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魔王-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我可提醒你一点,咱们老祖宗一直说过犹不及,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过犹不及的道理你应该明白。如果你给我把这里弄得从草不生,我撤了你的职,你就给我好好地在这种树吧!”

    张士贵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然后程知节又给他说了很多发展的办法,张士贵和金德曼听得眼中异彩连连;连忙记了下来。

    等他们都退下,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五哥,这些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真是让人听了匪夷所思有感觉这很有道理。”

    “陛下,这些都是小道,不足为奇。我就会这么一点东西,一说大家就都会了,再让我去想更好的办法我就不行了。”

    “五哥真是太谦虚了。”

    众人在鸡林州呆了将近一个月,然后坐着海军的大船来到了倭国。瀛洲的第一任总督凌敬帅人前来迎接。在迎接的队伍中还有迁移过来的奚部落含珠等人。

    倭国的占领时间更长了一些,在这里大家随处都可以听到有儿童再用汉语朗朗阅读。他们的发音十分标准,几乎分不出是中原人还是倭国人。

    对于倭国人的教化改造一直是程知节重点关注的,他一来没有问凌敬这里的民生情况,而是让他带着直奔学堂,看看这些倭国人教化的如何。

    等视察完毕之后,程知节很是赞扬了一遍凌敬,接着才开始询问倭国人的民生收入。

    瀛洲的百姓很多都已打渔为生,渔业也是瀛洲的第一大产业。就在近期他们意外的捕捉到了一条十几丈长的大鱼,说是要献给伟大的皇帝陛下。

    李世民一听就来了兴趣,他带着众人来到了海岸边,果然发现这里正躺着一条十几丈长的大鱼,人站在它的面前就像冬瓜面前放了一只鸡蛋。

    李世民等人哪里见过这种庞然大物,围着转了好几圈赞叹不止。

    程知节问凌敬:“这只鲸鱼你们是怎么捕捉上来的?”凌敬偷偷一撇嘴道:“这家伙力大无穷,就是我们海军战舰都不敢随便靠近。那里是这些渔民捉得住的。是这家伙自己找死跑到了海滩上。”

    程知节一听哈哈大笑。等他们一直都看够了,这才有人上来一点点的斩杀分解;分给在场的众人。

    李世民对程知节道:“五哥,你说这是什么鱼?怎么能有这么大?会不会是海龙?”

    程知节道:“海洋这么大,什么珍惜的东西没有?即便是海龙,这不也上岸来拜望你这位真龙。”

    众人一听一齐大笑,李世民更是心情舒畅,笑声直上云天。

    他们在瀛洲带了一段时间,然后坐船经过琉球,最终在岭南番禹着陆。在这里李靖和张出尘早就在海边列队迎接。

    “三哥,才几日不见却更加的精神了。”程知节和李靖一见面就开起了玩笑。

    李靖哈哈笑道:“五弟这是无官一身轻,却更加的心宽体胖了。”众人一起哈哈大笑。

    李世民看着港口停满的商船,还有人不停的在装卸货物,不由感叹道:“李将军真是有变沧海为桑田的本事。以前的不毛之地,蛮夷之处;现在竟然如此繁华,连我的长安也是自愧不如。”

    李靖连连摆手道:“惭愧,惭愧,这可不是我的功劳。这个地方是商船拉出来的繁华,我根本就没有做什么?估计换了任何一个人,只要用心都能做好。”

    李世民不住点头道:“李将军这句话说得好!用心!很简单的两个字却是一个人生的态度,用心不容易啊!”

    李靖道:“陛下谬赞了。不过说到成绩我却要带大家去看一个东西。”众人一听十分好奇,随着他进了都督府。

    他拿出三袋子稻米对大家道:“陛下,各位,这是我们今年的收的稻米,大家可以看看。”

    众人凑上前一看这些稻米品相一般,距离贡米的颗粒晶莹饱满相差很多。

    李靖看到大家惊讶的样子笑道:“各位看这些稻米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是你们可知道这是我今年三次的收成。我们这里气温很高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经过我们的培育亩产达到三石,一年三熟,每年的亩产就是900石,大约一千斤。”

    众人一听去给全都大惊失色,呼啦一下子围了过来,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

    李靖接着笑道:“用这种稻种我们逐渐在岭南试验过,虽然一年三熟很难,可是做到一年两熟是绰绰有余,在江都也能保证一年两熟。而且江南地带水利充沛。

    只要咱们开发好了江南,到时候江南一熟,天下丰足;百姓就再不会饿肚子,也不会再有饥荒!”

    李靖几句话说的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众人听了无不惊骇;李世民更是退后一步,突然对李靖一躬身深施了一礼道:“将军这是大功德!朕替天下苍生,拜谢将军!”

    李靖赶紧闪身躲开,接着还礼道:“臣亏不担当,这都是臣应该做的,臣不敢居功。”

    李世民的等人又在岭南呆了大半个月,重点对一年三熟的稻谷和来往的商船进行了考察,然后满意的离开岭南回到了长安。21010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庆祝活动

    这时已经是12月份的天气,李世民出去了这么一圈有些意气风发。他对程知节道:“五哥,这一次你给我上了很深的一堂课。大魔国的各个方面的确都比大唐更加先进,也更加的有朝气。

    通过这一段时间考察,我准备大魔国和大唐的合并暂时不全面开始。我要维持大魔国3到5五年的相对独立。这一段时间大魔国去番号,名义上归属大唐,军队优先合并,其他方面先维持自己的运作模式。

    我会让大唐的官员到大魔国学习实习,迅速的推广大魔国的管理方式。”

    “陛下圣明!”程知节躬身施礼,接着问:“陛下,您认为什么时候咱们什么时候合并合适呢?”

    李世民戏谑的笑道:“怎么着?五哥这么着急的就要撂挑子不干了?你可是答应我,咱们要一起打下一份大大的疆土。”

    老程摸了摸脑袋道:“我这个人是一个皮赖的家伙,对于政事一窍不通,这么多年我一直到处乱跑,家里的事情都是杜如晦他们在处理。

    相对来说对于军事我就还更在行一些,你还是让我干我的老本行算了。”

    李世民苦笑摇头道:“五哥,现在已经是年底,我想明年元月一日改元贞观,咱们到时候在宣布这个消息怎么样?”

    程知节眼睛咕噜噜只转,他一拍大腿道:“好!就按陛下说的。不过我有一个建议;为了显示陛下继承大统,普天同庆;咱们举行一次庆祝活动怎么样?

    咱们还可以邀请各国的使节来,举行一次大阅兵,彰显一下咱们大唐的国力,好好地吓唬一下子这些兔崽子。”

    李世民听得眼睛放光,他拍手道:“还是五哥想的周到,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去安排礼部准备。”

    程知节连忙把他拦住道:“别呀!陛下,礼部那一套祭天拜地的程序都臭大街了。再说陛下登基的时候已经做过,再做就不新鲜。你把这件事情交给我,保证陛下满意,把那帮异族人吓得胆战心惊。”

    “行吗?”李世民还是觉着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交给这个不着调的家伙有点不放心。

    程知节拍着胸口道:“陛下放心!这件事情你就交给我吧!我一定给你办的妥妥的。”李世民见到程知节说的笃定,也就点头同意。

    程知节谢了恩,扭头就跑,去赵王府把李元霸提溜了出来;然后跑到了兵部尚书府把屈突通也叫了出来,让他们给自己准备最最精锐的士卒。

    他要求这些士卒各个必须身长八尺,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可;要求军部提供统一的服饰,器械;他要操练军队。

    他让李元霸从玄甲骑兵中挑出,战马毛色纯黑,个头大小一致的玄甲骑兵50名也来参加训练。

    接着老程又从工部借了不少的人,丈量皇宫南面的朱雀大街,并且在朱雀门的前面搭建一片检阅台。

    连礼部也没有逃脱,程知节命令他们选拔勋贵和各界代表;邀请他们元月一日前来观礼,并且要求选拔长安城内老实本分的百姓来参加庆祝活动。

    同时礼部还要大发请帖请天下各国的使臣前来观礼,并做好接待的一切事物。

    接着山东大魔国研究所的崔景带领着一大帮子人飞速赶到长安;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新鲜东西,迅速的开始装扮长安街头。

    元月一日要普天同庆,共同庆祝伟大的唐王李世民改元贞观;这一消息迅速的在长安城传播。

    礼部尚书王圭虽然是李建成的嫡系,但是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很快地就找到了李世民,埋怨他不应该把这么一件大事交给程知节这么一个粗人。

    到时候普挺同庆全城有头脸的人物,还有各国的使节,以至于全城的百姓都要来,如果丢了我们大唐的面子,岂不是有损大唐的荣誉。

    李世民连忙解释道:“这又不是朕的登基大典,只是一次改元的庆祝活动。再说目的是震慑各国使臣,所以还是让军队来做比较合适;这一次礼部就好好的做好配合,不要在掺和了。”

    王圭这才愤愤不平的退了出去。李世民毕竟有些不放心,摆驾去了教军场想看看程知节是怎么训练士兵的。

    程知节现在正指着这群大兵破口大骂,他已经给将自己手下最会练兵的段志玄,曾龙,李军、郑坡等人都叫了过来;但是忙活了两三天有的人连左右都还分不清。

    “每人左手寄一个带子!你们都TM记住系着带子的是左手!每次转向的时候先想一想!

    这一次庆典阅兵时间紧迫,总共才一个月的时间,你们要根据我的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没有个动作。从我开始每个人都要做好掉20斤肉的准备,这一次活动决不能有任何失误。”

    李世民一听,转身回宫,再也没有过问过庆典训练的任何消息。

    随着距离元日原来越近,朱雀大街被整治一新,各个角落都被打扫的一尘不染,街道上画好了各种各样的标志,红灯挂满了街道两旁。

    观礼台也都搭建完毕,用琉璃瓦装点,用金色大漆粉刷过的观礼台更显着金碧辉煌。

    在宫门的两旁搭建了两个硕大的木头架子,上面挂着一个巨大的用羊皮缝制的袋子,大家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问程知节也只是嘿嘿一笑道:“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肯定会吓所有人一跳。”

    众人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静静的等待着在元日的一天答案被揭晓。程知节这几天将军队的训练全交给了段志玄等人,他天天拿着检阅的流程计划和李世民核对,将每一个细节都确定无误。

    时光飞逝武德五年已经过去,迎来了贞观元年的第一天。这一天红日东升,万里无云,让人一出门就心情舒畅。

    朱雀大街早就已经戒严,只有拿着官凭路引才能够进入。李世民夫妇陪着老皇帝李渊,来到了皇城的城楼之上。周围都是随着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大唐王朝的勋贵。

    众位大臣一看到他们父子上来,赶紧跪伏在地参拜太上皇和皇帝陛下。

    李渊新遭丧子之痛,又被逼退位心情可想而知;今天一看到这么多的老臣不由感慨万分;上前将这些老臣们一一搀扶起来。

    李世民夫妇搀扶着父亲来到了城楼之上,庆祝仪式正式开始,在秦王破阵乐的伴奏下;第一项是程知节带领着杜如晦、岑文本、魏征以及张鼎、秦琼、李靖向李世民献上大魔国的旗帜,表示效忠。

    李世民让内侍将大魔国的旗帜送了上来,然后宣布大魔国正式并入大唐朝。唐朝一下子拥有山东,辽东,鸡林州,瀛洲,琉球、岭南、南阳、江都等大片土地,疆域几乎扩大一倍,人口增加一倍还多。天下进入大一统盛况。

    “万岁!万岁!万岁!”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播,饱受乱世之苦的人们忘情的欢呼;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李渊看着站在城楼接受欢呼儿子,心中此起彼伏;这个儿子也太好运了,大魔国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投降了。

    李世民站在城头,摆手让内侍上来宣读诏书;他封杜如晦蔡国公,吏部尚书,赐实封一千三百户。封岑文本为江陵公,中书侍郎;封魏征为郑国公尚书左丞。

    接着封张鼎为东莱公,海军大都督;又封秦琼为胡国功,左武卫大将军;封李靖为卫国公,尚书右仆射。

    最后李世民看了一眼程知节,微微一点头,那位内侍接着念道:“册封程知节为大魔郡王,骠骑大将军,授使持节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

    众人听了一阵惊呼,能够因公封王的外姓人不多,罗艺也是赐姓李才被封为燕郡王,没想到李世民一下子把程知节封王,而且让他总督六州军事。

    这六个州都是临近辽东和突厥,很显然李世民的意思是让他主持这几州的兵马准备对突厥用兵。

    程知节等人磕头称谢,然后老程的大嗓子震天震地的大吼了一声:“陛下改元贞观,中原一统,庆典开始!”

    随着老程的一声大吼,秦王破阵乐的音乐震天震地;悬挂着羊皮袋子的木架子下面燃起了通红的火焰。

    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个抻长脖子静静的看着;没有过多长时间,羊皮袋子慢慢的鼓了起来,并且缓缓的漂浮起来。

    这两个羊皮袋子越来越大,最后足足有两间屋子大小。在羊皮袋子上划着两条黄龙那正是大唐的旗帜。

    两条黄龙张牙舞爪,扶摇直上,缓缓的升到半天空。它们并没有停止,带着两个一丈方圆的木蓝缓缓的向上攀登。

    “哗!上面有人!快看上面有人!他们飞起来了!他们上天了!”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两个木栏中的士兵猛地抖下两条红了的条幅,上面写的是:江山不老,大唐永春!20110


………………………………

第四百七十八章 震撼人心

    木栏中的军兵也奋力的敲起了战鼓,激昂的鼓声好像响彻天空的巨雷,震得大家目瞪口呆。

    李世民恨不得站在上面的是自己,他狠狠的瞪了老程两眼,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你怎么不早说?说什么也得是朕先尝试一下。

    长孙无垢惊讶的长大了红彤彤的小嘴,程知节说过自己有一天可以让她飞上天空,没有想到这个梦想就在自己的眼前实现了。

    李渊以及众位文武大臣还有各国的使节,以及参加活动的长安百姓,一个个仰着头,下巴差点没有掉下来。

    程知节看到大家的表现大吼道:“陛下洪福!苍天为贺!大唐万岁!”

    那些观礼的百姓和大臣们也都跟着大声吼道:“陛下洪福!苍天为贺!大唐万岁!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那些外国使臣一个个面色铁青,不知道该怎么办,飞天的奇迹让他们也怀疑唐朝是不是真的得天眷顾。特别是突厥的使者,作为众多异族的使者的领袖,他们趾高气昂,是想着跳大唐庆典中的破绽,准备看笑话的。

    没有想到大魔国和唐朝的合并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接着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唐的飞天行动彻底让他们闭上了嘴。

    “庆典阅兵,开始!请众位起立,升大唐龙旗!”程知节大吼一声,接着安排好的士兵跟着他大声吼叫。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强自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搀扶着太上皇李渊站起了身。旁边的文武大臣以及观礼的观众也赶紧站起身,那些使臣们互相对视一眼,也都不情愿的站起身。

    “咵!咵!咵!”三名身高九尺的士兵迈着整齐,甚至可以说一丝不苟的步伐,慢慢来到了朱雀门前。伴随着秦王破阵乐的响起,中间的士兵猛地甩开龙旗,迎着朝阳缓缓的将龙旗升起。

    音乐停止,龙旗同时升到顶峰,三名士兵转身像标枪一样站在了旗帜的前面。他们犹如木雕泥塑一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好!”李世民激动地不住鼓掌,周围也是欢声擂动。

    程知节骑着自己的如火一样的虹光战马,缓缓来到朱雀门前,他猛地一敲胸口,大声吼道:“皇帝陛下,检阅部队已经准备完毕,请您检阅!”

    李世民重重的一点头道:“好!开始!”

    “是~”程知节扯着嗓子大喝一声,拨转马头飞驰而去,“开始!第一队列前进!”

    远远的传来一声嘶吼,接着朱雀大街的东面响起响亮的脚步声,记着一个由50人组成的庞大队列缓缓而来。

    他们就像用绳子拉出来的一样队伍笔直,一举手一投足完全的一模一样,

    “向右看——”最前面的三位士兵大喝一声,这一队长枪兵猛地长枪从他们的手上被提了起来,斜刺苍穹。

    这一系列动作快慢停顿都完全一致,哗的提枪,举枪,刺枪的声音震撼这众人的眼睛和耳朵。

    “咵!咵!咵!”部队在向右仰视李世民的同时,也更换了一种更加有气势,更加响亮的步伐。没有亲自经历,没有亲眼目睹根本不可能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

    李世民浑身一颤,他松开了老皇帝李渊,猛扑到城墙的垛口,想要看的更加清楚。

    李渊也被同样震撼着,他顾不得计较儿子的失礼也同样的扑到了城楼前面。众位大臣,观礼的百姓也同样激动地难以自己;那些外国使节都悄悄的擦拭了一下头上的汗水。

    长枪兵过去之后,后面是盾兵,陌刀兵,弓弩手,轻骑兵最后是50名玄甲骑兵。

    当这些士兵拍着整齐的队伍一点点的走过朱雀门口,李世民这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过神来。旁边的文武大臣,观礼的百姓以及各国使者全都深吸一口气回过神来。

    在后面是人们欢庆的队伍,他们手里拿着花环,穿着鲜艳的衣服缓缓走过朱雀门前像李世民躬身施礼,表示尊敬。

    李世民已经恢复了往常的从容淡定,他站在城楼缓缓的冲着下面穿梭的人群挥手致意。这个庆祝过程一直维持到了中午时分才算结束。

    下午李世民召开盛大的国宴招待文武百官和各国的使节,大家开怀畅饮再次对李世民表示祝贺。

    这一场国宴一直维持到晚上,李世民有再次把大家请到了城楼上;众人对于今天的庆典已经充满了期待,他们刚刚坐好,五颜六色的烟花轰的一声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烟火。

    程知节已经退到了幕后,他静静的陪着自己夫人们,点评者天空中绚丽的烟火。长安的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盛况,差点没有跪在地上像神灵祈祷。

    这些外国的使臣们目瞪口呆,暗想大唐是不是得到了上天的庇护所以才能在变幻出这么美丽的魔法。

    等烟花表演结束,众人久久不愿意离开,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垢来到了程知节身边,看到他正和几位妻子回味点评者今天的庆典。

    “五哥,咱们再来一回怎么样?”

    程知节一愣道:“陛下,这种庆典一多了就有了劳民伤财之嫌;而且多了也就不再神秘,不再新鲜;就不能再有在这么强大的震慑力量。我觉着咱们还是过一段时间举行一次比较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那你以为多长时间一次为好?一年来一次好不好?”

    “陛下何须这么心急?依臣的意思十年一次比较妥当。”

    “十年,人生才有几个十年?是不是太长了一点儿?”

    “哈哈哈,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以后的日子长了去了,何必如此着急?”

    “五哥说的也有道理,对了,你可是承诺过我们要飞上天空的,今天这个大家伙终于能带人飞天了,你怎么不早跟朕说一声,让我先试一试飞天的感觉。”

    程知节一头汗水道:“陛下,这个热气球还并不很成熟,而且受到天气限制很大;我们现在升天还冒着很大的风险。今天也是陛下鸿福才侥幸成功。

    如果陛下贸然上去,真出了什么意外,臣是百死难辞其咎。不过臣像陛下保证一年之内一定把热气球稳定下来;让陛下早日能够俯瞰我大唐的锦绣江山。”

    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有些余犹未尽的样子和长孙无垢回了皇宫。程知节也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回到了长安李世民赐给的宅院中。

    “魔王,陛下命令你幽州刺史,总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的军事,你准备什么时候道幽州上任。”

    程知节哈哈笑道:“这个我得和陛下好好地商量一下。不过我估计得等大魔国完全合并完毕之后。我这个幽州刺史主要是为了以后攻击突厥,现在就任没有多大的意义。”

    崔瑜替他整理了一下衣服道:“那就好好地休息一下,不要总把自己当成不可战胜;王位都已经过让出去了,不就是为了好好地休息一下吗?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劳累。你看你这几天,比自己做魔王的时候还忙呢?”

    “娘子说的是!等大魔国彻底的和唐朝融为一体,我这个魔王就该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