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江南岸,王彦拿着千里镜注视江滩,可以看见清军弓手正在列阵射击,大队明军被清军步军堵在江滩上,无法推进,他心中也不由焦急起来,如果江滩无法打开局面,后面的队伍就没法子登岸,只能连人带筏子,一起被冲到下游。

    中路军在巴县已经耽搁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如果这次渡江失败,那明军再想渡江,便就更难了,整个扫荡川蜀的计划,也将功亏一篑。

    此时王彦看了身边的陆士逵一眼,立刻喝令道:“士逵,你带着五百重步登岸!”

    之前王彦与清兵作战,战事进入焦灼以后,尝尝缺少打破僵局的手段,反到是清军一方,时常出现重甲骑兵、重甲步兵这样的尖兵,所以他也有意装备一只重步,作为他的杀手锏。

    中国历代战争规模巨大,无论是锁甲,还是鳞甲、扎甲,大都是将领军官专属,精兵或许能混到铁甲,至于普通炮灰,一件破袄足矣。

    在军器监为大军打造衣甲兵器之时,王彦便有意打造一支装备重步的盔甲,但苦于时间不足,加上缺少精铁,制作费时,原定的一千套包裹全身的鳞甲,直到出征之时,王彦才收到两百套。

    其实相比之下,王彦更中意白番兵的板甲,不过在问过工匠之后,得知制作困难,而且太过笨重,不利于机动,所以打消了念头。

    此时王彦的重步,除了军器监提供的两百套鳞甲之外,王彦又搜集诸如锁子甲、山纹甲等一些杂七杂八的铠甲充数,合计三百套,装备给他的亲兵五百人,号铁人军。

    重步还没有完全成军,王彦本不想轻易使用,但这个关键时刻,他已经顾不上了。

    随着王彦的命令下达,陆士逵抱拳应下,片刻之后,五百铁人军到了江滩,大队士卒围上来,帮他们穿好盔甲、战裙、铁靴,在盔甲之外为了保险,又套上了一层防御鸟铳的棉甲。

    五百士卒,统一戴上鬼面,大多数只漏出双眼,他们手持藤牌,腰间挂着弓箭,手里拿着从郑成功那里换来的倭刀,杀气腾腾,无坚不摧。

    铁人军乘着竹筏驶离了岸边,北岸激战依旧,吴日生忽然听见战鼓一变,忙回头望去,见山头令旗舞动,顿时暴喝一声,“吴毅山,你带人赶快把岸边搁浅的筏子推入江中,不要挡了后军登岸。”

    正指挥弓箭压制清兵的吴毅山听见命令,立刻让人去清理摊头。铁人军一个个身上穿了六七十多斤,如果涉水上岸,十之**要陷在稀泥里,估计还没上岸就没劲了。

    此时,大群士卒转身将前两波明军登岸搁浅的的筏子,推入江中,顺着水流冲向下游,以减少铁人军冲击的距离。

    筏子冲到岸边,气势威武的铁人军,上岸列队,队伍整齐,一柄柄战刀闪烁着寒光,杀气腾腾,他们在陆士逵的率领下,迅速列队成五排,向堵住河滩的清兵一步步杀去。

    明朝战法超前,重视火器,相反却不怎么重视重步兵,王遵坦看见这队人马上岸,神色异常凝重。

    “射!”

    他再次下令,清军弓手纷纷吊射刚刚登岸的铁人军,箭如疾雨,铺天盖地,无数箭矢射在铁人军上,外层的棉甲被破开,但里层的铁甲却挡住了箭矢。

    清兵只见,不少明军被射成了刺猬,身山挂满了箭矢,但却依然向前挺进,弓箭并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没有一个铁人军倒下。

    铁人军依旧一步一步向前,凝重如山一般,先登岸的明军刀盾和弓手纷纷给他们让开通道,而清军已经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也有一种极大的惊惧,对方竟然不怕弓箭,王遵坦本能的后退,心中有一种不妙之感。

    “再射!”

    王遵坦一声厉喝,箭矢再一次如暴风骤雨般射向铁人军,密集得令人窒息,但依然没有什么效果,而就在这时,陆士逵大喊一声,“杀!”

    铁人军纷纷拿着倭刀,杀进了清军队伍中,李国英连忙指挥人马抵挡,他只见对面一人,身上满是羽箭,但依然生龙活虎,清兵是刀砍不进,枪捅不死,顿时纷纷胆寒。

    倭刀锋利,十分便于劈砍,当然因为刀本身的缺陷,无法破开铁甲,但是对付只穿轻甲的绿营兵,确是绰绰有余。

    铁人军挥刀劈杀,鲜血飞溅,四肢横飞,就仿佛砍瓜切菜般杀戮这清兵,惨叫声响彻岸边。

    这些铁人军俨如来自修罗地狱的魔鬼,惨烈的屠杀令清军士兵胆寒心颤,清军被压得不断后退。

    吴日生抓住时机,举刀大喊,指挥滩头明军,不断汹涌杀向清军。在铁人军的突破之下,清兵连连后退,摊头阵地顿时就被扩大。

    南岸明军见此,后续部队,再次乘筏而来,不断有明军被送上岸。

    这时,江滩上已集结近一万人,明军杀声雷动,士气高涨,清兵终于难以抵挡,在一瞬间崩溃了,绿营兵们争先恐后向后奔逃,没有人再抵抗明军,清兵恐惧着大喊大叫,兵败如山倒。

    王遵坦、李国英见势不妙,带领数百亲卫调头向东逃窜~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太小不想说话的两章月票,欢迎回归。)

   

………………………………

第224章合围万县

    明军在江滩取得优势之后,随着明军登岸人数远远超过了清兵,长江北岸的清兵已经没有能力将明军赶入长江,江防失守以是必然。

    王遵坦同李国英领着败军疯狂逃窜,他们没有北去成都,因为西路军占据合州,切断了他们的道路,所以两人只能向东逃去与吴三桂回合,进入明军的下一个包围圈。

    明军一路追击,两人领着两千多人逃过佛图关,然后匆匆渡过涪江,期间明军追至,清军一片慌乱,清廷四川巡抚王遵坦一个不小心,便坠入江中溺亡。

    明军过了长江,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座在江滩上,民夫则清理尸体,拾起缴获。

    这一仗是王彦第一次指挥垮江作战,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铁人军初次运用,就建立了大功,让他更加确定了他的想法。

    在战局僵持之时,手握一两支尖兵,却时可以达到破局的目的。

    一时间,他不禁想起了几个月前在铸炮坊试的掣电铳,看来无论如何也得弄些银子,造一批出来。

    现在的铁人军还没有正式成军,训练、装备还不齐全,今后要像宋代步兵一样硬抗铁浮屠,还得装备钩镰枪、横刀、大斧、狼牙棒,根据不同的敌人,配备不同的武器。

    这一仗铁人军可谓立了首功,也最为辛苦,六七十斤重的衣甲穿在身上,特别是六月天还在外面还裹了层棉甲,大部分士卒战后都脸色惨白,不少人没死在清兵刀下,却中暑倒地了。

    大军渡过江来,王彦心情大好,素来讲究军法森严的他,为了搞赏有功的将士,下令今夜,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熊熊篝火在北岸的临时军营里被点燃,渡过江来的士兵们团团围定,架上的肉“滋滋”地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已烤得半酥的肥羊正一滴滴往下掉油。

    没有参与渡江的士卒,羡慕的看着有功的将士,切下一大块羊腿肉,就一口美酒,与并肩血战的同袍把酒高歌。

    明军这边吃肉饮酒,清军那边就比较凄惨了。北岸清兵七千余人,渡过涪江的只剩不到两千,连巡抚王遵坦也掉入江中,捞起来便已经没气了。

    李国英欲哭无泪,向东溃入长寿县,洗劫一通,获得军粮补给,并派出两队人马,一路绕道去成都给豪格报信,一路先行东下,去通知吴三桂,让他做好准备。

    清军在长寿待了一夜,祸害一通之后,便慌忙继续东下,准备一直退到万县与吴三桂合兵一处,以图整军再战。

    清军这边逃,王彦也没停下,大军稍作休整,便留下于世忠、焦璉领一万人留守重庆府,扫荡璧山、铜梁、永川等县,然后以袁宗第、吴日生率五千人马为前锋,顺江东下,接连收复长寿、洛州、丰都、忠州等重庆府治下各州县。

    川东之地,刚落入清兵手中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满清对新占地区的野蛮政策,强迫剃发易服,以及大肆掠夺,本就不得人心,李国英部又仓皇东窜,所以明军先锋基本没怎么打,沿途各县一见王相公的军队来了,便纷纷杀官而降。

    一路上,城内清官那是望风而逃,还留在城中的百姓一见朝廷官军的旗帜,纷纷痛哭流涕,控诉清军的暴行。

    他们被祸害得不轻,清军烧杀抢夺,***掳掠,专好寻妇人糟蹋,甚至有被蹂躏至死者也不在少数。

    在万县,吴三桂与高一功隔江对持,他第一时间通知了成都的豪格,但此后局势却一日三变。

    他这三万多人,位于夔州,地处川蜀战场的东缘,消息还没李国英灵通,他原以为入川明军就只有高一功一部,所以赶紧通知豪格,由他在正面牵制高一功,豪格则赶紧南下,从别处渡江将高一功包围。

    结果豪格人马没等来,王彦却占了巴县,另一路明军则从西面包抄了合州。

    他得到从重庆传来的消息,知道三路明军入川,王彦这一连串反攻川蜀的动作,使得吴三桂大为不安。

    看这个形势,王彦只要渡过长江,下一步明显就是奔着他而来,他连忙写信,一是让王遵坦绝对不能放弃江防,然后又派人告诉豪格,如果王彦渡过长江,莫说川东不保他要被包围在万县,恐怕围歼了他,王彦还要一路北上,以图谋成都等地,将清军赶出四川。

    因此吴三桂催促豪格,赶紧拿回合州,打通南下的通道,否则清军必然大败。

    明军三路入川,气势如虹,川东之地重兵云集,吴三桂见形势不好,甚至有抛弃辎重,翻越群山,跳出可能形成的包围圈,退至保宁府的打算。

    可这时,先是豪格的信使过来,说肃亲王已经兴兵南下,直扑合州,不日就能破城,而后王遵坦的信使也到,带来的信上只有一句话,“长江天堑,固若金汤”,看起来信誓旦旦,信心满满。

    吴三桂见此,遂即放心来,安心与高一功隔江对持。

    时间过去小半个月,明清两军隔江干耗,战事似乎进入了相持阶段,吴三桂也遂即放下心来,可就在这时,李国英派来的人到了万县。

    一日之后,李国英跪在吴三桂面前,吴三桂眯眼看着他,眼中漏出一股杀意,他愤怒将一封书信揉吧揉吧,砸在他的脸上,然后满脸怒气的站起身来,指着李国英骂道:“长江天堑,固若金汤?你要不要脸!这话是谁说的,告诉本王,你怎么败到本王这儿来呢?”

    李国英哭丧着脸,“这是王抚台的话!王爷,我们也没想到,筏子也能过江,而且王彦手下有一支重甲步兵,刀剑难伤,鸟铳、弓箭也射不死,我们很难抵挡。”

    “王遵坦呢?不敢来见本王吗?不要以为他投靠肃亲王,本王就奈何不了他!”吴三桂怒气不消,探马来报,王彦兵马离万县只有五十余里,最迟明天就能兵临城下,他算是被坑惨了。

    “王抚台跌入涪江,已经死了多日了!””李国英低头小声答道,根本不敢看他。

    吴三桂微微一愣,半响之后,恨声骂道:“庸人害人不浅,老天也要收他,哼,他死了到是轻巧,可本王的关宁将士要怎能办!”

    (感谢来给爷笑一下的打赏,感谢大梁子守护者,降临空间,锦衣卫同知,司马2无论,书友9995的月票)

   

………………………………

第525章两面三刀

    万县府衙大堂内,吴三桂骂完人,一阵沉默,跪在地下的李国英更是一直低着头,不敢出声。

    如果不是王遵坦誓言旦旦的保证王彦过不了江,吴三桂绝对不会留在夔州这个四面皆山的地方。

    眼下王彦从西面推来,如果地形允许,他道是可以先击败王彦,但山地严重限制了关宁军的战力,骑兵优势又无法发挥,而步军之前又折了一阵,损失万人,已经不堪重用,野战估计不能击败王彦,逃跑又没道路可走,翻越大山的话,又不知道能有多少人逃出升天,基本就只剩下困守万县一条死路。

    吴三桂是个有眼光的人,他不会将自身至于险地,但这次真的是被人坑了。

    堂内一众吴军将领,也如他一般脸色阴沉,夏国相见此,站出来说道:“王爷,眼下的局势确实对我们不利,但也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卑职看来,便至少还有两条路可以走。”

    夏过相是吴三桂非常看中之人,是关宁军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将,他即是吴三桂的得力干将,又是他的智囊。

    吴三桂听了,抬起头来看着他,收拾心情,正了正身子,想听听夏国相的两条路,但夏国相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却没有接着陈说,而是用目光撇了一眼李国英。

    吴三桂见此,立刻会意,他当即挥了挥手,“事已至此,你起来吧,先下去休息。”

    李国英如蒙大赦,磕了磕头,退出大堂,吴三桂又让堂上不是心腹的几员绿营将领也一并退下,只留下一众关宁老人。

    “快说说,那两条路?”吴三桂沉声问道。

    夏国相抱拳回道:“王爷,卑职说的两条路,一是守城,等肃亲王来救,二是反正归明。先说第一条,肃亲王既然已经发兵合州,只要拿下此城,就能南下重庆府,再反过来包抄王彦的后路。如此一来,我们同肃亲王里应外合,逆转战局也不是没有可能。第二反正归明,其实也简单,我们关宁军本来就是明军,以前是明廷实在太弱,没有一点能守住天下的样子,但现在却不同,似乎能与清廷争上一争。因此反正助明,也并无不妥。只是将士们家眷都在清廷监视之下,不到万不得已,卑职不建议走第二条路。”

    吴三桂听了脸上严肃起来,他当初投靠满清,除了家人被李自成属下所拘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看清了李自成并不能得天下。

    在打进北京之后,李自成依然推行农民军打击士绅的那一套,试问没有士绅,谁来治理天下,所以吴三桂对李自成大肆拷掠明朝官员的做法极为不满。

    如果李自成不能及时地联合官绅阶层,对农民军进行封建化改造,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站不稳的。在吴三桂看来,李自成这个造反者太不专业,跟他混迟早要倒大霉!

    正是有鉴于此,他选择了投靠满清,即便李自城带着他父亲劝他回心转意,他也没有顾及全家老小的性命,毅然投清。

    此后,清军入关,大明尚有江南半壁,五十余万强军,这时候吴三桂与后来的金声恒李成栋一样,其实与明朝一直有书信往来,并未彻底断绝联系。

    只是明朝之后的表现实在太差,每战必败,内部混乱不堪,实在没有一点能守住基业的样子。

    历史上的南明朝廷,特别是永历朝廷,便是在不断逃跑和昏招频出之中,使大部分抗清人士对南明失去了信心,大批士人失望至极之下,纷纷返回家乡,一部分作了遗民,一部分则遁入山林,当了和尚道士。

    忠心明朝的士人尚且如此,何况只重视自身利益的吴三桂,他见明朝表现那么差,根本不是清兵对手,他哪敢跟明朝混,于是在南明一片颓势之中,他果断站在清廷一边,对于抓到的明朝宗室,一律残忍杀害,以此来表示与明廷彻底断绝关系,获取清廷的认可。

    此时吴三桂沉思一阵,开口说道:“这第一条路,关键是我们得守住万县,其次豪格得突破合州,从后面夹击王彦。如果是春冬时节,本王对此还是颇有信心,但这六七月间,天气实在炎热,大军不少还穿的棉甲,再加上大军久战疲乏,恐怕难以实现啊!这第二条路,恐怕也不容易,就像国相所说,将士家眷皆在满清之手,此外这两年来,本王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诚,不但对忠于明朝的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宗室后裔,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可谓彻底将大明得罪,明朝要以什么条件招降本王,本王心中着实没底!”

    一众吴军将领听了,脸上都有些沉默,就像吴三桂所说,这两条路确实都不好走,他们这几年可没少杀汉人,坏事几乎做绝了。

    夏国相摇摇头,却笑道:“王爷,这两条路,单选一条,自然难走,但卑职建议王爷何不两条路一起走呢?”

    这第一条忠清,一条投明,怎么一起走?吴三桂听了,一阵疑惑,但很快就眉头一挑,瞳孔放大,“国相的意思是?”

    “川东多山,地形不利于大清作战,而且小暑刚过气候炎热,王彦的南方明军比我们更耐酷暑,川东战局确实对我们不利。因此卑职建议,王爷可以一边坚守万县,等待肃亲王突破合州,一边与王彦谈判,拖延时间。在此期间,如果肃亲王能击败西路明军,南下包抄王彦,王爷便与肃亲王夹击明军,但如果肃亲王迟迟不能突破,那王爷通过这段时间的谈判,也能为弟兄们讨要个好条件,最好能像沐王府一样来个世镇四川。”

    吴三桂听完,脸上漏出笑容,这种双管齐下,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的策略,正适合他的本性,“此法甚好!本王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时堂内众多吴军将领听明白,纷纷议论起来,一个个脸上的阴郁之色,都以消散。

    吴三桂见此,站起身来,压了压手,让众人安静,然后吩咐道:“本王决定,就按着国相所献之策来实施。胡国柱,你带人赶紧去布置城防,并安排人马再去附近村落征一次粮,至于与王彦谈判,拖延时间之事,就交给国相。”

    (来给爷笑一下,小土豆,悦冻窝芯,qdrthg的打赏,感谢一代枭雄,序曲,石在风少的月票)

   

………………………………

第526章兵临城下

    中路明军渡过长江之后,王彦一面命先锋东下开道,一面派快马通告西路军,大军已经过江,立刻会东下包抄夔州,让西路军紧守合州,切忌不要浪战。

    当年蒙元攻打合州钓鱼城,不仅大汗被守军用砲砸成重伤,最后惨死,而且守军还凭借此城抗蒙四十多年,直到崖山十万军民跳海之后,合州钓鱼城才以不杀城中一人为条件向蒙古人投降,而城中不甘的三十多员将领,则集体拔剑自刎,演绎了大汉民族的悲壮。

    虽说钓鱼城之后被破坏,但是其险要的地形还在,丁魁楚三万多人把守于此,理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王彦写信告诉他,让他不要与清兵野外浪战,谨守城池,只需他坚守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大功一件,王彦保他战后进入广京内阁。

    宋朝军明能靠着钓鱼城,坚守四十多年,王彦只让丁魁楚坚守两月。三万多人即便是守一个普通的城池,也足可以让十万雄兵困顿不前,王彦心中大有大局以定之感。

    当下计议妥当,王彦便率兵离开重庆府,火速往夔州集结。

    七月五日,大暑刚过没几天,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毒辣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树木草皮都被晒得焉了,这种天气用兵,不但考验将士,更考验指挥者。

    袁宗第带着五千士卒作为全军先锋奔驰在前,这里已经是夔州地界。

    因为战乱的关系缘故,沿途所有村庄几乎都为之一空,百姓大部分躲入了山中。

    大巴山、巫山使得夔州之地耕地稀少,道路不通,本就没有多少人口,现在战乱一起,就更加看不到人影。

    袁宗第身上披着战甲,全身都浸泡在汗水当中,铁盔下的脸被晒得赤红,他们过了武宁奔出进十里,硬是没见到一个村庄,连喝口水的地方都没有。

    时至正午,太阳正毒,袁宗第打马到了一颗大树下,翻身下马,将头盔摘了下来,在树阴里坐下。

    众多明军见此,顿时大喜,纷纷在道路两旁的树荫里,找地方坐好。

    “督镇,前面有个镇子,有百来户人家。”

    袁宗第休息片刻,往前继续侦查的哨骑打马回来,禀报道。

    有镇子,这到是个好消息,袁宗第当即起来,刚休息没多久的明军将士也哗啦啦的站起身来,继续在日头底下前进。

    大军走了没几里,果然见群山之间夹着一个小镇,数千兵马顿时一拥而入,下得百姓纷纷躲入家中暗室里,下得赫赫发抖。

    明军拥进镇子,便冲到井边,吊起水桶痛快喝水,闹了好一阵才安静下来。

    镇子并不大,容不下多少人,士卒在屋前的阴凉处靠墙坐好,镇子里装不下,剩下的人马便在镇外寻树阴躺下。

    镇子里的百姓,匆匆躲入屋内,心惊胆颤的等了许久,也不见外面的丘八闯进屋来翻箱倒柜,一些胆大的汉子站起身来,想要看个究竟,旁边抱着孩子的婆姨连忙拉住他的衣袍,眼中满是恐惧。

    汉子挣开,示意婆姨安心,蹑手蹑脚的出了暗室,小心的来到院子里,眯着眼睛往从门缝里往外一看,便见院墙外面阴凉处,密密麻麻的明军士兵,或坐或卧的一片,汉子眼帘立刻朦胧起来。

    袁宗第进了镇子,在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