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苏联-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所主张的所谓“价值观规律核算制度”偏离了党的路线,而他的改革方案也是是试图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行为。

  在座一些对政治比较敏感,对高层斗争有些了解的人,都从这次讲话中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也大概猜到了斯大林所指的人是谁,这些人的命运会怎么样。

  斯大林批评沃兹涅先斯基等修正主义分子的同时,斯大林也对一些“跟紧党的路线”、“热心为人民服务”、“对国家发展建设带来贡献”的干部们加以赞赏,要求所有的党员都要以这些人为榜样,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同时也要以人民为本,不要有官僚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倾向。

  在当时的苏联,符合斯大林所说这些特征的党员和干部们数量其实并不少,至少当时大部分的党员都是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以人民为本,热心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而符合“服从党中央领导”这条件的党员就更多了,几乎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符合这条件。至少当时还没出现多少个吃党的饭,但又不服从党和苏维埃领导的人。

  但一些有心的人似乎有点曲解了斯大林的意思,认为斯大林这里所说的就是指曼图洛夫及其背后的西伯利亚派,因为西伯利亚派的人不仅符合斯大林所说的这些特征,同时还把这些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对国家发展建设带来贡献”这一点,在当时的苏联来说,除了斯大林以外,几乎没人能在政绩和国家贡献方面与曼图洛夫相提并论。如果没有曼图洛夫,苏联并不会变得这么强大,更不会有能力把整个德国、北意大利和挪威等地方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里。

  为了奖励曼图洛夫对国家发展所带来的贡献,最高苏维埃也给他颁发了共计2枚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奖章,而斯大林也让他进入了党中央的核心机构,甚至还当上了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成为党的第二把手。

  不出众人所料,在后来的选举环节里,曼图洛夫也是毫无意外地连任苏共中央第二书记的位置,他的政治盟友——波诺马连科、佩戈夫也都通过了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选举,得以继续连任,而安德烈耶夫也得以重回中央书记处,重新干回他的老本行。

  同样不意外的是,被斯大林不点名批评的沃兹涅先斯基不但失去了政治局委员的位置,他在最高部长会议里的排名也从第一副主席降格为普通的副主席,仅保留了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主席、最高部长会议副主席和苏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的地位。

  而沃兹涅先斯基的政治盟友——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也没法连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其位置由重回书记处的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填补,仅保留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和苏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的位置。

  除此之外,一些列宁格勒派的成员,和一些曾经支持过沃兹涅先斯基修正主义言论的干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身处中央的都被安排到一些不太重要的位置上,身处地方的不是被贬就是直接被捕,而原本名列中央委员会名单的,除了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和帕托利切夫以外,都没能连任中央委员,算是党中央对修正主义分子的一大警告。

  这次代表大会之后,列宁格勒派的权势开始没落,其薄弱的政治力量已经完全无法与西伯利亚派相抗衡。而作为列宁格勒派的“政敌”,很多人都以为西伯利亚派会趁机将列宁格勒派一网打尽,让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等人毫无翻身之地。

  但出人意料的是,曼图洛夫却迟迟没有针对列宁格勒派的行动,因为他现在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要清除,那就是掌握着警察和肃反力量的贝利亚。


381 贝利亚的恶行

  苏共二十大之后,苏共中央书记处的排名和分工也因为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的离去和安德烈耶夫的进入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原本负责意识形态的佩戈夫被安排负责库兹涅佐夫原来分管的国际情报局和对外联络工作,排名第五。原本负责监察干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波诺马连科则被调整为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书记,排名第三。而身兼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安德烈耶夫,则理所当然得分管他所熟悉的监察工作,排名第四。

  至于排名最高的那两位——斯大林和曼图洛夫在排名和分工上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调整,身为总书记的斯大林当然是书记处里面排行最高的一位,而身兼苏共中央组织部长的曼图洛夫也继续执掌着党内的人事调配大权,是公认的苏共党内第二号人物,也被外人猜测为斯大林的接班人。

  的确,斯大林是有把曼图洛夫培养为接班人的打算,毕竟曼图洛夫的能力是公认的强,个人形象很不错,在思想上也挺符合斯大林的胃口。

  但随着曼图洛夫地位的提升,再加上西伯利亚派及其盟友已经掌握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的大多数,使斯大林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在苏联这个民主集中制的国家里,只要曼图洛夫取得了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控制权,并且得到了中央委员会大部分成员的支持,就已经足够把斯大林赶下台,让曼图洛夫当上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不过,到目前为止,曼图洛夫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一方面,他虽然取得了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控制权,但还没有取得中央委员会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况且,在“西伯利亚派”里面,也有为数不少的成员是斯大林主义者,他们到时候会否支持曼图洛夫也是一个未知之数。

  而且,历经多次政治斗争的斯大林,在个人政治手腕和权威上都是高曼图洛夫一筹的。在以往的政治斗争中,就算斯大林的势力在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最终他还是能够以过人的手腕和政治智慧扳回局面,成为当之无愧的赢家。

  作为一个比较谨慎的人,曼图洛夫并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发起政变,毕竟他的政治手腕并不比斯大林强,而且也没有像斯大林那样,拥有如此高的权威。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耐心等待,只要等斯大林去世后,他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而且风险近乎于零。

  不过,即便曼图洛夫并没有推翻斯大林的打算,但一向看重自己权力的斯大林也仍然会对曼图洛夫抱有一定的戒心。幸好的是,到目前为止,斯大林依然对曼图洛夫保持着相当的信任,因为负责监视曼图洛夫的人一直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也找不到曼图洛夫意图谋反的相关迹象。

  和曼图洛夫相比,斯大林对贝利亚的信任程度似乎还真的低了一些,甚至已经低得不能用低来形容了。否则的话,他根本就不会把贝利亚移出内务部,给他一个政治局委员的虚位来架空他的权力。

  然而,就算贝利亚离开了内务部,这个负责全国肃反和治安的强力部门里的重要位置依然还是由贝利亚的亲信所把持,整个部门的控制权仍然在贝利亚的手上。

  只要贝利亚依然控制着内务部,他就随时能够利用这个部门来清除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还有传闻说,日丹诺夫和谢尔巴科夫的死都和贝利亚有关,是贝利亚指使克里姆林宫医院的医生把两个中央书记给害死的。

  虽然这些传闻暂时还没有任何证据可言,但却引起了斯大林对贝利亚的忌惮。万一贝利亚真的有这样的能力,恐怕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的斯大林也有可能会成为被清除掉的目标,被自己身边的医生给害死。

  斯大林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当他收到相关的匿名信后,就开始筹划清除贝利亚的计划。

  过了不久,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也接到了多封指控贝利亚的匿名信,当中有些指控贝利亚强迫不同的女人与他发生不正当关系,还有不少指控他滥用职权、排除异己,但由于贝利亚本身犯下的违纪行为实在是太多,这几十封匿名信也只是揭露了其中一部分而已。

  不难看出,攒写这些匿名信的人,肯定知道不少事情,根据信中的内容,一些人甚至还被贝利亚“迫害多年”,把他多年前的旧账都翻出来了。但为什么他们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关键点才给中央监察委员会写信呢?不用说,在这一切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权力人物在操作指使,而这个人就是曼图洛夫。

  本来,曼图洛夫对贝利亚的违纪行为了解很少,只知道贝利亚滥权逮捕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主席斯塔罗斯京,和强奸一名苏联女影星的事情,但“借用”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国家安全部的人手进行调查后,才把贝利亚的一些罪行给挖了出来,还找出了一些曾经被贝利亚迫害过,或者知道一些相关内幕的证人。

  不过,因为调查规模太小,进行得太过低调的缘故,曼图洛夫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证据,但他现在掌握的这些东西已经完全足够把贝利亚定罪了。

  但在贝利亚依然掌握内务部力量的情况下,曼图洛夫根本就没法通过正常的程序,将贝利亚逮捕,进行光明正大的调查。唯一的方法就是借助军队的力量,出动红军对贝利亚进行逮捕。

  然而,如果曼图洛夫这么做的话,恐怕会令斯大林把怀疑和忌惮的对象转移到曼图洛夫的身上,所以在行动之前,他还必须得取得斯大林的同意,让斯大林亲自签署军队调动命令和逮捕令才行。


382 逮捕

  “最近我们收到了不少指控贝利亚同志涉嫌违法违纪,滥用职权的举报。但这些信件的内容,对贝利亚同志的评论和指控却完全不符合我们对贝利亚同志的认识,因此我当时判断是有人在幕后谋划污蔑,甚至是要打倒贝利亚同志的阴谋。

  为了证明贝利亚同志的清白,我们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专门寻找能够证明贝利亚同志清白的证据,并且找出污蔑贝利亚同志的幕后主使,但最终,我们不但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证明贝利亚同志清白的证据,反而还找到了不少高度可靠的,能够证明贝利亚同志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人证和物证。

  这样的结果,显然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但作为苏联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我必须要基于证据,秉公办理这件事情。因此,我按照程序,向总书记斯大林同志汇报了有关的情况,并且在昨天中央书记处的会议上向书记同志们公布了调查报告。

  经过一轮的讨论,所有中央书记处的书记同志们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并且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在这里,我正式代表苏共中央书记处宣布暂时解除贝利亚同志包括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在内的一切职务,接受有关部门的正式调查。”

  在苏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身兼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宣布了苏共中央书记处对贝利亚的处理,意味着贝利亚的政治生涯要到此为止了。

  列席会议的贝利亚听到安德烈耶夫的话语时,自然清楚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他奋斗多年的成果,所取得的所有权力和地位最终却在这个时候化为泡影,而有份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坐在他对面的安德烈耶夫及其身边的曼图洛夫,当然也包括了当年一力提拔他,但最终同意对贝利亚进行停职调查的斯大林。

  事到如今,贝利亚无论怎么做都已经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了。在历史上,他面对同样场合,类似处境的时候,还敢伸手拔枪,意图把“陷害”他的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等人当场枪毙,就算自己最后也死了,但至少也能够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落个好下场。

  然而,就在他意图拔枪的时候,同样在场的曼图洛夫和伏罗希洛夫都已经先他一步,拿着配枪对着他的头颅。几乎同时,身穿苏联元帅军服的瓦图京也带着一对全副武装的苏军士兵走了进来,把枪口对准了贝利亚的身体,只要他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就会在顷刻之间被打成肉酱。

  “你们要干什么?”

  曼图洛夫一边拿着手枪,一边对贝利亚说道:“贝利亚同志,鉴于你部分已被证实的违法违纪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所以苏共中央决定在解除你一切职位的同时,也对你进行逮捕。请你现在保持克制,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如果你的确无罪的话,我们党中央是绝对会还你清白,恢复你人身自由的。”

  “党中央?你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哪有资格代表党中央说话?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你的阴谋!”贝利亚把目光移向了主席位的方向,对斯大林说道:“约瑟夫,你千万不要相信曼图洛夫这个孩子,那些指控我的罪名和信件全部都是他和安德烈耶夫捏造出来的,为的就是把我赶走,扫清他夺权的障碍。

  等我被捕之后,整个政治局将不会有一个像我这样对你百分百忠诚的人,到时他们就会发动政变,就像今天这样把你带走,把你逼下台。

  所以,真正有罪的,要被逮捕的人并不是我,而是曼图洛夫、安德烈耶夫和伏罗希洛夫他们,如果你今天逮捕了我,那下一个会被他们针对的目标就会是你。”

  到了最后关头,狡猾的贝利亚也只能试图用一些刺激性的言语来为自己脱罪,但这样的花招斯大林见得实在是太多了,在斯大林面前一点用也没有,最终贝利亚也没有逃过被逮捕的命运,只能乖乖地被军人带走。

  过了不久,贝利亚被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内务部那里,但那些曾经对贝利亚忠心耿耿的内务部高官们不但没有对此采取任何反制行动,反而还主动把一些对贝利亚不利的档案交出来作为指控贝利亚的证据,一些内务部的人也向党中央写信,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交待出来,希望能够得到“坦白从宽”的待遇。

  从第二天开始,苏联各大宣传机构在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卡蒂娅的指导下,也纷纷公布了贝利亚被捕的消息,发表了批评贝利亚的文章。所有的教科书、百科全书涉及到贝利亚的内容都开始被删改,把贝利亚作为什么“肃反英雄”的形象给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邪恶人物的形象。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次贝利亚被捕的罪名并不是什么“背叛祖国,为外国资本家卖力,纠集仇视苏维埃国家的叛徒阴谋团伙,妄图夺取国家政权,推翻工农苏维埃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和重建资本家的国家。”更没有什么“对奥尔忠尼启则家族进行残酷迫害”等完全不靠谱的罪名。

  事实上,历史上赫鲁晓夫给贝利亚定下的罪名根本就没啥可靠性可言,因为既没有证据表明贝利亚曾经勾结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更没有证据显示他妄图推翻工农苏维埃制度,甚至是复辟资本主义、重建资本主义国家,也就“妄图夺取国家政权”这一点毕竟靠谱。

  至于“迫害奥尔忠尼启则家族”这一点就更不靠谱了,格里戈里·奥尔忠尼启则死的时候,贝利亚还是格鲁吉亚党委书记,而奥尔忠尼启则却是政治局委员,苏联重工业部长,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铁。

  不过,历史上的罪名不靠谱,并不代表贝利亚就没有犯下任何严重的罪行。他滥用职权,滥杀无辜,故意迫害斯塔罗斯京等人是事实,曾经利用权势**多位女性也是事实。就这些罪名,就已经完全足够把他逮捕定罪了。

  可能还有些人认为,贝利亚的这些污点与他的“贡献”相比还算微不足道,但在历史上,他除了主持过原子弹研发工作,二战期间当过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外,就已经没有什么能算得上是“贡献”了,更何况这些工作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能做好。

  而在曼图洛夫所在的这个位面里,贝利亚不仅对卫国战争没啥贡献,而且连原子弹研发工作的功劳也被曼图洛夫给“抢”去了,结果斯大林在决定逮捕贝利亚的时候,也就像是拍死一只蚊子那样,毫不惋惜。


383 牢不可破的联盟(完)

  随着贝利亚的被捕,还有沃兹涅先斯基、赫鲁晓夫等修正主义分子被边缘化,苏共高层的修正主义和官僚主义势力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只剩下曼图洛夫主导的“西伯利亚派”和以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人为骨干的“老近卫军”还存在于苏共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

  在“西伯利亚派”和“老近卫军”互相合作的情况下,苏联的政治形势也开始变得稳定起来,行政效率也因为政治的稳定而得到了不少的提升,不少具建设性的方案得到了良好的实行和贯彻,使苏联的发展建设步伐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如果说1930年代的苏联是东欧地区性大国,那步入1950年代的苏联又算是什么呢?除了“国际性超级大国”,“世界第一流强国”这些词以外,恐怕就没有更适合的词语能够形容这个极其强大的国家了。

  在当时,苏联是除美国以外唯一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同时也是陆军、空军数量最多,而且装备最为先进的国家,其陆上军事实力已经算得上是无敌,而空军实力也比美国强上不少,但海军实力依然还没能和坐拥数十艘航空母舰的美国相匹敌。

  即便如此,苏联在综合军事力量上已经是毫无疑问地置身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惹得起苏联,至少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足够保卫苏联的革命成果,同时也能够维持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和欧亚大陆霸主的地位。

  而苏联虽然在经济总量、发达程度和部分技术方面还暂时落后于美国,但两国之间的差距已经在明显收窄,如果保持发展势头的话,苏联经济总量总有一天会超越美国。

  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固然是人民生活素质的提升,而人民生活好了,对苏维埃政府的满意度自然也有所提升,再加上苏联宣传机器的帮助,使得苏联人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道路的质疑声和反对声也减小到了一个可以无视的程度。

  但在苏联崛起的同时,斯大林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到1952年的时候,已经恶化到无法处理政务和党务的程度。无奈之下,他只好把手头上的大部分事情都交给曼图洛夫和莫洛托夫去管。

  自此开始,曼图洛夫和莫洛托夫便分别成为了苏联党政机构的实际掌舵人,苏联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斯大林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好转,到了1953年3月更患上了严重的中风,他右手瘫痪,双腿失去知觉,失去语言能力,心脏和呼吸活动出现严重障碍。

  即使政治局叫来了苏联最好的医生对斯大林进行救治,但依然没能逆转斯大林的病情,最终这位曾经执政30年的苏联最高领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溢血而去世。

  斯大林的逝世对于苏联人民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打击。毕竟斯大林的威望很高,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很大,大部分苏联人民早已经把他当成是偶像和英雄那样崇拜。

  苏共中央多位高层在报纸上撰文,对斯大林的死表示哀悼,其论调无布例外是对斯大林的功绩表示肯定,同时也承认“斯大林和普通人一样,也曾经犯了一些错误,但这些错误与他的功绩相比微不足道。”而曼图洛夫也在撰文中表示“会认真客观地处理斯大林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切问题,对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完善。”

  而为了表达对斯大林逝世的惋惜,苏共中央宣布全国所有党政机构下半旗致哀,多个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表达对“苏联老大哥”的忠诚或者是纯粹表达对斯大林的敬仰,也发出了类似的命令,还派出了党政高层出席斯大林的葬礼。

  在葬礼上,被视为斯大林接班人的曼图洛夫,带同波诺马连科、安德烈耶夫、佩戈夫等较为年轻的中央书记、政治局委员亲身“上阵”,在多国记者和多国党政代表的注视下,亲自给斯大林抬棺材。

  这样的行动,足以在大众面前证明他们对斯大林的尊敬,也预示着苏联未来的路线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在后来的中央全会上,曼图洛夫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演讲台上,曼图洛夫强调苏联**全体必须要坚持走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发扬斯大林精神,不能辜负斯大林、列宁等领导人,以及革命烈士们对苏联党和人民的期望。

  他历史性地发表了“四个不能”的原则,即“不能让革命烈士的鲜血白流,不能让革命领袖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努力白费,不能脱离革命群众,不能让任何革命落入任何资本主义势力的手中。”这些警醒性的原则,在日后也成为了苏联**内最为常见的口号,也是曼图洛夫最为著名的名言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发表了“四个自信”的原则,强调苏联**全体党员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