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明朝-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在大明朝
作者: 齐胖
第一章 海难之后
我国某海域的海面上,一艘船体上标有国家文物考研队字样的渔船上面,一群人正在夹板上喝着啤酒,吃着刚从海里打捞起来的新鲜海味。这很明显就是一帮人打着公家的旗号出海吃喝玩乐来了……
船上一位看似二十七、八年岁的年轻男子,一脸痞相,留着一个光头,此时吃的正欢。他就是这支考研队这次出海的领队,赫杨。在一所三流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家里人便拖关系把他弄进了文物资源管理局工作,也算是专业对口。别看赫杨专业知识方面是个半吊子,但此人善于察颜观色,做人八面玲珑又讲义气,工作仅仅几年,却也混成了个小领导……
“我靠,怎么变天了。看样子要起风下雨了,今儿先不吃了,赶紧返航靠岸。”赫杨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此时的天色说到。
众人听完了赫杨的话后,都是一脸的扫兴样,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把船调头……
“赫头儿,你看。”这时一个同事急忙指着海面上对着赫杨叫到。
赫杨听完后,一脸疑惑的朝着船头走进。可当他站在船头,看到海面上的景象时,却吃惊的差点叫了出来,海面上竟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而正好这个巨大的漩涡挡在了渔船要返航的航线前面,甚至它在一点点的向着渔船逼近……
赫杨正吃惊于这一奇怪现象时,天空突然电闪雷鸣,狂风怒号。他急忙叫到:“快点,快加大马力,调头。”
赫杨刚刚对着众人喊完后,海面上那个巨大漩涡伴着巨浪快速朝着考研队的这艘船前卷了过来……
“咔嚓、咔嚓”几声船体破裂的声音,船直接被卷进了漩涡里。赫杨只觉得自己眼前一黑,仿佛掉进了一个无尽的黑洞之中……
“醒了,醒了。王爷,他没事了。”赫杨刚刚有点恢复意识,便听见身边传来了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赫杨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却见自己躺着了一张古色的木床上。而床边站着一个一身锦衣华服的男子,此人年约三十多岁出头,相貌平平却给人了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男子的身旁站着一名白衣青年,看似二十刚出头,明明是个男性,却长的好生俊俏。
赫杨目不转晴的盯着两个人看了看,又环视了屋内的情况后,从床上直接跳了起来对着面前的两人说到:“我靠,横店影视城?你们这拍戏也太下血本了吧。这床、这屋内的摆设,可都是正宗明朝的真货。”
赫杨虽说专业知识不怎么好,但好歹也是专门研究古董文物的,真假货还是可以区分出来的。赫杨说完后,面前的两人好像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脸茫然的看着他……
赫杨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换上了古代的服饰,便急忙问到:“我的衣服呢?还有我的背包呢?”
白衣青年听完了赫杨的话,笑着说到:“这位兄台,我们是在海边把你救起的。当时兄台已经全身湿透,你的衣物和包裹我已经让人帮你晾干收好。”
“哦,谢了。你们这今天没戏啊?”赫杨一边听着白衣青年的话,一边起身穿鞋问到。
白衣青年听完了赫杨的话后,竟然发现自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时语塞的冲着身旁的男子看了去。
赫杨见状,也摇了摇头,便自顾的朝着屋外走去。出了屋外后,赫杨彻底的傻眼了……
屋外的景色就和自己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官府大院一样,可是无论是从这青砖石瓦,还是门窗上的木雕与封纸上看,这里的一切绝对是明朝初期的真品。赫杨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一切,他感觉自己随便扣下来一块木雕拿回家也够自己这辈子挥霍了……
但他很快观察到了大门的方位,他现在当务之急是给家里打个电话,因为他记得自己遇到了海难,也不知道家里人报案找他没有。赫杨想了想,便快速朝着大门走去,推开大门,来到长街之上。
这次赫杨绝对不仅仅是吃惊了,长街上全是古色古香的明朝时期建筑,路上的行人也都全部都是明朝的服饰。而且整条街上没有摄像机。眼前的景象绝对不是横店影视城里的,正宗的古建筑,绝对不是仿制品。此时赫杨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可能是穿越了!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赫杨在街上观望了很久后,回到了当初的那间屋子内,对着屋内的男子和白衣青年问到。
白衣青年看着赫杨,说到:“北平,燕王府。”
赫杨听到了这个答案后,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还是有点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赫杨拿起了桌子上的水杯,猛喝了一口水,看着白衣青年说到:“北平?燕王府?”
白衣青年点了点头,算是回答的赫杨问题。
赫杨得到了个肯定的答复后,目不转晴的盯着一旁锦衣华服的男子看了半天说到:“北平,燕王府。你是朱棣?”
“大胆,我等将你救起,一直以礼相待,你竟然敢直呼王爷名讳。”白衣青年此时一改温雅的态度,对着赫杨吼到。
虽然赫杨没听到华服男子的直接回答,但从白衣青年的话语中也知道了自己的猜想没错。
赫杨这次又转头盯着白衣青年看了半天说到:“他是朱棣,你叫他王爷。又一身白衣……我靠,你不会是马三保吧?我去,你这么帅,当太监可惜了啊。”
赫杨的分析全对,那名华服男子正是日后的明成祖朱棣,只不过他现在还是燕王。而白衣青年,也正是燕王府小厮马三保。此时,马三保听完了赫杨的话后,显出了一脸的无奈和尴尬,因为赫杨说中了他的痛处……
赫杨见自己分析的没错,便又接着问到:“现在是什么年月?”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那位燕王朱棣,饶有兴致的看着赫杨说到:“洪武三十年,三月初。”
赫杨听了朱棣的话后,便不假思索的把自己知道的历史直接脱口而出:“哦,洪武三十年三月?那朱元璋应该快立储君了吧。明年时他就该死了啊。”
“放肆,竟然议论当今皇上。”马三保听到了赫杨如此的谈论着当今皇上的生死,直接打断了赫杨的话。
而一旁的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竟然眉头一挑,心中对着面前这个人有点拿捏不准。他到底是自己父皇派来的细作,还是刚刚一番言论纯属无心之言。但不管怎么样,朱棣从赫杨的话里听出了一件事,朱元璋要立储君了……
第二章 来自未来的人
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后,在心里暗自思量了一下,对着马三保说到:“三保,你先下去命人准备一些斋菜。这位大师刚刚醒来,先让大师吃些饭菜再说。”
赫杨一听朱棣叫自己大师,也是一脸的蒙圈状。转念一想自己的秃头,想必是让朱棣误会了,毕竟时代不同,可能朱棣认为只有和尚才剃光头,他误会了也是难免。
赫杨见马三保刚要转身出去,急忙叫到:“我不是和尚,不吃斋的,你就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全往上弄。对了,还有酒。全弄上。”
马三保听完了赫杨的话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便按照吩咐出去安排酒菜了……
马三保走后,赫杨转看向朱棣,报之一笑。赫杨可是混迹于职场,察颜观色的高手。当时他见朱棣听完了自己说朱元璋要立储君一事后,脸上明显闪过了一丝不容易被人查觉的神色。所以赫杨心里也断定朱棣支开马三保是要有话对自己说。
朱棣此时也对着赫杨笑了笑,说到:“还没请教兄台贵姓,哪里人士?”
呵呵,哪里人士?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不禁在心里笑到。怎么告诉朱棣他是哪里人,告诉他,自己和他时邻居,住在几百年后的北平府,他也不能信啊。赫杨想了想,对着朱棣说到:“以王爷你的认知,我很难和你解释。我来自未来,说了你也不懂。哦,对了王爷,你们怎么救的我?”
朱棣见赫杨说话总是莫名其妙的,心里更是对他产生一丝好奇,说到:“我皇三哥上个月出海遇难,我们在寻找沉船时,发现你和他们一起被海水冲到了岸边。三保见你穿着怪异,而且身上有很多奇怪的东西,便把你一并带了回来。”
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嘴角笑了一下,说:“你三哥?那不就是晋王朱棡么。你告诉他不用什么出海寻仙药了,让他剩下的时间好好享受一下最后的时光吧,他最多还有一年的寿命了。”
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眉头一皱,说到:“你这话什么意思?你说我皇三哥大限将至?为什么你轻易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可是本王却感觉你说的有板有眼。你到底是什么人?”
此时此刻的朱棣心里根本就没有关心自己三哥的死活,他更想知道的是赫杨到底是什么底细。而赫杨当然也知道朱棣的用意,这个人可是日后的明成祖,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一位皇帝。和这种人打交道自己必须谨慎一点,更何况现在自己在人家的地盘上……
赫杨想了想,对着朱棣说到:“王爷,我真的很难给你解释清楚我是什么人。简单点说,我是从几百年后来到这里的。所以你们这里的事情我全部都知道。”
赫杨说完后,看着朱棣一脸的疑惑状,便知道他根本没理解。赫杨摇了摇头,继续对着朱棣说到:“如果你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在大宋朝的话,你会怎么样?心里会怎么想?”
朱棣尽管不明白赫杨想要表达什么,但还是很认真的想了想,说:“你的意思是说本王回到了以前的朝代吗?那本王一定会知道当时那个朝代发生的事情。”
“对,就是这个意思。我就是从以后朝代来到这里的。所以我知道你们这里将要发生的所有事情。我是一个从未来穿越到这里的人。”赫杨听完朱棣的话,立刻对着朱棣说到。
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解释,表面上虽然点了点头。但内心里却对他的话还抱有保留的态度,毕竟他现在心里思量的事关系到他日后的生死存亡。
这时,马三保进屋说到:“王爷,酒菜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用膳了。”
“好,我们这就去。”朱棣回应着马三保后,又对着赫杨说到:“还不知怎么称呼阁下?”
“好说,什么阁下不阁下的,叫我赫杨就行。”赫杨也没有理会明朝时什么抱手作揖的礼节,大手一甩,对着朱棣说完后,已经直接迫不及待的走出了屋子,准备先吃饱肚子再说。
酒足饭饱之后,赫杨对着朱棣问到:“我的背包呢?给我,找根烟抽。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嘛!”
当然了,赫杨的话,朱棣根本听不懂。他也只是照着赫杨的话,吩咐马三保将赫杨的背包取了过来。赫杨接过了背包后,便开始翻弄起来……
由于当时出海的原因,赫杨把背包里的物件都用小密封袋装好,做了防水处理。手机、指南针、钱包、充电宝、巧克力、烟、还有一盒十片装的超薄套套等等。
赫杨一件一件的把物件取了出来后,朱棣和马三保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这些东西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内。赫杨将烟掏出后,给着朱棣和马三保发了一圈,然后自己点燃一根,开始吞云吐雾。
赫杨一边抽着烟,一边在心里合计,这万一自己一时半会回不去了的话,自己烟瘾犯了怎么办?只有这一包烟了。赫杨这时看了一眼朱棣和马三保,两人只是把香烟拿在手里观看,好像观赏珍宝一般。
最后,马三保开口对着赫杨说到:“这是烟叶吧?我们这里也有,不过抽法不一样,我们用烟杆抽。我房里有,三保是云南人,这种东西是我家乡那边种植的。”
赫杨听完了马三保的话,立刻来了精神,烟的问题解决了。便急忙让马三保取来了一支烟杆和两大包裹的烟叶,自己收了起来……
马三保取来东西后,一直盯着赫杨的指南针看。赫杨见状,便知道马三保心中想什么,直接把指南针递给马三保,说到:“这个送你了,反正几年以后你也用得着这个东西。”
马三保有点惊愕,他没想到赫杨竟然把这个东西送给他了。他虽然看明白了这个指南针的原理,好像和罗盘一样,但做工精致,在马三保眼里,这个东西应该很贵重。
而一旁朱棣,却在摆弄着赫杨包内的这些对他来说算是神奇的玩应。此时的朱棣心里似乎有点相信赫杨真的是从以后的朝代来的,用赫杨的话说,他是来自未来的人!
第三章 结拜
正当朱棣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赫杨的来历时,就听外面传来了一声“报”字……
朱棣听到了门外有人报告,便起身开门出去。
门外,一名身穿明兵服饰的小兵见到朱棣后,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到:“禀报王爷,北矿山上丁奴暴动,杀死了我们的汉人看守。现在已经制服了暴动的那帮丁奴,将他们关入了地牢,还请王爷发落。”
“带路。”朱棣听完了明兵的话后,只是简短的说了两字。便带着马三保和赫杨去往关押丁奴的地牢。
一路上,赫杨简单的询问了一下马三保丁奴是什么意思,马三保也详细的为赫杨做了解释。所谓的丁奴就是一些抓来的蒙族人,让他们长期的在矿山上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终身只能在矿山上服役。当然了,这些丁奴都是有汉人明兵看守的,而元朝时期,蒙人地位比较高,经常的欺压汉人百姓。所以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立刻对蒙人进行了打压,而且将蒙人比作牲口、畜生。地位永远低于汉人。
赫杨跟随着朱棣来到了关押丁奴的地牢内,只见地牢的一间刑罚房内,五名丁奴分别被绑在了五根木桩上。几名明兵正不停用地用皮鞭抽打这五名丁奴,时不时的还往鞭子上沾些凉水再抽打。众人见到朱棣后,立刻下跪行礼。而朱棣此时却一脸凝重的看着这几个奄奄一息的丁奴,好像若有所思……
赫杨在一旁观察着朱棣的神情,很明显,朱棣这时应该是动了恻隐之心。而历史证明,朱棣虽说功过争议很大,但他日后的确是做到了勤政爱民。
此时,朱棣开口说到:“本王生于战乱之年,七岁才得父皇赐名,接回皇宫。十四岁便随军征战沙场,也目睹了战乱残酷和民间疾苦。元朝时,的确是一些当权者施政无道欺压汉人,但那些和蒙人百姓并无关系。可如今我们汉人夺回江山,却反过来欺压蒙人,这和当年的元朝当道时又有何不同?这样做也只会更加激化两族百姓之间的矛盾。”
朱棣看似自言自语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那些明兵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朱棣到底心里如何盘算……
可那木桩上的那些丁奴听完了朱棣的话,却开口骂到:“汉狗,不用你在这假慈悲,要杀便杀。”
这时,明兵们听到丁奴辱骂朱棣,立刻又开始对着丁奴们进行了抽打。
马三保在一旁开口说到:“王爷,按我大明律法规定。这次参与暴动的所有人,明天应全部当街问斩,尸首悬挂城门三天,并要将此事奏鸣皇上。”
朱棣听完了马三保,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说:“三保,你去安排明天问斩一事吧。本王有些累了,我和赫兄弟先行回府。”
朱棣说完后,便带着赫杨离开了地牢。而回去的路上朱棣一言不发,赫杨也在心里暗自揣测朱棣此时的想法……
到了燕王府后,赫杨开口说到:“为什么你们这个时代非要分出谁比谁高贵呢?各民族之间不能和平共处么?我们那里可不这样。”
“哦?你们那里是什么样?”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后,立刻反问到。
赫杨笑了笑,开口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虽然赫杨一句唱的不着调的歌词,却引起了朱棣兴趣,朱棣听完立刻问到:“你是说以后我大明天下的子民分为五十六族?而且民族与民族之间亲如兄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赫杨点头回答到:“没错,就是这样。”
朱棣听完赫杨的这番后,眼中竟然露出了向往的神情。开口对着赫杨说到:“赫兄所言的制度,也正是本王心中所想。让各族百姓之间没有分别,和平共处。”
赫杨听了朱棣,却在心里暗笑到:你爷爷的,我要是告诉你,我们那时候没有皇帝了估计你就不会那么想了。
朱棣说完后,又对着赫杨说到:“赫兄,本王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吧,别整那些虚的,有话直说。”其实赫杨此时心里也想明白了,万一自己回不去了,好歹也要抱住这棵以后成皇的大树。
朱棣见赫杨如此爽快,便说到:“如果赫兄不嫌弃的话,本王愿与赫兄结为兄弟。从此以后,你我兄弟二人共为天下苍生出一份绵薄之力。”
朱棣说出了要与赫杨结拜之意,但朱棣实则是出于私心考虑。如同赫杨所说,他从以后的朝代而来,定然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赫杨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话,无疑是得到一个无价之宝。而且还有一点,赫杨的各民族平等的理念也的确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了。所以朱棣竟然想出了结拜这一办法。
而赫杨,一听到朱棣说出结拜。小眼睛不停的转了转,想到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倘若自己真回不去了,留在这里总得吃饭吧。万一自己跟着朱棣,没准以后混成个大官什么,也算是可以了。所以赫杨二话没说,直接同意了朱棣的结拜之请!
“关帝爷在上,今日朱棣愿与赫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此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朱棣跪在了关帝爷的神像前很郑重的说到,说完,朱棣便朝着神像磕了三个头。
而赫杨在一旁,心里却在想:我去大爷的,和你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话,老子岂不是连六十岁都活不到了?
赫杨见朱棣磕完头,便也对着关帝爷神像说到:“关二哥在上。今日我与朱棣自愿结为异姓兄弟。从此以后,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疾病还是健康,不管是年轻还是衰老,我都会大哥朱棣尊重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赫杨此时没办法了,竟然把婚礼上常用的誓词稍加修改后,用在了与朱棣结拜之上了。因为连穿越这种事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可不想发誓的话没准哪天应验了,自己陪着朱棣一起死了,那样他可真活不到六十了。
好在朱棣也根本没有理解赫杨的一番废话,两个人就这样各怀心事的结为了兄弟……
第四章 准备进京
赫杨与朱棣结拜以后,俨然成了燕王府座上宾。而朱棣也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心里的想法,开始对着赫杨询问以后将要发生的事……
“贤弟,为兄有一事一直困扰着我。希望贤弟可以为我解惑。”这日两人吃过酒菜后,赫杨刚装上烟袋锅子准备抽一袋时。朱棣对着赫杨说出了自己有一疑惑之事。
赫杨一边抽着烟一边对着朱棣说到:“什么贤弟不贤弟的,都告诉你多少遍了,叫大杨就行。说什么事吧棣哥。”其实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时,心中也在暗自猜想,能让朱棣困扰的事,应该是自己刚醒来那天所说的立储君一事。
而朱棣好像犹豫了好久,才开口问到:“好,那你我兄弟二人之间也不用那么拘礼了。大哥是想问你当日你说的父皇要立储一事,大哥我这次会被立为太子吗?”朱棣虽然心中对着赫杨仍存有防范之心,但面对着皇位的诱惑,他还是开口问明了原因。
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他决定把实情告诉朱棣。赫杨开口对着朱棣说到:“根据后世记载,也就是我那个时代的文献记载。你父亲本意是要把太子之位立给你的,但最终出于多种原因,他把皇位传给了你的侄子朱允炆。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后,脸上明显出现了一丝不悦和失望的神情,摇了摇头,等待着赫杨把事情好好讲述一遍。
赫杨有意在朱棣面前卖弄,便说到:“朱元璋之所以不把皇位传给你有三个原因,一是你燕王屡退匈奴功高震主,但你杀戮太重。二是传闻朱元璋对你的身世表示怀疑,有说法你不是他的亲生骨肉。第三,因为你母亲地位不高,你不是嫡系,而是庶出。”
“混账,何来如此这般谣传?本王乃是父皇和马后所生嫡子。”当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立刻拍着桌子说到。
而朱棣说完后,脸上也闪过了一丝不自然的神情。就是这一不自然的神情,完全构起了赫杨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八卦欲望。
赫杨笑了笑,给朱棣解释到:“后世关于你生母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你是马皇后所生。”赫杨说完后,有点狡诈的看着朱棣,心里却暗想《奉天靖难记》是你夺位后让人编写的。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到底是不是真的,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