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起澳洲-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越过恐怖的风帆船后,来到大明的阵营。向欧子文,透露了英国的条件。那就是要大明承担这场战争的主要责任,并向伤亡的英军士兵道歉。被击沉的三艘战舰,也要他赔偿相应的损失。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求大明,立即离开安达曼群岛,解除封锁。重申安达曼群岛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让大明不要侵犯大英帝国的利益。后面还带着一连串的威胁之语。
听到这里,欧子文觉得印度舰队是还没吃够教训。以为大明最先停战,是怕了,退缩了。便传信给风帆船,让它们向印度舰队靠近。同时再释放五个英国士兵,让他们带信给海姆勒。说这里是大明和缅甸的演习要地,印度舰队强闯进来,已构成挑衅。后来又率先开火,击沉大明的成祖一号,是无可争辩的宣战。
所以大明还击,轰毁印度舰队的战舰,是正当防卫。因此印度舰队所代表的英国,应承担全部责任,而大明,则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且应向全体大明海军道歉。
至于安达曼群岛,已被大火烧成了无主之地,因此和英国已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大明向来尊崇与邻为善、睦邻友好的相处法则,不忍战争继续下去。才主动停战,释放足够的善意。
假如印度舰队不想回应足够的诚意。那大明,也不介意让印度舰队再领略领略风帆船的威力。
其实总体来看,整封信就一个意思。‘要走赶快走,别瞎·*****否则,大明就不客气了。
这么一吓,印度舰队的态度,就果然现实多了。没再说什么道歉,离开安达曼群岛的话。只说交换了俘虏,就会离开。
对此,欧子文也没意见。因为就是印度舰队不提,他也会提出来。于是双方在风帆船附近,交割俘虏。
不过印度舰队只交换被俘虏的大明士兵,不包括缅甸水师。但被英国俘虏的士兵,基本都是缅甸水师的人。真正的大明士兵,很少落到印度舰队的手中。这就使得交换的时候,大明两百多英军俘虏,对应的,只有二三十个大明士兵。
这人数差距太多,可不是划得来的买卖。
所以大明也提出条件。以对应的人数交换,多了,就付给一定的酬金赎买。
也就是说,印度舰队,要为一百多个士兵付出酬金。这可是一笔大开支,印度舰队,也极为不愿。尤其是在这鸟不生蛋的海上,哪里去找赎金?
如果这些海军士兵都是廉价的印度兵,印度舰队肯定懒得理会。但这些海军士兵都是一个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让印度舰队,不敢随随便便的弃之不理。
最后经过谈判,印度舰队答应将缅甸水师算上。大明,也就放弃了索要赎金的要求。
在交接完毕后,海姆勒再也不想多看第二师一眼,就带着印度舰队,灰溜溜的向北疾行。其实若真想和大明抗争到底,也不是不可以。但海姆勒在冷静下来后,也不敢再继续战下去了。毕竟印度总督也交代过他,千万不要引发明英大战。
估计接下来,明英之间,又少不得一番口水仗了。不过这是外交司的事情,和欧子文无关。
此刻他看着印度舰队彻底消失在远方后,整颗心,也落了下来。
其实从封锁安达曼群岛开始,他就在进行一场赌博。当英军做出强攻的姿态时,正是赌博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候。
因为在那时,第二师若无应对,那印度舰队,很可能会突破封锁。这不仅会让大明颜面尽失,也会让志在必得的安达曼群岛,再生变肘。但若以强硬的姿态面对,又很难控制事态演变。说不好,还会提前引发全面战争。
那个罪责,不是一个人能背得起的。
所以他就心生一计。用成祖一号,做大明的牺牲品。好让第二师,有借口还击印度舰队。
那船上的大明士兵,也早在冲向印度舰队之前,换成了缅甸水师。包括缅甸的总指挥,也被关在那艘船上。无论是死是活,都可以成为他解释这场冲突的理由。
但看现在,他似乎赌赢了。既让英国损失了颜面,又将安达曼岛,据为己有。为这趟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英初战(五)……影响
当这里的消息传出去后,大明和英国,果真吵了起来。马来总督马戈尔尼,定要大明给个合理的解释,并归还安达曼群岛。而大明,就按照欧子文的解释,说英国强闯、开火击沉大明战舰在先。除此以外,不再多说半个字。
这样吵吵闹闹的,大概持续半个月之久。让南洋周边的国家,都以为双方就要提抢打起来了。却不成想,明英两国,又突然握手言和。并在新山,召开新闻发布会,当着所有记者的面,发表共同宣言。
主要是明英两国,都承认这次明英海上冲突,只是一场误会。此后两国之间,还会维持友好关系。
但此次冲突的根源……安达曼群岛,却在宣言中,只字未提。看似英国已默认大明占据安达曼群岛的事实,只是嘴上没有松口。大明也不在意,只派大量工程队赶扑安达曼群岛。在那里,没日没夜的修建炮塔和碉楼,将其打造成大明设在印度洋的第一道防线。
这次的功臣,第二师的欧子文,也无可厚非的受到南峰和刘卫国的嘉奖。大明的报纸,还将其誉为大明的‘小虎’将。显然,他在大明军界,是博得一席之地,得到认可了。
整个第二师,也被留在安达曼岛。在战时,成为抵御敌军的中坚力量。
至此,这场明英冲突,才有惊无险的翻了过去。
只是所造成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首先这场面对面的冲突,让英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大明战舰的威力,体会到大明海军的战术,认识到大明海军的实力。促使英国更忌惮大明,将更多视线,放到了大明身上。
之前马戈尔尼提出的增兵方案,在议会上,迟迟不能通过。但在明英冲突后,马上获得全票通过。数艘刚下水的新式战舰,也都前往印度舰队服役。
使得印度舰队的战舰数量、人员规模,都获得了成倍的增长。
对大明的封锁,也变本加厉。像大明的友邦,葡萄牙、法国所携带大明商货的商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那么轻而易举的通过印度洋。将货物,运到中亚、北非、西欧。而是要受到英国战舰的缉捕,没收所有大明商货。
致使当地本就销量不多的大明商品,更为稀缺。所谓物以稀为贵!大明商品的价格,也在当地成倍递增。所产生的利润,让更多的商船铤而走险。
英国海军,也更为繁忙。
其次,大明也加紧备战的速度。越来越多的物资,运抵新山、巴达维亚、三宝垄等城市储存。更多的兵力,也补充到南洋,驻守在马六甲海峡附近。
作为报复,英属北马鲁古群岛,再也不能停靠任何商船,彻底沦为孤岛。
繁盛的香料贸易,也跟着一落千丈。向来两边讨好、大发其财的葡萄牙,再也无法赚取高额的红利。
前往南洋的商船,也比往年,少了两成。
这种种景象,都让人真实的感受到,战争的脚步近了!
周边的国家,则都像鸵鸟一样,不敢出声。像兰芳、渤泥等小国,都装糊涂。明面上,既不敢和大明走近,也不敢和英国走近。但背地里,没少往两边派使者,许诺好处。只希望将来双方打起来,不要牵扯到自己。
最可怜的是柔佛。夹在英国和大明之间,就是想避也避不开。万一哪天明英打起来,自己就受了牵连,遭了横祸。
日思夜想的,让五十多岁的柔佛国王,都愁白了头。结果还病倒了!
缅甸和暹罗作为大明的盟友,则当仁不让的支持大明。为了显示和大明亲密,还让国内的报纸,大肆发表支持大明的言论。营造出一种举国为大明的错觉。
越南也跟着表忠心!声称派遣十万雄兵,支持大明抵御外敌。
而此时此刻,马尼拉湾外海,第一陆战师编队也刚结束一场演习。负责这次演习的是海军司司长张啸,他送阮福胆回越南登临大宝后,就带着第一陆战师编队,堵在马尼拉外海。
无论是想进来的商船,还是想出去的商船,都不敢靠近大明的封锁线。使得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气煞不已。再瞧着曾经以海贸为主,过往商船繁多的马尼拉城,沦为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那心底,实在难受得紧。
不过这种境况,却不是第一师的封锁造成的。而是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冷落成了这样。
主要是大明掌控越南后,开放所有沿海港口。尤其是大明的租借区,除了收取少量的停靠费,就不再多收取任何费用。使得北上的商船,都不再经过菲律宾。
一来是越南人口很多,本身就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商品市场。商船经过那里,可以顺便进行贸易。且越南也出台了很多方便贸易的新政,吸引了各国商船前往。
二来是越南有足够长的陆上边界,和清国、暹罗都有接壤。各国商货可以通过那里,进入这些交界的国家,节省了航程。
至于那些大明商船,就更不会经过菲律宾了。因为但凡经过那里的商船,都会很频繁的遭到‘海盗’的袭击。而走越南航线,则有南海舰队护航,安全性大大提高。
这就使得菲律宾的马尼拉港,一天天的冷了下来。
当大明的第一师来到马尼拉湾外海时,将少得可怜的西班牙商船都吓跑了。
驻扎在菲律宾的西班牙军舰,还想强闯。但在吃了几记大明的炮弹后,就明白大明是动真格的了。便像缩头乌龟一样,赶紧缩回马尼拉湾,不敢出头。
菲律宾总督就天天跑到马尼拉湾外海观望,祈祷着大明赶快走。可惜大明军舰天天在外海徘徊,让菲律宾总督次次希望落空。
当第二师抢夺安达曼群岛的消息传到第一师时,张啸这个海军司长,自然不能被自己的下属给比了下去。便派出一部分战舰,将巴拉望岛和棉兰老岛占了。
还嫌不够似的,将米沙鄢群岛也占了。所包含的宿务岛,还有西班牙驻军。但被强势的大明,都赶下了海。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前奏
这一下,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势力,就只剩下吕宋岛。并且只局限在马尼拉湾。为此,菲律宾总督还向英国求援。希望印度舰队能赶过来,将徘徊在家门口的大明战舰赶走。
可是印度舰队刚在安达曼群岛栽了跟头,怎么可能眼巴巴的跑到马尼拉湾吃苦头。所以马戈尔尼只代表英国,向菲律宾总督表示深切的同情与严重的关切。除此以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与反应。
这让菲律宾总督大骂英国盟友没诚意,见死不救。
事实上,英国这么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大明所控制的新山市,就守在马六甲海峡的出口。对面的苏门答腊岛,又全属于大明。印度舰队就算想过来帮菲律宾解围,也过不了马六甲海峡。
尽管进入南洋的通道,还有巽他海峡,但这也是由大明把控。印度舰队想悄无声息的进来,可能性微乎其微。且就算大明放开通道,印度舰队也不敢进来。毕竟以大明在南洋所布控的兵力,很难说不会瓮中捉鳖,让印度舰队有来无回。
当前印度舰队可是大英帝国在远东唯一的海战部队。如果就这么全军覆没了,不仅马来殖民地不保,印度殖民地也会危在旦夕。
这样的冒险,无论是马戈尔尼,还是印度总督,都不敢轻易尝试。
所以西班牙的菲律宾总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将巴拉望岛、棉兰老岛、米沙鄢群岛收入囊中,而不敢有任何表示。即使是口头申斥,也憋在心里。
见此,张啸还想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军舰开进马尼拉湾。和龟·缩不出的西班牙舰队,一决胜负。不过这只是一时头脑发热的想法。仔细考虑后,他又兀自放弃了。因为这样做的话,明西两国就无可避免的开战了。那英国,也必定参入进来。
如此一来,南洋之战,也就无可阻挡的来了。
要知道,南洋之战可是一场辐射整个南洋的地域之战。所造成的影响,绝不会只局限于南洋。因此没做好万全的准备前,还是不要轻易点燃战火。
况且大明现在就算不动手,这缩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因为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基本都是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后裔,算是二代移民。从当地前往菲律宾的航线,有且仅有两条。
一条是从墨西哥的东边出发。跨越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过印度洋。再途经南洋,到达菲律宾。
另一个条是从西边出发。一路向南,绕过麦哲伦海峡。再跨越广袤的太平洋,抵达菲律宾。
二者相比,第一条航线的路程较长,耗时较多。但因航线开发较早的原因,所遇到的风险也大大降低。并且沿途有诸多可供停靠的港口,保证了航行期间,商船的物资供应。
所以很多从墨西哥前往菲律宾的商船,都选择这一条航线。只是在大明封锁马六甲海峡之后,西班牙的商船,就再也进不了南洋。因此这条航线,已经人为的失去了作用。
而第二条太平洋航线,路程虽短,耗时虽少。但航线开发的时间较晚,航行条件也不成熟。再加上海洋环境复杂,相关水文资料,都比较稀缺,使得中途所遇到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且太平洋的海域面积太过广袤,除了零星小岛,很难看到大块陆地。在航行期间,物资供应,淡水采集,都是让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因此从墨西哥出发的商船,极少选择太平洋航线。但在大明切断大西洋…印度洋航线后,西班牙人不得不选择这条风险大增的航线。
可就算这样,也摆脱不了大明的封锁。因为大明将太平洋上的三大岛屿群,命名为东中西三大群岛,并将其合并成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安东省。
那些处在航线上的岛屿,都有少量大明驻军。西班牙的商船,但凡经过那里,都会被扣留。落得个人财两空,船货尽失的下场。
当然,西班牙商船也可以绕行西北美大陆架、阿留申群岛、日本四岛、琉球群岛,前往菲律宾。可日本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西班牙的商船,根本不能在当地停靠,更别说获得物资供应了。而阿留申群岛的纬度太高,气候严寒。受季节影响,很容易封冻。这通航的日子,也大打折扣。
最为关键的是,大明的金煞海盗团就守在东海。日本、朝鲜、琉球群岛,就常见金煞海盗团的影子。要是有西班牙的商船出现,也只有船毁人亡的下场。
所以这条航线,也被大明切断。
以致守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基本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就像一座孤悬海外的孤岛,让人不能不心生恐慌。
一来没有弹药补充,二来没有物资供应。少了这些物质上的支持,菲律宾总督,也就没那个和大明硬拼的底气。
龟缩在马尼拉湾,苟延残喘着,只想延续着西班牙留在菲律宾的最后一口气。
也就能理解大明战舰在自己家门口游戈,西班牙人,为何默不作声了。
而且让菲律宾总督烦心的,还不止这一桩!
自大明封锁以来,吕宋岛上就不太平静了。
因为大明抢·占米沙鄢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时,有意将当地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著往吕宋岛上赶。这就使得吕宋岛上的土著,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倍暴增。作为岛上第一大城……马尼拉城,所增加的土著就更多了。
使得西班牙好不容易在吕宋岛上培植出的天主教势力,受到极为强势的冲击。再结合西班牙惯来对土著的压·迫、剥·削政策,致使土著们的逆反心理更甚。大明安插在当地的棋子,又有心挑拨。
让吕宋岛上的叛乱,密集出现。无论怎么打压,这叛乱都禁绝不止。反而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盛。
这严重削弱了西班牙殖民势力,威胁到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
不过这种局面,正是大明喜闻乐见的。因为在大明的计划中,无论使用什么手段,都要让英国在菲律宾的西班牙盟友,在南洋之战爆发前,变成一只病猫。
等到开战,大明也容易送这只病猫归西。
毕竟菲律宾在南洋内部,所产生的危害,不能忽视。所以开战后,首当其中的就是将其清除。这才能关住南洋的大门,一致对外。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风暴
当南洋因大明的大规模演习,而愈发紧张的时候。大明的明京市,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风暴。
这是因为明京市靠海,属于赤道海洋性气候。一年之中,只有雨季和旱季。5月到9月时,降水很少,属于旱季。等到了雨季,降水频繁。特别是12月到3月这段时间,基本全天候下雨,湿度超过了70%。不仅雷暴多发,还有热带风暴登陆。
所以在定都时,大明内阁,就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但考虑到这里和南洋隔得很近,和大明南方数省,也距离适当。并且这地方又是大明最早的发家之地,便撇开雷暴和热带风暴的不利因素,将国都,定在了这里。
此时国家体育馆内,五万多民众,被安置到了这里。听着钢铁建筑的馆体在风暴的侵袭下,发出噼里啪啦的空响。在座的人,都不敢出声。这使得偌大的体育馆,安静得有些诡·异。
其实民众们也是害怕,毕竟外面的风暴太邪·乎了。让很多刚跑进来的民众,都有些后怕。现在听着风声,就忍不住担心。害怕一个不好,体育馆就被大风吹跑了。
高明站在贵宾台上,全身都被雨水湿透。那模样,看着好不狼狈。一旁的警卫,还拿着干净衣物,想请他换上。不过高明却顾不得自己,只看着民众们都一脸担忧的表情,心下焦虑。
因为他不知道,这场风暴会给明京市带来多少损失,会造成多少民众伤亡。但只听这风声,就知道损失绝不会低了,伤亡绝不会少了。
这让他想起了大明高级资料中所记载的风暴。那还是后世1974年,台风‘翠思’登陆达尔文港,摧毁了市区70%以上的建筑,迫使三万人被紧急撤离。
在风雨过后,整座城市近乎重建。
而今这场‘春晓’风暴,似乎已超越了‘翠思’。因为在‘春晓’登陆明京市之前,明京的气候极为反常。一连五天,暴雨不止。从早到晚,基本没个停歇的时候。
虽说这是雨季,但往常年月。明京也不会一连下这么多天暴雨,还不歇气儿。
使得明京市的河水暴涨,几条主要河道,也接连出现汛情。以明京的清水河为例,河水已漫过河面,将两边的街区,变成了汪洋。最深处的积水,可达三米。
明京市最大的共和国广场,也淹成了湖泊。象征着大明最高权力所在的总统府,也被围成了孤岛。若不是总统府在建造的时候,地基奠得很高,估计也免不了淹没的下场。
不仅如此,暴雨期间,雷暴也出奇的多。因雷暴引发的大火、伤人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本就被水灾困扰的明京市,又多了一重麻烦。
在这个时候,大明连夜组织明京市的警力和军方部队,全身心的投入了紧张的救灾行动中。就是以‘守护明京’为代号的演习计划,也被突如其来的水灾打断。
就在这时,台风‘春晓’毫无预兆的登陆了。一上岸,就使倾盆大雨威力大增。那暴雨下得,就像天被捅破了一样。以瀑布的形式,劈头盖脸的往地上砸来。
也是这时代的科技水平太低,条件太简陋。气象部门,也没那个能力适时观测,全天候监测天气变化。又因大暴雨,天气恶劣,海上已全面停航,也没船只提前预警,提示台风逼近。
所以在暴风雨的掩护下,台风‘春晓’的行踪,被完美的掩藏下来。
高明当时正在新南区指挥救灾。为了提高救灾的效率,内阁便按照片区划分,让高明负责这里。那时他正指挥着警察和官兵们,将民众,都迁往建得比较牢固,地势也较高的体育馆、学校、机·关单·位等官办场所。
结果台风一来,瞬时狂风大作。本就阴沉沉的天,一下子黑了下来。在民众们惊呼出声时,那栽种在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就像野草一样,被狂风轻而易举的连根拔起。厚重的广告牌,也像纸片似的,被轻飘飘的掀飞。一些居民楼上,用瓦片盖的遮阳顶。更是像搓麻将似的,猛然被推倒。然后又一个不剩的全被卷走。
至于路上停的马车、摆的杂物,更是一股脑的被狂风带走。
而街道上的人,无论是警察、官兵还是普通民众。在台风面前,都被一视同仁的对待。吓得人们赶紧就近找地方躲避。稍慢一点的,要不被狂风吹走,要不被漫天乱飞的杂物击伤。
为了守护高明的安全,官兵还手拉手,形成一道人墙。将他艰难的送进体育馆。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