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苦你们了!”李世民扫过李超身后的八将。
玄武门内八将,门外九将,这两批人马,可以说是为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殿下,此时还不是放松的时候,杨毛等六位大将正率着三万禁军赶来,外面刘弘基将军也还在拼死撕杀。请殿下下令,让我前去海池护驾!”李超拱手请令。
李世民本来想要亲自去海池见皇帝,现在听李超一说,也觉得自己想法有些欠妥,自己直接逼宫确实不好。
“好,本王亲自镇守玄武门,防止太子逆党夺门入宫。三郎,你与诸位将军立即前往静海护驾,一定要护得陛下安全。”
李超对着李世民点头,“末将一定护得陛下周全,并向陛下讨来手诏!”
控制李渊,然后迫李渊下手诏,这都是他们之前商议后的计划。京畿不但有宫府数千人马,还有皇帝的六万禁军呢。
他们冒险行事,等于是突击斩首行动。攻入了宫中,也还没有赢,只能说赢了一半多。还得把皇帝控制在手,让皇帝颁下手诏,传令京畿各府禁军接受李世民控制,然后秦王府的人一一接掌兵权,那才是真正安全了。
现在的时间非常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着成败。
李超不让李世民去海池,一来玄武门需要人亲自镇守,防止外面的人夺门冲进来。其二,李世民亲自去逼宫,名声并不好听。万一李渊拿大义压李世民,李世民不从,那就是不忠不孝,从了,那自己也完了。
这个时候,反而不如让李超等臣下去逼宫,也没有什么亲情可讲,皇帝反而要多些顾忌。
他们讨论过最坏的可能,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最终也只能用强,甚至不惜矫诏。皇帝不答应,总会有宰相答应的。
“三郎,我等你好消息!”李世民握着李超的手臂道。
“请殿下静侯佳音!”
李超一甩披风,带着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牛进达罗士信等八将再次上马,领着一百来号亲兵直接往海池杀去。
玄武门进去,没多远就是临湖殿,过了临湖殿就是海池。
这里有数个大湖,其中有一个就叫海池,此时,李渊正在湖中泛舟。
数方人马,都在争分夺秒。
李超九将率部飞驰而进,宫里的宫人内侍们鸡飞狗跳,四处避让。
“何人敢在宫中骑马飞奔,还不速速下马!”
一名千牛卫大喝出声,手按着千牛刀拦在了路上。
尉迟恭大喝一声,直接就催马上前,扬起马槊,直接就把那个千牛卫给一槊洞穿胸口。那个千牛卫到死都没明白,这一切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敢有挡路者,死!”尉迟恭身上喷了许多血,那黑脸配上鲜血,更如一尊黑煞神!
杀人立威!
效果立竿见影。
太极宫里的千牛卫数量还是不少的,千牛,千牛备身,还有亲勋翊内卫。但这些人也是分班轮值的,有些还负责把守大内里的宫门,真正陪在皇帝身边侍卫的人并不算多,而且这些侍卫,基本上都是些勋贵子弟。
其中就还有秦王府这一边的子弟,数量还不少。
因此李超带着一群杀神冲进来,就跟虎入羊群。
还没开打,先就有不少的侍卫过来认亲戚了。
剩下太子齐王府那边的,还有些中立大臣的子弟们,还搞不清状况呢,已经处于弱势了,尉迟老黑更是杀红了眼,敢有半点迟疑挡路的,立马就是一槊捅来。
管你爹是国公还是你爷爷是尚书!
李超这个时候也懒得管,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尽早赶到海池,尽早控制皇帝,尽早拿到皇帝的手诏。
每耽误一分钟,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若是最后迟误了时间,让李渊的禁军赶到护驾,那就不是死多少人的问题,而是死的就得是李超他们了。
死道友总比死贫道要好啊!
海池,龙舟之上,李渊刚接到急报,脸都白了。
“长安乱了!”
裴寂等一群等着审判李世民的宰相重臣们都愣了,“长安乱了?”
其实送过来的急报,也还没有搞清状况,他们并不知道李世民已经进宫,更不知道李建成兄弟被李世民抓了。
“东宫护卫和玄武门屯营羽林军交战,羽林军被击溃。左翊卫大将军李超带领两千余番兵随后赶到玄武门,与东宫、齐王府兵以及北门禁军展开交战,目前还在交战之中。”
“攀世兴、杨毛等六位大将军在朱雀大街拦截到秦王府兵,以及多位将领们率领的家丁组成的队伍,约有三千余人。秦王府人自称太子叛乱,他们赶来护驾,目前樊世兴将军和秦王府两边人马,正一起赶来玄武门。。。。。。”
读完急报,裴寂也愣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到底谁叛乱了?
如果仅仅从这上面的几个情报来看,叛乱的应当是东宫和齐王,因为他们的宫府兵最先攻打了屯驻玄武门外的羽林军。
可随后赶到的北门禁军,那可是天子元从,结果却反而与宫府兵联合,又与声称赶来护驾的李三率领的番军打起来了。
另外几位禁军将领,又在朱雀大街拦截了几千秦王府的人。
完全乱套了,可他们却还搞不清楚情况。
“陛下,立即下令关闭宫门,落锁,严禁出入。传令十二卫,长安立即戒…严。”
几位宰相你一言我一语的连忙商量对策,对策无疑就是先保住皇宫安全,然后慢慢来清理城中的动乱。
李渊脸色非常难看,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分明悟,他的儿子们终于杀起来了,而且还是直接冲着皇宫来的,这是要把他先收拾了的节奏啊。
“靠岸,回太极殿!”李渊下令。
船只缓缓靠向岸边,李渊一行刚刚上岸,李超便率着人马杀气腾腾的赶到了。
李超直接围住了李渊一行。
李渊心都在颤抖,可表面还得装着极镇定的样子喝问,“文远,出什么事了?”
李超下马,上前几步,对李渊行礼。
“禀报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做乱,率领宫府兵攻打玄武门,秦王闻讯之后,立即传令京中诸将勤王。末将护驾来迟,请陛下责罚!”
“太子和齐王谋反?”
“正是。”
“太子和齐王何在?秦王何在?”李渊问。
“太子和齐王已经被秦王殿下擒下,目前秦王殿下正在镇守玄武门,防御叛乱的宫府兵以及叛乱的北门禁军的攻击。”
李渊面白如纸,“大郎四郎他们可还活着?”
“陛下请放心,虽然太子和齐王领兵叛乱,但秦王擒下他们之后只是暂时捆起来了,回头,会交给陛下处置。”
李渊看着李超,再看着他身后那支人马,其中不少都是熟悉的面孔,甚至有不少本来正在当值的宫中侍卫。
他看穿了一切。
不是太子叛乱,而是秦王叛乱了。
这个时候,尉迟恭直接端着马槊上前几步,来到李渊面前,浑身上下还是血浆,散发着浓重的血腥气。
“宫府兵还在作乱,请陛下立即降下手诏,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这样叛乱很快就能平定下来了。”
李渊不理尉迟恭。
他目光望向他的重臣们,“事情到了这一步,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裴寂也和李渊一样,看明白了事件事情的真相,成王败寇。发起叛乱的秦王,已经成功了,他生擒了太子,还控制了皇帝,一切都晚了。
萧瑀和陈叔达两位宰相本就是比较偏向李世民的,此时两人哪有看不明白局势的道理,顺势就道,“建成与元吉嫉妒秦王的功勋,一起策划阴谋,现在秦王已经擒住他们,如果陛下能立秦王为太子,就会没事的。”
秦琼这时走了出来,对李渊道,“请陛下立秦王为太子,请陛下下诏令长安各军皆听候秦王节制!”
李渊看着秦琼,还在犹豫。
秦琼再次道,“请陛下废建成,立秦王!”
李渊也知道现在自己成了那块砧板上的肉,当下只能识时务的道,“朕早有这样的想法的!”
尉迟恭见李渊认怂,当下不客气的道,“请陛下立即下手诏!”
这封手诏不管李渊想不想写,都只能写了。
匆忙间让人取来笔墨,匆匆手书诏令一封。
李超接过圣旨,对秦琼和尉迟恭道,“如今外面动荡未安,还请陛下暂时委屈一下回到龙舟之上,在那里静候佳音。请两位将军护卫陛下安全!”
秦琼和尉迟恭一头。
李超又把兵马留下,然后带着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和罗士信、苏定方五将,领了李渊的手诏,又把萧瑀和宇文士及两个带上,先赶往玄武门。
李超赶到玄武门,李世民立即迎了上来。
“如何?”
“陛下已经写下诏令,长安一切兵马皆听从秦王号令!”
有了这道诏书,李世民知道大事已成,高兴的拍着李超的肩膀。
右仆射萧瑀登上玄武门,手持皇帝诏令,亲自宣读诏书。
玄武门外。
几支兵马都停了下来。
冯立、谢叔方等人不敢相信,这时宇文士及又把李建成推到城楼上。
最先停下武器的是北门禁军。
他们之前确信是秦王叛乱,可现在宰相带着皇帝诏令,说是太子叛乱,他们自然是听从皇帝诏令。
“你们别信他们的,陛下已经被秦王控制了,大家跟我们一起,杀进宫去,救出陛下!”
奈何,此时士兵们已经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就算秦王叛乱,可秦王都控制了陛下了,这还打什么?
李世民趁机在城门楼上高喊,“罪只及建成和元吉,其余人等只要放下武器,一律既往不咎!若有继续负隅顽抗做乱者,杀无赦,全族流放!”
“放下武器,既往不咎!”
“负隅顽抗,立斩不赦!”
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六更!)
第六更送上,求月票、订阅、打赏!
皇帝有诏,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萧瑀宣诏,北门禁军最先休兵,然后马上就把矛头对准了宫府兵。本来勉强支撑的刘弘基殷开山率领的番兵们,立即翻了身。
两面夹击,尤其是北门禁军的突然倒戈相向,让宫府兵腹背受敌。加之建成被押上玄武门露面,宫府兵纷纷弃械。
冯立、谢叔方还依然在拼杀,不肯放弃。但无力回天!
此时,樊世兴、杨毛六将率领的禁军主力,和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带领的秦王府护卫,以及诸文武及他们府上的家丁也到了。
玄武门重新打开,樊世兴和杨毛等接下了诏令,将兵权交了出来。
李世民当场下令,让李文远程咬金单雄信等诸将,接过了长安禁军的大权。李超又受命与裴世矩、郑善果一起,前往东宫和齐王府宣诏。
秦王府护卫,以及秦王府一众旧部们的家丁、亲卫组成的兵马,迅速的接管了太极宫八门的防卫。
当天,李世民就重回到了承乾殿中。
局势进展非常的好,一切如李超曾经对李世民说过的那样,只要握住了关键的一张牌,那么他们就能赢得全局。
李世民让诸将分掌长安军队之后,又特别下令,让李超带八百洮州牙兵以及两千番兵,驻守玄武门外,接替原来屯营两千羽林军的位置。
是夜,承乾宫中灯火通明。
李世民在此与一众文武部下们议事。
长孙无忌建议,“赐死建成和齐王,将他们的党羽一网打尽!”
李世民沉默着,虽然已经掌握了局势,但并不稳固,现在的局势是脆弱的,平静之下是暗流涌动,李世民不敢大意。
但杀建成和元吉,他犹豫了。
“文远,你有什么看法?”李世民直接问李超。
李超坐在一侧角落里,很低调。玄武门之变,这场大戏里他登场的次数太多了,李超也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主,玄武门不出力不行。但现在既然赢了,那他就可以低调一些了。
只是有的时候,想低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世民就没有忘记李超,这个总是能在关键时候给他希望的人,他永远不可能忘记了。
“如果殿下想要江山安稳,那么就杀了建成和元吉。”
李超的话让李世民一阵意外,事前,李超一再交待他,能不杀二人就不要杀,活的比死的重要。可现在他又说杀。
“你似乎话中有话?”
“如果殿下只是想做一个普通的太子,将来做一个普通的帝王,那么我劝殿下杀了二人。”
李世民盯着李超,“把话说完。”
“如果殿下想做个英明君主,甚至为万世称载,那么陛下就不能杀他们。”
长孙无忌反驳,“为什么不能杀,斩草不除根,必后患无穷!”
“有什么后患?殿下把他们软禁京中,他们能有什么后患?若是觉得殿下连这样的两个囚犯都怕,那我只能说你对殿下也太没有信心了。连这样的两个人都收拾不了,那将来如何收拾整个天下,如何收拾突厥,收拾高句丽,收拾吐谷浑?”
“殿下,杀人容易,但杀了之后可就不能再海回来了。不要为一时痛快,到时遗恨终身啊。难道殿下想被世人称为是杀兄杀弟之人?难道殿下不想让陛下册封你为太子之时,建成元吉在一边向你跪拜?难道你不想将来登基继位之时,太子和元吉向你跪拜?”
建成向李世民跪拜,那么就是臣服,虽然这依然掩饰不了他宫变夺位的真相,但却可以给天下人看到另一个情况。让天下人看到,建成是被废掉在先,李世民改立在后,看到李建成向李世民臣服。
何况,若建成都没杀,那其它原建成等旧部自然更不用担心。就算是太子旧部,只要不是无路可走,也不见得有几个会真的要造反的。斩草除根无路可走,才会狗急跳墙造反。
这话让李世民赞同。
兵变玄武门,那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可既然都已经赢了,已经掌控局势了,那他还为什么要怕太子和齐王?他们都已经成了自己的囚犯,还有何道理怕他们?
难道他们成了囚犯,还能号令天下?
不杀,确实比杀了好。
杀了,表现上看是斩草除根了,但如李三说的一样,他杀兄宰弟的名声也就改不掉了,也会让那些太子旧部们人人自危,提心吊胆,搞不好还会逼反那些人。
既然连建成和元吉都不打算杀了,那么他们的部下,当然也都赦免。前提是他们能够效忠李世民,肯交出权力。
有自信控的住局面,就不要大开杀戒,如果没把握,那就杀了吧。但杀人一时爽快,后患却是无穷的。本来得位就不正,若是再大开杀戒,那支持的人更少了。
清洗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能清洗反对势力,但也会让所有的建成和元吉的党羽旧部人人自危,到时就会造反以图自保。
如果李世民不杀建成元吉,也让皇帝下诏既往不咎,那么结果会大不一样。虽然这样做也很危险,毕竟反对者还在,可只要能力控局,那么大势之下,这些人最终还是会转投到新太子门下的。
毕竟,真正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不顾家族也要为了太子齐王复仇造反的人,很少很少。
造反的人,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了选择。
房玄龄也向李世民建议宽仁,他们刚夺位成功,此时需要的不是杀人,而是宽免仁厚。但同时也得加强警惕。
“请殿下择一上将镇守洛阳,以备万全。”
李世民目光直接望向了李超,在他此时的心中,既有能力同时又忠心可靠的,非李超莫属了。
不过李超根本不想去洛阳。
他盯头一声不吭。
李世民咳嗽了两声,李超终于抬头了。
“文远。。。”
李超不等李世民把话说完,立即道,“末将推举蒋国公出镇洛阳!”
李世民顿了一下,目光望向屈突通。
屈突通也是一员老将了,早年是隋朝大将,就已经相当有威名。后来李渊南下关中的时候,屈突通还跟李家打了好几仗,弄的李渊进退不得,最后好不容易才迫降了屈突通。此后屈突通一直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劳苦功高,也是深得李世民信任的大将。
屈突老将军年纪虽大,但却不含糊,也没有李超那么多花花肠子。
一听李超推荐,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
“末将愿往洛阳!”
李世民大为欣慰,屈突老将军自己人啊。
“好,我明日即向陛下奏请,任屈突老将军为都畿道大都督,镇守洛阳!”
委任了一个都畿道大都督,镇守洛阳,但关中也还需要一个得力可靠的大将统领,李世民目光又再次望向李超。
“文远,关中未定,孤请你来担任关内道大都督一职。”
“殿下,关内道大都督十分重要,臣资历浅薄,威望不足,何德何能,可以担任如此重任?臣举荐一人,足堪当此重任!”
李世民撇撇嘴,关内道大都督如此重要的职务,这李三居然还推来推去。
“孤觉得你来当这个大都督就很好。”
“哎呦,殿下,臣实在是怕太年轻,镇不住场面啊,你还是饶过我吧,我推荐一人,绝对忠诚可靠,能力十足。他就是翼国公、右武卫大将军秦驸马!”
秦琼这个人选,李世民倒很认同。秦琼忠心可靠,勇武无双,还娶了自己的五妹,是自己的妹夫,一家人。况且秦琼的官职,本来就足以担任此职,他原是河北道大都督,还是兵部侍郎。何况,今天秦琼在关键时候也是站出来替他说了话的。
当下李世民只好点头,“叔宝,就由你来担此重任,明日我奏请父皇,授你为关内道大都督之职。”
接下来继续商议。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都认为,当早让皇帝立秦王为太子,越早越好,越早立越早能安定民心。
最后决定,明天一早,就入宫奏请李渊,请皇帝立秦王为太子。
李世民感慨的对大家道,“玄武门,当以李超、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尉迟恭居功第一!”
李世民这话一出,满殿之中,大家各有心思。
如侯君集就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当天随秦王入玄武门擒下太子和元吉,当时他还救了秦王一命,自己是玄武门八将之一,不敢说跟策划了这次宫变,并在关键时候拯救了大家的李三郎相比,可怎么也应当比秦琼功大吧?
秦琼有什么功,一直陪在皇帝面前喝酒,毫无作为。
可现在,秦琼居然论功与张文远等五人并论功第一,还已经得了关内道大都督之职。
但他又没胆量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秦琼是秦王的妹夫,原本就是河北道大都督、右武卫大将军了。而他不过是个王府典军。
可他心里,却认定,秦琼的这个并列第一功,本来是属于他的。
李超听到自己被评了个第一功,倒也没什么太过高兴的反应。功劳太大,未必是好事。功劳这东西,就好比欠债一样。
你对君主有功,就相当于你借了钱给他,他欠你钱。
借钱,借一点,那是人情,多借点,是感情。
可如果借的太多,多到他永远也还不清的时候,那么这债就成了仇。他会各种巴不得你死了,然后他债就不用还了。
李世民现在借李超的钱还不多,但毕竟是积少成多,李超还是希望悠着一点。
玄武门成功,肯定是要论功行赏的,大家也都盼着呢。但现在也还不能急,李世民自己都还没当上太子,今天说出这六个首功,其实也就是安抚下大家。
别急,都有份,一个个来,先把六个首功评了。到时大家比照这六位大功臣,自己对照就好了。
玄武门前八将,后九将,或者说李世民率领的玄武门八将,和李超在宫外的三十六将,这是此次功劳最大的,
当然在宫外的刘弘基、殷开山、房玄龄等功劳也是很大的。
但不管当时是在宫内还是宫外的,只要是这次参与了玄武门的,大家心里都很兴奋。参与了玄武门,他们赌对了,以小博大,最疯狂的冒险行为,也必然要换来最高的收益。
不管到时会奖赏什么,反正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都是功臣!
许多人都开始在盘算着,自己能论个什么功,到时能得个什么赏赐。李超没想,他知道,自己既然都荣获并列第一了,到时起码也有一个国公爵位了!
月票加两章,万赏加一章,昨天还欠十三章,今天加更了四章,还欠12章!(。)
第426章 有功必赏(为陈志扬万赏加更!)
长安。
承乾宫。
夜已经很深,李超依然还在宫中。
站在承乾宫中三层阁楼上往远看,整个太极宫如蜷缩的巨兽,在夜色笼罩中沉睡,远处的临湖殿方向,有隐约的灯光透出。
夜色冷冽。
李超站在阁上仰望星空,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