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唐-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深宫三千,宫女太监数千人,要管理如此庞大的人群和处理后宫诸事,内侍省的日常工作还是非常繁重和繁忙的。
而朱辉光又是一个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人,所以可想而知,他是很忙的。
再加上朱辉光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出身不是皇帝身边,为了获取皇帝更进一步的信任,他必须要凡事做到完美无瑕,才能逐渐增加皇帝对他的器重。对于一个内宦太监来说,皇帝的宠信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一个太监在朝廷和后宫立足的根本。
朱辉光心知肚明,因为鱼朝恩等人的叛乱,皇帝对于后宫太监,尤其是对于朱辉光这种掌握一定权力的太监头子,还是心怀猜忌的,他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无人可及的忠诚来打消皇帝的猜疑之心。
当然,他还要在后宫中扶植自己的亲信班底力量。他与鱼朝恩不同,他出身皇后宫中,在内侍省的根基不稳,能用的人也不多,暂时来说,他有信不过太多的人,只能亲力亲为,避免出现差错,引起皇帝震怒。
像朱辉光现在的情况,只要皇帝有一丝不满,就极有可能将他撤换掉,由不得他不如履薄冰心惊胆战。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复出(7)
第四百九十一章复出
好在朱辉光背后站着一个虽然年轻却很有见识的定王李侗。
李侗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精明,朱辉光自己有搞不清楚。反正最近两年,这个少年就如同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一般,在很多问题上,眼光独到,判断精准。
按照李侗的指点,朱辉光才能抓住机会,一步步走到今天。如果没有李侗在幕后的推波助澜,朱辉光肯定坐不到内侍省监的位置上。
对于李侗,朱辉光心怀某种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敬畏感和依赖感。
南勇在内侍省内等了大半个时辰才见到了朱辉光。这还是朱辉光看在南勇身为禁军将领和禁军副帅之子的份上,给了他几分面子,否则,要是让南勇按日程排队,明天也未必能见上。
南勇向朱辉光躬身见礼:“末将南勇,见过朱省监!”
朱辉光懒洋洋地靠在软榻上,淡淡道:“南将军不必多礼,你进宫来见杂家,可有要事?”
朱辉光心说杂家这么忙,你一个禁军将领跑到宫里来添什么乱?如果不是看在你们南家父子有些实权的份上,杂家哪有时间见你?
朱辉光本来以为南勇是来宫里攀附结交的。因为南家父子在朝中毫无根基,想要来跟朱辉光这样的内侍省监、皇帝身边的红人攀交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南勇笑了笑:“受人之托,来给朱省监送一封书函。”
说完,南勇将孔晟的亲笔信递上。南勇没有说半句废话,只是送信,仅此而已。
朱辉光接过去随意扫了一眼,但旋即脸色骤变,霍然从软榻上正襟端坐起来,声音都有些抖颤:“南勇,孔晟没有死?你该不会跑来宫里戏耍杂家吧?”
“回朱省监的话,大将军侥幸脱难,刚刚从城外返回,正在末将府上休养。”这是孔晟交给南勇的说辞:“末将就是有天大的胆子,有不敢欺瞒朱省监!”
“这……这怎么可能?孔晟陷落天坑,很多人亲眼目睹,当时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他怎么可能保得住性命?真是匪夷所思,让杂家不敢相信!”朱辉光站在当场,神色震撼,他无论如何,要想不到,就在皇帝懊悔莫及、下诏赦免孔晟之罪同时还命朝廷为其修建衣冠冢之后,孔晟突然出现,竟然平安脱身,安然无恙了。
由不得他不信,他认得孔晟的字迹。孔晟这种与时下读书人截然不同的非常有个性的字体,在大唐朝臣中独树一帜,无人可模仿。
朱辉光突然想起了坊间的一种传闻。说孔晟是天命之子,受上天眷顾,本为天神之身,特意下凡来帮助大唐皇帝平定叛乱匡扶天下社稷的。这种传闻本来让很多人觉得荒诞不经,但现在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的征兆啊。
朱辉光神色变幻良久,才轻轻道:“南将军,你回去回复大将军,就说杂家会帮他这个忙,让他明日午后来见杂家,杂家一定让他如愿以偿就是 。”
南勇大喜:“多谢朱省监,如此,末将就告退了。”
南勇没有迟疑,转身就走。
朱辉光望着南勇离去的背影,神色更加变幻不定。孔晟没有死,他想要进宫来,无非是要面见皇帝,以求官复原职。这在朱辉光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愿意帮孔晟这个忙,卖孔晟一个人情,因为他断定皇帝一定会让孔晟复出的。
而只要孔晟复出,这一次和亲使臣仍然还会是他。而掌握禁军和神龙卫力量与东宫太子李豫抗衡的人,依旧还会是孔晟。
毕竟,目前在皇帝党中,李泌杜鸿渐都是文臣,只有孔晟文武兼备,能镇得住禁军。近期,禁军因为孔晟之死的消息,造成军心动荡不稳,这几日已经初见苗头。皇帝这才意识到南霁云镇不住场面,又不愿意将禁军交给他人,因为朝臣中数得着的武将基本上都是李豫的人了。
一旦让李豫掌控或者间接掌控住了禁军,皇帝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到时候,皇帝受制于太子,就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
所以,朱辉光认为皇帝一定会见孔晟,而且绝对是喜出望外的结果。尤其是现在回纥人要挟挑衅来者不善,都逼到了长安城来,皇帝正在犯难犹豫斟酌不定,不知道该派谁去当和亲的使臣。
合适的人一则不多,二则也不愿意有人去接这种烫手山芋。而肯去准备借此政治镀金的人,皇帝又信不过。
朱辉光有一种冲动,想要立即去见皇帝,将孔晟没有死的消息告诉皇帝。但转念又一想,孔晟做事从来都不按常理出牌,既然孔晟求到自己门上,不如就卖孔晟一个人情,将来也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在朱辉光看来,孔晟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在大唐朝廷中日后肯定会是权势冲天的大人物——实际上,现在孔晟已经是权势仅次于皇太子李豫的显贵,别看因为拒婚抗旨孔晟险些丧命,但这统统都是意外,朱辉光比谁都清楚,皇帝压根就没有想要真的向孔晟动手,当时不过是突发地震天灾,皇帝赦免的诏命没有来得及宣布而已。
皇帝更像是在威胁和吓唬孔晟,只是孔晟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被皇帝吓住罢了。这让朱辉光意识到,皇帝和孔晟之间肯定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复杂关系,既然如此,既然孔晟健在认识,皇帝再次启用他已经成为定局。
南勇离开内侍省,在即将出宫的时候突然遇上了从宫外上香返回的皇后母子。南勇不敢怠慢,立即躲避在宫道一侧拜伏在地,冲撞皇后仪仗,那可是要被砍头的重罪。
别看南勇只是禁军中的中层将领,但不成想随驾同行的定王李侗竟然也认识他。南勇正想等待皇后銮驾过去然后出宫,却听定王李侗跨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朗声道:“路边可是神策军中将军南勇?”
南勇愕然,却立即抬头来拱手为礼:“正是末将,末将拜见皇后娘娘、定王殿下!”
张氏肯定懒得理会一个普通将官。虽然她也好奇,南勇进宫来干什么。
南勇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作为禁军武将进宫,本来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
南勇小声道:“回定王殿下的话,末将进宫巡视宫防,值司所在。”
南勇也是善于灵机应变之人,这个时候,他自然不能说实话,只能以托词应对。不过,他的身份和值司所在,这样的理由倒也能解释得过去。
李侗哦了一声,点了点头,示意南勇可以退下了。但他眼眸中却是掠过一丝异样的光彩,扭头望着南勇急匆匆出宫门的身影,微微有些迟疑。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复出(8)
第四百九十二章复出
皇帝还朝长安之后,一般设宴都在含元殿。每一个皇帝的偏好都不同,所以设宴的地方也就不同。反正除了上朝的麟德殿之外,任何宫殿都可能被皇帝定为宴会场所。
没有一定的规制和定数。
而因为这一次的宴会明显是国宴,专门招待外宾,所以就有些隆重。至少在形式上、在各种仪式上,比过去皇帝大宴群臣的宴会截然不同。而因为皇帝对于回纥人的重视程度,这场国宴自然规格就略高于普通国宴。
其实从早上开始,御膳房的数百人就开始忙碌个不停了,晚上宴会参加人员超过两百人,两百人每人一套酒菜式样,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午后,宫女太监们川流不息地进出含元殿,开始正式准备宴席。依旧是大唐规制,皇帝居中,左侧是文臣,右侧是武将,人手一张小型案几,案几上有酒有菜有肉有果品点心。当然,宴会之上还少不了笙歌燕舞。教坊司的歌舞女们正在最后紧张的排练之中,面对回纥人,可不能丢了泱泱大唐的面子啊。
因为是国宴,招待回纥使臣,所以皇帝将移地建的席位设立在了自己与文武大臣之间的交接部位,以彰显皇帝对回纥王子的重视。但如果不经意看上去,倒像是大唐皇帝文武百官将回纥使臣包围在其中。
好在移地建根本就不懂这些繁琐的大唐礼仪,更不在乎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反正他来参加宴会的目的本来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酉时,朱辉光就在内侍省待不住了,他亲自来到含元殿坐镇指挥宴会的筹备。这是皇帝非常看重的一场盛宴,事关外交,事关大唐威严,容不得有半点懈怠。
朱辉光站在殿中,环顾来回忙碌的宫女太监,神色凝重严肃。他眼角的余光时不时从他身后亦步亦趋紧紧跟随的一名青衣太监身上掠过,心头泛起某种奇怪的感觉。
孔晟化妆成朱辉光的随身太监大摇大摆地进了大明宫,如今就置身在这含元殿之中,看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认出他来啊。
曾经声威显赫的大将军,如今就是低眉垂眼站在他身后的侍从太监,这种古怪的存在让朱辉光心头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来。
朱辉光从头至尾看了一圈,见一应调度没有问题,就缓缓走出含元殿,准备去皇帝的寝宫了伺候着,准备皇帝出行。
再有一刻钟,参加宴会的文武大臣们就该提前到场了。而回纥使臣入场的时间应该在文武百官和皇帝之后。换言之,皇帝也应该做好准备,前来含元殿礼节性地等候了,宴会在卯时之前就要正式开始。
朱辉光回头望着孔晟,压低声音轻轻道:“大将军,杂家要去陛下寝宫,你……”
孔晟低眉垂眼,声音沉静:“我现在是朱省监的替身随从,自然要跟随在朱省监身后才是。朱省监请便,不要因为我受到影响。请你放心,孔晟一定不会坏了朱省监的大事,更不会让你因此受到牵连。”
朱辉光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行去。他心道你这样留在我身边,一旦被皇帝发现,那该如何收场?当然,今天是盛大国宴,参与人数众多,为之服务的宫女太监也多如牛毛,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皇帝发现孔晟存在的可能性还是不高的。
所以朱辉光也没有太过担心。
半个时辰后。
受邀参加国宴的文武百官悉数到齐,众人进入含元殿之后没有入座,而是静静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前,静候皇帝的入场,皇帝归座后,众人参拜完毕后方能入座。这是礼仪和规制。
皇帝头戴冕旒身穿滚龙袍,冠带整齐,威严万分地缓步走入含元殿,身后是朱辉光等礼仪太监和手执宫扇的霓裳宫女。没有人注意到,孔晟其实就混杂在其中。
正式场合,皇帝盛装出席,这种礼制朝廷自有规定。大唐之所以成为中华上邦,礼仪文明是其中之一。
皇帝缓步向龙座之上行去,众臣纷纷行注目礼。
皇帝袍袖一甩,慢慢坐定。
“吾皇万岁,万万岁!”太子李豫这时才率文武百官拜了下去,山呼万岁。皇帝点了点头,挥挥手:“众位爱卿平身,免礼,请坐!”
众臣有条不紊地起身然后归座,别看这么多人,但场面秩序井然,丝毫不乱。别看很多朝臣干别的不行,内讧也是一把好手,但对于秩序和品级的遵从,发乎于心,深植于血脉之中。
孔晟在太监人群中看到暗暗点头,在这些礼节上、形式上,大唐朝臣的确是训练有素了。
李亨环视四周,目光沉凝而具有某种穿透力,声音更是低沉:“宣回纥使臣移地建等入殿!”
朱辉光尖细的嗓门在含元殿中久久回荡着,不多时,殿外传来有力的脚步声,回纥使臣、回纥可汗磨延啜二王子移地建,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走了进来,叶护虽然与他并肩行走,但给人的感觉气势却是比移地建略逊三分。
很多大唐朝臣都暗暗眉头一皱。
这移地建竟然身着回纥军服腰挎弯刀,大刺刺地走进大唐朝廷招待外国使臣的国宴大殿,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礼貌和狂妄自大了。
而叶护则身着回纥文官的制式礼服,虽然看上去比较简陋,式样花色更是与大唐朝服没得比,但毕竟是一种尊重大唐皇帝的礼仪。
这移地建就显得太狂悖无礼!
大殿之中鸦雀无声,众臣虽然心怀不满,但却不能宣之于口。李亨心里也极为不爽,但念及回纥是游牧民族,带刀是回纥人的民族习惯,又是在公开外交场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其实皇帝比谁都清楚,这与民族习惯其实无关。真正的原因还是移地建此人狂妄自大,看轻了大唐国力,对皇帝更是不放在眼里,有恃无恐,本身就带着某种高高在上的骄傲心态。
当年太宗皇帝在位、乃至他的父亲玄宗皇帝在位时,万国来朝,番邦使臣络绎不绝进出长安,排队拜谒大唐皇帝,哪一个敢像移地建这般狂妄无礼?若有,也早就被拿下交大理寺法办了。
可现在的大唐,似乎有些惹不起回纥人。皇帝百般顾忌,受制于人,也就只能不计较移地建的失礼了。
皇帝装作什么都没有看到,也只能如此了。
孔晟在大殿一侧暗暗打量着移地建。见此人年约二十五六,身材魁梧高大,气度骄矜傲慢,眸子里转动着阴险狡诈的光彩,一看就是那种心狠手辣的主儿。
孔晟笑了笑,将目光悄然从移地建的身上收回来,心道回纥人现在真的是有恃无恐,趁大唐内乱前来落井下石,再加上有十万回纥铁骑大军压境,他们也不怕大唐皇帝不就范。
第四百九十三章 复出(9)
第四百九十三章复出
皇帝干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那意思是等待回纥使臣移地建拜见之后再说两句客套话,然后才宣布国宴开始。然而移地建进入大殿之后,傲慢的目光环视大唐朝臣,慢慢腾腾随意向李亨行了一个回纥人的见面礼,声音更是具有某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回纥使臣、二王子移地建,见过大唐皇帝!”
移地建玩了这么一出,让一旁参拜下去的叶护显得非常难堪,脸色当即阴沉了下去。
李亨尽管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知道这位回纥使臣不会太过谦卑谨慎,但也没想到是如此骄矜傲慢,连基本的礼仪都不从了。面对自己这个大唐皇帝,上邦天子,竟敢不大礼参拜?!
不要说皇帝当时心生怒气,就连参加宴会的满朝文武大臣都是脸色骤变。
孔晟低眉垂眼站在伺候一旁的太监群中,嘴角轻轻一抽。心说移地建这厮似乎也忒狂妄了一些,就算现在大唐国力衰弱,也不是你们回纥一个游牧蛮夷能踩在脚下的,你现在站在大唐的国土上,处在大唐帝都皇宫之内,连基本的礼节都没了,这不是找死吗?
作死啊。自作孽,不可活。
孔晟猜测肯定会有人发作,但这人不可能是皇帝,但八成会是皇太子李豫。皇帝各种忌惮各种顾虑,皇帝若是直接发怒,就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在孔晟看来,皇太子李豫对于皇室的尊严和大唐的国威看得很重,哪怕是他同样对回纥有着这样那样的忌惮,但移地建如此放肆无礼,李豫肯定按捺不住。
果然,李豫一脸愤怒之色,霍然起身走到殿中,扬手指着移地建怒斥道:“尔不过回纥一个小小王子,竟敢面见大唐皇帝陛下不大礼参拜,如此狂妄无礼,该当何罪?!”
移地建转头望向了李豫,其实他虽然不认识李豫,但看李豫的服色就应该猜出他的身份来。眼前此人,英气逼人贵不可言,显然是大唐储君李豫了。
但移地建故作不知,故意愕然道:“你又是何人?大殿之上,指手画脚开口羞辱外国使臣,莫非这便是大唐的礼仪风度吗?”
李豫冷冷一笑:“本宫乃大唐储君,皇太子李豫!”
移地建哈哈一笑,更加草草拱了拱手道:“原来是大唐太子!本王子是回纥使臣,代表回纥可汗陛下前来与大唐皇帝陛下交涉两国和亲事宜,本王子代表的是我回纥可汗,非大唐臣子,我以回纥礼节拜见大唐皇帝,又有何不妥?”
李豫勃然大怒,但却被移地建这番强词夺理的说辞给噎住了,一时间找不到话来反驳,顿时气得满脸涨红。表面上看,移地建的话也没有错。他是回纥王子,不是大唐臣下,意回纥礼节拜见大唐皇帝也勉强说得过去。只是回纥什么时候跟大唐平起平坐了?一直以来,大唐都是上邦,回纥不过是从属番邦,主从关系确定了几十年,突然一下子回纥人站直了腰板要跟大唐叫板,谁又能接受得了?
其实你想想也是,移地建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皇太子。最关键的根本问题是——以移地建为首的相当一部分回纥权贵目前看轻大唐国力,觊觎大唐疆土,有侵犯大唐边境的意图。此番回纥可汗磨延啜以迎亲为由陈十万大军于灵武外线,说白了就是一种危险的挑衅。
这是移地建百般游说磨延啜的结果。磨延啜本不想这么做,但架不住移地建一群好战党竭力游说,压力所致。
如果移地建这番从大唐捞不到相应的好处,回纥人欲壑难填,肯定会兴起刀兵。
移地建面无惧色,昂首望着皇帝。
李亨深深压住火气,摆了摆手勉强一笑:“也罢,大唐与回纥乃是友好之邦,不分彼此,贵使不必多礼,请坐。今日朕专门设宴款待贵使一行,还请尽欢畅饮。”
在李亨看来,这已经是他作为大唐皇帝最大极限的让步了。原本回纥和大唐乃是父子之邦、上下臣属关系,可如今这下属番邦去颐指气使反过来骑在上邦头上!只是大唐如今是多事之秋,急需休养生息,皇帝实在是不愿意招惹回纥大军进犯,所以就不得不咽下这口气。
李豫脸色阴沉似水,几乎要当场发作,但还是强自压制下火气来,沉着脸返回自己的坐席,冷着脸坐在那里,目光锋利如刀,一直在移地建身上来回逡巡。
移地建也丝毫不畏惧,骄矜的目光回望着李豫,隐含着一丝挑衅。
李豫气得嘴角直哆嗦,索性垂下头去,不再理会移地建的挑衅。李适坐在李豫身后,心头轻叹一声,大唐国力衰弱至斯,连回纥人都敢骑在头上作威作福了,想起昔年大唐万国来朝的盛景,就像是梦境一般。
李泌望向了杜鸿渐。对于回纥使臣的傲慢姿态,两人心有凝重。其实城府深沉的朝臣们大多能猜出,回纥王子移地建的傲慢至少有一半是故意为之的,羞辱皇帝或者太子不是目的,而是想要靠这种方式来诱发皇帝的怒气,触发两国战争。
与大唐友好相处几十年,回纥国内大唐友好派还是占据主流。作为好战派,移地建一伙要想达成目的,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最好是大唐主动施加于刀兵,然后移地建就能顺势为之,挟持磨延啜十万大军南下,席卷整个大唐疆土。
移地建甚至有一种野心,未来,他要入主大唐皇帝这花团锦簇的三千宫阙,占了泱泱大唐繁盛帝都。让唐人匍匐在他的脚下称臣,在万里壮美山河上纵马扬鞭,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杜鸿渐向李泌摇摇头,示意他不要担心。
回纥人的野心,皇帝未必看不出。皇太子虽然发怒,却也不是傻子。区区一个回纥王子,狂妄就狂妄一点吧,那有什么,只要能避免两国交战,让大唐休养上几年,国力恢复如前,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回纥人还敢蹦跶吗?
忍一时之气,为长远海阔天空。如果连这点心胸都没有,皇帝就不是皇帝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复出(10)
第四百九十四章复出
如果移地建就此下台,坐下结束程序,那也就罢了,这场宴会就此拉开序幕,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事端。
但移地建来者不善,本就有意挑事、故作将大唐皇帝一军,看看有无可能让两国撕毁友好协议,又怎么肯善罢甘休你?况且,皇帝的忍让和大唐朝臣的群体缄默,更加助长了他嚣张的气焰。
移地建有恃无恐。回纥大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