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宠妃_爱猫咪的小樱-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珍妃看吴王有所动摇,连忙还想再劝。

“我当是什么人在暗房里吵闹,原来是你们。”突有一女子俏声笑语:“今日吴王来给叶氏加棺,本宫来看看。倒是珍妃,你怎么在这儿?”

吴王猛地回头,厉声喝道:“淑妃!孤和珍妃之间的事情,不需要淑妃插手!”

若说珍妃是因着陈年旧事,冲动杀了叶氏的话,面前这位淑妃却是一直想要置叶氏于死地的。

第二十七章 撤退

吴王抚着母亲的冰冷棺椁,再看淑妃面上的笑靥丽色,心中恨意滔天。

“吴王,你还是个孩子。”林媛故作怜悯:“真是可怜啊,小小年纪失去了母亲。不过没事的,以后还有本宫照顾你,皇后娘娘也会对你好的。”

吴王咬牙切齿。半晌,他冷冷质问林媛:“淑母妃,珍母妃是因为得知了七年前的旧事,和我母亲起了争执,最终酿成惨剧。孤想请教淑母妃,那七年前的旧事,是否淑母妃也知晓呢?”

林媛眉头一挑。

不愧是吴王!是她低估了这个孩子!

不同于赵王资质平庸,吴王一眼就能看透事情的关键!没错,那四个护卫都是她赠给珍妃的,其中就有那姓陈的内监!

七年前刺杀一事,她果断地射杀楚华歆,却留下了她身边的心腹内监,以备来日所用。

陈内监对楚华歆忠心耿耿,自然对林媛恨之入骨。他当年卷入刺杀一事本要被处死的,被林媛救下捡回一条命后,林媛将他安置在辛者库中做粗活。他并不知林媛打得什么算盘,只是忍辱负重并伺机报复。

直到来了北塞,林媛将他赠与珍妃。

他知晓淑妃与珍妃两人水火不容,以为是个机会,就将自己所知的自以为是林媛的把柄全盘托出,报给了珍妃。

结果珍妃知晓了当年事,大怒之下勒死叶绣心。

若是不揭出当年事,如今的珍妃仍然是叶绣心的恩人。吴王看穿了这一点。

吴王满面恨色,云丹目色冷冽地盯着林媛的脸。

“吴王,你也看到了,这件事,本宫的确很后悔。是本宫中了淑妃的圈套。”云丹蹲下去,两手握住了吴王的手:“吴王,淑妃母子咄咄逼人,前朝右丞相等文臣都支持东宫。若是你不肯再相信我,以你一个人的势力,你是断断斗不过这个阴狠的女人的!还有你那深受父皇赏识的太子弟弟!”

吴王静默不言。

林媛冷眼瞧了半晌,嗤鼻道:“本宫懒得与你们费口舌……吴王,你猜对了,此事一开始就是本宫的设计!但那又怎样呢?吴王,你看看你都在做些什么!冯怀恩几个扶持你也就罢了,珍妃云丹,她是外邦和亲皇女!她杀了叶绣心,不单是因为旧怨,亦因她想到独享你登位的从龙之功。她想成为你的依靠,你的养母……”

“吴王,你这样做是引狼入室,我们秦国的皇室轮不到外人插手。就算我与太子最终死在你手里,我也不希望看到百年之后,由吐蕃的女人来掌控我们大秦的朝堂。你姑母温庄大长帝姬现在是蒙古的敬文太后!她就是和亲的皇女,先可汗的大妃。你知道这叫做什么吗?这是窃国!……”

吴王的脸色渐渐变了。

“胡言乱语!”云丹一手扣住林媛手腕:“淑妃一张利嘴,吴王殿下不可听她胡言!哈,淑妃!你竟也承认了!是你想要叶氏的命,所以才设计了这么一出……吴王,你听到了么!是她亲口所说的……”

“够了!”吴王睁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我母亲死了!”

他大口大口地喘息:“淑母妃,珍母妃,这里是我母亲的棺椁。她不会希望被打扰。”

“吴王殿下……”珍妃还欲再劝。

林媛拂袖离去。

***

林媛很快回了自己的营帐。

事实上,如珍妃所言,她在吴王面前的所言的确是胡话。拓跋弘防云丹防得紧,在她嫁入秦国的第一日就按着祖训赐下汤药,断她子嗣。如今纵容她和吴王深交,不过是贪图吐蕃蒙古的援手。

云丹在一开始扶持吴王时,明白自己身份,并没有奢求有朝一日能够取代叶绣心。她只是给自己的将来找个依靠,不至于老来凄惨。

但日子久了,野心也就大了。

十日之后冯怀恩与吴王两人领兵,攻打乌鞘岭。

吐蕃兵马不曾跟随。

林媛凝望大军出城,唇角含着笑侧过面去:“珍妃,看起来你赌输了。”

横亘在吴王和珍妃之间的不仅仅是杀母之仇,还有野心与背叛,这些都让他们无法再相互信任。

吴王不能够忍受珍妃想要掌控自己的欲望。

云丹面色麻木。她定定地看了半晌,转身道:“吴王是个倔强的孩子。算了,这宫里没娘的孩子多了去,不是只有他一个。”

林媛眸色一冷,倒是能进能退。

随即在珍妃背后笑道:“赵王和八皇子么……本宫等着珍妃的好消息呢。”

宫中赵王已有十七岁,一年前娶了两位侧妃,按律出宫建了府邸。七皇子的生母张氏对林媛还算忠心,旁人想要离间怕是不容易。八皇子如今只有六个月大,是皇帝出征的前几日一位不甚得宠的嫔位怀上的,生产的时候母亲难产而死,八皇子勉强活下来也是个病秧子。

遂八皇子并不得父亲看重,有东宫和吴王夺嫡热闹,几乎没人会记得还有一位八皇子。

“今日是叶氏棺椁回京的日子吧?”林媛问左右道。

叶绣心扶灵回京是皇室秘闻,不敢传扬出去,只由淑妃一手操持。林媛命人将棺椁从地窖里抬出来时,恰逢前线匈奴人退兵,是攻打乌鞘岭的好时机。吴王和冯将军早早带兵出征,没来得及给母亲送丧。

叶绣心的生命止于北塞。她死在珍妃云丹手中,同时死在林媛手中。

昭毅太后叶氏,乾武帝“四后”之一。她在乾武帝驾崩的三个月之后追封为皇太后,又在短短数月之后被废名位。五十多年后,秦国后世的君主感念吴王讨伐匈奴、驻守北塞多年立下的赫赫战功,将他的生母叶氏恢复了皇太后的名分,牌位重新迁进太庙,享万世香火供奉。

叶绣心一生坎坷,不甘于命运,奋起相争却终究湮没在乾武朝的宫廷搏杀中。她是斗争的失败者,然而论及死后哀荣,她最终得到了她应得的。

这一生并非不值。

正史记载,乾武朝后宫中,皇妃林氏、叶氏不睦已久。然而另外一种传说却同时流传下来——林氏、叶氏曾经结拜姐妹,十余年相互扶持,最终各为其子,叶绣心因夺嫡而死。

“都安置好了,换了金丝楠木的棺木,绝不会辱没了恭悫温妃的身份。”初雪从容微笑:“再请娘娘示下,是用妃位仪式陪葬,还是用贵妃?”

“用贵妃礼。”林媛沉了声色:“好歹是吴王生母……谁都不知道将来龙椅上坐着的人会是哪位皇子,若吴王登位,我和东宫的下场自不必说,叶氏也必将被尊太后的。初雪,我已经累了。”

十年前的嫔妃相争,她尚且游刃有余。如今夺嫡大业,她已经力不从心。

皇子之间的战争,实在是太残酷了。

她望着远处云丹疲惫离去的身影,突然感觉自己也累得掌不住。

她靠在两个侍女肩上被扶了回去,半夜时分,无故受凉得了风寒。这一病又是半个月。

只是寻常的风寒,拓跋弘并未担心。如今战事焦灼,四周都是上战场杀敌的武士们,林媛一介女流什么忙也帮不上还娇娇弱弱地病倒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独自窝着养病不敢叨扰任何人。

乌鞘岭一战并不顺利。

吴王到底年小,不过是跟在冯怀恩身后罢了。好在他心性坚韧,被匈奴人围在峡谷中时并没有乱了分寸,后有来了援军,乌鞘岭在十日之内夺下。

乌鞘岭也就罢了,那边拓跋弘却是亲自领了几十万大军直入乌鞘岭东部的匈奴燕山峡谷。

结果燕山峡谷大胜,捷报来得振奋人心。拓跋弘龙心大悦决定挥兵北上。

期间有不少臣子上书劝诫,道深入匈奴国境太过危险。而且北地严寒,对于中原兵卒来说是一大困境,人人受冻之时自然无心应战。大秦想要收复天下,不急在一时,可仔细筹备数年后再次征战。

拓跋弘思虑良久。最终他决定乘胜追击。

他太想得到这个天下了。

乾武二十年的初春,秦军深入北地。两位皇妃一同随驾北上。

秦国帝王的雄心壮志得到了回报。秦军一路打到了距离匈奴王城三百里的大角峪,那是如同秦国潼关一般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并不容易,匈奴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秦军是捡了一条最好走的路,四周很多重镇直接绕行,又为了躲避匈奴兵马从祁连山北方的雪山峡谷里头爬过。那几日,冻死在雪山里的人就有上万。

然而秦国的好运似乎已经耗光了。大角峪一战失利,拓跋弘在乱军之中被一刀砍在右肩,受了重伤。

秦军不得不后撤。

拓跋弘伤势不轻,再也无力继续征战,他被重兵护卫着班师回京城。

皇帝虽然要回京,大军却不可能撤走。吴王、冯怀恩、洛容真等将领率兵驻扎在大角峪城墙下,十日之后就准备再次攻城。而沿途攻下的匈奴城池、险关等地,都有兵马驻守,秦军来势汹汹深入匈奴。

这个时候皇帝的心情还不是很差。虽然自己很倒霉地挨了一刀,但秦军已经得到了匈奴半壁江山,斩杀俘虏无数。甚至因着洗劫匈奴和旧夏的城池,秦国境内的赋税都降了两分。

林媛和云丹两个日夜服侍着皇帝,现在倒是没有臣子指责两位皇妃了,皇帝需要人照顾,没个细致体贴的女人在身边还真是不行。

圣驾行到居庸关时,有将士面圣通禀,道匈奴人的追兵往这边杀来了。

匈奴可不是夏国那样的软柿子。一年前蒙古王元烈孤注一掷,率大军兵临匈奴王城,结果全军覆没。纵然有蒙古政权内斗、大妃温庄派出刺客的原因,匈奴这块难啃的骨头才是最大的困境。

拓跋弘闻言冷笑。匈奴人骨子里就是不要命,居庸关已经是秦国境内,他们竟还敢追来。

匈奴人南下这一路,因着四处都是被秦军攻占的城池,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增派护卫人手。”拓跋弘沉沉下令。

“皇上宽心,东宫殿下已经下旨派了援军,长途跋涉接应皇上。”林媛握着拓跋弘的手。

这个男人的手掌已经不再永远温热。

林媛有些害怕,自己身为一个身体不怎么强健女子,四肢冰凉的症状很常见。按着中医上的说法,手脚发冷的人体虚、心脉脆弱。而自幼习武的武士们多是手脚温热的。

拓跋弘已经不再年富力强……他这一次受伤,不可能如同二十年前那样迅速康复。

拓跋弘闭上眼睛点一点头。

纵然秦军重兵驻守,这一日的午夜,匈奴人还是杀到了居庸关。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刀兵碰撞和高声喊杀的声音隐隐传来。林媛静静坐着为皇帝煲一碗燕窝。

如皇帝一样,她不觉得紧张。匈奴强弩之末,不足为惧。

然而,一个时辰之后林媛听到了沉重的木槌撞击声。她披衣坐起奔到了皇帝所在的上房,门扇洞开后她看到了同样惊慌失措的云丹。云丹大声道:“快,保护皇上!敌军撞木槌了,难道是要破城了么……”

“闭嘴!”林媛厉声喝道:“危言耸听做什么!居庸关是什么地方你应该知道,这里不可能被攻破!”

事态紧急也顾不上争吵了。林媛掀了帘子去看皇帝:“皇上……”

“不要慌。”拓跋弘仍然镇定自若:“传薛泽、王和贵……”

几位将军很快被传召过来。薛将军忧愁道:“居庸关内已是人心惶惶了!百姓们都在准备逃难,末将也深感奇怪,匈奴追兵本只有几万,今夜攻城的却足有三倍之多!天降神兵,实在诡异!”

另一位张将军禀道:“……京城东宫殿下已调拨援军前来,原本预计就是今晚会抵达的,然而却迟迟未到!再这样打下去,居庸关必破,请皇上早些移驾才是上策啊!”

拓跋弘面露怒色,气恨之下又咳出血来,吓得云丹在一旁哭天喊地。

拓跋弘知道这事儿有多诡异。按着淑妃的说法,居庸关不可能失守。这里有深三百米、宽百米的崇山大峡谷,这就是天堑!更不必说居庸关作为秦国重镇,守军严密。

鬼知道那群不要命的匈奴人怎么打到了城门下头!

然而现在没有时间思考了。拓跋弘下令后撤。

几十万精兵护卫着圣驾,期间全城的百姓都跟在左右一同逃难,拓跋弘坐在轿中深感尴尬——这都什么事儿啊!匈奴半个江山还在秦国人手里握着,秦国征战多年,自诩功勋卓著、夺下了多少领土和城池,今日却被匈奴人赶着放弃居庸关!

匈奴人为何不按常理出牌啊!就算要追杀自己这个君王,也该派更多的主力先去夺回那些失守的城池吧!按着薛将军他们的禀报,匈奴兵马大军压境……难道是把王城的守军都抽调过来了么?!

圣驾走过南城门的时候,居庸关北城门破城。

喊杀声震天。

“回头,迎战!”拓跋弘冷声道。

虽有几位武将劝阻,最终皇帝决心死战。大军点燃火把设下盾阵,王将军领了先锋挡在最前方。

薛将军则率军焚烧居庸关粮仓,火光冲天而起。沿途街坊巷口都插满火把,漆黑午夜之中居庸关被照亮如同白昼。

秦国勇士登上城墙守卫军旗,下面就是黑压压的敌军,他们堪堪撞破城门,大军蜂拥挤进城来。先锋军立即顶上,阻拦破城而入的敌军。

然而正当双方迎面厮杀时,王将军借着火光看清了对方主帅的脸。他惊得差点从马上摔下去,大呼道:“张将军……”

那不是别人。

是正二品京城提调都督张开山。从前在北塞驻守多年立下战功,后给加官进爵调回了京城。

“这是怎么回事!”王将军身侧副将惊恐地说道:“京城中东宫殿下早已下旨,说是要派援军过来接应圣驾,若是派兵过来的话定是张将军领京城守军……可张将军却与我们兵戎相见!”

话音未落,另一武将恐惧而绝望地高喊道:“王将军,快去通禀圣上啊!东宫与张开山谋反了啊!东宫弑君弑父,皇上快些南下躲避啊……”

这一声“谋反”,比匈奴大军破城还要令人震撼。秦军中立即骚动起来,立即有人去通传后方的皇帝,更多的人惶惶而乱:“真个谋反了!天哪……”“京城守军都是最精悍骁勇的兵卒,我们这等北塞军想进京城大营,可是要考武举才能进去的。就凭居庸关这点人手,是敌不过城防军的啊!”

此时的王将军也震惊不已。他死死盯着对面乌泱泱的人马,突然拔剑回头,砍在那名高叫着“谋反”的副将头上。

第二十八章 谋反

血溅三尺。王将军挥剑指天,怒道:“都住口!危言耸听者,就地处决!秦国征战四方,后有匈奴追兵、旧夏复国刺客,若再起了内乱,国将不国已!”

那边的拓跋弘还并不清楚事态。

珍妃一直握着他的手。林媛独自坐在妃辇上,抬眼望着天边红霞般的火光。

“前方如何了?”她紧了紧衣衫。

刘姑娘默不作声,手中紧握弓弩。林媛定定朝前方望去。

呵,会死在这里么?敌军人多势众啊……

林媛咬牙闭上眼睛。说不怕是假的,自己毕竟是个女人。

沉闷的号角声如同地动山摇的巨响,几乎冲破耳膜。那是匈奴人在击鼓号令……

等等!林媛突地睁开了眼睛。

这声音似乎不对。

匈奴人崇拜雄鹰图腾,号角声多高亢嘹亮,寓意最广阔的天空。且匈奴人心性粗野,他们的王室礼乐远不如中原这般庄严肃穆……

可是如今这声音……并不是这些日子在北塞战场上经常听到的那种感觉。

林媛霍地坐了起来,飞身上马,与左右喝道:“不怕死的都跟本宫走!本宫要去北城门!”

她飞马疾驰,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快地骑过马。她渐渐地感觉到事情的诡异,这比真正的匈奴大军压境,还要可怕百倍!

“淑妃!”有人认出了骑马前来的林媛。

林媛站到了交战的最前线。没有深夜寒凉的冰冷,没有身处血腥战场的恐惧,没有看到大军压境的焦心。她满面木然,目光呆滞地望着对面的“敌军”。

她艰难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喃喃道:“张将军……”

她一直知道,张开山是东宫党羽,也是如今监国的太子能够调动的最大的武将势力。

但是为什么,他会站在自己的对面,那数十万的京城守备军,会站在圣驾的对面?

林媛用仅剩的勇气,高声喊了起来:“住手!快退兵……”

声色戛然而止。有几位武将用枪杆将她扫落下马,随即拿绳子捆了她,大喝道:“淑妃已经就擒!张开山率军谋反,快拿下他!”

居庸关南城门。

拓跋弘终于得到奏报,京城提督张开山谋反,率军前来居庸关意欲弑君。

半个时辰后,淑妃与张开山和其亲信将领都被捆了带到圣驾面前。然而他们没有见到皇帝的面,拓跋弘直接下旨,淑妃关押,张开山一众就地处决。

跟随张开山来到居庸关的几十万兵卒并没有真的与居庸关守军兵戎相见。张开山等人被带走后,其余兵卒在一位邱姓偏将的率领下齐齐跪地请罪,并解释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张将军是图谋,只以为是来救驾的。

匈奴大敌当前,皇帝哪敢内乱,再则几十万的人若都定了谋反,他们被逼急了真的反了那可就完了。

这时候的拓跋弘早气得七窍生烟,张开山谋反这事,比匈奴真的攻下了居庸关还令他感到愤怒。他审问了几个领兵的武官,所言与邱将军一般无二,他遂得出结论——这些兵卒们都是忠于大秦、忠于拓跋皇族的,是张开山蒙骗他们,让他们误以为来居庸关是为了救驾,这才上演了一场乌龙。

几十万的人,都是受过“忠君爱国”的思想洗脑,一块儿谋反真不太可能。而且自己又不是历史上那些昏君,逼得底下人不得不反。

于是拓跋弘咽下一肚子火,摆摆手表示这是误会,只杀了张开山及其亲信。

林媛再一次见到这世上的阳光时,已是十天之后。

圣驾已经出了居庸关南下。越往南走越暖和,北塞的冰冷渐渐褪去,而中原淮河那儿好巧不巧发了水灾,水一直淹到了陕北,把一大片平原变成沼泽。

圣驾和随行的大队人马在出了居庸关之后就没遇上敌国追兵了,倒是因为沼泽地太难走,大军跋涉艰苦,连皇帝车轿的轮子都陷下去好几次。大军走得慢悠悠,拓跋弘急得不行,若是没受伤他肯定要从车里蹦出来骑马走。

而其余的人,不论是受宠的珍妃还是被囚禁的淑妃,都被人拉出来骑马走。轮子总陷下去,专拉车就得浪费好多工夫不是。

林媛在暗无天日的轿子里被捆了十天,她还得庆幸这场水灾,终于能出来透透气了。

她头昏脑涨地被人牵着马,马匹四周黑压压一片人围着,看押女囚的架势十足。她脑子都有些不清醒了,坐在马背上就睡着了做梦,梦见自己的上辈子,梦见琪琪。

身边有人和她悄声地说了居庸关破城的那天晚上:“……张将军被拖下去的时候一直喊冤呢,砍头的时候还大喊着太子殿下绝没有谋逆之心。”

“那天晚上,王将军领兵迎敌,见是张将军,就命令大家停手。而张将军当时……也是传令要属下兵卒们放下武器!但是王将军身后跟着的几个副将,大喊着谋反还擅自率军杀过去!这才闹得不可收拾!”

“张将军被处死得很仓促,后来是将军身旁一位亲信,因是第二天才被处死的,就放了些消息出来。说张将军接了东宫殿下的旨意来居庸关,那旨意上的确是‘救驾’。张将军之所以会攻城,是因为收到军情奏报,说是居庸关已经被匈奴人攻下,皇上被敌军围困。他以为居庸关里的兵马是匈奴人,这才撞城门啊……”【1】

那是曾经收拢人心,林媛得到的最忠诚的心腹,即使她被定下谋逆大罪、被皇帝下旨囚禁,也会有人不怕死地效忠她,与她传递关键的消息。

可惜她并不能听进去多少。

她不知道小琪现在怎么样了。

乾武二十年四月十八,东宫太子卧病,千里之外的皇帝传旨令皇长子赵王监国。

四月十九日,圣旨再次传下,敕封皇五子吴王为北疆主帅,统御三国战事。冯怀恩加封从一品大司马,位仅在上柱国将军之下。

此时的皇帝并没有赶回京城。他从居庸关南下后,西行抵达云州。那是西梁王的所在。

居庸关中那群“被煽动谋反”的军士们早被皇帝打发回了京城。拓跋弘并不担心他们真有谋反之意——都是平民百姓的儿子,哪来贵族阶级的权谋野心?而且在东宫无故“卧病”、京城中一切事宜交由赵王时,这批京城守军并没有表现出一丝异动。甚至在张开山死后接任统帅的甄将军和几位副将都没有任何异议。

随后京城守军跋涉千里急急赶回京城,首先就是奉旨将赵王迎上朝堂监国。

拓跋弘放下心,领着随驾的兵卒们去了云州。

五月初十,他颁下昭告天下的第三道圣旨——将被扣押在京城中的西梁王拓跋煜赦回西梁,同时以帝王的威名宣布,多年前楚达开是为国捐躯战死在夏国人手中,并非被西梁暗害。

自此,西梁终于从危机中走了出来。

远在匈奴境内作战的吴王渐露锋芒。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