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明朝-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人其实朱棣说什么都不会反驳了,因为朱棣是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他已经决定了,而且是早就心里决定好的事,自然也是没办法改了……

  朱棣想了想,看着徐曾寿说到:“曾寿,这次叫你来的用意其实你也知道,就是因为和李景隆将军的交情匪浅,所以让你到前线和他沟通,所以你就不要参与出兵瓦刺国一事,还是在前线好好的和李将军那边多联系!”朱棣知道徐曾寿是徐达最小的儿子了,日后魏国公很可能和自己为敌,所以也算是看在燕王妃的份上,给徐家男丁留下血脉,所以不让徐曾寿参与危险的事。

  徐曾寿倒是没有想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朱棣的安排。随后,朱棣又将目光看向了宁王……

  宁王见朱棣看着自己,也知道一定不会有什么事,便也不问,等待着朱棣开口……

  朱棣看了宁王很久,对着宁王说到:“出兵瓦刺国必须要出精兵精锐,而十七弟的朵颜三卫本身就是草原骑兵,善于在草原上驰骋厮杀,我决定让朵颜三卫出动,外加一万精兵,十七弟你不会有什么想法吧?”朱棣说完后,便死盯着宁王看。

  宁王知道,朱棣这么安排也的确是有些道理的,朵颜三卫对于草原作战的话简直就是无人能敌。可是这朵颜三卫是自己唯一的亲信部队。而且朱棣从起兵开始到现在可以和朝廷隔江相望,朵颜三卫也是功不可没的,朱棣这个时候派出朵颜三卫无疑就是除掉了自己的势力!可是现在宁王也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便笑着对着朱棣说到:“全听四哥安排,臣弟不会不从的!”

  朱棣听完了宁王的答复,点头笑了笑,随后又将目光看向了王保保。对着王保保说到:“王将军,我这次准备让你带兵出征!”朱棣知道,王保保在军事上是个人才,而且武功也不弱,但是自己毕竟还是要留马三保和义惠侯这样的心腹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朱棣只能让王保保出征了!

  也许朱棣这次只是一次单纯的安排出兵,可是王保保听完了后,却是面露难色……


第二百一十四章 废猛将

  朱棣见王保保面露难色,而且沉默不语,便对着王保保问到:“怎么,王将军可觉得我这么安排有什么不妥?”

  王保保听完了朱棣的问话,思考了很久对着朱棣说到:“回主子,末将带兵去瓦刺国的确是不妥。虽然末将是降将,但是瓦刺国也是我草原一脉,末将始终是蒙人,怎么可能带兵去屠杀自己的族人?当初归降,先皇曾经答应过我,我只保大明安慰,可不让参与我出征草原的任何事!还有,当初我同意归顺主子时,主子也说过你的理念是天下再无汉人蒙人之分,都和平共处的!”王保保虽是忠心死士,但也不可能去帮着汉人杀害自己的同胞的!

  朱棣等着王保保说完后一愣,有道是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可是这王保保居然公然反驳了自己。而且现在是草原有势力窥视中原,王保保这样一说,不免让朱棣心里起了怀疑,这个王保保是不是想找机会等着瓦刺国做大了再次回到故乡效力?朱棣猜疑心非常重,但表面上却没表现出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对着众人说到:“好吧,此事从长计议,你们先退下吧,三保留下!”

  朱棣说完后,宁王和义惠侯还有道衍和尚、王保保、徐曾寿便相继退下,只留下了马三保……

  人都走了后,朱棣对着马三保问到:“三保,你觉得王保保的说辞是不是证明着他始终还是心里存在他自己的民族?”因为马三保本是云夷人,不牵扯汉族或蒙族,所以朱棣认为询问马三保这个问题最合适不过,而且不管朱棣对别人如何的不信任,他也只听马三保的建议!

  马三保知道朱棣疑心重,但是这次朱棣的部署也不是没有道理,瓦刺国的确是个隐患,而且这次朱棣先是派出了宁王的朵颜三卫就说明了朱棣想在攻京城之前减去一些自己身边的隐患,便对着朱棣说到:“回主子,不管怎么说王将军始终是蒙人,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再劝劝他吧!”

  朱棣见马三保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便也知道此事不能急于一时,所以只能先点了点头,等着明天再去劝劝王保保……

  可以说朱棣再劝说王保保上下足了功夫,但是王保保却一直不肯同意带兵一事,朱棣心里的计划是出强兵,短时间内攻破瓦刺国,然后再继续调头攻京城,可是现在不能再王保保身上拖延太久的时间,这一次朱棣真的发怒了……

  “我再问你一次,你当真不愿出兵?”这日在朱棣房内,只有朱棣和马三保还有王保保三人,朱棣有点动怒的对着王保保说到。

  王保保此时已经看明白了,这朱棣是非要让自己出兵,便说到:“是的,哪怕我现在卸甲归田,也不可能出兵草原的。而且主子,你就不怕假如我出兵了,我带着兵将投奔瓦刺国么?”王保保见现在已经是和朱棣谈不拢了,索性便有些撕破脸的与朱棣交谈!

  王保保不说最后那句话还好些,这一说更是触动到了朱棣的底线让朱棣以为他根本就不是忠心与自己的,便Y沉沉的说到:“别忘了,你的家人和你妹妹还在我手上呢?”这次的朱棣已经露出了杀气!

  王保保听完了朱棣的话轻微摇了摇头,笑着说到:“要是用我一家人的性命,换取草原百姓的安宁,王某人觉得值得了。”起初时,王保保答应为朱棣效力只不过是被朱棣汉蒙平等的理念说服了,可是现在朱棣根本不提一茬了,所以自己也不用再朱棣客气了!

  “三保动手!”朱棣听完了王保保的话,直接对着马三保喊到。

  马三保得了朱棣的指示,立刻趁着王保保不备,直接封住了王保保的几处大X。原来朱棣和马三保已经事先商量好了,只要到必要的关头时,就立刻擒下王保保。

  朱棣见马三保点了王保保的X道,王保保已经动不了了,便对着马三保直接说到:“废了他的武功,让他以后变成废人!”朱棣说这几句话说的是轻描淡写,看样子废王保保武功一事他也是之前早就想好的!

  马三保见朱棣已经发话了,自己也只能执行,便对着这个两朝大将一代军神出手了……

  “主子,怎么处置他?”马三保废完了王保保的武功后,对着朱棣询问下一步怎么办。因为看样子朱棣并不是想直接杀了王保保!

  朱棣看了一眼瘫在地上的王保保对着马三保说到:“把他关进密室里,对外宣称王将军已经先一步去瓦刺打探军情了!”朱棣觉得王保保始终是柯木尔的哥哥,而自己多少也要给赫杨留些面子,所以伤他的性命是不可能的,但是将他扣留的话没准以后还可以以防万一……

  次日,马三保已经把王保保先行去瓦刺国的消息传遍了燕军之中,而其他人则以为王保保真的去了瓦刺,下面就看着谁会带兵出发了……

  朱棣想来想去,觉得出征瓦刺国只能让义惠侯去了,便把几个人叫到了议事厅内,说到:“现在出兵瓦刺国是首要的事,所以我想……”朱棣说话的时候眼睛特意看了一下宁王后,继续说到:“我想让海儿和道衍大师一同带兵去和王将军汇合,你们两位可有什么异议?”

  宁王听完了朱棣的立刻一脸的不悦,先让自己的朵颜三卫出征,现在又让道衍和尚出征,这朱棣不是摆明了想在攻破京城之前架空自己么!可是就算宁王知道朱棣的心思又能怎么样,自己现在敢怒不敢言,生怕惹毛了朱棣!便也在一旁假装不吭声……

  义惠侯自然是没有二话,而道衍和尚见宁王没有吭声,便知道自己不去也不行了,便也领了命令,随着义惠侯去校场点兵了……

  义惠侯再临行时,马三保走到他身边偷偷的在他手里塞了一张纸条。义惠侯立刻就明白了看来这次可不是单单出兵去攻打瓦刺国这么简单,还有其他的任务!


第二百一十五章 渡江

  义惠侯和道衍和尚带着朵颜三卫和一万精锐步兵出征后,朱棣立刻下令让后方调动船只过来,看样子是准备渡江了……

  宁王看着朱棣这一系列的举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自己现在就是光杆一人在燕军里,朱棣把自己的亲信部队和心腹都调走了,看来他们这次是有去无回了,自己也必须做点准备才行!

  “四哥,我们现在兵力已经抽调一部分了,难道你打算在这个时候渡江?”宁王看着近几日里燕军城池外水域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后方调过来的船只,便对着朱棣试探性的问到。

  朱棣知道这个宁王是什么心思,也不隐瞒他,便对着宁王说到:“是的,早点渡江早点解决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而且渡江的话,我们也先就是在金川门外安营,等着出征瓦刺的将士们回来再攻城!”朱棣明白宁王一心只想着和自己分庭而治天下,但现在自己的做法也是给宁王提醒了一下,这个把天下一分为二的方法好像是不行了……

  宁王见朱棣如此的心机,立刻也知道自己当初是中了朱棣的J计,但是事到如今也没办法了,自己也不再言语,而是回了房间内,写了密信绑在信鸽上送回自己的封地大宁!

  “主子,宁王果然是在大宁内还有一支近卫军。”马三保暗中劫了宁王发出的信鸽,拆开了信后对着朱棣说到。

  朱棣听完了马三保的话后,笑了笑说到:“老十七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然知道他还有兵力,自然不能让他的兵力与他汇合!”朱棣说完后,看着马三保,他相信马三保明白自己的想法,知道该怎么处理好这件事!

  马三保等着朱棣说完后,立刻取来笔和纸重新写上:按兵不动四个字!又绑在了信鸽的腿上,把消息传递回了大宁……

  燕军方面,一边往瓜州调动船只,一边出征瓦刺国。看来是想双管齐下……

  义惠侯知道临行前马三保递给自己纸条肯定是朱棣有什么指示,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打了纸条,上面写到:攻瓦刺后,屠朵颜三卫、擒道衍和尚!义惠侯也明白,现在到了落子定江山的时候了,朱棣一点不能马虎,所以看来这次自己要展开屠杀了……

  义惠侯和道衍和尚还在行军途中,燕军渡江的船只已经准备好了,朱棣一声令下,全军渡江!当然了,随行的家眷自然包括了柯木尔和徐妙锦,她们为的是早点去和赫杨团聚……

  金川门上的城兵在瞭望台上看到了江面上浩浩荡荡足足有千只的船只,上面站满了燕军的士兵,立刻跑去通报了李景隆和谷王……

  “报!都统、王爷,燕军开始过江了!”城兵冲进了李景隆和谷王休息的营帐内,把情况立刻做了说明!

  李景隆和谷王一听,立刻去往了瞭望台!

  果然如同城兵所说,燕军开始渡江,可是李景隆心里却是十分诧异!徐曾寿事前根本也没通知自己渡江,而且赫杨曾经说过,至少两个月燕军才能打来,这时间还没到,怎么就渡江了呢?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一旁的谷王看着江面上燕军的船队,立刻对着一名城兵下令到:“传令弓弩手和轻骑兵,让他们出城到江边守着,准备伏击燕军!”谷王知道,燕军上岸后,到金川门还是有很远很远的距离,所以这个时候派兵出去伏击是最佳时机,正好可以把燕军困在江面上S杀!

  “慢!”李景隆感觉不对,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和燕军之间开战,引起了朱棣什么误会的话到时候就不好弄了,所以急忙对着谷王和刚才那么城兵说到:“不可以轻举妄动,我们先静观其变,万一这船上只不过是燕军的炮灰部队,我们不是白白的浪费了兵力吗!我们先观察下再做决定也不迟,到时我们也好和皇上交代清楚事情经过。”

  谷王听完了李景隆的话后,明知道李景隆这么做是延误了军情,可是奈何自己是副将,曾经皇上又削藩,自己这次能重新得到任用已经是破例了,自然不敢顶撞主将,便让城兵先退下了,自己跟着李景隆在城楼之上继续看着江面上的燕军……

  燕军渡江登岸后,果然没有什么其它的举动,只是在距离金川门五里外的树林里安营扎寨,好像根本就没有攻城的意思……

  朱棣在营帐中对着马三保说到:“你联系一下大杨和李景隆将军,看看明军方面有什么动向,打听一下这个金川门里有多少兵力,我们现在先不急于攻城!”朱棣知道就要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所以必须事前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想到,才能做出下一步行动!

  马三保听完了朱棣的话,立刻唤来了熬鹰,让把消息传递给了赫杨。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赫杨现在是日夜在宫内,根本不回家,自然也收不到这次的消息了……

  李景隆见燕军只是登岸后便安营,就对着谷王说到:“一定有诈,来了这么多人只是安营扎寨,这不对啊。得赶紧把情况告诉皇上。”说完,李景隆立刻下了城楼,准备让人赶紧去宫里送信!

  而谷王,到现在还没有看明白这个李景隆分明就是故意在拖延作战时机……

  “混账,燕军竟然渡江登入了!”朱允炆得到了燕军登岸的消息后,在御书房内恶狠狠地对着赫杨和魏国公还有方孝儒说到。燕军渡江登入,这就意味着最后的决战要到了,这时的朱允炆再也按耐不住了……

  赫杨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后,便开始皱眉,这不对啊,燕军攻城还要一个多月呢,怎么这么早就登入了?赫杨深信自己的历史知识不会有错,便上前对着朱允炆说到:“皇上你先别动怒,我们再看看,这里有些说不通的地方!”

  赫杨的话说完后,朱允炆立刻就知道了赫杨想表达什么,赫杨是后世来人,自然会知道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所以他见赫杨这么说,一定是事情或许还有转机!可是魏国公和方孝儒听完了赫杨的话后,却是一脸的鄙视、厌恶的目光看着赫杨……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朱棣不知道赫杨是因为身陷皇宫伴君根本就没有回家而没有看到燕军方面传递给自己的消息而对赫杨起了疑心。但就在这个时候,义惠侯和道衍和尚带兵出征瓦刺国,也开始攻城了……

  瓦刺国,虽然是新兴起的草原强势力,但是奈何国家还处于建设阶段,兵力和补给自然不够。所以面对义惠侯带兵突来袭击,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燕军仅仅三天就攻下了瓦刺国的数座重要城池,屠杀了草原的士兵和百姓无数!

  义惠侯带兵攻完城池之后,也知道不可以恋战太久,现在瓦刺国已经打的支离破碎。需要再次休养生息才可恢复,而攻破京城才是大事。所以义惠侯硬是*着瓦刺国的国君签订了十年之约,十年内,瓦刺国不可犯我中原,并年年朝着朱棣进贡。而草原其余未被瓦刺国统一的部落和百姓应是大明子民!

  双方达成了协议之后,义惠侯立刻带兵返回中原,而义惠侯也知道,朱棣交给自己的真正任务是屠朵颜三卫、擒道衍和尚。

  大军行军途中,夜里安营扎寨时,义惠侯唤来了自己的两名心腹,说了要屠杀朵颜三卫的事,而自己当然是要擒住道衍和尚!

  义惠侯的心腹毕竟也都是正规军官出身,其中一名心腹听完了义惠侯的话后,立刻说到:“侯爷,这朵颜三卫和我们一样,随着王爷一路起兵南下,和我们一起在战场上杀敌,也是我们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们这样做难道不怕日后被天下唾弃么?”这些从小接受古思想教育的人心里还是存在这些该有义气和血性,所以实在是不忍心对着曾经和自己一起在战场上厮杀的兄弟们下杀手!

  其实这些道理,义惠侯都懂,可是不这么做的话,朱棣大业成功之路上一定会再被宁王羁绊一下,所以屠杀掉宁王的部下是势在必行的。便严肃起了脸,对着那两名心腹说到:“我心意已决,明天我们行军之途走,会路经一个山野,就在那里为这些兄弟们送行,你们俩现在立刻回去传令部下准备吧!”义惠侯吩咐完了后,立刻让两人退下了,自己则拿起了自己的方天画戟开始擦拭……

  第二天,到了义惠侯指定的地点后。义惠侯对着大军说到:“好了,大军原地休息一下,我们等会休息好了,再赶路。”义惠侯知道,这朵颜三卫是马上作战的队伍,只有让他们下马后,自己的部下才能好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屠杀掉!

  朵颜三卫是由着道衍和尚带领的,道衍和尚见义惠侯已经发话了,便告诉朵颜三卫也下马休息。而道衍和尚自己也下马在原地取出了干粮,准备进食……

  义惠侯见朵颜三卫和道衍和尚都处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手势以比划,大批的步兵直接去把朵颜三卫团团围住,进行了屠杀。而道衍和尚见状不妙,立刻起身用轻功开始想要逃窜……

  义惠侯见道衍和尚飞出了包围圈后,立刻手持着方天画戟直接朝着道衍和尚的方位飞旋而去,好像一条飞舞的红色火焰一般!

  道衍和尚看到如此的情况心里也明白了这是朱棣的意思,从一开始朱棣就是要让宁王的势力彻底根除,可见这朱棣心机太深。而自己现在根本就不是义惠侯的对手,逃是逃不掉了,唯有放手一搏了……

  道衍和尚见义惠侯飞进,立刻双手握拳,隔空朝着义惠侯打去,空气中形成了两道小型的漩涡,但力量仿佛是可以毁树碎石一样!

  义惠侯见空中见道衍和尚出招,直接用手里的方天画戟以比划,将道衍和尚发出的两道漩涡直接劈开了。这义惠侯得武功不知道比道衍和尚高出多少倍,所以面对道衍和尚,他还是有一定的把握,所以也不着急出招,而是继续朝着道衍和尚前进。

  道衍和尚见义惠侯*近自己,立刻直接迎了上去……

  义惠侯见道衍和尚迎着自己出招而来,立刻挥动着手里的方天画戟,舞出了一道道银光,直接朝着道衍和尚的双肩和膝盖打去……

  “砰、砰”几声,道衍和尚直接被打倒在地,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了。

  道衍和尚见状,就知道自己可能是凶多吉少了,便对着义惠侯说到:“动手吧,给我个痛快。王爷真是错信了朱棣!”

  义惠侯听完了道衍和尚的话后,并没有动手,他深记朱棣的话,擒道衍和尚,这就说明朱棣不想杀他。留着他一定有他的道理,便直接封了道衍和尚的几处X道,让人把道衍和尚装进了牢车之内!

  义惠侯解决了道衍和尚后,又回头看了看满地朵颜三卫的尸体,有点悲天悯人的对着自己的心腹说到:“埋了吧,把这些将士们好好的安葬一下!”义惠侯心里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做大事就必须得牺牲一些人,而这些朵颜三卫就是朱棣成王的牺牲品……

  处理好了朵颜三卫的尸体后,大军继续行军赶路。义惠侯一门,因祖上对朱元璋葬父给地而得到了福泽。可是真正保着义惠侯一门从明初一直到明朝灭亡为止,刘家都可以世袭义惠侯爵位的功劳却全是这位第三代义惠侯刘世海的功劳,他深知朱棣下令屠杀了宁王的势力而又不杀宁王和道衍和尚,就说明朱棣心里对宁王还是有一些兄弟之情的,只不过是兄弟之情和大业比起来有些微不足道而已。所以义惠侯在处理屠杀朵颜三卫和擒住道衍和尚一事的善后工作上做足了处理,可谓是深得朱棣的欢心!

  义惠侯大军赶到了瓜州之时,并没有把道衍和尚带进城去,而是让心腹在城外找了秘密的地方轮流看守着道衍和尚,义惠侯知道,如果宁王看到了道衍和尚被生擒的话,一定会和朱棣撕破脸的。所以义惠侯这么做也算是为朱棣顾及了一下他那少的可怜的兄弟亲情……

  但是此时的朱棣已经渡江了,而义惠侯听到此消息,也立刻只身过江!义惠侯到了后,朱棣的攻京阵容算是差不多了齐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暗约

  义惠侯赶到了后,朱棣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了直接攻城的想法了。而宁王,见义惠侯只身前来,已经料想到了自己的人肯定是遭到了不测,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又不可能向朱棣表现出什么情绪来,以免自己的性命也遭到威胁……

  宁王见义惠侯也回来了,便对着朱棣说到:“四哥,现在我们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下一步是不是该攻城了?”宁王现在不再抱有任何的和朱棣一分为二治理天下的想法了,只希望快点结束这场战争,如果朱棣念在手足之情和自己这一路随他起兵的功劳,估计也不会太亏待自己!

  朱棣的确是想着攻城,可是赫杨迟迟没有传来消息,而这金川门是朝廷的最后一道屏障,朱棣也料定了这里绝对是被派了重兵做生死一搏的地方,所以暂时也不敢大意。便摇了摇头,对着宁王和马三保还有义惠侯、徐曾寿说到:“先不急,我们得先派人打探清楚金川门内的情况,不要冒然行动,以免错失良机!”现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马虎一点,所以朱棣还是不敢轻易的下令攻城!

  而马三保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