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神枪侠侣-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前就已经损失大半了,剩下的人还未冲到中**队阵前,就被战壕里的将士们轻松消灭,这还是在隐藏的碉堡还没有动用的情况下。
第十三师团本来就在魏起东和中**队的连续打击下损失惨重,这次再受此打击,堂堂一个甲种师团,两万八千余人,已经不足五千了。
松井石根终于看不下去,将残废的第十三师团调到后方去,再打下去,整个建制都没了。一个甲种师团,而且还是王牌中的王牌精锐,如果成建制的被消灭,那影响就大了。
接到调防的命令之后,获州立兵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十年,几个月前他还是意气风发,战功卓著,但是,在最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他那一切的风光都消灭殆尽了,好像上帝收走了他的所有运气。在最近一个月内,他的第十三师团没有取得过一次胜仗,每战必败,战败再战,再败。
曾经,让他获州立兵自信满满的精锐,不断被消耗着,先是战斗人员的主力几乎被全歼,接着非战斗人员上阵,也是继续的上演着战败的命运。终于,堂堂王牌第十三师团,只剩下不到五千的残兵败将了,毫无疑问,再战下去,只有灭亡一途。
虽然骄傲的获州立兵很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起码他自己运气还好,还活着,如果第十三师团灭亡了,他这个光杆司令,也没资格再活在这个世上了。
第十三师团带着屈辱撤了下去,第九师团迅速的被顶了上来。
第九师团,又称金泽师团,也是日军的常设甲种师团之一,从日俄战争到抗战全面爆发,第九师团一直是在恶仗、硬仗中走过来,所以战力并不输于第十三师团多少。
第九师团的师团长是吉住良辅,此人率领第九师团登陆上海作战之后,也是打了不少的硬仗,虽然有所损失,但损失并不大。而随后和陈诚部的作战,他的主力并未参与,主要是第十三师团顶在前面,结果第十三师团惨败的情况都被他看在眼里。
现在,第十三师团被打残调往后方,吉住良辅对他的第九师团顶上来的命运也是有些无奈,第九师团虽然擅长打恶仗、硬仗,但眼下的战局,确实对他们日军太不利了。
不然的话,骁勇善战的第十三师团也不会被打到如此田地了,他吉住良辅也相信,如果当初是换着他的第九师团顶在前面,恐怕他的表现也不会比获州立兵好到哪里去。
但军令如山,吉住良辅也不敢有丝毫耽搁,再说,他自己也清楚,如果不想办法打开眼下的局面,别说他的第九师团,整个华中方面军都非常危险。所以,现在只能做出以牺牲少数,挽救多数的选择了。
其实,吉住良辅也没有比获州立兵和柳川平助更好的办法,有了龙卷风和中国炮兵的威胁,他吉住良辅再胆大,也不敢将兵力集中攻击。
所以,吉住良辅也只能分多批次的,以散兵形式,以少量多次,向前推送。但是,无一例外的,也是被中**队的凶猛阻击给打退了回去。另一个方向的一零一师团比第九师团更惨,因为比第九师团稍微心急了一些,结果被魏起东和唐欣怡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也就老实了。
面对如此苦苦打不开的局面,负责攻坚的日军都是一脸苦色,冒着敌人如此猛烈的炮火前进,简直就是拿生命不当回事,虽然武士道精神讲究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但是,死也要死得有价值,这简直就是直接送到中**队的炮火下面被轰成渣。
终于,第十军顶不住伤亡,柳川平助请求迂回绕过中**队的阻击阵地,再这样打下去,恐怕不用等中**队的主力包抄过来,直接就完蛋在了陈诚部的阵前了。
松井石根和他的华中方面军参谋部斟酌了一下,便同意了柳川平助的请求。既然第十军已经放弃了原定的作战方针,那这边的第九师团、第一零一师团等部队,也就没办法再不顾伤亡的攻击陈诚部的阵地了,第一时间转入防御。
“小鬼子怂了,就这样怂了?”当陈诚得知日军已经停止攻击,连阵前的日军尸体都不要了,宁愿绕一个大圈迂回跑路,也不愿再从他陈诚身边过去的消息时,也是有点愕然。
可以说,自从淞沪会战爆发以来,日军制定的每一个战役目标,几乎都没有中途而废过。这次战斗,日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结合华中方面军的主力和日第十军两面夹击,企图在中**队回援部队的主力抵达之前,先将他陈诚给解决掉。
结果,他陈诚还没打过瘾,小鬼子直接跑路了。
“呵呵,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的战力得到大大的增强,而小鬼子的战力被我们几番削弱,此消彼涨之下,小鬼子就算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啊。”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将军笑道。
“是啊,最近这几次战斗证明,我中**队有了强大的装备,完全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也赞同的说道。
“是啊,我们有这样的战果,与魏将军和唐将军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陈诚很是感慨的,他这个以原左翼军为主体留下阻击的部队,可以说,一半是由于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打造起来的。因为,将近每分之九十的重武器都是两人支援的。
再加上两人不辞辛劳的辗转战场四处给予前线部队最直接的增援,他陈诚再要是打不好仗,那还真不好交代了。
“可是,据可靠消息,日本国内大批的物资支援已经在路上,不日就可抵达上海。到时候,得到各方向补充的日军,战力恐怕能够得到迅速恢复。届时,这仗,恐怕又不那么好打了……”罗卓英想了想又说道。
“是啊,最近一月的战斗,我们确实是凭借空中优势加上重火力的领先,大大的遏制了日军的战力。魏将军和唐将军对我们的武器支援,也已经到了极限,我们切不可因为这几次战斗的胜利而骄傲轻敌,接下来,会有不少硬仗要打啊。”陈诚的脸色也转为凝重了一些。
可是,几人不知道,在他们担忧日军的增援抵达,从而恢复战力时,魏起东和唐欣怡已经开始悄悄的行动了。
第一八二章 封锁上海,困住日军
是夜,魏起东和唐欣怡通过潜航器潜行到上海几十海里外的区域,然后就拿出一艘布雷潜艇出来。两人登上布雷潜艇之后,便下潜进入水中。
这艘布雷潜艇放在21世纪算不上先进,但魏起东现在手头有些紧,所以对这种潜艇的要求也不用那么高。
该布雷潜艇一次可以携带五十枚水雷,但这个对魏起东和唐欣怡就没什么限制了,只要他们有足够的身份,随时可以从系统购买到足够的水雷补充,而不需要去哪个基地。
此次布雷的方向正是上海,一般战争时期布雷,是布置在敌方港口的,但上海的形势不同,由于中国海军力量薄弱,加上日军的侵略,上海的港口可以说和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反而被日军和西方列强所控制。
要布雷的情况,魏起东也通告了南京方面,让他们代表中国政府通知租界内的列强,禁止他们将他们所使用的港口开放给日本人使用,否则的话,他魏起东就会用水雷将港口都封锁了。
为了不让西方列强以此为借口为难南京方面,魏起东和唐欣怡辞去了国府的所有职务,意思很简单,他们俩的行为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国府。
如果是以前,魏起东和唐欣怡一下子辞去所有职务,恐怕会让南京方面联想很多事情,但是,这段时间魏起东和唐欣怡两人的表现,让南京方面切实的可以看到,两人是绝对爱国的。
两人的爱国热情和职位高低没有任何的关系,再说,以前挂的将军军衔,其实也只是挂个名,麾下也没有一兵半将的,只是象征属于国府领导而已。现在,两人用行动证明,不再需要这种象征了。
当英法美知道魏起东和唐欣怡要在上海的港口布设水雷之后,自然都是大声抗议,但南京方面只表示,他们完全无法干涉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的举动,因为他们不属于南京政府的管辖。
而且,两人拥有潜艇,但是,连国府的正规军都没有潜艇,想要干涉也干涉不了。
中国海军没有潜艇是事实,但要说南京政府一点都干涉不了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的行动,那肯定是鬼扯,这段时间魏起东和唐欣怡两人与国军的亲密无意的合作谁都可以看到。
不过,话是这样说,英法美再不讲理,也不好意思因为这个问题向南京方面翻多大脸,南京方面也表示了,要问罪,直接找魏起东和唐欣怡就行了,他们也不干涉。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一边被动接受,一边监控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的行动了。不过,在侦查得知二人是用潜艇布雷时,这些列强也就无奈了,他们都没有派驻潜艇来中国的海域,很难干涉水下的活动了。
还好,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很遵守租界的协议,暂时没有动通往租界的码头,也算是没有太威胁他们的利益,便不再强行干涉了。
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在明目张胆的布雷,日军自然也迅速的知道了。得知这个消息,不管是华中方面军司令部还是日本大本营,都是脸色大变,魏起东这招可是釜底抽薪了,如果用水雷将整个上海封锁了,那他们的补给还怎么送到上海去?
眼下的上海对于日军来说,已经是一城孤城,他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走水路,当然,还可以远距离空投,但这明显不显示了。水路一封,华中方面军就特么的真成了孤军了,得不到补充,得不到补给,而中国方面却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
如今,中国军队已经在上海占着优势了,再将这条救命的道路封死,华中方面军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真是混蛋,为什么魏起东和唐欣怡什么武器都有?眼看增援物资都快到了,水路一封,计划全部完蛋。”
“排除水雷的工作难度比布设不知道要难上多少倍,而且,还是在中国海域,以魏起东和唐欣怡的手段,也不可能让我们轻而易举的去排雷。说不定,我们的扫雷艇一过去,就被他们击沉了。”
“可是,我们有二十多万精锐在上海,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中国军队吃掉?”
……
日本大本营已经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却又一时之间拿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从日本本土召集来的大量运输的民船和商船,很多都载满了物资,都已经快要抵达上海海域了。现在,要么原路返回,要么就停在原地了,上海不通,再向前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魏起东和唐欣怡则不管,陆上作战由于日第十军的绕路逃跑和华中方面军的主动停止进攻,暂时已经不需要他和唐欣怡花多少精力去帮助了,所以两人这几天就一直在潜艇中不停的布雷。直到将可供日本人进入的港口、码头都封锁死。
而这几天,日本人也不是静等,被困在上海的松井石根他们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日本大本营这几天一直在想办法与租界交涉,希望日本的船只可以停泊在租界的码头和港口。
事前被魏起东和唐欣怡警告了,英法美自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了。但是,日本人以船队都是由民船和商船组成,没有舰艇为由,继续劝说,甚至还愿意出高价临时租赁可供依靠的港口和码头。
说实话,如果没有魏起东和唐欣怡的直接威胁,恐怕这些列强说不定就会答应了,而且英国佬落井下石的可能性更大,毕竟他们之前也不故损害中国的利益与日本媾合。但是,他们却不得不衡量魏起东和唐欣怡这两人的威胁了,这段时间对上海战事的了解,他们可是深知这两人的能耐。
可以说,上海战局的变化,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两人造成的。不然,中国军队早就退出上海了,更不说还敢再反攻。
二三十万的日军精锐都奈何不了两人,他们租界驻军虽然在上海耀武扬威了好多年,但如果不是中国方面忌惮他们背后的政府,以眼下中国军队的能力,一天之内就可以将租界收回来了。而魏起东和唐欣怡在海上的战力也不弱,完全可以也将他们在海上的退路封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更要命的是,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可是胆大包天,一个多月前跑到日本大肆轰炸一番的事情,他们这些列强也是有所耳闻,虽然最后不太清楚为什么两人安然无恙的主动退出日本,但想必双方之间是达成了某种共识。这种共识,很可能是以日本人让步才达成的。
既然魏起东和唐欣怡两人都敢直接向一个国家发起挑战,难道真会怕他们这些列强,恐怕非然。
可以说,第一次,这些租界的列强感觉到了胆寒,于是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
第一八三章 陶德曼调停
当一次次协商都被租界的列强拒绝之后,日本大本营恨不得直接命令松井石根派兵直接将租界内的白皮猪给踏平掉,毕竟这关系到几十万日军精锐的性命。
但是,理智让日本大本营放弃了这个决定,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拯救华中方面军,并不愿在此时一下子得罪那么多西方列强。
再说,就算将租界攻下了,占领了那些港口和码头,恐怕也不能改变现状。因为日本人也清楚,魏起东和唐欣怡之所以没有将租界的港口和码头封锁,就是因为暂时不想得罪那些列强。
但是,如果他们日军攻占了租界,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到时候恐怕那些列强也支持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将所有港口和码头都用水雷封锁。如果真那样,那他们日军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什么也得不到,还弄得一身骚。
日本人急得上蹿下跳,南京方面自然也是知道了,蒋委员长心情大好,为了减少中国军队的伤亡,倒不用太着急了,直接稳扎稳打,慢慢耗,也能把几十万日军给耗死。
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放弃努力,无奈之下,他们先是派人想办法从租界里尽可能的弄粮食,然后偷运给日军。
虽然中国方面知道这个情况,但是由于无法对租界进行干涉,所以也无法阻止这种行为,那些投机商人,加上租界的不作为,让这些人趁机大发战争财,甚至弄得租界区都物价飞涨。
粮食通过这个办法慢慢的补充,但是武器弹药,日军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了。不过,自从转入防御之后,日军就几乎不再主动出击进攻中国军队,不停的加固阵地的防御,又是在前沿构建铁丝网,又是挖堑壕等等。因为他们不进攻,却也担心中国军队趁机发起强大的进攻。
中国军队的增援也已经抵达,并与陈诚部汇合,然后逼近日军阵地,不过,却没有立即发起强大的攻击。因为在南京方面看来,此时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越拖下去,物资越匮乏,士气越低落,到时候收拾起来就容易好多了。
虽然不打算立即发起决战,但并不表明中国军队就会慢慢的等着,每天都会有至少几个师的兵力向日军发起进攻,也算是当成练兵。当然,炮兵和空军都会给予配合,反正就是不能让日军轻松下去。
12月5日,德国大使陶德曼方问南京,带来了日本寻求调停的意向。
“调停?”对于这个字眼,蒋委员长可不陌生,前段时间也是由陶德曼调停中日战争,但那时的日本人很是高傲,不理不睬,然后又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调停一度中断了。
“看来,是把日本人逼得没辙了,所以才不得不放下高傲的姿态。”能把高傲的日本人逼到主动要求调停,蒋委员长的心情非常的不错,终于是风水轮留转了。
这种谈判、扯皮的事情,自然不需要蒋委员长亲自出马,他将此事全权交由外交次长陈介处理,当然,一些中方需要达成的条件是蒋委员长亲自拟好的。
这本就是讨价还价的事情,所以蒋委员长也不怕把价开高一些,直接让日本人中国全面退兵,终止中日战争,然后中国军队才有足够的理由放上海二十多万的日军精锐离开。
陶德曼听到这个要求,也是直摇头,他也感觉狂傲的日本人是不可能答应这种要求的。但是,眼下的德国非常重视和中国的关系,所以也不想让中日闹得太僵,也正因为如此,德国人才愿意不辞辛苦的帮忙调停。
第一时间,陶德曼将中方的要求转达给了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
听到南京方面狮子大开口,川越茂自然是非常的不高兴,“这个要求不是一般的过分,东北、华北,是我大日本皇军经过多长时间的努力,付出多少的代价才得来了。虽然我们很重视二十多万大军,但是,想用二十多万人的性命换取这么大的利益。中国人,真是想多了。”
“再说,这二十多万帝国精锐,也不是随意揉捏,中国军队要吃下,恐怕也要付出几十万的代价吧。所以,我们希望中国方面还是能拿出一些诚意的好。”
陶德曼随即询问川越茂,日本方面愿意为挽救这二十多万精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三年内,我们大日本帝国,不再从任何一个方向主动扩大战争。”川越茂一本正经的说道,仿佛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似的。
陶德曼在心中嗤之以鼻,你日本不主动扩大战争,恐怕现在的中国也不会同意吧,占了东北,又占了华北,中国就愿意就这么让他们日本人心安理得的占着?
但是,这种事情,陶德曼干涉不了,他也只是个传话人,随即,他就两边跑,双方也不断的讨价还价,最后基本上围绕在恢复七七事变之前状态进行反复的纠结着。
日本人觉得这样他们吃了大亏,而中国觉得自己吃亏更大,毕竟是日本主动侵略在先,不但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同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难以估量。虽然话是这样说,但其实这是蒋委员长心理所理想的结果,他也清楚想要一下子将东北和华北收回来,很不现实,如果能够让日军退回七七事变之前的位置,他觉得已经达到目的了。
毕竟在蒋委员长心理,日本还是要比中国强大很多,中国只是凭借一些机遇才将日军暂时逼到了现在这个情况,并不能算是打败了日军。所以,能够这般的提前结束战争,蒋委员长是喜闻乐见的。
但是,日本人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考虑,便表示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一方面原因是日本觉得花费的代价太大,不划算;另一方面,是日本人已经决定执行他们想到的一个撤退方案,即便会损失很大,也不以国民政府以谈判对手,至少保证了日本的颜面。
“不见棺材不落泪,都死到临头了还如此狂妄……”日本人如此姿态,显然也是激怒了蒋委员长,他立即下令停止调停。
接下来日本人做的事情,让蒋委员长知道被耍了。原来,趁着谈判的时间,日本人在上海大肆搜集木材,钢材或者成品船只等等,他们利用木材和钢材日以继夜的制造小型船只,收集的成品船只也随时待命。
显然,日本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从海上撤退了。
“娘希匹……”蒋委员长气不打一处来,立即命令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第一八四章 日军上海大撤退(一)
日本大本营已经下令让松井石根按计划撤出上海了,以眼下的条件,只能走水路。考虑到水路的航道又基本上被魏起东和唐欣怡用水雷给封锁了,所以不适合大型船只通行。
于是,日军就退而求其次,不管。。。
。
第一八五章 日军上海大撤退(二)
中国空军的侦察机不停的在日军的船队上空盘旋着,甚至是一路向前搜索,直到发现了在大约离中国海岸线约三十海里外日军接应船队。
这支日军接应船队大约有五十余艘各种排水量超过千吨船只,商船、游轮、运输船、货轮、驳船、拖船等等,没有日军的军舰。毕竟,这些日军的船只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装人的,这些船只反而比同类型的军舰载的人要更多。
“小鬼子的接应船队在向我海岸线不断靠近,方位xxx”侦察机飞行员不断的向后方汇报着日军船队的动向,消息迅速的反馈到魏起东这里来了。
此时的魏起东和唐欣怡二人,在南通某地,早已经建立了通讯站和电子侦察站,不断的收集和破解各方情报。
“东哥,你是不是想等小鬼子的船队汇合之后再打?”根据情报,唐欣怡知道日军接应船队完全处在龙卷风的射程范围之内了,所以才这般问道。
“我要等他们在登船的时候再打,那时,他们想跑都跑不了。”魏起东嘿嘿笑道。
唐欣怡听到眼睛一亮,登船的时候是最混乱的,而且船只都是抛锚静止不动的,突然猛烈打击之下,效果肯定非常的显著。
“欣怡,给南京方面发报,让派出轰炸机群进行轰炸……”魏起东对唐欣怡说道。
“等小鬼子汇合了,我们直接用龙卷风火箭炮轰炸,不是更省事吗?现在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