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帝师-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戏文光是看着,就连奴家都觉得好一番血气沸腾,恨不能亦提枪上马,为国立功。”月仙双目当中似有群星璀璨,盯着夏鸿升,热切说道:“这出戏文一出,天下‘女’子当以公子为知己矣!”
“那倒不必了。”夏鸿升笑着摆了摆手:“我只希望人们能从中看到‘女’子并非就真不如男子。也不求能有多大改观,至少准许‘女’子入学,便也足够了。”
夏鸿升亦知道,重男轻‘女’的观念持续了千年,又岂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一番举动所能改变的。便是在自己所来的后世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仍旧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唯所愿自己能够开一个先河,使得社会不再至于往畸形上发展,宋朝之后‘女’子的悲剧,不必再重演。
“那我便唱了。”夏鸿升收拾思绪,深吸了一口吸来:“这几日老爹爹疾病好转,居家人才都将心思放宽。且偷闲来机房穿梭织布,但愿得二爹娘长寿百年……”
藉着那时候帮舍友学唱这出戏的记忆,夏鸿升从头开始唱来。
一开始,‘花’木兰父亲病情转好,她心情愉悦,忙里偷闲还去织布,却忽闻征兵,被下了征兵文书……念及爹爹病重,方才有了些好转,弟弟又年幼,若无人应征,老爹爹便要抱病从军,一时间心急如焚。
这出是豫剧,而豫剧素来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而著称。又是豫剧里面经典中的经典,后世里即便是戏剧文化衰落,在中原地区,随便找个人,也都能拽出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就是这出豫剧的影响力。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公子唱的真好!”唱至此处,月仙‘激’动得抬起了头来,两眼放光,满是崇拜之‘色’,银牙轻咬,腮帮子都‘激’动的红扑扑的。
夏鸿升暗笑,不愧是最经典的一段,连月仙都能如此‘激’动。
一曲唱罢,月仙已然边听边将曲谱谱好,两眼明晃晃的起身走到夏鸿升的深浅,将配有曲谱的戏文递给了夏鸿升,声音发腻:“公子……”
说着,竟然软乎乎似若无骨一般,靠在了夏鸿升的身上。
哈哈哈,这出经典果然不凡,竟然给小妮子听得动情了!这是被自家公子的才华所折服啊!哇哈哈哈!某文抄公得瑟不已。
………………………………
第1191章 巾帼英雄有很多
曲谱和戏文都成了,翌日一早,夏鸿升便出门奔了长安,到了一处院落前面。
齐勇上前敲了敲门,待门房开了门,一看是夏鸿升,连忙给迎了进去,且迎且道:“公爷您稍等,小的这就去后面叫了公子来。”
这是荥阳郑家一个有些离经叛道的子弟在长安的宅子。
他姓郑名景字少游,虽是世家子弟,却不喜欢读书,偏爱做生意。因而与家中有些不合,干脆自己出来闯荡,在长安也是个左右逢源的家伙,同那帮纨绔很是相熟。后来一起跟随那帮纨绔入股夏鸿升的产业,挣钱在长安购置了宅邸。既同一帮勋贵关系交好,又在长安自立了产业,也让本家刮目相看了。
不多时,郑景便从后面走了出来,见了夏鸿升,施礼道:“哎呀,夏公好些时候不见了!”
“都是兄弟,莫要如此称呼,听了外气。”夏鸿升摆摆手笑道,他们自不生疏,故而夏鸿升自己往那一坐,直接说道:“这段时日太忙,大家伙儿也都外派出去的差不多,聚会也没人啊!少游兄,我今日来是想请你帮个忙。”
“只管吩咐。”郑景也是个直爽的,一边说着,一边也坐了下来。
“少游兄风流潇洒,想来对这长安城中时下有所盛名的倌人,当有所了解罢?”夏鸿升问道。
郑少游一听,顿时来了兴致,颇为自得的道:“不错,不错!莫说这长安城,就是洛阳时下正红的倌人,我也都关系甚好。”
“那便更好。”夏鸿升笑道,一边将戏本拿了出来,一边说道:“这出戏文,本该是演出来的,但我时间不够,等不了排演。故而想请少游兄安排一下,最好这几日之内,能让长安各馆的倌人儿乐师们,都给看客唱这一出戏文。并告知那些看客们,这戏文日后会排演出来,在剧院里能看。”
“此事好办,包在兄弟身上。”郑少游拍胸脯保证道。
“不止如此。先前仁实兄曾帮过我一回,找来许多说书的先生,说道些故事。”夏鸿升说道:“如今仁实兄去了天竺立功,我却没人联络了。不知道少游兄人不认得这等人士?”
郑少游立时来了一喜,连忙问道:“升哥儿可是又写了几个故事?哈哈,升哥儿那些武侠故事,我可是喜欢的紧,买了好些本,到处送人。”
“的确是些新故事。”夏鸿升点了点头。
“说书先生,我倒不认得许多。不过,要想去找来安排,也并非难事。”郑少游说道:“升哥儿荣任冠军大将军,不日便要替大唐去征讨大食,想来也不方便去找。此事也交给我,只管放心。”
“如此,就有劳少游兄了。”夏鸿升说道:“家里夫人耍闹,见我办泾阳书院,于是也非要办个学校,叫长乐女子学校,专收女学子。我这只能尽力帮忙,这些戏文和随后那些故事,都是为了此事造势。”
“女子学校?”郑少游大吃一惊:“在泾阳书院里面?”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错,在泾阳书院里面,不过是单独一个院子。和泾阳书院的学子所学一样,不少课程的教席先生也都是一样的。另外也学些女子独有的科目。”
郑少游盯着夏鸿升看看,忽而笑道:“这怕不只是公主殿下耍闹罢?”
“巾帼不让须眉啊。”夏鸿升亦笑道。
“我家几个小妹,正当合适年纪,在家中找教席也是找了。不若让她们也去?”郑少游听了夏鸿升的回答,眼中一亮,问道。
夏鸿升暗道这家伙果然心思活泛,笑言:“那自然是求之不得了。不过,这可是离经叛道之举啊,少游兄就不怕家族怪罪?”
“哈哈哈,我却是最不怕这个。”郑少游笑道。
“好!”夏鸿升点了点头:“那我也明言,少游兄不会失望的。大唐才女不在少数,若只是因为其是女子,就不能为国出力,报效朝廷,岂不是太可惜了?”
“升哥儿好魄力!”郑少游伸出拇指来,笑道:“这两件事情,我今日便做安排!”
夏鸿升同郑少游又说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开,又直奔太乐坊。
说到底这是出戏,不是一首歌,不能光是唱,还要演。
但是排演需要不少时间,夏鸿升估计自己是等不到它排演好演出的时候了。眼看时节已经马上要到春末,他也该出发了。
好在他与祖孝孙关系不错,太乐坊也愿意既演出来一出好戏目,又卖给夏鸿升一个人情,很快便将此事定下。
夏鸿升给祖孝孙讲了一些细节之后,其他就交给祖孝孙来安排了。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而祖孝孙这些年也跟着夏鸿升安排了不少剧目,倒也不会坏了这部经典。
郑少游不愧是左右逢源的人物,当日里傍晚,便有他家的下人到了夏鸿升在长安的宅邸,拜见了夏鸿升,说是已然安排妥当,明日便可见分晓。
夏鸿升知道郑少游的能力,故而也放心他的安排。当夜也没有回去泾阳,便在长安宅邸的书房里面,开始回忆那些女将的故事,将其编成话本故事。
首先想到的就是穆桂英和杨门女将。
这故事虽然是宋朝的,但只消改改朝代,也算是这时代的架空历史了。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名将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还有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
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又率领杨门十二女将西征等等。
更早的,还有文武双全的妇好这个“民族拯救者”。三千年前地球的一次冰期,引发古印欧人种的南迁,野蛮的古印欧人种南迁,使希腊文明进入长达四百多年的黑暗时期,也造成了诸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等多个古代文明的毁灭。唯独来到中国的一支,被妇好率领商朝军队彻底击败,从而保存了古中国文明。就是这个故事有些难写……
还有平阳公主,她的事迹广为人知,她本身也深受百姓爱戴,以她为典型为代表,最为合适。
这些全都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且她们都有现成的事迹,也好改成话本。
夏鸿升一时间文思如尿崩,憋都憋不住,连忙奋笔疾书起来。
………………………………
第1192章 长乐女子学校
这些时日,长安城里面像是突生一股旋风一样的,忽而又多了一个新话题。
烟花柳巷,人们嘴里传闻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街头茶肆,大家口里说叨的是杨门女将替夫出征。
有人感叹,这个宋国算是他娘的什么狗屁,男人都死绝了么?竟然教十二个寡妇去出征御敌!
也有人叹息,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啊!
倒是激动了长安城中的女子们,更有些泼辣的,甚至扬言要披挂上阵,学那穆桂英为国杀敌,学平阳公主用兵如神。
有人为她们这些女子们说话,证明她们并没有不如那些男子,这教长安城中的女子们,不论敢不敢表现出来,心中都是激动兴奋的。
就在这个时候,一纸榜文却出现在了长安城中的各处,以及洛阳、晋阳、泉州、广州等等大唐有名的大城之中。
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啊,就是写着,泾阳书院要下设另一个学院,名曰长乐女子学校,顾名思义,即为专门供以女子读书进学的学校,只收女子入学。因其为泾阳书院下设,故所学之内容,与教席先生,则与泾阳书院共通。
上面还说了,古有妇好、花木兰这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今有似平阳公主般为国征战的女统帅,可知大唐女子亦有才俊不输男子者,若只因其为女儿之身,便不能发挥才干,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岂不可惜。故设此女子学校,使天下女子有成才者,为大唐凭添无数有才能之人,为天下百姓谋更多福利。
此文一出,天下沸腾。
女子读书识字的,其实眼下大唐也有不少。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会特意请了教席先生,在家中教授句读。而士族门阀更不用说,家中便有私塾,甚至请得是名士大儒,来教导自家的年轻人,家族中的女子,自然也会在当中进学。
但是,这么直接开办面向所有人的专门教授女子的书院,且目标是冲着将其培养成才而去的,那就绝对是仅此一家了。
听榜文上面写的,难道还指着日后让从里面出来的女学子们出将入相不成?
便就是他泾阳书院厉害,培养出来的女学子真个有这等本事,可朝廷同意么?说巾帼不让须眉,可从古至今的巾帼女子,不也才那么几个?
“这泾阳书院,我看是哗众取宠。”榜文下面,自有人论断:“看这上面所言,是想要从这个女校里面出来的女学子,也跟寻常士子一般,出仕入朝,报效朝廷。真是滑稽。这天下间报国无门的士子尚还有许多,如何轮得到女子。”
“这……女子读书识字,写诗谱词,倒也是一番情操。可报效朝廷,这如何说得过去?”
“我看也未必。”榜纸下面的人各有各的看法:“我老家最大的商号,掌柜便是女子。可知这女子也有不输于男子的。到时候不论男子,单以才干论,那咱们大唐岂不是又多出来无数女才子了。”
“就是,平阳公主当初打天下的时候,谁敢说一句不服?若是只因为平阳公主是女子,而不让她统帅军队,大唐岂不是要少一位厉害的将军?只怕这天下还得多打几年呐!”
也有人心里有数的,说道:“设使果真女子可以报国,则对大唐而言自然是好事,人才难求,若是天下女子也可以进学报国,则凭添无数人才。只是,还须看朝廷作何态度,若是朝廷不许女子入朝参与政事,那这泾阳书院女校之举也是白搭,不过多一个女私塾而已。”
“这位仁兄说的在理。”也有人笑道:“不过,哈哈,且看这名字,长乐女子学校,这长乐二字,可是那位公主殿下。说不定,这只是公主殿下看自家驸马办书院办的红火,不想输给驸马呢!”
“噫——好大胆子,公主殿下也敢编排!”
不论坊间如何议论,赞成也罢,说离经叛道也罢,夏鸿升却是都不会听见了。
因为他已然离开长安,在去往天竺的路上了。
天竺的巴塞因,现在是大唐天竺道的孟买港。
夏鸿升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然后转而去到泉州,从琉球出发,率领着最新的蒸汽机船舰队,经过马六甲,然后抵达天竺道。
奶粉、肉松,还有各式各样的罐头,以及制成的药物颗粒冲剂,还有所需的各种物资、军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已经源源不断的通过海路和陆路往孟买港运送过去。至于此时,至于日后,也仍旧会继续源源不断的运输过去,以作后勤之用。
在现今整个大唐的国力作为基础,并获得优先支持的情况下,一年的时间,足以准备好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况且,在夏鸿升看来,用战争撬开大食的国门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日后的占领和控制。毕竟那里是一群异常虔诚的宗教徒,而他们所虔诚的宗教却恰恰是一个极为排外极富侵略性,容易极端的宗教。
卧槽,大唐会不会跟后世的美帝一样深陷海湾战争泥潭啊!
估计不会——眼下可不是讲究人权,讲究人道主义的时代。要是万一到时候派了似程咬金、李勣这等或野蛮或阴险的人物来,动不动就屠城的,谁招架的住啊!
海水带着船只起起伏伏,蒸汽机发出的汽笛声响彻海面,惊飞了从此间路过的海鸟。
船的一边用望远镜可以隐隐约约依稀看见一条海岸线,曲曲折折。另外一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海面。
军校也划分专业之后,第一批专业而系统的学习过海战的学员,也在这些战船上。没有晕船的在照顾那些晕船的,而晕船的学员则在努力适应着海上的颠簸。
海水粼粼,阳光晃眼。
晕船的学员越来越少,老兵开始带着他们熟悉船上和海上的一切大小事务。连夸张带吹嘘的,讲述着自己海上生活和作战的种种技巧和经验。
海上的天气终于开始转凉——说是转凉,实际上也只是略微不那么热得难以忍耐而已。
从大唐水师改名作大唐海军的这一支蒸汽机战船舰队,终于抵达了孟买港。
………………………………
第1193章 定计
孟买的秋天仍旧很热,不过好在比起长安的夏时也差不多,故而还算可以忍受。
军港建造的规模比夏鸿升想象中的要快,眼下作为一个军港,已经能够提供完备的军事支持。不过因为要建设成为军商两用的大型海港,故而仍旧还在建设之中。
这里的势头有些出乎夏鸿升的预料。
反抗的力量似乎并不多。
甚至不如当初灭掉高句丽之后,在辽东的反抗残余多。而是一副很是稳定的局面。
工地上能够见到大量的天竺民夫,但是他们看上去却似乎并没有灭国的悲绪,反而十分兴高采烈,干起活来也是干劲十足,热火朝天。
刚开始,夏鸿升觉得诧异,思量之后,却也觉得情理之中。
三千年前,只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古印欧人向南迁徙。制造了希腊的黑暗时期,灭绝了美索不达米亚数千年的文化之后,在中亚附近分开,一支继续向东最终到达中国,被妇好率领商朝军队击溃,从而使古中国文明得以继续发展。而另一支向南进入印度,将创造出灿烂文明的印度原住民征服,制定了种姓制度:入侵者在剽窃了原住民的文化后,被列为最高的种姓,而二者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印度的原住民,却被列为最低种姓。他们被禁止识字和学习自己的种族所创造出的文化。最终,绚烂不输于古中国文敏的古印度文明,就在这种野蛮的种族隔离制度下逐步衰亡——因为被禁止学习就意味着政治人才的匮乏,所以印度历史上基本没有统一的局面,也没有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既然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那么自然对国家和民族就没有概念,那么不论是谁的统治,也都无所谓了。唯有所追随的这个统治给他们带来的好与坏,利与弊,才是有所谓的,才是他们所关心的。
而眼前的景象是个极好的证明——显然大唐的怀柔之策很有成效。
而且就算做大唐的雇工,生活条件都要比他们原本的生活条件好得多,而干好自己的活就能获得比他们原先好得多的食物,又没有人肆意的欺辱打骂,更没有了种姓的压迫,倘若是有人要他们反抗大唐,重新回到原先屈辱的生活中去,只怕他们自己也不会答应。
“哇哈哈哈,你以为老夫只会打打杀杀不成?你程伯伯耍起怀柔之策来也是有路数的!”程咬金很是得意的指着眼前的景象,对夏鸿升大笑道:“老夫还准许他们加入大唐的军队建功立业,这一回你征伐大食,老程能给你扯出一支番兵来。这帮天竺人习惯不好,体力倒是真得行,干苦力是把好手,比那昆仑奴都不差。”
“小侄可不需要这些天竺兵。”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小侄这回是要出远海,因而贵在精而不在多。况且这一次小侄带的这些战船,上面全都是咱们大唐眼下最先进的东西,这些天竺兵,到底不是我大唐将士。”
“贤侄准备何日出兵?”程咬金问道:“论船站,老程不如你,你所需甚子,老程给你准备万全。”
“出兵倒是不急,小侄得想些法子,让大食将尽可能多的水师往这边汇聚。”夏鸿升说道:“不然就那百十艘战船,不值当小侄领着舰队跑那一趟。”
“你小子吹牛也不过过脑子——”程咬金哈哈大笑起来:“你那会冒烟的船,统共才几十艘,还嫌人大食的百十条船少?”
“程叔叔,倘若你手中有个震天雷,对面有一个拿竹棍当武器的敌兵,你是先扔了震天雷炸了那一个杂兵,还是等他们聚成一群之后,一齐炸了?”夏鸿升笑着反问道。
“你不是说什么几个能与大唐对抗的国家,里面有这个大食?”程咬金问道:“若是真如此不堪一击,又如何能对抗大唐?”
“这话是我贞观三年说的。”夏鸿升说道:“那个时候,大食的确可以与大唐为敌。不过,大唐又不是停滞不前,相反,大唐一直在迅速的进步。眼下,已经将大食远远甩在身后了。大食的兵卒在我眼中,与那些天竺兵无异。”
“那贤侄有何打算?”程咬金问道。
夏鸿升摇了摇头:“据我所知,大食水师的战船应当在千余艘,若是让大食将千余艘战船全部集结过来,似乎不太可能啊。大食还在征伐埃及和三兰国,需要船只在红海来回运兵。”
“若是贸然进入红海,只怕两岸夹击。”程咬金点了点头,说道。一旦涉及正事儿,他就会正经起来。
二人面前摆着的,正是大食周边的地图。
夏鸿升笑了笑,问道:“程叔叔想不想耍一把大的?”
“大的?”程咬金挑了挑眉毛:“怎么耍?”
“我这次奉旨征讨大食,陛下的旨意是灭掉大食水师,荡平大食的海上力量,控制这片海域。”夏鸿升说道:“按说,只要灭掉大食水师就可以缴令了。不过,海军大老远的跑到这厢来,若是只灭掉大食的水师,岂不是有点儿亏?亮出来牛刀了,就是得杀牛,不然只是杀鸡,是不是有点儿浪费?”
程咬金两眼一亮,立时一拍夏鸿升:“我就知道你这个臭小子一肚子坏水,绝不会白跑这一趟!哇哈哈哈,咱俩合计合计直接灭了大食,到时候回了长安,那才叫扬眉吐气!万里灭国!娘的,这等大功还不眼红死那帮老不死的哇哈哈哈哈……”
说着,又一手臂勾住了夏鸿升,凑过去低声道:“咋样,贤侄心里有路数?”
“不错!”夏鸿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