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允礼到并未让林羽之久等,很快就提了一个鸟笼进来了。里面是一对红嘴的八哥,通身的绿毛,间或点缀一些异色,看着并不出奇。
徐允礼进了待客厅后,将鸟笼放在了桌子上,自己在主位上坐下。小丫鬟又进来上了茶水后退出。行止间是十分的规矩,显见那是调教得很好的。
林羽之立即起身向前行礼,拱手一揖,恭敬道“大人安,羽之冒昧打扰,望大人海涵!”
规矩、态度摆的很正,徐允礼好感略增了一层。饮了口茶,淡淡开口说道“你是今科参考的士子?”
“是,大人。”
“嗯,不在府里等消息,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
徐允礼想不出他有什么事需要来求自己的。科举的录取、营私舞弊,自己不可能参与,这是大原则,自己不可能会去触碰。他的才名自己也略有耳闻,有如此才气之人,徐允礼不相信他是为科举而来。
这就有些纳闷了,这也是徐允礼肯见林羽之一面的缘由。自己是绝对不会承认是被小妾缠着没法子才应了来的。没想到这小子倒是惯于钻营的,求到了自己爱妾的兄弟面前,不过是浪费一盏茶的时间罢了,见一见也无妨。现在一见,不是那些个迂腐的书呆子气,不通人情世故。
若是有事相求,自己就勉为其难的提拔一二吧。如是此次科举能够上榜,倒不失为一个可以拉拢之人。
“回大人,羽之久慕大人,今得了一件好物件,这京城地界恐怕只有大人才能识得此物,故而特来奉上。”林羽之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册子呈上。
徐允礼还未搞清楚他的来意,但对于这礼物,自己要先看一看。既便收了他的礼物,不予他办事,以他林府现今的权势地位,也不敢拿自己怎样!徐允礼到并不担心,只看值不值得自己出手。
徐允礼手指轻敲面前的桌子,林羽之会意的将册子摆放在桌上,并翻开其中一页给徐允礼瞧。
徐允礼漫不经心地瞄了一眼,随即就顿住了,乖乖,这可是个好物件,随即取了画册近前细看。这一看却是再难放手,啧啧称奇。逐页翻看过去,每页画册上的精致仕女图,都被描绘的纤毫毕现、活灵活现,仿佛活过来一般。
徐允礼翻了几页就扣住了画册,身体后倾,眯眼笑着道“你到是个乖巧的,只这个物件爷不喜欢,但好歹是你的一片心意,也不好驳了你的面子,爷就勉为其难收下。”
“这个徐大人不喜欢,下次羽之得了好的,再请大人瞧瞧,总有合大人心意的不是!”林羽之接着说道。
徐允礼拿了茶杯抿了两口茶,才慢慢地问道“难得你是个好的,可是碰到了什么难处,或是有人吃罪了你,受了委屈不曾?爷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朝里大小也认识几个人,总能帮你出口气。”
徐允礼想来想去,也只是这件事情比较靠谱,别个还真是想不出来。
林羽之微笑着道“学生却不是为此而来,实则是有一事欲与大人共谋。”
“哦?共谋?呵呵,匹夫小儿有何事可与老夫共谋?好大的口气!哈哈哈哈!”徐允礼坐直了身体哈哈大笑,真是初出茅庐的无知小儿,安敢口出狂言,真是可笑!
林羽之只待他笑够了,才上前,将几桌上了一个包袱打开,却是两个玉米,子粒饱满,颗颗圆润,个头不小,这两个约会有一斤的样子。
林羽之将两个玉米摆放在徐允礼的面前,见徐允礼瞪着眼前的物件干瞪眼,这才笑着解释道“此物乃是玉米,百姓也有称苞米或棒子的,皆为此物。乃是一种粗粮,比小麦略差,但产量却要大些。”
徐允礼这才听明白,这感情是进献粮食的,明白!朝廷里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每年跟皇上进献各地奇特祥瑞征兆丰收之食者众,自己见多了,不足为奇!
“你这两个玉米长的确实圆润光滑,个头不小,你有这个心意是好的,但这也不足为奇!你为书生,当以读书为重,如你今科能取中,我必会加以提携,这些小门小道就不要再想了!”
徐允礼眼睛微眯,就要拿起茶杯送客。
林羽之见他这样的态度,无奈的在心中轻叹。
林羽之也不再卖关子,直接道“大人只知其一二不知其二,这玉米个头大是为其一,产量高是为其二。此粮亩产可达六百斤!”
。。。。。。
………………………………
第二百二十七章 运筹粮种
徐允礼猛的从坐位上弹起来,惊道“什么?多少?你再说一遍!”
林羽之见他这样激动,莫名有些想笑,这要是再捻个兰花指,说一句“你再说一遍”,那感觉才更对味,这些也不过只是在心里偷笑罢了,面上却是一点也不显的。
“六百,亩产六百斤!学生偶得了一些粮种,种了一百亩,这不,眼看就要丰收了,有周边的乡绅一直向学生打听,想种这粮种,想要高价求购。但以学生的浅略见识。。。。。。”
“六百斤,一百亩,六万斤,丰收了?丰收!哈哈,你这小子,好好!”
徐允礼手上的茶直接掉在了地上,也只是将瓷片向旁边踢了踢,就站起来凑近了林羽之。接着又转了一圈,才又坐回到位置上。
“你说的这些可当真?不会作假吧?你若是敢哄骗本官,那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徐允礼再次确认,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要消息绝对准确,容不得一丝渗假。
“学生万不敢欺骗大人,大人可尽管放心,或可同学生一起去田间查看,一看便知。”林羽之给了准确答案。
徐允礼再次起身,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又问道“这粮食如何食用。”
“如小麦一样可以磨成粉,蒸熟之后即可食用,亦可以为粥食用。只此粮粗一些,不若麦粒磨粉精细,但却十分饱腹。”林羽之据实应答。
徐允礼沉思了一盏茶的功夫,对着外面吩咐道:“徐来,快去套马车,爷要出门,后面的事情全都给爷推了,今天爷谁也不见。”
徐允礼虽然不懂农事,但对地里小麦亩产二百多斤,大米亩产二三百斤的产量还是知道的,是以在听到600斤的时候才会十分的惊,讶。
怎么可能不惊,讶呢?大雍朝是以农业为主的,这样高的产量所代表的意义,实非一句话可以囊括。
试想如果每年国库多收一倍的粮税,将是什么样的景象?农户每年每亩多收一倍的粮食,又是什么样的概念?细思极恐!
徐允礼一路上一直都在沉思,并未与林羽之有所交流。林羽之的想法自己大概能够猜到,这事太大了,一旦爆发出来,他固然会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无限高大,而这样的形象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学子而言,福兮祸兮却无法预料。
全天下的农户太多了!这样的名声流传出去,这声望和影响甚至可以高于天子。受名声所累,他的仕途恐怕就要被束之高阁了,空予一个虚名,高高捧起,便是他最终的归宿。
这样的结局如果对于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言是一个好事,但若是有些仕途报负的人,便是大大的不利,利民而不利己。
这小子还算聪明,知道这件事情不能由自己捅开,担下这个名声,倒是有几分得成算,不是无可救药之人。
仔细说来,那纸制工坊还是这林家大老爷的产业,与自己也是有所瓜葛,他能找到自己,未免没有这重考虑,是个可造之才,倒是可以提点培养,以为所用。
徐允礼与林羽之都各自有各自的考量,一路上倒是无话,二人先到的是离京城最近的小关村,这个林羽之昨天已经来过一次,轻车熟路的带着徐允礼到玉米田里面参观。
徐允礼的震惊来源于他猛然见到了这样高产的作物,这与林羽之已事先知道情况,和牛壮等种田的之人,天长日久得见,习以为常,自然不觉得怎样。
徐允礼是实实在在的震惊。事实确如林羽之所言,产量600斤绝对有余。
徐允礼恍恍惚惚,仍要去再看另外50亩玉米地,势必要全部亲见了才能放心。
林羽之对他强硬的态度也是无可奈何,只得让牛壮带着又去了洪家庄查看。
两处都查看完毕,再回到徐府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徐允礼留林羽之在府里用了晚饭,又是一番密谈,很晚才放林羽之离开。
两厢都是聪明人,对方想要得到什么,心中大概都有数,磋商起来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内务府算是与林府有生意往来的,自然两家合种高产粮食也不是没有可能。
由徐允礼进献此粮种,最后的运作说措还是可以回归到:圣上的吩咐,徐允礼的操办,林府具体种植。至于今年收的粮种以后具体怎样种植,自有圣上圣心决策,统筹部署。
此事中,徐允礼达到的目的就是忧国忧民、关心民生、为君分忧,在皇上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势必会更高。而且这样的事情他主动去做,也在情理之中,乃是实心为民。
而相反,如果此事林羽之主导而做,势必给人留下投机钻营、投其所好、向上爬的不良印象,这其中包含的就是“在其位,谋其政”的理念。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往往会被世人误解为居心不良、居心叵测之人。虽然这样说显得很现实,但这样的可能真实存在。
徐允礼的一点私心也不是没有,粘上这样的功劳,于自己在百官中的形象会提升很大一截。自己不是清流出身。而这样的功绩,便是清流的嘴再刁也能被堵死。
这一夜徐允礼歇在外院,没有回后院去。半夜里忽然想起应该安排人照看粮种的,看看半夜三更的时候,只好作罢,天亮了再安排吧!又想着以林小子这么精明的头脑,这事不可能不安排。又想着怎么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脑中纷乱不断,久久不能入眠。
林羽之回到制井市街时已是亥时二刻(晚9:30分左右)。今天和徐允礼的议事日程符合自己的预期,达到了目的。
这件事只要直达天听,皇上只需稍做了解就能知道自己在主导此事,而功劳、利益自己却并不在意,这是自己未入仕前的一次重要的刷好感度的机会,十分难得。
而此事最重要的一环,是推广粮种,粮种的推广运作,非皇上出马不能立竿见效。其他人运作终究差了一层。
。。。。。。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民为重
至于产量提高,为百姓增收,朝廷更要合理加税,百姓和朝廷利益如何寻求平衡,各方协调,所牵扯到的就不是一个方面了。
林羽之所能做的就是推动此事,加快农业增产增收,令大部分的人能吃饱饭,朝廷有粮食储备,可以防止大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这是自己的出发点。
林羽之亦是一夜浅眠,思绪纷杂,柳绿略燃了一点安神香才睡踏实了。
。。。。。。
九月初八这日,例行的早朝,文武百官各有奏对,天朝不可能无事可奏,上至京城诸部事务,下至各州府一应治理等事,诸事繁杂,请求圣裁。荣景帝勤政,无事奏报怎肯罢休?必要训诫诸官松懈,不尽心朝事了。
而今晨早朝最大的事情要数许中琪许将军八百里加急奏报,
许中琪率精兵分三路悄然离开西宁城,向西北叛军老巢额穆纳布隆吉尔进发。中路抵达哈喇乌苏,出奇不易接近敌营时,叛军还在帐篷毡包里蒙头睡大觉。大雍军拍马冲向毡包,砍毁营帐,驱散马匹,围歼叛兵,我军大获全胜,侥幸活下来的叛军四散逃命。
此战大捷,群臣激动,扬天朝之国威,壮三军将士军威,荣景帝龙心大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好好,许将军神威天授,英勇不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理当嘉奖,待大军回师,搬师回朝,朕必犒赏三军,各有封赏!”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伏拜唱和。
众人都知道,此战于青海战局至关重要,扬了军威,拿下关键性的胜利,对战局将极为有利,运筹好的话,年底就有望全歼叛军,大军搬师回朝。这可比初识的预算时间要缩短了很多。
十万左右的大军调度,车马粮饷,后勤保障,一月花费近百万两白银。是以前人就曾言,大军调度打仗,打的就是军需耗费。缩短大军征战的时日,减少伤亡,其中所能节省的军费所需,何止数百万。
青海平叛取胜,此是荣景帝的政绩功勋,皇上此时的喜悦是不需要掩饰的。
徐允礼都不得不感叹林羽之的好运气,今日传来前方征战获胜的消息,龙心大悦,这本就是很好的心情,再有优质粮种进献,可想而知。
今早未上朝前,徐允礼已又差了徐来,亲自安排心腹家丁,通知林羽之后,前往田里接手管理。以保万全。
早朝就在这种歌功颂德,大力褒奖三军英勇善战中度过,没有那个晦气的于此时出来挑事。
散朝后,荣景帝于南书房与大学士范思哲、胡明义、李继仁,兵部尚书马光辉、户部尚书陈启正,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杨铭时等人单独议事。
高季文在贡院不得外出,现则众臣以杨铭时为最尊,乃内阁第一重臣。
议事的内容无外乎青海打仗,粮饷供给,人员调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座的内阁重臣都是办事能力卓越的,很快相关细节就已议定,明旨下诏。
荣景帝打发了众人,心情愉悦放松。看着面前的奏折,堆的很高,捡了重要的拿起来批阅。
“万岁爷,徐允礼徐大人求见,说有要事。”常全上前回禀道。
“哦,他此时会有什么要事!宣吧!听听是何要事!”
荣景帝好说话的宣见。徐允礼本就是自己的心腹重臣,有什么要事也并不奇怪。
徐允礼甫一进殿,即叩首纳拜,山呼万岁“皇上万安!”
荣景帝将他叫起,手上却不停,边批阅奏折边询问道“有何急事要奏?怎于早朝时不见你奏报?”
“启奏皇上,此事干系重大,不便早朝奏答。”徐允礼应答道,也不需卖关子,在皇上面前没有这个必要。
“臣得生员进上优质粮种,玉米,此粮臣已亲自到乡间考察,种植百亩,亩产600斤有余,实为罕见,实在是非常优质之粮种。此生亦感意外,不敢妄自处理,与臣略有旧,故此禀报臣拿主意。”
徐允礼又将带着的玉米拿出来,呈上御览。
“什么?快快,快拿来我看!”荣景帝是同样的震惊,亩产600斤的粮食,这根本就闻所未闻,很难令人置信。
荣景帝已下了御座,近前看着常全手捧的玉米,细细端详,又问道“这个看着个个珠圆玉润,倒是像黄色的珍珠似的,就这种粮食可以亩产600斤吗?朕怎么以前没听说过?”荣景帝连连称奇,感慨不已。
徐允礼又将此粮详细的向荣景帝做了介绍。
“你的意思是,此物在其他诸地也有种植,但因粮种所限,产量皆不高。而此偶得之粮种较为特殊,所以才会亩产如此之高。”
荣景帝搓着手,拿着一个玉米放在御案上,复又坐在龙椅上详问。
“正是如此。”徐允礼点头应是。
荣景帝沉思良久后,吩咐道“此事你办的极好!你手头上的事情能放一放的就都放一放,你亲自去盯着,一定要让这些粮种顺利的收入库中。明年这些种子怎样种,朕自有安排。”
此事的确干系重大,这样的好事,自然也要处理好了,才能利国利民。只要处理得当,这将会是一个千秋万代、令人传诵的功绩,比那些简单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更能得到天下万民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皇上,臣定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不负皇恩!”徐允礼叩头领旨。
“好!此事办好,朕必有重赏!”
“不敢领皇上的赏,这都是微臣应该做的。”
“对了,你说的进献粮种的人叫什么?此事他做的不错,知道关心民生疾苦。”荣景帝又问道。
“回禀皇上,这进献之人乃是岳麓书院的生员,叫林羽之的,今科还参加乡试的,乃是永安伯府林家的少爷,他大姐是今年刚入宫的林答应。”
徐允礼防着皇上皇问起,所以已经将林羽之的情况详细了解过了,见皇上问起,据实答道。
。。。。。。
………………………………
第二百二十九章 事谋成
荣景帝听了这个名字感觉有些耳熟,“朕怎么听着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呢?”
“嗨,万岁,可不是耳熟吗,这个林羽之奴才知道,仔细说来,皇上可是有过两面之缘呢!
就是那国子监和岳麓书院文比时,文才极佳,他的诗赋万岁可好念叨好几天呢!后来又在微服出巡时在酒楼见过一面。可不是两面之缘吗,这可真是巧啊!”常全笑着给荣景帝又复述了一遍。
“嗯嗯,朕也想起来了!第一次见识到的是他的才学,第二次好像还听他提到过种田之事,朕当时到并未在意,没想到他倒真是个踏实肯干的,这事竟然让他干成了!干的好!不错!
他还是今年乡试的学子?嗯,以他当时文比的应对,文章做得也极好,乡试应该不成问题!
朕本来想见他一见的,但因他参加大比,朕也应避讳着些,免得下面那些言官们说朕带头的营私舞弊,就不好了!”
荣景帝半回忆半笑呵呵地说道,对这个年少的学子的好感又加了一层。
“皇上便是不见他,臣将皇上对他的赞赏转告他,他必然会是更加感恩戴德,以后就算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也会实心办事,为皇上分忧效力。这都是臣子们应该做的。”
徐允礼的奉承之词可谓手到擒来,运用十分娴熟。
“哈哈,徐爱卿言之有理,此子确是一个实心干事之人,正是我朝所需的栋梁之才!”
荣景帝今日接连接到两个大好消息,龙心大悦。深感自自己执政以来,勤政爱民,终有所成效,连下面的莘莘学子都是忧国忧民之辈,哪里还有比这更令为帝王者更换欢欣愉悦之事!
“此子能得到此高产粮种,可见是有奇遇的,可还有其他粮种?比如稻米、小麦等作物?你再向他据实详细了解,如若还有,一并交于你!朕会亲自安排精通农事的老农,一并统一种植育种。”
荣景帝自然是要将此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更加放心,推行起来也更加便捷。
“是,待臣回去会立刻询问此事,有结果再向皇上禀报。
皇上培育成功此高产粮种,推广下去,我朝百姓必会感念皇上的恩德!皇上更是会为后世子民所景仰!”
徐允礼是惯于与荣景帝打交道的,怎样说话能让皇上高兴,自然十分清楚,刻意奉承着说道。
“什么恩德啦,景仰啦,这些朕通通不计较,功过得失自有后世评说!朕现在只愿天下黎民百姓能够饱腹,免予风餐食露,余愿足矣!”
荣景帝连连感慨地说道,能成为一个被后世人景仰的帝王,是每一位皇帝的终极目标!
“皇上圣德,功勋盖世,必能成就丰功伟业,创不世之功,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很好!另外,关于林羽之朕定有嘉奖,先看他今科乡试的成绩如何吧!若是不中,朕再给他个恩典便是。”
荣景帝对于林羽之也做出了安排,还是希望他能入朝为官的。荣景帝深知自己身边缺少的就是实干之人,此子可培养之!
荣景帝又再嘱咐了一番,才放徐允礼回去。今日接连有喜讯传来,荣景帝的雄心壮志被无限激发,埋头于书案奏折之中,自不必细说。
如若不是荣景帝近来政务繁忙,加之又仅100亩田地,荣景帝势必要亲自到田间一观的。
荣景帝于潜邸时就时常亲自耕种,虽然多半源自于夺嫡争宠的需要,但时日长了,对农事难免也有了天然的喜爱。
只说徐允礼,得了皇上的谕旨,心里有了谱,也是浑身一震,精力十足,几乎已经预见到,皇上对自己的看重和信任已经直线飙升,却是不知有“爆表”二字,如果知道,则会认为更为贴切。
徐允礼出了皇宫,即推掉了一应的交际应酬,公务也安排给下属负责督办。整顿家丁护卫,准备向两处田庄开跋。
自然林羽之又被叫了过来,这次徐允礼直接将林羽之带到了徐府外书房,这样的规格可是十分亲近之属官才有的。
林羽之被带到徐府外书房时,已然心中有数,知道所谋之事已成,已有定局,心中大定。
“贤侄啊!你是个有时运的,正好赶上今日西边战事大捷,龙心大悦,此事一经上报,皇上高兴不已,对你多有夸赞,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你今科能够高中,前途不可限量啊!”
徐允礼笑呵呵地将今日之事简单述说一番,已然将林羽之看做爱重的子侄后辈一般,言语十分亲近,和蔼可亲。更加流露出自己对于林羽之的深切厚望与提拔之意。
林羽之已然在其中听出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