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帝师-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鸿升笑了起来:“陛下说的天下,是这个大唐。微臣说的天下……”
夏鸿升腾出了一只手来,高举起来向上指着:“是这天底下!”
李世民眼中一凝,不知怎的,下意识的退后了一步。
夏鸿升后退几步,拉住那匹绢布,两手用力一抖,绢布展开,足有将近一丈长宽的一面绢布,就这么摊开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那是一面地图!
上面画的,是李世民见所未见的东西!
线条曲蜒,标记的密密麻麻。
蓦地,李世看到了一个字,心头一抽,两眼猛然一凝!
唐!
四周有一些曲折的红线,勾勒出了它的形状。
大唐!这个在他眼中拥有四海四方的天下,在这张地图上,竟然连十之一分也不到!
大唐……居然这么……小?
“这……夏卿,这……”李世民惊讶的失神了,他从来不知道,从来没有想过,在大唐之外,居然还有如此的广博。
夏鸿升看着李世民,相信他此刻的这份吃惊,这份失措,恐怕连他在面临杀死亲兄弟的抉择的时候,也都没有过。
夏鸿升静静的等待着李世民,等待他从这震惊和失措中镇定下来,恢复过来。他丝毫没有吃惊于李世民的反应。在一个认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全世界了的时代,夏鸿升很清楚一个人见到了这个世界完整的样子之后的震惊。
那已经不是震惊,而是对其世界观的颠覆和重塑。
良久真的是很久,久到外面的天色都暗了下来。
“夏卿……”李世民似乎艰难的咽下了一口唾沫,才说出了话来:“可否……给朕说解一二……”
夏鸿升点了点头:“陛下可教太子及诸位皇子前来,容臣为陛下及太子讲解一堂‘地理’课。”8
………………………………
第622章 井底之蛙,坐井而观天
“这是西域……这里是波斯……”李世民低头在那张地图上面辨认着:“再往西,这里只怕就是大秦?”
“大秦在更西边的这里。”夏鸿升在地图上指了指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对李世民说道:“咱们大唐的间谍如今已经足至大秦。陛下所指的位置,目前尚属于波斯,不过,依微臣看,再过两年,就要分割出去了。具咱们的间谍回报,这里出现了一个宗教,叫******教,它的教徒称作******,其宗教领袖正带领教徒趁着波斯与大秦之间的相互攻伐而崛起,而波斯已然是强弩之末,犹如秋叶,如今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这支宗教军队却正是教派初立,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却如春草。宗教信仰令这支军队无比团结,战斗力极其强大,绝不容小觑。也是如今这么一整块大地上面,唯三能同咱们大唐军队有一挣之力的军队之一。不出两年,波斯就会在这些******的进攻下败落乃至于灭亡。******教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宗教,为了传教,可以不惜一切的发动圣战,向四面扩张。波斯一亡,其必继续东进,而西域诸国在其面前不过土鸡瓦狗,最终,他们会到达大唐西边的疆域,届时,大唐同其必有一战。”
“什么?”李承乾惊呼一声:“他能从波斯一路打到咱们大唐?这中间可是万里之遥,如此长距离的奔袭,岂不是兵家大忌?”
夏鸿升摇了摇头:“不,并不是这样。这股力量,在是一个国家之前,其先是一个宗教。所有的宗教,传教都是第一位的。只是这个宗教传教的方式有些不大一样。它通过征伐和占领来传教。教徒基于共同信仰的团结和狂热,是这股力量之所以疯狂而强大的根源。”
李世民盯着地图看了看,长叹一声,说道:“《庄子》有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今朕何不若井底之蛙,坐井而观天!”
“陛下,不可如此来论。”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之前,咱们大唐有突厥这个巨大威胁,所以我们理应将眼光聚在大唐周边,这样才能专注于大唐自身的发展和强大,专注于大唐的主要威胁,而不受到其他的扰乱。所以那时候,这份地图微臣也并未拿出来。而今,突厥既灭,周边再无能与大唐比肩者,林立之国皆对大唐俯首称臣,难免会令陛下松懈。所以,就是时候将这份地图交给陛下了。”
“是啊!朕还不能松懈!”李世民低头看着那面世界地图:“这天下竟然是如此之大,这四海居然是如此之广!这世上仍有可比肩大唐之劲敌,朕绝不能松懈!”
“陛下英明!”夏鸿升笑道:“不过,陛下也无需过于忧虑,咱们大唐已经领先于其他地方太多了,而且咱们大唐的各种技术仍旧在不断的改良和进步,会不断的领先下去,并将领先的差距拉的更大。只要咱们大唐国内的后勤供应能够跟得上,不至于拖垮了经济和百姓,那咱们大唐的军队目前来说几乎是无敌的。”
“方才,夏卿所言,有唯三能与大唐军队比肩之军队,在哪里?”李世民盯着地图,目光很是狂热,那神色让夏鸿升想起来了李世民谋划突厥时候的样子。
可能李世民跟毛爷爷是一类人吧?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只有面临威胁能够令他们感受到激情,只有消灭威胁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乐趣。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夏鸿升手一挥,在地图上面用指尖画了三个圆圈,说道:“这里,这块大地的最西边,这些地方并非是一个国家,其类似于春秋之时分封割据,这些人善于联军作战,其也是宗教国家,信服一种基督教,因为宗教标志乃一十字架,故而其联军又号称十字军。这些十字军也是宗教军队,故而十分狂热,加之此地之人普遍高大壮硕,因而战斗力极强。”
现在虽然距离十字军东征的年代还十分遥远,但是夏鸿升为了给李世民树立威胁和忧患意识,故而这么说了。
“十字军……”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又说道:“下一个呢?”
夏鸿升手指东移,又说道:“此地,便是咱们说的大秦。原本这一整块土地都属于一个国家,名曰罗马帝国。而后罗马分裂,西边就是方才所言,而东边,就是这个国家,东罗马帝国。此国三百年前立国,如今正值鼎盛。其国中之族,自号罗马人,数千年历史之悠久,文明之繁盛,技艺之先进,绝不亚于我华夏人。不过同波斯长久以来的战争,导致了它开始渐渐走向了下坡路。不就,他也会成为那些******们的目标。他也是那些胡商们西行的终点,从咱们大唐带去的货物,会在此国集散,传往更西边。希腊火,就是此国制胜之法宝。不过,比之大唐的汽油,却又相去远矣。”
“东罗马帝国,朕记下了。”李世民点了点头:“下一个?”
“这里,就是方才臣所言之******教教徒兴盛之地。其宗教领袖率教徒征战,如今依然是波斯西边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其号为大食。”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也是此三者之中,必定最先与我大唐发起冲突与争端的一个。”
“大食!”李世民两眼灼灼,紧紧的盯着地图上面的阿拉伯半岛,目光在地图上来回了半晌,忽又指了指地图上的美洲大陆,问道:“重洋之外,这里呢?”
夏鸿升伸出指头画了一大圈:“此皆无主之地,其上唯野人而已。不过……”
夏鸿升又将手指移到了两块土地的衔接之处,往下画了一大圈,说道:“此地尤为神奇,广而无人,林木丛生。沿此山脉,有诸般粮食菜蔬之作物,皆可易种而高产,尤以土豆、番薯、玉米,此三种为最,适应性极强,山野平原皆可种植,且产量极高,绝不亚于占城稻!”
“什么?!”李世民又一次倒抽了一口冷气。
………………………………
第623章 打铁先须自身硬
“这正是我欲令陛下占据林邑同倭国之地的缘由。”夏鸿升不顾李世民的震惊,对李世民说道:“这一片土地,当今世上所知晓之人,已经唯余陛下,太子与微臣三人。大唐欲万世永昌,最先要保证解决的,就是百姓的口食。此地之粮食菜蔬作物,凡数百余种,若能得入大唐种植,则可使大唐不再缺粮,再无荒年。而欲得这些作物,就要想办法去到这片土地上。而要去往这片土地,只有两个办法。”
“海船?”李世民看了看地图,说道:“可此地距离我大唐之间何止数万里,焉能有海船得以航行如此之远?”
“不错,以咱们现在的船只,的确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林邑国的一种树木,最是适合造船,用这种树木做出的海船终年不腐,才可以胜任如此远洋之航行。”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若不用海船,则需往北而去,经辽东至于流鬼国,继续复向北而去,到这里……此地名曰夜叉国,沿夜叉国往东北而行,陛下看见了,这两块土地之间,此地距离最为接近。冬日此地极冷,且寒冻极久,可从冰上而过,至于此地,转而南下,终至此处。只是此举尤为凶险,比之海船更要凶险的多。夜叉国极冷,吐口唾沫,一离开嘴唇就已然成了冰,冰上也极其危险,有许多白熊。而走海路,除了需要林邑国的木材之外,也需要海港能够中转海船。我大唐夷洲之地,及倭国四岛,正可作为大唐出海之门户。”
“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如何知晓的?!”李世民惊异道:“莫不是有人行于天上,方能得见此天之下之全貌?又瞬息万里,可至于各处,得知当地之事物?!”
“哪儿能啊!”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这些都是华夏数千年来之积淀,可都是由人一点一点发现,这个见闻一些,那个见闻一点,又有人将这个见闻总结一下,那个见闻记叙一下,千年积累,方才有了这些发现。”
“这……便如这个地方,如此遥远,海船不可达,人力不可及,又如何能有人到这里?得知此地有作物,还能再传回来?”李世民指着南美洲的地图,问道。
呃,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夏鸿升挠了挠头,眼珠一转,解释道:“自然也是有人知晓的。陛下岂不闻《梁书》之中有扶桑传,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扶桑?”李承乾插话道:“扶桑不就是那倭国?”
这夏鸿升当然知道,不过,这不是得自圆其说么,要不然李世民又该纠结在这地图是如何出来的这个问题上面了。
扶桑国,在现代没有争议,是指日本。但是在古代,扶桑国没有特定的说法,一说为日本,一说为墨西哥。
始倡扶桑就是墨西哥这种说法的人,是一个法国人,叫金捏,他于十八世纪提交的一个研究报告中说:根据中国史书,在公元五世纪时,中国已有人到达扶桑,而扶桑,他认为就是墨西哥。在中国学者中较早响应这种说的是章太炎,他在所著《文始》中也认为扶桑即墨西哥。金捏所说的中国史书,就是指《梁书扶桑传》。这种说法认为,扶桑国应远在西半球的美洲。因为原产于墨西哥的棉花,即具备《梁书扶桑传》之中对于扶桑木所描写的全部特征。另外,墨西哥玛雅人的首领称“dui……lu,”,其发音正是《梁书》中所说的扶桑国贵人:大小“对卢”。扶桑国有南北二监,南监押轻犯,北监押重犯,重犯子女,男孩八岁为奴,女孩九岁为奴,这也是墨西哥玛雅人的制度。
“并不是。”夏鸿升摇了摇头:“可惜其人已逝,否则,当可为陛下讲述异域之风情。”
“那这些东西,你又是如何知晓的?”李世民追问道。
夏鸿升挠了挠头:“我师傅是山中隐士嘛,隐士与隐士之间也是常常会交流的,所以就知道许许多多的东西,就教给了微臣,微臣自然也就知道了。隐居高人之间也会互相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这叫互通有无嘛,正所谓你有一杯葡萄酿,我有一碗三勒浆,大家互相不理,那你只尝到葡萄酿,我只尝到三勒浆,若大家相互交流,那你我便既喝过葡萄酿,也尝过三勒浆……所以师傅他们会常做交流,说起自己所通晓的知识,于是大家就都有这些知识,知识就更广了。”
夏鸿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绕了一大圈子,这锅又推到了那些个莫须有的君山隐者身上了。
“果然不愧是山中高人!此言大善!”李承乾这时候一记神助攻,顺利转移了话题:“先前大家就是太过于敝帚自珍,有什么知识技术都自己藏着掖着,导致许多东西都失了传,若是有升哥儿的师尊那般豁达,就不会失传了。所幸,专利法推行之后,眼下已经好了许多了。”
顺着李承乾带走的注意,夏鸿升又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张图纸您还是收好,只怕十年之内,暂时是用不上的。”
李世民到底是个雄才大略的,激动却并不冲动,听了夏鸿升的话,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每一步须迈的坚实,才能走得更远。眼下之计,乃是提升大唐之国力,而非是好高骛远――朕要将此图挂于书房卧榻之前,时时观之,以为鞭策!”
“陛下英明!”夏鸿升一记马屁赶紧拍过去:“打铁先须自身硬!陛下并不冲动,能脚踏实地,这是最好不过了。”
“好!好一句‘打铁先需自身硬’!”李世民眼中一亮,笑道:“夏卿,真不愧坊间谪仙人之称号,我大唐有夏卿相助,定能万世永昌!我李家能得夏卿之义,亦是福报!夏卿不负朕,朕和大唐,李家,也必不负卿!此番献图劝谏之功,朕必当重赏之!”
………………………………
第624章 盘算
李世民收起了夏鸿升所画的那副世界地图,然后又转向了夏鸿升,说道:“既然如此,那对于这些遣唐使,夏卿准备如何操作?”
“遣唐使来到大唐,目的是为了学东西。那咱们就让他们学,给他们安排地方学。不过,咱们安排地方的时候,要有个讲究。首先,需要将这些遣唐使同他们的随行人员分开,不使他们通过这些随行人员的手中向外传达消息。”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其次,安排这些遣唐使的时候,提前了解一下其所擅长,然后避开其所擅者来安排。再次,所有被安排了学习的遣唐使,都要安排一名间谍人员扮作侍从,时刻监视,防止其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另外,所有的遣唐使,都要安排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同朕所想无二。”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会问明情况,有欲学我大唐之文化者,全准许送入国子监内,让他们好生学学四书五经,学学吟诗作词。”
“陛下迎面!”夏鸿升笑了起来,说道:“不仅如此,陛下,这些遣唐使,咱们好吃好喝的养着,怎么奢侈怎么来。无关紧要的东西想学什么学什么,但是技术却一样也不能给他,做到外松内紧。那些遣唐使怎么着不得在咱们大唐待上几年?这几年里面,让他们都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待到他们返回,咱们一来安插间谍,二来,送东西,各种送!他不是喜欢佛经么?好,送一船,让他们看个够!再把咱们的白酒啊茶啊玻璃品啊……总之就是各种吃喝享乐的东西还有那些奢侈品,送!都送!送的多多的,最好让其国主和主要的大臣都能够沉迷于其中,养成一种奢侈的生活习惯。那些东西他倭国又做不出来,而送去的东西总要分玩的,可是他们骄奢攀比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啊,所以就只能再找咱们大唐要了。头一回,是咱们回访的礼物,往后那可就不能白送了。那都是商品,得买!这样一来,倭国的财富就到了咱们大唐的手里了。奢侈品很贵的,买的越多,倭国百姓就被搜刮的越厉害,就越是上下离心。这个时候,咱们的间谍开始运作,鼓动倭国的百姓起义造反,使倭国陷入内乱。”
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办法,不禁笑道:“夏卿这经济战用的真是熟络,好生生一个倭国,就被夏卿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给搅成了一滩浑水。”
“呵呵,陛下,还没完呢!”夏鸿升笑了笑,继续说道:“倭国内部动乱四起,这个时候咱们还不着急。倭国内部的各个势力争夺天下,肯定是混战不断,咱大唐正好可以大发战争财。倭国一旦内乱,肯定有人会在外部寻求支援。高句丽三国的能力,都没法真正帮的上他们,于是就唯有向大唐称臣,以获得大唐的支持。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如同对待薛延陀和突厥一样,咱卖兵器!倭国落后的很,其国又少铁矿,只有贵族才能有铁制的武器,大部分兵卒用的还是木头做的呢!若是咱们大唐的百炼钢――别说百炼,五十炼的就足够了――把这些兵器卖过去,那得到这批兵器的人必然塑像披靡。其他人一看,肯定眼红啊!于是也向咱们大唐来买。如此一俩。使得倭国内的那些动乱势力争先恐后的从咱们大唐买入兵器,这就又使他们陷入了军备竞赛之中。一方面咱们大唐得到了极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军备竞赛又拖垮和削弱了倭国那些动乱割据势力的力量,到最后,那就是唯有大唐得了实惠,而倭国的那些割据势力则是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结果。到了那个时候,只消我大唐水师以平定藩属之国的内乱为由,几艘船过去,这倭国指不定兵不血刃的就这么拿下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自经荡灭突厥一役后,朕就明白了经济战的威力。突厥被咱们大唐控制了粮草,它冻死牛羊无数的时候,咱们大唐一掐断它的粮食生意,突厥人立刻就食不果腹,再没了战斗力。朕想着,日后说不定有朝一日,我大唐仅凭经济,就足能使其屈服了。”
听到李世民对话,夏鸿升眼珠一转,立刻说道:“陛下所言非虚。曾经在西方有这么两个小城邦国家,其中一国因有黄金矿藏,故而十分富裕,而另一国虽与其比邻,但却十分贫乏,其国人只能靠被另一国雇佣做工,而挣来工钱顾住性命过活。贫乏那国自然眼馋,于是决定发兵攻打富裕那国。于是那富裕的一国国主就下令,再也另一个国家的人在此做工,并将其全部驱逐了出去。贫乏一国的大部分百姓,都是靠着在富裕一国做工,才能有口饭吃活下来的,此时一听因为自己的国主要攻打富裕一国,而导致富裕一国再不允许他们做工,这就断了他们的生路了!于是这些百姓便群起而造反,推翻了贫乏一国的国主,阻止了他去攻打富裕一国。这样他们就又能够去做工,得到饭吃了。陛下您看,富裕的那一国,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打败了贫乏的那一国。陛下,当咱们大唐的经济足够强大,影响力足够巨大的时候,陛下之所言,是必定会成真的。”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之中一片坚定,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十年,最多十年的时间!朕一定要让大唐变得足够富裕,百姓皆有其地,不再为吃喝发愁,军队随时可动,不必再受粮饷所限!”
夏鸿升心中却叹了口气――李世民的观念还是有待转变。
听他说的这些话就能看得出来,在李世民的观念里面,财富还只是局限在粮食和土地上。即使说,李世民的观念还停留在“农”的阶段,还是小农经济。还没有意识到,真正能够给这个国家带来富裕的,是“商”!
不过,李世民已经意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这依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而至于他的经济观念,则就只能在往后,慢慢扭转了。
………………………………
第625章 开眼看世界
给李老二画了一张巨饼,且连吃饼的法子也都大致说与了他,能不能吃的下去,接下来就得看李老二有没有这个好胃口了。…。…
夏鸿升将世界地图给李老二,并非是冲动之举,亦非不合时宜。而是恰恰正当好时机。
首先,大唐周边已经没有了能够威胁到大唐的存在。其次,虽然在地理上日本距离大唐并不远,比不少西域国家,亦或是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都要近,但是在观念上,那却是海外之国,从唐人的观念上来说,是李世民实际、亲自接触的,观念上的最远国家了。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算是李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再次,大唐如今的主要目标,已经由巩固国家安全,排除国家威胁,转变为发展民生经济。这一目标,容易使人暂时忽略军事上的发展,也容易滋养李世民的自大和自负,正需要一种刺激,来时刻提醒他,不要将眼光只局限于此,其实还有更加广阔的田地。另外,知道世界有很大,才不会成为一个井底之蛙,才不会被眼前一些小的利益所迷惑,看问题,看事情,格局就会不一样。
鸿鹄岂会在意燕雀?因其有更加远大的志向。夏鸿升有意使李世民的眼界放的开阔而长远,而不要只着眼于眼前,亦或是大唐紧邻的周边。
几比如说大唐和高丽。在李世民看来,高丽是汉之领土,如今必须要收回,收回高丽就是他的最终目的了。可在夏鸿升看来,李世民的观念不应只局限于此,而该是:这天下都是大唐将要制霸的目标,而高丽只不过其中小小的一个,远非终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