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居唐朝-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急憔傧筒槐芮祝耸隆季偌銎窖艄髦骼恚 

  太子一听,连忙道:“阿妹身为女子,不参朝政,此事如何能让阿妹主理!儿反对!”

  秦王看薛朗举荐的人是平阳公主,便没再说话。

  薛朗道:“回太子,臣之所以举荐平阳公主主理,正因为公主乃是女子之身,主理此事,比之太子与秦王任何一人都方便。”

  太子皱眉问道:“此话何出?请薛侍郎解惑。”

  薛朗道:“敢问太子,天下间藏书最丰者除了大内,其余皆是世家吧?”

  太子想了想,颔首:“确实如此。”

  薛朗道:“我朝的人才选拨制度循前朝实行的是科举制。此制选才,论才论德,不论血统出身,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世家士族以天然的优势,把持着大多数的书籍知识。太子请试想,同样是两个士子,一人出自世家,一人出自寒门,两人科举,谁考中的胜算大些?”

  太子道:“自然是世家子。”

  薛朗道:“对,就是世家子。世家子家中长辈,代代读书,世代为官,在科举上,这些长辈便是名师,若是考中为官,这些长辈既可为奥援,又可为参谋指点一二。这些优势,寒门士子都没有,久而久之,朝堂之上,放眼望去,皆是世家士族之人,寒门士子几乎没有。敢问如此局面之下,圣人政令如何施行?”

  不止太子,李渊父子皆悚然一惊。

  薛朗这才道:“图书馆的建立,正是打破和避免这种局面形成的第一步!让垄断在世家士族手中的知识,面向广大民众,广开民智之举!但是,世家之中,人才济济,智者云集,不会看不出此举所带来的后果,未免世家反弹,此事,臣以为交由平阳公主为好。”

  平阳公主是女的,又不可能继承皇位,声望再大也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还免得你们兄弟两个抢来抢去,让圣人为难。

  这句话薛朗没说出口,想来以圣人的明智,自然能想到。

  果然,圣人道:“此议朕准了!此事便交由平阳主理。”

  平阳公主这才出声:“喏。”

  薛朗悄悄的松了口气,还好,活字印刷术带来的好处,最后还是在平阳公主手里,不枉费他耗尽心思筹划。

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

  平阳公主是女子,声望高了,确实于皇位来说,没什么威胁,但是,能增加自身的筹码就行。

  薛朗希望他的公主殿下,既有钱,又有名,那么,地位就能无比的稳固。不论是谁,想动她都要考虑一下。这也是薛朗的目的所在。所以才想着把公主殿下的声望往高了堆。

  事情议定,圣人让薛朗写个详细的计划书给他老人家过目,眼看天下将晚,怕再说下去,宫门下钥出不去,圣人便让大家散了。

  “薛侍郎!”

  刚出紫宸殿,薛朗被太子叫住:“见过太子,不知太子叫住臣有何吩咐?”

  太子面目沉凝的看着薛朗,道:“前些日子,听到一个传闻。据说,薛侍郎之义弟江临与卢氏的卢靖有仇怨,为此曾惊动过薛侍郎,闹上公堂?”

  薛朗心中一动,坦然道:“确有此事。”

  太子目带深意的望着薛朗,道:“世家士族,枝繁叶茂,家族庞大,人口繁杂,其中有那么一两个败类,也情有可原。世家士族,家学渊源,根基厚重,多是一州一郡之望,郡望之家,乃是当地民心所向。我先前途经苇泽关时,为的便是去安抚因刘黑闼作乱而造祸的山东豪门士族。”

  说到这里,顿了顿,问薛朗道:“说了如此多,你可明白?”

  薛朗面容整肃:“多谢太子指点,臣明白。”

  太子欣慰的点头,道:“幼阳,你之才干,圣人赞赏,我也赞赏,然则,有些政策,在我看来却过于激进。治国之道,不该如此,望你三思,切记,切记。”

  “喏。”

  见薛朗应了,太子才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回他的东宫去。薛朗默默叹气——

  太子建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有他的优点。刚才那些话,他其实是在点薛朗。应该是太子觉得薛朗提出的政策、疏奏,太过针对世家,他觉得策略虽好,但是,太子认为并不是合适。显然,太子的施政理念是与世家合作,而不是与世家对抗。

  可是,以薛朗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眼光来看,世家士族的势力是必须打压的,乡贤郡望的存在就是分薄中央的权力,阻碍中央政令的施行。明显与太子联合世家的施政理念不合。

  太子刚才说得不算明确,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点明了。显然,太子是顾忌到紫宸殿外的人,怕人多口杂,把薛朗的理念泄露出去,若是让世家知道……以薛朗现在的势力,简直毫无抵挡之力。

  太子仁厚……果然如此!可是,施政理念不合,这是个大问题!即便不知道将来的皇帝是二凤君,薛朗果断也跟太子混不到一块儿去。所以,太子的情,薛朗领了,但很遗憾他做不了太子的臣子。

  出了紫宸门就看到平阳公主窈窕的身姿站在那里,脊背挺得笔直,在门口等他。秦王是匆匆被传进宫的,手头还有事,已经先走了。

  薛朗连忙过去:“建瓴!”

  平阳公主回头,夕阳西下,夕阳的光晕照在公主身后,让她的面目有些模糊、朦胧,透着一股神秘的美。

  平阳公主展颜一笑,没说话,待薛朗走进,细细打量他神情,似乎才放下心来,道:“宫门快下钥了,我们快回吧!”

  “恩!”

  薛朗开心的点点头,与平阳公主一起走出宫廷。

  跟平阳公主一起,薛朗 哪里还有空去想太子的想法什么的,想起今天在紫宸殿内,公主殿下光明正大的把他叫做“我的幼阳”,薛朗就忍不住心潮澎湃——

  平阳公主当时可能是出于保护他的目的才公然如此宣称,但是,公开了就是公开了,最大的好处就是,薛朗尚公主的事情应该可以提上日程了,也就是说,该准备大婚的东西了。

  新婚礼服什么的,尚的是公主,自然有礼部承办。不过,聘礼却没人能代给,而薛朗恰好今年最穷!咋办?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啊!

  “在想何事?一忽儿开心,一忽儿难过的?”

  大概是薛朗脸上的表情变来变去的让平阳公主看得好奇心起,逐开口问道。薛朗打了个哈哈,又不想骗她,便婉转道:“在想挣钱的事情,圣人连媒人都找好了,我该准备聘礼才是!”

  平阳公主也不见羞涩,叹道:“我今日原只想着保你,免得你太过冒昧触怒圣人,谁知竟把自己也套进去也!”

  薛朗笑得开心:“我知道!过程不重要,结果让我欢喜便好!”

  平阳公主睨他一眼,却没说话。薛朗福至心灵,问道:“建瓴还在担心预言之事?”

  平阳公主眉宇含忧,道:“武德六年尚未过完,我如何能安心!”

  “我不怕!不过,我也知道,这件事说再多也没用,你心里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真的放心,我能做的便是一直陪着你,准备好婚娶之事,等着你。”

  薛朗说的坦诚。平阳公主幽幽一叹,嗔怪一句“傻子”却没再多说其他。

  两人沉默的走了一段,快到宫门时,平阳公主方才开口问道:“这些时日一直在读书么?”

  薛朗答道:“读的,不过,文言文水平有限,经常读得一知半解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平阳公主道:“此事不急,可慢慢来,毕竟你自幼便是用的白话文,读不惯、写不来文言实属正常。只要坚持多看多听多写即可。”

  两人随意的聊着,到得宫门口,平阳公主上了肩辇,先行出宫。薛朗眯着眼,慢慢的往下马桥去,对于如何赚钱,心里倒是有了点儿想法,只待回去便命人去办。

  心里这么想着,回家的步伐也变得急促起来。回家便翻箱倒柜的算账,总和资产。待算出总账,留了一个月的花用后,把阿陈也招了回来,细细交代一番,方才让他外出采买。

  紧接着找来荷香,也是细细吩咐一番。然后便在府里的东南角空闲的院子里忙碌起来。

  薛朗府里忙得热火朝天,他本人却还需要去民部上班。三日后,圣人下诏,薛朗还在民部衙门上班,就有传诏的礼部官员来拜访,当着众人的面宣诏,招薛朗尚安国平阳公主。

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协力

  ,!

  “大哥!”

  “幼阳!”

  薛朗刚回到府里,江临和苏寒就迎了出来,苏寒急急的拉住薛朗,问道:“圣人下诏让幼阳你尚平阳公主,可是真的?”

  相比苏寒的激动,江临就平静许多:“衡宇,圣人已下诏,此事自然是真的。小弟恭喜大哥得偿所愿。”

  就知道瞒不过江临。薛朗笑着摆摆手,笑得像个二傻子。苏寒看看江临,又看看薛朗,惊叫道:“阿临怎么知道的?”

  江临笑眯眯的道:“自然是看出来的。”

  苏寒惊呼:“我为何没看出来?”

  江临意味深长的笑笑,没说话,苏寒只觉面皮发热,莫名的有点儿心虚,果断的转移话题:“幼阳,婚期可定了?有何事我能做的,尽可直言!”

  江临也道:“衡宇说得对,大哥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只管吩咐便是。”

  薛朗心中一暖,也不掩饰,道:“最大的困难就是聘礼!我手头的东西感觉薄了些,拿不出手,这一年要努力挣钱才行!”

  说到挣钱的事情,江临和苏寒都不禁一滞。想了想,江临道:“我空闲的时候多去打猎,试着多猎些猛兽。”

  苏寒也道:“我出去找个医馆坐诊!”

  这便是好朋友、好兄弟。薛朗心头感动,道:“你们两个的好意,我心领了,挣钱的办法我已经有了,不过,没有人手,所以,我也不跟你俩客气,今天正好我们仨儿商量一下。”

  “嗯!”

  江临和苏寒齐齐点头,等着薛朗的下文。薛朗想了想,道:“我的办法还是年前和你们说的那件事,熬糖!”

  江临道:“大哥,我们没有蔗园,恐原料跟不上。”

  薛朗道:“所以,我们就去买!比起自己建蔗园,去采买肯定成本要涨一些,利润变薄,但目前的情况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部曲们等着,聘礼也等着!”

  江临和苏寒想了想,也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苏寒立即道:“幼阳,我能做甚?尽管直言!”

  薛朗想了想,道:“明天休沐日,要办阿临的加冠礼,等办完,阿临就要去大营,为上战场做准备,所以,阿临的任务就是好好的训练,我还等你回来喝我的喜酒。明白吗?”

  江临郑重的点点头:“大哥放心,小弟省得轻重!”

  江临这一年来,成长了许多,比之当初的淳朴青涩,成熟了许多,也稳重可靠了许多,薛朗对他很放心。

  然后,薛朗对苏寒道:“阿临不在家,我又走不开,所以有些事只能落到衡宇身上。我们现在没有蔗园,手头的本钱也不算丰厚,但是,本钱厚有本钱厚的做法,本钱薄有本钱薄的做法!”

  薛朗把自己的打算细细向苏寒说——

  薛朗打算让苏寒去买现成的糖。这时候的糖,都是块糖,片糖,砂糖的做法还没有传入中国。并且,糖的颜色比较杂,即便是最好的糖,也带着黄色,并没有后世糖那样的晶莹剔透,这是因为糖里面的杂质并没有去干净的缘故。而要把糖里的杂质去除,办法很简单,用黄泥。

  薛朗临时想出来的办法便是去收购别家熬好的糖,自己回来在加工一遍,做成晶莹剔透的霜糖,加价卖出去。等水果出来,还可以在糖里加入水果,做成水果味的糖。

  即便糖不是每个人生活都必备的,但糖是奢侈品,这么卖一年,攒的钱用来准备聘礼什么的,应该够了!

  薛朗笑道:“所以,这一年,我们仨儿的目标就是这样!顺便让衡宇多出去走动走动,说不定会碰到心仪的姑娘,到时候,我帮你去提亲,省得我和阿临都有着落了,就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提到找对象,苏寒兴致不高,语气里带着自嘲:“成亲与否,其实我已不奢求。我的脸如今这般模样,哪里会有姑娘愿意嫁我。”

  薛朗认真道:“会有的!不是每个人都只看外表,总会有个姑娘能看到你的好,包容你的不好,愿意接受你的全部,为你生儿育女。”

  “希望吧。我的事且不提,先把幼阳的聘礼准备妥才是,公主殿下那样的好女子,不该薄待。”

  薛朗郑重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三人敲定大致的方向,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的地方,说到很晚。因为宵禁,江临赶不及回去,干脆三人睡一张床,继续说。

  有时候,薛朗会感叹,人的一生,能遇到投缘又肝胆相照的朋友,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薛朗不是一个容易交到好友的人,在现代,他最好的两个基友,一个是他高中时期的同学卫螭,一个是他的发小。

  即便后来他退学,他们继续升学,几年不见,交情也从未褪色。想不到穿越到古代后,虽然没了家人,但他幸运地又遇到了肝胆相照的朋友。上天其实待他不薄,薛朗很满足。

  第二天便是休沐日,江临举行冠礼的日子。按照现时的风俗,冠礼一般只请家中长辈参加。江临这边,家中已无长辈,只能有薛朗这个兄长,代行父职。

  不过,薛朗对自己的学问没信心,给自己取字的过程还历历在目,这事儿便只能交由公主殿下代劳。好在,现在两人名分已定,所谓长嫂如母,也算适宜。

  因为要举行冠礼,江临一大早起来,早点都来不及吃便匆匆赶回他在隔壁坊里的家去准备,苏寒也跟着去帮忙,薛朗还得去公主府请公主殿下。

  距离选好的吉时还早,薛朗吃了早饭才过去,到了公主府,平阳公主已然准备好——

  今日,平阳公主难得的穿了一身亮色的衣服,水蓝的衣裙,衬得公主殿下肤白貌美,风华绝代。

  薛朗看到的时候,都不禁看傻了!惹得初雪不禁“噗嗤”一笑,笑得薛朗老脸一红,赶紧低头。

  初雪笑着福了福:“奴婢见过驸马。”

  对哦,现在是驸马了!

  薛朗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嘿嘿笑着摸摸后脑勺,应下来:“初雪姑娘不用多礼。”

  平阳公主不理初雪的打趣,问薛朗道:“是否该出发矣?”

  薛朗点点头,两人相偕而去,一边走薛朗一边问道:“给阿临取什么字,建瓴你可想好了?”

  平阳公主颔首:“已然想好,放心,我已让人准备好一切。”

  “嗯。”

第四卷_第351章 长安的春耕

  ,!

  “臣拜见安国平阳公主!”

  苏博士刚要拜下去,平阳公主眼睛往身旁一瞥,如圭已然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没让他继续往下拜——

  这是江临的岳父。江临与薛朗是兄弟,说起来也是平阳公主的长辈,虽说以她的身份受这一礼无碍,不过,平阳公主显然并没有这个打算。

  薛朗只是情商低,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平阳公主的用心,心中全是感动的暖意。互相见礼后,平阳公主被迎上上座。江临府上的家具是搬家的时候薛朗送的。

  本来冠礼应该请个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加冠。但是,加冠应该在婚前。江临年轻,于礼俗上懵懵懂懂地,薛朗又是外来户,更加的不懂。如果不是平阳公主提起,江临的打算是等岁数到了请薛朗帮忙取个字就成。所以,今天的冠礼便只有自家人参加,没有外请。丢脸犯错自家人知道便好。

  取字的是平阳公主,戴冠的长者是江临的岳父苏博士。到了吉时,江临穿着采衣进来,立于席下。

  平阳公主温和的望着他,道:“阿临,我今日为你取字浩歌。出自,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望你做个潇洒磊落之伟岸男儿!”

  薛朗读过,浩歌便是纵情放歌的意思!江临,字浩歌……江浩歌,听来确实有股潇洒倜傥的感觉。公主殿下果然比他有学问!

  江临脸上略过一丝喜色,旋即满脸郑重的向平阳公主行礼,响亮的应了一声:“喏!”

  “戴冠!”

  苏博士上前,为他戴上发冠。

  “礼成!”

  加冠之礼便算完成。唐朝时的冠礼比较简单,行的人也少,不像宋朝,司马光专门写了一套礼仪流程。唐朝的冠礼,一般都是由自己家族的人决定,也有许多人根本就不行冠礼,年纪到了,成亲之前取字加冠便行。江临今天是补的。

  但凡中国人行事,总是跟吃分不开关系,行完冠礼,自然便是吃吃喝喝庆祝一番,江临府上早已备妥。正待开席,平阳公主道:“今日之宴,大家一起即可,不用避嫌。”唐朝虽说民风开放,但是,宴饮之时,女眷与男的是要分席避嫌的,越是身份高贵的越是讲究。当然,也有不避嫌,男女同桌,那一般只发生在不见外的亲朋之间,分与不分,全由人自己拿捏。

  于是,江临行冠礼的这一日,在屋里摆了两桌,中间无有屏风隔开,女眷们坐一桌,男的坐一桌,桌上还行了几轮酒令,气氛十分愉快。

  薛朗笑眯眯的坐着,心中明白,今日公主殿下主动提出不分席,显然是因为与薛朗名分已定,知在场的全是薛朗的亲朋好友,是公主不与大家见外的意思,公主殿下这是给薛朗面子。薛朗简直要感动死了,满脸满眼的笑,满脸满眼的自豪,胸口烫呼呼的地——

  这便是他爱的公主殿下!

  行了冠礼,江临便要回军营去了。薛朗原想从部曲中挑选人手跟着江临去,被平阳公主阻止,平阳公主道:“阿临之亲兵,当从军中选,无须从家中带去。”

  兄弟两个都不是笨人,先前也是没想到,被平阳公主点了一下,倒是都明白平阳公主的用意,自然也就不再坚持。

  江临取了字,苏寒便开始准备出门去收购糖块回来。要论奢侈品市场,自然是长安最大,消费者最多。

  薛朗熬出的糖,主要面对的市场便是长安。为了不给市场造成动荡和警觉,收购糖块的行动只能去周边,长安城内只打算少少的收购一些,毕竟,长安城内,达官贵人多,薛朗只打算低调的进行,并不打算给长安的糖类市场造成太多震荡,唐朝的御史可不是吃素的。

  恰好家具店的头期利润已经到手,薛朗从部曲里挑选了一队人马护卫苏寒,开始挣钱之旅。

  长安周边,哪里有制糖的作坊,哪里有蔗园,诸如此类的消息,薛朗已拜托平阳公主收集好,一并交给苏寒——

  薛朗不是迂腐的人,也不避讳让平阳公主知道他的局促之处,何况也无从避讳起,他缺钱是平阳公主早就知道的事情。

  身为男子,如果连给媳妇儿的聘礼都要女方填补,那他也没脸见人了。薛朗不介意借用平阳公主的力量去收集需要的信息,只介意平阳公主插手聘礼的准备。好在,目前双方沟通良好,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分歧。

  把苏寒送出长安,薛朗便专心忙碌起红薯和土豆的种植来。除了朝廷方面试种的,他和平阳公主庄上的红薯种植,也要一同进行。

  从苇泽关带过来的红薯藤很多,红薯又是高产的东西,平阳公主听从他的建议,两人的庄子只各自种了三亩红薯。土豆则是能种多少便种多少。

  种红薯和土豆都是做惯的活儿,有了经验,再次种植自然更加顺捷。薛朗的精力,除了公事,便是花在农庄的规划上。

  在苇泽关时,为了军粮,采用的莲池养鱼,兼得鱼、藕的方式。到了长安,这个方式便不适合了,两人的府里都有莲池,每年采收的莲子、莲藕只有多的,没有不够的。

  所以,在长安的农庄,薛朗便不采用莲池养鱼的模式了,而是采用桑基鱼塘的立体养殖模式。就是鱼塘边栽种桑树,加上养蚕,多余的桑叶,蚕的粪便可以喂鱼,鱼塘里的塘泥可以做肥料,循环利用,生态环保。

  薛朗初来,根基薄弱,农庄只有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公主殿下送的。自己的两个庄子,薛朗特意去逛了一圈,因地制宜的设计了养殖模式。然后便忙着帮公主殿下设计。

  平阳公主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在长安经营日久,根基深厚。且不提里坊里有多少宅子,只东西两市的店面便有好些。

  这些容易隐藏的,平阳公主有许多,农庄明面倒是只有三座,但是,规模很大。薛朗特意抽空去实际看了看,因地制宜的帮她设计农庄的经营模式。

  忙完这些,苏寒采买的第一批糖块也运到长安。熬糖的作坊便建在薛朗的农庄里,庄子上居住的都是部曲,不虞泄露机密。府里东南角那里只是他的实验室,做不了大规模生产。

  待制出第一批霜糖,给平阳公主送了十斤,其余的便悄悄在长安城东市内的铺子里上市,还没等市场反应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