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居唐朝-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朗不用像仆役们跑那么快,怡然自得的过去,见正厅里除了公主殿下,还有韩进、柳女官、马三宝,加上薛朗,刚好五个人。还好菜做得多,不怕不够吃。

  互相见过礼后,薛朗在自己座位坐下,看着仆人们上菜,待菜上齐,朗声道:“时间仓促,准备简陋,只有这几个菜,请殿下与诸位同僚品鉴。”

  平阳公主拿起筷子,也没急着下筷子,而是问薛朗道:“幼阳可否给我等介绍一下这菜式?”

  “喏。”

  薛朗站起身,开始介绍道:“主食的红薯饼、红薯糕,以及做菜的炸丸子、拔丝红薯,这四样皆是用新鲜红薯所做,诸位桌上有个小碗,碗中是凉的清水,拔丝红薯因为糖浆需要高温才能融化,故而十分之烫,吃之前在清水里涮一下,方好入口。”

  众人把眼光投到放在桌上的小碗,马三宝恍然道:“这碗水原是用在此处,还以为是给我等漱口之用呢。”

  众人笑起来。薛朗续道:“其实用新鲜红薯能做的吃食,并不止于此,自会有善烹饪者去烹饪调制。我重点要说的是这几个,肉末粉条、炒薯粉、凉拌粉条以及炖粉条。”

  平阳公主一听就明白:“幼阳想重点说的是这个名叫粉条之物?”

  薛朗点点头,道:“ 就是这个粉条。这是用红薯粉做的,每年红薯丰收后,如果有地窖、气温又不高的地方,自然可以放地窖保存,如若是温暖的南方,当如何保存呢?就是做成这粉条!粉条既简单易做,又十分容易保存,只要不被水浸湿,几乎可以年对年的保存,就像干挂面一般。”

  公主殿下一听,立即就明白了:“所以,幼阳的意思是相比直接保存收获的红薯,制成粉条保存更易,适用的地方也更多更广?”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薛朗点头:“正是!其实也不一定要做成粉条,把红薯做成红薯面保存也行,不过,红薯面比起红薯粉条,保存更加要小心些就是。”

  柳女官道:“如此一来,红薯就制成粮也,与小麦、栗米等的弱势就没了!”

  薛朗再次点头。

  韩进问道:“可制作红薯粉或粉条的方法,只有薛咨议懂,该如何传播?却是问题!”

  薛朗还没说话,平阳公主已然道:“这就是待朝廷上使来后之事也,以幼阳为人之周全,想来已是胸有成竹?”

  薛朗拱拱手,笑着道:“殿下英明。”

第二卷_第138章 喜报

  帝京长安——

  圣人李渊搂着年轻貌美的尹德妃,好梦正酣,贴身内侍轻手轻脚的上前,在帷帐外奏报:“禀告圣人,萧公、裴公二位联袂而来,有天大之喜讯报予圣人。”

  帷帐中安静了一会儿,才听到李渊问:“既是他二人联袂而来,想来必是重大之事,宣吧。”

  “喏。”

  “圣人。”

  年轻娇媚的女声,尚有些迷糊。李渊道:“时辰尚早,爱妃继续睡吧,我先走了。”

  “圣人不在,奴家如何睡得着?让奴伺候圣人穿衣。”

  尹德妃忍着瞌睡起身伺候李渊穿衣。

  李渊穿戴完毕,出了后宫,直接去了太极殿,萧瑀、裴寂已等在那里,见李渊来了, 齐齐施礼:“恭喜圣人,贺喜圣人。”

  李渊问:“喜从何来?”

  萧瑀从袖笼中拿出一封疏奏呈上:“此乃苇泽关驻守将军平阳公主八百里加急送来之疏奏,请圣人过目!”

  是平阳送来的?

  李渊忍住心头欢喜,接过疏奏飞快的看起来,看笔迹应该平阳亲手所写!李渊飞快的看了一遍,不禁哈哈大笑:“平阳吾儿,送来如此佳报,岂不是大大之祥瑞也!”

  两位大臣也是满脸的喜兴:“确是大大的祥瑞!圣人当诏告天下,以固我大唐之民望,震慑贼逆!”

  “可!来呀,敲钟,朕要开大朝会!”

  “喏!”

  内侍飞奔而去,不一会儿后,宣布召开大朝会的钟声,响彻全城。今日本不是大朝会的日子,临时召开大朝会,可以想见所有在京的官员们,又该是一番忙乱了。

  待到朝会召开时辰,李渊带着萧瑀、裴寂直接过去,一番君臣见礼后,李渊在王座上跪坐下来,道:“今日临时召开大朝会,乃是有一桩喜事要与众卿共享!萧卿!”

  “喏!”

  萧瑀出列,从袖笼里掏出疏奏,当庭就开始宣读——

  “嘶”

  倒吸一口气的声音真是又整齐又响亮,待萧瑀整本疏奏念完,群臣对望一眼,齐齐跪下:“恭喜圣人,贺喜圣人,此乃大大之祥瑞也,乃是我大唐圣人受命于天,国祚绵延之兆也!”

  大朝会上,上至圣人,下至群臣,人人皆是一副振奋之态,这不是那些装神弄鬼的祥瑞,而是实实在在的祥瑞,产量二十石以上的新作物,古往今来,还有比这更实在的祥瑞吗?刘黑闼复起作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朝会上的热闹,薛朗自然是不知道的,他这时正与公主殿下相对而坐,讨论关于红薯粉条制作方法推广的问题。

  平阳公主道:“红薯产量巨大,事关重大,圣人定会派使下来查看,来者或是李纲这等耿直之臣,或是李氏族中人。”

  薛朗道:“不管来者是谁,反正我们又没造假,产量也是实打实的,自是不怕的,耿直之臣来更好。”

  平阳公主一笑,点点头。薛朗道:“关于推广红薯粉条的制作方法,我有两个方案,请殿下参详一二。”

  平阳公主道:“可!幼阳尽可道来。”

  薛朗于是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要推广一样新的东西,最便利的方式莫过于两种。一种是国家出面,以官方推广的形式来推广,因为国家的权威性,这种推广最易,只是要花费的资金颇巨。

  还有另外一种推广就是商业模式,利用商人的趋利性来推广。在这个粮食产量普遍不高,大部分人都吃不饱肚子的时代,能有一种产量高,种植简单,能饱腹的作物出来,自然是受欢迎的。只是,我朝的农民普遍小农意识浓厚,胆小、安分,不太敢尝试新作物,怕颗粒无收饿肚子。

  薛朗总结道:“两种推广方法,各有优缺,我其实倾向于请朝廷推广,红薯的出现是祥瑞,不妨就把祥瑞进行彻底,大力投入推广,如此也是一项德政,后世评价起来,想必会好些。”

  平阳公主没说话,只似笑非笑的看着薛朗,看得薛朗莫名其妙:“殿下为何如此看我?”

  平阳公主道:“听幼阳言论,似是对名垂青史并不看重,也不尊重,如不是深知幼阳为人,还以为幼阳乃是利益至上,无论道德之人。”

  薛朗蛋疼,道:“现在不是在分析吗?分析自然是要理性些、客观些,好坏全都考虑到。”

  这是现代人的习惯,考虑事情,下决定的时候,方方面面的利益都要考虑到,自然是获取的利益越大越好。

  平阳公主道:“在我面前,幼阳尽可畅所欲言,不过,以后如若幼阳入京为官,可得慎言。此等言论如若在朝堂说出,只怕后世史书对幼阳的评价会低。”

  薛朗诚恳的道谢:“薛朗受教,多谢殿下指点。”

  这倒是为了他好才如此劝诫他。想后世,各种为历史人物翻案的事情比比皆是,莫说古代的历史人物,就是近代的历史人物,也有的是别有用心之人在兴风作浪,谓之历史虚无主义。薛朗赞同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学术研究,却不赞同往往只根据寥寥数语就妄下判断。

  不过,有个问题却是要说的,薛朗道:“入京为官什么的,为时尚早,属下目前在公主府里做的好好的,还不想换地方。”

  平阳公主道:“多谢幼阳有心,只是,如若圣人下诏……”

  薛朗直接道:“难道还有强迫人做官不成?殿下乃是我的救命恩人,如今恰是殿下需要我之时,难道薛朗是那等忘恩负义,只顾自己的人?或是,在殿下眼里,我是那样的人?”

  平阳公主摆摆手:“我自是知幼阳,只是,世事变化,总不如人意就是。”

  这话说的有些沧桑。薛朗坚定的道:“我心中有数,殿下莫要介怀才是。”

  平阳公主劝道:“无论如何,幼阳当先做好准备才是。”

  薛朗果断道:“此事殿下莫管,交予属下自己应付就是。对了,朝廷派来的使者大概什么时间到?”

  平阳公主道:“祥瑞确认朝廷有一套详细的规则,按照规矩,再加上路途上花费的时间,或许半月余。”

  薛朗默默估算一下,道:“那届时土豆应该可以挖了,要不要顺势也把土豆报上去?”

第二卷_第139章 江临娶亲之内情

  平阳公主没急着回答,而是询问道:“幼阳的意思呢?”

  薛朗想了想,答道:“自是应该报上去!土豆比红薯产量高,也可以做成粉条、粉皮等,可做粮饱腹。今年收获的,虽然只能做种子,但报上去也是应该的,至多明年在推广就是。”

  平阳公主满意的点头:“孺子可教也。”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道:“其实还是想习惯性的分析利弊来着,不过谨记殿下教诲,及时忍住了。”

  照薛朗的说话方式,他脑海里其实有下意识的去分析利弊,只是想起平阳公主的指点,及时忍住,把话换了个方式说出来。虽然情商不足让他察觉不到自己的不对,不过有人指点后,他还是能努力改正的。

  其实,现实点儿来说,土豆这时候拿出来其实获取的利益配不上它的产量,因为前有红薯在前,已被朝廷当做祥瑞采纳,再出来一个存量稀少的土豆,即使产量比红薯高,也没有红薯的惊艳程度。

  不过,隐瞒不报显然不是好选择。别的且不说,谁都不是傻瓜,今年不拿出来,明年才拿出来,不管是谁一想就知道肯定是隐瞒不报。即使这东西再好,对献出土豆的薛朗和平阳公主,观感却差了。

  即使表面不好做什么,但保不齐心里记你一笔,秋后算账这种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即使因为有功赏赐,这个赏赐也像是逼来的似的,让赏赐的人心里梗着刺,说不定心里想法觉得比吃了苍蝇还恶心呢。最有利的选择自然是今年就上报,示之以诚,之后要怎么处理,就是朝廷的事情了。

  平阳公主道:“人之习惯总在不知不觉间,如今在我面前还好,如若将来到了圣人面前,幼阳还像先前那般,岂不是败坏自己的官声?莫若在我面前时就学会掩饰一二,有些话,幼阳心中明了就好,无须说出来。”

  薛朗诚心诚意的向公主殿下行礼:“多谢殿下指教。”

  平阳公主淡然笑笑,不以为意。

  说完事,薛朗告辞出来,回听风院,苏寒已去医寮上班去了,江临一人独自在家,坐在薛朗给他单独辟出来的书房中,面前放了一本书,不过,薛朗在门口站了一个会儿,也没见他翻动一页。干脆的开口道:“既然静不下心读书,就不要勉强自己,或许出去练一趟拳会好些呢。”

  江临连忙站起身:“大哥回来了?红薯宴还顺利否?”

  薛朗抬步走进他的书房,边走边道:“自然是顺利完成任务,所以,现在有空听你给我讲讲连夜赶回苇泽关,以及在长安究竟发生何事,让你如此心神不宁?”

  江临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一副纠结样儿。薛朗径直进屋,自己拉了把椅子坐下,淡然道:“你我兄弟,有什么话不能说的?说吧!”

  江临叹了口气,脸孔通红:“大哥,小弟大概又闯祸了!”

  薛朗不为所动,直接问道:“怎么说?闯祸不闯祸,或许咱俩的标准不一样,先说来听听。”

  江临道:“小弟先前给大哥来的书信,并没有细说,实际上,小弟进京娶亲一事,并不顺利。”

  “怎么个不顺利法儿?快点说,别磨磨蹭蹭的。”

  “嗯。”

  在薛朗的一再逼问下,江临才把事情经过说出来——

  当日,江临受薛朗鼓舞,决定进京娶亲,还请了公主殿下出面帮他替岳家说情。因此,江临信心满满的进京。谁知他第一次登门,却连岳家的人面都没见着,请人通报后,直接被家丁们打了出来。

  “这是为何?难道是你岳家嫌贫爱富?”

  薛朗好奇的追问。江临摇摇头:“小弟一开始也以为岳丈大人做了京官,再看不上我家门楣,故而不欲染染再嫁与我,不想与我结亲。心中气愤不已,本想一走了之回苇泽关来,后来实在不相信染染是这样之人,便趁着人少之时,翻墙爬了进去。”

  “噗……”

  薛朗的茶水喷了,苏寒那种逗逼翻墙就算了,为什么江临也做出这种事情来?翻墙的对象还是他的岳父大人家!

  薛朗简直无语了,直接丢给江临一双白眼:“你翻墙而入,如果没人发现倒还罢了,如果让人发现,你想过此事会对你那未婚妻的闺誉有什么影响吗?”

  江临不好意思的道:“小弟当时被愤怒蒙了心,一时冲动。可也是这一时冲动,才让我发现事情的真相!”

  “这么说,这件事内中还有曲折?”

  “正是!我那未婚妻,年已二八之年,在京中已是大龄,与她同龄的女子,多已为人母,唯有她尚待字闺中,个中凄凉,虽从未言说,但我也心中有数。”

  江临的表情颇为内疚、自责。薛朗点点头,在这个女子普遍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年代,十六岁真的可算是老姑娘了,想来定招了许多的闲言闲语。

  江临继续道:“幸亏我翻墙而入,我进去时,岳丈大人一家四口正在商议染染之亲事。我想看看苏家弃了我重选的女婿是何等样人,故按捺下怒气,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这就是这一会儿,我才知我竟是误会岳丈一家也!”

  “什么误会?”

  江临道:“朝廷有律,女子十六者必须嫁人,不嫁者将罚没钱财不说,官媒还会出面给说亲。染染恰到十六之年,官媒上门说亲,还未开口就被岳丈大人挡了回去,说染染已经定了亲事,只待夫家上门迎亲便出阁。”

  薛朗道:“我知道这条律法,不过,应该是针对没有定亲又尚未婚配的女子吧?你那未婚妻已有你这个未婚夫,已然订有亲事,这个朝廷应该不会管才是,怎么会有官媒上门的?”

  江临恨恨的说了一句:“因为其中有人作怪!”

  “何人?”

  薛朗连忙追问。江临道:“此人名叫卢鹏,是何方人士,小弟不知,只知此人能动用官媒上门说亲,应是位士族子弟。我岳丈自然是不答应的,只是,他拒绝之后,他所上工之衙门,竟有人一再刁难不说,同僚们皆避他如蛇鼠,竟无一人再与他答话。”

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

  薛朗皱起眉头,没说话。江临冷笑道:“如此几日之后,官媒再次上门,竟开口要把染染说与那卢鹏为滕妾,真真欺人太甚!”

  薛朗道:“能动用关系打压到你那岳丈,显然有些来历。之后怎么处理?”

  江临叹气道:“岳丈大人耿直不屈,自是不从,只是,不欲连累我,见我上门便使人赶我走。我若是不知内情便罢,如今知道内情,如何能一走了之?”

  薛朗点点头,继续问道:“所以,你是怎么处理的?”

  江临道:“我准备了聘礼,请了媒婆上门议亲!”

  “好!”

  薛朗赞了一声。江临终于露了个笑脸,不过旋即笑容一收:“不过的,大哥给我的珠宝被我给了染染做聘礼,大哥,那些珠宝只当是我借的,我一定会还。”

  薛朗不在意的摆摆手:“钱财不过是身外物,哪里比得上婚姻大事?用掉就用掉吧,先把事情经过详细告诉我。”

  江临道:“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大哥的东西就是大哥的,我怎么能要?未告知大哥拿去应急已是不该,如若还占着大哥慷慨而不还,那小弟成了什么人!此事就如此说定!”

  薛朗对钱财看得并不重,在这个古代,有再多钱也花不出去,如果能用万贯换来现代的生活环境和便利,薛朗或许会努力挣钱,但现在的环境,就算有百万贯家财,所谓的享受也不过是那样,对薛朗真真是一点儿吸引力都没有。所以,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薛朗确实对钱财不在意。

  薛朗摆摆手,随他去,催促他继续讲后续——

  当初定亲两家是交换过信物的,如若是识趣点儿的,见到姑娘定亲的未婚夫上门求亲了,自然会退却。可惜,如若那厮是个如此识趣的人,也就不会用律法的名义遣官媒强娶良家女子做妾了。

  就在江临明火执仗的遣了媒婆上门议亲的第二天,那厮居然直接派了顶小轿上门,表示要直接把人抬走。

  江临怒道:“这等欺负人,我如何能忍!忍不住把人打了一顿,扔到大街上去了。”

  薛朗追问道:“那之后呢?那个叫卢鹏还有遣人上门吗?”

  江临道:“未曾!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想连累岳丈一家,打了人还特意交代了住处和来历,等着那卢鹏上门报复。谁知我等了四五天,没等来卢鹏,到等来岳丈大人,他说,那卢鹏的家人派了人来为先前的无礼赔礼道歉,还为我和染染的婚事提前送了贺仪。大哥,你说,可是公主殿下派人替我平了事情?”

  薛朗想了想道:“等我有机会问问殿下。不过,那卢鹏是什么来历?你岳丈可知道?”

  江临摇摇头:“岳丈没说,只说来人赔礼时说家族出此败类,羞于见人,故而无有报上来历。照我看来,说什么羞于见人,不过是看不上我等罢了。”

  薛朗点点头,来个来历都不报,不就是看不起人么?只是,反过来想,这样一个清高骄傲的家族,会来赔礼道歉,显然出面平事的人也不是没来历的,只能是比对方来历更高的人,那么,会是公主殿下吗?

  薛朗把事情记在心里,接着问江临后续。虽说有了卢鹏这档子事情,不过,并不影响江临与苏氏女的婚事,反而因此解开了误会。也因为有了这档子事情,江家只剩下江临孤身一人,苏家干脆决定一切礼仪从简,先给两人完婚。

  然后,就算是从简,该走的礼仪还是要走的。待所有流程走完,也差不多月余的功夫,这也就是江临为何写信来需要延长假期的缘故。

  江临道:“对了,大哥,有一事小弟不明。”

  “什么事?”

  江临奇怪的道:“小弟成亲时,秦王府有送来贺仪。可是,岳丈一家,以及小弟都不认识秦王。可是大哥的关系?”

  “秦王?”

  “正是。”

  薛朗突发奇想:“阿临,你说,帮你平事的会不会是秦王?”

  江临不解:“不是公主殿下吗?大哥认识秦王?”

  薛朗没回答,想了一会儿,道:“这事你不用操心了,尽管安心就是。对了。既然刚成亲,怎么不多待一段时间再回来?”

  江临略带着不好意思的表情,道:“前些时日,长安城在流传刘黑闼复起作乱的消息。我记得大哥说过,刘黑闼此次复起有向突厥借兵,突厥饥荒,恐会叩关,担忧大哥安危。又不想新婚便抛下染染,左右为难。”

  薛朗笑了,道:“多谢阿临挂记我,不过,我一个文官,在大后方待着,哪里会有危险?”

  江临笑道:“我也是如此宽慰自己。不过,染染看我面有忧色,便问我原因,我坦然告之,染染说,且不说大哥待我们恩重如山,即便大哥不会有危险,可苇泽关正当用人之际,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公主待我有知遇之恩,大哥待我也恩重如山,如此关头,我怎能在长安安享,只顾自己呢?染染让我回苇泽关。于是,我安顿好她,便连夜赶回来了。”

  薛朗点点头,道:“弟妹是个好女子。你让人苦等数年,蹉跎青春已经是不应该,如今弟妹为了你着想,新婚就让你赶赴苇泽关,这份深情厚谊你要记着,莫要辜负她才好。”

  江临认真道:“大哥放心,小弟省得。”

  薛朗点点头,道:“那些珠宝也不用还我了,就当你们成婚我送的贺仪吧。我也不太懂这里成亲的礼仪,这贺仪也不知道恰当不恰当,且先这样吧,等将来苇泽关安顿下来,我向公主请个假,去长安好好见见弟妹再说吧。”

  江临自然是不同意的:“这如何使得?”

  薛朗才不管他,打定的主意是不打算改了。前几日,公主殿下已经使人送来了第一批卖冰所得的分成,一口气分了薛朗上千贯的钱财。

  何藩仁已经在打算把生意做到长安和洛阳去,背后有平阳公主这颗大树,去哪里做这门生意都是稳赚不赔。

  几乎可以预见,薛朗的分成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薛朗才一个人,又不置业,根本就花不出去。赚再多钱也不可能给他换来汽车、飞机,赚再多钱也不可能给他换来京东、淘宝,反正古代生活水平就这样,薛朗感觉钱多钱少都没区别。

第二卷_第141章 圣人御使到

  江临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