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穿越者:林羽之

    年龄:14岁

    个人属性值:

    生命值:58

    智慧:62

    力量:40

    技能:八股文中级小写手

    财富:172,100两银、木工作坊一间、中等田产200亩、合资纸制品工坊一间、国际贸易百人船队

    声望:820

    积分:9815

    商城:己解锁

    此次参与谋划私熔铜钱一事,完成清除不法违规之人,奖励积分1000,系统依然疾恶如仇。声望此次增加如此之多,倒是出乎林羽之的预料。

    技能一项升级为“八股文中级小写手”,这说明自己的行文水平更进一步了吗?虽然不知道他这个技能是怎样评定的,但是“中级”怎么看都比“初级”要高大上,不错不错!

    “叮咚叮咚。。。。。。如果宿主亲自参与,积分将会更高哦!请宿主踊跃尝试,亲自上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快意人生,何其快哉!”

    “呵呵,你看我现在这么脆的皮,能扛得住大小boss那x光的扫射吗?一道眼神射过来,不得被他们秒成渣渣呀?你以为我傻呀?装备、技能都没有加持,我就赤膊上阵啊?我啊,现在顶多算是一个远攻的脆皮法师。你看小爷我像脑残吗?”林羽之难得有机会怼的系统哑口无言。

    系统“。。。。。。”

    “叮咚叮咚。。。。。。你上次关我小黑屋的帐,我还没有给你算呢!你竟然还想怼我!还想不想要积分了?”

    “哎哟喂,你这可不能公报私仇哦!公平正义的系统可不能这样小肚鸡肠哦!”

    “叮咚叮咚。。。。。。有好东西也不分享给你了,我要狗带,再见!”

    系统给林羽之下套失败,愤而失言、捂脸离线。

    林羽之呵呵失笑,系统有它的可爱之处,可能也因是初级系统的缘故,也很简单、很好哄。

    大嫂子王氏前天亲自安排人送来了最近胭脂店铺的收益,十五万的银票,令人震惊的可观。京城真是富庶繁华之地。但胭脂铺子的可观收益,所隐含着的危机,并形存在,不容忽视。

    以林氏现在的地位,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可不防。

    以林氏现在的地位、根基,完全无法和真正的勋贵世家抗衡。

    自己这算不算是升级流呢?自己实在不想越级打怪呀!背后阴阴人还可以,正面硬碰硬还是算了吧!能免则免。

    林羽之已经交代王氏派来的人,将原来每天销售20套套盒,减低为10套。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威胁,如果有人想盯上自己,直接关门歇业,一拍两散。

    谁要是想争这个买卖,也请随意,自己不干了,你们只要有货源,铺子随便开。

    看看那些使用这些胭脂水粉的世家小姐夫人们能不能同意?这些官员谁家没有妻子女儿小妾,这些后院的女人们,都能把这些老爷们闹死。

    更何况很大一部分的消费来源于自宫里。

    但其它价格稍微便宜一些的单品,还是不做限制。

    。。。。。。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江南盐政

    这样看着贵的奢侈品,每天也就这么10套,就更不会那么显眼了。

    无非近期利润会少一些,但风险相对也减少了。

    林羽之的各项工作进展的都很顺利。

    王五并没有什么悬念的就同意了林羽之的要求,毫不犹豫地就带着他手下的三十几名兄弟,直接开跋往小关村去了。其行动速度之快,令林羽之莞尔。只留下话“如果新买了田,需要种的话,自己带着兄弟们再转移不迟。”

    林羽之看他走得如此痛快,到又高看了他一眼,毕竟能如此痛快地做出决绝的人,其心智将非常成熟、理智,又很能权衡利弊得失,智商手段都够用。

    林羽之是很欣赏这种人的,如果手下还要玩养成,那自己会很累。

    (面试官:有工作经验吗?

    面试人员:有。

    面试官:pass

    面试人员:。。。。。。)

    田产最终定下的是武清县杨村,整个村子的田产都是一位涉案官员的,户部收缴售卖,一共是1200亩良田,十分肥沃,田庄上都是老佃户在种田,连着地上的庄稼,一共是4500两银子,4两银一亩,外加100两银子的吏员打点。这个价格的亩田算是可以了。

    王五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来向林羽之请了命,带着兄弟们进驻了杨村,言说“小的有分寸,一定将杨村收容整顿好了,这些老佃户,保管老老实实的好好给少爷种田,一点事儿都生不出来。”

    林羽之并没有具体交待他什么,只让他先租房子住,再找人盖一处宅院,供大家日后居住。

    王五欣然接受,做足了长期种地的准备。地契手续一办妥,就带着兄弟们进驻了杨村。

    王五走的太痛快,让不痛快的宋少傅更加的不痛快。

    宋泰那天灰溜溜的回了国子监,并没有敢告诉别人这件事,丢人啊!出主意的好友问询都被搪塞过去了。

    但架不住心腹小厮吴起的想法丰富,主子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屈辱,少爷不计较,小面的下人不能不为主子出这口气。

    主家现在虽然受到牵连,大少爷被革了职,但宫里的娘娘地位稳固,三皇子在宫里并没有受到皇上的不公平对待,皇上对每一位皇子同样看重。

    现在宋府虽然有动荡,但很快就会过去,现在少爷遇到难处,奴才们要分忧。

    吴起将这件事悄悄的告诉了老爷。老爷一定有办法帮少爷教训那起子地痞。

    吴起将事情经过汇报给宋少傅,宋少傅欣慰儿子以宋府为重,这个法子虽然一般,但态度很令人欣慰。结果不如意,只能说是那冯家小姐太刁蛮,地痞太无赖。

    冯府小姐现在奈何不得,对付京城地界儿的几个地痞无赖,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得不说宋府今年犯了太岁,诸事不利,在同一个桩子上绊倒了数次。

    宋少傅那里还能找到王五,早人去楼空了。

    。。。。。。

    荣景帝最近春风得意,诸事顺遂。自己执政,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看着被清洗的贪官污吏,心中快慰,施政抱负渐渐开始实行。国库日渐充盈,下面的这些吸血蛀虫,掏又掏出了几百万,钱银皆充入户部库房。

    自己自登基以来,为不负父皇重托,励精图治、殚尽竭力,终是有了些微的成绩。

    叛军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扎布等大小叛军,聚兵十余万人,屡犯西北边陲重镇西宁。

    原四川提督,现大将军许中琪挥师西征青海平叛。

    每日都会有八百里加紧,将战报传回京师。

    “皇上,现许中琪将军亲率精锐部队从松藩出发,取道甘南直扑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顺从者招抚,抵抗者剿灭。攻破堡寨二十七处,歼敌数千人。呈库、果密、和尔嘉、沙密等部落。

    我朝天威,所过之处,所向披靡,叛军闻风丧胆,莫敢相抗!”

    兵部尚书马光辉,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直隶总督,真正的天子心腹,能臣干将,每日都会向荣景帝奏报西征军的平叛进展。

    荣景帝欣慰道“好,许中琪才干卓越,骁勇善战,许卿不负朝廷所托,以其为帅,叛乱平息,指日可待。”

    马光辉拱手道“这打仗、平叛,不仅讲究才干谋略,更是打的粮草军饷。现在户部库银渐丰,此战便可不必四处筹集粮饷,贻误战机。亦不必与各省加赋,增加诸地税赋负担。皇上恩泽百姓,乃百姓之福!”

    荣景帝摇头叹息“如哪日无此类贪腐之人,才真正是百姓之福!”

    “皇上实勿须叹息,此事历朝历代不绝,实人之私心不绝,还在于教化人心。皇上施政上行下效,教化文武百官,此风气成形,方可影响朝野内外,此实非一日之功。”马光辉劝慰道。

    这种事,什么时候也难杜绝,做皇帝的也不过是一种奢求罢了,但自己却是不能这样说的,那是大不敬。

    做皇帝的都喜爱个幻想,描绘四海升平的景象,大臣们这时要配合。

    “是啊!非一日之功!朕必持之以恒。

    粮饷之事,爱卿务必要盯紧了,不可影响前方战事。”荣景帝嘱咐道。

    “是,皇上。”马光辉领命出去了。

    荣景帝接着翻看着雷兴递上来的关于两淮、两浙、河东等地的盐政巡视情况,并不乐观。

    盐商运销食盐,须先向盐运司交纳盐课,领取盐引,到指定产盐区向灶户买盐,再贩到指定的行盐区销售。

    雷兴奏言“各地盐商托欠盐课税费,清缴易,但盐政积弊想改难。”

    “传户部尚书陈启正;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理两淮盐政:尹继善,觐见。”

    陈启正、尹继善很快就到了勤政殿,上前给荣景帝见礼完毕后,荣景帝就将奏折递了过来。

    二人传阅,是雷兴上奏的盐政巡视的上报折子。

    “盐课居天下财赋四之一,两淮最巨,其弊亦最甚。雷御史巡视盐政,所提诸弊,宜及早定制章程,革新旧制。”陈启正奏对道。

    。。。。。。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房一族

    “现在江南盐政的弊端,首先是浮费开销过大,运商成本增加。浮费开销最大的有两处,一是淮盐产地,另一为销盐口岸。

    产地如此,销盐口岸也并无二致,到岸有岸费,岸店短少,徒劳运输,亦使成本加重。

    私盐泛滥。盐场场商浮收,灶户只得以盐售私,与盐贩共同获取利润。埠头串通商伙,运盐商人亦夹带盐斤走私。其他盐区的食盐通过走私而进入本地区行销为邻私。

    另有船私,运漕船只,其运丁、水手走私。南漕北运,漕船返回时多带芦盐于淮盐地区销售,朝廷严令禁止,三令五申,而此风不能尽除。”尹继善了解的更多,也更清楚一些。

    “是啊!更是有朝廷官员,凭借手中权力参与走私。尤以盐务官员为最。或与商人联姻换贴,或与商人伙本行盐,最为劣习,他们饱食终日,不尽职责,官衙形同虚设,弊端百出。致使盐价高涨,民间怨声载道。”陈启正奏道。

    “哼,朕未登基前,帮着父皇处理朝政,就知盐政有诸多的弊端,没想到却如此严重。看来你们已知道,了解的也很详细透彻。二位爱卿可有革新之策?”荣景帝问询道。

    陈启正自荣景帝派雷兴巡查地方盐政,就开始在琢磨这事儿,也多次和幕僚、师爷们商讨过,已有了一些初步的应对策略,听见荣景帝询问,忙道“臣以为,革新之策,其一,取消总商,销盐不再由总商把持。其二,裁汰浮费,降低淮盐成本。其三,减少手续,加速流通。其四,加强缉私。此四款修正实施,可改善盐政时弊。”

    荣景帝边听边连连点头,这就是自己上行下效的施政效果。上面关心什么,下面的官员就自然的去揣测研究什么。自己关心盐政,他们就能花精力和功夫提前研究应对之策。

    “臣有十策,可助革新盐政法度。一、酌减外费,以轻成本。二、酌复额引,加带乙盐。三、永禁整轮,疏通销路。四、核实岸费,以杜浮冒。五、分岸运销,利商便民。六、纲食各岸,画一办理。七、官定场价,以免居奇。八、盐包改捆,以杜夹带。九、体恤灾商,分年批补。十、删除繁文,以归简易。此十策请皇上圣裁。”尹继善也献策道。

    “尹卿到底兼管着盐务,策议更全面细致。

    这份雷兴的密折,你们拿下去再详细的看一看,拿出解决章程来,在早朝上奏报,让下面的群臣也再议一议。”荣景帝把任务安排下去,挥退了二人。

    皇帝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是决定怎样解决问题的。

    。。。。。。

    “少爷,东直门外的这个三进的宅子,价格可真便宜!还是那官员新修了不久的,连住都没有住过,就坏了事儿,这房子就被户部直接抄没了。

    嘿嘿,这也是户部的衙吏看俺实在,专门留给俺的。”十一拿下了东直门外的一处新建的住宅,得意洋洋地向林羽之描述着。

    现在牛壮那边已经步入了正轨,该整顿的事项都已经做了整顿,大家干劲十足,只等着秋收有一个好的收成。

    新购买的1200亩田庄,有王五去接管林羽之到并不担心。有王五在,只有别人吃亏的,恐怕没有他吃亏的道理,这个人就是个猴精。

    只要他不在庄子上惹事儿,林羽之就不用去理他。秋收冬种,到时候让十一和他联络即可。

    现在十一又回到了林羽之的身边。这段时间没有十一跟着,林羽之其实是有些不习惯的,十三做事情还是很差火候,恐怕也不是一般的调教就可以做到的,性格使然。

    “你呀,现在做事情倒是越发干练了,有进步,知道和这些衙吏们打好关系。这些衙吏们也都是要吃饭的,自然你懂事儿,他们当然要先想着你。”

    林羽之还是很满意十一成长的,十一是可以培养的。

    十一、十三赶着马车,陪着林羽之到新办好房契的宅院里查看。岳麓书院就在东直门内,所以林羽之三人出了东直门向东南方向,走了有一刻多钟的时间,就在一个胡同里停下了。

    十一下车开了院门,十三赶着马车进了院内。马车在垂花门前停下来。林羽之带着十一、十三徒步向正方走去,边走边观察四周的环境。

    这套三进的院子,是标准的北方式长方形院落。

    从外院垂花门往里走,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

    院内有一棵参天古柏,长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点缀在园内。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后院是一排后罩房,林羽之也简单看了看,有点儿乡下人进城的感觉。

    自己能在这个时代拥有这样的一套宅院,和住着别人的宅院感觉自是不一样,这是怎样一种美的享受啊。

    待科举结束,自己就可以从林府里面搬出来,到这边的院里居住。

    林羽之对这一切都非常满意。

    正房、厢房、耳房等房间都还没有布置,林羽之将事情安排给了十一,请人帮忙设计布置,力求清幽雅致,古朴大方。

    “以后我们从林府里面搬出来,就可以住在这里。”

    “真的吗?少爷。”十三嚷嚷道。

    “你呀,还是不够稳重,什么时候能像十一一样能独当一面就放心了。”林羽之敲打着他道。

    十三只嘿嘿憨笑。

    “少爷,俺一定把这里布置好了,又不误了少爷住,少爷请好吧!”十一接下任务,必然是会认真去执行的,这让林羽之很放心,也很省心。

    林羽之对今天看到的宅院很满意。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诸事妥贴,林羽之也进入了最后备战阶段。

    方讲师及其他讲师,现在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潜力的学生身上。

    。。。。。。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乡试一

    林羽之有兴奋、有忐忑、有焦躁、有不安,但这一切马上就要结束了,因为乡试之日已经到了。

    八月十九,这一天对于学子来说,都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相比于会试,乡试的难度相对会更大一些,参与的考生数量多,竞争更为激烈,压力更大,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坎。

    乡试考中了以后被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就有资格做官了。按照本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县太爷了,但这样的官职很少。但为幕僚、师爷、低位的官职,还是可以补缺的。

    能够中举,就相当于在读书人中已经是一飞冲天了。

    八股取士,既禁锢人们思想,亦抑制科学文化发展,流弊甚大。

    但封建社会长期沿袭下来的选才举才制度,林羽之没有办法去质疑,自己现在更没有改变的能力。还要去适应它,借力于它。

    顺天府乡试在京城东南隅崇文门内。顺天府京城贡院也是举行会试的场所,悬“贡院”墨字匾于大门上正中,建“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两牌坊于大门东西两侧。

    大门外为东、西辕门,大门分中、左、右三门。大门前有“天开文运”牌坊。

    本届顺天府乡试主副考官,皆为荣景帝钦点。主考官为大学士高季文,副主考官为礼部尚书朱彦成。

    。。。。。。

    临到考试的前一日,林羽之仔细检查了准备好的长耳考篮,内放笔墨、点心、红烛。天不亮,林羽之就起身了,用了早饭,身穿蓝衫,手提考篮,带着十一、十三,略带严肃地走向顺天府贡院。第一场是正场,至关重要。

    贡院前早早的就聚集了众多的学子。

    十年寒窗苦,一朝跃龙门。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闻。

    多年寒窗苦读的学子能否加官进爵、鲤鱼跃龙门就看这一回了。

    林羽之看着排队等候入场的众学子们,在这样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想要成功,谈何容易。每次乡试,参与者有几千人乃至万人,但最终录取的只有一百多名,这样低的录取率,令无数考生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贡院秩序井然,有顺天府衙役官差维持秩序,更有五城兵马司的官差来回的巡逻,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其中,破坏考试秩序。这些事情他们做得很熟练,都是遵照以前的旧制。

    关于如何分组进入考场,礼部早就张贴了公示,按登记祖籍为顺序。每组都会于贡院前竖立牌子,引导考试学子们按规定排队等候。

    贡院前更是严禁喧哗的,顺天府尹路富贵满意点头。自己现在在皇上面前挂了号,行事更需小心,不能再出差子了。

    黎明前,考官点名。考生入内,按座位号数,进考棚坐好。

    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

    林羽之被一番细致的检查,不得夹带纸条、要穿单层衣服、食物要切开,这一套程序下来,才被放行进入考棚。

    考棚又叫“号房”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这样的规定于林羽之而言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要在这里呆上九天时间,吃住都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想想就是一种非人的对待,变态的恐怖。林羽之现在只恨不能在系统里能兑出辟谷丹来,这几日都不用进食。

    。。。。。。

    林府,林老太太院子,正房内

    今日大太太孙氏、二太太王氏、三太太孙氏,带着一众小姐们围着老太太团团的坐着。在旁边站着伺侯的有,林慕之之妻大少奶奶王氏、林庆之之妻二少奶奶李氏。

    二小姐林梦凡、三小姐林梦茹、四小姐林梦颜,另有四少爷林玉之、五少爷林奉之,都分两边而坐。

    大少奶奶王氏笑呵呵的逗趣说道“这次大比,我们林府大少爷、三少爷俩人参加,真是可喜可贺的大事。”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老太太双手合十祈祷道。自己是希望这两个孙子都能考中的,嫡孙、庶孙在自己这里区别下大。自己虽然更看重嫡孙,也更喜爱大孙子,但这个庶孙的才名在京城很盛,就连儿子都多次提到他的学问好。

    “庆之这几年一直刻苦攻读,今科肯定能有好消息。”二太太也默默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的儿子今科可以压倒庶子,高中举人。

    “大哥哥学问那么好,肯定可以考中,我相信大哥哥。母亲就等着好消息吧。”能看出二太太的紧张,林梦茹凑到跟前凑趣。

    李氏安静的在二太太身后站着,心中的忐忑和紧张,却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那样会让人感觉自己对丈夫没有信心。

    “听我们老爷说,大少爷的学问可是没有三少爷的好啊!哎呀,上次就没有考中,这次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啊!”二房现在已经压了大房一头,现在二房更是嫡庶子同时下场,再不给他们挑事端来,这大房的人在府里可就真是毫无地位可言了。

    二太太、李氏听了这话,直气的胸中起伏、郁闷,现在谁听的了这个?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