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发明家-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诔械匚灰宦淝д伞?伤涫侨绱耍钍烂袢椿故腔崮罴拔涫繌庸ι跷岸恢劣诠嗬渎湮浼遥欢缃裎涫繌λ懒耍∥浼移渌牡墓ㄔ诔桃Ы鸬热嗣媲案揪褪悄貌怀鍪值模浼业乃グ芙嵋蛭涫繌Φ睦肴ザ泳纭N浼胰诵挠胁桓剩匆参蘅赡魏危惆鸦鹌鲈谖淙缫馍砩希邓窃中牵舨皇且蛭菔Γ涫繌筒换嶂夭⊥獬觯蛐砘鼓茉倩钚┦比铡峁淙缫饣姑辉谖涫繌Ψ厍笆厣霞溉毡惚桓献鸥Ω溉テ阎萘恕

    王浩然一到中城就安排武如意跟小玉学研究电灯的事,当然,武如意虽然机灵,对这些却都是一窍不通的,王浩然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只是让武如意转移一下视线,不至于整天想着武家那些破事。

    小玉对武如意的加入甚是高兴,她那几个嫂子虽然有时也会跟着她一起折腾,可是她们根本就没心思去深入了解,纯粹打发时间而已,故而小玉时常感到寂寥,感叹自己总算是能感受到些许她哥哥当年做研究时的心情了。而武如意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她哥哥特意安排来学这方面的知识的。小玉觉得自己正在走着她哥哥当年走的路,武如意则就是她小玉的“陈俊”,所以小玉教得很细心,也很有耐心,希望武如意日后能像陈俊一样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世民的国企计划也很快运作起来了,其中就有接手王浩然在杭州的水稻研究基地,成立农业司,而许玄安则被认命为农业司监事,从八品下。除了研究杂jiao水稻外,玉米、小麦等也农作物也列为研究对象。虽然常言地方县令是九品芝麻官,但这只是在朝廷官员的看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却已经是高不可攀的贵族了。

    作为代价,李世民允诺,若果将来真能如王浩然所说的那样纸币代替铜钱,便允许王浩然私人开采铜矿。同时,朝廷也会积极推动此事,成立大唐票行发行小面额纸币,取“元宝”中的“元”字为单位,一元钱相当于一文铜钱。

    这对王浩然与其他商人合资的先锋银联并无坏处,甚至还能沾点好处。先锋银联发行的银票都是大面额的,朝廷发行的小面额纸币根本就影响不了先锋银联银票的价值。而纸币不易保存,将来纸币一普遍开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钱存在先锋银联。

    李世民还涉足棉花行业,在吐蕃圈地成立棉花种植基地大面积种植棉花,除了能掌控吐蕃经济命脉的同时,亦能改善吐蕃百姓的生活,也算是怀柔政策了。

    几个月后,王启宏来信,说高昌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危机,正号召高昌百姓种回青稞这类原先种植的粮食,并鼓励放牧。不过他们也没敢宣扬大唐阴谋论,且不说强大的大唐,若是那些大唐棉花收购商就此断绝贸易,那高昌就失去了大米的来源了。这些年高昌百姓因为种植棉花,生活比以往好了不少,起码是能维持生计的。从去年开始,棉花价格提升了不少,加入棉花种植的百姓更多了,其实这倒没让高昌朝廷察觉到什么,反正大唐需要棉花,而高昌就有大量棉花出售,各得其利罢了。让他们起疑心的反倒是另外一件本不相干的事,那就是大唐在吐蕃种植棉花一事,高昌朝廷认为大唐是准备让吐蕃代替高昌,从而向高昌施压,以达到某种目的,这倒让李世民有些冤枉了。

    高昌朝廷的思路是错的,但结论却是对的,可是这些他们都不敢向高昌百姓表明,以致高昌百姓掂量一下得失后,依旧选择种植棉花。

    高昌离中城甚远,为了不错过时机,王浩然回信让王启宏见机行事,随时准备反制。

    王启宏收到王浩然的信时,也已经过了七八天,这速度也不算慢了。这时的高昌,见鼓励政策不奏效,已经有了其它的动作,最大的动作就是征用百姓,以朝廷的名义种植青稞等粮食,此外还向当地大地主施压,逼迫他们种植本地粮食。

    王启宏觉得此时时机已到,果断撤回各地收购点,还有一些大唐的个体商贩,他们也是有来高昌收购棉花的,王启宏都一一跟他们通了气,不再往高昌运送粮食。这些人开始还不大愿意,当听王启宏说这是在替陛下做事时,他们这才答应下来。

    李世民自然能及时的得到消息,他也不能干愣着,如王浩然所提议的那样,一纸令下,禁止了所有与高昌的贸易往来。如此一来,高昌国高层顿时就慌了,如今的高昌鲜有种植粮食的,粮食来源一断,就算现在赶紧种植粮食,那也来不及了。借粮?周邦都畏惧大唐,谁敢借粮食给他们啊?以高昌目前的粮食储备来看,饥荒危机怕是再所难免的了,高昌高层紧急商议后,国主麴文泰决定亲赴大唐面圣,不过在这之前,他派他的儿子麴智盛先去找大唐商贩探个究竟,看看能否打探到大唐朝廷的意图,没办法,此时大唐可没有常驻它邦的大使馆。


………………………………

第191章 大唐就是强有力的后盾

    麴智盛打算择一酒楼设宴邀请大唐商人王启宏,然而派去邀请王启宏的下人回来汇报说大唐商人王启宏拒绝赴宴,还说他不愿意与忘恩负义之邦同座一席。麴智盛气得直想掀桌子,他没想到区区一个商人不赏脸来赴宴就算了,竟然还敢数落他!他将来可是要成为一国之君的人啊!然并卵,人家可是有强大的大唐做后盾的人,就算自己再怎么生气又能怎样?他调整了下心态,决定亲自登门拜访王启宏。

    王启宏此时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大唐,现在高昌这边的情况还不大明朗,若是高昌国执意要以卵击石的话,那他们这些大唐商人肯定会首当其冲。

    “少爷,门外有一贵人说要见你。”一个下人进来对王启宏说道。

    “让他进来吧。”王启宏能猜到来人是谁,不过并不想跟那人客气,毕竟现在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不久,下人就领着一个锦衣中年进来,此人正是麴智盛。

    麴智盛并不曾见过王启宏,不过这名字他倒时常听到,只知道他人对王启宏的赞誉甚高。经由下人引见,麴智盛这才见着真人,顿时有些错愕,他哪里能想到他人口中所说的年轻有为还能年轻到这个程度,眼前这人应该还不到二十岁吧?!麴智盛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庆幸,对方只不过是一小儿,想必很容易对付。

    “王老板这是准备走人啊?”麴智盛没太把王启宏放在眼里,说话虽然随意,却显得有些高傲。

    王启宏是比较务实的人,不屑于没意义的嘴舌争斗,不过这次身在它邦,亦有着代表大唐脸面的使命感,故而一转常态,讥讽道:“我们陛下心系天下百姓,对我等远赴高昌的商人多有扶持,本想以此能够改善高昌百姓的生计,如今高昌百姓的生活确实是改善了,却不想你们高昌就开始下逐客令了,如此做法,可不单单寒了我们商人的心啊!”

    麴智盛一开始就怀疑这些商人跟大唐朝廷是同台唱戏的,不然这些商人和大唐朝廷的举动为何能配合得这么默契呢?现在王启宏的话倒坐实了他的猜测。可这事就算是明摆在台面上又能如何呢?王启宏从一开始就把大唐皇帝搬出来,这倒让麴智盛感觉有些棘手了,故而打哈哈道:“王老板误会了,我们高昌向来好客,又怎么可能会赶你们走呢?”

    “你就不用装糊涂了,我们过来做的就是棉花的生意,如今你们勒令百姓不准种棉花,那不是逐客令又是什么?”王启宏可不管对方是谁,有强大的大唐做后盾,到哪都能昂首挺胸。

    “这你倒是误会了,我们并没有勒令百姓不能种棉花,老百姓们若是愿意种棉花,我们高昌也不会阻止的,做生意嘛,总会有竞争的,别人想做其它生意,那我们也同样不会阻止。”麴智盛笑道。

    “那好吧,算是我们竞争不过你们高昌百姓,我们撤出高昌便是,这里做不了生意,我们去吐蕃做便是。”王启宏见麴智盛如此强词夺理,也就没心思跟他继续纠缠下去了。

    “王老板这又何必呢?你若是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们可以商量一下两全的办法,或许我们还能像吐蕃那样,圈出一大块地来种植棉花也未尝不可啊。”

    “我刚说过,高昌可并不只是让我们商人寒心了,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之前陛下曾跟我弟弟说高昌向来反复无常,现在又闹出这么一出,怕是陛下如今对高昌也已经寒心了。当年你们高昌协同突厥冒犯大唐,我们陛下体恤高昌百姓疾苦百姓才没过多计较,可这回你们又过河拆桥,就算是圣人,忍耐也是有限的。”

    “恕我冒昧,你弟弟是……”麴智盛见王启宏提及他与大唐皇帝的沟通渠道,想着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李世民的意图。

    “王浩然。”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小少爷啊!”麴智盛吃惊不小,小少爷的名号他也是久闻其名的,没想到竟然是眼前这商人的弟弟,如此或许好办一些,问道:“那不知王老板可知陛下到底是想怎么做?说实话,你们这样突然撤出高昌,必定会让高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若有什么可以妥协的办法,我们高昌亦是很愿意协商的。”

    “如今大唐与高昌已生间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如今大唐在这事上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向高昌发难,王启宏可不认为李世民会放弃这个机会。

    “可我高昌早就依附大唐,高昌百姓不就是大唐百姓吗?陛下仁慈,总不至于弃高昌百姓于不顾吧?”

    “依附终究也只是依附,我们大唐流传这么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是陛下的意思?”麴智盛大骇,难道大唐皇帝是想吞并高昌?

    “纯属个人猜测。”虽然这意思是王浩然授意他传达给高昌高层的,而且李世民的本意也是吞并高昌,但这可不能直接说成是李世民的意思,所以王启宏否认之时亦摆出高深莫测的样子,好让麴智盛能认识到这一点。

    麴智盛手脚有些颤抖,在强大的大唐面前,高昌没有一丝对抗的能力,只要李世民愿意,大唐随时就能把高昌给灭了。然而李世民确实很有可能有这心思,这些年,大唐东征西讨,无暇顾及高昌这么一个小国,况且留着高昌这么一个小国还可以起到隔离大唐与西方国邦的作用,避免大唐其它各处征战之时与西方国家出现冲突。而如今大唐基本平定四方,已经不再忌讳这些,大唐若想继续向西边扩张的话,高昌则是必征之地!那么,摆在高昌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乖乖双手奉上高昌国玉玺,要么被揍一顿之后再投降,或许还不用大唐出手,单单饥荒就能把高昌逼入绝境!

    麴智盛只觉脑袋嗡嗡作响,向王启宏拱了拱手便黯然离去……


………………………………

第192章 六等上

    麴文泰最终还是没有亲赴长安,而是派一使者去,如此便能有个缓冲的时间留给他们好好商议对策。使者从大唐带回来的消息并不乐观,虽然李世民只是强调说高昌忘恩负义,并没提及吞并高昌之说,但李世民的头号谋臣李绩却私下告知高昌使臣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吞并之心昭然若揭,看来李唐是想不动武力而让高昌心甘情愿的归降啊!

    高昌高层连忙召开紧急会议,结果是大部分大臣表示归降,反正高昌是守不住的了,他们到哪当官不都一样?若是先反抗后被逼投降,别说继续当官,不掉脑袋就不错了。而反对党则基本是皇亲国戚,要他们改变身份成为臣子,心里总觉得憋屈。可是强大的大唐哪里是区区一个小国能抵抗的?更何况如今的高昌基本上算是没有了粮食来源了,别说往后,眼下高昌粮价就翻了几番了,再这么下去,不用大唐出手,高昌国都自行崩溃了。

    高昌高层商议来商议去,不可否认的是,归降是高昌最好的选择,故而麴文泰再度派出使臣前往大唐,以麴氏无能,不能让高昌百姓过上好日子为由,恳请大唐皇帝接管高昌。

    李世民大喜,如今大唐其它地方都基本已经平定,东、南两方向临海,北方虽然地域辽阔,但也就只有那么一些刀耕火种的野人,用不着出兵,有什么事,直接去便是。现在也就剩下西面了,李世民早就有向西扩张的想法,高昌若是不愿归降,他可就要出兵征讨了。

    在家教孩子叫爹的王浩然突然收到圣旨,李世民要他回长安参加一个庆祝宴会,为了能给王启宏讨些功劳,王浩然没多犹豫便决定次日就回长安了。王浩然回到长安王家后才得知王启宏也同样收到了请帖,看来李世民还是能想到王启宏的功劳的。

    庆祝宴会也没多隆重,也就十来个朝廷重臣而已,王浩然和王启宏两个年轻兄弟在这里显得格外惹眼。

    李世民还没来,程咬金百无聊赖,便拿王浩然开起刷来:“浩然,你当年说的什么经济战争,现在总算能有些效果了,都几年了?老夫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早知如此,当年还不如让老夫带队人马去高昌走一遭呢!”

    王浩然早就知道这二愣子似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了,当时他还感到很意外,因为这程咬金说彪悍嘛倒还勉强能算上,但根本就不像后世影视作品中那种大腹便便的样子,所以王浩然一直没把这人往程咬金上面想。

    其他大臣也不帮腔,他们就爱看热闹,更何况现在正当闲得无聊呢?

    “那是,只要卢国公的人马带上火枪炸药,到哪不都是横着走的。”王浩然笑道,言语中略带讥讽。

    “笑话,当年老夫没你那火枪炸药不照样到哪都能横着走?”程咬金可不是真愣,王浩然的讥讽自然也能听出来。

    “这倒也是,除了王世充,晚辈还真没听说过还有谁能让卢国公吃败战的。”王浩然一副恭维的样子。

    “那哪能怪老夫呢?要不是李密那斯自作聪明,我们何至于惨败!”程咬金瞪大双眼驳斥道,王浩然的话可真戳中他的痛处了。

    在座诸位大臣连忙收回目光跟身边的人扯起别的事,在场的亦有不少当年的瓦岗英雄,觉得提及此事不大好。

    “诸位爱卿都来了,那我们就开宴吧!”尴尬之时,李世民正好走了进来,众大臣亦纷纷附和,如此便把方才的事翻了过去。

    “三日后,高昌便会帅众来降,作为首功之人,浩然和启宏兄弟二人之功劳不亚于开疆辟土之功,朕定然要好好赏赐一番。”李世民说道,“启宏,你年纪轻轻便远赴高昌,其功劳可不比浩然小,你想要什么赏赐就说出来,朕定会满足于你。”

    王启宏行礼道:“陛下,其实草民并未立有多大功劳,高昌之所以愿归纳入大唐,主要还是因为大唐强盛,让四方臣服,故而草民不敢居功讨赏。”

    “嗯,居功不自傲,很好!”李世民赞道,其实他刚才这么一问也有考验一下王启宏的意思,“不过谁有功劳,有多大功劳,朕还是一清二楚的,朕就赏你黄金千两、绸缎百尺,赐六等上功名。”

    六等上功名跟六品上有些类似,只有俸禄,而没有食邑、行政权力,这是朝廷成立大唐商行时新制定出来的等级制度,分为一至九等,其俸禄分别对应一至九品的官职,以达到政商分离的目的,还可以用来赏赐那些不便封官职的有功之人。

    “草民谢陛下赏赐!”王启宏行了个大礼。

    “如今高昌之事已了,朕想让启宏担任大唐商行参事,不知浩然你可愿意放人?”李世民对王浩然笑道。

    “陛下旨意,臣弟哪有不从之理。”王浩然爽快的就答应了,就如他之前所说的,上等次的家族分为三种,一是贵族,二是名门望族,三是富裕家族。就王家正统而言,王家现在所欠缺的就是贵族,王启宏若能在大唐商行任职,王家便勉强也能算是贵族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大唐商行任职对王启宏来说是个不错的出路,就像学子求考取功名一样。

    “那好,启宏,那你明日便到大唐商行报到。”李世民对王启宏说道。

    “草民领旨。”王启宏大喜,他去高昌这么久,若是回到研究所,怕已经跟不上那些人的思维了,而经商一事却是他如今最为擅长的,给朝廷做生意,不但能一展所长,还能赢取功名,可谓是名利双收。

    “浩然你的功劳嘛……”李世民顿了顿才继续说道:“反正你是经常立功的,朕也懒得每次去掂量你的功劳,干脆等倭国一事解决了之后再一并给你封赏得了。”

    “是……”王浩然已经习惯了,姑且当李世民会说话算话,而不是又赖账……'。'


………………………………

第193章 一坑接一坑

    酒过三巡,李世民向王浩然问道:“浩然,朕一直以来都深感人才难得,然而在你那里却像是随手拈来一样,不知其中是何缘故,或是说你独具慧眼,一眼便能看出他人是否具有才识?”

    “陛下,臣弟哪里有什么慧眼啊,其实大唐并不缺人才,只不过是臣弟这里的门槛低,那些有才识却报国无门的人才聚集到臣弟这里来了。”

    李世民摇头道:“不然!朕广开科考,而且涉及种类繁多,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有才,皆可参加,怎不见科考出来的人能有几个可称为奇才的?”

    “陛下,恕臣弟直言,马中书才学渊博,可走的却不是科考之路,若不是机缘巧合帮常中郎将代笔,怕是连在陛下面前露面的机会都没有。”王浩然说话不说透,当下的科考虽然没把寻常百姓排除在外,但在所取用的考生基本都是有背景的子弟,甚至还没考试就已经排出名次了。而寻常百姓的子弟,得要有多么出众才能得以进入大唐皇帝的视线之内啊?这些,李世民不可能没有察觉,然而他还这么问,看来又是想让王浩然唱黑脸了……

    一旁的马周深以为然,想当年,他虽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还处处受讥讽,现在想起来仍颇多感慨。

    “如今大唐地域辽阔,所需人才更显得捉襟见肘,这次高昌来降,朕却抽调不出足够人手调遣至高昌,人才奇缺,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李世民问道。

    “陛下,方才浩然说他那门槛低才使得众人才聚集到他那去,那干脆我们把科考的门槛也降低一点呗。”说话的是程咬金。

    在座众人吃惊的望着程咬金,没想到这二愣子也会有想法。

    “你们这么看着我做甚?难道我说错了吗?你们看看那些科考考卷,全是之乎者也的,这能有什么用?要治国,头脑灵活就行,会写几首诗词的人就一定会有治国之才吗?要将军,功夫好,懂战术就行,只能写一手好字的文人能行?所以说嘛,科考就不应该出那么难的题目,能读书识字就行了。”程咬金难得一次在治国方面滔滔大论了。

    众人听完程咬金的理论,都哑然失笑,搞半天,原来这程咬金说的降低门槛只是指降低考题难度啊!王浩然亦是一阵无语,这程二愣子是上天派来搞笑的吧?

    李世民也被逗乐了,不过经程咬金这么一提,李世民倒能顺理成章的把话题转到科考上面来了,说道:“程爱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不知诸位爱卿科考一事可还有什么意见?”

    此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世民这是要整顿科考的节奏啊!正等着谁把这事提出来呢。马周对整顿科考制度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他曾受此之苦,所以他也不惧当这个出头鸟,进言道:“陛下,微臣觉得卢国公所言甚是有理,术业有专攻,很多方面的人才都无需太好的文才,对于那些职位,亦可降低学识、身份地位等要求。”

    “还是马周你有见地!”程咬金夸道,丝毫不知自己已经被马周拉去垫背了。

    马周尴尬的笑了笑,感觉自己阴这么一个单纯的人显得太邪恶了,不过没办法,马周虽得李世民赏识,但目前地位还不算高,在那些士族面前明显不够看,不把卢国公拉过来怎么行?

    “嗯,那其他爱卿还有什么意见?”

    其余大臣纷纷表态,让王浩然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大臣表示反对,科考若是改革,那可以说是直接侵害了士族的利益,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奋起反抗才对。不过仔细想来也不奇怪,谁会把徇私舞弊的事摆在台面上来说呀?就像后世的一些官员,上午还满口的是为人民服务,下午就被双开了的一样,所以说,科考整顿虽然确定下来了,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能公平到什么地步,还是有待观察的。

    “马爱卿,你回去后就科考整顿一事草拟一个章程出来,务必要做到不遗漏一个人才!”李世民表明了自己对科考整顿大刀阔斧的决心。

    “是!”马周心中大喜,如此看来,他就算不拉程咬金垫背,也会有陛下做为强有力的后盾,科考整顿一事会小很多。

    “科考整顿乃是长久之计,事关重大,马虎不得,得斟酌再三才可施行。然而如今人才紧缺,朕决定择日开一恩科,凡我大唐子民,不论身份、不论学位,但凡对国事有所见地的,皆可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