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居唐朝-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朱雀大街,到达朱雀门,进去就是内城,朝廷的行政部门多在这里,比如太常寺、鸿胪寺之类的。

  穿过朱雀门,到达承天门,就是皇城的范围。守门的将领上前一步,大声道:“下马桥到,武官下马,文官下轿!”

  薛朗在长俭搀扶下下马,心中竟然没有紧张,反而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实在是骑马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即便只是慢慢骑着走。长安城太大了,把薛朗的紧张感都磨没了!

  装运红薯的车队,只能到这里。李纲下了轿子,来到薛朗面前,道:“薛咨议,请随老夫觐见圣人。”

  “喏!”

  真不容易,终于要面圣了!

第三卷_第158章 面圣

  大唐武德五年,八月初一,吉,诸事皆宜。免费

  李纲带着薛朗来到含元殿外,就有一个小黄门上前:“可是李尚书与薛咨议?”

  李纲应道:“正是老夫。”

  小黄门道:“圣人宣召,请二位觐见。请随奴婢来。”

  “多谢公公。”

  李纲带着薛朗,跟随在小黄门身后进入含元殿——

  薛朗低着头跟在李纲身后,距离他三步远,时刻注意着李纲是否停住脚步。待他停住脚步,立即止步。就听李纲道:

  “臣李纲见过圣人,圣人万安。”

  立即也跟着行礼:“微臣薛朗拜见圣人,圣人万安。”

  上头一道中气十足的男子声音道:“卿家平身。李卿且坐,随你进来的即是薛朗?”

  李纲答道:“正是。”

  薛朗立即道:“禀圣上,微臣薛朗于今年初春之日跋涉千里,归于大唐,蒙公主看中,聘于府中任职出仕。薛朗有从异国远道带来红薯、土豆两种种子,献予公主,公主睿智,信重薛朗,于苇泽关拨田试种。谁知一经试种,所播撒之种子,株株皆出芽儿,嫩芽皆成苗,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红薯亩产竟达二十石余,土豆亩产比红薯略多。如此丰产,实我中土大唐乃风水福地,圣上真命天子,受上天眷顾之佐证也。如此,方有我大唐风调雨顺,物产皆丰产之吉报也!吉报显现于世,得此祥瑞,敢不奏报圣人乎?因公主身居要职,不敢擅离,方命薛朗率队进京向圣人报喜!”

  “好!平阳我儿有心,平阳与薛卿皆有功也!”

  李渊的声音,掩饰不住的兴奋,语气颇为高昂。薛朗连忙道:“微臣不敢居功,此乃天命在唐,圣人万福之兆也。”

  太子建成立即大声道:“圣人万福!”

  群臣见状,也跟着恭贺:“圣人万福!”

  “好好好,众卿家免礼。值此盛事,薛朗,红薯、土豆何在?呈上来让众卿家与朕同观,共享盛事。”

  薛朗道:“装运红薯之车队,即停在宫门外,请圣人敕令,着士卒们抬进来。”

  李渊颔首,命小黄门出去宣召。不一会儿,就有军士两人抬一筐,一筐接一筐的把红薯抬进来——

  含元殿是举行大朝和重要仪式的地方,地方颇为宽广,就是这么宽广的地方,二十余石的红薯,也摆满了殿中好大一块地方。

  土豆因为种子少,只有一筐,不过,机智如薛朗,特意留了一颗土豆苗,根上结着的土豆,不管大小都没摘掉,连植株带根茎一起,装在一个木盒子里,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颗植株的产量——

  一颗已然如此多,如果栽种一亩……产量几乎一目了然。免费虽略逊色于几乎堆成山的红薯,不过,也不差多少就是。

  薛朗道:“禀圣人,这些就是红薯,一亩地所产之数。土豆因种子少之缘故,只种了半分土地,所得八十多斤,苇泽关留了十五斤做来年的种子,其余皆在此,请圣人过目。”

  脚步声响起,圣人李渊直接从御座上下来,快步走过来,先看了小黄门手中的装着土豆的盒子,再去看筐里的红薯,也不管红薯上还沾着的泥土,直接拿起来观看。

  这时,薛朗仗着身高才看清楚李渊的长相。李渊陛下穿着帝王的衮冕,一身庄重,与时下所有的中老年男性一样,李渊也留着一把美髯,胡须黝黑,唯有冠冕下露出的发根才可见灰白之色,浓眉虎目,相貌堂堂,神态没有薛朗想象中的气势过人,反而颇为和蔼。

  群臣也围了过来。一身冕服的太子李建成与已在朝中任职的秦王李世民也围了过来,皆目光灼灼的望着被围在正中的红薯——

  土豆种子稀少,今年推广肯定指望不上,红薯这么多,或许能分到些种子。不知群臣打的是不是这个主意,有人出声问道:“薛咨议,敢问这红薯,一亩地需要多少斤做种?”

  薛朗看问话的人穿着朱紫色的礼服,答道:“禀上官,红薯与土豆不同。第一年种植时,需用块茎做种,一亩地约需要十五斤左右的红薯做种子,第二年就可从当年的植株中截取强健、长得好的藤茎育苗做种,无需红薯块茎了。而土豆就只能用块茎育种育苗栽种。”

  李渊问道:“薛卿,平阳之上疏上曾言道,红薯、土豆易于保存,置于地窖中,可保存至来年。李卿昨日奏报称薛卿知有一法,加工之后,能让红薯、土豆保存数年之久,可属实否?”

  平阳公主的疏奏只重点奏报了发现高产新作物,新作物产量有多少,详细的资料并未言明。李纲昨天回来连夜进宫向圣人做汇报,也不知怎么汇报的,不过,圣人发问,薛朗照实回答就行!

  于是,薛朗道:“禀圣人,关于此事,微臣已写就疏奏,正要呈于圣人,请圣人过目。只是……”

  “只是何事?”

  薛朗不好意思的道:“微臣长于异国,惯用白话写作,于我朝之文言写作并不精通,虽有公主指点,但无奈习惯已经养成,所写疏奏过于白话,恐伤圣人龙目……不如,微臣口头汇报一番可好?”

  “哈哈哈!”

  李渊笑起来,笑得薛朗脸都红了,站在一群古人中间,感觉自己就像个文盲,羞于见人啊。

  李渊道:“卿家成长环境不同于我大唐,此乃情有可原之事,无妨,且把疏奏呈上就是。”

  “多谢圣人担待,微臣惭愧。”

  薛朗从大袖的袖笼中取出那份写了一整天的疏奏,想递出又有些心虚,看看李渊,有些迟疑。

  李渊一笑,朝身旁的小黄门看了一眼,小黄门立即会意过去,朝薛朗伸出手:“薛咨议,请把疏奏给奴婢,奴婢呈予圣人。”

  好吧,也不用挣扎了,不会文言文这个缺点,迟早也会暴露的,早死早超生。薛朗这么安慰了自己一番,把疏奏递给小黄门,便不再管了。

  李渊接过小黄门递上来的疏奏,翻开第一页看到的就是薛朗的标点符号含义的解释,轻轻“咦”了一声,看了一遍后,把这张单独成页的纸张递给一旁的太子,自己接着看薛朗的疏奏。

  李建成接过圣人父亲递过来的纸张,还有些莫名之色,待看到上面的内容,看薛朗一眼,目光似乎有些遗憾。接着有把纸张递给一旁明显等着看的秦王。

  秦王接过一看,目光一亮,细细观看一遍,若有所思。一旁一位穿着朱紫礼服的大臣道:“秦王可否让老臣一观?”

  李世民回神,连忙把纸张递过去:“内史令请看。”

  纸传到萧瑀手里,一众大臣立即围过来,一起观看。薛朗写得简明扼要,这些大臣们都是博学之人,自然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

  萧瑀道:“这标点符号颇妙,不管用来启蒙还是写作,皆便利许多。奈何刻印书籍,花费颇靡,若要把这标点符号利用起来,需费时日。”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薛朗佩服的拱手道:“内史令高见。”

第三卷_第159章 万民请命

  “报!”

  众臣正传阅薛朗所写的标点符号的含义一则,低声议论纷纷,突有侍卫急报。免费本有些议论声的含元殿,立即安静下来,圣人从薛朗的疏奏中抬头:“何事惊慌?”

  小黄门越众而出,立即出去查看,不一会儿,脚步迅捷的进来:“禀报圣人,外有元从禁军统领奏报称外城百姓正向内城聚集,万民请命,求见圣人!人已然越聚越多,如何处置,请圣人示下!”

  李渊脸上明显一愣:“万民向内城聚集,何以如此?”

  太子建成立即道:“臣奏请圣人避于宫内,遣元从禁军护佑之。另遣南衙诸卫护于宫外,待查清民众为何聚集,是否逼宫后再议不迟。”

  秦王李世民看太子一眼,躬身奏请道:“禀圣人,臣以为无须避让,圣人广发敕命于天下,向百姓宣扬薛朗进献祥瑞一事。适才进献祥瑞之队伍,从驿馆直到宫门,百姓皆争相围观,想是红薯之高产已然传开,故而聚集于宫门之外,求见圣人,恭贺圣人大喜。”

  李纲立即道:“秦王之言有理,臣附议。”

  萧瑀也举着笏板道:“臣亦附议。”

  薛朗也道:“微臣亦附议秦王。”

  李渊扫几人一眼,略一沉吟,吩咐身旁的小黄门:“速速命人去查清楚!”

  “喏!”

  小黄门疾奔而去。李渊大步走回御座,表情肃然,看不出喜怒,偌大的含元殿,安静至极,落针可闻。

  “世民。”

  “臣在。”

  李渊问道:“何以认为百姓乃是恭贺于我,而非逼宫?”

  李世民道:“禀圣人,臣以为天下大乱经年,连年兵乱,民不聊生,自我大唐立国,平定四方,百姓方有安稳日子过活。城外之百姓皆是遭过灾荒而存活下来之人,当知和平不易,岂会做逼宫那等大逆不道之事?”

  秦王好有战略眼光!薛朗默默在心里给他点赞,顺便默默的同情太子李建成,又被秦王比下去了,不知道太子的脸疼不疼,刚说出去的话就被人这么打脸……啧,太子好面皮!

  李渊又问:“萧卿,李卿,你二人亦如此认为?”

  萧瑀恭敬地应道:“禀圣人,正是。免费”

  李纲道:“连年兵乱,鬻儿卖女之事时有发生,大唐立国,方有安生日子过,百姓也是人,岂会与自己过不去!”

  李渊点点头,望向薛朗:“薛卿也如此想?”

  薛朗见点到他,不好意思的道:“禀圣人微臣没有秦王与内史令、李尚书之高瞻远瞩,微臣只知道民以食为天。近年虽风调雨顺,然连年兵乱,想来普通百姓能饱腹者无几,定然民生多艰。大唐立国,虽让百姓有了安稳日子过,但短短几年就要让百姓恢复基本是不可能的,于普通百姓来说,如何填饱肚子仍然是悬在头上的第一个难题。”

  说完,薛朗顿了顿,偷偷看众人一眼,见大家都是一副所有所思的样子,接着续道:“进献祥瑞一事已被圣人敕告天下,百姓闻之,自是关心。微臣率队进城时,场面颇为盛大,自然更加吸引百姓关注。眼见红薯高产,却不知圣人何时敕令推广,事关生死,心情自然是一边高兴,一边焦急。高兴者填饱肚子有望,焦急者不知能耕种。于是,聚集于宫门之外,求见圣人也不奇怪了。”

  “好一句民以食为天。”

  李渊赞道:“薛卿家一语道尽个中因由,在我看来,薛卿家之言,比之秦王更为切中事物本质。百姓所关心者,不就是这饱腹之事吗?”

  薛朗连忙道:“圣人过誉,薛朗不过是以己度人,人生所需,不过衣食住行,衣住行皆可马虎敷衍应对,唯有这肚子却是敷衍不了。所以,才会有刚才的想法。”

  李渊含笑点头,显然已不再担心百姓聚集于宫门之外的事情。萧瑀道:“先秦之时,曾有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即食,帝力于我有何哉!与薛咨议之言,真真不谋而合。”

  薛朗躬身拱手:“内史令过奖。”

  话音刚落,出去查看情况的小黄门已疾步进来:“启奏圣人,百姓之所以聚集于宫门之外,乃是因为祥瑞一事。百姓听闻今有高产粮种进献于圣人,皆欣喜之。自发聚集于宫门之外,向圣人致贺。并齐心向圣人恳请早日推广红薯,以泽被万民,让百姓可广沐圣恩。”

  “好!”

  李渊的语气,藏不住的兴奋与欢喜,直接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这会儿太子倒是机灵了,当先向圣人行礼致贺:“恭喜圣人,贺喜圣人,圣人仁德,天地有感,故降祥瑞,祥瑞现世,普泽万众,故有百姓齐聚宫门之外,齐贺圣人大喜之一幕。”

  李渊笑吟吟的摸着胡须,道:“此乃是众卿家齐心尽力辅佐于我,方有今日之盛事也。”

  “恭喜圣人,贺喜圣人!”

  众臣联袂致贺。待大家都致贺完,薛朗道:“微臣奏请圣人移步宫门,接见百姓。”

  太子立即大声斥责:“大胆!薛朗,你可知你此话乃是何意,会有何等后果?”

  薛朗怡然不惧,昂然道:“太子此言差矣!薛朗此言乃是出自一片公心与忠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值此祥瑞降世之良机,正是凝聚民望民心,众望所归,向世人宣扬我大唐皇帝之仁德之时,见与不见,优劣之处,一目了然!”

  薛朗不再看太子,而是转向李渊,躬身行礼道:“再说,祥瑞将世,不止是圣人之喜,也是是我大唐之喜,大唐百姓之喜。圣人身为我大唐帝国之圣人,百姓之君主,在此众望所归之际,与万民同喜,有何不可?何况,聚集于宫门之外的,非是别国子民,乃是我大唐帝国之子民,圣人乃我大唐子民之君主,所谓视君如父,圣人即为子民之父,为何害怕儿女?为何害怕您治下之子民?圣人乃真命天子,有仁德于天地间,故有祥瑞降世,如此君父,万民敬爱还来不及,岂会有加害之心!圣人何以忍心把衷心敬爱您,诚心向您致贺,一心与圣人同喜之子民,拒于宫门之外,吝于一见呢?”

  “好,诚哉斯言!”

  秦王双目熠熠生辉,以笏板击掌道。

  #为了不卡文,作者君啃了两斤核桃补脑!读者君们记得投月票啊!#

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万岁

  “啪啪啪!”

  除了秦王,李纲、萧瑀等也以笏板击掌以表赞同之态。薛朗没动,而是继续向圣人劝谏:“请圣人移驾!”

  太子看薛朗一眼,躬身举起笏板道:“圣人一身安危,身系国家社稷,凝聚民心民望何时不能,何必以身犯险?如果有那居心叵测之徒混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薛朗,敢问是圣人的安危重要还是凝聚民望民心重要?”

  薛朗道:“世间事哪里有万无一失的?就是喝水睡觉都有呛到、闷到、冷到的危险!只是,大丈夫行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因噎废食,难道圣人当初自太原起兵反抗前隋暴政就没有危险吗?不过是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啪啪啪”——

  “好!”

  又是一阵笏板击掌的声音,断断续续的有人喝彩。薛朗继续道:“民众聚集,人事繁杂,为免发生踩踏事故,好事变坏事,还请圣人派出南衙诸卫兵维持秩序,登上内城城门,让百姓朝拜之后,可让百姓推选出几个代表,圣人与之一叙,以倾听百姓心声,表我圣人仁爱亲民之形象。”

  秦王当先附和:“薛咨议之言,言之有理,臣附议,请圣人移驾!”

  大臣们多数也附议:“请圣人移驾!”

  李渊脸上露出个淡淡的笑容,颔首。太子隐晦的看薛朗一眼,神情看不出喜怒,躬身道:“禀圣人,外面百姓聚集,为安危计,请先派南衙诸卫维持秩序,并通告百姓推选代表一事。”

  李渊点头颔首:“可。”

  当即写下手令,着人传令调集南衙诸卫,出宫维护秩序。北衙元从禁军当然是跟随在圣人身边,护佑圣人的安全。

  李渊满意的看薛朗一眼,问道:“薛卿所上之疏奏于明日日朝时再议。平阳我儿识人、用人之能,一如既往之精准,薛卿有胆有识,博学多才,栋梁之才也。”

  薛朗连忙谢恩:“臣才疏学浅,才学简陋,不敢担圣人此言。”

  李渊道:“昨日李卿进宫奏报时曾向我举荐薛卿,言道薛卿通农事、懂四时,精于数算之道不说,还通兵事,乃是品德兼备之士。我今日观之,薛卿于政事一道也不弱于人,如此人才,何忍放过?即便朕身为阿耶,也只能厚着面皮向平阳要人也!”

  薛朗正待推拒,小黄门来回报,南衙诸卫已经到岗,在内城门口维持秩序。忙不得再说留不留在长安的话题,薛朗奏请道:“请圣人移驾!”

  李渊朗声笑道:“准了!薛卿一再陈明利害,我自当移驾,不然,岂不是成了糊涂皇帝耶?来人,摆架内城城门。”

  “喏!”

  一身衮冕之服的李渊走在前头,一众大臣跟在其后,鱼贯而出。殿外,披甲执戟的元从禁军已然队列整齐、军容整肃的侯在门外。

  待李渊出来,立即有身强力壮之内侍抬来肩辇,抬着李渊去内城门口。不止圣人李渊,还有那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臣们,李渊也让人抬了肩辇来,抬上他们一起去内城门。

  至于年轻的臣子们……除了太子、秦王地位尊贵,可以乘肩辇,其他人……不好意思,大家跑步前进吧。

  还好,只需要跑到下马桥。到了下马桥,圣人与太子、秦王换乘马车,大臣们武官骑马,文官坐轿,一起向内城门去。

  薛朗跨上马背都还在喘气,只跑到下马桥就已经气喘如牛,如果再跑到内城门口……卧槽,马拉松都没这么远的!画面简直太美,只是想一下都觉得阔怕。

  薛朗骑的马是特意挑选的温顺母马,就算薛朗骑术不咋滴,慢慢的小跑着跟上队伍还是没问题的。

  一路跑马到内城门口,圣人还未下车辇,两个做将军打扮的中年男子上前来:“拜见圣人,圣人万福。”

  圣人掀开车辇布帘,问道:“顺德,弘基,事态如何?”

  薛朗一听名字就知道了,原来这两位就是长孙顺德与刘弘基,两人这时一人领着左骁卫,一人领着右骁卫,领将军职。

  长孙顺德道:“禀圣人,经过两卫士卒维持秩序,民众已有序许多,只是仍在央求朝见圣人,末将已让人传讯,命百姓推选代表出来圣人接见。”

  李渊赞了一句“善”,下得御辇,等待着百姓代表来觐见。门外聚集的百姓,嘈杂声突然大起来,似是知道了圣人的到来。隐隐约约中,似乎听到有人在喊圣人万岁、圣人万福之类的话。

  不止薛朗听到,李渊与众臣都听见了。李渊面上神色不定,连声问:“众卿家可听见否?门外百姓在喊什么?”

  众臣对望一眼,门外的喊声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也越来越清楚——

  “圣人万岁!圣人万岁!圣人万岁!”

  这下,大家都听清楚了。群臣面上皆有不敢置信之色,与圣人面上的表情基本一致,李渊又惊又喜,又带着点儿不敢置信的意思:“来人!速去查探,可是门外百姓在喊朕万岁!”

  “喏!”

  卫兵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来回话:“禀圣人,城外百姓知圣人莅临,感于圣人恩德,齐齐朝拜圣人,三呼万岁!”

  秦王立即道:“臣请圣人登城门,让百姓以瞻圣颜。”

  “请圣人登城门!”

  众臣立即附议。李渊也不是纯粹的草包,自然明白其中好处,笑意盈盈的颔首:“准。今日盛事,非是朕一人之荣耀,当与众卿共享,众卿家,与朕一起登城门,让我大唐之百姓看看诸位英杰。”

  “喏!”

  众人皆一副喜气洋洋、与有荣焉的样子,跟随在圣人李渊身后,一起登临城门——

  这年代虽然没有高音喇叭、扩音机这样的设备,却有古代自有的方式。圣人李渊刚一登临城门,立即有士卒拉弓射出响箭,一连射了九箭!

  九声箭啸响彻天空,引得城下聚集的民众皆抬头观看——

  一身帝王衮冕服饰的李渊现身于城墙之上,十分显眼。抬头的民众马上就看到了,嘈杂片刻后,竟自发的跪拜于地,用更大、更响亮,更恭敬的声音一起齐声呼喊:

  “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声接一声,一声大过一声,连连喊了三声!

  “好!好!好!”

  圣人激动得满面红光,连胡须都遮不住的红光,笑得皱纹都出来了,下意识的就喊了一声:“平身!诸位子民们平身,免礼!”

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庆

  李渊的声音,下面自然听不到。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刘弘基立即让传令兵用挥舞旗子,用旗语把圣人的命令传递给城墙之下的卫兵们。

  卫兵们看到旗语,立即高喊:“圣人令平身,免礼!”

  民众齐声高喊:“谢圣人。”

  倒是陆陆续续的站起身来,有那懂礼的,知道低头,有那不识礼数,胆子又大的,还在仰头看城墙,不过,倒是没人敢用手指指点点。

  李渊激动地在挥手,群臣也是满面荣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