,完全契合。那样的话,牛家还真是朱氏后人!

    想到这,他就想到了明朝末代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父桂端王朱常瀛,明神宗第七子。在清顺治三年(1646),袭封桂王。

    但到了清康熙元年,即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带着大量明朝遗民,逃往缅甸。当时缅王还收留了他。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朱由榔被新缅王当作俘虏献出。于次年被吴三桂带回昆明绞死。

    至此,明王朝覆灭!

    当时朱由榔的家眷,基本全被绞·死。但长子朱慈爝早在清军攻入广东肇庆时,和怀敃太子,先后遗落民间。这也使得他免遭厄运。

    后来为了避嫌,他改姓牛。等局势安定一些,就逃到了缅甸果敢地区。和那里的明朝遗民一起,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名字中带着榔,是不想忘记先祖。

    也就是说,牛八一是朱由榔的第八代孙。只是他现在年岁尚小,所以还不知道这个秘密。

    再看一脸期待的牛八一,周全满足的笑了。

    相比这里看不见的暗争,南洋以北,清国广西。水流急湍的红水河翻过崇山峻岭,流过庆远府境内。在后世,这里被改成河池市。如今河池以西百里,凤凰山脚。绵延十里的清国百姓正守在红水河旁,神色焦急的等着过河。

    但河上没有桥梁,只有一根可供滑行的铁索。每次只能允许一到两人过河。可等着过河的有八万多人,所以速度极慢。

    这些人中,近两万是苗民起义军,六万多是依附起义军的百姓,有汉、苗、壮、土家等各种族群。在起义军路过时,被大明天堂般的传言鼓动,加入了起义军。

    不过他们的境况有些堪忧!

    因为每个人都穿着破衣烂衫,脸上脏兮兮的,像一群乞丐。且除了成年男子,老人、小孩、妇女,都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样。看上去,好像随时都能被风吹倒。

    好在广西这里不冷,现在也不是寒冬腊月。否则这些人的日子就难过了!

    其实起义军也不想饿着他们,但这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起义军为了绕开清军的围追堵截,便一路往高山峻岭走。这些野林子里,少有人烟,也没地方筹集粮草。所以起义军只好先管着参军的士兵,紧着依附的百姓。毕竟士兵随时都可能上战场,需要保持体力。

    这期间,广西境内的天地会势力、白莲教势力,以及少量义民都帮衬着,接济一二。否则他们这么多人,早就饿死大半了!
………………………………

第一百七十九章 苗民起义(二)……机会

    自乾隆六十年二月,石柳邓和吴八月、吴半生起事以来,就听白莲教教主的吩咐,经凤凰厅,入铜仁府。出湘西,进黔南。又过玉屏、天柱、榕江、荔波等地,进桂北,入庆远。

    虽然一路都是崇山峻岭,道路难行。但也减缓了清军的追击,避免了和清军交战。毕竟清军有十余万大军,兵粮将广。那福康安,可是平过甘肃回民之乱、台·湾林爽文之乱,打败过尼泊尔廊尔喀王朝的有名武将。和琳虽不及福康安。但也参与过廊尔喀之战,与福康安配合默契。

    而起义军的石柳邓等人,在起义之前,不过是一个个种地的庄稼汉。哪里经历过什么战事。每天围着一亩三分地,都没出过远门。这远见,自然比不上福康安他们。

    招募的义军,也尽是和他们一样经历的庄稼汉。若不是豪强地主逼得太紧,不给活路,他们也不会加入起义军。很多人,连头猪都没杀过,更别说杀人。也就更别提什么作战经验。

    如果把所有义民都算做起义军,也只有八万多人,仍差了清军一两成。

    武器装备上,很多义军用的是木头削尖的长矛,或是上山劈柴的砍刀。虽然白莲教教主江夏也送来一批武器,有火枪、有铁戈、有长矛,但清国管得太严,荆楚之地又在内陆,大明能运进来的武器不多。江夏也不可能都给他们。

    所以义军得到的武器更少!至于穿的,也就能遮体。什么铠甲之类,是别想了。

    而清军内部虽然贪·腐成风,士兵们的补给也大打折扣。但该有的铠甲、兵器都还不缺。

    这两相比较起来,实在差别太大。

    因此江夏给出的指令就是,能不与清军接触,就尽量不与清军接触。

    当下红水河东南二十里,庆远府东兰州隘洞镇牛洞坡。这是州内第二高峰,海拔1209米,是凤凰山的支脉。

    站在这里,方圆百里,一览无余。战时,乃是战场的至高点,享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所以起义军的营帐,就驻扎在这里。

    此时坡顶,灰扑扑的营帐矗立在最中间。四周围满了警戒的义军,个个包着脏脏的蓝头巾,精气神儿还不错。

    见此,石柳邓也稍稍满意。

    但一想到这些时日,福康安、和琳率领大军数次围追堵截,石柳邓又不免心惊肉跳。好在这些险境,都被教主派来的使者一一化解!

    站在坡地边缘,举起大明产的望远镜,看向红水河边。只见那里的义民正有条不紊的过河。虽进展缓慢,但秩序井然。

    说实话,若不是教主特别交代,他是绝不会带这么多义民的。且就算要带,他也只带年轻力壮的男丁,或是少许壮妇。哪像现在,男女老幼,一个不差。

    毕竟这些老弱幼童,不仅不会打仗,还消耗口粮。那体力,也比不上常人。带上他们,行程被拖得极慢。可是使者大人说了,所有愿意跟义军走的义民,都必须带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弃他们不顾。

    对于使者的话,他不敢不听。毕竟使者传达的是教主的意思,他不敢违背。而且一路上,也多亏了使者的指点,否则他们早被清军围·歼。更何况,教主也说过,多带乡民,可以增加他们的生机。

    所以心里再不愿,他也只得答应下来。

    微叹了口气,他就走到牛洞坡的东北角。视线里,南北走向的凤凰山脉,高大险峻。连绵成线的山峰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有上百座之多。

    其中有的山峰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而有的山峰青石裸露,毫无生机。这是由于桂黔交界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所以很多山是石头山。一旦没了植被的保护,山上仅有的泥土,就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最后裸露出大片青石,变得光秃秃的。

    这喀斯特的名词,也是使者大人给他普及的。并将其形成原理,分布特点,都一一说给他听。让他又是好一阵佩服。同时也让他对大明的构想,又清晰了几分。

    观察了许久,他都没见到清军的身影,顿时有些奇怪。毕竟这一路行来,清军都紧咬不放。现在他们停在这儿半天了,清军不可能没赶来。

    想到这,他心里就升起一阵担忧。生怕清军又使什么出其不意的诡计!

    回到营帐,刚想把这消息说给使者大人听。却不想使者大人正和吴八月、吴半生、吴廷举等人围在一起,指着桌上放大版的黔桂地图,探讨着当前形势。

    见他进来了,众人立即停下话头,纷纷向其看来。吴八月第一个招呼道:“石大哥,快过来,我们来说说怎么利用这大好机会。”。

    眼见石柳邓面带疑惑,吴八月就立即解释他听。

    原来,刚刚有探子来报。清军大将福康安,突发恶疾,在行军途中病倒。紧追不舍的清军,才停下脚步。目前福康安的军队,就停在了桂黔交界的荔波…环江一带。据埋伏在清军的教民透露,云贵总督福康安似乎是染了瘴气,才病倒的。

    这对起义军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石柳邓他们常居南方,自然知道瘴气的厉害。就是他们这些本地人,也常常因瘴气而死。更别说福康安这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

    他们尽挑这些地方走,总算让清军中招了。

    得到的消息还不仅限如此!

    那得病的,不止福康安,还有他带领的清军。里面的士兵,大半是湖广平原地区的农家子弟,以及北方的满汉八旗子弟。

    既不熟悉这里的地形,又不习惯这里的气候。水土不服加上瘴气,已让清军非战斗减员两成。

    而另一大将……四川总督和琳,则带着大部清军,留在黎平。那是苗民、侗民的传统居住地,也是白莲教重点经营的地区。为了给他们分担压力,所以江夏就让一部分教民起事,拖慢清军的行程。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福康安是得不到援军了。

    (感谢喜欢吹牛的枪、天地闲人、吉林小刀客、天星月宗、167爱染167的推荐票。今天时间太紧,所以更得慢了,还请见谅。)
………………………………

第一百八十章 苗民起义(三)——毒蛇

    于是石柳邓等人,纷纷请战。

    清军现在疫病缠身,士气低迷,正是出手的好时候。且一路上,他们被清军追得像丧家之犬一样,心里也早憋了一肚子气。如今有机会还击,怎能错过?

    白莲教教使徐澜也不拦他们,命令石柳邓、吴八月、吴半生、吴廷举四人,各带三千人,分四路向清军行进。

    不过在此之前,徐澜还让他们做了件事。那就是发动青壮男丁,在附近山林,多抓蛇蝎之类的毒物。

    因为桂黔之交的地界,山高林深。常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是蛇蝎等冷血动物,最喜欢的栖息地。像眼睛蛇、眼睛王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有名的毒蛇,在这地界,都有分布。

    而现在又是七月下旬,正是万物疯长的夏季。所以蛇蝎之类的毒物,最为常见!

    用它们对付清军,主要是扰乱人心,加剧士兵的恐惧。并没指望能毒死多少人。

    这对从小生活在山林中的义民们来说,实在不是难事。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兼职猎人。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常常去山林寻觅野物。这毒蛇,也抓得不少。

    在当地义民的帮助下,他们很幸运的发现了一个蛇窟。粗略一数,足有上千条之多。再加上别的地方抓捕的蛇,共装了两百多只布袋。

    他也不耽搁,当日就命石柳邓等人,带着这些毒蛇,赶向清军营地。

    次日凌晨,义军紧赶慢赶,马不停蹄,终是赶到了目的地。

    那是位于庆远府思恩县的环江喀斯特地貌区,和贵州荔波喀斯特地貌区天然连成一体,将高原喀斯特过渡到低山丘陵喀斯特的完整生态体系,毫无保留的呈现了出来。

    所以在公元两千零七年,环江喀斯特与荔波喀斯特,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

    里面广泛分布着峰丛、峰林、洼地、谷地、洞穴等不同类型的喀斯特景观,具有不可估量的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

    只是现在,石柳邓却无法体会身临其境的美!因为在他十里之外的地方,就是一片茅草屋围成的小山村,内里挤满了留着猪尾巴鞭子的清军。而在周围,则分布着各种奇峰异石,视野并不开阔。

    看来福康安病得不轻,否则绝不会在这种地方扎营。毕竟稍稍有点经验的主帅都知道,这地方,最适合偷袭。

    默默打量了一会儿,石柳邓就悄悄退了回去。

    还记得临行前,使者大人特意嘱咐过他们。反击清军,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切莫正面交锋!毕竟义军和清军的实力差距太大,人数也不占优。正面交锋,很难讨到什么好处。

    因此直到太阳下山了,他才在当地义民的带领下,带着休息好的义军,陆续进入一个地下洞穴。由于清军占据了当地毛南人的村庄,军纪又松弛,什么jian·yin掳掠,时有发生。所以村里的毛南人,都迫不得已逃到附近的山上,躲避兵灾。

    当石柳邓说明来意,让其帮忙后。当地的毛南人,马上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到了洞内,越往里走,钟乳石就越多。奇形怪状的,让人好生奇怪。且这些钟乳石有倒挂着的,也有直立着的。在火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这让他想起了传说中的东海龙宫。但他听使者大人说过,这石头是一种名为石灰岩的物质构成,乃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不是什么龙宫。

    就这样弯弯绕绕了小半个时辰,领路的毛南人才停下脚步。石柳邓也摆了摆手,让行进的义军队伍,停了下来。

    便听毛南人小心翼翼的说道:“大人,再往前五十里,就是出口了。那里紧靠着我们村子。”。

    石柳邓马上命两个义军,前去查探。没多久,两个义军就回来禀告说,那里确实靠着村子。

    他便让人在地上洒上硫磺,再将带来的毒蛇,一袋袋的挑进来。当准备完毕后,打开袋口,一团团盘根错节的毒蛇立即散开。但一嗅到硫磺的气味儿,就一股脑儿的向对面的出口奔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