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发明家-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了,一个是蜀王李泰,另一个则是晋王李治,弟承兄位倒还说得过去的。
李世民究竟会选哪个,王浩然也猜不着,虽然以前李世民宠爱李泰,然而李泰去杭州之后,这份宠爱便转移到了李治身上,按情感来说,应该会选李治。但李治此时才十五六岁,尚不成熟,在此看来,已有所作为、深得民心的李泰才是最佳人选。
王浩然无意介入此事,无论是谁当皇帝都好,只要没有兄弟纷争,李泰就是安全的。想到此去杭州甚远,到时新皇登基,他又得回来,太麻烦了,便答应多逗留些时日。
这几天李世民常召王浩然入宫聊天,国事家事无所不谈。
“你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赶旧人。如今朝中大臣大多都已年迈,你可有新人举荐于寡人?”闲聊中,李世民笑问道。
“皇兄你是知道的,臣弟向来鲜有跟官场之人来往,还真没有什么人才可以举荐。”王浩然所知道的为官人才也就恩科百人那些人,而对于他们,李世民比王浩然还要了解,所以王浩然没必要多言。
李世民笑了笑,真不知道王浩然怎么想的,给他一个施恩于恩科百人的机会都不把握住,又说道:“你觉得陈宁远这人如何?”
陈宁远就是恩科百人中的陈老。
“他倒是有大才之人,不过论起年纪,他可不比朝中众大臣小。”
“这倒也是,早年怀才不遇,以致如今有些愤世情怀。不过这段时间看来,胸襟开阔了不少,寡人有意封他为宰相,你觉得如何?”
“这倒也不错,陈宁远虽然年迈,但他的诸多见解却是有如新生,久经日月沉淀之后,对待任何事的看法亦是更加老道、稳重。”王浩然说得很客观。
“那朱广文如何?之前他多次为治理黄河献策,寡人便派他去治理黄河,效果显著,如今黄河治理方案已经成形,寡人想把他召回来担任工部尚书,你以为如何?”
……
李世民一连提及数个恩科百人中人,一一都想好了相应职位。王浩然也都觉得还可以,心里却有些无语了,马周当年够红吧?那也用了十多年才当上宰相,这已经算是火箭式提拔了。没想到陈老更厉害,不到七年时间就从一介平民摇身变成大唐宰相了。不过王浩然没把这心思说出来,毕竟陈老确实是难得一遇的奇才,况且如今已经年迈,如不早点加以任用,说不准哪天他就挂了,那多浪费啊!
李世民虽然有计划任用不少人才,但他却不急着宣布出来,他是想把这次布施皇恩的机会留给下一任皇帝。等程咬金等人回来后,他便立马召入宫商榷皇位一事。
结果众大臣几乎一致认为由晋王李治继位最为妥当,他们都是老臣子了,当年的汗马功劳也就李世民能多念及一些,只有李世民大权在握,他们不会像李承乾篡位后那样被冷落。而李治尚还年幼,他若继位,李世民定然还要垂帘听政,这正是这些大臣所愿意看到的。
确定由李治继位后,李世民感慨道:“身在帝皇之家,虽然高高在上,然而注定不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平民百姓却可以,在座诸位也可以,唯独寡人和历任帝皇不可以。众爱卿可有解决之道?
“帝皇家事无小事,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大唐的命运,以往历朝历代都是把成年皇子分封出去,以免兄弟之争引发动荡,纵观以往历朝历代,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房玄龄答道。
“房相只想到了皇子间的争斗引发动荡,却没想到臣子作乱也能引发动荡。”王浩然很愿意帮李世民圆这个愿望,此事若成,李泰便能回京,而一直想回长安的他便也能跟着回京,不至于独自回京失去了对李泰的情分,“有史以来,长子才德不如次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唐也一样,谁能担保以后每位帝皇个个都是贤德之主,而不是昏庸无道之君?帝皇若是昏庸,那乱臣贼子就不会少,如此同样会引起动荡。”
“出现昏庸帝皇、乱臣贼子确实难以避免,但不可因此否认皇子分封的作用。”房玄龄向来都是就事论事。
“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皇子分封,定然是要规定以长子继位,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简单粗糙的做法,时不时的出现个昏庸之君,难怪各朝代顶多存在两百多年而已。大唐若想长治久安,则当如治理黄河泛滥一样,堵不如疏,顺其自然却又因势利导,这才是长远打算。”
“那浩然你觉得皇子之事又当如何因势利导呢?”李世民心中一阵感慨,他只不过是想和寻常百姓一样能享受一番儿孙绕膝之乐而已,结果一谈起此事,得嘞!都扯到大唐命运的问题上了,果然皇室之事无小事啊!
“皇兄,臣弟当年建设厂房制作棉质衣服,根本就不担心售卖得好不好,因为当时大唐卖棉质衣服的就仅此一家,别人在哪里买棉质衣服都是臣弟厂房制作出来售卖的。可臣弟把相关技术售卖给其他商人后就不同了,那些商人也会做棉质衣服,臣弟想要制衣厂能继续盈利,那就得多费心思跟其他商人争取买家了,其他商人也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改进工艺节约成本、设制新款吸引买家便成了必然的趋势,故而如今才有实惠而又好看的衣服出现。皇位继承问题应当也该如此,竞争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经过一番竞争之后,优胜劣汰,剩下来的便是最合适的。诸位大臣所担心,无非就是皇位之争引起动乱,君子无所争,争之也君子,我们为何不因势利导,设计出一条合理的竞争办法呢?若能想出君子之争的办法,谁还敢动刀动枪来硬的?”
………………………………
第238章 小愿望引发的大改革
在其他人看来,王浩然这么说貌似有想捧李泰上位的意图,萧瑀就说了:“驸马爷之见,是要蜀王和晋王竞争一番喽?”
王浩然见萧瑀语气有些咄咄逼人,很是不爽,难怪这家伙拜相罢相好几次,比后世的邓爷爷还跌宕起伏呢。不过眼下还是把李泰弄回来要紧,不便把关系闹僵,便和声细语道:“萧相多虑了,蜀王若是有心争取皇位,当年就不会执意去蒲州,乃至杭州了,而我也觉得晋王继位比较妥当。”
“一码事归一码事,萧相是否认可公平竞争更能选出德才兼备的好皇帝?”王浩然继续说道,把话题再度引回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
“说得简单,若是真如此,拉帮结派、暗使手腕的事定然成为常事。”
“如果明文规定,谁用不正当的手段就取消竞争资格呢?”王浩然问道。
“凡事都有漏洞可寻,你说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他们就不会用了?”无论是萧瑀还是其他大臣,经历了大唐如此快速的发展后,思想都开放了很多,不会动不动就来个古人云、前人训语什么的。
“确实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虽然如此,我们依旧得制定政策,通过实践逐步完善制度。相比以长子继位避免动荡,还不如择贤者继位以保大唐长盛不衰的好。”
“若真能把皇位之争变成君子之争,这倒确实是不错的办法,但有什么办法来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呢?”被李承乾折腾了几个月,房玄龄真切的感受到帝皇是否圣明的重要性。
“寡人亦觉得此法或许可以好好探讨一番。”李世民觉得王浩然的提议可以一试,还一个原因是,如果这方案确定下来,李泰就可以回京了,他那儿孙绕膝的愿望则不再只是空想了。
李世民****,不少大臣如履薄冰,那更不用说忤逆李世民的意思了,于是,想反对的不敢说话,无所谓的则开口附议。李世民见没人反对,便把此事交由房玄龄等人起草章程。
没过几天,李承乾最后一次以大唐皇帝的身份下了一道禅让旨意,继位的自然就是他弟弟李治了。
侯君集为李象准备的登基典礼也算没白费,两个多月后就被李治用上了。各地不少藩王、将军就有些发牢骚了,半年不到就换了两次皇帝,赶路很辛苦的!远的地方一趟就得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呢!李承乾登基后回到家才刚缓过气来又要启程入京……
李治上台没多久,李世民便以李治的名义任用了众多新人,恩科百人可谓是遍布朝野各个领域。特种队队员救驾有功,更是受到丰厚的嘉奖,曾诚勇和薛仁贵皆被赐为辅国将军,虽然还算不上正牌将军,却也已经是三品官职了。
这还不算完,李世民考虑到大唐这些年鲜有战事,而那些老将军们已经年迈,不少都不在人世了,便想从特种队里要几个人。王浩然没有反对,如今天下太平,而他自己也身居高位,不用再担心有寻道宗这类人找他麻烦,干脆把整个特种队让给李世民,也好让这些人能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曾诚勇却不愿意入朝为官,李世民若是赏赐什么名头给他倒还可以,若是安排职务的话,那就不自在了,还不如留在王浩然身边当保镖。
李世民没有强迫曾诚勇,很赞赏他的忠义,赏赐了不少钱财。至于其他特种队队员,李世民都加以重用。薛仁贵被任为羽林军总统领,按理说这是很不错职位,薛仁贵也算是出人头地了,然而王浩然却有些遗憾了,薛仁贵本该是能成为大将军、爵至郡公的,如今却只能担任守皇宫的闲职。这职位虽然重要,可如今天下太平,再重要的位置也显不出多大的作用来。
不过仔细一想,薛仁贵能跟着王浩然也是一大幸事,据后世历史记载,薛仁贵是三十多岁才从军的,那也就是这几年,可如今大唐哪有战事?薛仁贵若不是之前遇上王浩然,怕是还会继续在家种田呢,哪会在太平盛世萌生入伍立功的想法。
这段时间王浩然也没回杭州,他想跟进一下皇子竞争皇位的草案,那些大臣对此兴致不高,他若不常去念叨几句,怕是这草案会被一直晾着。
李治登基之后,回来了的李泰也没急着回杭州,就等着草案出台,到时他便不用再去杭州了。
有王浩然盯着,又有李泰这么显眼的存在,李世民又时不时的过问一番,等李治正式登基后,房玄龄等人这才放心下来,不敢再怠慢,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起草出来了,这草案被称为竞争疏律。
又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探讨和改动,竞争疏律终于正式出台了,王浩然这才去信让杭州的那批研究人员全都搬回长安来。
小玉一回来就亲自到城外考察合适的地段用于建造大型发电站,陈俊等人则开始制作燃油动力火车,想在朝廷各条铁路完工之前把燃油动力火车组装调试完。
王浩然也没闲着,正着手准备创办学院一事。他想要的学院算是一条龙样式的,有如后世小学到大学合为一体一般。至于教材,除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之外,还聘请大唐众多的文学大才共同编制。
王浩然在邀请阎立德两兄弟编制教材时,虽然阎立德刚开始并不知道王浩然要自己建学院的想法,可后来才慢慢发觉到,这小子可是在十来年前就想着自己创建学院才跟他约定为其授课的啊!于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感慨道:“都快二十年了,你若再不创建学院,老夫怕是跟虞学士那样先走一步,到时可就没法履行跟你的约定了!”
与教材编制共同进行的还有学院的建设,李世民很是支持王浩然,除了资金支持外,还御批在芙蓉园外侧建设学院,并打通城墙,使得芙蓉园有如学院的后花园一般。
学院的名号很重要,以后或许还会有很多这样的学院出现,作为领军学院,王浩然自然要先把最好的名号要到手,他见李世民如此积极,便向李世民讨要一个响亮的、气派的学院名字。
李世民也没多想,说道:“响亮的名号莫过于大唐二字,还要气派嘛……那就叫大唐第一学府吧。”10
………………………………
第239章 歙州瘟疫横行
王浩然虽然忙于学院一事,不过也有抽时间教教他的儿女一些知识,开阔他们的思维,所以鲜有跟其他大臣来往,直到有一日,陈老登门了。
“陈老今日怎么突然来了?”王浩然笑问道,并让下人上茶。
“王师忙于学院一事,学生本不想打扰的,然而这次却也只能找王师商议了!”陈老焦急道,虽然他已经贵为宰相,但对王浩然却一直很恭敬。
“发生了什么事?”王浩然问道,如今天下太平,他倒觉得就算有事也不是什么大事,陈老能如此焦急,多半是他的执拗的性子又犯迷糊了。
“王师可知道歙州闹瘟疫一事?”
“有这事?怎么我不曾听说呢?歙州闹什么瘟疫?很严重吗?”
“这也难怪,太上皇下令严锁消息,知道的可能也就只是朝中大臣和歙州百姓了。”陈老感慨道。
陈老说话都不说完,还有时间在那感慨,王浩然就有些好奇了,再次问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说来话长,这得从三个月前说起。”陈老整理了下思绪说道,“三个月前,歙州传来急报,其治一个村子出现瘟疫,短短几天就扩散到了全村。歙州府衙怀疑是痘疮,连忙隔离那个村子,并上奏朝廷。太上皇也很注重此事,立马调派数位御医前去查看,然而朝廷等再次收到消息时,瘟疫已经感染了周围数个村子,御医们确定那瘟疫就是痘疮无疑。痘疮之害非同小可,一旦出现,便会有如烈火干柴一般蔓延开来。所以歙州瘟疫必须尽早解决才行,鉴于歙州瘟疫之厉害,太上皇在朝中与众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决定隔离灭杀……学生百般劝阻都无济于事!”陈老说着说着就痛哭起来,“歙州百姓本就命苦,然而那些视百姓性命有如草芥的人却还要雪上加霜!这是什么世道啊!”
王浩然本来有些着急的,可一见陈老又愤世嫉俗,有些无语了。
陈老见王浩然反应不大,还以为王浩然不了解痘疮的厉害,也难怪,王浩然也就二十多岁,就算知道痘疮,也只是在书本上了解一二而已,说道:“王师可能还不大了解痘疮之恐怖,但凡感染上的,十之八九都得丧命,而且扩散速度之快,若是任其扩散,整个大唐不用半年就完了!”
“具我所知,孙神医已有预防之法,为何不用?”王浩然问道,孙思邈虽然去世了,可他的预防办法总不至于失传了。
“试过了,然而用处不大,不然朝廷也不至于想着隔离灭杀啊!”
“用处不大……”王浩然这才感觉麻烦大了,他在后世了解到的是孙思邈的预防办法是有效的……不……貌似后世不是这样说的,而是说孙思邈曾用患者身上的脓浆涂在身上以预防天花,并没有说效果如何,认为这办法可行,也只是自己脑补上去的而已……王浩然感觉自己又被后世的记载给坑了!
“王师,歙州百姓疾苦,您可要为他们做主啊!”
“我现在就入宫找皇兄商议商议。”此事刻不容缓,王浩然当即就决定道。
皇宫之中,李世民听王浩然说起歙州瘟疫一事,说道:“你听说此事了?想必是陈爱卿跟你说的吧?寡人本想让你安心打理学院一事,故而没跟你提及。”
“皇兄,臣弟虽然没办法治愈痘疮,然而却有办法预防痘疮,还请皇兄配合臣弟才行。”事态紧急,王浩然直截了当的说道。
“什么?你有办法预防天花?”李世民不可思议道?孙神医都没办法预防天花,王浩然虽然妖孽,但总不可能在医术上也比孙思邈更高一筹吧?
“确实有办法预防,恩师曾跟臣弟提及过这办法。”
“是什么办法?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寡人立马让人去准备。”
“只需要一头患痘疮的牛。”王浩然并不打算用接种人痘的办法,担心又被后世的记载坑了,还是采用接种牛痘的办法稳妥一些,毕竟接种牛痘是后人最终的选择,必然有着比接种人痘更好的一面。然而他并不知道牛痘是不是牛感染人的天花后才产生的还是只是类似人类天花的一种病状,所以他才入宫找李世民帮忙。
“患痘疮的牛?”李世民疑惑道。
“准确的说应该是类似于人得痘疮那种症状,那牛的腹部也会有溃烂、长脓包的症状。”
“那到歙州找应该很容易找到。”李世民直接理解为感染痘疮的牛。
“这可未必,痘疮和牛痘只是相似而已,并非同源。”王浩然虽然还不肯定这么一个说法,但他若不说得笃定的话,李世民未必能那么积极的配合他派人去找这种牛。
“那好,寡人这就派人寻找。”李世民答应了下来。
“还有,皇兄,若是找到这种牛,就让他们立马送往歙州,臣弟会先行到歙州等着。”
“啊?你还要去歙州?”李世民大惊,如今的歙州可是有如人间地域一般啊!“这事你交给他人去做就可以,又何必亲身涉险呢?”
“歙州瘟情紧急,而所找到的牛是否真是臣弟所需要的,还需臣弟亲自确认才行,这歙州,别人可代替不了臣弟。”
李世民无奈,只能叮嘱王浩然多加小心,并派御医与之同行。
“那至于之前朝中商议出来的对痘疮的解决办法是否就可以取消了?”王浩然最后问道。
“若是你的办法可行,那定然就不必执行了,但若是不可行,寡人就不得不顾及天下百姓的安危了。”李世民也很为难。
王浩然回到家,陈老竟然还在那里等着王浩然的消息。
“王师,怎么样了?”陈老急切问道。
“放心吧,太上皇答应了,只要我有办法预防痘疮,他便不会对歙州百姓隔离灭杀。”
“那王师可有办法?”陈老弱弱的问道,他悬着的心更悬了,这能放心得下吗?孙神医都没辙的病,王师又怎么可能会有办法解决呢?
“当然有了,你且回去等好消息吧,我还要安排一些事,明日一早我还要去趟歙州呢。”
“什么?王师要亲自去歙州?”陈老的震惊不亚于李世民,他感觉自己又把王师给坑了,而这回面对的可是不讲人情的瘟疫啊!“这怎么使得?王师若有什么差池,那学生可就再也无颜苟活于世了!”
“我都有办法预防痘疮了,还会怕痘疮?你且先回去吧,少在这里说晦气话。”
王浩然宽慰走了陈老便叫来了刘翔宇,让他的侦查队也都去找患牛痘的牛。
次日他便启程赶往歙州,此去歙州甚远,王浩然以前去杭州时有从歙州相邻州县经过,大概需要半个月的路程。10
………………………………
第240章 亲试种牛痘
歙州县城还没被传染到,不过与之前相比,萧条了许多,大家都紧闭大门不出,街上行人寥寥无几。王浩然到了后,提前收到消息的歙州蔡刺史已经为王浩然安排了一座空置的宅院居住。
在歙州等了近十天,王浩然终于等来了得了牛痘的牛。
“蔡刺史,你看这牛所得之症是否和痘疮很像?”王浩然翻看着牛肚子上的烂疮问道,他可不曾亲眼见过天花,顶多就是在后世无意中翻看到一些图片而已。
“确实很像。”蔡刺史被痘疮吓怕了,不敢太靠近这头牛,万一这牛的病一传染过来就变成痘疮了怎么办?只是大唐国公都不怕,他也不好表现得太过畏惧。
“那就好。”王浩然交待道,“蔡刺史,你现在就让人招募一些人,男女不限,越多越好。至于酬劳,一人一日一千元。”
“是,下官这就去。”蔡刺史爽快的应了下来,然后匆匆离去,不知道是因为不敢怠慢王浩然的吩咐还是想离这头牛远点。
现在招募人手不大容易,蔡刺史得派人挨家挨户去询问才行。最后招募来的人倒不少,有四十多个,他们不全是为了钱,而是出于敬重,心甘情愿为王浩然效劳罢了。
“诸位乡亲,如今歙州这边痘疮泛滥,而我这次来歙州,是因为家师之前曾把防御痘疮的方法教授于我。今日把大家召集过来,正是为了提取一些预防痘疮所需的药材。”王浩然也不对这些人隐瞒什么,毕竟等下的作为会让人难以接受,“首先我保证诸位乡亲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顶多发几天烧而已,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首先,我需要在大家在手上划一道小口子,然后在这牛的肚子上蹭几下。”
招募来的乡亲们都是心里有些打鼓了,眼前的牛肚子上皮肤糜烂,看着都恶心,大名鼎鼎的小少爷这是要他们感染那牛的病毒啊!
王浩然没再多解释什么,反正该说的也都说了,只是一旁摆出自信满满的样子。
“草民先来吧,草民信得过小少爷。”一个老农先站了出来。
在普通老百姓当中,王浩然那小少爷的称号更为响亮一些,因为杂jiao水稻就是小少爷研究出来的。
有人先站出来,其他犹豫着的人也纷纷排在老农后面表示愿意,那些担心得痘疮的人也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王浩然让人在宅院内布置了好几间房间让这些人临时居住,不愿意住在这里的也可以回家住,把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